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級數學課堂作業怎麼布置
1、布置趣味性作業,不要布置重復性的作業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麼生動、有趣、富有魅力。
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應盡量把作業中的數學知識編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使學生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2、布置多樣性的作業,數學作業防止單一化
不分層次的作業形式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作業單一化的弊端。
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展」的原則布置作業,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都有所獲,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著成功的體驗,例如:計算題作業是由數字與運算符號構成的抽象枯燥的作業,學生計算時容易產生煩燥的情緒,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布置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活動,面向未來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當然,重現式的數學作業布置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
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布置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開放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小學生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現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⑵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數學作業習慣
教育是什麼?借用葉聖陶先生的一句話,那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特殊意義,而且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應該把規范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項必要的教學目標。
而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後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十個方面。
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後聯系,來龍去脈。並且,閱讀課本的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並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2、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課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類比、對應、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3、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於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4、勤學好問的習慣
這一教學習慣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中心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慾望,從而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重視動口、動腦、動手,引發其深刻思考,從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與創新,通過猜想、實驗、觀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共同預習,課中的合作操作與交流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學會批判他人觀點,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6、認真審題、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審題正確才能順利地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的意識,要使學生在頭腦里明確審題是解題的首要環節。同時,還要有機地教給學生審題的具體方法。如應用題審題時要做到:認真讀題,從題目的情境中弄清條件,明確問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復述題意,理解題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等。
作業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又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規范的作業,首先要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清楚美觀;其次還要獨立完成,按時完成。做作業時要專心致志,珍惜時間,自覺檢驗,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及時訂正,反對作業馬虎。
7、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計演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式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8、自覺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而檢驗是學生解題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防止解題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措施,要結合實例有計劃地教會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使他們能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驗算。常用的驗算方法有:一步一回頭法、互逆法、估值法、棄九法等。每當有錯誤及時改正,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質疑問難、勇於探究的習慣
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後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10、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
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反復訓練過程,必須緊密結合教學過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養。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特點,可以按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規范。一般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各有不同層次要求和側重面,又有前後聯系、相互統一的階段。
1、低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課前做好上課准備,課上端坐、靜聽、舉手發言,認真書寫,細心計算,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數學課本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聽課時的不良姿勢和隨便發言,不完成作業,不愛護書本等不良習慣。
2、中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樂於思考,積極發言,仔細審題,正確計算,格式規范,書寫美觀,自覺檢驗的習慣。學會「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注意糾正課上不願動腦筋思考問題,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法則、結論的不良習慣。
3、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勇於發言,認真審題,規范作業,質疑問難,勇於探究,自覺預習與復習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學習知識不懂裝懂,不求甚解,只做題目不願探究解題規律等不良習慣。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遵循小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簡單的重復模仿到熟練,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規律。具體做法有:
1、明確意義,啟發自覺,寓教於學。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動機所引起的,動機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心理動因,它是一種推動力量,動機越明確,就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因此,在訓練學生養成某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不但要講清「應該怎樣做」,更要聯系實際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產中由於寫數潦草,將5和8、2和3等寫得模稜兩可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實例,教育學生明確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害處。其實,數學教學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活動順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也可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自我心理需求,從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學習習慣。方式方法一定要具體、科學、通俗與和可操作。,
2、規范行為,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將要求轉化為學生可具體操作的行為方式和程序,這對低年級兒童和初始訓練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例如,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可設計成下面這樣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②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③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④做——認真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
習慣是一種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動力定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與反復訓練。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於每一堂課。注意隨時表揚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並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密切配合、輔以各種評比手段,長期地反復訓練。
3、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感,他們非常願聽老師的話。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向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和教育他們提高學習心向,讓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老師的要求,如何聽課、完成作業等,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注意發揮部分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的榜樣作用,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教師某些方面的示範作用有時要比說上一千遍的效果還要好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各位老師: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學習的主人。
⑶ 五年級數學的家庭作業布置幾個題好
五年級數學作業設計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可以很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作業的設置應該內容精、形式新、設計巧,真正使家庭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
作業現狀分析:從我們學校來看,數學家庭作業在「質」和「量」方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生家庭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用實踐少。具體表現為:①家庭作業以書面方式布置,以知識鞏固為主,應用實踐少。②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大部分的數學作業多為課本、練習冊等書本上隨堂內容布置。③學生對作業存在「任務」觀念,不願動腦,不願花時間獨立思考,遇到難題馬上問父母或者第二天到學校抄襲同學,以交上作業為第一目標。
學生總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教師布置的作業,還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所作的規定完成作業,沒有選擇權、自主權。在這種單調乏味、呆板機械的作業面前,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對學好數學缺乏信心。
工作思路:1、家庭作業的內容要「精」,家庭作業是要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地解決問題。可以設計貼近生活的作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如:在教學了「元角分的認識」後,可以布置回家後叫上幾個鄰居家的小朋友,用學具中的人民幣,用玩具、文具等代替貨物,大家玩到小超市買東西的游戲。並要求第二天到校後和大家交流心得。這樣的家庭作業在玩中就做好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驗到了學習數學帶來的樂趣。
教師還要尊重並兼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努力體現因材施教的思想,可以採用必做與選做相結合的方式布置作業,讓認知水平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家庭作業的形式要「新」
老一套的書面作業,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教師要賦予家庭作業新形式,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
設計探索性的作業,抓住大多數孩子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調查者,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3、家庭作業的設計要「巧」。在作業設計時,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1).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
(2).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應對措施:1、分層次設置作業。
可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A、B、C三個層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可選擇C中等可選B,稍差可選A。但要注意此種設計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需要教師持之以恆,廣泛收集教材外的題型設計。
例如:在教學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後,我便設計了如下的作業:
A、 一個長方體紙盒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這個紙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紙?它的體積是多少?
B、 一個長方體紙盒的棱長總和是52厘米,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C、 一個長方體紙盒的底面積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長是24厘米,它的表面積是108平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此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以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2、設計實踐性作業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實踐性作業這種作業不要求當天完成,可以給他一飼或兩周的時間。例如,讓學生統計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況。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將很多數學知識運用其中,在完成調查報告的時候還綜合運用了各學科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此種作業要注意讓學生力所能及。
3、設計百般化作業。
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採用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數學學習呈現出百般化。與此相適應,數學作業形式也不僅僅是解題,也應呈現出百般化。
⑷ 我的數學作業上有一道題不知道怎麼做
1角有X個,2角X個 5角55-2X
X+2X+5×(55-2X)=100
3X+275-10X=100
7X=175
X=25
所以1角和2角個25個,5角有5個
⑸ 小學數學作業寒假怎麼布置
寒假作業是寒假內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由於時間較長,因此通常量較大。小學由二門到三門組成(語文、數學、英語),中學由七門到八門組成(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七、八年級加地理、生物,八、九年級加物理,九年級加化學)。以下是整理的《一年級小學生寒假數學作業布置》
一年級小學生寒假數學作業布置篇一
活動一:口算訓練
一、活動目的:
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二、活動前期准備:
家長每天准備80道口算題。10以內加減法20道;十幾加幾、十幾減幾20道;20以內進位加法20道;連加、連減、加減混合20道。
三、活動程序:
1、對口算速度不做硬性的規定,但基本要達到每分鍾7道題。
2、下學期開學後,根據測試結果頒發「南門小學一年級口算能力等級證書」。
在6分鍾內做對75-80道——「口算小能手」
在6分鍾內做對66-74道——「口算三級」
在6分鍾內做對58-65道——「口算二級」
在6分鍾內做對42-57道——「口算一級」
活動二:說給大家聽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出生活中物品的大小、輕重、長短、厚薄……
2、能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具體情境表達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3、通過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得到發展。
二、活動前期准備:
全家福照片、自己畫的一張畫或圖片
三、活動程序:
1、開學時在小組內將你准備的全家福照片或圖片的內容介紹給同組的小朋友聽。要求使用位置、順序、比較等方面的詞語。將在小組內互相評價。
如:一張三口之家的合影,可以在介紹中用到「我比爸爸、媽媽矮」、「爸爸比我和媽媽高」、「爸爸最重、我最輕」、「我站在爸爸的前面」等「比較」的知識。
又如:一幅公園的圖畫,可以在介紹中用到「上下、前後、左右」等表示位置和順序的詞。
2、將自己的選中的作品貼在16開紙的上方,並按上述要求把說的內容寫下來。(不懂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活動三:小小設計師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用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中的物品拼搭的活動,學生更加加深了對這些形體的認識,能夠准確識別。
2、拼搭物品後學生能夠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對相應形體的個數進行統計,並能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前期准備:
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中的物品若干個。
三、活動的程序:
1、每個同學用准備的物品拼搭出自己喜歡的作品,並起個名字。
2、請將你的作品拍成相片,貼在16開張的上方,接著在下方填寫下列統計表,最後提出4個問題並列式計算。
物體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數量
活動四:××的一天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學生進一步掌握幾時整、幾時半的認讀。
2、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二、活動前期准備:
製作一個鍾面。
三、活動的程序:
選擇一位觀察對象(可以是自己家人或要好的小夥伴),調查了解他一天的生活,選擇有特點、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並在16開張上寫下他一天的作息時間。要求用到學過得幾時整、幾時半。
⑹ 小學生數學五年級教具怎麼做圖解大全
教師們在自製玩教具時,不要忘記遵循其的基本原則: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
1、自製時鍾:初步了解時鍾的表面結構;(刻度、時針、分針、秒針、數字);發現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⑺ 小學生數學作業要求是什麼
1、數學科作業,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均要求書寫端正,不得潦草,學生做作業的態度要求嚴肅認真,切忌馬虎草率,信手胡塗。
2、數學作業中的漢字書寫以楷書為規范,做到筆劃、筆順、結構正確無誤,字距合理,行距以作業本橫線中的距離,在整齊劃一的基礎上逐步達到美觀完好。
3、數學豎式分行寫,位數對齊,加減乘式下的橫線要畫直,
與橫行平行,低年級要求用直尺助畫,不是一次算完的,第二道橫線與第一道橫線等長;除號橫線也在與橫行線平行,左斜線角度適中,各題要大體一致。
4、橫式豎式演算,如果算式較短,、可在紙頁中央先畫一豎線隔開,分兩邊書寫。每題所佔行數(包括空白)要相同,不得參差不齊,題與題之間空一行。
5、數學科作業,一律要求學生抄寫題目,抄明題號及要求,
特別是應用題題目要求抄寫端正工整,不漏標點,做到專心抄寫,這樣有利於學生邊抄題邊思考,提高解題水平。其演算式的書寫要略低於題目,並且一行行對整齊,答案應獨立一行對齊書寫。
6、脫式計算的題目,按題目運算順序逐步運算,等號右端與 原題目左端對齊,每步等號長短大小一樣並對齊。
7、數學作業每做完一小題都要隔開一行,接著做第二小題,每次作業的錯題訂正要寫在老師批改處隔開一行,並註明「訂正"兩字。若做下一次作業應再隔開兩行再寫。
8、1—2年級作業要求用鉛筆書寫,3—4年級作業要求用珠
筆書寫,5—6年級作業要求用鋼筆書寫,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作業本封面要求寫清科目、班級、姓名外,不得亂塗亂寫。
9、數學科作業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課堂作業,第二類是
課外家庭作用,課堂作業可老師當堂抽查批改,亦可集體訂正,學生自己批改。課外家庭作業要求全收全改。
10、數學科任老師作業批改要求認真、負責,對書寫潦草,錯題較嚴重的學生一律要求重做,沒按要求的格式書寫
⑻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特色作業怎麼做
一年級數學特色作業:製作鍾表
(1)製作鍾面(含有能轉動的分針,時針和數字,格子)。
(2)鍾面含有能轉動的分針,時針和數字,格子,依次製作出來。
(3)再將指針製作出來。
(4)將指針與鍾面拼接到一起。
數學特色作業的由來:
受疫情影響,各地各學校推出了「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政策。孩子們居家學習,對於老師、孩子、家長都是一次考驗和挑戰。家長們擔心孩子長時間對著屏幕,視力會受影響;老師們擔心學生在家沒有人監督,學習效果會打折扣……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在家也能學習和思考呢,尤其是低齡段孩子?為此,「尋找生活中的數學」,讓孩子通過動腦動手,活學活用。
⑼ 小學生數學作業,(每套校服用布2.8米,23.9米布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校服)計算方法寫下來
23.9除以2.8=8餘1.5
所以只能做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