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堂用什麼教學活動

數學課堂用什麼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2-09-20 08:29:30

A.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有哪些

想知道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優化教學活動的策略,把握好活動過程中的操作環節,就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課堂教學活動的操作策略一

1.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教師的教學活動要靈活掌握,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教材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思維的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比如,邏輯性的數學定義和公理等採用自學輔導法較為適宜;對於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採用問題探索法較好;對於教材中理論性較強的難點,一般採用講解法較好。還有 總結 性學習,即學生通過若干個例子提出一般規律;推理性學習,即只給出研究問題的對象或某些條件,由此可推知的問題或結論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讓學生觀察y=sinx的圖象,說出它的主要性質,並逐一加以說明。不同學習內容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才能創新課堂教法。

2.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

教師的教學活動教給學生知識 文化 ,同時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人的成長和學習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潛在影響和指導著智力活動的取向,屬於情商的范疇。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認為:「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個人的成功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在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學互動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是 教育 的非智力因素。傳統的師生關系已經不能滿足中學數學教育的發展,中學數學教學急需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素質教育突出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友好、民主的融洽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師生順暢交流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張揚每個學生的鮮活個性,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可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3.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素質教育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培養。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參觀工廠、機房,介紹數學在各行業中的應用,尤其是數學應用在各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能夠促使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知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課堂學習是教學的主 渠道 ,課外活動是課內學習的延伸和鞏固。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使學生從生活的角度用創新的眼光學習數學,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

課堂教學活動的操作策略二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轉換。為了達到傳授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並抓住教材加工的兩個環節:選擇和轉換。所謂選擇,一是要選擇教材中的關鍵內容,便於以點帶面,以線成串;二是要選擇能啟迪學生思維的良機。所謂轉換,就是把現成的教材轉換成既有教學內容又有活動步驟的「超文本」。

(二)活動情景的創設 。從靜止的平面教案到立體的課堂活動,首先應該把握好活動情景的超內創設這個控制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勝、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優良的活動環境,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實踐中,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的創設原則,作了如下嘗試第一設置懸念,構建迫切學習的活動情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以"疑"為紐帶的動態統一體系。以問題作為出發點,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心理,從而造成積極活動的課堂氣氛。採用電教手段,構建多媒體的活動情景。第二現代科技的發展,為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優化組合多種媒體,不但能夠展示活動內容的某些細節和動態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而且可以節省活動的時間和拓寬活動的空間。在進行練習、總結等反饋活動時,可組織學生把答案寫在膠片上,用投影的形式來交流。

(三)活動過程的組織和調控。落千丈為了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始至終保持著積極思維的心理狀態,教師必須把握好活動過程中的兩個要素: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的調控手段。

活動的組織形式可分為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其選擇必須根據問題的特點和活動的要求。為了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個體活動必須貫徹在活動的始終,而通過小組活動和交流,能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並在與他人思維的比較中得到補充和完善 。班級活動是活動開展的起點和歸宿,通過教師的調控、點撥和全班學生的集思廣益,使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達到更深層次的掌握和理解。

課堂教學活動的操作策略三

一、注重情感動力的培養,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具備有意義的學習狀態,表現為積極主動地把新舊知識加以聯系,這種聯系的過程就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沒有這種動力,新舊知識的相互轉化、相互作用就不能積極、主動的發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我認為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列舉典型,說明意義,明確目的,使學生感到學習和探求的需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教學比例尺時,教師可讓學生在操場上試著畫學校校園平面圖( 簡筆畫 ),根據學生的作品問:「我們的校園只有一張紙大嗎?」(不是),「哪你們是怎樣想的昵?」。然後闡述比例尺在設計圖紙和繪畫等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通過設置疑問、製造懸念、創設情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慾。如教學通分時,先讓學生比較1/3和2/3的大小,然後有意讓學生比較1/3和1/4的大小時「卡殼」,製造懸念,創設情景,使學生在迫切要求的求知慾狀態下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二、注重學生的認識結構,搞好復習,作好鋪墊

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角度看,任何新的知識都是在原有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生長起來的,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認知停靠點。在學習新知識時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作好鋪墊,架起「認知橋梁」,做到溫故而知新是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前提。比如在教學小數除以小數時,在黑板上寫出8.4÷0.7=?,讓學生試著計算。

學生開始很有信心,通過討論還是無法解決,這時教師別開話題,引導學生復習除數、被除數都是整十的整數除法(90÷30)的算理,(同時縮小10倍後商不變),從而發現小數除以小數時也可用商不變的性質來解決。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新知識。

課堂教學活動的操作策略四

一、增加直觀演示,減少空洞說教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性為主,抽象空洞的說教難以喚起學生的思維共鳴,直觀形象的事物更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圖片、實物、投影、演示乃至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巧設情境、縮短時空跨度,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例如:我在教相遇問題應用題「小軍和小紅同時從家裡相對走向學校,小軍每分鍾走50米,小紅每分鍾走60米。經過5分鍾兩人在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時,我讓每位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學具,兩只手分別握著「小軍」和「小紅」,老師提出要求:「聽口令後同時按要求走,走時每位同學口中喊口令,5分鍾後停止,並且不要動。」學生按要求演示,演示完,老師問:「他們兩家相距的米數正好是什麼?」學生回答:「是兩人5分鍾所走路程的和。」然後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討論解法。通過老師和學生直觀形象的演示,生動有趣地呈現教材中的內容,使學生在有趣的演示中感悟並掌握了兩家相距的路程就是兩人所走路程之和的知識點。

二、增加實踐操作,減少理論灌注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如果老師一味追求理論化,直接把書上的概念、規則等灌注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當,我認為數學是「做」出來的,這里的「做」就是教師要把抽象化的事物具體化,把抽象的知識寓生動活潑的具體實踐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手使腦得到發展,使他變得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他變成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的鏡子。

例如:為了證明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先讓學生先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用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讓學生沿對角線把這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三角形,並把兩個三角形比一比,問:「這兩個三角形有什麼特點?」學生可以得出這兩個三角形完全一樣。我接著說:「你能把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試試看。」學生通過親自操作,拼出了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我逐一把學生們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追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從你剛才所做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通過討論,學生得出「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一結論。這只是一節練習課中的小高潮,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發現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結論,這樣的發現是積極主動而有效的發現,是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的開始。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相關 文章 :

1.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2.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3.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4. 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5. 小學數學最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B. 如何設計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淺談幼兒科學教育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近年來,我們從培養幼兒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入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

一、接觸大自然,開拓幼兒的視野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說過:「大自然是知識的寶庫,是活教材。」奧妙無窮的大自然是幼兒學習科學的最好場所。讓幼兒親臨大自然,充分運用他們的感官,看看、聞聞、聽聽、摸摸,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知。

幼兒園座落在鳥聲啼啼、桂花飄香的桂於山上,我經常帶孩子們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當幼兒投身於大自然懷抱觀察和認識事物時,啟發他們提出問題。當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老師要正確耐心地給予解答,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如在春天,我讓孩子觀察那些已長出嫩芽的樹木,問: 「樹為什麼會長出芽來?」在夏天雨過天晴,大空出現彩虹時,我就引導孩子觀賞天上美麗的彩虹。秋去冬來時,我引導孩子進行常青樹與落葉樹的比較觀察。雪天,我讓孩子們觀看片片飄落的雪花,對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盡可能給予滿意的解答。

讓幼兒接觸大自然,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還促進了幼兒感知能力的發展誘發了他們學科學的興趣。

二、讓幼兒在種植、飼養中去發現,去探求

幼兒天生好動,好奇心強,種植和飼養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我在班裡設立了一個「自然角」,有的孩子從家裡拿來了青菜、蘿卜黃豆等種子,分別種在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於拿來了自己喜愛的蝌蚪、小螃蟹、小烏龜、小甲魚、小鯽魚等,飼養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在不同季節,孩子們在自然角里栽培不同的花卉,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太陽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還有月季花,仙人球等。孩子們輪流給種子和花草澆水、施肥,給小動物換水、餵食。孩子們常常圍在那裡觀察,看種於發芽了沒有,花草是否長大,每當發現有了變化,他們就會高興地大聲喊起來:「我的種子發芽了!」「我的仙人球長出了一個小球!」在種植和飼養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時會發現很多問題,如有的種子長出的苗不壯許許多多生長狀況。

C.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常見的教學手段有哪些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D.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進入初中之後,數學幾乎是從零開始,內容也是從頭開始學起。而對於很多學生而言,數學一直是他們的薄弱科目,想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師生的互動性也起到關鍵作用。怎麼樣才能做到以更和諧的課堂氛圍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淡化形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新課改實施以後,課堂教學往往流於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跡明顯,往往有走過場的現象,甚至教師對好課有這樣的誤解:創設情境導入、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但初中數學有很多知識,如代數式、公式、證明、法則是需要言簡意賅、直奔主題的。例如講去括弧,就可以讓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代數式想x-3(2x+6),就沒有必要創設情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許多章節都有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但是一味的讓每一節課都追求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只會讓學生變的華而不實。如何有效進行小組討論有以下幾點教學策略供參考:

1、小組分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師為了方便,一般是讓學生前後左右為一小組,但是由於沒有充分分組導致有學生偷懶、遺忘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現階段一般採用異質分組,目前比較流行「異質分組」,也就是按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認為在小組中保持差異可以有效的促進優勢互補。

2、教學中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和個人責任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他們需要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合作,合作學習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那麼合作往往就流於形式。

3、教學過程中找准合作的機會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響課堂合作的氣氛和效果。那合作學習什麼時候適用呢?在個人操作難以完成時;在學生產生疑惑時;在解法不一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解答「開放性」或「探索性」等問題時。

形式化的課堂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是不明顯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教師應設計最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關注實質,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二)、明確目標——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指導方向

實施這一策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明確表述課堂教學目標;(2)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3)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我們可以看出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師發揮積極調控的有效性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自我調控,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目標。二是細節調控。三是教師要靈活調控。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教師在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三)、先做後講——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先做後講」是讓學生先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會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這里「講」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講,給出問題,總結步驟,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學生講,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導學生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先提出問題:畫任意一個四邊形、三角形、五邊形的內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個內角,你發現了什麼?再計算外角和,你有什麼發現?再推廣問題:多邊形的內角和和外角和與邊數之間有規律嗎?(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後填表)

先動手操作、實踐,後講感悟、體會,既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抓住學生的重點,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四)、整合教材——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

難度適中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另一個維度。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或太少、太難或太易都不利於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有較強課堂管理能力外還得有較強的教材開發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課堂教學里,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和教材知識結構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課堂動態資源,因書、因課、因時、因生、因情對教材進行開發和整合、補充、刪減或更換。教師要准確地把握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效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五)、變式練習——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初中數學主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方法,所以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設計梯度清晰的適度的「變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時,可以安排如下變式:

變式1:判斷下列是不是同類項:

6xy與xz 5.5與4

變式2:已知兩個單項式是同類項,求各字母的值。

變式3:同類項與絕對值聯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操作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記憶形成基本技能的過程,但低層次的學習並不能達到是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所以,適當的進行變式演練是提升數學思維的必要手段。

(六)、互動活動——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

E. 數學活動有哪些

數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加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各種活動。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這種活動,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發展數學才能。

活動內容有:群眾性的數學普及講座,紀念數學家,數學游藝會,數學園地刊物,數學競賽,數學小組,以及學生個人的課外閱讀、翻譯、撰寫數學小論文等。

學校和教師要注意選擇和組織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年齡特徵、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自願參加, 並有組織、有目的、有成效地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可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稱為「第二課堂」.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數學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和特長,為進一步學習數學和選擇職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活動的方式可以是製作教具,指導閱讀數學書刊,辦數學牆報,編數學論文集,進行專題報告(如中外數學史、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某些現代數學理論的通俗介紹等),辦數學故事會,進行數學競賽,舉辦數學游戲,實地測量等。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單一化的數學學科課和教材,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適應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共性,而遠遠適應不了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個性發展和愛好、興趣、特長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對於國民數學素質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說,重視個性培養、加強激發興趣、發展特長,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這一任務,數學活動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個性是指人的特質和品格,是認識、情感、氣質、性格、價值觀等各種特質的總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表現的最基本因素。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解答能充分表現個性,也在活動中形成個性,使他們初步具備較為完美的個性。

二、有助於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縱觀課堂教學,學生在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以及一定的數學能力以後,往往就不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會把注意力轉向課外,容易對一些數學現象、數學、難點產生興趣。給學生一個拓展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空間,數學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可能。

三、有助於調動手腦結合,培養動手能力

數學活動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可以使學生手腦結合,心靈手巧。「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

在活動課中,教師應善於領悟教材的編排意圖,從學生的知識需要及興趣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多組織一些可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畫畫、算算等充滿「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教學一位數乘法後,可以指導學生製作練習轉盤;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正方體展開圖的類型;教學體積計算後,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

這種活動,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操作內容步驟,同時要預計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課中要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指導要適當。

四、有助於強化學以致用,溝通理論與實踐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加強溝通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活動課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渠道。

五、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實現「和諧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在較長時間的課堂學習之後,往往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生理上表現為動作不協調、不準確、肌肉痙攣、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映速度下降、情緒怠倦等。

開展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參與活動,一是調節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從課本中解脫出來,投其所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發現、自由創造,不受空間限制,學習變得主動而積極。

二是活動課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了大量的數學常識,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對學習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F.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有哪些

好的教學手段可以帶來高效率的課堂質量,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呢?我將帶來以下七種數學常見的教學手段。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有哪些

一、數與代數

在數與代數中常用的教具有:情境圖、計數器、計數棒,磁貼(書寫數字磁貼、計算數字磁貼、數學符號磁貼),乘法口訣磁性卡片、鍾表模型、分數演示器、天平、數字轉盤、七巧板等。

情境圖,在數與代數乃至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用的都非常廣泛。很多考生都很糾結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想要生動形象的導入,但是又無奈與大腦中素材積累有限,尤其是在考試短短20分鍾的備考時間內,要想出既生動有形象,還要與所教授內容相關的導入確實是難為廣大考生。要想在試講中取得好的成績,導入除了要形象生動有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體現數學的學科特色,數學和其他學科有所不同,數學新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而在試講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定律》時就可以利用情境圖來導入,給學生展示情境圖並提問「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片,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呢?根據你發現的數學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呢?」待學生提出問題,列出算式,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發現規律,進而順利成章的完成本節課教學目標,與此同時,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數棒在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應用的非常廣泛。學生剛剛學習數數、剛剛學會簡單的加減法時,教師往往都是通過讓學生來數計數棒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此外,在中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豎式乘除法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藉助計數棒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在三年級上冊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時,教師就是借用計數棒來幫助學生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的。

在教小學生學會數數和認數的過程中,除了用上述的計數棒之外,計數器也會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因此如果在教數數和認數的試講中二選一即可。但是計數器的在教學生認識計數單位或十進制時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下冊教學《10000以內數的認識》時就會用到計數器。

二、圖形與幾何

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常用到的教具有:常見立體圖形、常見平面圖形、七巧板、多用三角板、抽拉式活動角、方格演示圖、三角形內角和演示器、圓周率演示器、圓的面積推導演示器等等。

常見立體、平面圖形的面積在教學圖形認識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當學生初步了解完常見圖形的特徵之後,就可以把磁性圖形的模型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或者讓學生找出圖形並說出圖形的名稱,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有助於廣大考生在考試中博得頭籌。

七巧板是由一個正方形、五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組成的七個小紙片(或小木片、塑料片等)。七巧板中蘊含著許多有趣的知識和技巧,它可以擺出千姿百態的圖形,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七巧板在圖形的認識、角的認識、面積的教學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生認識了基本的平面圖形之後,教師可以出示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說出其中圖形的一塊圖形或者幾塊拼成的圖形的名稱;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分類之後,可以試著讓學生找出七巧板中的直角、銳角或鈍角。學生在感受七巧板好玩的同時,也可以鞏固所學內容。除此之外,七巧板在數與代數的分數教學過程中也有所運用。

什麼是 教學 方法

1.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 經驗 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實習法是學生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為完成某一教學課題而運用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法的程序及策略體系,它由若干個有固定程序的教學方法組成。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具有獨特的功能。它們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實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G.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形式有哪些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觀察、實驗、練習
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給學生以能力的鑰匙,不給知識的包袱,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徵」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後,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1、啟發、游戲、繪畫、討論、出題

2、小組討論、小組比賽、小組挑戰、奪紅旗、做游戲

H.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導語:通過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改革數學課堂教學,即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探索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才能實現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探究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想通過延長上課時間、大搞題海戰術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可結果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筆者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要做到這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准,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於換湯不換葯。

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說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於發揮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由於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於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為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並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才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教會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麼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採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上幾點,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一、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在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指導學生互教助教,促進學生集體學習。培養學生預習、自評、點評、當小老師、互改作業、互測等互教能力,減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操作系數,增加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系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效率。

嘗試:課堂學習“計算:123-98=?”

第一步: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計算。

第二步:讓學生分組討論。

第三步:讓組代表展示(對比)

1.123-98=25;

2.123-98=123-100+2=23+2=25。

第四步:學生點評。

第五步:學生總結,找出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找出結論。

第六步:鞏固練習。

整節課都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探究和鑽研,讓學生盡情發揮。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高,都樂於動手動腦,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且很感興趣,學生的收獲甚佳。

二、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情境會讓學生有輕松愉快的心情和活躍的思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人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特定氛圍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地創設情境,這樣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能將文字、圖像、聲音、動作等等集中在一起,構成教學軟體,產生極佳的逼真的效果,學生會產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處於生動的情境中必然樂學。又如針對小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百聽不厭的特點,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境,激發小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產生興趣。

教師要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適當創設情境,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之火,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樂趣,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各種生活實際問題,既能體現學習數學的意義,又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就會對數學清除畏懼感和神秘感。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妙地聯系生活實際,合理地組織好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在上《百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我首先用課件出示了一則廣告:“好消息,清倉大處理,本店所有商品一律按原價70%出售,歡迎各位前來選購。”然後再亮出各種各樣商品,讓學生自己看,自己想:

1.看了廣告得到哪些信息?

2.你會怎樣做?

生1:知道這家商店所有的商品現在的價錢相當於原來的70%。

生2:知道如果買100元的物品只要付70元錢。

……

師:好的,我們走進這家商店,要求同學們每個人買一樣自己喜歡的商品,並算出該付多少錢。

學生興趣來了,自主選擇,嘗試計算。

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購買的商品和所要付的價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通過這樣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學生身臨實景,感到熟悉真實,興趣盎然,他們不但體驗到用數學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成功與快樂,還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態度積極,心情愉快。不少的教師也認為:當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時,同時也會喜歡這位教師的講課,情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確有推動學生勤奮學習的功能,在溝通師生情感的過程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對待學生態度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親如父母。對基礎差的學生,不要冷冰冰地對待,不要嘲弄諷刺他們,要尊重他們,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小點可取之處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時給予表揚與贊賞。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

教師要按照興趣的遷移規律,設法使學生對整個課堂學習都充滿信心與興趣。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叫後進生回答問題,叫後進生到黑板上板演等等。當然,我出的題目都符合他們的知識水平,他們基本上都能答對,即使一時答不上來,我給予提示,讓他們不要緊張,開導他們的思路,讓他們爭取答對,答對了及時給予表揚。教師還要注意利用學生的特長和愛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我班裡有一位男學生對畫畫特別感興趣,但原來的數學科學習成績很差,在一次數學公開課教學中,我特地請他在黑板上畫圖分析,並對他的畫圖分析給出了好評,後來這位學生對數學課漸漸產生了興趣,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我就是利用他畫畫的有利因素,提高他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進而提高他的數學成績。

教學實踐證明,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想學、會學、學會,優化課堂教學是一條“捷徑”。我們教師有必要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而奮斗。

I.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5、課堂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6、動手操作法

動手操作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

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J.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創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引起學生迫切學習的慾望,教學開始,在進行必要的基本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理解情景的意義,提出數學問題,用數學語言描述數學問題,置學生於問題情景之中。教師順勢利導,引入新課,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在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解決問題。此環節可分為以下幾步進行:
1. 目標導向
目標是指課堂教學目標,是師生雙方確定「教」與「學」的方向、為整節課導航。師生以學習目標為導向,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努力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2.自主探究
針對上一環節創設的問題情景,學生靈活採用各種方法對新問題進行獨立探究。通過自主探索活動,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3.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根據學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數學問題,組織學習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讓學生 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深化知識結構。
4.匯報歸納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結果、探討問題的效果如何,需要進行必要的交流。學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訓練和提高。
5.充分驗證,達成共識
當學生的交流取得一定進展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驗證結論,此時教師應該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不斷引導學生理解領會知識,掌握方法和技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活動的情況,針對交流中存在的問題,作必要的小結性講解,對學生的研究情況、交流情況、以及問題解決的方法,給予客觀評價,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感受解決問題的愉快。
三、鞏固深化,拓展提高
作為數學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進一步鞏固知識、深化知識、由知識轉化成能力、提高學生應用水平的有效環節。新授課的練習側重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習題的選擇偏向於基礎性、專項性。教學中要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採用多種練習形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在學習達標過程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自我。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作為一節課的終結部分,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對自己進行評價。這一過程,是幫助學生將零碎的、分散的知識整理成條理的、系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參與學習的精神狀態進行肯定,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喜悅,充滿信心繼續努力學習。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堂用什麼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