『壹』 《文具小超市》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具小超市》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後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
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並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准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准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並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並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准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准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4,被排除的這些文具,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會用到,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嗎?
課後反思:
1、重視對數學學習興趣和情感的培養。
幼兒園的數學不象小學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習數學活動的興趣,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老師為某一個數學活動准備了豐富多彩的材料,甚至會結合故事、情景進行數學活動。
2、將數學活動生活化。
生活中的數學比較零散,大班進行10以內加減運算總會結合角色游戲。例如在數學活動「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開:小豬有一張一次性消費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買牙膏,店裡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價格的牙膏,小豬想了想,買了2支4元的牙膏。
這時老師提問:「小豬券上的錢用完了嗎?你覺得怎樣買才更加合理?」
出現了3種不同的答案:
1、券上還剩1元錢,小豬這樣買就浪費了。
2、小豬應該買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這樣正好是9元。
3、買1支4元和1支5元。
3、讓幼兒與材料互動。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有關數學經驗的。例如,在進行10以內的數的組成時,都是通過動手操作獲得數的組成,經過老師的點撥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復習7的組成及加減。
2、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購買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者"還剩多少錢?"的問題。
3、在操作過程中鞏固看標記記錄的技能。
活動准備:
1、7的加減算式若干。
2、ppt3、師用操作材料一張,幼兒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要開店師:
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各種文具,小猴要開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開超市首先得去進文具,每種文具進多少呢,小猴請我們小朋友幫他算一算。
老師分別出示各種文具的圖片,和幼兒玩我問你答的游戲。
師:小猴子,進文具,三角尺,進幾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進7箱。
二、進文具(復習分成和加減)
師:看,這就是文具市場,要答對門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場的大門才會打開。(復習7的組成)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猴吧。
師:文具市場里有一個一個的倉庫,每個倉庫里是一種文具,只有答對門上的題才能進到這種文具。(復習7的加減)三、買文具(教師示範按標記記錄算式並運算)1、師:小猴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進到哪些文具?來看看每種文具的價格是多少?
2、師: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要買什麼?這兩種文具的價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師:用一道算式把購買文具的事情"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記錄下來。(4+3=7)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3、師:又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她手裡拿的什麼?要買什麼?價格是多少,算一算買了這種文具後還剩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師:用一道算式記錄購買文具的事情"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記錄下來。(7-4=3)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4、師:這里還來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請你們也來說一說、記一記。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講評
『貳』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二等分》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二等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活動目標:
1.嘗試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知道部分小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
2.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准備
1.蠟光紙:圓形、正方形、心形、花邊形、泡沫正方形,木棒一支。
2.花生米、紅豆仁、紅棗、黃豆仁。
3.故事掛圖二張,塑料藍若干個,小盤若干個,錄音帶。
(三)活動過程
1.初步接觸二等分通過故事導入課題,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拾到一個香噴的麵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在鬧著,狐狸大嬸來了,不安好心地幫熊哥倆把麵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狐狸大嬸說:"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哥兒倆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就這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麵包,還不知道上了狐狸的當呢。
教師提問:小朋友,假如你們碰到哥兒倆,你們願意幫忙嗎?假如老師給你們一個圓形麵包,小朋友們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麵包?老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幼兒操作。
討論: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幾種圖形教師說:"圓形麵包小朋友們都會分了,如果熊哥倆拾到的是心形麵包、正方形麵包、花邊形的麵包,小朋友們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教師提供各種圖形,幼兒操作,教師參與小組活動,鼓勵幼兒探素圖形的各種分法。
3.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集體交流,請幼兒講述各種圖形的分法,老師說:"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正方形麵包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是一樣大的?還有誰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用同樣方法讓幼兒說心形、花邊形的分法。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把這些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兩個部分,這就是二等分"。
(2)師生共同探討,深入探素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師出示正方形泡沫,操作給幼兒看,教師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不對角分,也不以邊中心對折,是否也能分得二等分,根據操作情況加以驗證,讓幼兒進一步明白。
(3)引導幼兒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教師:"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圓形、正方形、心形、花邊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請小朋友看看已分出來的一米和原來的圖形比(出示圖形)哪個大?哪個小?分出來的一份是原圖形的多少?(一半)
4.解決新問題。
教師問:"1塊麵包,1塊點心,小熊哥倆分著吃,每人只吃一半,如果有2塊點心,2塊麵包,小熊哥倆分著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個蘋果,哥兒倆各吃幾個"?
分實物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幫助熊哥倆分麵包、分點心,熊媽媽心裡可高興了,熊媽媽現在准備煮八寶粥給小朋友吃,可是熊媽媽說八寶粥的配料要先分成二份才能煮,小朋友,下面我們再來幫助熊媽媽分配料好嗎?"(好)那我們先看一下配料里都有些什麼,有紅棗4顆、花生米2粒、紅豆仁2粒、黃豆仁2粒,下面請小朋友們兩個人一組把籃子里的配料分在兩個盤子里,分的時候要注意兩份一樣多。
教師提供配料,幼兒討論操作,分好後教師集體提問:"小朋友,你們盤子里紅棗多少顆?花生米有幾粒?紅豆仁有幾粒?黃豆仁有幾粒?好,小朋友真聰明,都分對了!
5.結束部分:
教師:好了,聰明的小朋友們已經幫助熊哥倆把不同形狀的麵包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教會了熊哥倆二等分的知識,熊哥倆為了謝謝大家,現在請小朋友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在操作過程中將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
2、鼓勵幼兒用(目測、計量、數數、折疊)等多種方法大膽去嘗試、探索二等份的多種分法。
3、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准備
教具:天線寶寶兩個、蛋糕一塊、二等份圖卡10張。
學具:長方形紙、剪刀、尺、毛線、包裝紙,吸管、圓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幣、蠶豆、雪花片、紐扣、小碗,量杯6個,天平、蛋糕、番茄、豆腐乾、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將長方形紙進行二等份。
(1)班上請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它們還帶來了最喜歡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塊蛋糕,兩人都想吃,怎麼辦?
(2)請一位幼兒動手試一試,有什麼辦法知道這兩塊一樣大呢?(重疊)
(3)教師小結: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這種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這樣分,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張像蛋糕一樣的長方形紙,請你想出和別人不同的方法進行二等份?
(4)幼兒動手操作,展示幼兒分法。
請幼兒比較一下,分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麼變化?
(5)教師小結:小朋友用了對折、對角折對長方形紙進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兩份一樣大的圖形。
2、幼兒分組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二等份。
(1)天線寶寶邀請你們到寶寶樂園去參觀,願意嗎?參觀時小朋友應不推不擠,有秩序地參觀,看看樂園里有什麼?教師介紹各種材料,請小朋友幫忙把裡面的東西進行二等份。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天平秤量、實物分法等。
第一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第二組:毛線、綵帶、尺、剪刀。第三組:硬幣、蠶豆、雪花片等。第四組:量杯、水。第五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乾、刀、菜板。
3、幼兒講述操作過程、方法。
(1)小朋友分過很多東西,請你想一想你分了什麼?怎樣分的?
(2)幼兒講述各種分法,教師引導幼兒聯系生活想想在什麼時候用過目測、數數法等。
(3)教師小結:小朋友在樂園里用了目測法、折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樂園里的東西進行了二等份。
4、游戲「看誰說得對」,天線寶寶想和你們做游戲,請你看圖形說說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誰說得又對又快?
5、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除了進行過二等份,還可以分成幾份?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學習四等份、五等份等。
活動目標:
1、能把物體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2、樂意探索多種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喜悅。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准備:
課件、各種圖形(心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平行四邊形)。本袋(每袋8個本)。
教學過程 :
1、利用故事引入、隨故事內容出示課件。
提問:故事中大黑和小黑為什麼會讓狐狸大嬸幫忙分麵包?(他們要平分麵包)結果怎麼樣?(麵包讓狐狸大嬸騙著吃了,哥倆只剩下一點點麵包)他們是不是兩只笨狗熊?假如請你幫忙,你怎樣分呢?
2、 教師操作,二等分圓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任意對邊折。怎樣驗證圓形二等分?折好後完全重疊。說明兩份一樣大。(課件講解,實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就叫圖形的二等分。
:詳細說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分出來的一份和原來的相比哪個大?哪個小?幼兒講述,然後老師演證。出示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和一個完整的圓形,重疊比較得出結論: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分後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3、 教師操作,四等分圓形,引出概念四等分。
兩只小熊如果把看到的乾麵包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在留一份,怎麼分呢?教師用圓形紙操作,說明兩次對齊折疊的操作方法。(課件講解,實物展示。)
:觀察分開的和整體的關系。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後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4、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思考並操作把正方形進行二等分、四等分。
圓形的麵包我們會二等分、四等分了,如果大黑和小黑看到的是方形的餅干,你能幫他們二等分、四等分么?給發圖形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幼兒操作後,課件展示各種分法。
: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後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5、指導幼兒分組用折疊的方法進行三角形、心形二等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四等分,並觀察講述。
圓形和正方形可以二等分四等分,那麼如果我們用長方形、菱形、心形、三角形能不能二等分四等分?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好多材料,小朋友自己動手分分看,要怎樣才能把它們進行二等分和四等分,有幾種分法?然後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是怎樣分的?(兩組二等分,兩組四等分)
談話後:生活中很多東西可以直接等分,如布、麵包、蘋果等,有很多東西可以按數量如糖塊、書本、衣服、椅子等,很多東西按重量分白糖、米、面、肉, 還有很多東西按容積分如水、油、牛奶等 。
6、 啟發指導幼兒用剛剛學習的二等分四等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分本。
生活中很多用品是不能切開、截斷分的,椅子截斷就不能用了,毛巾剪開就壞了,那這樣的物品我們怎麼等分呢?可以按物品的數量、物品的重量來進行等分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准備了一袋本,(出示准備好的本)想一想按數量怎麼等分呢?啟發:你手中的本分給兩個小朋友,怎麼分?每人幾個本?你手中的本分給四哥小朋友,怎麼分?每人多少個本? 7、拋出問題,結束活動。
如果老師再多給你一個本,請你把都分給三個小朋友,怎麼分呢?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下節課我們學習三等分。現在跟園長老師們說「再見」。
活動延伸:
如果老師給你一杯水,請你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或四份,怎樣分?如果給你一大碗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或四份,怎樣分?
『叄』 七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活動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的
1、把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及數學史料,體會數學情趣,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進行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2、培養學生用數學原理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活動形式 全班分四個隊,進行擂台比賽、
活動准備 收集數學史料,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謎語,與數字有關的成語,趣味數學問題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主持人:同學們,在過去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曾為作業忙碌過,也曾為考試焦慮過、我們嘗受過學習的艱辛,也享受過學習的樂趣、今天,我們來舉行一次數學知識的擂台賽、下面宣布組織辦法和比賽規則:
1、全班分四個隊,每隊選四人當攻擂手,其餘為助擂手、攻擂手答錯後,助擂手可更正補充、
2、競賽題分搶答題和必答題兩種,必答題答錯不扣分;搶答題攻擂手答錯,若助擂手及時更正則不扣分,否則要扣分、
現在請各隊的攻擂手上台,我們特邀請老師為比賽作指導和評述、
二、活動進行
主持人:第一輪比賽為搶答題,由攻擂手搶答,時限30秒,每題20分、
1、小時候我們唱過一首兒歌:「123,321,1234567,7654321、」這四個數的和是 ()
2、3個人吃3個蘋果要3分鍾,100個人吃100個蘋果要______分鍾、 ()
3、數學謎語:「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語 ()
4、小時候,媽媽叫我解一道題:「木馬、板凳三十三,一百隻腳地上站,問木馬、板凳各是多少?」(註:木馬兩條腿、)
(每題搶答後,由主持人裁判並解說、下同、)
主持人:下面進行第二輪比賽,仍為搶答題,由助擂手搶答,時限30秒,每題10分、
1、1052=()、
2、我國南北朝時期有一位數學家推算出一個數據,在世界上遙遙領先1000年,被日本數學家稱為「祖率」,請問什麼是祖率?這位數學家是誰?
(老師:在月球背面,有一座環形山,被前蘇聯科學院定名為祖沖之山,這是祖沖之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贊賞的重要標志、)
3、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乾隆皇帝與劉羅鍋曾合吟一首詩,這首詩的前三句全是數字、請你背誦這首詩、
(老師介紹該詩的歷史背景、)
4、「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請說出曹沖稱象的方法採用了一條什麼數學原理?
主持人:下面進行第三輪比賽,以下的問題為必答題,由攻擂手抽簽回答,每題30分,時限3分鍾、
1、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墓碑上記載著這樣一段文字:「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壽命的十二分之一,兩頰長起了細細的胡須;又度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再過五年,他有了兒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兒子只活了他父親全部年齡的一半,兒子死後,他在極度悲痛中度過了四年,也與世長辭了、」請回答:(1)他去世時的年齡;(2)他開始當爸爸的年齡、
(老師:丟番圖被稱為符號代數的鼻祖,他最偉大的功績是在代數中引進簡寫記法和未知量;另一突出貢獻是研究不定方程求解問題、)
2、我國一部流芳千古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最早記敘了舉世聞名的「孫子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請你回答
(老師介紹華羅庚做學生時解答該題的解答思路、)
3、填幻方:將-4,-3,-2,-1,0,1,2,3,4這9個數分別填入右圖方陣的9個空格中,使得橫、豎、斜對角的所有3個數相加之和為零、
4、甲乙二人同時從東西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兩地相距100千米,甲的速度是6千米/時,乙的速度是4千米/時,如果甲帶一隻狗同時出發,狗以每小時2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乙後即回頭向甲奔去,遇甲後又回頭向乙去,直到兩人相遇為止,問狗跑了多少千米?
主持人:下面再進行第四輪比賽,仍為必答題,由助擂手回答,每題20分,時限2分鍾、
1、依次說出含1~10十個數字的成語:
2、搭配: 丟番圖哥德巴赫猜想及陳氏定理
祖沖之 《幾何原本》
歐幾里得 《堆壘素數論》
華羅庚 圓周率
陳景潤符號代數鼻祖
(老師簡介華羅庚、陳景潤的事跡及哥德巴赫猜想、)
3、從四個國家中選擇一個正確的答案,分別填入以下各題的括弧中:中國、古希臘、德國、義大利
最早採用十進制記數法的是 ()
最早使用分數的是 ()
最早使用小數的是 ()
最早使用負數的是( )
4、用英語數數接力、
主持人:下面進行的第五輪比賽仍為搶答題,人人可參與搶答,每題20分,時限30秒、
1、古希臘數學家泰勒斯利用日影測金字塔的高度,請問他運用的是什麼數學原理?
2、1962年美國發射的「航行者一號」太空飛船,起飛不到四分鍾就一頭栽進大西洋,經調查發現當時把資料輸入電腦時,,有一個數據前面的負號漏掉了,以致影響整個運算結果,使飛船計劃失敗、一個小小的負號,使美國航天局白白浪費了一千萬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老師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引導啟發,培養學習品格、)
3、說出兩位為維護科學真理而獻身的人、
(老師簡介布魯諾、希伯索斯、阿基米德為科學獻身的事跡、)
4、1967年1月,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特得知自己患了肺癌絕症,便下定決心把所有存款投入醫院,讓科學家們把他的體溫降至-75℃,用鋁箔將身子包起來,裝進低溫密封儲藏倉,最後用-196℃液體氮急劇降溫,結果軀體變得象玻璃一樣脆、他留下遺言:希望人類有一天能征服癌症,並且能找到將冷凍的生命復活的方法,使他能從密封倉里活著走出來、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老師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
三、活動小結
主持人:數學知識擂台賽到此暫告一段落、同學們,原來數學史上有那麼多光輝燦爛的篇章、我們要不怕艱辛,要努力學習,肩負起開拓未來的重任,為人類的進步貢獻畢生的心血、
反思:活動課可說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有助於開拓智力,挖掘潛力,激發活力,增強能力、這堂別開生面的數學知識擂台賽,為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範例、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就一定能把數學課外活動搞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學習目標】
1、回顧、思考本所學的知識及思想方法,並能進行梳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2、豐富對平面圖形的認識,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導學提綱】
梳理本知識:
1、基本概念
2、位置關系
3、相關圖形的性質
(1)線段和直線的有關性質:
(2)餘角、補角、對頂角的有關性質:
(3)平行和垂直的有關性質:
4、基本作圖、(尺規作圖)
(1)作一條線段AB等於線段a;
(2)作 等於 、
5、分類思想、
【反饋矯正】
1、完成本p172頁復習題第1、2、3、4、5、7、8題
2、8°44′24″用度表示為_______,110、32°用度、分、秒錶示為_______、
3、如果 與 互補, 與 互余,則 與 的關系是( )
A、= B、
C、D、與 互余
4、在1點與2點之間,時鍾的時針與分針成直角的時刻是1時______分、
5、如圖,OE是∠AOD的平分線,OF⊥OD,垂足為O,
∠EOF=19°,求∠AOD的度數、
【遷移拓展】
完成本p172頁復習題第9、11、14題
【堂作業】 本p172頁復習題第6、10題
題2、1 整式時本學期
第 時日期
型新授主備人復備人審核人
學習
目標(1)了解單 項式 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2)會准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重點
難點重點:單項式及單 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
准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難點:單項式概念的建立
流程師生活動時 間復備標注
一、導入新
回顧:先填空,再請說出你所列式子的運算含義。
1、邊長為x的正方形的周長是 。
2、一輛汽車的速度是v千米/小時,行駛t小時所走過的路程為 千米。
3、 如圖正方體的表面積為 ,體積為 。
4、設n表示 一個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看前圖,嘗試回答3 個問題
在小學,我們學過 用字母表示數。我們 可以用這種方法回答上面的問題。在本還會看到,我們不僅可以用字母 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和數量關 系,而且還可以將這樣的式子進行加減運算。這些內容將為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打下基 礎
二、新授
1、自學第54--55頁,回答下列問題
完成思考的4個問題
什麼是單項式,單項式的系數,次數?舉例說明
歸納小結:數或字母的積的式子叫做單項式,單項式中數字因數叫做單項 式的系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 項式的次數。
注意:單項式表示數字與字母相乘時,通常數字寫在前面 ;系數、指數為1時,常省略不寫。
完成56頁練習1
2、自學第55頁例題,回答 下列問題
獨立完成例題,後訂正答案
同一個式子表示的意義是否相同?
歸納小結:用字母表示數後,同一個 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
3、完成56頁練習2
三、堂達標練習
59頁習題1
四、堂小結
1、單項式、單項式系數、單項式次數的概念
2、在找單項式系數、次數 時需注意什麼 問題?在寫單項式時需注意什麼問題
『肆』 初中數學數學活動有哪些
數學活動「生活中的數據」教學設計
趙慧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活動是在學生學完有理數這一章知識之後而進行的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學好數學的同時,更好地做數學。教材安排本次活動用意有三:一是為學生今後學習方程、概率及統計等有關知識作鋪墊;二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尋找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三是經歷數據的整理與分析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決策水平。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成因分析
1.重點:數據的整理
2.難點:數據的分析
考慮到四個活動都與數據有關,而數據的整理是這四個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之所在。只有合理的數據整理才能為數據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因此,我認為數據的整理應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依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考慮到學生處理數據的經歷不多,不能很熟練地將整理後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因此數據的分析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利用有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協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據的處理過程,學會對數據的一些處理方法,形成自我反思與綜合評價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形成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的學習態度,實現自我價值。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法
自主探究法
這是一節數學活動課,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僅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所有活動都是學生由自主操作、自主探究來完成的,在活動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因此,我認為這節課採用自主探究法較為適宜,在學生探索的同時,我將注意展示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努力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點,與學生共同分享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活動成為再發現的載體。因此我把本節課的基調定為:「自主探究、民主開放、合作交流、師生對話」。
(二)學法
本次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中心,是活動的全程參與者,他們通過自主實踐來參與學習,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有理數有關知識的實際應用,學會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處理方法。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了解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和運算順序,具備了一定的運算能力。但學生學法較單一,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數學知識向應用能力轉變的時期,學生的理性分析(數據處理與決策)能力有待發展,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合作學習的習慣和運用數學的意識有望提高。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 引入活動
在引人活動前我曾有三種考慮:第一種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第二種是從復習有理數的加減運算引人;第三種是提供數學背景材料讓學生去感受。由於第一種太單調,不能激發學生活動的慾望,第二種是單純的數學知識的引人,缺乏學習熱情,形式上缺少自主發現這一重要環節,第三種提供了探索的空間、營造了活動的氛圍、激發了活動的興趣,所以我打算選用第三種方案。
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
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舉世矚目,在數學方面也不例外,如在使用負數方面,古代中國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古代中國很早就開始將負數引人經濟生活。在商業活動中,以收人錢為正,以付出錢為負,以余錢為正,以虧錢為負;在農業活動中,以增加糧食為正,以減少糧食為負。
史料證明,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使用負數,並且對負數已有較深刻的認識,這在世界上是首創。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在不同時期的生活中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慾。
(二)活動開展張揚個性
教材安排了四個數學活動,我打算用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前兩個活動。由於活動所需的數據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完成,課堂活動中只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活動I
1.活動內容
幫助家庭記錄一周的生活收支賬目,收人記為正數,支出記為負數。計算當周的總收入、總支出、總結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數據,妥善保存賬目,作為日後理財的重要依據。
2.活動目標
體驗生活中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運用。
3.活動形式
集中觀看,組建活動。
4.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師生互評。
5.活動步驟
(1)教師演示一個家庭的收支情況;(課件演示)
(2)要求學生根據所要統計的項目,自己設計一個統計表;
(3)學生根據課件演示的收支情況填表並計算;
(4)交流統計表的設計,交流計算結果;
(5)學生拿出自家記錄好的數據整理、填表、計算;
(6)分組討論,綜合意見,交流結果,發表感想;
(7)演講會
①學生六人一組,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根據自己家本周的收支情況討論,對今後家庭理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②每小組推選一名優秀演說者到全班交流;
③評選最佳「小演說家」。
6.活動預測
(1)可能有些學生不會設計表格,不能將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整理;
(2)可能出現部分學生運算中法則運用不當,導致計算結果不準確;
(3)可能出現部分學生對表格中的概念不理解,不能熟練地完成表格填寫;
(4)數據收集不一致,出現結果多元化。
7.措施
(1)通過教師引領,鼓勵合作交流、互幫互助,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對數據的整理;
(2)通過學生對課件演示收支情況的計算,使學生經歷一個對運演算法則的復習過程。
利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進行數據整理提供學習平台,為學生處理自己家庭的數據提供參考。通過學生自主計算更好地鍛煉學生利用法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今後科學理財、學會生活的意識。
活動Ⅱ
1.活動內容
記錄本地一周的氣溫情況(可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資料),計算每天的溫差以及這周的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和平均溫差。
2.活動目標
體驗有理數減法法則在生活中的運用。
3.活動形式
集中觀看,小組合作。
4.評價形式
學生自評,師生互評。
5.活動步驟
(1)教師課件演示武漢市一周的天氣預報情況;
(2)數據整理:要求學生自己設計統計形式,並根據課件演示的數據完成統計與計算;
計算: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溫差分別為,這一周的平均溫差為這周的平均最高氣溫為,這周的平均最低氣溫為
(3)交流統計形式,比較每種統計形式的優勢,交流計算結果;
(4)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本地一周的天氣預報數據,完成數據的統計與計算;
(5)數據分析
要求學生根據計算結果對本周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6)師生互評
對計算方法與數據處理方法的評價。
5.效果預測
(1)法則運用不熟練,導致計算錯誤;
(2)計算正確且統計形式多樣化。
6.措施
加強組內分工合作,鼓勵學生敢於創新。
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對法則運用更加熟練,讓學生從計算中更好地理解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和溫差的概念,為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數據進行合理的整理提供思路。通過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讓學生在極大的參與度中提高自己的數據處理能力。
(三)回顧反思拓展思維
1.學生回顧(知識、方法、思維、能力)
(1)本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2)本次活動你學會哪些數據的處理方法?
2.學生相互交流、評價,體會活動感受,形成共鳴。
通過活動的回顧與整體感受,讓學生對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有更清晰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結構得到完善。
(四)作業布置活動延伸
下表列出了幾個城市與北京的時差(帶正號的數表示同一時刻比北京早的時數,如現在北京時間8點,則東京時間為9點)
1.如果現在的北京時間是7點,那麼現在的紐約時間是多少?
2.小明現在想給遠在巴黎的姑媽打電話,你認為合適嗎?
通過這道習題,讓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減法法則有一個綜合的運用。讓活動延伸到課真正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
五、評價分析
教案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兩個體現
1.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2.體現活動課的課型特點(活而不亂)。
(二)兩個側重
1.側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2.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三)兩個希望
1.希望通過生活中豐富的數據去體味數學的魅力;
2.希望學生通過活動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009-08-03 人教網
這可以么?
『伍』 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數學活動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數學活動有觀察、實驗、練習。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給學生以能力的鑰匙,不給知識的包袱,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
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徵」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後,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經驗技巧
1、講授法: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2、談話法: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陸』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趣味數數》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趣味數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學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數數。
2、通過操作活動,聯系實際生活,初步理解數的概念,並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3、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的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准備:
白板、課件、操作材料、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活動室。引導幼兒進入活動主題。
2、師: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要搬家啦,這么多的老師也都快來幫忙了呢,我們一起來和要去幫忙的老師們問聲好吧。
(二)基礎部分
1、師:現在每位小朋友都變成了小火車的車廂,那你們清楚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呢?
幼兒報數,教師配合指導。
2、師:大一班的小朋友們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們數數都很厲害,你們都能數到幾?
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數3個數字好嗎?
······
3、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師:森林國王說啦,要闖關成功後才可以去幫忙呦。那我要請你們幫我一個忙啦,看,圖上有什麼?(房子,樹)房子有幾間?有幾棵樹?幾只小動物?你是怎麼數的?
教師小結:要數清楚物體的數量,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上往下,或者從左往右,這樣就不會數錯了。
4、教師與幼兒互動,依次請10名幼兒上台,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5、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圖形並正確的數出來。
師: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麼?這是什麼?有幾個三角形?幾個圓形?······你是怎麼數的?還有什麼?這次你又是怎麼數的呢?
6、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確的數出數量,不僅要觀察仔細,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數。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其實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系,是很要緊的,爸爸媽媽經常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去看這個數字。那麼今天就請你有空的時候到家裡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東西上面有數字?為什麼要看這些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出活動室。
教學目標
1、對數數感興趣,能正確的點數物體並記錄。
2、通過活動,探索出數數的方法,並找出規律。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喜歡數數游戲,願意感受並學習同伴的數數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點數物體。
教學反思
《綱要》在數學領域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動的內容選材來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卻讓幼兒學會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規律。
本節課一共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第二部分中,讓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數量也不同是活動的難點部分。而我在引導孩子解決發現活動的難點時,由於「種」字有點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備的理解這個小環節的意思,課後聽其他老師說,如果換成「類」也許會讓孩子更好理解些。還有就是問奶粉下面非要寫上數字四,括弧里的小字改成什麼就可以了?能回答出來的幼兒不多,有個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給出了表揚,繼續追問還有沒有不同的答案?結果沒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訴了孩子,除了桶之外,還有罐、箱、碗等等,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反應有點似懂非懂的。組織好問題的語言是引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的關鍵。
在最後結束的環節中,我的提問上有些不明確「你們還在哪裡見過這些數字」。我是想讓孩子回答出類似生產日期、標簽、數量等方面的數字,可有的孩子說了些像電話號碼、車牌號、樓梯號等。這個問題我應該如何問才能問到我想要的答案上來呢?如果說「你們還在那些商品上見到過這些數字,你覺得這些數字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不知道語言上准確不準確?
在整個活動的准備、設計到開展,才發現原來在模仿名師的一節課也不是個簡單是事,把名師上課中說的話完全照搬下來未必適合自己班裡的孩子。我們在模仿中還要有所創新,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根據自己班裡孩子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與否,從模仿名師的課當中,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比如在設計問題上,要有預設,語言上要簡單明了。每個環節之後的小結語要怎麼說,過度語是如何設計的等等,都要細細揣摩。
『柒』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
幼兒,指1歲的孩子度過了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幼兒無論在體格和神經發育上還是在心理和智能發育上,都出現了新的發展。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活動目標:
1、在看看、分分、嘗嘗的過程中,發現餅乾的不同(形狀、顏色等)初步認識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1、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三種形狀的餅干,按形狀分類。
(1)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餅干樂園。
(2)教師鼓勵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這些餅干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有黃色、白色、黑色。
2、選出自己最喜歡吃的餅干,說出餅乾的形狀和顏色。(黑色,圓形,白色,長方形,黃色,正方形)
3、幼兒操作。
(1)找一個和你最喜歡的餅干顏色形狀都一樣的餅干做好朋友,
游戲:小貓吃老鼠。站在和你的餅干寶寶顏色一樣的.墊子旁邊。
4、嘗一嘗餅干。
請幼兒品嘗餅干,感受餅乾的味道,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顏色與形狀,鼓勵幼兒按顏色或形狀的特徵對事物進行分類,並學會講訴。
設計意圖:
三至四歲的孩子是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事物越來越感興趣。我在設計這活動時,從幼兒的興趣點著手,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題不宜太難,以情景表演引入課題,請來動物過生日,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朋友,比較出物體的多少。同時,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機會,有利於幼兒的認知活動向更深、更廣的層次邁進。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教學准備:
圖片3張 紙偶2個 記號筆 鈴鐺 凳子教學過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汪汪狗,一個是跳跳兔。
二、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個別幼兒)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汪汪狗收到了什麼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汪汪狗收到了什麼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麼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有幾塊餅干?汪汪狗收到了什麼,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現了什麼?
三、游戲:
⑴、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請小朋友到他們家來玩搶凳子的游戲,小朋友要聽小鈴鐺的聲音學解放軍繞著凳子走,鈴聲停馬上坐下,一張凳子坐一個小朋友,看看誰能搶到小凳子。幼兒游戲。
⑵、搶凳子的游戲好玩嗎?老師還要帶小朋友門去外面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找朋友,1個女孩子必須找1個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誰最能幹,會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去外面做游戲。
;『捌』 幼兒園數學活動內容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有:
一、數學與兒童數學概念的早期發展。這個課程主要包括對數學及其基本特性的基本概括,講解兒童數學及早期數學教育的價值,以及兒童數學概念的早期發展。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相關理論與實踐。這個課程主要包括對早期兒童數學教育的主要理論的介紹,基於不同理論的幼兒園課程中的數學教育,最後是相關理論及課程模式對幼兒園數學教育實踐的啟示。
三、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原理。這個課程包括: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評價。
四、不同類型和結構化程度的數學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不同取向和幼兒園不同類型的數學教育活動。
五、幼兒園各類內容的數學教育活動設計。包括有關集合與模式的數學教育活動設計,有關分類與統計的數學教育活動設計,以及有關數概念與運算的數學教育活動設計。有關空間與時間的數學教育活動設計。
六、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整合與滲透。這個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整合與滲透的原理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多渠道滲透。
七、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包括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實施的有效性,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組織中的教師角色與實施策略,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實施的反思與改進。
『玖』 數學活動有哪些
數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加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各種活動。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這種活動,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發展數學才能。
活動內容有:群眾性的數學普及講座,紀念數學家,數學游藝會,數學園地刊物,數學競賽,數學小組,以及學生個人的課外閱讀、翻譯、撰寫數學小論文等。
學校和教師要注意選擇和組織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年齡特徵、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自願參加, 並有組織、有目的、有成效地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可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稱為「第二課堂」.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數學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和特長,為進一步學習數學和選擇職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活動的方式可以是製作教具,指導閱讀數學書刊,辦數學牆報,編數學論文集,進行專題報告(如中外數學史、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某些現代數學理論的通俗介紹等),辦數學故事會,進行數學競賽,舉辦數學游戲,實地測量等。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單一化的數學學科課和教材,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適應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共性,而遠遠適應不了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個性發展和愛好、興趣、特長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對於國民數學素質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說,重視個性培養、加強激發興趣、發展特長,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這一任務,數學活動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個性是指人的特質和品格,是認識、情感、氣質、性格、價值觀等各種特質的總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表現的最基本因素。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解答能充分表現個性,也在活動中形成個性,使他們初步具備較為完美的個性。
二、有助於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縱觀課堂教學,學生在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以及一定的數學能力以後,往往就不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會把注意力轉向課外,容易對一些數學現象、數學、難點產生興趣。給學生一個拓展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空間,數學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可能。
三、有助於調動手腦結合,培養動手能力
數學活動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可以使學生手腦結合,心靈手巧。「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
在活動課中,教師應善於領悟教材的編排意圖,從學生的知識需要及興趣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多組織一些可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畫畫、算算等充滿「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教學一位數乘法後,可以指導學生製作練習轉盤;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正方體展開圖的類型;教學體積計算後,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
這種活動,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操作內容步驟,同時要預計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課中要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指導要適當。
四、有助於強化學以致用,溝通理論與實踐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加強溝通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活動課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渠道。
五、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實現「和諧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在較長時間的課堂學習之後,往往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生理上表現為動作不協調、不準確、肌肉痙攣、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映速度下降、情緒怠倦等。
開展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參與活動,一是調節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從課本中解脫出來,投其所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發現、自由創造,不受空間限制,學習變得主動而積極。
二是活動課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了大量的數學常識,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對學習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