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級數學日記
一天就要結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4月1日 星期三 雨
數學是一門純粹的學科。學好數學不一定要有高智商。只要你踏踏實實打好基礎,主義細節及錯誤,學會概括歸納錯誤的類型,從而舉一反三。
做數學不一定非得題海戰術,只要把握規律,在腦中能拎起一個框架,在框架中的每一個環節,樞紐都有一道典型例題。我並不倡導死鑽難題,做出則已,做不出來,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妄自菲薄,會對數學失去信心不熱情。做數學題目要少而精,少而頻,溫故知新。
我認為學好數學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課前必須預習老師所要講解的內容,對於簡單的要自己理解掌握,公理,公式和推論要有意識的去記憶,並劃出自己不懂
的地方;
(2)上課要認真聽講,絕對不能開小差,更要著重聽你在預習式感到困惑的地方,並記下典型例題;
(3)課後要認真做練習,對自己把握得不好的地方要加大訓練,記熟公式。
學習數學的主要方法就是加深理解,在理解上記憶。
數學它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許出半點差錯。通過學習,發現要學好數學必須有謙虛謹慎的態態度,細致慎密的思維和一絲不苟的精神。題目是千變萬化的,而方法是唯一的,只要掌握好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學好數學自然就簡單了。
8月23日星期六
我喜歡做一些數學題目,因為我覺得數學有趣又實用,並且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在一本課外數學書上看到這樣一道題,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題目是這樣的:「我們國家大約有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這樣全國每天就可以節約1300萬元,如果把這筆錢用在失學兒童身上,就可以讓1800位小朋友去上學。」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真是人多力量大啊。但我又想了想:如果我們國家的13億人口,每人每天浪費一滴水,那麼一共約浪費了13億滴水,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我做了一個小實驗:用一個杯子在水龍頭下面積了100滴水,再用天平秤秤了一下,100滴水重20克,我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20=260000000克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每月用2噸水計算的話,那麼260噸水就可以足足用上10年。我去問爸爸:「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爸爸說:「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么大的作用啊。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行動起來,節約每一滴水,我們要自覺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大家覺得數學是不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呢?
8月3日星期六天氣晴
這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能夠吃一塊蛋糕,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媽媽出了第一題:媽媽今年36歲,你今年10歲,媽媽比你大幾歲姥姥的歲數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幾歲我很快口算出結果,我說:「媽媽比我大26歲,姥姥今年60歲,太簡單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媽媽笑著說:「驕傲了吧」再來一題:小明今年8歲,他爸爸已經40歲了,問再過幾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2倍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來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媽媽說:「怎樣樣,不會了吧」「讓我再想想,想不出來我不吃蛋糕。」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到一個笨辦法,我能夠把他們的歲數都找出來呀,過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歲,最後最後推算出來過了24年後爸爸的年齡剛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還有更簡便的方法的,之後就給我講起來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齡減去小明的年齡就是若干年後小明的年齡了,也就是32歲,再用32-8=24年就是經過的年份數了。我恍然大悟,原先能夠這么簡單呀。
媽媽說:我能自己想辦法得出結果還是好樣的,作為獎勵給我吃蛋糕了,我心裡又喜又難為情,以後我可不能在驕傲了,小朋友們也不要學我呀。
以前,我一直認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爺爺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車去青少年宮。就在車子快要出發時,1路汽車正好與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前面的這兩輛車,突然笑著對我說:「澤群,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如果1路車每3分鍾發車一次,2路車每5分鍾發車一次,這兩輛車至少要經過多少分鍾後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2路車的起點是在同一個地方。」爺爺聽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塗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澤群想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麼方法來解答?」我想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鍾。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要再過15分鍾能同時發車。」爺爺聽,誇我:「答案正確!100分。」耶!聽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這件事中,我明白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星期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了24點游戲。我不知道怎麼玩,可是好朋友告訴我游戲規則很簡單:每人分別抽四張牌,然後用「+、-、×、÷」這幾種計算方法最後得數一定要得24,就行了。如果兩人的牌都能算出24就看誰先算出來。
游戲開始了,我們各抽了四張牌。唉!我的牌怎麼這么糟呀!你看,四張牌分別是「2、4、11、3。就在我百思不得其接的時候,只聽好朋友說:「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輪,我輸了。但我並沒有灰心喪氣,因為後面還有機會,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贏一把。我又抽了四張牌「6、5、8、3」。我激動得馬上脫口而出:「6-5=1,8×3=24,24÷1=24。現在是1比1平了。」
好朋友說:「有什麼的,我一定會在下一回合勝過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張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聽好朋友大聲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贏了。」我看著他那得意的樣子,無計可施。
雖然這次游戲我輸了,但是我覺得24點真有趣,同時也感到數學真的很奇妙。我今後一定要努力學習數學,靈活運用「+、-、×、÷」的混合運算,在下一次的24點游戲中,一定要用得得心應手,當個高手。
那天中午,我一個人在家,突然肚子餓起來了,於是我就去樓下的超市買零食吃。
到了超市,我買了兩盒老壇酸菜面,3個雞腿和5包鵪鶉蛋。結賬的時候,超市的阿姨找給我14.6元。結完賬,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於是便在心裡默算了一遍:6元錢一盒的老壇酸菜面,買兩盒一共是12元;雞腿每個6元,買了3個一共是18元;鵪鶉蛋1.8元1包,買了3包一共是5.4元;那麼12+18+5.4=35.4元,我剛剛付了51元,51元減去35.4元等於15.6元。哎呀,剛剛那個阿姨算錯了,少找了我1元錢,我也真是粗心呀,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於是,我便轉身飛快的跑向超市,氣喘吁吁的對超市阿姨說:「阿姨,您算錯錢了,少找了我1元錢,應該是找我15.6元!」阿姨皺了皺眉頭,說:「沒錯呀?!」「本來是付了您50元的`,後來我發現口袋裡還有一張1元的,也付給了您!」我連忙解釋道。「哦……」阿姨這才恍然大悟,「對不起了小朋友,是我算錯了。」阿姨邊說邊把錢遞給我。「沒關系的,謝謝阿姨,阿姨再見!」從阿姨手中接過錢,我提著零食,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這件事讓我記憶猶新,老師說的真沒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好它真的是大有用處呢!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數學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回來了。她教我用比例的方法去解,可是我對比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結果8CM驗算了這道題,結果得回原來的水的體積。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小明在班上數學成績一直很差,因為他根本不把數學當回事。
一天晚上,他發現自己來到數學王國里。那裡的居民全是數字。小明感到肚子非常餓,便去超市買食品。哪知這里買東西根本就不用錢,只需答對一道數學題。售貨員1問道:「3乘3等於幾?」小明想,3乘3,那不就是3個3嗎!「我知道了,等於9。」小明脫口而出。就這樣,小明填飽了自己的肚子。吃完東西,小明又去買飲料喝。售貨員5說:「這道題有點難了,一個盒子里放4隻麵包,那4個盒子里放多少麵包呢?」小明想了半天,說:「數學老師教過的,4乘以6等於24,一共有24個麵包。」於是他又拿到了飲料。
可是,想在數學王國里生存下來是沒那麼容易的。小明必須要住賓館。賓館老闆7說:「這道題是奧數題,小紅從第一棵樹走到第100棵樹,每棵樹之間的距離是2米,一共要走多少米?」這道題我們不覺得太難,可是對小明來說就不那麼簡單了,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最後還是被賓館老闆趕了出來。這時,小明才知道學好數學是多麼重要。」
「小明、小明,該起床上學了。」小明迷迷糊糊地聽到媽媽熟悉的聲音,原來,這是一場夢。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故事裡說:有一個豬媽媽帶著三個豬寶寶去買花。一枝花20元,豬媽媽要買60支花。於是,豬媽媽問三個豬寶寶:「咱們要買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豬寶寶說:「20乘60等於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個豬寶寶說: 「不對!不對!是二個十乘六個十等於十二個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豬寶寶接著說:「我想,你們兩個都是對的,只是說法不同,其實都一樣。」「沒錯!」豬媽媽贊揚道。
到了綁花時間了,最小的豬寶寶搶先問:「現在要幫花了,12支花綁在一起,可以綁多少束?」豬媽媽沒出聲,大家只能搖頭說不會了。過了一會,最大的豬寶寶叫道:「1200除以12等於100,所以可以綁100束花。」
「雖然咱們綁完了,可是咱們還要送花給20個老爺爺,每個老爺爺分幾束呢?」豬寶寶們說。過了30分鍾,豬寶寶們才說:「哦!咱們知道了,10020=5,所以每個老爺爺分5束!」
豬寶寶們把花給了老爺爺,老爺爺連忙說謝謝,豬寶寶們和豬媽媽都很高興。聽完這個數學故事,我就更喜歡數學了,也加強了我學好數學的信心!
昨天我們五天的值周生活結束了。我和郭芳兵一起在算五天內每個班的總分,我們原本以為非常好算,可是我們在算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比如:哎?他們班的分怎麼這么多呀?我們再仔細一算,原來算錯了……唉!看來口算並不可靠,還是筆算比較保險。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
我們特別著急,不是因為天黑想回家,而是因為我們五分鍾才算了6個班,全校一共有42個班,照這樣下去,我們一共要35分鍾才可以算完。唉!我們長嘆一口氣,還要算這么長時間才能算完啊!數學老師看見了我們的煩惱,走過來對我們說:「你們看,這是5。1+5+10。3+……,先算小數部分,1+3+……最後基礎分一共是70,再用70加上小數部分的就行了!」咦!呵呵!這個辦法真巧妙,還是數學老師聰明啊!我們明白了,我們正准備算,數學老師卻自己卻算了起來,看來數學老師要「大展身手」咯!數學老師說一個,我們寫一個。
最後,不到五分鍾就算完了!
看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只需要你認真去發現!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生活中與許許多多的數學信息,我們每時每刻也離不開數學!
說到離不開數學我今天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數學問題。
今天等寬頻連接的時候我坐下來拿起媽媽給我買的加菲貓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加菲貓的簡介,加菲貓20xx年登上大屏幕時是它26歲生日我把這句話給媽媽說了,媽媽問我那現在是20xx年,那加菲貓現在多大呢?我一聽是一個不錯的問題,於是我開始一年一年的算20xx年26歲,20xx年就是27歲,20xx年28歲,20xx年29歲,20xx年30歲,20xx年31歲,20xx年32歲,20xx年33歲,20xx年34歲,那加菲貓今年34歲,他也可是動物界的 文學家了呀!但是我這樣算太麻煩,我便思索起來05年到13年中間相差多少?我能用13減5就知道中間相差多少了13減5等於8,8年,我在用這8年加他現在的26歲不就知道他現在多少歲了嗎!8加26等於34,加菲貓今年34歲了,我知道怎樣算歲數了。
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今天解決了一個問題,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去探索發現。如果你會心去發現,一定有不一樣的結果,就像今天的數學問題,學習數學,它很有趣的。
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對小區感興趣,有四個問題困擾著我。小區有多大?一棟樓有多少戶?總共有多少戶?除樓以外佔地多少?
為了解決問題,我進行了調查和測量,發現小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80米,200*80=16000(米)這樣一算,小區佔地面積就解決了,大約是16000平方米。
第二個問題每棟樓的戶數,就拿我家住的6號樓來說吧!樓高25層,兩個單元,兩戶一個單元,戶數是25*2*2=100(戶)。7號樓和6號樓一樣也是100戶,4、5號樓是17層的,每棟樓應有17*2*2=64戶;1、2、3號樓是小區最矮的樓了,每棟樓只有11*2*2=44戶。
第三個問題把剛才算的數加起來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戶)。
小學五年級《美麗的小區》數學日記: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小區綠化、停車場、健身器材、道路一樣不少,小區綠化高達30%,平均樓間距40米,銀杏樹20顆,梧桐樹15顆——小區中間還有一個魚池,每天都有魚兒在裡面游動,可以讓人放鬆身心。說了那麼多,回到正題上來,我計算過了,平均每棟樓佔地570米,七棟樓加起來570*7=3990(平方米)。除樓以外面積應是16000-3990=12010(平方米)。
數學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許多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
星期天,媽媽在商場里給我買了一套時髦運動服和一雙耐克鞋。回到家,爸爸問:「這些衣服褲子和鞋買來多少元?」我馬上來興起了捉弄爸爸的一個念頭,因為我知道爸爸口算速度有時還不如我快。於是,我把價格標簽蒙住,說:「叫你算!算不出就叫你給我再買一套更好的衣服鞋子。」爸爸說:「那試一試吧。」
「衣服的價錢是500的2倍少600加100,再去除以2的和是衣服的價錢。褲子是700的三倍減去1900的差,鞋子的價錢是400的3倍除以4再加上200是鞋子的價錢。總共花了多少錢呢?」爸爸頓時頭都大了,就說:「這什麼加啊,減啊乘啊,除啊。都搞不清楚了。」「好了,給我買新衣服吧!」「不行,還沒有回答出答案。」「好,你聽好了。(500×2-600+100)÷2=250元,700×3-1900=200元,400×3÷4+200=500元。總共250+200+500=950元。」爸爸說:「哇,原來是這樣算的。好一定給你新衣服。」耶,這一回合我贏了爸爸。
原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數學解答的東西,我要繼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並且學會更多計算方法。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
故事裡說:有一個豬媽媽帶三個豬寶寶去買花。一枝花20元,豬媽媽要買60支花。於是,豬媽媽問三個豬寶寶:「我們要買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豬寶寶說:「20乘60等於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個豬寶寶說: 「不對!不對!是二個十乘六個十等於十二個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豬寶寶接說:「我想,你們兩個都是對的,只是說法不同,其實都一樣。」「沒錯!」豬媽媽贊揚道。
到了綁花時間了,最小的豬寶寶搶先問:「現在要幫花了,12支花綁在一起,可以綁多少束?」豬媽媽沒出聲,大家只能搖頭說不會了。過了一會,最大的豬寶寶叫道:「1200除以12等於100,所以可以綁100束花。」
「雖然我們綁完了,可是我們還要送花給20個老爺爺,每個老爺爺分幾束呢?」豬寶寶們說。過了30分鍾,豬寶寶們才說:「哦!我們知道了,10020=5,所以每個老爺爺分5束!」
豬寶寶們把花給了老爺爺,老爺爺連忙說謝謝,豬寶寶們與豬媽媽都很高興。
聽完這個數學故事,我就更喜歡數學了,也加強了我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年輕人,買個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賣肉丸子的叔叔的價錢定位0。5元一串,賣肉丸子一時急把題目算錯了,價錢弄錢了,認為定位1元一串,然而只給年輕人5個,年輕人一算好聲好氣對那位賣肉丸子的人說:「你算錯了就應10個肉丸子。」那個人不聽回改,年輕人一勸在勸,後才答應,給他11串,年輕人說:「多一個我也不一樣,你拿會去,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多了一個我也不能要的,原先就是數學幫了個忙。
我也有一回,這天的事情最後發生了,我外公帶我到理發店去洗頭,洗頭價錢就是5元一次,洗完後,那位理發店的老闆因顧客太多,忙但就是來,我外公給他10元,他卻找我外公7元錢,我外公沒看錢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錢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後,就回去把那2元錢還了那位糊塗的老闆,老闆慚愧的摸了摸腦袋說:「都怪我粗心大意,然而人多我忙但就是來。」「這兩件事中給突出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老實的人給有上帝的保佑。
❷ 五年級的數學日記怎麼寫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❸ 五年級數學日記 300字 快!快!快!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五
天晴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期,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媽媽一起去買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媽媽買了4.5斤,本應該付錢8.1元。可是營業員粗心大意,不知道怎麼算的,算成了9元錢。還好我利用了這個學期新教的知識,在腦子里算過一便後,馬上糾正了營業員的失誤。
不僅營業員阿姨誇我聰明,這么小都會小數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表揚我,給她省了0.9元,並且學過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活用。
❹ 五年級數學日記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里,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日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們學習了數的奇偶性。偶數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雙數,奇數呢,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單數。你可別小看它們喲,它們也是有規律的哦!
如果2個奇數相加就一定等於偶數,就比如21+21=42,42是偶數哦!如果是2個偶數相加的話,就還是等於偶數,比如:22+22=44,44是偶數;如果是一個奇數加一個偶數的話呢,還是等於奇數,比如:21+22=43,43是奇數。通過上面這些,我們可以知道: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這就是數的奇偶性,如果不信,可以試一試哦!
今天,我在《小學奧數解題方法大全》上看到這么一題,一個矩形分成4個不同的三角形,綠色的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的15%,黃色三角形的面積是21平方厘米,問:矩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看到這個題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訴一個占的面積和另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這怎麼求嗎?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一眼,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連這道題都不會做,呵呵。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可以發現,兩個紅三角形佔了矩形的一半,一個黃三角形和一個綠三角形又占矩形的一半,而綠色的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的15%那麼黃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積的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厘米)。原來這么簡單,多虧了媽媽的激將法啊!
今天我學了一個陌生的分數種類:百分數.
百分數,就是像22/100,寫作22%,(%是百分號)讀作百分之二十二.像22%,28%,99%...這樣都是百分數.表示一個數占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作百分比,百分率.
生活中也有很多百分數,就像我剪下來的這個:酒精度:12%,配料:100%葡萄汁
這是從爸爸的酒瓶上剪下的,表示酒精佔一瓶酒的12%,葡萄汁占這瓶酒配料的100%,也就是全是葡萄汁.
還有一道書上的題:
參加人數(100人)美術組體育組科技組手工組人數14382226百分數14%38%22%26%答:美術組14人,佔100人中的14個,14÷100=14%.體育組38人,38÷100=38%.科技組22人,22/100就是22%.手工組26人,26/100就是26%.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皮包,先來到了辰野,皮包的單價是1568元,商場搞活動滿200減60。我們又來到天百百貨同樣的包,滿400減130。於是我想肯定是天百百貨便宜嘛。可又只是想了一下,有可能不是,還是算一下吧。1568除以200有7個200也就是減420,1568除以400,有3個400也就是減390,420>390原來是辰野便宜,看來以後買東西要多比較,多計算,要貨比三家,這樣才能買到最便宜的東西。
原來購物中也包含這么多數學問題啊,數學在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有一次,奶奶帶我去文具店買文具。我要了一枝黑筆,兩枝紅筆,三枝藍筆與三塊橡皮分別要:1、5元;3元;4、5元與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麼,銷售員居然說要25元,我馬上速算起來,才慌然大悟,要不然這13元錢就離我們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個勁兒不停得在誇我聰明,說學習就是要這樣不斷地學以致用。我以後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多多運用到生活中來。
9月2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媽媽跟我說:「雪飛,跟你玩個游戲吧。」我說:「好呀。」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了一根指針。紙板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媽媽,游戲規則是什麼?」「游戲規則很簡單: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
我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輸。「為什麼總是單數呢?」我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單數+雙數=單數。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雙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單數。所以,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單數。
數學無處不在,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數學,數學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會給生活帶來種種的不便,讓我們一起來尋找數學,探索數學。
圓柱,我們隨處可見,月餅盒、茶葉罐、葯盒的底面不都是圓嗎?不過它們整體叫做圓柱。拿起這些圓柱體你也許會想,為什麼要把底面作成圓的呢?為什麼不做成長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這樣置疑過,不過現在我可以幫你解決哦!
你用同樣的材料各做一個長方體、立方體和圓柱體時再來計算體積,這是我們就會發現,圓柱體的體積最大,立方體的體積第二而長方體最小。這時我懂了,為了節省材料,就把這些盒子作成圓的,這樣還使體積擴大。
這就是圓柱的好處。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了,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了,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麼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於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了,心裡樂開了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麼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了,我的作業基本上完成了,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了,展翅高飛吧!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作業。突然,哥哥走過來,對我說:「曉煒,我出一道題考考你,題目是: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後,大概有多少厚?」「還不到一分米吧!」我脫口而出。哥哥說:「錯!你還是用計算器算算吧!」於是,我便按起計算器來。「啊!最後的得數竟是107374。1824米,比高樓大廈還高出好幾百倍呢!」我看著眼前的「天文數字」嚇了一跳。
哥哥說:「其實這種例子還有許多,比如:面團對折一次就拉出2根面,再對折一次就是4根面,對折三次就是8根……每拉一次,拉出根數就是上一次的兩倍,如果這樣對拉拉10次,就會有2×2×2×2×2×2×2×2×2×2=1024根了!」
看著哥哥那得意洋洋的樣子,我想:這么小的數據,竟然能算出這么大的數字來,這真是不可思議啊!數學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在。我以後不但要學課本的數學,還要學好生活中的數學。不然又要被哥哥的難題給難住了。
6月9日星期三晴
這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道思考題:
一隻蝸牛被困在了井裡,井深15米,蝸牛每一天向上爬1米,半夜向下落30厘米,蝸牛什麼時候能爬出井?
我在草稿紙上列了算式:蝸牛每一天爬100-30=70厘米,蝸牛10天爬70×10=700厘米,蝸牛20天爬70×20=1400厘米,第21天蝸牛還剩1500-1400=100厘米=1米。蝸牛爬出井,共需20+1=21天。
原先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啊!
今天是數學無作業日,董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回家玩一下乘法小游戲,我們高興極了!一路上,我都在想:究竟是什麼樣的游戲,怎麼玩呢?
回到家,我吃晚飯,迫不及待地問媽媽:「媽媽,我可以玩乘法小游戲嗎?」媽媽說:「沒問題,你玩10分鍾吧!」我興高采烈地打開電腦,開始玩了起來。我先玩第二個轟炸導彈游戲,游戲畫面會給你一個乘法算式,但是沒有答案,飛機會扔下三個導彈,導彈上是結果,有兩個錯誤結果,一個正確結果,你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選擇正確的答案。我玩了6關,全部正確,我高興得心花怒放!我又開始挑戰第一個游戲,它就像數字版「連連看」,最後剩的數字少,得分就高,我得了482分,媽媽得了687分,看來我的乘法口訣還不是很熟練。以後,我一定要多背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一定要戰勝媽媽。
這個乘法小游戲真有意思,又能玩游戲,又能學乘法口訣,真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上街買東西。
咱們先來到洋洋百貨,咱們走進了超市。我先買了兩個冰糕,1.5元一個,我有拿了一袋火腿腸,7元一袋,在買了一個西瓜,用去7元錢,最後媽媽想到家裡沒有米了,於是拿了一袋米,用去53.5元。到了門口,我又拿了2個口香糖,用去3元錢。 到了門口媽媽問我這里一共花了多少元?我想了想,說:「(1.5)+2×7+53.5+3=72(元)。媽媽我算出來了,等於72元。」媽媽摸了我的頭,說我真聰明。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星期天,我坐在椅子上抬頭向事情,突然發現我們家的燈是由內圓和外圓組成的,啊,太漂亮了。於是,我來了精神,我爬上桌子,量出了外圓的半徑十九厘米,內圓的半徑12厘米。假如,把燈的內圓向上水晶,那麼內圓的面積是多少呢?我忽然想到數學課上學過這種類型題。開始先算總面積,然後減去外圓面積,不久求出來了嗎。我真是太聰明了。我馬上列出算式三點一四乘
十九的平方減三點一四乘十二的平方。唉,太麻煩了。我腦海中又出現了簡單的算式三點一四乘(十九的平方減十二的平方)檢驗後,沒有錯。
數學太有奧秘了,真是萬物之中處處有數學啊!我發自內心的感悟。
今天上午,我按照爸爸讓我寫的「假期計劃」,開始了復習數學、練習數學、加強數學的「啟動儀式」!
剛開始,我覺得有點難,不過越做越覺得簡單,覺得數學是那麼有趣!例如:
有一個五位數,最低位數字是8,位數字是3,個位上的數字是十位上數字的2倍,前三位數字的和與後三位數字的和都是19,這個五位數是多少?解答:
先算出這個五位數的位和最低位,再算十位8÷2=4,然後算8+4=1219-12=7,最後算3+7=1019-10=9,這個五位數是39748!
以前不喜歡數學、覺得枯燥的我,現在覺得數學原來是那麼簡單,那麼有趣了!你一定會愛上數學!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評語:能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說明你聽課很認真,繼續努力!
❺ 數學日記300字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數學日記300字兩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無處不在,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數學,數學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會給生活帶來種種的.不便,讓我們一起來尋找數學,探索數學.
「圓」,我們隨處可見,月餅盒、茶葉罐、葯盒的底面不都是圓嗎?不過它們整體叫做圓柱。拿起這些圓柱體你也許會想,為什麼要把底面作成圓的呢?為什麼不做成長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這樣置疑過,不過現在我可以幫你解決哦!
你用同樣的材料各做一個長方體、立方體和圓柱體時再來計算體積,這是我們就會發現,圓柱體的體積最大,立方體的體積第二而長方體最小。這時我懂了,為了節省材料,就把這些盒子作成圓的,這樣還使體積擴大。
這就是圓柱的好處。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書。
我們來到書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書,來到收銀台。爸爸說:「你這本書12.6元,我這本書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圓珠筆,給了50元還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對了,剩下的錢就給你買雪糕吃。」我想:50減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於16.6元。我說:「16.6元。」「好,這16.6元就給你買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說
來到雪糕店,爸爸又問我:「我買2個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還剩多少錢?」我想:簡單,16.6減1.5乘2,等於13.6元。我說:「還剩13.6元。」爸爸說:「不錯嘛!還可以。」我生氣地說:「你小看我啊,這可是二年極的題目。我要是連這些都不會,我還是五年級的學生嗎?」
數學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
❻ 五年級數學日記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中午,天氣很熱,太陽像個大火球似的炙烤著大地,蟬兒被曬得受不了,只好躲在樹幹上「知了,知了」地發牢騷。
我和妹妹從外面瘋玩回來,熱得直發慌,就想吃些水果解解渴,恰好,阿姨從屋裡端出五個誘人的水蜜桃,我和妹妹盯著碟子里的水蜜桃,誰都想多吃一個,阿姨見罷,鼓勵我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來一場比拼——「智取蜜桃」,規則是:一次最多拿兩個,誰拿到最後一個蜜桃誰就贏。
妹妹先下手為強,不假思索的拿起兩個桃子,津津有味地啃了起來。我的腦袋飛速運轉著,一個妙招蹦了出來,我沒像妹妹一樣先拿兩個,而是取了一個小桃子,妹妹見了暗暗得意。我慢吞吞地吃著桃子,這是妹妹已經啃完了一個桃子,我才吃了半個,當她啃完一個半的蜜桃時,我便吃完了手中的桃子,於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碟中剩下的兩個水蜜桃,並在她面前瀟灑地搖了搖手指,說:「小妹妹,想贏我,再多讀幾年書吧!」說罷,便搬把椅子坐下,大口大口地啃著水蜜桃。
嗯!這水蜜桃味道真不錯!
12月6日,星期六,是我奶奶的生日。生日那天,爸爸先送我去打羽毛球,我學羽毛球的時間是上午10:00-11:50。我們羽毛球班裡有15個學生,每次上課開始,畢老師會讓我們先熱身,每個人要顛球500個,然後,撿羽毛球50個,每人打3組,一組要打5次。之後,讓我們排成1列,每列5人,練習揮拍的動作,揮拍的動作有4步,如果誰扣球時,5次不過網,就要做100個蹲起。這次我做了20個蹲起,只有1次沒過網,最多的同學做了100個蹲起。我們打得很開心。
11:50下課了,爸爸按時接我,開車把我送到了酒店。酒店一共有3層,我們在第2層吃飯。奶奶一共請了2桌客人,一共20人。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她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0份,每個人可以吃到蛋糕的二十分之一。可是,我的弟弟小牛牛想要的一份。怎麼辦呢?媽媽分的蛋糕誰也不多,誰也不少,牛牛又想要的,這可讓我為難了。突然,
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媽媽不喜歡吃蛋糕,我把媽媽的二十分之一塊蛋糕給了牛牛,這下子牛牛就有了的一塊,也就是二十分之二塊蛋糕。牛牛很開心,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用學過的分數解決了問題。
今天,我跟著媽媽去菜場買菜。媽媽說:「今天要考考你,會不會自己去買樣你喜歡吃的菜。」媽媽給了我20元錢,要看看我的表現。「保證完成任務。」我自信地說。於是,我邊走邊看,來到蔬菜區。這時,我看到一個阿姨在賣白白嫩嫩的新鮮蘑菇。我想:家裡還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湯吃。於是,我問賣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錢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對我說:「小朋友,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買幾斤呀?」「阿姨,我只要買半斤。」我想:7除2等於3.5元,20減3.5等於16.5元。想著想著,我便一張20元錢的紙鈔了給阿姨,並提示她還要找我16.5元。我又來到肉類區,看到一個叔叔在賣肉,便問:「叔叔,條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買一斤。」我又想:16.5減10等於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遞給了那個叔叔。
當我從菜場出來,媽媽看到我手中既有葷又有素和6.5元時,笑著對我說:「學會買菜了!」
通過這次考驗,我感到我們的生活中躲藏著許多數學奧秘,學會數學的本領真的很重要。而且,我們應該不驕傲,要努力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學本領,才能夠學以致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摩爾庄園」是在我們小學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個游戲,可以讓大家在緊張學習之餘,放鬆自己。同時,我也發現,「摩爾庄園」中也蘊藏著不少的數學小知識,在游戲之餘,也可以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
我在游戲里的家裡沒有傢具,在游戲的「雜志」中,我發現一套漂亮的小傢具,價值3300摩爾豆,但是,我只有3000摩爾豆的存款,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買到這套傢具呢?
於是我開動腦筋,發現摩爾豆存到銀行是有利息的,利率為每天3%,也就是說,我的3000摩爾豆存到銀行,每天的利息為:3000x3%=90摩爾豆。
一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090摩爾豆;
二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2=3180摩爾豆;
三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3270摩爾豆;
四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4=3360摩爾豆。
也就是第四天後,我的存款便可以支付傢具的費用了!
我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包括游戲,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小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數學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了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被這道題所嚇倒,難題最能激發我的潛能。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X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他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計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樹,8天就是160棵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是一種好的解題法。
通過解這道難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多動腦子,否則,即使你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是會出錯。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
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了,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了,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麼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於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了,心裡樂開了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麼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了,我的作業基本上完成了,也沒有什麼太多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了,展翅高飛吧!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一道很難的題,我想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麼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
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於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心裡樂開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麼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我的作業基本上完成,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展翅高飛吧!
畫角是一個直得討論的問題,要不然我跟大家說說吧!
畫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量角器畫,另一種是用三角板畫。
那我們就先說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吧1首先,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再在量角器的任何一個刻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如果開口向右,就看內圈的刻度,如果開口向左,就看外圈的刻度。以畫出的射線的端點為頂點,用直尺的直邊對准頂點和剛才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這個角就畫好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三角尺的角拼到一起組成的角。比如:75°=45°+30°;120°=90°+30° .這種方法很簡單,就是先把一個三角板的一個角畫下來,再把另一個三角板的一個角的一邊,緊貼剛才畫的角度一條邊,對准頂角後再畫另一條邊,最後把度數和角符號標上,一個角就完成了。
這就是角度畫法,兩種你都學會了嗎?
20xx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晴
【乘法簡便運算】
昨天,劉老師給我們復習了簡便運算。
劉老師出題了,我們就把題抄在本子上,並且用簡便方法算出答案。劉老師還輪流叫一個小組的6個同學上黑板做題,我們寫完了就和黑板上的同學的答案對照,看看誰的錯誰的對,對的我們一般不講評,如果有同學做錯了,我們就做小老師,指出這位同學錯在哪裡,分析他做錯的原因。我們就這樣一直練到下課。許多同學都上黑板做題了,得到了鍛煉。
讓我來教你們簡便運算吧。
例如:25×12×4我們可以使用乘法交換律,把12和4的位置換一下。25×4剛剛好是100,再用100×12就等於1200。這樣算起來不是很快嗎?再例如:3×125×8我們也可以使用乘法結合律。先算125×8,125×8剛剛好是1000,1000×3不就是3000了嗎?再例如:25×(4+8)我們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用25×4就是100,再用25×8就是200,最後用100+200就等於300。
這些方法是否很快可以算出答案了,我教你的你都學會了嗎?
最近我們學習了分數的再認識,分數的再認識已經不僅僅是幾分之幾。而是用圖來表示分數,比如說一個圓形,平均分成四塊,每一塊就是圓形的四分之一。我們還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假分數就是分母比分子小或分母分子相同,而真分數就是分母比分子大。所以假分數就大於1,而真分數就小於1。
比如說有兩個一樣的圖形,每個圖形都平均分成兩份,第一的圖形塗了兩個格子(一分之一),而第二個圖形只塗了一個格子(二分之一)。這兩個圖形可以用真分數來形容,那就是四分只一,用假分數來形容就是二分之三,也可以用一又二分之一來形容。這是帶分數,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的組合而成的。
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而帶分數也可以化為假分數。假分數如何化成帶分數呢?就用它的分子除於它的分母,再從上念到下。比如說是三分之七的話,那化成二又三分之一。商就是那個整數,而除數就是分母,余數就是分子,所以就是二又三分之一。
我們還學了分數和除法,被除數除於除數就等於除數分之被除數。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數學的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道題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0厘米,寬是40厘米。以這個長方形的一條邊為底,作一個高為50厘米的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我看了,心想:呀!這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呀!可是再難也要做出來啊!這時,我便像爸爸求救了,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麼解的方法,爸爸還沒講完我就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厘米)
100×50÷2=2500(平方厘米)。
看著終於把自己不會的題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對了,心裡樂開了花。其實,任何題目都不怎麼難,只是沒有動動腦筋而已,只要動動腦筋,任何題目都是很簡單的。
快要開學了,我的作業基本上完成了,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困擾。我的寒假計劃完成的很好,讓我們新的學期了,展翅高飛吧!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之後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麼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非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非常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後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後者的10多倍。
其實,似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