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為什麼扼殺人才

數學為什麼扼殺人才

發布時間:2022-09-22 02:16:32

1. 數學專業是不是真的又難又脫離實際找不到工作為什麼呢

從小大家都接觸過一門學科,那就是數學,有的人享受在數學的海洋中遨遊,而對於一些人來說,數學可以說是他們的噩夢,因為他們的數學成績很差,怎麼也學不會這門學科,並且很多家長會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數學,因為他們認為學數學以後找不到好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如今很多行業都與數學專業有關,比如說是金融方面的工作,或者是航天技術方面的崗位,所以如今學習數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比較好的,而且這些崗位一般薪資都是不錯的,所以如果家裡的孩子對於數學感興趣,應該是要支持孩子學習的。

三、如今市場對於數學專業的人才缺口大, 這塊人才是非常吃香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需要數學方面的人才,並且因為數學本身比較難學的原因,這樣的人才是少之又少,所以整個市場如今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如果學習數學專業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不僅工作好找,薪資也是比較可觀的。

2. 有關數學的功能

當下,數學被結結實實地捆綁在考試工具箱中。它的應用能力極其有限。成為應試工具後的數學教學日益喪失其開發思維的作用。在所有的中小學科目中,數學的改革是最艱巨的。

我所能想像到的數學教育的功能不外三項: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開發思維能力,選拔人才的重要工具。我打算在三個方向上比較中美兩國的數學教育。兩國的數學教育即使不是處在兩個極端上,至少也可以說是兩種典型。希望兩國間的差距可以激發我們的思考。

中美兩國數學教育差異
人們的通常印象是,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好,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差。總體而言這種看法是不錯的,兩個材料可以證實。

其一是PISA的數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從2000年開始進行「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稱PISA)。目的是測評各國學生在完成和即將完成義務教育時(即15歲的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方面的能力。2009年PISA擴大到6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上海市。統計結果是,各國學生數學平均分488。上海學生的數學平均600分,高居榜首。美國學生的數學平均分487,低於各國平均分,低於亞洲多數國家。

其二是美國TELT課題組對美國23名教師(被認為高於平均水平)數學水平的測定。其中一個題目是1/3/4÷1/2,「演算法正確,答案完整」的只有9人(佔43%),「演算法正確,答案不完整」2人(9%),「不完整的演算法,不確定、不完整的答案」4人(19%),「模糊地回憶演算法,沒有答案」5人(24%),「錯誤的方法,沒有答案」1人(5%)。(引自馬立平,1999,55)兩個材料合起來,可以反映出美國學校數學教育的水平和學生數學的能力。

美國中小學的數學教育長期以來在美國國內受到批評。但因目睹中國數學教育的現狀,我看待美國的數學教育遠比美國人寬容。我以為,處在兩個極端上的中美數學教育互見短長,我們的問題甚至更嚴重。

美國的數學教育的特徵是分化,它犧牲了多數學生的數學能力,卻並未犧牲尖子的數學能力。美國教育的習慣是,發現一個學生數學能力優異,便將他從班級抽調出來開小灶,不委屈他的才能,也免得他精力過剩數學課堂上干擾其他同學。

中國數學教育的特徵是,通過高強度的復習提升了中低潛力學生的數學能力,並因全體同學都裹挾在這之中而犧牲了潛力優異學生的發展。我稱中國中小學教育的後果為「扁平化」,中下層提升,上層下壓。

中美兩相比較,我以為中國的損失更大。我們損失的是數學尖子。美國損失的是多數人的數學能力。而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是,小學所學的數學知識足以滿足多數人日後的工作和生活。美國沒有丟掉數學尖子,多數人工作生活無礙於低下的數學能力,處於二者中間的科技人員可能數學能力有所欠缺,這是其真實損失。中國的損失一方面是扼殺個性的教育必然扼殺了數學尖子,另一方面是大多數學生在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為學習日後沒有用場的數學支付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中高居榜首,說明中國學生在此一方向上已步入極端。而我們的數學教育的專家不願正視這一事實與問題。

數學能開發思維嗎
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並不復雜,不能成為數學教育的根據。當我們認同這一判斷後,數學教育所以必要(無論是應該的,還是現實的)的支點就落在了開發思維和篩選人才上面。而這之中存在著兩個問題。其一,數學教育能否開發思維、如何開發思維,都不是自明之理,是需要論證和思考的。其二,開發思維與篩選人才是沖突的。我們逐一討論。

弗賴登塔爾的睿智與誠實不僅反映在他看待數學知識的應用上,而且反映在他看待數學開發思維的作用上。他說:

人們相信,數學是智力的磨刀石。……是否存在思維的訓練?數學是否是其中的一種甚至是最好的一種?對於這些含糊的問題人們很難回答。現在所用的各種測試方法不說明什麼問題,它只能在局部范圍內反映教學效果,至今為止,我們還缺少跟蹤學習的全過程的方法。自古以來教育家對此問題經常給以肯定的答復,我懷疑也可能有許多懷疑論者會給以無條件的否定。因為無人能證明一個好的數學家在其他科學領域中必然會有很高的成就,也不知道數學天才是否必然具備一般天才所有的特徵。同樣也無法使人相信,數學家的超人智力完全是由數學所決定的,因為誰也不知道,如果數學家不學數學而去學其他東西,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弗賴登塔爾,1973,76,78)

其實弗賴登塔爾並未否定數學開發思維的可能性,而開放、懷疑的態度是深入探索、尋找微妙關系的前提。弗賴登塔爾講述數學傳統的時候,甚至還說過更消極的話:

他們(古巴比倫學生的父輩和老師——筆者注)也許回答道:學生之所以要及早學習數學,是因為數學是智力的磨刀石;或者乾脆說:其他課程甚至比數學更無用。(同上書,2)

這話看似尋常,其實頗有意味。關鍵在於「其他課程甚至比數學更無用」。

3. 數學學不好,這能扼殺一個人的前途嗎。

絕對不能、!

首先= =我數學也不好,

要樂觀的面對,有人擅長有人不擅長,

我們老師說過這樣的話 雖然有點雷 但是想想還是能安慰自己。

意思就是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往往只僅限於小學的課程。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我們買菜啊買東西啊。算個小賬啊,最大也大不過小學。而我們現在學的數學只是在卷子上交一份多餘的答卷而已。不能說數學沒有用 也不能說我們卷子上的數學題很有用。自己仔細想想 我們現實生活中,能用到么?
有誰還能說 早上出門 啊 我算算我家到學校多少米換算成我的步伐是多少步,買東西的時候加入買個盤子還用個圓周率啊什麼的算一算哪個大哪個合算什麼的。

所以啊。別總是有這宗想法 往好的地方看。是金子總會發光。管他發的是綠光還是黃光還是紅光啊。總之發光的就一定會被注意到的~

加油哈~

4. 「奧數」扼殺中國數學天才嗎

奧數在多數地方也就是課外補課的一種形式了。談不上扼殺,也談不上有多少作用。

5. 當今社會埋沒人才的故事

人才埋沒的根源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既有外在的社會因素,又有成才者的內在因素,主要從這兩個方面來探討。
1.社會因素
(1)腐朽勢力的扼殺、壓制
人才史表明,當成才主體的成果、特別是新成果觸犯、威脅著反動階級和反動勢力的利益時,他們就會極力甚至是瘋狂地加以摧殘、壓制、扼殺。正如列寧所說:難怪有人早就說過,如果數學上的定理一旦觸犯了人們的利益(更確切地說,觸犯了階級斗爭中的階級利益),這些定理也會遭到強烈的反對。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由於這一理論動搖了長期被統治階級所用的「地心說」,直接觸犯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書一問世,便立刻遭到了社會的激烈反對和攻擊。這種埋沒在政治腐化時期表現尤為突出,它往往會造成人才的長期或永久埋沒。
(2)傳統文化的負效應
傳統文化的負效應首先表現為傳統觀念對人才的束縛和埋沒。有的新成果常常與已有理論、觀念不一致,甚至形成尖銳矛盾,這時固執已有理論的傳統觀念便抵制、反對、排斥它,使創造這些成果的人才難以獲得社會的承認。1951年美國遺傳學家巴巴拉、麥克林托克發表了關於「轉座因子」的新理論,由於這一理論與原來的染色體遺傳新理論完全不同,在報告的當場就有人說她是「怪人,百分之百的瘋子」,因而被埋沒了30年。傳統觀念還會束縛和壓抑成才主體的行動,影響其創造力的發揮。其次,表現為舊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對人才的埋沒。舊的倫理道德如「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中庸之道」等等不知摧殘、埋沒了多少人才,而且影響至今。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千千萬萬的女性人才無法脫穎而出,無法受到應有的教育、培養與重視,因而造成眾多女性人才積極性被壓抑。「中庸之道」、「天地不變,道也不變」、「行高於眾、眾必誹之」等等,這些舊的倫理道德積淀於今,它依然嚴重地壓抑和損傷了成才者的主體意識,不思進步、不思進取、不思創新、無疑,這對於成才是極不利的。舊的風俗習慣往往與舊的倫理道德結合在一起對成才者施加影響,阻礙成才。
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對人才的負效應,除了上面所說之外,還可以列舉許多,在此不一一論述。
(3)管理的非科學化
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對人才的影響很大,如果決策不科學、計劃不合理、組織不周密、指揮出錯、控制失衡,這不僅會造成人、財、物的浪費,而且會造成人才的埋沒。一個單位沒有優良的組織環境,體制不合理,分工不明、責任不清等等也會造成人才不能盡其才,才不能盡其用,甚至發生「內耗」,嚴重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因此,由管理所造成的環境條件對人才的成長至關重要。管理的科學化必然造成社會承認人才的有利環境,使成才者能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其才能,取得的科學成果也能迅速得到承認、推廣、應用,反之,就會造成人才埋沒。
在科學領域的管理必須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允許有正常的學術爭論,不能把學術爭論無限「上綱上線」,甚至「殘酷迫害,無情打擊」。如果這樣,只能造成大批人才被扼殺、埋沒。我國1957年的反右和文化大革命,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在科學領域內的管理,還必須堅持全面的整體觀念,既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又要注重應用科學;既重視自然科學,也要重視社會科學;不能只片面強調某一方面,否則,也會造成人才埋沒。
總之,管理的非科學化,違背科學發展規律,限制學術自由等容易造成人才埋沒。
(4)社會承認主體失衡
人才埋沒許多情況是由社會承認主體的失衡所致,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學術權威壓制。學術權威既可能引導人們向科學深度和廣度探索,又可能思想僵化而阻礙科學發展;既可能起著發現、扶植人才的「催化」作用,也有可能壓抑、打擊人才而起「壓抑」作用;既有權威性、正確性,也有其不合理性,甚至是謬誤。對於許多學術權威來說,他們能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橫溢的才華,精心培養科學新秀,扶植新生力量,把科學研究引向深入,從而創造更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學術權威,自以為是,把自己的學術地位絕對化、神秘化,害怕別人威脅其固有的權威地位,因而對別人的成果採取懷疑、冷漠和壓制態度。特別是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潛人才的成果更是採取貶低、攻擊、阻撓、抑制的形式來對待,從而成為地道的「學閥權威」。學閥權威的存在,是人才埋沒的重要社會原因。在科學史上,學術權威對人才的否定並不乏其例,1884年瑞典化學家阿倫紐斯提出了化學發展中帶有革命性的電離學說。可是這一新理論首先遭到了他母校馬普薩拉大學克列維教授的嘲諷。當他在博士學位答辨會上宣讀他的論文時,教授們個個怒不可遏,以為他的想法「純粹是空想」。更有甚者是他的論文發表後,遭來的是更大規模和更猛烈的攻擊,其中包括以發現元素周期律而享有盛名的門捷列夫等一大批英、法、俄等國家的一流科學家的攻擊,所以,使這一學說長期得不到人們的確認和應用。
第二、嫉妒。它是一種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它往往發生在同行、同學或同齡人之間。嫉妒者一般有以下兩種反應方式,一是通過正當的奮爭,使自己達到甚至超過優勝者,把嫉妒轉化為積極的行動以補償心理的不平衡;另一種方式是製造陷井,削弱對方的實力、歪曲對方良好形象,施展各種手段來抑制、打擊、扼殺對方的成果及人格,從而達到其心理平衡的目的。這種方式是造成人才埋沒的重要因素。戴維嫉妒法拉弟是人才史上的一個典型例子。嫉妒不知埋沒了、毀掉了多少人才,現實生活中這類現象處處可見。
第三、情感障礙。這里所謂情感障礙是指承認主體在對人才進行肯定時,是以自己的情感、主觀意志為標准,而不是把人才標准作為社會承認的標准。
以個人好惡取才是情感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對成果、對人才完全以個人好惡為標准,個人認為好的就好;個人厭惡的,即便是天才也不給予肯定。
大聯系,更不成正比關系。這一觀念在孔子時代,孔子就有過「以容取人,失之子羽」的教訓,但是這種觀念仍有市場。
求全責備,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障礙。有這種心理的人,總認為人才是十全十美的。因而,對成才者取得的成果或某方面的長處總是百般挑剔,用一種理想的模式去選拔人才。而事實上,對於成才者,特別是對潛人才來說,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是,甚至缺點和錯誤,他們的成果總可以找到一些不完備的地方。
(5)社會思潮的消極影響
社會思潮是指隨著社會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群體意識,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以動態形式或在社會上形成的一種相對集中地反映人們的理想、願望、利益、要求的思想傾向。社會思潮被稱為社會氣候的「晴雨表」、「時代的脈搏」,同時也是人們的價值的指示器,直接影響人們的成才觀和價值取向。社會思潮有不同的性質,它對成才主體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正確的社會思潮起積極作用,錯誤的社會思潮起消極作用,而有的社會思潮又同時起著兩種作用,因此,對成才的影響是很復雜的。
總之,造成人才埋沒的社會因素是十分復雜的。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涉及到社會的大、小環境以及承認主體的素質。除了上面論述的五個主要方面外,還可以列舉許多,比如,社會心理因素、經濟及科技發展水平、人際關系等等都可造成人才埋沒,這里就不贅述了。
2.成才者自身因素
成才者自我埋沒的根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喪失良好的身體條件,健康狀況惡化。成才者不愛惜自身的身體健康,致使疾病纏身;或意外事故造成身體傷殘或死亡,從而導致人才埋沒。這種埋沒較其它埋沒更令人惋惜。在埋沒的過程中並沒有引起人們重視,而命歸黃泉後,人們才去謳歌他們、哭泣他們。
(2)自卑。自卑是一種自己覺得「低人一等」的蛋白質愧、羞愧、畏縮甚至灰心的心理體驗。自卑心理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消級的自我暗示,它的主要特徵是不相信自己而失去自信。在成才的過程中,挫折和失敗難以避免,挫折和失敗既可能激勵人繼續前進,也可能導致心灰意冷,自暴自棄,或懷疑自己的才華而自卑等等。不論哪種原因引起,自卑實質都是放鬆甚至放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結果都是造成不同程度的人才埋沒。
(3)缺乏強烈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是引導成才者進行創造活動的重要思想意識,是構成創造性的重要內容。主體意識差的人往往處於一種被動的、消極的、盲目地等待和退讓的精神狀態,其主要表現為迷信權威、盲目、思想僵化、安於現狀等。學術權威不可能窮盡一切真理,其理論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果一味迷信書本,對他們的錯誤觀點不敢質疑,凡權威認定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樣必然抹殺自己的創造性。迷信權威者,或膽怯怕觸權威而不敢公開自己的成果;或把權威的理論當成絕對真理,從而抑制或否定自己創造性活動。盲目是主體意識差的表現形式。成才者一旦陷入盲目性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就可能使成才者目標模糊不清,從而造成人才的自我埋沒。思想僵化是主體意識差的重要表現,這種過分相信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成果,思考問題時不易跳出其固有的思維定式的舊模式,不願或不易接收新信息、新觀點,固守己見或陳舊過時的東西,更缺乏科學的探索精神,因而這樣就逐漸扼殺了其創造才能,造成自我埋沒。安於現狀,這里主要指那些已經成才的人的一種心理狀態。由於有名、有利了,產生了惰性,滿足或陶醉已有的成就之中,再不思進取。研究表明,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獲獎之前的8年中平均每人每年發表5.9篇論文,而獲獎後的數量下降到每人每年4.0篇,雖然這與許多社會原因分不開,但的確也有一些是陶醉於榮譽,放棄主觀努力安於現狀所致。
人才的自我埋沒是一種無形的,不易得到社會的關注和人們的重視的人才現象。其埋沒的根源,除了所論及的以外,還有諸如自殺,優柔寡斷,自傲而目中無人,性格的片面性和狹隘性等等。

6. 各位覺得,中學時代學的數學和大學里學的高等數學對人的一生究竟佔有多大的益處

數學我覺得在大學或高中學的都是基礎知識,數學確實很實用,只不過很多人都沒找到,,比如數學建模,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實用例子,它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建模就是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一門數學學科,絕大部分人會覺得數學沒用,理論性很強,但那是他們還沒接觸到實用性數學,,以上我的觀點,不知道你是否會認同

7. 為什麼法國和德國盛產數學家,為什麼中國近代以來蜚聲中外的數學家越來越少

建國以前基本還屬於向西方學習先進自然科學的階段

建國以後還是有一些知名的科學家涌現出來
可惜66-76年間的文革 革了一大批科學家的命

關於數學家 華羅庚 陳景潤等人之後就很少了(陳景潤就是文革期間差點送了命的)
之後改革開放 很多人下海經商
到現代中國人心浮躁 有多少人靜得下心來搞研究 聰明的人基本都去賺錢了
當然也是很現實的事情 你大學選了數學系 畢業出來做什麼 還得念雙學士或是考研轉專業去念別的 而且連數學系的生源都一般很差 很多都是調劑進去的
就算你真的去搞數學研究了 沒成就 也不會像以前有那麼多人尊敬你
培養數學家的土壤不好 怎麼可能有好的數學家出現

8. 中國奧數連續四年慘敗,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么

近來,從教育行政部門到媒體到公眾,「討伐」奧數掀起了一股高潮。前不久,北京明確提出叫停與升學掛鉤的奧數競賽培訓。近日,數學家吳文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奧數是害人的,害數學!」奧數有無原罪?為何走上歧途?走上什麼歧途?如何看待和緩解高漲的奧數熱?本期,我們特約兩位觀察員共同探討。
單一地強調數學、無興趣基礎的高強度訓練極易傷害到孩子。迷信奧數,不是教育內行。
迷信奧數根在不懂教育不懂數學
陳寶泉 中國教育報資深記者
各主流媒體圍堵奧數又掀高潮。以前也有過類似討論,媒體一致聲討。反對者中坦誠表示「奧數不是反革命」的不多,但是陽奉陰違者不少,過後仍斷不了根。
筆者認為,解決問題需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學校、家長、學生等當事各方從根上弄明白。
奧數屢禁不止的原因誰都明白,就是因為與「小升初」選拔關聯,與利益鏈條有關,但也與觀念有關。不少中學教師、校長認為數學好的孩子學習後勁大,其實這是對智育的誤解。孩子的認知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形象到符號。小學階段,一般孩子感到吃力、容易出錯的就是相對抽象的數學題。隨著年齡增長,能力提升,孩子的興趣會轉移,對符號、方程式的興趣會增加。再者,孩子的發展既需要邏輯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需要寬泛的興趣、廣搏的知識,更需要選擇、判斷能力以及一些簡單方法等等。單一地強調數學、無興趣基礎的高強度訓練極易傷害到孩子。迷信奧數,不是教育內行。
對家長而言,膚淺、功利地看待子女成長,把考試、升學、爭搶機會與資源當成接受教育的唯一目標,是當前應試教育久攻不克的原因之一。和家長們閑聊教育現狀,都有一大堆意見。說到自家小孩學業負擔重,累到缺覺,沒有不心痛的。但在實際上卻很少聽說集體抵制的,倒是有不少人爭先恐後為孩子「搶跑」創造條件。這一心態被商家看透,於是各種假教育口號被編造出來,什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等,嚇唬家長拿出大把「銀子」,送孩子去接受各種培訓。近來媒體不斷披露,由於缺乏監管,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包括毫無資質、資格的無良商家,冒充名校、名家,開出的天價課無非是重復課堂內容,反復訓練,仍不斷有人上當受騙。此類違背教育規律,違反法規政策,坑害家長、孩子,發應試教育財的亂象該有人管管,家長也確實該清醒了。
對學生來說,有必要搞清楚學奧數有沒有用。數學家的回答是,如果僅僅為取得升學敲門磚而做強化訓練,過後就扔掉就沒什麼用。筆者認為,應該告訴家長、學生的是,學好數學很重要。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定量分析、邏輯思維、嚴謹態度都是弱項,需要通過數學教育來加強,但不是這種學法。學好數學首先要提升計算能力,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是毛估。小學生可以試著丈量估算跑道長度、操場的面積,估算一筐水果有多重。再有就是學習定量分析,把數學知識用到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分析上。還有就是為學習縝密的邏輯思維、數理方法做准備。在學習一些數學方法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必須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
日前,數學家吳文俊直言「中國式奧數」害人害數學。這句話作了一個關於中國式奧數的結果的判斷。知其然,更當知其所以然。對當下更為眾多的人來說,應當防避一些人將奧數作為擋箭牌,他們一起上陣打倒了奧數,卻未能解決中國教育的真問題,甚至由於一些問題與積極打倒奧數的人脫不掉干係,他們反而借打倒奧數推卸了自己的責任,並從中成功逃離。
原本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發現和選拔數學精英為初衷的奧數,在中國卻發生了變異,其根本原因主要有:在校際差距較大、學校之間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下,奧數成了度量一個學生能否進入比較好的學校的一把尺子,承受起它不應也不能承擔的功能;在中國教育長期使用單一評價模式、多元自主的評價尚未建立之時,一些地方盲目取消了小升初考試,使得學生學業評價出現真空,奧數無形中取而代之。
此外,當下人們喊出的另一個口號是:「奧數比拼爹好」,從這一角度看,奧數又被一些人當做維護公平的杠桿,但這根杠桿同時又是傷人的。當奧數演變為以功利為基礎的、幾乎想得其利者人人參加的活動,必然發生質變,教奧數的教師和學奧數的學生都是為利而來,唯獨不顧興趣愛好,方法、手段、評價都會無所不用其極,結果是扼殺了真正對此感興趣、有天賦的人才。
正因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重點不應放在三令五申禁止奧數上,而應自我解剖,勇於擔當,找到真正的病因,解決真正的問題。
首先,從政府層面,要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平公正規則,帶頭取消「共建生」、「條子生」,給學校真正的自主權,讓學生的升學和評價完全回歸到師生自主的專業軌道上。其次,要建立均衡、平等的校際間關系,人人平等是處理眾多問題的底線,在這根底線上就不應該將學校分為三六九等,政府在對學校的投入與政策上就要完全一視同仁。再其次,徹底更新單一的評價理念,建立多元、自主的評價體系。否則,奧數總會穿上「新馬甲」而再現。
做到上述三點,奧數自然會回歸為學生的一種興趣活動。然而,所有人都不要忘記,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每個孩子的健全成長,要常以此警醒自己,也要常以此提防別人的誤導,尤其要防止那些高呼打倒奧數而不解決真問題的傾向和作為。

9. 數學專業為什麼那麼坑人

因為而異吧,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所學習的專業。
數學專業是大學教育中的一個一級學科,可細分為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等二級學科,數學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數學與應用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若干實際數學問題的專門人才。

10. 有人說「中國現在的教育本質上是扼殺了人才的!」言者何理之有

當然
扼殺人的創造力與事物的分析能力及辨別能力

語文 數學 英語等這些垃圾課程為主課
思維辨析就學馬列的唯物辨證法

這2樣就用了99%的學習時間 這些學好了 一個垃圾就誕生了
所以 事業上有成就的 就沒有學位低的 學位越高越垃圾

閱讀全文

與數學為什麼扼殺人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