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正確使用線段圖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線段—— 直線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畫起來很簡單,可就是這簡單的線段卻在小學應用題教學中起了奇妙的作用。它幫 助低年級、高年級的同學輕松、愉快地學會了簡單、復雜應用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線段圖能使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更形象、更直觀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學習應用題有一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 數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更直觀,更形象,使應用題化難為易,簡單易學。如:魚缸里有10條紅金魚, 8條黑金魚,紅金魚比黑金魚多幾條? 提問:這道題講的兩種魚哪種多,哪種少?紅金魚多我們可用長線段表 示(作圖),黑金魚少,線段要怎樣畫?
二、線段圖可以提高學生判斷的准確性
「比()多()」、「比()少()」的應用題教學是個難點,難在學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 就判斷用加法計算,反之則用減法計算。而線段的正確使用能避免學生出現這種錯誤判斷。例:黃花有9朵,比 紅花少5朵,紅花有幾朵?引導學生作圖分析:先畫出黃花的朵數,再由「比紅花少」可知哪種花多?怎樣畫紅 花的朵數?
三、段段圖能開闊學生思維,幫助學生一題多解
線段圖能開拓學生思維,巧妙地進行一題多解。例如:圖書館有科技書150本,故事書是它的3倍,故事書 比科技書多多少本?一般解法為:150×3-150=300(本)。但線段圖的應用使學生能有更簡便的解答方法。
⑵ 用線段圖來解決問題
第一題:
這里線段用不同的顏色代替了。
⑶ 如何培養學生畫線段圖解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設計意圖】:一直以來,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都較為抽象、難於理解,使學生對於「分數意義」的拓展認識,分數的意義不再僅僅局限於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對比關系,還引申為兩種相關聯的量在數量上的變化。僅憑記憶題型確實可以使很多孩子迅速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夠正確計算,但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體會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於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及相應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利用轉化的思想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利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在逐層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分析交流和適量的練習使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各自的方法。利用畫線段圖的策略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理解分數應用題中各量之間的對比關系,從而能夠輕松的根據分數乘除法意義的不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愉悅的學習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目中的單位「1」和各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的對題目進行解答。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較復雜的題目能准確的畫線段圖,並做出正確的解答。【教學難點】:使學生利用線段圖,較准確地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的進行解答。【學具准備】:刻度尺【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單位「1」。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5/6。②、楊樹棵樹的4/5是柳樹的棵樹。③、甲比乙多1/6。④、某公司2011年的產量比2010年高20%。2、只列式,不計算。①、4是5的幾分之幾?②、5是4的幾分之幾?③、5比4多幾分之幾?④、4比5少幾分之幾?⑤、10千克的2/5是幾千克?⑥、幾千克的2/3是6千克?3、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3.8千米沒修,問這條路有多長?師:像這種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我們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解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策略。(設計意圖:復習舊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引導學生明確找題目中的單位「1」,熟悉基本的解題思路。)板書課題:解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策略二、出示課題,探究新知師:策略,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方法」的意思,那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方法就是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比如說這道題目:例: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它的2/5,還剩3.6千米沒修,問這條路多長?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師:單位「1」是誰?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單位「1」呢?(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基本的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應用題)生:單位「1」是這條路的長度。畫一條線段,表示單位「1」,即這條路的長度。師接著問:那修了的怎麼表示?沒修的呢?生: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就是第一天修了的。剩下的3份就是3.6千米。師:同意他的說法么?生:同意。板書線段圖:板書時問:求的是什麼,怎麼表示?將題目放在一邊,讓學生觀察線段圖試著將題目進行復述。師:我們從這個線段圖上,能不能看到單位「1」?生:能,就是這條路的長度。師:修了的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那沒修的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呢?生:回答。師:這3.6千米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生回答生:1-2/5。(單位「1」減去已經修了的)師:那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道題目。生:這條路的(1-2/5)是3.6千米。列式解答:3.6÷(1-2/5)=6(千米)答:這條路的長度為6千米。三、深入探究,掌握方法師:那我們學習了畫線段圖的方法,再回頭看剛才那道練習題目。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3.8千米沒修,問這條路有多長?引導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問題。生:有兩個異分母分數,一個是1/5,一個是1/6,在線段圖上該怎麼表示呢?師:問得好,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有沒有好法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討論。可能出現的結論:1、將1/5和1/6這兩個分數進行通分,變成6/30和5/30,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0份,其中5份是第一天修的,6份是第二天修的。2、像這種情況可以簡畫。就是在單位「1」上標出差不多的1/5和1/6,我們能看出來就可以。引導同學們用第二種方法,因為如果分數較大,無法平均分成那麼多份。經過提示,讓學生再自己獨立嘗試著畫一畫。板書線段圖:師:從這個圖上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單位「1」就是這條路的長度。生:找還剩3.8千米沒修的對應的分率,是1-1/5-1/6。生
⑷ 初中數學求線段長度一般有哪些解決辦法
一、當一條線段上有多條線段時
1、利用觀察圖形的方法,直觀地求線段的長度。
當點把一條線段分成幾條線段時,可以直觀地觀察圖形,找出已知線段與未知線段的和差的關系,從而求出線段。
例1、已知如圖,線段AB=10,點C在線段AB上,且AC=3,求BC的長。
這題就可以直觀地觀察圖形,找出未知線段BC=已知線段AB-已知線段AC,從而求出。
2、利用線段中點的定義,求線段的長度。
當有線段中點出現時,可以考慮運用線段中點的定義。把例1變式為點C為線段AB的中點,線段AB=10,求BC的長。
這題可以運用線段中點的定義可以得出BC等於AB的一半,從而求出。
3、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用列方程的方法求線段的長度。把例1變式為點C、D為線段AB上的點,把AB分成2:3:5三部分,線段AB=10,求線段AC、CD、DB的長度。
本題通過觀察圖形,找出線段之間的相等關系,AC+CD+DB=AB,正確設元,設AC=2x,CD=3x,DB=5x.從而列方程求解。
本類題型,通過觀察圖形的方法,正確找出已知線段與未知線段的關系,正確求出線段的長度。
二、當所求線段是三角形的邊元素時
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求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常用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極其重要的定理,它是溝通代數與幾何的橋梁,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應用十分廣泛。是用來求線段的長度的基本方法。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任意兩邊的長度,求第三邊的長度。
例2:在Rt△ABC中,∠C=90O,AB=10,BC=6,求AC的長。
分析:這題已知直角三
角形的一條斜邊和一條直角邊,求另一條直角邊,就可以運用勾股定理。
利用勾股定理求線段的長度關鍵是構健出直角三角形,再找出所求的線段是這個三角形的直角邊還是斜邊 就是用垂直 中點 等邊 等腰 三角形相似求解
⑸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有幾種
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有:作圖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信息的策略、動手做的策略、嘗試的策略等。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1、作圖解決問題的策略
線段圖在解答分數問題時的作用是顯而易見,教過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師都會對運用線段圖來解答分數問題情有獨鍾,但線段圖在解決其他類型的問題同樣也會發揮其直觀、形象作用。
2、列舉信息的策略
枚舉篩選法是指解某些數學題時,有時要根據題目的一部分條件,先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再根據另一部分條件檢驗,篩選出題目的答案。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既是一種不斷地變更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不斷試錯與篩選的過程。
3、動手做的策略
這是一種通過探索性動手操作而獲得問題解決的策略。在學習空間與圖形這一塊內容時,動手做的策略就會顯得很有效。如在講授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新課時,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操作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兩條對邊互相平行且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動手之前,教師不要給太多的暗示,要把實際操作策略的選擇權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實現操作策略的多樣化。
4、嘗試的策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曾把人和動物的學習定義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而形成的,即通過試誤形成的。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早在一百年前就提出來了,也被大多數人所認同。這里的嘗試策略也就是多種方法的「試誤」過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數學水平,因此,要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採用嘗試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⑹ 如何畫線段圖幫助學生解決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設計意圖】:一直以來,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都較為抽象、難於理解,使學生對於「分數意義」的拓展認識,分數的意義不再僅僅局限於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對比關系,還引申為兩種相關聯的量在數量上的變化。僅憑記憶題型確實可以使很多孩子迅速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夠正確計算,但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體會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於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及相應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利用轉化的思想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利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在逐層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分析交流和適量的練習使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各自的方法。利用畫線段圖的策略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理解分數應用題中各量之間的對比關系,從而能夠輕松的根據分數乘除法意義的不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愉悅的學習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目中的單位「1」和各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的對題目進行解答。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較復雜的題目能准確的畫線段圖,並做出正確的解答。【教學難點】:使學生利用線段圖,較准確地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的進行解答。【學具准備】:刻度尺【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單位「1」。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5/6。②、楊樹棵樹的4/5是柳樹的棵樹。③、甲比乙多1/6。④、某公司2011年的產量比2010年高20%。2、只列式,不計算。①、4是5的幾分之幾?②、5是4的幾分之幾?③、5比4多幾分之幾?④、4比5少幾分之幾?⑤、10千克的2/5是幾千克?⑥、幾千克的2/3是6千克?3、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3.8千米沒修,問這條路有多長?師:像這種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我們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解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策略。(設計意圖:復習舊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引導學生明確找題目中的單位「1」,熟悉基本的解題思路。)板書課題:解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策略二、出示課題,探究新知師:策略,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方法」的意思,那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方法就是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比如說這道題目:例: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它的2/5,還剩3.6千米沒修,問這條路多長?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師:單位「1」是誰?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單位「1」呢?(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基本的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應用題)生:單位「1」是這條路的長度。畫一條線段,表示單位「1」,即這條路的長度。師接著問:那修了的怎麼表示?沒修的呢?生: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就是第一天修了的。剩下的3份就是3.6千米。師:同意他的說法么?生:同意。板書線段圖:板書時問:求的是什麼,怎麼表示?將題目放在一邊,讓學生觀察線段圖試著將題目進行復述。師:我們從這個線段圖上,能不能看到單位「1」?生:能,就是這條路的長度。師:修了的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那沒修的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呢?生:回答。師:這3.6千米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生回答生:1-2/5。(單位「1」減去已經修了的)師:那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道題目。生:這條路的(1-2/5)是3.6千米。列式解答:3.6÷(1-2/5)=6(千米)答:這條路的長度為6千米。三、深入探究,掌握方法師:那我們學習了畫線段圖的方法,再回頭看剛才那道練習題目。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3.8千米沒修,問這條路有多長?引導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問題。生:有兩個異分母分數,一個是1/5,一個是1/6,在線段圖上該怎麼表示呢?師:問得好,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有沒有好法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討論。可能出現的結論:1、將1/5和1/6這兩個分數進行通分,變成6/30和5/30,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0份,其中5份是第一天修的,6份是第二天修的。2、像這種情況可以簡畫。就是在單位「1」上標出差不多的1/5和1/6,我們能看出來就可以。引導同學們用第二種方法,因為如果分數較大,無法平均分成那麼多份。經過提示,讓學生再自己獨立嘗試著畫一畫。板書線段圖:師:從這個圖上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單位「1」就是這條路的長度。生:找還剩3.8千米沒修的對應的分率,是1-1/5-1/6。生:換句話說:這條路的(1-1/5-1/6)是3.8千米,求這條路?列式解答:3.8÷(1-1/5-1/6)=6千米我們再來看這樣一道題目: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由於學生的讀書興趣的提高,學校又增加了12%,問現在學校有圖書多少冊?引導學生找出單位「1」,獨立進行畫圖。(設計意圖:在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表示分數應用題後,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應用題道理是一樣的)師:先畫誰?生:原有圖書為單位「1」。師:怎麼表示現在的?生:比單位「1」多出12%。出示線段圖。列式計算。四、小組合作,鞏固練習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題目:1、食堂有一堆煤,第一周用去了全部的1/3,第二周用去了全部的1/6,兩周共用去了8噸,這堆煤原來有多少噸?2、小華讀一本書,第一天讀了它的1/5,第二天讀了15頁,還剩33頁沒有讀,問這本書共多少頁?五、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畫線段圖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二備:解決分數應用題的策略——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執教人:馮慶田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目標確立:【教學內容】: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設計意圖】:一直以來,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都較為抽象、難於理解,使學生對於「分數意義」的拓展認識,分數的意義不再僅僅局限於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對比關系,還引申為兩種相關聯的量在數量上的變化。僅憑記憶題型確實可以使很多孩子迅速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夠正確計算,但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體會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於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及相應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利用轉化的思想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利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在逐層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分析交流和適量的練習使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各自的方法。利用畫線段圖的策略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理解分數應用題中各量之間的對比關系,從而能夠輕松的根據分數乘除法意義的不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愉悅的學習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目中的單位「1」和各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的對題目進行解答。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較復雜的題目能准確的畫線段圖,並做出正確的解答。【教學難點】:使學生利用線段圖,較准確地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的進行解答。【教具】投影儀【教學過程】:課前互動: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輸了的要完成我們的練習題。介紹規則:輪流報分數,要求是分母比分子大一,按順序說,如:1/2,2/3……。一、談話導入師:我們之前學習了分數應用題,在解決分數應用題時,你認為關鍵是什麼?生:找准題目中的單位「1」,找對應的分率。師: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常常會遇到哪些問題?生:對應分率不好找。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兩道題目,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要求:你所用方法能讓所有同學都能聽明白。二、出示例題,探究新知例一、修一條路,第一周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周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下3.8千米沒修,求這條路的總長?例二、有一堆煤,11月份用了這堆煤的1/6,12月份用了這堆煤的2/9,兩個月共用去了4.2噸,問原來這堆煤有多少?投影出示例題,提清要求:要求:小組合作討論,南邊小組完成例一,北邊小組完成例二,三分鍾後找小組上來匯報,小組派兩個代表上來給大家講解,上來講的小組代表需要給同學們講明白,聽的同學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問。小組派代表為同學講解,引導同學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明確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重要性。師:通過畫線段圖,我們在解決分數應用題時遇到的困難解決了么?生:解決了,這樣能更直觀的找到這個題目的對應量的對應分率。三、小結引導學生總結出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步驟:1、先畫一條線段表示題目的單位「1」。2、在單位「1」上標出給我們的已知的信息。3、根據題目要求找出對應量的對應分率。4、將這個復雜的題目換成一句簡單的話。5、列式計算。注意:我們在畫線段圖時,通常是將分率標在線段的上方,將帶有單位的量標在下邊。四、鞏固練習1、小華家有300平方米的菜園,其中2/5種土豆,1/3種茄子,剩下的種黃瓜,問這三種植物的種植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2、小明讀一本書,第一周讀了這本書的1/10,第二周讀了這本書的1/8,第二周比第一周多讀了6頁,求這本書的總頁數?匯報,訂正,找問題。五、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畫線段圖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課堂視頻實錄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單位「1」。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5/6。②、楊樹棵樹的4/5是柳樹的棵樹。③、甲比乙多1/6。④、某公司2011年的產量比2010年高20%。2、只列式,不計算。①、4是5的幾分之幾?②、5是4的幾分之幾?③、5比4多幾分之幾?④、4比5少幾分之幾?⑤、10千克的2/5是幾千克?⑥、幾千克的2/3是6千克?3、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3.8千米沒修,問這條路有多長?師:像這種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我們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解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策略。(設計意圖:復習舊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引導學生明確找題目中的單位「1」,熟悉基本的解題思路。)板書課題:解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策略二、出示課題,探究新知師:策略,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方法」的意思,那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方法就是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比如說這道題目:例: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它的2/5,還剩3.6千米沒修,問這條路多長?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師:單位「1」是誰?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單位「1」呢?(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基本的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應用題)生:單位「1」是這條路的長度。畫一條線段,表示單位「1」,即這條路的長度。師接著問:那修了的怎麼表示?沒修的呢?生: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就是第一天修了的。剩下的3份就是3.6千米。師:同意他的說法么?生:同意。板書線段圖:板書時問:求的是什麼,怎麼表示?將題目放在一邊,讓學生觀察線段圖試著將題目進行復述師:我們從這個線段圖上,能不能看到單位「1」?生:能,就是這條路的長度。師:修了的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那沒修的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呢?生:回答。師:這3.6千米占這條路的幾分之幾?生回答生:1-2/5。(單位「1」減去已經修了的)師:那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道題目。生:這條路的(1-2/5)是3.6千米。列式解答:3.6÷(1-2/5)=6(千米)答:這條路的長度為6千米。三、深入探究,掌握方法師:那我們學習了畫線段圖的方法,再回頭看剛才那道練習題目。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1/5,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1/6,還剩3.8千米沒修,問這條路有多長?引導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問題。生:有兩個異分母分數,一個是1/5,一個是1/6,在線段圖上該怎麼表示呢?師:問得好,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有沒有好法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討論。可能出現的結論:1、將1/5和1/6這兩個分數進行通分,變成6/30和5/30,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0份,其中5份是第一天修的,6份是第二天修的。2、像這種情況可以簡畫。就是在單位「1」上標出差不多的1/5和1/6,我們能看出來就可以。引導同學們用第二種方法,因為如果分數較大,無法平均分成那麼多份。經過提示,讓學生再自己獨立嘗試著畫一畫。板書線段圖:師:從這個圖上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單位「1」就是這條路的長度。生:找還剩3.8千米沒修的對應的分率,是1-1/5-1/6。生:換句話說:這條路的(1-1/5-1/6)是3.8千米,求這條路?列式解答:3.8÷(1-1/5-1/6)=6千米我們再來看這樣一道題目: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由於學生的讀書興趣的提高,學校又增加了12%,問現在學校有圖書多少冊?引導學生找出單位「1」,獨立進行畫圖。(設計意圖:在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表示分數應用題後,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應用題道理是一樣的)師:先畫誰?生:原有圖書為單位「1」。師:怎麼表示現在的?生:比單位「1」多出12%。出示線段圖。列式計算。四、小組合作,鞏固練習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題目:1、食堂有一堆煤,第一周用去了全部的1/3,第二周用去了全部的1/6,兩周共用去了8噸,這堆煤原來有多少噸?2、小華讀一本書,第一天讀了它的1/5,第二天讀了15頁,還剩33頁沒有讀,問這本書共多少頁?五、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畫線段圖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⑺ 小學二年級解決問題要怎麼畫圖
小學二年級解決問題畫圖技巧
1、二年級學生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許多數學問題多以文字形式呈現,語言表述上比較言簡,枯燥乏味,至使他們常常讀不懂題意。
2、利用小學生喜歡畫畫,擅長畫畫的特點,讓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畫圖,原生態的圖形,生動有趣,再現數量之間的關系,使數學與圖形結合完整。
3、以畫促思,最終可以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能更好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創設體驗情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畫圖的需要,樹立畫圖意識。
技巧須知
當連續兩個數之間沒有規律可循的時候,還要考慮間隔數之間是否有規律。 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需要我們對數字要敏感;奇數,偶數互相之間的關系要非常熟悉才行,所以大家掌握好方法後,要多加練習才能更好的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通過仔細觀察,根據同組數排列的順序和前後,上下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找出數與數之間的排列規律。下面我就通過一些典型的例題來給大家講解。
⑻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線段圖解決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很多,如實際操作、找規律、整理數據、列方程等等,其中畫圖策略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基本也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過各種圖形幫助學生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使學生能從圖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搜尋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這個意義上講,畫圖能力的強弱也反映了解題能力的高低。現在的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解決問題的策略相對單一。其實很多數學問題,通過畫畫圖,在畫圖的基礎上找到具體的量或分率和它們所表示的意思,把抽象、模糊轉化為直觀、具體,題意和數量關系也就一目瞭然了。因此注重和利用畫圖策略來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可現實的學習中,學生對於畫圖策略的運用存在兩種情形,越聰明成績越好的人在碰到難題時會主動地畫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而很大一部分學生卻是懶得畫或者不會畫,覺得怕麻煩或無從入手。那麼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並利用畫圖策略從而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我覺得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體驗畫圖策略的價值性
斯蒂恩說:「如果一個特定的問題可以轉化為一個圖像,那麼就整體地把握了問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許多數學問題多以文字敘述出現,純文字的問題在語言表述上比較簡潔,桔燥乏味,以至使他們常常讀不懂題意。所以根據其年齡特點,讓學生自己在紙上塗一塗、畫一畫,藉助線段圖或實物圖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還原問題的本來面目,使學生讀懂題意、理解題意,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體驗情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畫圖的需要,在自己畫圖的活動中體會方法、感悟策略、發展思維、獲得思想。
如六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有8個頭,26條腿,雞、兔各多少只?雞兔同籠是一個讓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頭疼的問題,但是運用畫圖策略卻非常容
易理解且把問題解決。如:畫圖時,先引導學生把8個頭全畫上兩只腿了或四隻腿,發現少的或者多的那些腿是兔子或者雞的,然後依次再添上去,學生有了這一發現後,興趣濃厚,紛紛動手,了了幾筆簡筆畫並通過添腿或減腿就能非常快速地計算出雞或兔有多少只。然後依託畫圖法,再理解假設法中求雞:(8×4-26)÷(4-2)=3(只),為什麼除以(4-2)的差就容易多了。我也曾把這道題用畫圖法叫我讀二年級的兒子來做,他居然也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感興趣,畫得得心應手,並且很快地解答出來。畫了幾次以後,他居然也能感悟出通過算式來計算了。
⑼ 小學數學題,怎麼用線段表示呢
見圖
⑽ 初一數學問題:解決線段計算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1、線段的和差關系要非常熟悉,就如小學的用線段表示數量相同,
2、遇到等分線段,可以用分數幾分之幾來表示,
3、沒有圖形表達,線段往往具有兩個方向性,別忘記分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