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數學都學哪些內容
怎樣學好初中數學?需要使用什麼方式哪?
數學是很多的學生都在煩惱的問題,有很多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科目的分數非常低,那麼怎樣學好初中數學哪?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嗎?
知識點
所以想要學好數學,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這與很多的因素有關,首先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然後了解這個科目的特點,使自己有一定的了解之後,開始進行學習,相信通過本篇文章你應該知道怎樣學好初中數學了吧!
2. 小學數學備課的內容包括哪些
備課的內客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學過程(包括引入新課、教學新課、鞏固練習、作業設計、課堂小結等)
3. 數學專業准備考研需要先准備什麼
一、 數學專業 考研 怎麼准備在考研數學復習開始之前,我們要做好充足的准備,以迎接考試。那麼,數學專業考研怎麼准備?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1.一階基礎,全面復習(3-6月)學習目標:根據去年考研數學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對應章節系統復習,打好基礎,特別是對大綱中要求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要系統理解和掌握。完成從大學學習到考研備戰的基礎准備。
復習建議:這一階段主要的焦點要集中精力把教材好好地梳理,要至始至終不留死角和空白,按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對應章節全面復習,另外按章節順序完成教材及相應的配套練習題,通過練習檢驗你是否真正地把教材的內容掌握了。由於教材的編寫是環環相扣,易難遞進的,所以建議每天學習新內容前要復習前面的內容,按照規律來復習,經過必要的重復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重視基礎,長期積累;基礎階段重視縱向學習,夯實知識點。
2.二階強化,熟悉題型(7月-10月)本階段是考研復習的重點,對成敗起決定性作用。除了知識點的強化,要注意通過練習提高計算能力。大體可以分兩輪學習。
第一輪暑期強化:7-8月
學習目標:熟悉考研題型,加強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分清重難點,讓復習周期盡量縮短,把握整體的知識體系,熟練掌握定理公式和解題技巧。
復習建議:強化基本知識,進一步掃清知識體系中的"盲點";歸納考研數學常見的題型,練習經典的例題,總結解題思路和方法,做到舉一反三。在學習過程中對重點、難點一定要做筆記,便於下一輪復習。
第二輪秋季強化:9-10月
學習目標:通過真題講解和訓練,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和技巧,達到實際考試的要求。
復習建議:根據近15年真題進行分類總結、專項復習,對考試重點題型和自己薄弱的內容進行攻堅復習,達到全面掌握,不留空白和軟肋,讓訓練達到或稍微超過真題難度。
3.三階模考,查缺補漏(11-12月15號)
學習目標: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保住自己在前兩個階段的成果。①通過對以往學習筆記的復習全面掌握考試要求;②進行高強度(高於考試強度)的沖刺題訓練,進入考試狀態,達到考試要求。
復習建議:
①通過做題進行總結和梳理(做題訓練應當重點放在按考試要求的套題);
②復習教材和筆記進行必要的記憶,對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進行記憶,尤其是平時不常用的、記憶模糊的公式,經常出錯的要重點記憶;
③開始進行模擬試題或者真題的實戰演練,在這個過程中,注意答卷時間的分配,重視考場心態的調整。
4.四階點睛,保持狀態(12月15日-考試前)
學習目標:考前重點題型,應考技巧訓練,保持狀態。
復習建議:查漏補缺,易錯點歸納並解決。多看之前做過的真題,並將自己整理的筆記或總結的重點習題再仔細看看,更佳提高針對性,加深記憶。在此基礎上,按照考試時間去做一些強度不太大的模擬題或是真題,保持手感,以免到了考場思路斷電,手生。同時還要調整心態,積極備考,以良好的狀態到考場。
4.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准備哪些學具
小學一年級學生准備的學具主要有鉛筆、橡皮、尺子、作業本、計數小棒、彩筆、七巧板等。
5. 數學教師怎樣做好課前准備
1.教師准備:
許多有經驗的教師認為:數學課要實施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准備。
(1)查閱資料。
現在各種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板書設計以及報章雜志上刊登的各種教學參考資料,應有盡有。這些資料絕大多是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和教師們所編寫或撰寫的,這些資料對我們的教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進行了比較深入透徹的分析、綜合和概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的教學建議,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思路,這些現成的教學經驗對我們備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利用它們,就可以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也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更合適的教材教法。
我們平時聽公開課作的聽課記錄、自己上課的課後記錄,也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公開課凝結著講課老師的探索創新的心血,其中的成功與失敗也可以作為我們教學的借鑒。
因此,我們堅持多查閱資料,多聽課學習,對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廣采博納,取其精華,擇人之善而從之,對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大有益處。
(2)精心備課。
備課,是課前准備最重要的一環,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備好課,就必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梳理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備課的直接產物和表現形式是教案。編寫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晶,是進行教學的依據,使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科學性、預見性和計劃性,並合理地分配課堂的時間。有的教師卻不以為然,他們或者是把別人的教學教案「移植」到自己的備課本上;或是乾脆拿著買來的備課手冊走上講台;或者是「一本通書讀到老」,一本教案年年用、次次用。這些應付式的偷工做法極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編寫教案,既不是課文的抄錄,也不是參考資料的湊合,而是對教材和各種教學參考資料進行創造性地加工的成果。數學教學工作本身是創造性很強的一項工作,每一堂成功的課例都體現了教師新穎的設計創新的結果。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由於教育對象不同、班級基礎不同、要求不同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走出現成教案的圈子。我們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確定講解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講清知識性,還要有思想性,把教學與教育結合起來;注意智力因素教育與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結合,還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意志與求知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等。精心設計教法,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編寫出切合本班學生智能發展的教學方法。
我們必須適應教改的形勢要求,深鑽教材,了解學生,研究教法,精心備課,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備課要求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我們只有緊密圍繞做好這三備工作,寫出來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講台的教案。
(3)准備教具。
教具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藉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既能達到直觀、形象、簡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直觀教具種類繁多,比如實物、圖片、標本、模型、三機(錄像機、幻燈機、放音機)、多媒體電腦等。上課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並於上課前准備好。如果是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必須在課前檢查一下電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軟硬體是否已安裝並可正常運行。最好自己先預做一次演示實驗,以保證上課演示的成功性和准確性。上課時,教具擺放的位置,演示的時間也要考慮好。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細致一點,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備做得不足而產生不必要的干擾,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
(4)靜心想課。
寫好教案不等於就能上好課,想課是備課的補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如果我們寫好教案後在頭腦中回憶教案的整個過程,像看了電影後重現一樣,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方面進行通盤教慮,進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增補、刪減等工作。可以說這是對教案的再加工,它會使課堂教學目標更明確,重點更突出,結構更嚴密,條理更清楚。
想課,這一步工作對於初步走上講台的青年教師來說更為重要。因為它們對所講的教材內容並不是很熟悉,並且是初次編寫該課的教案。經過課前靜心想課,上課會變得主動、自如、連貫。上課時就容易把精心編寫好的教案得以在課堂中體現和實施,避免只限於紙上談兵的局面。
(5)課前侯課。
侯課,也是上好一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我們在上課預備鈴響之時准時到達課室門口侯課,可以達到以下三個目的:首先,暗示了學生該上課了,使還在課室外遊玩的學生趕快進入課室,使課室內的學生趕快回到自己的座位,逐漸穩定情緒,作好上課的准備;其次,起到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的作用,以便在正式上課時以良好的情緒和精神來感染學生;再次,會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有利於學生嚴於律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漸養成惜時如金的良好行為習慣。試想,若一個教師在上課鈴響過之後才匆匆趕到課室,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有意注意的轉移和惜時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對於初步踏上講台的年青教年來說,課前侯課會起到穩定情緒、防止怯場的作用。
(6)及時總結。
課後總結,既是當堂課的課後經驗總結,是成敗的記錄,也是下一課的提前准備。我們把每一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及時歸納總結,為以後的課前准備帶來寶貴的參考經驗,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不斷上課,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幾年之後,十幾年之後,那時我們才會真正稱得上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人民教師。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准備做得越充分、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這一點我們大部分教師在實踐中都有所體會。所以,我們上每一堂數學課,都不容忽視以上課前六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2.學生准備:
要實施有效教學,除做好教師准備工作外,學生的准備也必不可少,它是提高聽課效率的先決條件。
(1)用品准備
上課前,必須准備好課本、練習本、筆記本,要削好鉛筆,裝好圓珠筆,灌滿鋼筆水等,有時還要准備好圓規等工具。不要等到老師開始講課了才想到去找東西,這樣不僅會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而且還會打亂聽課的思路。
(2)知識准備
一般來說,每個新的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拓展的。實踐證明,人們可以從舊知識的復習中得到新知識。所以,要學好新知識,一方面要復習好前面所學內容,另一方面要預習好新知識。這樣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課,效率就會更高。
(3)體力准備
除了平時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外,還要合理安排好休息時間,保證每天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並做到早睡早起。夏天要適當午睡,但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即可。應充分利用好課間時間,要到教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做些輕微的身體活動。這樣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聽課,效果自然會好。
(4)心理准備
聽課不能帶著情緒,不能憑對老師印象的好壞,更不能憑對數學學科有沒有興趣。無論哪一老師上課,都必須認真去聽。不同的老師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位同學要在摸清老師的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去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可見,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而課前准備是教師上好一節課、學生學好一節課的基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養成做好課前准備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讓良好的習慣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必然會獲得良好的效果。
俗話說:有備無患。只有師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課堂才能是積極主動和科學有效的。在教師的合理正確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們的數學課堂一定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6. 學習經濟學,要有哪些數學知識的准備
微積分里的對數函數和導數、彈性那些章節比較用得上
我覺得數學公式,是用來表達經濟觀點的
例如劍橋方程的那種比較簡單
收支法算GDP的那種,就是理解+背公式
像價格彈性,就是和數學里的彈性、倒數掛鉤。包括VMP,MRP,MFC那些,都是從導數引發來的,求偏導也很重要。
基本上,這些東西,數學教材里都會有。
對了,還有那個歐拉方程學要看看~~~~感覺微積分的東西比較多。
個人感覺,經濟學里,對圖形、理論的理解更重要。
其實,經濟學,是社會科學,可以套在生活中用的。例如,你看到什麼商品,你就想想他的效用啊,他的彈性是大於1還是小於1、是奢侈品還是一般的~~然後他的進出口情況怎樣,如果加價會有什麼後果。你買了他,你的心裡滿足程度如何~~呵呵~~~開玩笑啦~~不過心情好的時候可以這么想著玩的。
像現在的輪胎特保案,你可以想想,有沒有模型可以往上套。
用開心的心態學經濟學,會覺得很好玩的。
7. 考研數學到底考哪些內容應該如何准備
目前,統考的數學包括數學1,數學2和數學3,雖然統考數學的滿分都是150分,但是他們的難度和考試的范圍,以及所適用的專業是不同的。同學們在准備考研數學的時候,也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去復習,不可鬍子眉毛一把抓。
那麼具體應該怎樣操作呢?首先你可以自己總結或者是參考一些資料,去總結歷年的真題當中主要考察的范圍,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復習,爭取花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去獲得最高的分數。當你有更多的或者是更充足的時間的時候,才去復習那些分值較小的模塊。這也是有哲理依據的復習方法,系統優化方法。
總而言之,統考的數學包括數學1,數學2和數學3,在考試范圍當中,數學一中,高數佔56%,線代佔22%,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佔22%,在數學二當中,高數佔78%,線代佔22%,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在數學三當中各部分所佔比例與數學一相同,不做贅述,當然各模塊的難度也有區別,在上文當中已經交代。
同學們在備考之時一定要注重使用系統優化的方法,爭取以最小的精力,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高的分數,當有更多的時間的時候再去復習那些分值較低的模塊。
8. 考研數學如何准備,應該買些什麼材料
1.關於大綱,強烈推薦《考研大綱數學解析》。現在大綱還沒有出來。每年7月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會針對當年的考研出版一本考研大綱和大綱解析。本人建議,考研大綱這個小本子不用買,一來裡面就是列知識點,枯燥乏味,二來這些知識點都在大綱解析里有。而大綱解析,才是我有史以來見過最好的參考書。雖然目前市場上各種數學資料鋪天蓋地,但論可靠性,覆蓋面,以及對學生快速提高數學應試能力來看,反倒是這本官方出的書最好。在看完這本書3遍之後,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對數學那種自信匯成商學院的感覺。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每一章前面都列出了本章的重點,所以對照這些知識點,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都掌握了。而最有特點的是,它在每個知識點後面,都有近 10年考研真題對這個知識點的考察,所以學了這個知識點之後就會知道怎麼解這類題。而且多數情況下,每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年份的題里其實是換湯不換葯,很容易就掌握命題規律。
2.關於輔導書。現在的主流是兩本,一是陳文燈的《復習指南》,二是李永樂的《復習全書》,當時我也曾很困惑兩本書哪個更好,後來選的是《復習指南》,但上自習的時候發現用《復習全書》的時候似乎更多點。關於這兩本書,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復習指南》知識點以及解題方法歸納和總結得不錯,但是技巧性太強,強調思維定勢,不利於打基礎。《復習全書》比較容易上手,因為比較偏於基礎(但並不是說它簡單),用這本書的人似乎也是最多的。因為各人情況不同,所以我也不比較兩本書孰優孰劣,只是有點建議,如果選了其中一本就堅持看下去,別看了一段時間又去看另一本,因為每本書的解題思路多少還是不同的,看慣了一本書再去看另一本多少有點不習慣。我在12月自以為復習得差不多的時候,看一下同學的《復習全書》,感覺內容都挺陌生的,所以沒必要兩本都看。
除了以上方法外,這里還推薦一個比較不錯的網站,學習口袋網。裡面關於考研類的資料很全,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基本上大家想知道的考研資料信息網站裡面都有。在這里真的建議大家多看一些報考學校的資料與專業課視頻,這對大家考研是非常有幫助的。
分享下免費的在線考研資源:網路網盤鏈接:https://pan..com/s/1O17H08bhA9u8MKYt0NuBDA
9. 數學備課包括什麼內容如何備好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714/23/60541_1430895.shtml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備課的幾點思考
陳厚艷
隨著課改推進和深入,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滲透著「423」導學模式課改的理念,重視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數學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也重視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老師們的備課也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詮釋,應該說,教學的功能及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人就如何備課談幾點看法。
首先,備教材
教師的教學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要研究課程標准以及考試手冊,對教材中的每一部分內容考綱中提到怎樣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明確高考中對某一內容「考什麼?」「考多難?」「怎樣考?」由此來決定如何備課,具體備什麼?
1.深刻理解新課標,吃透教材內容
教師要通讀教材,熟悉教材中每一章節的知識,熟悉高中數學內容前後知識上的連貫性,備課時不能隨意增加、拔高有關知識。對新教師尤其要通過師徒帶教、跨年級跟蹤聽課等方法加快熟練程度,避免備課內容偏離課標要求。
2.抓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
對學生可能難以理解的內容通過操作或其他途徑加以化解。尤其在知識結構中出現轉折或起著紐帶作用的內容,是教學的核心,講清講透。如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要用心琢磨的。比如:高一《函數關系的建立》,結合具體問題建立函數模型是函數關系建立的重難點,備課時教師要考慮由易到難,從身邊簡單問題入手,採用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再比如:關於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例題,學生很難理解「超過…的部分」有不同的計稅方式,老師就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幾個有針對性的數據先讓學生自己計算不同收入下應繳納的所得稅,熟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從而降低難度,學生也能從這幾個特殊數據的計算中歸納出收入為x時所繳稅費如何表達。再通過本節課後的探究問題「郵資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段函數關系的建立。所以教師備課時應有預見性,方能採取措施化解疑惑。
3.基於教材、超越教材,以學生為中心的備課新理念是教育改革中一切變革的核心
課改不等於改教材,備課並不等於寫教案,教師要對來自於教材的素材進行研究、拓展和深層次的應用,對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方式進行選擇,互動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通過問與答解決了某個數學問題還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常規思路與方法,掌握一種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首先從備好課抓起。
其次,備學生
教學是由教師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要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科學發展,主要體現在:
1.教師要了解教學的對象——學生的個體差異,備課時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差異,找好新知識學習的切入點
2.教師設計教案要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放在第一位,設置的題目,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跳一跳,夠得著」,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可消化」,這樣不同的學生各得其所,每一位同學都有獲取知識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3.教師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有時會遇到班級里有特別喜歡發問的學生,他凡事總要問個水落石出,無論是否有邏輯性。因此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到這樣的「突然襲擊」,有準備應對學生的突發問題。
我們的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學習的基礎也不同,這是客觀事實。對老師教學方法的認同上也有差距。有的同學基礎好能力強,接受新知識就快,而有的同學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因此總是在知識的銜接上感覺到很吃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給予充分的考慮和重視,以便於區別對待。比如: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考慮如何指導和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組織學生合作與探究?
【例1】解析幾何中的《直線和圓的方程》第一節: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條直線相對x軸正半軸的傾斜程度有幾種情況?用圖形表示。學生在自己的理解程度上可以歸納出四種(傾斜角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以及零度角),程度差的同學也能夠基本解決這個問題。
【例2】《雙曲線的標准方程》及《雙曲線的幾何性質》的教學。
在備課時可以考慮通過讓學生復習橢圓的標准方程及橢圓的幾何性質, 然後採取類比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出雙曲線的標准方程及雙曲線的幾何性質。
如: 橢圓的定義,平面上一動點到兩定點的距離(2c) 之和等於2a( 2a>2c),則這個動點的軌跡是橢圓。
然後引導學生:如果平面上一動點到兩定點的距離(2c) 之差的等於2a 呢?差的絕對值等於2a呢?讓學生根據原有知識去推導方程、增加必要的條件完善雙曲線的定義等等,再去研究我們在開始就提出的問題,在必要的時候繼續作一些類似的引導工作。從而達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方式。
第三,備資料
1.教材是老師的第一手資料,是教學的根本
但是教師如果僅依據教材的題目來講解,勢必導致學生厭倦,毫無興趣可言,因此,備課的時候適當選擇配套的同步資料與教材中的內容融會貫通,這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豐富,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俗話說:老師有題海,學生駕輕舟,只有教師有題海精選習題,學生才能減輕負擔駕輕舟。
2.老師備課時要考慮本節課後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反思與鞏固,又要學生能夠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因此,選擇合適的課後思考題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是一個課堂學習與課後學習的有機結合,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一個連續的活動著的過程,因此怎樣留好課後思考題是備課時應解決的問題,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不能忽視課後的學習。當然,課後思考題也應放在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上,同時要重視對探究型、開放型、質疑型問題等的研究,使重在基礎性的練習與重在發展性的練習合理搭配、有機整合,建構合理的數學練習系統。思考題少而精,練習與作業要適量。
第四,備教學方法和教具
教師備課時結合每節課的具體內容,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雖然說教無定法,但我們通常採用的有:啟發探究法,實驗法,討論歸納,分層教學法,講練結合法等,教學方法具有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對每一位教師來說,熟練掌握並能夠靈活變換,只要能夠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開拓創新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大膽運用,貫穿於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潛能。以往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常規教學,現在條件允許的可使用多媒體,數學學科採用PPT是較為常見的,學生有興趣積極參與,課堂的內容也可以適當增加,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另外,老師備教法時,也可依據內容,給出科學家小故事或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高中數學第一節《集合》,可以講一講集合的創始人:德國數學家康托爾,講康托爾對集合論的發展所起的作用以及他的生平。講一講20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的自相矛盾的悖論,從現實生活中「理發師的故事」到數學集合論中的元素與集合的關系。也可以讓同學們舉出與此類似的例子,理解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在學習函數這一章時,有必要介紹函數的發展史,可以提到清代時期中國數學家李善蘭的生平以及他對「function」的翻譯,以至於傳至日本沿用,對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等等。適當的數學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
第五,集體備課
新課程標准下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集體備課簡單的來說就是教師注重集體的力量,每次提前一周安排一位老師備課,在教研活動時或其它固定備課時間講解這一章節內容的設計、作業等環節,其他老師可以討論、補充。應注意幾個問題:(1)平等合作無保留。本著互相尊重,合作的氛圍,備課組教師都有明確分工,尤其專項復習時,合作方式更能夠發揮集體的智慧,也給每一位老師自己研究得很大空間。(2)整體安排顧大局。集體備課要縱覽全局,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的聯系,內容不是支離破碎的,而是統一的整體。(3)超前意識不拖拉。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還能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一般提前一周集體備課。(4)反思意識促進步。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將前一個內容的教學後記提到下一個集體備課中來,能夠揚長避短,使教師本人不斷發展進步。
集體備課的確能夠容集體的智慧,發展一個備課組!但是由於目前有的學校考核機制不合理,導致老師們暗中較勁、比拼,以孤軍奮戰的形式備課、上課以及布置作業,其弊端是顯然的。所以,真正讓集體備課發揮其效力,必須明確獎懲是針對一個備課組,而不是個人,這樣的機制為集體備課創造了條件。
葉瀾教授說得好,「在課堂里的教師和學生,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往這個方向邁進,做好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