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小班數學反思《比較多少,一樣多多》
比較多少、一樣多 活動目標 1、學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2、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解決兩組物體多、少變一樣多的問題。 3、體驗解決問題後的快樂。 重點:學習一一對應的方法。 難點:應用方法解決兩組物體多少的問題。 活動准備 1、白菜、蘿卜三組(每組數量不一) 2、小猴卡片每人...三張 3、玩具卡片:皮球、不倒翁、汽車若干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兔導入 師:小兔開了家超市,今天進了好多的白菜和蘿卜,一個人忙不過來,請我們貝貝班的小朋友幫忙整理整理好嗎? 二、幼兒操作發現多少,探索方法 (一)分組操作 一組:白菜比蘿卜多 二組:白菜比蘿卜少 三組:白菜和蘿卜一樣多 在孩子操作中指導說出白菜蘿卜各有多少,誰多、誰少。 教師小結操作結果說明各組的多少 師: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出他們的多少的?(請幼兒上前示範自己的方法) 引導幼兒說出一一對應的方法(教師可示範之後介紹這種方法為一一對應法) (二、)嘗試解決「多、少、一樣多」的問題。 師:那怎麼才能讓蘿卜和白菜一樣多呢? 引導幼兒說出用添加或去掉的方法 教師小結:今天呢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用去掉或添加的方法能使物體變成一樣多。 三、游戲:分玩具 1、師:現在,小兔超市來了幾只小猴子,他們要買玩具,,小兔還是顧不上招呼他們,那咱們來幫幫它好嗎? 請幼兒按要求給小猴子分玩具: 第一次分玩具:請給每隻小猴子拿一個皮球。分好後請幼兒說說皮球和小猴子比怎麼樣? 第二次分玩具:請給每隻小猴子拿一輛小汽車。分好後請幼兒說說汽車和小猴子比怎麼樣? 第三次分玩具:請給每隻小動物拿一個不到翁。分好後說說不倒翁和小猴子比怎麼樣? 四、結束:品嘗糖果 小猴子說:你們今天可幫了它的大忙了,非常的感謝你們,現在送給小朋友每人一塊糖品嘗。(可以比較糖和小朋友的多少) 活動反思: 整節教學活動幼兒掌握較好,能夠在掌握這種一一對應方法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知道了可以運用添加或去掉的方法能夠使兩組物體變為一樣多,這也是我此節課的難點所在,目標完成較好。 活動以小兔導入,遵循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原則,最後以游戲加以鞏固練習。活動中運用情境提高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各環節緊扣目標,孩子們真正的動起來。 我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⒈活動中在幼兒自由探索後由於我的引導不是很到位、周全,幼兒沒能夠比較完整的表達出白菜比蘿卜多(或少),只是能單一的分開說出白菜多,蘿卜少,應該在語言讓他們也有所提高,體現課程的整合。 ⒉還有在引導出一一對應方法後,做為數學領域教師應在小結的時候給予幼兒一個准確的概念知道這種方法為一一對應法,使他們以後遇到這種事情也能夠運用這種簡便的方法,學以至用。 ⒊我在引導難點時的方法不是太好,可以讓他們把白菜蘿卜排好隊,這樣一一對應的方法就會更直觀明了些,更做到了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我們教師可以只做他們的合作者、引導者便可,這也是綱要所提出的。 ⒋我們老師們給也我提出的寶貴意見,我會虛心接受,努力改進。 ①在幼兒游戲操作時,注重個別幼兒,及時的給予鼓勵表揚; ②在游戲之前,就應說明要求,讓他們有個故事的連接性,再讓幼兒進行操作,這樣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更高; ③在有就是作為小班幼兒,引用情境,我的語言感染里不足,著也是我教學中最大的缺點,我會在這方面多多努力,多多學習,希望我們的老師們也多給予指導幫助!
B. 一年級比多少教學反思
《比多少》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豐富的情景,讓學生在感知100以內數的多與少的同時,學會用語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詞語來描述兩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初步學慣用估算方法去體驗比多少.在學生的參與下,體會到生活中充滿數學及生活的多姿多彩.「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語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我覺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個契機,讓學生將他們的生活語言說出來.
C. 培智實用數學第一冊《多少》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進一步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2、幼兒認識減號,幫助幼兒理解減法的含義。
3、幼兒初步掌握10以內數減法的運算技能。
重點幼兒進一步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難點掌握10以內數減法的運算技能。
活動准備
掛圖《加法和減法》,蠟燭,橡皮泥,數字卡,我的數學操作材料,加減法操作材料,附加題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用橡皮泥做一個10根蠟燭的蛋糕。
--這是一個神奇的蛋糕,我們可以對它許下心願。
請一個幼兒先許願,再吹滅蠟燭。
--數一數還剩幾根沒有吹滅。
寫出算式10-1=9。
再請一個幼兒吹滅一根蠟燭。
--數一數還剩幾根。
寫出算式9-1=8。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我的數學材料。
第三、四組:加減法材料。
第五、六組:附加題材料。
3、活動評價。
請幼兒口述作業單,師生共同評價。
請幼兒看掛圖,做一做上面的數學題。
鼓勵幼兒多參與操作活動,提高幼兒操作的能力。
D. 少兒版小學二年級數學相差多少的教學反思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的實際問題,本學期又學了求原有多少、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會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在數量關繫上學生理解的非常困難.於是上完這課感觸很深.
1.在不同的表述中不斷完善對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理解
教學例題,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主動觀察比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討論,然後各抒己見,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歸納,初步統一認識.在操作中,學生的方法都是將兩種顏色的花片對齊排放後比較多少,也都能很快找到相差的那部分,並順利的得出算式,但是學生對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理解並不到位,只歸納到:得數就是兩數比較的結果,用減法做.在此,我就運用最簡單的變現方式——板書,在黑板上用對應顏色畫出了13個和8個圓表示紅藍花片,利用括線、虛線和問號,簡單明了的表明了題意,尤其是學生能明顯發現「8」既可以表示藍花片的個數,也表示紅花片中與藍花片的相等部分,根據學生回答,馬上在圖上表示出減去的8個紅花片,學生很快領悟到「求兩數相差多少問題」的真諦,「去掉」當然就用減法,從根源上明白了為什麼「求兩數相差多少」要用減法做,體會到這一點的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真實而甜美的笑容.再通過一個追問:怎樣使兩種花片一樣多?你有什麼想法?學生想到的是將多的去掉,少的添上,利用板書操作,學生從直觀的圖片到抽象的算式,發現變化的都是相同的數量,就是兩者的相差量,對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理解變得飽滿,學生了解了求兩數相差多少同一方法的不同表述形式,及時鞏固豐富了減法的含義,幫助他們在以後的解題能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考.
2.關注數學學習的連貫性
本課學習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練習鞏固也都是圍繞這一類型,所以學生都是用減法解題,在教學例題時,請學生根據兩個條件提問題,自然出現兩種類型,講解好多種問法的「求相差量」一類後,與之前學習的求兩數合起來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進行比較,能更好的溝通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既鞏固新知,又能體會兩個條件有不同的邏輯關系,能解決不同的問題.
E. 比多少教學反思是什麼
《比多少》教學個人反思:
《比多少》這一課是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我根據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有趣的童話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種形象的事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資源。
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優罰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在這個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後面更好的'開展教學做好內容上的鋪墊和心理上的准備,同時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課的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擺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區感悟「多」「少」「同樣多」。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
課的結束部分通過小結比多少的方法和各種練習,讓學生做到學中有用,用中促學。同時鼓勵學生解法多樣化,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
本節課要注意有些學生會根據以往經驗:數量一樣多的圖片,頭和尾一般對齊,容易錯判斷為「同樣多」!
F. 特殊教育培智部一年級數學比較多少教案
比較多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准備:
圖片3張 紙偶2個 記號筆 鈴鐺 凳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小狗、小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小狗,一個是小兔。
二、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小狗和小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①:小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個別幼兒)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 一數?小狗收到了什麼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②:小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小狗收到了什麼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麼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③:小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有幾塊餅干?小狗收到了什麼,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現了什麼?
G. 幼兒園小班《比較多少》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重疊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積累有關一一對應的感性經驗。
2,學習應用「多些」、「少些」、「一樣多」等詞。
3,提高觀察判斷、對應比較、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學習運用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難點是能正確判斷並說出兩組物體誰多誰少。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一樣多。 2、材料准備: 紅皮球4個,綠皮球3個;飯碗3個,小勺3把,盆子4個,小弟弟圖像4個,帽子4頂,紅花3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好玩的東西,(出示4個紅皮球)這是什麼?(紅皮球)對,(教師貼好紅皮球,出示綠皮球)這是什麼?(綠皮球)我們把紅皮球和綠皮球來比一比,(教師邊講邊將綠皮球一一對應地貼在紅皮球的下面)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紅皮球多,綠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現在老師看哪一個小朋友本領最大,能一個人回答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飯碗,小勺和盆子 。
小朋友,這是什麼? (飯碗)老師還帶來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別放在3個碗里)小朋友,你們看。碗和勺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
現在老師又帶來了盆子,邊說邊拿出4個盆子,一一墊在飯下面。然後用教棒指著一個上面沒有飯碗和勺子的盆子問:這個盆子上面有飯碗嗎?(沒有)那麼盆子和飯碗哪個多?哪個少?(盆子多,飯碗少)教師依次問幼兒:飯碗,勺子和盆子哪個多?哪個少?
3,教師出示弟弟、帽子、紅花。
小朋友,現在看誰來了?(小弟弟)天氣很冷,老師給小弟弟戴帽子了。邊講邊把帽子一一對應地戴在小弟弟頭上。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現在我們來給小弟弟戴紅花,邊講邊給3個小弟弟戴紅花。我們來比一比,小弟弟和紅花哪個多?哪個少?(小弟弟多,紅花少)。
4,引導幼兒看教材做練習。
(1)用一對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頭連起來。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2) 熊貓和竹筍,哪個多?哪個少?
5,延伸活動。
玩「找椅子「的游戲。
把小椅子擺成一圈,幼兒站在椅子後面聽教師拍手聲,拍手聲一停,幼兒立即找到椅子坐下來。第一次教師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兩把椅子,每次游戲結束後提問:什麼多?什麼少?第三次可讓幼兒與椅子一樣多。啟發幼兒說出「一樣多「。
教學反思
這節課講的是小班數學比較多少,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拿出兩種顏色的氣球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孩子說出是紅顏色的多,還是綠顏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確地說出來,接著我進行小結,讓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還准備了小弟弟圖像,帽子,紅花等教具。帽子四頂,紅花三朵。整節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比較好,幼兒也較積極的參與,效果較理想,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每位幼兒都操作,還有少部分幼兒沒有完全掌握。對於這一點還需改進。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游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麼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H. ·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比多少》
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數字1——10,幼兒能正確認讀數字1——10.
2、能根據數字拿出相應數量的物體。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能不受物體擺放形式的影響找出多的一組。
教學准備:1、教師教具准備:數字卡片1——10 動物磁鐵教具
投影儀、
2、幼兒教具准備:水彩筆7盒 雪花插片 作業紙每人一張
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利用一一對應或點數的方法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
說明: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中自己「發明」一一對應或點數的方法,並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過程:1、鞏固復習認讀數字卡1——10.
(1)引導幼兒認讀黑板上1——10的數字
教師出示一個數字提問:「這是數字幾?
請小朋友拿出和這個數字相等的玩具擺在桌上。老師再出示一個數字,請小朋友拿出玩具,然後請小朋友自己將兩組玩具進行對比,看看兩組玩具是否一樣多?(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游戲做兩遍。
(2)老師拍鈴鼓,幼兒根據拍鈴鼓的次數找出相應的大數字卡,並請幼兒說一說:「數字*可以表示什麼」
2、比多少
(1)老師出示磁鐵教具一組:上面三隻蝴蝶,下面五隻小鳥,
這兩種動物一樣多嗎?誰多?(小鳥多)咱們來證明一下,比一比看到底誰多?(老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證明),再點數一次。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引導幼兒說出數一數)在多的後面打√
(2)繼續出示左邊六隻機器貓,右邊五隻青蛙,進行比較,將動物卡故意放成兩堆,讓幼兒想辦法如何比較出多少。
(請個別幼兒上來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也可以點數)
(3)再做一組練習,七隻小鳥,十隻擺成兩排的蜻蜓,分別請幼兒上台做練習。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也可以點數
請幼兒自己做完作業紙
附作業紙:
在數量多的一組下面的 打「√」
1、
2、
3、
6、講評作業。(用投影儀講解)
請幼兒自己講講作業的優點及需改進之處。
教學反思:
1、孩子操作玩具的過程並不是很熟練,今後要多加練習。
2、有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師反復提醒,要進一步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3、作業過程中有部分幼兒需要老師個別指導才能完成,有了老師的指向性提問,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還子才肯動筆作業。說明對於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I. 培智比較多少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對於數量的比較,沒有一定的方法,多數是通過直觀的觀察得來的。而要將兩組物體的數量在頭腦中進行比較,或將兩組物體的數目抽象為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這對於依賴於動作進行思維甚至還不會逐一點數物體的小班幼兒而言是不現實的,而一一對應的排序方法是比較物體多少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本次活動我們讓幼兒通過實物操作來判斷出兩種物體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有利於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通過活動初步引導幼兒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樣多」,並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初步培養幼兒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