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什麼是華羅庚數學題

什麼是華羅庚數學題

發布時間:2022-08-27 00:28:15

Ⅰ 華羅庚是怎樣破解數學題的故事和方法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貧困家庭。這是當時一個非常閉塞的縣城。

童年時代,他最想騎馬。他將一個小木凳拴上繩子,牽著當馬騎,邊騎邊喊「馬嘟嘟,馬嘟嘟。」現在這個小凳子還陳列在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里呢。稍大以後,他就把家中小雜貨店的櫃台當馬騎,跳上跳下,並且還不時學著大人騎馬的樣子,感覺十分得意。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麼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在當年的金壇,華羅庚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燈節、船會、廟會等場所,凡是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東有座青龍山,山上有個廟。每逢廟會,廟中的「菩薩:」便頭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綠綠,騎著高頭大馬進城來。一路上,人們見到「菩薩」就磕頭行禮,祈求幸福。華羅庚伸直脖子,望著雙手合十的「菩薩」,心裡暗自琢磨:「『菩薩』果真萬能嗎?」當廟會散了,人們也陸續回家,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去了青龍山,想探個究竟,看一看「菩薩」的真面目。

來到廟里,「菩薩」卸了裝,華羅庚一看「菩薩」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你往後不要給『菩薩』磕頭了,『菩薩』是騙人的1父親馬上訓斥道:「唉呀,罪過,小孩子懂什麼?」他卻認真反駁道:「我到青龍山的廟里去了,『菩薩』原來是假的,是人裝扮的1

華羅庚的數學作業,經常有塗改的痕跡,很不整潔,老師開始時非常不滿意。後來經過仔細辨別,老師發現華羅庚是在不斷改進和簡化自己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幹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

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不僅對數學肯動腦筋,對語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師把自己收藏的文學大師胡適的書分給學生,讓每人看完後寫一篇讀後感。華羅庚分得的是《嘗試集》,書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話文的得意,認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於是在扉頁上寫了一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在讀後感中,並未表達出老師所期望的對胡適的贊美之詞,而是尖銳地指出:胡適的這首詩概念混亂,第一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然一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後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意。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將二者放在一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陸放翁)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雖然語文老師當時十分不悅,但20年後還是對已成名的華羅庚說:「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華羅庚正是由於勤思考,愛創新,不迷信權威,才最終靠刻苦自學成為一名大數學家的。

Ⅱ 華羅庚的數學題

此題判斷中可能出現這樣三種情況:(1)兩黑一白;(2)兩白一黑;(3)三白。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戴白帽子的學生一看便能說出自己戴的帽子的顏色,而實際上三人睜眼互看了一下,躊躇了一下,沒一人馬上說出,這表明不是第一種情況。那麼再看看是不是第二種情況,如果其中有1人戴黑帽子,另外兩人必定會立刻說出自己戴白帽子,而不會躊躇了一會,顯得為難的樣子。所以,這種情況也不符合。那麼,只有第三種情況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三人均為難,說明誰也沒有看見有人戴黑帽子。於是,3位聰明的學生才會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Ⅲ 華羅庚數學家的故事

195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閑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這里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Ⅳ 什麼是華羅庚數學

第九屆華羅庚數學獎華羅庚數學獎1991年設立,旨在獎勵中國有傑出學術成就和社會貢獻的五十歲以上的資深數學家,每兩年評選一次。2011年11月,北京大學文蘭院士和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共同摘取了華羅庚數學獎。截至2011年,中國共有20位數學家獲此殊榮。

Ⅳ 數學奇才華羅庚的故事30字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身高米,父親華瑞棟,開一爿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他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學習。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不到一年,由於生活費用昂貴,被迫中途輟學,回到金壇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
在單調的站櫃台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1927年秋,和吳筱之結婚。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嚴重的傷寒症,經過近半年的治理,病雖好了,但左腿的關節卻受到嚴重損害,落下了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
其實華羅庚讀初中時,一度功課並不好,有時數學還考不及格。時在金壇中學任教的華羅庚的數學老師,我國著名教育家、翻譯家王維克(1900年出生,金壇人)發現華羅庚雖貪玩,但思維敏捷,數學習題往往改了又改,解題方法十分獨特別致。一次,金壇中學的老師感嘆學校「差生」多,沒有「人才」時,王維克道:「不見得吧,依我看,華羅庚同學就是一個!」「華羅庚?」一位老師笑道:「你看看他那兩個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個『人才』嗎?」王維克有些激動地說:「當然,他成為大書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數學上的才能你怎麼能從他的字上看出來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時候,粗看起來和沙子並沒有什麼兩樣,我們當教書匠的一雙眼睛,最需要有沙裡淘金的本領,否則就會埋沒人才啊!」
編輯於 2019-08-08
查看全部19個回答
18條評論
軍臨天下胡罕24
不是100字吧
查看全部18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高一數學視頻教程免費_高中數學必修一(選修)基礎知識講解
高一數學視頻教程免費,老唐數學專注15年高中數學,根據學生的不同薄弱點定製化輔導,穩住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提升額外的分數。清晰講解考試重難點,高中各類題型難點破解。
廣告2020-10-31
數學家的故事大約100字(9則)
1、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於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麼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後才發現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 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開始計算起數學題來。 2、高斯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小學時計算1+2+3+...+100的值。當時高斯上小學,老師在班上出了這樣一道題,叫大家算。那個老師以為至少要20分鍾以後才會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誰知屁股還沒坐穩高斯就說算出來了。老師很驚訝,問他怎麼算的,他就說先算1+100=101,2+99=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因此結果是5050。 還有一個故事,是高斯19歲的時候,本來他打算學法律的,結果不經意間解決了一個2000年的數學難題,那就是只用直尺和圓規17等分圓周。高斯還證明了當且僅當N=2^(2^n)+1時,能夠用尺規N等分圓周。從此高斯對數學的興趣大增,並走上了數學研究的道路,成了一名偉大的數學家。 3、歐拉 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城,小時候他就特別喜歡數學,不滿10歲就開始自學《代數學》。這本書連他的幾位老師都沒讀過,可小歐拉卻讀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事後再向別人請教。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這在當時是個奇跡,曾轟動了數學界。 小歐拉是這所大學,也是整個瑞士大學校園里年齡最小的學生。在大學里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微積分權威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並逐漸與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約翰·伯努利後來曾這樣稱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學生:「我介紹高等分析時,他還是個孩子,而你將他帶大成人。」兩年後的夏天,歐拉獲得巴塞爾大學的學士學位,次年,歐拉又獲得巴塞爾大學的哲學碩士學位。1725年,歐拉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4、陳景潤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5、牛頓 「我一定要超過他!」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 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 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1600贊·10,581瀏覽2019-09-04
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100字
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 (5)什麼是華羅庚數學題擴展閱讀: 華羅庚的推廣雙法 華羅庚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 1964年初,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澤東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 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斗酷暑,冬往松遼傲冰霜」。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1965年,毛澤東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47贊·1,723瀏覽2020-08-25
求5個數學家的故事,一個故事100字左右,不用太長。
①蒲豐: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②數學魔術家: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 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③工作到最後一天的華羅庚: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從小喜歡數學,而且非常聰明。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讀書。華羅庚在清華四年中,在熊慶來教授的指導下,刻苦學習,一連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後來又被派到英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 他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記者在一次采訪時問他:「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他的確為科學辛勞工作的最後一天,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④笛卡兒: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他認為數學是其他一切科學的理論和模型,提出了數學為基礎,以演繹為核心的方法論。《幾何學》確定了笛卡兒在數學史上的地位。⑤韋達:法國數學家。年青時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後從事政治活動,當過議會議員,在西班牙的戰爭中曾為政府破譯敵軍密碼。韋達還致力於數學研究,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 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帶來了代數理論研究的重大進步。 韋達討論了方程根的多種有理變換,發現了方程根與分數的關系,韋達在歐洲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1579年,韋達出版《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同時還發現,這是π的第一個分析表達式。⑥高斯 :高斯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所以老師覺得出了他的題目,學生肯定是要算很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 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參考資料: 數學家(數學家(世界著名數學家))_網路
111贊·2,208瀏覽2019-10-06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150字左右
1、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 途中閑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這里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 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教授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2、華羅庚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 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 1964年初,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澤東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 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斗酷暑,冬往松遼傲冰霜」。 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1965年毛澤東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5)什麼是華羅庚數學題擴展閱讀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華羅庚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 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羅庚
96贊·18,368瀏覽2019-07-17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100字左右)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回答者: 生於7月21日 - 副總裁 十一級 3-24 18:06 我來評論>>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1 個人評價 好 72% (8) 不好 27% (3) 相關內容 • 誰知道華羅庚的故事 (要有題目的) • 誰有華羅庚的故事 • 華羅庚的故事急!!!!!!!!!!!!!!!!!!!!!1 • 我國數學科學家都有誰?以及關於他們的故事! (除... • 華羅庚的資料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華羅庚 故事 其他回答 共 1 條 科學家的故事·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36贊·183瀏覽2017-11-26_相信榜樣的力量_提高不僅是成績
值得一看的免費視頻相關信息推薦
study.pgsan.cn廣告
高中100字素材積累_提高高中生成績的方法
根據數學相關內容為您推薦
bsjx.gzxucai.com.cn廣告
你有哪些極簡的人生建議?
1、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然而你
1,487條回答·7,211人在看
趙今麥與張子楓相比哪個更適合走向大熒屏?
趙今麥和張子楓都很優秀,但是我還是覺得張子楓更好,我覺得張子楓更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是五歲進入演
138條回答·13,756人在看
為什麼六、七歲孩子學習新的漢字時,一到兩個小時都記不住?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我是小島語文。有家長和我咨詢:幫助一年級的孩子復習生字詞,發現明
6條回答·271人在看
如何看待大學里那些像高中那樣拚命讀書的人?
大學里那些像高中那樣拚命讀書的人是一些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發現,從小到大無論自
55條回答·740人在看
十七八歲你們都在做什麼?
讀書是通往夢想的一個途徑,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人一生就是一
44條回答·634人在看
清朝一律要留辮子,那禿頂和光頭的人怎麼辦?
在清代歷史相關的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和我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人們不同,清朝上到皇室,下到老百姓,都要
8條回答·268人在看
如何跟講不了道理的人溝通?
6,588條回答·16,952人在看
如何控制自己的夢境?
好物研究院
優質視頻達人
關注
15,355播放
電影《十二生肖》講述了什麼故事?
妙文祖
貢獻了超過126個回答
關注
482播放
蔣雯麗的童年讓人淚目,作為父母該怎麼給子女一個幸福的童年?
我想了解過蔣雯麗童年的人應該都知道,蔣雯麗小時候是一個留守兒童,她的父母一直在外地。而她自己卻一直和
7條回答·69人在看
孩子沒教養的表現有哪些?父母該如何教育?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有一部分是越來越沒教養了,更氣人的是,家長也不說管管,這長大了可怎麼得了?人
13條回答·237人在看
產後惡露需要看醫生嗎?
很多新媽媽坐月子時,對於怎麼恢復元氣,一般都是想著怎麼注意飲食、補充營養以及糾結能不能洗頭,夏天可不
4條回答·16人在看
隋唐八大錘,這四位用錘的猛將實力該如何排?
隋唐八大錘,分別是李元霸、裴元慶、秦用和梁師泰!這四位猛將的名字一擺出來,誰排第一已經沒有爭議了,便
8條回答·66人在看
中國最適合養老的城市在哪裡?
a15118353558
超過69用戶採納過TA的回答
關注
280播放
在黃岡有哪些口碑不錯的小學?
黃岡市東坡小學。我就在這里畢業的,老師都挺溫柔的,作業量不多。學校還經常搞一些讓學生們能展現自我的舞
153條回答·58人在看

Ⅵ 華羅庚是如何研究數學題的

華羅庚
(1910-1985),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創始人。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華羅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他在多復變函數論、矩陣幾何學方面的卓越貢獻,更是影響到了世界數學的發展。也有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華羅庚先生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高度稱贊。華羅庚先生是難以比擬的天才。

學術影響:
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等,不少已成為世界級的名家了。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
-----------------------------------------------------------------
謝謝採納哦

Ⅶ 華羅庚的一道數學題!快幫我解答

(2N-1)+3+5+5+7+7+5+1+(2N-1)=36(零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雙數)
或都說是殺單日(單)不殺雙日(雙)那就好殺了.隔天殺就可以了,逢單日就殺.9天殺完是可以的.

Ⅷ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下文是整理收集的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1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2

在中國現代數學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戰士死在沙場幸甚」的開拓者,他就是華羅庚。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論、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個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我國進入世界著名數學行列最傑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王方法」、「華氏運算元」、「華氏不等式」等。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兩百多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被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經典著作之列。他把數學方法創造性地應用於國民經濟領域,篩選出了以改進工藝問題的數學方法為內容的「優選法」和處理生產和組織與管理問題為內容的「統籌法」。他是美國科學院歷史上第一個當選為外籍院士的中國學者。他還當選為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的名字進入美國華盛頓斯密司-宋尼博物館,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88個數學偉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他喜淚沾裳。為了重建自己的家園。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的職務,丟下了優厚的薪俸、汽車和洋房,懷著一腔熱誠,攜全家,登上一艘輪船於1950年春,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回國後,他在戶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欄中填上了:「初中畢業」4個字。這對華羅庚來說是個難忘的字眼,而對別人來說又是個費解的事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是讓我們來看著他的成才道路吧。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開了一個小雜貨店,慘淡經營,艱難謀生。華羅庚15歲那年,畢業於金壇縣初中,後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書。由於家庭貧寒,交不起飯費,只念了1年,就離開學校,失學了。

華羅庚從小聰明好學,念初中時,在數學課上就表現出了特殊的才華。一天王維克老師給全班出了一道數學題,這是一道出自《孫子算經》的題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王老師在讀這道題時,讀得很慢,聲音抑揚頓挫。讀完題目後,王老師把目光掃向全班同學,一張張緊張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盡在王老師的視野之內。突然,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物品是23個。」這是個熟悉的聲音,這聲音把同學們從思索和疑惑中喚醒過來。大家用驚異的目光看著他。這個最先說出答案的同學就是少年華羅庚。華羅庚在解這道題時是這樣想的:從「七七數之剩二」開始,就是說,七數餘二,那麼七的倍數再加二定是這個數,不防設這個數是7×3+2=23。再對23進行檢驗:23被3除,餘2;23被5除餘3,因此,23符合題目條件。正是由於華羅庚從小勤奮好學,王維克老師加倍看重他的聰明與才華。華羅庚在學校時給王老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華羅庚18歲那年,王維克老師當上了金壇縣中學的校長。王校長愛惜人才,把華羅庚請到學校當會計兼做事務工作。從此,華羅庚更忙起來了。他回憶這段時間的經歷時說:「除了學校繁重的事務外,早晚還要幫助母親料理小店的事務。每天晚上大約8點鍾才能回家。清理小店的帳目之後,才能鑽研數學,常常到深夜。」這就是說,即使在繁忙的事務之後,華羅庚也不忘學習數學,因此,他的數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華羅庚19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借了一本雜志,名叫《學藝》,在這本雜志的第7卷10號上刊登了一篇由蘇家駒教授撰寫的文章《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引起了華羅庚的濃厚興趣。通過閱讀與思考,華羅庚發現文章中存在著根本性的錯誤。於是他問王校長,「能不能寫文章批評蘇教授文章中的錯誤?」華羅庚的提問得到了王校長的肯定回答:「當然可以,就是聖人,也有錯誤,有什麼不能批評的!」王校長是義大利詩人但丁名著《神曲》的譯者。他的一席話給華羅庚以很大的鼓勵。於是華羅庚寫了一篇邏輯嚴謹、說理充分的文章,經王校長過目與修改後,寄給了上海的《科學》雜志。文章於1930年發表了。文章一發表,就引起了當時不少人的重視。當時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看到了這篇文章。而且得知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僅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金壇縣初中的青年人,更感到震驚。他看出了華羅庚的才華,馬上寫信到金壇中學,請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工作。華羅庚接到信後,再三考慮: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曾因王校長讓他在金壇縣初中教補習班,由於有人向上告狀說王校長任用一個不合格的教員(一個初中畢業生怎麼能有資格教初中),王校長不得不辭去校長職位,而且自己也不再教書;另一方面,由於自己家境貧寒,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有困難,於是回信婉言謝絕了熊教授的邀請。熊教授接到華羅庚的回信後,這位求賢若渴的「伯樂」又寫信去催。信中說:如果你不來,我將親自去金壇拜訪你。華羅庚又一次收到熊教授的來信,從中得知其邀請的真切與誠意,覺得自己實在不能辜負熊教授的好意,只好由父親出面借了路費,應邀到了清華大學。

在清華大學,華羅庚當上了一名助理員。主要職務是管理數學系的圖書、收發公文、代領文具、繪制圖表等。這樣,他可以利用工作之餘讀書、聽課。由於熊教授的安排與指導,華羅庚學業進步很快,學習也更加刻苦,常常自學到深夜。他只用一年半的時間就修完了大學課程,用4個月的時間自學了英語,並能達到讀英語數學文獻的水平。另外,他還自修了德文,特別是他聽了研究生課程後,數學修養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不斷取得了新的成果。他寫的3篇論文,先後在國外數學雜志上發表,清華大學的教師對他不得不刮目相看。不久,在清華大學的教授會議上決定讓他這位只有初中學歷的人任清華大學的教師。可見,華羅庚的成才主要是由於他自己努力奮斗的結果。華羅庚在給中學生談學習數學時說過:「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他還說:「我不輕視容易的問題,今天練習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較難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怕難的問題,我時刻准備著在必要時把一個問題算到底。我相信,只要辛勤勞動,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攻不破的堡壘。」華羅庚就是這樣刻苦學習,才從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青年,自學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

1936年熊慶來教授又推薦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1938年華羅庚回到日本鐵蹄下災難深重的祖國,由熊慶來教授推薦當上了昆明西南聯大教授,當時的他年僅28歲。在西南聯大期間,華羅庚的生活是清苦的。他們一家住在昆明郊區的一個小村子中的兩間小廂樓里,廂樓下是豬欄、牛圈,衛生環境可想而知。華羅庚在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晚上一燈如豆。所謂燈,乃是一個破香煙罐,放上一個油盞,摘些破棉花做燈芯。為了節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蹭癢,擦得地動山搖,危樓欲倒!」華羅庚雖然居住在這樣的廂樓中,過著艱難的生活,但他還是勤奮努力,不斷地耕耘,用3年時間寫出了一部數學手稿,名為《堆壘素數論》,華羅庚寫完《堆壘素數論》後,自然打算出版成書。於是他又把中文稿譯成英文稿,並把中文稿寄到當時的「中央研究院」,但是,中央研究院不但未能給予出版,還把手稿弄丟了。這對華羅庚是一個莫大的打擊,3年的心血,付之東流,怎麼不使他心疼呢!後來,華羅庚把手頭的一份《堆壘素數論》英文稿寄到當時蘇聯的維諾格拉托夫院士那裡,終於由蘇聯把英文稿譯成俄文稿出版了。這本書出版後,引起了世界數學界的震動。新中國成立後《堆壘素數論》(俄文版)又被譯成中文,在自己的祖國出版了。像《堆壘素數論》先在別國出版,後在國內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上也屬於罕見的現象。

華羅庚一共上過9年學,只有一張初中畢業文憑,卻成了蜚聲中外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的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他的`格言「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披露了這一成功的秘訣。他提出的「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的箴言是值得後人永誌不忘的。這位開拓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巨人,逝世前的遺願竟是「甚盼屍體能對革命有用,俟牆可作人梯,跨溝可作人橋。」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3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獃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4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於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麼這么貴?」,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後才發現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

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開始計算起數學題來……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5

華羅庚一生都是在國難中掙扎。他常說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難。自先是在他童年時,家貧,失學,患重病,腿殘廢。第二次劫難是抗日戰爭期間,孤立閉塞,資料圖書缺乏。第三次劫難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圖書館,將他的助手與分配到外地等。在這等惡劣的環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樣堅強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華羅庚已是世界數論界的領袖家之一。但他不滿足,不停步,寧肯另起爐灶,數論,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數與復分析,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尋!

華羅庚善於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將深刻的道理說出來。這些語言簡意深,富於,令人難忘。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於積累,在於勤奮」。華羅庚雖然聰明過人,但從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聰明重要得多的「勤奮」與「積累」作為的,反復教育年青人,要他們學數學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鍛煉自己。50年代中期,針對當時數學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後,產生自滿情緒,或在同一水平上寫論文的傾問,華羅庚及時提出:「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所謂「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謂『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文化大路程」剛結束的,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某些部門,急於求成,頻繁地要求報、評獎金等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做法,導致了學風敗壞。表粗製濫造,爭名奪利,任意吹噓。 1978年他在中國數學會成都會議上語重心長地提出:「早發表,晚評價。」後來又進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評價在人。」這實際上提出了科學發展及評價科學工作的客觀規律,即科學工作要經過歷史檢驗才能逐步確定其真實,這是不依賴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華羅庚從不隱諱自己的弱點,只要能求得學問,他寧肯暴露弱點。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國訪問時,他把成語「不要班門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門」來自己。實際上,前一句話是要人隱諱缺點,不要暴露。華羅庚每到一個,是講專長的,從而得到呢,還是對別人不專長的,把講學變成形式主義走過場?華羅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門」。早在50年代,華羅庚在《數論導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數學比作下棋,號召大家找高手下,即與大數學家較量。中國象棋有個規則,那就是「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1981年,在淮南煤礦的一次演講中,華羅康指出:「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點。」意思是當你見到別人搞的東西有毛病時,一定要說,另一方面,當你發現自己搞的東西有毛病時,一定要修正。這才是「君子」與「丈夫」。針對一些人困難就退縮,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華羅庚在給金壇中學寫的條幅中寫道:「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說到了黃河心更堅。」人老了,精力要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華羅庚深知年齡是不饒人的。1979年在英國時,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願一輩子從實以終。」這也說是他以最大的決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決心書」,以此鞭策他自己。在華羅索第二次心肌梗塞發病的,在中仍堅持工作,他指出:「我的不是盡量延長,而是晝多做工作。」生病就該聽的話,好好休息。但他這種頑強的精神還是可貴的。

總之,華羅庚的一切論述都貫穿一個總的精神,就是不斷拼搏,不斷奮進。

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1924年初中後,在上海中華職業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應蘇聯科學院邀請去蘇聯訪問三個月。同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此外,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數學家列在。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

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運算元與。他共發表專著與學術論文近三百篇。

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

Ⅸ 一道華羅庚數學題

甲+乙=44噸
5份4甲=乙+10

如果說這種是華羅庚數學題,華羅庚會氣到復活後再死亡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華羅庚數學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