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考含義的數學題叫什麼題

考含義的數學題叫什麼題

發布時間:2022-08-29 16:27:59

數學題寫含義是什麼

含義在數學中,一般把判斷某一件事情的陳述句叫做命題
,命題是指一個判斷(陳述)的語義(實際表達的概念)。定義,原指對事物做出的明確價值描述。

Ⅱ 小學數學試題

1 歸一問題
【含義】 在解題時,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單一量),然後以單一量為標准,求出所要求的數量.這類應用題叫做歸一問題.

【數量關系】 總量÷份數=1份數量 1份數量×所佔份數=所求幾份的數量
另一總量÷(總量÷份數)=所求份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單一量,以單一量為標准,求出所要求的數量.

例1 買5支鉛筆要0.6元錢,買同樣的鉛筆16支,需要多少錢?
解(1)買1支鉛筆多少錢? 0.6÷5=0.12(元)
(2)買16支鉛筆需要多少錢?0.12×16=1.92(元)
列成綜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機3天耕地90公頃,照這樣計算,5台拖拉機6 天耕地多少公頃?
解(1)1台拖拉機1天耕地多少公頃? 90÷3÷3=10(公頃)
(2)5台拖拉機6天耕地多少公頃? 10×5×6=300(公頃)
列成綜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頃)
答:5台拖拉機6 天耕地300公頃.
例3 5輛汽車4次可以運送100噸鋼材,如果用同樣的7輛汽車運送105噸鋼材,需要運幾次?
解 (1)1輛汽車1次能運多少噸鋼材? 100÷5÷4=5(噸)
(2)7輛汽車1次能運多少噸鋼材? 5×7=35(噸)
(3)105噸鋼材7輛汽車需要運幾次? 105÷35=3(次)
列成綜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運3次.
2 歸總問題
【含義】 解題時,常常先找出「總數量」,然後再根據其它條件算出所求的問題,叫歸總問題.所謂「總數量」是指貨物的總價、幾小時(幾天)的總工作量、幾公畝地上的總產量、幾小時行的總路程等.

【數量關系】 1份數量×份數=總量 總量÷1份數量=份數
總量÷另一份數=另一每份數量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總數量,再根據題意得出所求的數量.
例1 服裝廠原來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進裁剪方法後,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來做791套衣服的布,現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這批布總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現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綜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現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華每天讀24頁書,12天讀完了《紅岩》一書.小明每天讀36頁書,幾天可以讀完《紅岩》?
解 (1)《紅岩》這本書總共多少頁? 24×12=288(頁)
(2)小明幾天可以讀完《紅岩》? 288÷36=8(天)
列成綜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讀完《紅岩》.
例3 食堂運來一批蔬菜,原計劃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費完這批蔬菜.後來根據大家的意見,每天比原計劃多吃10千克,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綜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數量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量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和差問題.

【數量關系】 大數=(和+差)÷ 2 小數=(和-差)÷ 2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再用公式.

例1 甲乙兩班共有學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兩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數=(98+6)÷2=52(人)
乙班人數=(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長方形的長和寬之和為18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求長方形的面積.
解 長=(18+2)÷2=10(厘米) 寬=(18-2)÷2=8(厘米)
長方形的面積 =10×8=80(平方厘米)
答:長方形的面積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兩袋共重32千克,乙丙兩袋共重30千克,甲丙兩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 甲乙兩袋、乙丙兩袋都含有乙,從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數,丙是小數.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兩車原來共裝蘋果97筐,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兩車原來各裝蘋果多少筐?
解 「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這說明甲車是大數,乙車是小數,甲與乙的差是(14×2+3),甲與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車筐數=(97+14×2+3)÷2=64(筐)
乙車筐數=97-64=33(筐)
答:甲車原來裝蘋果64筐,乙車原來裝蘋果33筐.
4 和倍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大數是小數的幾倍(或小數是大數的幾分之幾),要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做和倍問題.

【數量關系】 總和 ÷(幾倍+1)=較小的數 總和 - 較小的數 = 較大的數
較小的數 ×幾倍 = 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利用公式.

例1 果園里有杏樹和桃樹共248棵,桃樹的棵數是杏樹的3倍,求杏樹、桃樹各多少棵?
解 (1)杏樹有多少棵? 248÷(3+1)=62(棵)
(2)桃樹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樹有62棵,桃樹有186棵.
例2 東西兩個倉庫共存糧480噸,東庫存糧數是西庫存糧數的1.4倍,求兩庫各存糧多少噸?
解 (1)西庫存糧數=480÷(1.4+1)=200(噸)
(2)東庫存糧數=480-200=280(噸)
答:東庫存糧280噸,西庫存糧200噸.
例3 甲站原有車52輛,乙站原有車32輛,若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28輛,從乙站開往甲站24輛,幾天後乙站車輛數是甲站的2倍?
解 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28輛,從乙站開往甲站24輛,相當於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28-24)輛.把幾天以後甲站的車輛數當作1倍量,這時乙站的車輛數就是2倍量,兩站的車輛總數(52+32)就相當於(2+1)倍,那麼,幾天以後甲站的車輛數減少為 (52+32)÷(2+1)=28(輛)
所求天數為 (52-28)÷(28-24)=6(天)
答:6天以後乙站車輛數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數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數各是多少?
解 乙丙兩數都與甲數有直接關系,因此把甲數作為1倍量.
因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給乙加上4,乙數就變成甲數的2倍;
又因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數減去6就變為甲數的3倍;
這時(170+4-6)就相當於(1+2+3)倍.那麼,
甲數=(170+4-6)÷(1+2+3)=28
乙數=28×2-4=52
丙數=28×3+6=90
答:甲數是28,乙數是52,丙數是90.
5 差倍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大數是小數的幾倍(或小數是大數的幾分之幾),要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做差倍問題.

【數量關系】 兩個數的差÷(幾倍-1)=較小的數
較小的數×幾倍=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利用公式.

例1 果園里桃樹的棵數是杏樹的3倍,而且桃樹比杏樹多124棵.求杏樹、桃樹各多少棵?
解 (1)杏樹有多少棵? 124÷(3-1)=62(棵)
(2)桃樹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園里杏樹是62棵,桃樹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兒子大27歲,今年,爸爸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歲?
解 (1)兒子年齡=27÷(4-1)=9(歲)
(2)爸爸年齡=9×4=36(歲)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齡分別是36歲和9歲.
例3 商場改革經營管理辦法後,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還多12萬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萬元,求這兩個月盈利各是多少萬元?
解 如果把上月盈利作為1倍量,則(30-12)萬元就相當於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萬元)
本月盈利=18+30=48(萬元)
答:上月盈利是18萬元,本月盈利是48萬元.
例4 糧庫有94噸小麥和138噸玉米,如果每天運出小麥和玉米各是9噸,問幾天後剩下的玉米是小麥的3倍?
解 由於每天運出的小麥和玉米的數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數量差等於原來的數量差(138-94).把幾天後剩下的小麥看作1倍量,則幾天後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麼,(138-94)就相當於(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麥數量=(138-94)÷(3-1)=22(噸)
運出的小麥數量=94-22=72(噸)
運糧的天數=72÷9=8(天)
答:8天以後剩下的玉米是小麥的3倍.
6 倍比問題
【含義】 有兩個已知的同類量,其中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若干倍,解題時先求出這個倍數,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數,這類應用題叫做倍比問題.

【數量關系】 總量÷一個數量=倍數 另一個數量×倍數=另一總量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數,再用倍比關系求出要求的數.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現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綜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樹節這天,某小學300名師生共植樹400棵,照這樣計算,全縣48000名師生共植樹多少棵?
解 (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 48000÷300=160(倍)
(2)共植樹多少棵? 400×160=64000(棵)
列成綜合算式 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縣48000名師生共植樹64000棵.
例3 鳳翔縣今年蘋果大豐收,田家莊一戶人家4畝果園收入11111元,照這樣計算,全鄉800畝果園共收入多少元?全縣16000畝果園共收入多少元?
解 (1)800畝是4畝的幾倍? 800÷4=200(倍)
(2)800畝收入多少元? 11111×200=2222200(元)
(3)16000畝是800畝的幾倍?16000÷800=20(倍)
(4)16000畝收入多少元? 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鄉800畝果園共收入2222200元,全縣16000畝果園共收入
44444000元.
7 相遇問題
【含義】 兩個運動的物體同時由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這類應用題叫做相遇問題.

【數量關系】 相遇時間=總路程÷(甲速+乙速)
總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時間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長392千米,同時從兩港各開出一艘輪船相對而行,從南京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8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船相遇?
解 392÷(28+21)=8(小時)
答:經過8小時兩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劉在周長為400米的環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鍾跑5米,小劉每秒鍾跑3米,他們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反向而跑,那麼,二人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長時間?
解 「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為二人跑了兩圈.因此總路程為400×2
相遇時間=(400×2)÷(5+3)=100(秒)
答:二人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時間.
例3 甲乙二人同時從兩地騎自行車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15千米,乙每小時行13千米,兩人在距中點3千米處相遇,求兩地的距離.
解 「兩人在距中點3千米處相遇」是正確理解本題題意的關鍵.從題中可知甲騎得快,乙騎得慢,甲過了中點3千米,乙距中點3千米,就是說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時間=(3×2)÷(15-13)=3(小時)
兩地距離=(15+13)×3=84(千米)
答:兩地距離是84千米.
8 追及問題
【含義】 兩個運動物體在不同地點同時出發(或者在同一地點而不是同時出發,或者在不同地點又不是同時出發)作同向運動,在後面的,行進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進速度較慢些,在一定時間之內,後面的追上前面的物體.這類應用題就叫做追及問題.
【數量關系】 追及時間=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時間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利用公式.

例1 好馬每天走120千米,劣馬每天走75千米,劣馬先走12天,好馬幾天能追上劣馬?
解 (1)劣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2)好馬幾天追上劣馬? 900÷(120-75)=20(天)
列成綜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馬20天能追上劣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環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們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時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時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時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須知追及時間,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時間.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則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軍追擊一股逃竄的敵人,敵人在下午16點開始從甲地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軍在晚上22點接到命令,以每小時30千米的速度開始從乙地追擊.已知甲乙兩地相距60千米,問解放軍幾個小時可以追上敵人?
解 敵人逃跑時間與解放軍追擊時間的時差是(22-16)小時,這段時間敵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兩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時間=〔10×(22-6)+60〕÷(30-10)=220÷20=11(小時)
答:解放軍在11小時後可以追上敵人.
例4 一輛客車從甲站開往乙站,每小時行48千米;一輛貨車同時從乙站開往甲站,每小時行40千米,兩車在距兩站中點16千米處相遇,求甲乙兩站的距離.
解 這道題可以由相遇問題轉化為追及問題來解決.從題中可知客車落後於貨車(16×2)千米,客車追上貨車的時間就是前面所說的相遇時間,
這個時間為 16×2÷(48-40)=4(小時)
所以兩站間的距離為 (48+40)×4=352(千米)
列成綜合算式 (48+40)×〔16×2÷(48-40)〕=88×4=352(千米)
答:甲乙兩站的距離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時由家上學,哥哥每分鍾走90米,妹妹每分鍾走60米.哥哥到校門口時發現忘記帶課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離校180米處和妹妹相遇.問他們家離學校有多遠?
解 要求距離,速度已知,所以關鍵是求出相遇時間.從題中可知,在相同時間(從出發到相遇)內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這是因為哥哥比妹妹每分鍾多走(90-60)米,那麼,二人從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時間為
180×2÷(90-60)=12(分鍾)
家離學校的距離為 90×12-180=900(米)
答:家離學校有900米遠.
例6 孫亮打算上課前5分鍾到學校,他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從家步行去學校,當他走了1千米時,發現手錶慢了10分鍾,因此立即跑步前進,到學校恰好准時上課.後來算了一下,如果孫亮從家一開始就跑步,可比原來步行早9分鍾到學校.求孫亮跑步的速度.
解 手錶慢了10分鍾,就等於晚出發10分鍾,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遲到(10-5)分鍾,後段路程跑步恰准時到學校,說明後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鍾.如果從家一開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鍾,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鍾.所以
步行1千米所用時間為 1÷〔9-(10-5)〕=0.25(小時)=15(分鍾)
跑步1千米所用時間為 15-〔9-(10-5)〕=11(分鍾)
跑步速度為每小時 1÷11/60=1×60/11=5.5(千米)
答:孫亮跑步速度為每小時5.5千米.
9 植樹問題
【含義】 按相等的距離植樹,在距離、棵距、棵數這三個量之間,已知其中的兩個量,要求第三個量,這類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數量關系】 線形植樹 棵數=距離÷棵距+1
環形植樹 棵數=距離÷棵距
方形植樹 棵數=距離÷棵距-4
三角形植樹 棵數=距離÷棵距-3
面積植樹 棵數=面積÷(棵距×行距)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弄清楚植樹問題的類型,然後可以利用公式.

例1 一條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頭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 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例2 一個圓形池塘周長為400米,在岸邊每隔4米栽一棵白楊樹,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楊樹?
解 400÷4=100(棵)
答:一共能栽100棵白楊樹.
例3 一個正方形的運動場,每邊長220米,每隔8米安裝一個照明燈,一共可以安裝多少個照明燈?
解 220×4÷8-4=110-4=106(個)
答:一共可以安裝106個照明燈.
例4 給一個面積為96平方米的住宅鋪設地板磚,所用地板磚的長和寬分別是60厘米和40厘米,問至少需要多少塊地板磚?
解 96÷(0.6×0.4)=96÷0.24=400(塊)
答:至少需要400塊地板磚.
例5 一座大橋長500米,給橋兩邊的電桿上安裝路燈,若每隔50米有一個電桿,每個電桿上安裝2盞路燈,一共可以安裝多少盞路燈?
解 (1)橋的一邊有多少個電桿? 500÷50+1=11(個)
(2)橋的兩邊有多少個電桿? 11×2=22(個)
(3)大橋兩邊可安裝多少盞路燈?22×2=44(盞)
答:大橋兩邊一共可以安裝44盞路燈.
10 年齡問題
【含義】 這類問題是根據題目的內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兩人的年齡差不變,但是,兩人年齡之間的倍數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發生變化.

【數量關系】年齡問題往往與和差、和倍、差倍問題有著密切聯系,尤其與差倍問題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要緊緊抓住「年齡差不變」這個特點.

【解題思路和方法】 可以利用「差倍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例1 爸爸今年35歲,亮亮今年5歲,今年爸爸的年齡是亮亮的幾倍?明年呢?
解 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齡是亮亮的7倍,明年爸爸的年齡是亮亮的6倍.
例2 母親今年37歲,女兒今年7歲,幾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女兒的4倍?
解 (1)母親比女兒的年齡大多少歲? 37-7=30(歲)
(2)幾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女兒的4倍?30÷(4-1)-7=3(年)
列成綜合算式 (37-7)÷(4-1)-7=3(年)
答:3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女兒的4倍.
例3 3年前父子的年齡和是49歲,今年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歲?
解 今年父子的年齡和應該比3年前增加(3×2)歲,今年二人的年齡和為 49+3×2=55(歲)
把今年兒子年齡作為1倍量,則今年父子年齡和相當於(4+1)倍,因此,今年兒子年齡為
55÷(4+1)=11(歲)
今年父親年齡為 11×4=44(歲)
答:今年父親年齡是44歲,兒子年齡是11歲.
例4 甲對乙說:「當我的歲數曾經是你現在的歲數時,你才4歲」.乙對甲說:「當我的歲數將來是你現在的歲數時,你將61歲」.求甲乙現在的歲數各是多少?

這里涉及到三個年份:過去某一年、今年、將來某一年.列表分析:
過去某一年 今 年 將來某一年
甲 □歲 △歲 61歲
乙 4歲 □歲 △歲
表中兩個「□」表示同一個數,兩個「△」表示同一個數.
因為兩個人的年齡差總相等:□-4=△-□=61-△,也就是4,□,△,61成等差數列,所以,61應該比4大3個年齡差,因此二人年齡差為 (61-4)÷3=19(歲)
甲今年的歲數為 △=61-19=42(歲)
乙今年的歲數為 □=42-19=23(歲)
答:甲今年的歲數是42歲,乙今年的歲數是23歲.
11 行船問題
【含義】 行船問題也就是與航行有關的問題.解答這類問題要弄清船速與水速,船速是船隻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隻在靜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隻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與水速之和;船隻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與水速之差.

【數量關系】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順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順水速=順水速-水速×2

【解題思路和方法】 大多數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量關系的公式.

例1 一隻船順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時,水流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這只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幾小時?
解 由條件知,順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為每小時15千米,所以,船速為每小時 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這段路程的時間為 320÷10=32(小時)
答:這只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32小時.
例2 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時,返回原地需10小時;乙船逆水行同樣一段距離需15小時,返回原地需多少時間?
解由題意得 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見 (36-20)相當於水速的2倍,
所以, 水速為每小時(36-20)÷2=8(千米)
又因為, 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 乙船速為 360÷15+8=32(千米)
乙船順水速為 32+8=40(千米)
所以, 乙船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時)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時.
例3 一架飛機飛行在兩個城市之間,飛機的速度是每小時576千米,風速為每小時24千米,飛機逆風飛行3小時到達,順風飛回需要幾小時?
解 這道題可以按照流水問題來解答.
(1)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576-24)×3=1656(千米)
(2)順風飛回需要多少小時? 1656÷(576+24)=2.76(小時)
列成綜合算式〔(576-24)×3〕÷(576+24)=2.76(小時)
答:飛機順風飛回需要2.76小時.
應該夠了吧...

Ⅲ 數學考試寫l的是什麼題

計算題,長度或者單位升,還有一種可能是求最小值
數學命題是一類重要的命題,一般來講是指數學中的判斷。
它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
第二種,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條件的否定和結論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叫做原命題的否命題。

Ⅳ 有時候數學題型容易和知識點混淆,那麼數學題型是什麼意思和知識點有什麼區別

知識點是指一些計算公式,計算方式,概念定義,定理之類的東西。就好像(a+b)+c=a+(b+c)是加法交換律一樣。

而題型是指你做了一些相似的數學題後概括出來的類似於模板的東西,是題。就是用比較典型的題來代表一類題。

Ⅳ 求解一題數學題,寫出每部標示的含義

上坡路程= 30 × 1/(1+2+3) = 5 千米 (上坡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六分之一,總路程除以這個分數)

上坡時間= 5/3 小時 (時間等於路程除以速度,t=s/v)

全程用時:5/3 ÷ 4/(4+5+6)= 75/12 小時 (上坡時間占總路程時間的十五分之四,故上坡時間除以這個分數等於全程用時)

Ⅵ 典型題目是什麼意思

就是具有權威的具有代表性的題目。 比如數學題,一般能反映一個或者幾個知識點,典型題就是能夠很好的反映知識點的題目,很有代表性的。說的「舉一反三」,典型題就是這裡面的「一」。 真心在幫你。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Ⅶ 像這種題屬於數學中,什麼類型的題可以怎麼去計算,怎麼掌握技巧與含義

這種題呢,就屬於數學中的應用函數題,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呢,就是根據體中的變數,比如說這道題中也就是甲乙可以去設變數x與y,然後求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式,像這種題目,只要刷到十個以上,差不多融會貫通一下就可以掌握它的解題通法,無非就是考察函數的相關概念

Ⅷ 數學題目是什麼意思

脫式計算,分成3步,用簡演算法。比如第一題:
36×19-9×36
=36×(19-9)
=36×10
=360

Ⅸ 奧數題是什麼意思

「奧數」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簡稱。1934年—1935年,前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並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奧數相對比較深,數學奧林匹克活動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少年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為引導少年積極向上,主動探索,健康成長的一項有益活動。有許多涉及到實際應用的問題,如計數、圖論、邏輯、抽屜原理等。解決這類問題,一般都需要對實際問題的數學意義進行分析、歸納,把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問題,然後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在這一構造數學模型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看待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用數學語言和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揭示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學概念及其關系的能力等等。使學生能夠在這一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看到數學的實際作用,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美的感受力。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奧林匹克數學的這一教育功能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閱讀全文

與考含義的數學題叫什麼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