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一年級怎麼提數學問題

一年級怎麼提數學問題

發布時間:2022-09-23 04:56:15

⑴ 我有9個氣球,我和你的一樣多,一年級數學怎麼提問題

摘要 您好,這個問題的結尾就可以寫為「那麼你有多少個呢?」結果自然就是9個。

⑵ 如何教一年級孩子提數學問題

你好,通過描述能看出你想要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一年級孩子接受知識比較慢,需要教師、家長有耐心。
可以多給孩子講解,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這樣更容易理解。
此外,也要多做練習題,不斷鞏固知識。這樣就能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⑶ 一年級數學課如何做到有效提問

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提問就是教師圍繞一定范圍的內容,根據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由學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如果學生回答得不正確,教師也不馬上糾正,而是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自覺地加以糾正。我的課堂提問遵循下面的原則。
一、有效提問的原則
幾乎無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學都有一個樸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老師。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於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說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彷彿學習就是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有效提問的方法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往往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的意,老師也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要想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
我在教學中經常用到除這個方法。比如做在一年級課本第51頁第六題:左邊出示七隻蜻蜓,右邊出示:7-( )=( )。它要求學生會把例圖分成兩部分,用減法算式表示。我問:你想把蜻蜓怎樣分?當學生寫出7-1=6後。我追問,除了這樣方法,還有嗎?你看,有這樣的提問,學生的思維沒被被課本預設的填空所禁錮,一下冒出許多智慧小芽:7-6=1 7-2=5 7-5=2 7-4=3 7-3=4
想也是老師課堂慣語 ,我喜歡。特別教一年級,小朋友是見什麼說什麼?沒有想一想再說。比如教一年級課本第47頁第四題:課本出示例圖配小精靈說你能說出幾道算式?學生只做出表示人數的一道算式,3+2=5,沒認真看圖想圖。為了讓學生有序觀察所給出的題材,我就問:從上往下看,你有什麼發現?你想到什麼?聽到這樣的提示,教室里舉起一片小手,個個想發言:有兩棵樹、樹上有兩只小鳥,有一隻正飛來、樹下有四朵花、有5個人小朋友跳繩,三個在跳,兩個在排隊。我一邊聽學生匯報一邊板書:樹木: 小鳥 : 花: 小朋友:
小鳥: 松鼠: 摘桃: 拔蘿卜:
除了這兩個方法。我經常用比一比、多舉例子、假如這樣----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做到自己的課堂能讓學生有收獲。
三、有效提問並學會傾聽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佔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並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我教學上面的練習,就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思考、傾聽他們所說。並大聲表揚他們,鼓勵他們。

⑷ 一年級怎麼出數學題

一年級出數學題目的話,可以出些簡單的加減法,比如說1+2=3,或者是5+6=11這種。

⑸ 小芳說我做對了15道題,小蘭說我做對了8道題,一年級怎麼提數學問題

可以問一下:他們一共做對了多少題??或者是他們誰做對的題目多一些??

⑹ 小學一年級學生不會提數學問題怎麼辦

對於思維上有惰性不願去思考,或不習慣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學生,一方面需要調動他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要給予他一定的外部「壓力」迫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產生問題,提出質疑。

對於不知道提問方法的學生,在教學中注重對一些提問方法的滲透,如觀察提問法、對比提問法、聯想提問法、猜測提問法等;對於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學生教師應當示範,充當「問題製造者」,潛移默化地交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培養學生能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數學領域中,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這已經成了教育界的一句至理名言。

培養學生善於提問題的能力,會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和發展學生潛力的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敢於質疑問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擺脫思維的滯澀和定勢,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動探求,有利於學生由被動學習方式向主動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創新意識和學習習慣才能得到培養。所以培養學生善於提問題的能力,要從一年級抓起。

⑺ 小學一年級學生不會提數學問題,我該怎麼辦

能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是個很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培養起。一年級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要求,給了我們教師很多訓練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平台。但是,很多教師往往因為學生年齡小,和這種能力常常用於語言的原因而忽視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學生具有正確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對問題有個清晰的認識,更好地去理解題意,為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訓練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作用如此顯而易見,我們教師還能忽視學生正確提出數學問題的教學嗎?
由於我們的忽視,學生口頭上可能表達的很好,但是需要文字表達時就會出現下面這些情況:
1 兔子18隻,比猴子少多少只?
2 18隻和27隻共有幾只?
3 兔子和猴子共有幾只?
4 兔子有18隻,猴子有27隻?
上述問題或多或少有些錯誤,我們老師當然不難看出,問題在於對於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們有些教師只是覺得幫助學生語言表達准確就夠了,至於學生的筆誤是可以諒解和忽略的,有些老師甚至把這些問題中的某些問題看作是正確的,認為對於表達本來很困難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我的觀點則正好相反,正因為是難表達,我們才該去鍛煉學生,正因為是一年級學生,我們才不能疏忽這些看得見的錯誤。老師們都明白,語言表達是可以省略的,一個詞一個字在語言環境中都能表達出一個清楚的意思,可是文字表達卻預設這些環境,不寫完整就很難讓人明白,體現邏輯思維特點的數學問題在書面表達上就更為嚴謹。教學生說好一句話,正確提出數學問題,我們教師責無旁貸,那麼如何教好一年級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正確的數學問題呢?在這里,我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見解,以此和熱愛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討。
首先,我們來觀察一個完整的數學問題,如「18隻兔子和27隻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含有問題信息和問題模式兩個構件問題,見圖示
18隻兔子和27隻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
↓↓ ↓↓
問題中的信息 問題中的加法模式
一個問題至少含有2個以上的數學信息,每條信息都應有信息項目、信息數量及信息單位三個組成部分,在上述題目中,「兔子、猴子」就是這條信息中的信息項目;「18、27」就是信息中的數量;「只」就只是單位了。寫好一條信息就得寫好信息中的這三個內容,我們教師不難把問題信息中三個組成部分剖析清楚,也等於讓學生明白了寫好數學信息的關鍵,學生應該能夠接受並逐步掌握。
數學問題中的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樣都是框架的、可及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能提出的問題不外乎有加法模式和減法模式兩種,加法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 一共有多少?減法模式即:______ 比 _____ 多幾?或 ____ 比_____少幾?這兩種模式架構簡單,易於理解,我們教師很容易分析也很能直觀實施教學,學生不難掌握。
教學生正確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容易細化教學活動,能夠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活動,便於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理解正確提出數學問題的方法應該不成問題。數學知識學生接受了,就有待於鞏固,而鞏固知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設計訓練。我們教師可以分步設計以下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步印證老師傳授的知識要點,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根據圖示,填填問題信息。
10塊 17塊 21塊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共有多少塊?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多多少塊?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少多少塊?
二、 根據問題中的信息,選擇問題模式填上。
1、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__ ?
2、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有27隻,兔子有18隻,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據圖示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數學問題嗎?
34隻 28隻 12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根據提示修改前述幾個錯誤的問題。
1、兔子18隻,比猴子少多少只?(少信息:猴子有幾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隻和27隻共有多少只?(問題信息中少信息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子和猴子一共有幾只?(問題信息中少信息數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有18隻,猴子有27隻?(沒有問題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上述到位的分析講解和層次性極強的訓練手段,我們教師還要倡導積極的數學語言環境,多開展培養學生能力的數學活動,相信一年級的小朋友也會表現得讓我們每個老師都很驚訝!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拿到題目,無從下手,有的停住筆頭不動,有的苦思冥想眉頭緊鎖,有的甚至馬上呼喊求救:什麼意思啊?怎麼做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
1、獲取信息,發現問題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獲取信息的關鍵是從學會讀題開始的。解決問題教學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應該是從學會讀題開始。他們是一張白紙,教師需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樣,一步一步慢慢教,教他們怎麼讀題,逐漸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一般可從「准備課」起就訓練說一句完整的話,而後再逐步訓練學生說兩句話、三句話。在此基礎上,可結合具體題目引導學生試著將第三句話改說成疑問句,逐步熟悉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中,大部分學生是這樣在說圖意的:有3個紅氣球,又拿來1個藍氣球,合起來是4個氣球。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試著將第三句話改說成「一共有幾個氣球?」,讓學生初步了解要解決「一共有幾個氣球?」這個問題,就是把3個紅氣球和1個藍氣球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低年級學生的問題解決很多是通過圖畫和對話的情境呈現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在呈現情境圖後,要指導學生明確看圖的順序,學會從具體的圖畫或對話中收集相應的信息。經過不斷摸索,我們注意引導學生採用「①②③讀題法」,「①②」是已知信息,「③」是問題。無論是圖畫的實際問題,還是圖文結合的實際問題,或者純文字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初步讀題後,都先標出「①②③」,從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2、嘗試探索,分析問題
例如:「每條船最多可坐6人,44名學生需租幾條船?」常見的做法是引導學生計算一下,44÷6=7(條)……2(人),故需租7條船。但這樣的教學缺乏對多種問題解決策略的嘗試和探索。所以,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
(1)6×7=42(人),7條船可坐42人,多2個人,需租8條船。
(2)6個6個地加,共加7次餘2人,需租8條船。
(3)從44里依次去掉6人,去7次後還有2人,需租8條船。
(4)7×6=42人),9×6=54(人),7條船隻能安排42人,不夠,而9條船太多了,所以8X6=48(人),比較合適的是租8條船。
嘗試策略就是多種方法的「試誤」過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數學水平,因此,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讓學生採用嘗試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3、畫圖輔助,解決問題
小學低年段學生因年齡的局限,運用會畫圖輔助的策略,讓學生在紙上塗塗畫畫可以拓展思路,啟迪思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的關鍵。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這一單元中,要讓學生數一數,寫出11~20各數。學生可以滿「十」先圈一圈,然後再加上剩下的,這樣就能保證寫出來的數是正確的,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十」和「一」的關系。
再如:「一隻蝸牛從5米深的井底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那麼要幾天爬到井口呢?」大多數學生是這樣想的:蝸牛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就等於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就是要5天了嗎?通過引導學生在紙上畫圖,拓展了思路,幫助他們找到了問題解決的關鍵。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等於只向上爬1米,第二天同樣是這樣共爬了2米,第三天再爬3米就直接到了井口不會再滑下去了,所以只需3天就可爬到井口了。用畫圖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能幫助學生迅速地搜尋到問題解決的途徑。
4、親身實踐,提高問題解決意識
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實踐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過模擬現實,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如在教學人教版「認識人民幣」知識之後,在教學中,教師騰出一定的時間,創設「模擬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演練中學習「買賣東西」。學生在模擬購物活動中識別商品,會看標價,會拿錢找錢,並初步學會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回家幫媽媽購買物品,達到了「雖課已盡,但學習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實現了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師除努力為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之外,還應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面對現實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探索解決方案,也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意識的根本所在。

⑻ 一年級數學題,有12個小動物,7個有蘋果,還缺多少個蘋果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解答。

有12個小動物,7個有蘋果,還缺5個蘋果。

解題思路:

12-7=5個

所以,還缺5個蘋果。

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有12個小動物,7個有蘋果,又來2個小動物,還缺多少個蘋果?

解題思路:

12-7+2=7個

所以,還缺7個蘋果。

拓展資料

「+」是加號,加號前面和後面的數是加數,「=」是等於號,等於號後面的數是和。

100(加數) +(加號) 300(加數) =(等於號) 400(和)

「-」是減號,減號前面是被減數,後面是減數,「=」是等於號,等於號後面的數是差。

1000(被減數) -(減號) 300(減數) =(等於號) 700(差)

⑼ 小學一年級數學怎樣提問題

建議你這樣和孩子說,
比如一個班有同學50人,男同學有34人,請你提出一個問題
這樣的題你可以這樣給孩子說,一個班有同學50人,男同學有34人,問題就是女同學有多少人?
問題已知男同學有34人,或者讓孩子提問,還剩下多少人?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最終選擇在於。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怎麼提數學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