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前兒童游戲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怎樣評價學前兒童游戲活動。
游戲作為幼兒活動的一種模式,有其固有的基本特徵 。我國教育工作者通常把游戲特徵歸為四個方面:
第一,游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第二,游戲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的生活;第三,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不直接創造財富;第四,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而這游戲的基本特徵,也就成為評價幼兒園游戲的重要依據。
1.游戲應當是體現幼兒的自主性。一個真正「好」的游戲,游戲者――即幼兒是自主的,游戲不會過於注重結果而更注重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是一種沒有受評價制約的活動,是一種充滿安全感、勝任感和成就感的活動,而同時,它又蘊含著一定的教育目標。 例如 :在游戲活動中,老師提供了大量的運動材料,高低不同的跨欄、重重疊疊的輪胎、大小不等的軟墊等等,幼兒進入活動區中就開始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游戲,他們推翻了教師疊好的輪胎重新搭建山坡;跨欄也變成了「敵人」的封鎖線,他們在欄下匍匐前行,軟墊被遺忘在一邊沒有人關注,而老師看到了幼兒的需要,及時增添了沙包、雙梯、長凳等,幼兒的游戲更加豐富了……這是一個游戲,它產生於幼兒自己的興趣,由於老師對信息的及時捕捉,有力地推動了游戲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沒有評價幼兒游戲得好或不好、沒有制止幼兒對原有場地布置的「破壞」,而是觀察並支持著幼兒,而同時,幼兒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得到了運動、合作、競爭、想像、語言、建構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2、游戲應當更注重幼兒體驗的過程而非結果。例如幼兒最愛玩的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鍾」,這是一個傳統游戲,幾十年甚至近百年不衰,正因為一代代幼兒的喜愛,才賦予了這個游戲頑強的生命力。而許多老師卻不太願意組織幼兒玩這個游戲,原因是老師們都愈來愈重視游戲的教育價值,而「老狼老狼幾點鍾」卻「太
陳舊」、「沒有創意」、「教育功能不強」……,於是老師們開始吃力地尋找或設計更「新」、更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即使採用了這個傳統游戲,也總是千方百計地將眾多的「教育因素」不斷地加入到游戲中,例如將老狼的報時改為「看時鍾」或「加減法的運用」,將逃跑改為按老師的規定指令動作跳,這樣做確實是提高了幼兒在數學或動作技能上的發展,但是不是也使游戲在教師的主觀控制下降低了原有的趣味性、忽略了幼兒的游戲過程中的愉悅感受呢,因此,老師們可以做的是:重視這類幼兒非常喜愛的游戲,更深入地去分析游戲本身蘊含的價值,分析幼兒喜愛此類游戲的內在原因,引導幼兒自己來拓展游戲的情節、豐富游戲的內容或材料,而不要生搬硬套,強加一些令幼兒卻步的內容於游戲之中。
Ⅱ 教師如何觀察和評價幼兒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一直以來,大家對區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兒活動的指導等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但對區域中幼兒的活動狀況卻很少進行觀察和評價。因此,幼兒什麼行為是教師應該及時鼓勵、推廣的?什麼行為是教師應該指導和干預的?什麼行為是教師應該放手的?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教師用心的觀察和適當的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覺得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區域活動進行觀察和評價。
一、幼兒是否能按規則提示約束自己的行為
區域活動具有開放、寬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體現幼兒個體的游戲願望和自主行為。因此,游戲離不開規則。在區域活動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規則外,還可以把禮儀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區域中去。比如:在幼兒學習了基本禮儀和良好的品格習慣以後,我根據區域的規則要求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在每幅畫的右下角寫上序號,讓幼兒一目瞭然的觀察到區域規則所要求的內容,對幼兒進行隱性教育。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戴入區標志、填寫入區表等形式,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比如:在操作區活動中,我發現楊東傲小朋友在玩釣魚游戲時,把魚上面的曲別針掰直了,把魚嘴也撕壞了,我當時問楊東傲小朋友:你知道區域規則中,有一條是愛護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規則嗎?答:知道。我又問:那你為什麼還要把它撕壞呢?這樣做不是違反游戲規則了嗎? 楊東傲說: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別針,還有的魚嘴上沒有曲別針,我想把曲別針別在魚嘴上,沒有做好,就把曲別針和魚都弄壞了。了解了具體的情況後,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讓他觀察老師是怎樣做的。讓他也試一試,看到他成功後,我及時的鼓勵他是好樣的。這時教師採用的不是包辦代替,而是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同時也提醒其他幼兒注意愛護物品和材料,引導幼兒學習約束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促進幼兒的社會性行為的發展,並使活動更有理、有節、有序、有意義。
二、幼兒是否與同伴、材料積極互動,在不同的區域,產生不同的效果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主要是以個體、自主學習的方式活動並建構經驗的。然而,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同伴的影響,同伴互助是幼兒成長的重要背景和資源。同時,材料承載著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應成為吸引幼兒注意,幫助幼兒學習,引導幼兒互動,延續幼兒興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動區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會產生不同的活動效果。在建構區,要求幼兒能利用不同材質的積木、半成品,運用搭高、鋪平、對接、圍合、對稱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規模的建築造型,說出作品的名稱及用途。在閱讀區,要求幼兒能主動選擇圖書,細心觀看圖畫故事,理解故事內容並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區,幼兒能扮演各種角色,與人交往,語言使用貼切,講文明,懂禮貌,團結友愛,互相尊重。在美工區,幼兒能主動選擇和處理材料,善於利用各種資源,會使用簡單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創造力,愛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區,能積極嘗試各種玩具,會排圖、會分類、會排序、給小動物餵食、練習系鞋帶、編辮子等。教師除了要適當調整幼兒的活動外,還要注意從新、奇、趣入手,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並經常更新區角材料,啟發幼兒對同一種材料不斷變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物品,如;酸奶瓶、紙盒、果殼、舊紙筒、蛋殼等材料,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投放在區域中,形成資源共享。教師還應該支持幼兒興趣的持久程度,並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只有這樣的游戲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所熟悉,才能真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工作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表格,對幼兒區域活動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定期對幼兒進區頻率、與材料互動情況進行統計,適當調整幼兒的活動。
總之,教師應精心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區域環境,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結合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在與區域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與材料互動,使區域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游戲樂園。
三、幼兒是否創造和保持良好的區域環境
創造和保持良好的區域環境的前提是幼兒有良好的常規。區域環境包括兩部分:1、是物質環境。幼兒要知道如何恰當使用、愛護、歸還材料、玩具、設備,保持區域的整潔、有序。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整理的方法,既輕松又愉悅。2、是精神環境。幼兒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友好的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合作與交流的快樂。另外在活動中,注意安全,小心剪刀等物品。因為幼兒年紀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活動的材料應該是安全的,無毒的。並定期更換,清理和消毒,讓幼兒在活動時有安全感和舒適感。有操作性的教師應通過觀察和研究為幼兒創設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改善的空間及寬松的生活氛圍,以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並針對不同幼兒在不同情況下採用多樣化的觀察和評價。
四、幼兒是否能對區域活動進行正確評價
在區域活動結束後,教師應根據活動目標及觀察收集到的幼兒操作情況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評價,這對幼兒的發展是很重要的。1對活動過程進行評價,一般可通過組織幼兒交流、討論,評一評誰做的好?與誰一起合作?結果怎樣等進行評價。比如:在區域活動中合作好的幼兒,給與表揚和鼓勵。對表現差的幼兒,教師要加以引導和提示。2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價,教師要對整個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並寫出反思。因此,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材料而獲得的經驗是粗淺的、感性的,需要教師的歸納與評價,使之條理化、理性化。
總之,教師要在區域活動中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根據幼兒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才能更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使區域活動更加有序和充實。
Ⅲ 如何評價幼兒園數學活動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教學評價比較單一,往往只關注活動的結果,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把「誰最先完成,完成了幾道題,做對了幾道題」作為評價幼兒的標准。這種唯結果的評價只會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抄襲,而不會自我探索、獨立解決。實踐證明,不適當的評價會造成幼兒的緊張,使幼兒只關注教師的態度,不去關注探究活動本身和客觀現實。新《綱要》指出,數學的評價應體現目標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樣化,實行個別化的、關注兒童內在變化和情感體驗的評價。
1、運用作業分析法進行評價。
在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評價中,可以通過分析幼兒的操作單來間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同時,幼兒的作業單還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教師可以根據幼兒作業中的錯誤加以診斷,改進教學。作業分析法和教學活動的聯系非常緊密,它適用於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評價。由於作業分析能夠及時反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改進功能。
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結束之後,利用時間對幼兒的作業進行充分地分析,了解全班幼兒普遍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橫向的比較,做到既掌握全面情況又發現個別問題,從而克服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時間、精力等諸多因素造成觀察不夠細致和全面的缺點,通過研究和分析幼兒的作業,教師就可以了解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
作業分析法可以幫助教師迅速、簡便地獲知幼兒的學習情況,但是它也有其不足。它較多地反映了當前教學的影響,而不是幼兒穩定的發展水平。而且,幼兒對於不同的作業形式(如熟悉的作業和不熟悉的作業、具體形象的作業和比較抽象的作業),很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水平來,從而掩蓋了其真實的發展水平。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透過不同形式的作業,看到幼兒真實的發展水平。
2、幼兒的自我評價。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就是讓幼兒參與到教育評價的過程中。幼兒作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完全可能也應該參與到對教育活動的評價中。教師鼓勵幼兒對自身和同伴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評價,可以促使幼兒的學習更自主,同時促使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在一次《認識梯形》的活動中,我讓每個幼兒嘗試把一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梯形。幼兒完成後,又讓他們把自己變成的梯形都展示在白板上,引導他們比較自己和別人做的有什麼不同。這實質上就是一種自我評價,幼兒的自我評價能促進幼兒的反思性學習,同時也能激勵幼兒的學習動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而幼兒扮演著學習者和評價者的雙重角色,也就是說:幼兒通過自我評價來掌握學習內容。
幼兒自我評價它更多地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作業分析法的主體一般是教師,而在自我評價活動中,幼兒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也可以欣賞自己的作品。除了教師之外,每個幼兒(包括自己和同伴)都成了評價的主體。除此之外,幼兒的作品展示還可以向局外人開放,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對幼兒作品的評價之中。
Ⅳ 如何幼兒園數學活動教學效果評價
幼兒園數學活動教學效果評價。
這節數學活動課教師講解的非常通俗易懂,幼兒能夠完全領悟老師的語言和題目的要求,能夠開發幼兒的智力。
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幼兒數學活動教學,幼兒在活動中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Ⅳ 幼兒數學的評價
1.觀察幼兒在評價過程中的回應並進行評價
教師在導入環節需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情、回答問題的內容、參與評價的情況等,收集相關信息,對幼兒的學習過程作出判斷。
如:幼兒有沒有注意聽教師的講解?能不能根據教師的引導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對觀察到的操作能否根據自己對規則和要求的理解來進行評價?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對示範、講解進行反思,調整補充講解、示範的重點。
2.引導幼兒嘗試操作,評價幼兒對數學問題和活動規則的理解程度
教師可以進一步觀察個別能力中等偏弱幼兒的嘗試操作,判斷他們是否理解了活動的規則,在幫助這些幼兒不斷明確規則要求的同時,也使其他幼兒在觀察評判同伴的演示中,鞏固對規則要求的理解。
小組操作活動環節中的評價
小組活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幼兒通過操作數學材料,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在操作過程中獲得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小組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活動規則的理解、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將一覽無遺地呈現在教師的面前,最便於教師對幼兒真實的數學能力以及發展水平作出判斷,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依據。
小組活動過程中主要運用觀察和訪談的方法,了解每個幼兒活動中的真實想法,發現幼兒獨特的活動方式,對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進行診斷、鑒別,在此基礎上,採取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指導。
Ⅵ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評價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評價
一、保持新情境進行評價。
在角色游戲中,我較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對於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富有創新的行為、結果,通常採用保留現場進行評價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櫥窗擺設上,剛開始幼兒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亂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卻把從商店買來的小狗玩具和電視機擺在了櫥窗上,兩個娃娃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在收玩具時,我讓幼兒保留了這一現場。通過對比討論,肯定了櫥窗裝飾的結果。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不斷地想出各種方法,讓娃娃家變得溫馨些。如「我買一籃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帶來!」、「我買一盤水果擱那!」、「我們做一台VCD放在電視旁邊!」教師抓住了這一小小的創新,啟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豐富了游戲情節,使幼兒在一種直觀、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參與評價,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創意進行過程中評價。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完美地設計角色游戲的全過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兒一起玩,在玩中指導。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隨機評價的方法,特別要靈活地抓住游戲中有意義的小事。及時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戲時,「經理」聽到一幼兒說:「我剛才坐公共汽車來吃,那司機也很想來吃肯德基,可惜沒空,等會,我給他送去算了!」一句話啟發了「經理」,他馬上成立了一個送貨上門「熱線電話」,只要打電話,不論多遠都送,還主動為幼兒園的小朋友送去可愛的小禮物,「生意」也因此「紅火」起來。我把這件事告訴大家,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的關注。這件本來是一個孩子游戲中的事,經過評價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說:「我們也要送貨上門!」,「我們要買一送一」,「我們要免費為醫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兒從這件事中學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關心別人,積極動腦筋就會使一些問題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質,並能在以後的游戲中得到發揚。隨機評價,變點滴小事為有意義的事,閃光點轉眼變成閃光片、閃光面,給全體幼兒以良好影響。
三、以發散性問題促進幼兒自主評價。
幼兒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得有主見,是非觀念也逐漸明確和增強,可引導他開展討論,在討論中尋找答案,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又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我班幼兒小班的游戲中沒有出現醫院游戲,到了中班才有醫院,結果「醫生」給每一位來訪的「病人」,一聲不響就給「病人」打針。我讓孩子們討論到底應該怎樣給病人看病,孩子們積極性可高了,有的說:「要先問哪不舒服?」「要用聽診器先聽!」「要先掛號」「可以吃葯,不用打針」「如果針打錯了,會死人的!」幼兒各持己見,最後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不但產生了新的玩法,發展提高游戲,而且增強了孩子們的是非觀念,也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見,討論也是一種評價游戲的有效方法。
Ⅶ 幼兒數學活動評價怎麼寫
幼兒數學活動評價,參考如下:
1.你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喜愛體育運動,每次做游戲時都能積極參與。你的小手越來越能幹了,手工作品做得特別精巧。你心地善良,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但你在上課的時候不喜歡積極舉手發言,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如果你能改掉這個缺點,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棒了。
2.你是一個聰明、懂事的小女孩,這學期你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能遵守紀律,積極舉手發言。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戲。還能主動幫助老師為大家服務:發點心、疊被子等。但是,你不喜歡主動與別人交流自己的見解,馬上就要上小學了,老師希望你能大膽得去展示自我,表現自我。
3.你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朋友,上課時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喜歡舉手發言了,你的數學操作作業做得真好。平時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合作游戲,還會幫助老師為小朋友服務。馬上就要上小學了,老師希望你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加強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
4.時間過的真快,你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老師還歷歷在目,轉眼你就要進小學,做個小學生了。在幼兒園的三年時間里,你能主動參加各種活動,上課專心、偶爾也能舉手發言。性格較內向的你,不太願意展現自己,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也顯的較為被動,但你能和同伴友好交往,而且經常幫助小夥伴,小朋友們都十分喜歡你。老師希望你進入小學後能認真學好每樣本領,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5.你聰明伶俐,活潑大方,愛笑愛唱愛跳,自由活動時總能想出各種辦法和小朋友玩耍,朋友可真不少!有時你很愛學習,上課時老師也能找到你明亮的小眼睛,積極開動小腦筋舉手發言,那時的你是最棒的!
Ⅷ 怎樣評價幼兒園的游戲活動
教師可根據幼兒發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指標進行評價。
游戲的評價內容可隨游戲發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初次玩表演游戲新主題時,可側重評價角色扮演的語氣、動作、表情、性格特徵等;到游戲後期,可側重評價游戲是否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3.
由於受人員、時間限制,每次的評價內容不能太多,可根據需要有所側重。一般情況下,若面向大多數幼兒,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兩項評價內容;若面向個別幼兒,可選擇多項評價內容。4.
抓住游戲的共同價值和特殊價值來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既要看到它們的共同價值(主要表現在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社會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們的特殊價值(主要表現在游戲的技能上),這樣在評價時就不會眉毛鬍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評價幼兒游戲應自然地伴隨幼兒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可綜合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可以是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全面評價與專項評價相結合。
日常評價——伴隨著幼兒每天游戲而進行,以便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高游戲質量。
階段評價——結合幼兒每一階段游戲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了解教育的成效,並為教師定下階段游戲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全面評價——為了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游戲水平的總體情況,教師往往要全面了解評價指標後進行全面評價。
專題評價——針對某一項評價指標,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的游戲發展情況。
評價所採用的形式和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無論選擇哪種評價形式,都不是為了把幼兒分等,而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更好地幫助每個幼兒,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看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是否促進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以無意注意為主,游戲往往依賴玩具、材料進行,因此,評價應藉助有關的場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戲的口吻進行評價。評價應貫穿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等游戲結束後再進行評價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戲後的評價應少採用。此外,小班幼兒以平行游戲為主,聯合或協作的游戲較少,所以教師評價面向小組和整體的評價較少,更多的是針對每個幼兒的情況,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個體評價。對游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直接互評為主,少用討論式的評價。
中班——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游戲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豐富,認識的范圍不斷擴大,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游戲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戲開始發展。因此,評價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針對每次游戲的要求,靈活地採取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進行評價,也可直接講評與幼兒討論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過程中,可啟發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如:你玩的是什麼游戲?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和誰一起玩?最開心的是什麼事?游戲中有哪些困難等。
大班——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越來越精細、完整,體驗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積累的社會經驗也逐漸豐富,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合作游戲逐漸開展,評價能力不斷增強,獨立性逐漸增強,相互影響力增大,游戲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有些評價的方式、方法較中、小班有所不同。可以小組或全班集體評價為主;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進行,更多的是採用討論式的評價;除進行自我評價外,還可以評價他人的游戲情況。在游戲評價前,可事先交代評價的內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游戲的經驗體會,發表各自的意見,如:你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困難?是誰幫助你解決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怎麼做?
切忌把幼兒對游戲的自由討論變成教師對幼兒游戲與行為好壞評價判斷,更不能變成一種說教。
角色游戲——可以結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評價方式,引導幼兒根據不同主題、不同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如:以評選「最佳營業員」、「最佳顧客」、「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媽媽」、「最好的醫生」等形式進行評價。
結構游戲——教師可結合幼兒的建構成果,進行現場評價。以幼兒參觀、談話、家長觀賞、讓幼兒自我介紹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進行評價。每次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要找出建構物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方法。
表演游戲——可建築游戲場景、道具,請幼兒扮演角色,再現某一段對話或某個動作、語氣、語調,從而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游戲開始前,通過評價,讓幼兒明確此次游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
游戲進行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深入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了解本班幼兒游戲水平和特點的整體情況,掌握每個幼兒個體的具體特點,進行有效地評價。了解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戲主題的選擇、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戲的常規、游戲情節的發展、游戲中的創造性、游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