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怎麼來教幼兒園

數學怎麼來教幼兒園

發布時間:2022-08-26 05:06:43

A. 幼兒園中班數學怎麼教

幼兒園中班數學要怎麼教呢以下幾點:

1、中班的幼兒學習數學,應該掌握十以內的數字和加減法,了解基本的數學圖形,比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過歌謠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2、幼兒園學習數學主要目的還是在於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對於學習進度比較慢的幼兒要保持耐心,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基本情況來調整學習數學的內容和進度。

一、通過區分物體的差異培養幼兒學數的基礎

在興趣中,玩中學是培養幼兒學數的一種有效方法。而在玩中學中通過區分物體的差異就能培養幼兒學數的基礎。

幼兒在學習數字時,最容易使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兒總是認為只有完全一樣的物體才能確定是幾,而對形態、顏色稍有差異的幾個物體,就不能確定它的數量,這說明,在建立數概念時,數的實際意義比 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導幼兒在觀察中進行比較,確實符合數學規律。

如為幼兒設計幾組數量不同,顏色、形態各異畫面生動的動物,我先讓小朋友點數每組里有幾只小動物,然後,讓幼兒進行觀察和思考:「哪群小動物和哪群小動物一樣多?」「為什麼?」「哪兩群小動物不一樣多?」

這樣幼兒的感知過程就很明顯地反映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這種觀察的基礎上。

很順利地完成了難度很大的不對應比較,並得出雞和狗一樣多,雞和鳥,雞和兔,鳥和狗,狗和兔,鳥 和兔不一樣多的結論。這些結論體現了幼兒真正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

二、玩中動培養記憶力是幼兒學數學的關鍵。

記憶在幼兒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幼兒的記憶以無意的、形象的記憶為主。但在教師的啟導下,隨著幼兒活動范圍的擴展,語言能力的增強,幼兒的隨意識記憶也會逐漸發展。教幼兒學數,培養幼兒記憶力極為關鍵。

在興趣中,玩中動是培養幼兒學數的記憶力的重要手段。 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活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幫助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又由於幼兒學數,體驗數概念內涵離不開對材料的直接操作。

於是凡是要教給幼兒的數學知識都應盡可能轉化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 在中班中很多孩子對數學中的基數和數序混為一談,特別對數序要了解不夠深刻,為了讓孩子能又快又好地區分說出第一、第二、第三??這些數序和基數幾,我讓孩子在玩中動,使孩子記得快而牢。

B.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游戲法:

游戲法是根據兒童好動的天性,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兒童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兒童在自由自在地、無拘無束的各種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

兒童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它能更有利於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體現出兒童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的和諧。

游戲法我們又把它分了六個種類:操作性數學游戲、情節性數學游戲、競賽性數學游戲、運動性數學游戲、運用各種感官的數學游戲、數學智力游戲。

分類介紹:

①操作性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是指兒童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從而獲得數學知識的一種游戲,它也有一定的游戲規則。

例如:小班幼兒學習幾何圖形辨識時設計的「送圖形寶寶回家」的游戲,安排三個動物玩具的家,並分別貼上△、○、□的標記,讓幼兒把「圖形寶寶」送到相同特徵的玩具動物的「家」里去。

②情節性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具有一定的游戲情節、內容和角色,特別適合於年齡小的兒童。通過游戲情節的安排來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這類游戲一般以一個主體貫穿整個游戲。

例如:為小班幼兒學習「3以類計數與許多」而設計的「小貓抓魚」游戲,教師和小朋友分別扮「貓媽媽」和「小貓」,「貓媽媽」以游戲的口吻要求「小貓」們每個抓1條魚,1條、1條魚合起來就成了「2」、「3」、「許多」條魚了,可以分組進行。這個例子在這一系列情節中滲透了「1、2、3和許多」的數學概念。

③競賽性數學游戲

帶有競賽性的性質的數學游戲更適合於中、大班,不僅能滿足兒童的競賽、好勝心理,而且有助於對知識的鞏固和培養發展兒童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例如:為大班幼兒學習加減法而設計的「擲股子」游戲,幼兒通過兩個股子的點數和,進幾、退幾,建構加、減的概念

④運動性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是指寓數學概念或知識於體育活動之中的游戲。這類的游戲既滿足了兒童好動的天性,又滲透了數學的初步概念。

例如:大班幼兒學習數的組成而設計的「擲飛鏢」游戲,先記錄某一總數中的投擲結果(如5個飛鏢,投中3個,未中2個。。。。。。。),再根據對投擲結果的歸納來學習數的組成。

⑤運用各種感官的數學游戲

這類游戲主要強調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強調兒童對數、形知識的充分感知。

例如:在為學習幾何圖形辨識而設計的「神奇口袋」游戲,幼兒通過觸、摸來感知、區別幾何圖形的特性。

⑥數學智力游戲

這是一種運用數學知識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為主的游戲。數學智力游戲能極大地調動兒童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獨創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C. 如何教幼兒園孩子學習數學呢

一,寓教於樂
如何教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數學呢?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因為在讀幼兒園的孩子們,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只是保持三分鍾熱度。想要讓他們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想要讓孩子一直保持對數學的熱愛堅持,不斷地學數學,家長一定要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學習。比如說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數學類益智游戲。孩子對於游戲的好奇心,顯然比對於學習的好奇心更重。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做數學類益智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數學,相信很多孩子也更願意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四,給孩子觀看數學類動畫片

家長可以給孩子觀看一些數學類動畫片。讀幼兒園的孩子都是比較喜歡看動畫片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能什麼動畫片都給他們看。一些動畫片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的。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選擇一些合適他們的動畫片,比如數學類益智動畫片,語文類益智動畫片。這些動畫片都是適合孩子看的,如果想要教會孩子學習數學,那麼,家長就要有意識的給孩子找一些數學類的動畫片,孩子看動畫片非常有熱情,如果動畫片裡面在有一些數學知識,那麼相信孩子接收知識也會更快一些,所以,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放一些數學類益智類動畫片。

D. 幼兒園中班怎樣教數學 幼師們快來這里了解下了

1、中班的幼兒學習數學,應該掌握十以內的數字和加減法,了解基本的數學圖形,比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過歌謠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2、幼兒園學習數學主要目的還是在於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對於學習進度比較慢的幼兒要保持耐心,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基本情況來調整學習數學的內容和進度。

E.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數學教育活動
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在組織數學教育活動時,可以充分考慮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將活動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使幼兒能形象直觀地實踐相關內容。例如:小組長在分餐具的時候,問他「你們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分到了,還有幾個沒有分到?」,分碗、分湯匙、分蛋糕、分水果等,開發了幼兒一一對應的概念。「幫老師搬來4個小椅子」「拿來2個皮球」等,不僅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有關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
運動中的數學教育活動。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讓幼兒在運動游戲中學數學。如:「拍皮球」。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以及3以內的點數,「拍許多下」「拍三下」等改編後的體育活動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幼兒天性好動、好玩,游戲的性質符合幼兒的天性,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
二、數學在各領域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教育
新《綱要》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中、游戲中。」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知識。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排序;分點心和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幼兒在幼兒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通過教師引導,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
三、加強教學多元化設計
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水平,首先要融入創新意識,摒棄傳統保守的落後思想,不斷突破教學障礙,進而滿足不同形式的教學需求。例如:在《敲鈴》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聽音記數能力;可以藉助《小貓釣魚》游戲訓練幼兒的點數能力及觀察力。
總之,教學設計應充分結合幼兒自身條件因材施教。只要我們選擇適當的材料,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教學,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就能感受到幼兒數學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F.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首先我們要知道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希望你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大姐姐,所以幼稚園的數學教育要盡量生動有趣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盡量使每個小朋友都熱愛數學,享受數學。這樣給他們以後上小學,上初中的數理化一系列的科目也能奠定很好的基礎。 ①以基礎知識為主:能讓小朋友正確認識數字,讀出發音,並且能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 ②拓展生活中的數學:告訴小朋友們生活中也有數學(例:買菜時的價錢,逛商場時要付的費用) ③提高積極性:上完新課之後可以進行搶答,答對或者很活躍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餅干什麼的 ④就是請你採納我的回答吧(*^__^*) 嘻嘻……

G. 幼兒數學教育有哪些方法

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依賴於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幼兒才能使數學經驗逐漸內化,並自我建構以獲得發展。當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逐漸學習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數學就自然地產生了。同時這種以科學、客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來。

一、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激發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給我們諸多的數學信息,例如,孩子們發現車輪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發現的各種數信息(幾輛車,幾個行人,幾朵花),幼兒園里的各種數學信息(幾扇窗戶,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還可獲得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及其上下、前後、左右等形體及空間方位的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有關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如幾點起床、吃飯、上幼兒園、放學、睡覺等)以及做操時如何按高矮排隊等。這些數學信息或分散或隱蔽,但都切切實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只是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去關注、去體驗。生活中的體驗過程,也是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喚起孩子們生活經驗和生活情感的過程。孩子們在潛移默化發展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數學。因此,我們應從幼兒熟悉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及有趣的數學現象入手,將其融入幼兒探究周圍現象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去感知有關量與計量、數與數量的關系,領會有關物體的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探索有關事件的發展與時間的關系,並引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與樂趣。

二、生活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教育環境。

皮亞傑認為:3-6歲的幼兒屬於前運算時期,其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直觀形象的特點,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反復操作、多次親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獲得數的經驗。也就是說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於被操作的對象,而是來自於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與活動,以此來發現與建構數學關系。所以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創設與幼兒相適宜的環境,提供具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與機會,鼓勵幼兒去發現與交流,豐富幼兒的數經驗,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1、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幼兒接受新知識形成親能力的知識准備,只有生活經驗豐富,體驗正確才能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結合點。因此現實生活中要重視創設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相關的物質環境引導幼兒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例如為了讓幼兒的日常生活多蘊含一些數學知識,我們將幼兒的日用品、學慣用品、進區卡、晨檢袋的插牌位置均統一編上幼兒的學號,幼兒對自己和別人的學號就跟名字一樣熟悉,在要學習相鄰數之前,就讓每一個幼兒找一找自己學號的鄰居,三個三個的手拉手告訴大家,你學號的鄰居是誰?要學習單數和雙數之前,就讓幼兒去拿與自己學號一樣數量的雪花片,二個一對二個一對地擺,擺到最後發現了什麼秘密?又例如學習分類之前,我要求幼兒根據「筐子」的標記收拾整理桌面玩具,其標記有時是不同顏色的,有時是不同形狀的,通過實踐證明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幼兒學數學、用數學的良好途徑。

2、環境中應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

數學活動區是幼兒觀察、操作、探究學習與運用數學知識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幼兒會聽、會看、會想、會做、會用、會收等數學活動必備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動,因此我非常重視數學區的材料投放。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投放一些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有意義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意願,自由選擇活動的材料、自己來確定活動的內容和方法,觀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觀來感知與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如玩撲克是大人小孩子都愛玩的一種娛樂活動,幼兒可以通過玩撲克牌游戲來獲得大量的數學知識,例如幼兒通過分牌練習分類,通過撲克牌排隊練習有規律排序,通過比大小、找對、湊數、加減等。撲克牌游戲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游戲活動,是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良好途徑。下游戲棋也是幼兒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其骰子有蘊含一定的數學知識,但是比較單一幼兒玩久了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我就採取動手自製不斷更換骰子的辦法。例如,幼兒在學習4以內的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時,我就自製骰子的六面,分別用不同的圖案和顏色來畫上去,如有的畫了三顆紅色的星星和一顆綠色的星星,這樣幼兒下棋的時候,就能會數數來看自己要走幾步,使孩子學會了手口一致的點數和懂得了比3多1是4,玩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再根據教育的內容更換骰子,通過實踐證明這項活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是一項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綜合性的活動。

在數學區的的環境創設中,我非常重視圖片的投放掛圖的展示,將數學知識,數學故事、數學兒歌用活潑大方的畫面表現出來,例如在學習5的組成時,我在數學區展示了這樣一幅數學故事圖,有5隻小鳥,其中有2隻小鳥在飛,有3隻小鳥站在樹上;有4隻小鳥的頭向右,有1隻鳥的頭向左;有3隻小鳥是紅色的,有2隻小鳥是綠色的,這樣幼兒通過觀察、探究、學習不僅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技能,而且還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將數學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建立數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是孩子們學習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圍世界的過程。數學是抽象的。例如,1可以指一個人,也可以指一棵樹、一朵花。數學本身不具有實際意義,但當它與客觀事物結合,便有了全新的含義。在孩子眼中,以往他們看到的樹、房子、汽車等具體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數學的概念,就可能變成2棵樹、3棟房子、4輛汽車,習以為常的事物就突然具有了新的含義了,他們也得以從更多的角度去認識和描述周圍世界。數學融入了他們的頭腦中,便成為了他人觀察和思維的基本方式。幼兒以這種觀察——發現的方式感受著數學,這本身就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

2、在游戲中積累數學經驗。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如,積木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在游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玩沙玩水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游戲。幼兒通過用各種形狀的容器盛裝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恆。沙子和水混合後還可壘成多種立體模型,使幼兒感受不同的空間形式。在各種角色游戲中,更有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如在商店的游戲中,幼兒可以將商店分類擺放,並在買賣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運算。其他如搶椅子游戲、也可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在游戲中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

3、欣賞數學故事、數學兒歌。為了豐富數學活動的形式,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我們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了許多生活化的蘊藏著各種數學關系的數學故事、數學兒歌、數學游戲,在幼兒生活中滲透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通過欣賞數學故事《驕傲的「0」》、《快樂的明天》,讓幼兒了解9與10的關系,正確理解時間概念;通過欣賞《豬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過欣賞數學兒歌《數數歌》、《拍手歌》來學習1-10的數數,此外還有《開汽車》、《一隻青蛙》等朗朗上口的數學兒歌均蘊含著不同的數學知識。

4、我還在班級設立了「小小統計員」,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項報告與記錄活動,目的是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利於幼兒對一些相關的數學知識的認識、運用、遷移。這項活動的作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記錄好當天本班小朋友們的出勤人數,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時在天氣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氣,我覺得這項活動很有意義,幼兒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養成關心他人的良好品格,例如,幼兒在記錄班出勤人數的時候,發現某個小朋友沒有來幼兒園,就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5、在各類教育活動中滲透數學教育內容各領域教育內容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都包含著一定的關於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體育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

四、生活中運用數學

幼兒一旦學會和習慣於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進行觀察,許多新問題也就是不可避免地擺在他們面前。例如,怎樣將6塊餅干分給3個小朋友,怎樣將一盒餅干平均放到6個小盤中……這時,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幼兒利用數概念進行簡單的實際應用,解決簡單的問題。同時,數學抽象概念的確立,也使幼兒完全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在應用數學概念及其簡單運算解決自己面臨的小難題時,對孩子而言,真正的數學便產生了。而此時數學的產生總是伴隨著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成功愉悅。這是學習過程中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數學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每個人發現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每個人發現規律的方式卻是主觀的,是一種體驗。建立在這種個性化體驗之上的數字概念,我們可以稱之為「我的數學」。而當一個科學的概念和思維方法總是以這種友善的方式出現在孩子面前時,數學以及包括數學在內的一切科學,必將會展現出它們最具親和力的一面,引導孩子走上一條理性與情感協調發展的道路。

兒童對幼兒的數學教育是由家庭、幼兒園、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這三方面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組成教育的整體,而家庭教育是整體的起點和基點,教師要充分調動家長積極參與數學教育的熱情與主動性,挖掘蘊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在家長工作中,為了改變家長傳統的數學教育觀念,樹立現實數學教育的新觀念,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家園聯系欄及時向家長反饋數學教育的目標及內容,並提示家長可以豐富那些生活經驗,那些數學知識可在生活中運用。例如,為了讓幼兒積累比較多少,一樣多的生活經驗,我在家園聯系欄上提示家長:「用餐時提醒您的孩子比較一下碗與筷子、筷子與湯匙,凳子與吃飯的人的數量關系,說一說有幾種比較方法」。我這樣做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幼兒數學質量在家庭中也開辟了一條道路。家長成為了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支持者、協作者,家庭也成為了幼兒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教育場所。

閱讀全文

與數學怎麼來教幼兒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