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工作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只有對概念理解得深透,才能在解題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里有大量的數學概念,它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又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數學概念的教學。
一、做好概念的引入
1.從實際引入。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則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例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教師可模仿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秤桿具有三個要素:①度量的起點;②度量的單位;③明確的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人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出了數軸的概念,讓學生從先對概念的現實原型有所感受,再將抽象的特徵濃縮成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
2.從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在教學新概念前,如果能對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作一些類比引入新概念,則有利於促進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可先復習一元一次方程,因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礎,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復習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識邏輯的,二者的差異僅在於未知數的最高次數不同,因此很容易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抓住概念的本質
1.揭示含義,突出關鍵詞。數學概念嚴謹、准確、簡練。教師的語言對於學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特別注意用詞的嚴格性和准確性。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詞、句的意義,這是指導學生掌握概念並認識概念的前提。
例如:「含有相同的字母,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這個概念中,可抓住「相同」這一關鍵字作分析:出現了幾次相同?相同的是什麼?又如「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中,要抓住滿足的兩個條件這些關鍵字眼。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概念,那麼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不會出現錯誤。
2.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數學概念的內涵反映了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數學概念所有對象的總和,對概念的深化必須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作深入的分析。剖析概念的內涵就是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例如教學正方形的概念時,已學過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概念,教學時可通過對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概念作比較分析,發現正方形概念的內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內涵,從而在外延關繫上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而它們又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從對正方形概念的教學,轉向對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間的區別及其聯系的分析,進而把平行四邊形的知識系統化了。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加以區別,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剖析變化,深化概念。數學概念都是從正面闡述,一些學生只從表面文字上理解,碰到具體的數學問題卻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在學生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可通過反例或變式從反面剖析數學概念,凸顯隱蔽的本質要素,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有些學生對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通過對後續知識的學習回過頭來再對概念進行加深理解,遵循「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學習原則。
2. 中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一、情境引導,發現本質 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而本質屬性的概括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要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學中充分開展這樣一個過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齡特徵,要盡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入概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概念潛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記詞句.例如,在教學平面內點的直角坐標的概念時,實質上是建立在平面內點和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藉助於學生們看電影時找座位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實例來引入課題,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進入新的概念學習當中,而不是就書認書,硬背概念.當然,要注意這樣做的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是為了用形象的實例來探討研究對象的抽象本質屬性,因而應把精力放在如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過程上來.另外,生活實例並不等於數學概念,有的包括非本質屬性,而有的遺漏了某些本質屬性,因此教者在舉例時必須切實,防止學生對概念的曲解,走向另一個極端. 此外,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統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來地灌給學生.從原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既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識與舊概念的矛盾,使學生認識到舊概念的局限性,學習新概念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教學前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統中的位置.例如,算術根在教材中的位置,它的前面是方根,後面是根式.它是為了便於研究根式的性質和進行根式的運算,因為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值,它們互為相反數.因此研究二次根式的性質只要研究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就可以了.算術根是為了解決實數范圍內方根運算的可行和單值而出現的,從而為研究根式鋪平了道路,它在概念系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呈現定義,促進理解 概念的定義是我們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措辭更是精煉,每個字詞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准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逐步養成對定義的深入鑽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認真推敲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有兩條邊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兩條邊相等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與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邊三角形,而後面的僅僅涉及到一種情況,排除了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這一特殊情況.又如,「a、b、c不全等於零」和「a、b、c全不等於零」,這兩條定義字詞都一樣,只是位置不同,但意義截然不同.再如,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若改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得出一個新命題,它既包括了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也包括了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種情形,而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可能確定一個圓,即圓上任意三點都不在同一直線上.故將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確定一個圓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是不成立的.因此,在講述此概念時應突出「不在同一直線上」這句話. 三、新舊聯系,正反對照 有些概念單純地講學生難以接受,難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關或相對的概念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對照,使學生既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又注意到它們的區別,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另闢蹊徑.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可分為相容和不相容兩種,相容又可分為同一、交叉和從屬三種關系.例如,正整數和自然數是同一關系,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是從屬關系,方根和根式是交叉關系,矩形和菱形是交叉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相容關系.又如:講「仰角」和「俯角」時,將這兩個概念進行對照比較,就不難區別誰是「仰角」,誰是「俯角」.再如,「圓心角」與「圓周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圓心角」是頂點在圓心的角,由此及彼,大部分學生就可以得出「圓周角」的定義:頂點在圓上的角叫「圓周角」這又恰恰錯了.此時教師再將「圓周角」的定義敘述出來,學生就會覺得恍然大悟.這樣通過比較「圓心角」與「圓周角」的概念一目瞭然,清清楚楚.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四、深入剖析,揭示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3. 如何進行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學生看把原來的三堆合並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後,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比較大小。學生說,平均數3比原來大的數小,比原來小的數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
2.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比例尺、循環小數等,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聯系。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在的聯系。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從心理學來分析,無恐懼心理,學生容易活躍;無畏難情緒,易於啟發思維;舊知識記憶好,容易受鼓舞;所以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教學效果好。例如從求出幾個數各自的「倍數」從而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總之,把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以舊帶新,再化新為舊,如此循環往復,既促使學生明確了概念,又掌握了新舊概念間的聯系。
3.通過實踐認識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常言說,實踐出真知,手是腦的老師。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一年級小學生初學數的大小比較。是用小雞小鴨學具,一一對比。如一隻小雞對一隻小鴨,第二隻小雞對第二隻小鴨,……直到第六隻小雞沒有小鴨對比了,就叫小雞比小鴨多1隻。又如二年級小學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5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5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4、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圓周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一般教師都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很快就發現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每個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教師指出:「這個倍數是個固定的數,數學上叫做「圓周率」。這樣,引導學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非本質東西(如圓的大小,紙板的顏色,測量用的單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不論圓的大小,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形成了概念。
5、用「變式」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後,經常變換概念的敘述方法,讓學生從各個側面來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質數,可以說是「一個自然數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有時也說成「僅僅是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倍數的數」。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敘述都能理解,就說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是靈活的,不是死背硬記的。有時可以變概念的非本質特徵,讓學生來辨析,加深他們對本質特徵的理解。
6、對近似的概念加以對比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有區別。例如:數位與位數、體積與容積,減少與減少到等等相對應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與內在聯系。對這類概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須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比較,主要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對進行比較的兩個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質特點。然後把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找出來,使學生既看到進行比較對象的內在聯系,又看到它們的區別。這樣,學的概念就會更加明確。對近似的概念經常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區分,既能培養學生對易混概念自覺地進行比較的習慣,也能提高學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來教學實踐的體會:重視培養學生的比較思想有幾點好處:(1)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2)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3)有利於培養學生系統化的思維方式。
5、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概念的含義
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視。教師應發揮好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的主、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又相互轉化。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沿著觀察、思維、理解、表達的過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可以教會學生去發現真理。
4. 如何上好初中數學「概念」課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概念教學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是理解數學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同時也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因此,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載體,所以概念教學尤為重要. 下面談談對概念教學的粗淺認識一、創設情境,注重概念引入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新概念課,注意力應集中到創設情景、設計問題上,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學會觀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師要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盡可能大的自由空間,幫助學生去體會概念的形成、發展和概括的過程.
5. 初中數學概念課有效教學設計一般分哪幾個的步驟
1、引入概念,使學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
2、通過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學生理解和明確概念;
3、通過例題、習題使學生鞏固和應用概念。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對各學科教案的設計,都有一個基本要求。每一個教師在達到了基本要求之後,要寫出學科特色和個人的教學風格來。
(5)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概念課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6. 如何教初中數學教學知識
如何教初中數學教學知識?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實際,以學定教,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才能促進學生不斷獲得進步,也唯有如此,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才能取得實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教初中數學教學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教初中數學教學知識
出示目標導學,自學尋求疑難
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直接地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點,然後通過例題分析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效率不高。而以學定教所提倡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在目標的指引下自主學習,求疑問難,從而為合作探究奠定基礎。首先,要注重通過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在問題引導下積極思考。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需引導學生了解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合並(同類項),會解「ax+bx=c」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雖然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還未建立解方程概念。
為此,教學時教師應以教材中的背景資料作為導入,用幻燈片展示阿爾・花拉子米的 故事 ,提出問題:「對消」與「還原」是什麼意思」?再出示目標引導自學。其次,要注重通過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目標,通過這些目標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問題,進而自主學習。如在「從分數到分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導入新課後,提出目標: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並對教材中的例題試解。學生自主學習後以問題「什麼是分式?什麼是有理式?如何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如何求出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來進行檢查自主學習情況。在該過程中,教師也可在導入新課後,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完成相應問題,然後檢查。
推進設疑自學
學生主動自主學習要比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流程設置一些既能引發學生思考,又能推動教學進程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節時,主要探討三角形全等的「邊角邊」條件及其應用。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教師提問:「當兩個三角形的6個元素中只有一組邊相等或者角相等時,那兩個三角形全等嗎?」以及「從三角形的6個元素中任意選出其中 3 個元素,那麼有多少種選擇 方法 呢?」
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採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任意裁剪一個三角形,將這個長方形紙重新剪一個直角三角形,通過什麼辦法,能夠讓兩個三角形全等呢?通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最後,有位學生提出「利用一個直角,再量其他兩邊長度」。教師要求全班學生按照該學生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全班學生通過測量、驗證、交流等,進而得出相關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有教師提問,也有學生動手操作,得出問題答案,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2數學的創新 教學方法
充分發揮教材作用
教師教學離不開教材,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學的媒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線,教材不可能適應每個班每個人,教師要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教學,結合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在課堂上,關注學生要多於關注教材, 教育 是一種關注,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時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
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教學還要緊跟時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習的內容圖文並茂,栩栩如生,自然增加了教學的魅力,使學習者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學習自由和學習興趣的。能夠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課堂之外的干擾和約束,需要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創設數學教學模式,激勵和支持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提出疑問,從而更加有效的討論解決問題,就是說要培養學生敢於向固有答案挑戰的精神和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在於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路,倡導學索欲的全過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根據所要完成的教材內容,從學情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發揚教學民主。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組織、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與學生合作,努力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出發,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習、漸漸進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取知識,形成技能,鍛煉思維,發展能力,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
3數學教學中 創新思維
大膽嘗試,培養學生良好個性
在教學中,利用「難題」設置困難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迎接挑戰,大膽嘗試,開闊思路,戰勝困難,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個性形成。如學習圓的面積後,讓學生選定一棵樹干,測量計算它的橫截面的面積。許多同學拿著捲尺或直尺圍著樹干無從下手,面臨的問題是:橫截面的面積怎麼測量?通過討論,明白可先測量樹乾的周長或直徑,再求橫截面的面積。
此時,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為什麼許多同學算出的橫截面的面積會不一樣呢?在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由於測量樹乾的位置不同,所以得到的橫截面的面積也不同。這樣通過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不僅使學生弄清知識的疑難點,而且使學生意識到:遇到「問題」不要放棄,只要堅持下去,不斷努力,才能最後成功。既提高了學生對挫折的耐受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又有利於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豐富知識,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知識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創新思維要以豐富而扎實的知識做基礎,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容易產生新的聯想,新的見解和新的創造。只有建立了豐富而合理的知識結構,學生才能在習以為常的現象中去重新組合已有知識,從而產生有創意的見解。
我設置了這樣一道練習題:「一個養雞專業戶用75米長得籬笆,利用房屋壁做一邊,圍成一個長方形養雞場。養雞場長是35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讓學生先找出寬,在根據面積公式計算出面積,然後改成若不告訴你長是35米,直接求圍成的長方形最大面積是多少?讓學生討論,試探尋找答案。這既需要學生有創新意識,又需要學生具備豐富合理的知識結構。只有二者緊密結合,融會貫通,才能解決。
4數學自主教學模式
課後自主探索與創新
學生學習包括著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學習,針對課後學習,教師則應該多加要求學生自己根據興趣去探索一些教材以外的數學知識,培養自己的獨自創造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自主探索的學習也是對教材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的過程。例如蘇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中「走進圖形的世界」,其中有涉及到對「主視圖、左視圖、右視圖」的學習,學生在課後有充足的場地和道具來探索這個問題,他們可以藉助家裡的各種物體來進行主、左、右視圖的觀察。除此外,學生還可以進一步觀察物體的俯視圖、仰視圖、側視圖等不同角度的物體形態,並且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記錄下各個角度的物體形態,然後在課堂上講解給其他學生自己觀察的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之間也可以進一步地進行數學問題交流,極大拓寬了數學學習的空間,把教材的局限性縮小。
學生在學習「相似三角形」時同樣也可以進行課後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一個合適的探索問題,學生除了對教材中的判定定理掌握外,也可以自己在課後進行小組式地探索,找找其他判定相似三角形的辦法。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後才能創新問題,小組力量的強大給了學生們更多學習的支持,推動他們在自主學習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同時也能夠收獲更多額外的知識和 學習方法 ,對於各方面的自主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從預習中培養獨立意識
數學的自主學習要從預習開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夠幫助他們預先發現問題,並且在發現問題後能夠刺激他們去思考,而這個思考的過程又是自發性的,所以在預習階段,學生能夠完全地發揮獨立自主能力來做好數學學習的准備。例如蘇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中關於「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觀察、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平面圖形,比如電視機屏幕、桌面、卡片等東西都是可以作為觀察的對象。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產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並且也能夠發現一些問題:水杯的面能不能稱作平面呢;水平面是不是平面呢……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教材中的數學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更能順利地讓學生明白自己表達的知識點,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自主預習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解釋,幫助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還比如學習「軸對稱圖像」時,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預習來發現問題。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圖形是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所以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也會不難發現其中的差別,這對於課堂上老師教學講解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區別有著一定的幫助。所以學生自主學習對教師教學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 文章 :
1.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有哪些?
2. 老師怎樣教好初中數學
3.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4. 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技巧
5. 初中數學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7.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論文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論文
範文一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概念是反映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是構建數學理論大廈的基石,是形成數學知識體系的主要元素,是導出數學定理和數學法則的基礎,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載體。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既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也是進行判斷、推理、計算和證明的依據,許多數學問題的解決常常離不開數學概念。只有真正掌握了數學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數學的知識系統,才能有正確,合理,迅速地進行運算,推理和論證。因此,搞好數學概念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概念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徵,體會蘊含在數學概念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掌握數學概念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應用,從而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益的關鍵。
二、理論依據
1.《數學課程標准》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首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感知概念的表象等方式,進而理解概念的本質,初步建立新的知識結構的過程。重點指向的是學生學習概念內核,最後達成運用概念,鞏固、拓展的環節。
2.教育心理學理論。布魯納認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將它聯系在一起,那是一個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一串不連貫的論據在記憶中僅有短促的可憐的壽命。因此,概念教學必須返璞歸真,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概念的現實原型,概念的抽象過程,數學思想的指導作用,形象表述和符號化的運用等多方位理解一個數學概念,使之符合學生主動建構的教育原理。
3.數學教育學指出,教學中應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核心概念要貫穿於初中數學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由於數學高度抽象的特點,注重體現基本概念的來龍去脈。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在初步運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質。有效的數學概念教學,決不是以讓學生學會概念為終極目標,而是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生成和建構數學概念,更要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獲得全面的發展,從而促進數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三、概念生成教學的案例研究
筆者以浙教版八年級上冊4.3《中位數與眾數》為課例進行了一次嘗試,讓學生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不但能使學生逐步掌握概念本質,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探究與合作的無限快樂,感覺到自己精神,智慧力量的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效率提高。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統計初步第三節,它是上節平均數的延續。平均數、眾數及中位數都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特徵數,但描述的角度和適用范圍有所不同。本節課的重點在於眾數與中位數的求法與應用;眾數與中位數概念的形成與定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本節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統計思想方法,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應用問題的能力。學好本節課,也將為本章後繼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數學概念教學的核心是“歸納”:將凝結在數學概念中的數學家的思維活動的線索揭示出來,用一些學生熟悉的典型事例作載體,引導學生分析各事例的.具體屬性、抽象概括出本質屬性、歸納總結得出數學概念等思維活動而獲得數學概念。我追求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式學習,主動建構,必要變式訓練,重過程也重結果。
1.創設問題情境,揭示數學概念來源
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啟動學生在允許的條件下親自去發現盡可能多的東西。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像數學家那樣去想數學,經歷比較,抽象,概括,假設,驗證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過程,從中學到研究問題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在獲得概念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數學概念首先要有十分相關的感性材料,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有趣的,是有實際意義的,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於所研究對象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認識其本質,還能促進數學直覺的形成,數學思維的發展,更能促進學生在以後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運用有關的數學經驗去思考、解決問題。
2.提供探究任務,明晰數學概念內涵
為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並提高課堂效率,我們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表格呈現出“眾數、中位數”意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工作目標,就可以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成果,利用別的數集驗證或糾正猜想,使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由此讓學生熟悉歸納猜想的數學思想方法,體驗克服困難的興奮與團結協作的價值。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積累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概念的的教學中要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原則。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這種過渡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豐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數學概念不是靠教師講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的。
3.回歸問題原型,實施適度變式訓練
在教學中可藉助富有探究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嘗試中親自體驗數學概念,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對概念的理解,逐漸認識概念本質。為了鞏固學習成果和檢驗遷移水平,我們將情境改造,形成“貌似神非”和“貌非神是”的新問題,加強變式訓練。為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視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引起認知沖突,直面數學困惑,置身於渴望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
4.通過自主評價,深化數學概念理解
通過自主評價,促使學生反思他們的體驗和獲得的知識等,提高反思性學習的能力。計算平均數的時候,所有的數據都參加運算,它能成分利用數據所提供的信息,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中位數的優點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據的信息。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多次重復出現時,眾數往往是人們特別關心的一個量,但各個數據的重復次數大致相等時,眾數往往沒有特別意義。平均數、眾數及中位數都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特徵數,但描述的角度和適用范圍有所不同。
四、幾點思考
1.學生自我表述概念時必須准確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載體,數學概念是用科學、精練的數學語言概括表達出來的,它所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必須確定,無矛盾,有根有據並合情合理。所以概念形成之後,應及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加深對概念的印象,促進學生內化。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表述概念,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教師必須做好引導工作
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應對學生提供多大力度的干預,其分寸較難把握。探究活動與鞏固操練的時間如何安排,如何將“接受式”與“活動式”有機結合彰顯各自的優點,教師必須做好引導員,引導學生去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概念的抽象;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數學化”來培養語義轉化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在概念的定義中進行科學的歸納;引導學生在概念的應用中深化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概念的價值,從而讓課堂有機、有序、高效地達成目標。
學好概念是學好數學最重要的一環,對概念的理解透徹了,就能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獲得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新課標對概念教學的具體要求,優化教學設計,真正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內心的體驗和創造,達到認識數學思想和本質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空間想像的能力。
範文二
初中教學是一門純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從正負數的引入,數域的拓展開始,接觸的是比小學數學更為抽象的內容。由於它的純基礎性逐步凸現,學生感受到的是比小學數學更枯燥無味的內容,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45分鍾的課堂效益,將枯燥的內容生動化,變乏味為有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長期以來,一直是初中數學老師孜孜以求而探索的問題。本文從我教學中的實踐,談及數學教學的藝術與技巧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搞好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與實踐。
一 、運用實驗方法,利用學生求新心理,上好入門課
對於初中學生,雖然在小學學過數學,但初中數學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入手,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過去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極其抽象的內容,因此,上好入門課,是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的基礎。學生走進校門,教師就要牢牢抓住學生的求新心理,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一些活動、有趣的自然現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例如正負數的引入,除了教材上的溫度計、海拔高度之外,我還讓學生自己設計了一些相反意義的量,如從岳陽到武漢和株州都是200公里,但一個往北一個向南,數學上怎樣記敘?等等,這些僅靠在小學數學學過的記數方法已不能正確地反映,很自然的就引入了負數概念,這些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問題能得到合適的解決,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數學世界,從而激發他們在抽象的數學世界探索奧秘的興趣。這樣,同學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明確的求知目的進入到了數學課的學習中。
二、運用電教手段,利用學生的求趣心理,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抽象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到枯燥而導致厭學,如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融入到新奇有趣的情境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難題,如果在教學中能結合教材內容,介紹一些能用數學知識解釋的自然景觀,數學史方面的奇聞軼事,設計一些有趣的演示或學生探索性的小實驗就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知奧秘,獲取知識的慾望。在教學中,我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形象生動,新穎獨特地將學生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講“圓”這一節時,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在講“求平均數”這一節時,我首先給同學們放了一段我國女排與古巴女排的比賽錄象,其中有宋世雄的解說:“平均身高1.86m”,“這個平均身高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有沒有很簡單的計算方法呢?”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我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寫出來,同學們身臨其境,進入了積極的思維狀態,但同時也出現思維受阻表情,對出現的問題產生了“迷惑”,於是我抓住時機,導入新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答的“迷”。這樣同學們帶著具體問題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下進入了新知識學習。用這樣的方式上課,把學生的學習情緒從一開始就引入最佳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寓知識於趣味之中,令學生信心大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從生活實例引入,結合實驗、活動,輔以電教手段,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高低,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知、理解和記憶程度。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強,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就強,反之則弱。因此,要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必須讓學生有活躍的思維,所授知識通過學生大腦的思考和篩選,達到理解記憶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的知識時,注重教學方法的藝術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想活動圍繞著所授新知識而展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教材對學生永遠不是從外面灌進去的,學習是主動的,它包含著心理的積極開展,決定學習質量的是學生而不是教材”。對於這些童心極重的初中學生來說,一個小球在講台上滾動一下也會覺得有趣。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對於發生在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往往會產生直接的興趣。因此,從生活實例出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教學內容安排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輔之以電教手段,既能提高其學習興趣,又能鞏固已學知識,培養其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在講“圓”這一節時,我從生活實例出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車輪要設計為圓形?設計為多邊形是什麼結果?”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同時喚起了他們探知究竟的慾望,我抓住這一時機,導入新課,給出圓的定義。同時指出,正是因為輪周上每一點到輪軸的距離相等,車輪在運動中才沒有震動的感覺,於是同學們帶著問題積極主動的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四、巧妙開導,巧講、精練,給學生以主動權。
教學活動要通過學生主動的參與,積極的活動,自動的學習才能達到目的。學生主體作用是否充分發揮,關系著教學的成敗。在傳授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上。只有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恰到好處,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如在講“勾股定理”這一節時,課前我准備了一批教學卡片,引入新課後,我介紹了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就證明了這條定理,引發了同學們的自豪感和好奇心,接著利用教學卡片與學生一起拼出各種能證明結論的圖形,在不知不覺中就引導學生對定理進行了證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對知識的領悟會更透徹,對問題的體會會更深刻而體會到主動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應該精心策劃每一堂課,創設一定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經常處於興奮狀態。
總之,提高教育質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是一條基本教學原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必須抓住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中心環節。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師的責任不是幫助學生把鎖打開,而是交給他開鎖的鑰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能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得到完美的發展。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興趣。如果能讓學生對數學科產生比較穩定的興趣和愛好,那麼只要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能用所學有關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大腦就立刻處於興奮狀態,進入接收知識,發展思維,鍛煉意志的最佳時機。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心靈得到科學的熏陶,藝術的振撼,從而不斷發展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就必然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8. 怎樣有效地進行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分析
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教材結構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載體。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種法則、公式、定理,也就不能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抓好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由於年齡、生活經驗和智力發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注意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去分析事物的本質特徵。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確定義,缺乏生動的講解和形象的比喻,對某些概念講解不夠透徹,使得一些學生對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無法對概念正確理解、記憶和應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數學概念的教學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生活實例引入概念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人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例如,在講解「梯形」的概念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梯形的典型實例(如梯子、堤壩的橫截面等),再畫出梯形的標准圖形,讓學生獲得梯形的感性知識。再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教師可模仿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秤桿具有三個要素:①度量的起點;②度量的單位;③明確的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人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出了數軸的概念。這種形象的講述符合認識規律,學生容易理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許多數學概念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講清它們的來源,既會讓學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於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一般說來,概念的形成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對一些感性材料的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動過程變為簡單的「條文加例題」,就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可以完整地、本質地、內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例如,負數概念的建立,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如下:①讓學生總結小學學過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用自然數1,2,3…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就用自然數0表示:測量和計算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用分數。②觀察兩個溫度計,零上3度。記作+3°,零下3度,記作-3°,這里出現了一種新的數——負數。③讓學生說出所給問題的意義,讓學生觀察所給問題有何特徵。④引導學生抽象概括正、負數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這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又如,講授函數概念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數概念,我們必須揭示其本質特徵,進行逐層剖析:①「存在某個變化過程」——說明變數的存在性;②「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和v」——說明函數是研究兩個變數之間的依存關系;③「對於x在某一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說明變數x的取值是有范圍限制的,即允許值范圍;④「v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說明有唯一確定的對應規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數概念的本質是對應關系。
四、通過變式。突出比較。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心理學原理認為: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鞏固概念,首先應在初步形成概念後,引導學生正確復述。這里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本質特徵,同時,應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如「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教學中,可舉出如「π與3.14159」為例,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擾,對「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後,鞏固時還要通過適當的正反例子比較,把所教概念同類似的、相關的概念比較,分清它們的異同點,並注意適用范圍,小心隱含「陷阱」,幫助學生從中反省,以激起對知識更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獲得的概念更加精確、穩定和易於遷移。
五、注重應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總之,數學概念教學對整個數學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應努力通過揭示概念的形成、發展、鞏固和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9.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概念教學
(一)開門見山,教師直接給出定義,歸納注意事項、舉例讓學生反復練習;
(二)認為概念教學 = 解題教學,所以通過大容量訓練,使學生逐步認識概念;
(三)創設情境,但情境的選擇並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質,只是為了設計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讓人感到前後不夠協調;
(四)注意到讓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但在概念的分析過程中,缺乏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總感覺每個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沒有形成系統。
這些模式的教學,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知識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夾生飯,對問題的解決,依靠簡單的機械模仿,所有的訓練都游離在知識的表層甚至知識之外。長此以往,必將使學生成為並不優秀的做題機器,數學雙基也無法落實。鑒於此,反思我們的概念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到底什麼樣的概念教學模式可以稱之為好的,有效的教學模式是什麼呢?我認為應該沒有統一的模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師能重視基本概念蘊含的智力開發價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價值,能夠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概念教學都是有效的、好的教學。
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的幾點注意事項:
1.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教學中,要把認識數學對象的基本套路作為核心目標之一;
2.數學概念的高度抽象性,決定了其認識過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個螺旋上升,在已有認知基礎上再概括的過程;
3.人類認識數學概念具有漸進性,因此學習像函數這樣的核心概念時,需要區分不同年齡階段的概括層次(如變數說、關系說、對應說等),這也是教學要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 的原因所在;
4.為了更利於學生開展概括活動,教師要重視讓學生能夠自己舉例,一個好例子勝過一千條說教;
5.細節決定成敗,必須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間聯系的分析等過程,即要對概念的內涵進行深加工,對概念要素作具體界定,讓學生通過對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判斷,更准確的把握概念的細節;
6.在概念的系統中學習概念,即要通過概念的應用,形成用概念做判斷的操作步驟,同時建立相關概念的聯系,這是一次新的概括過程。
總之,對於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謂教無定法,好的概念教學課沒有統一的標准,可謂百花齊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學課卻有統一的特徵:學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對於其怎麼來的以及如何使用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學中,能折射出我們教師大大的智慧。最後把前蘇聯數學家辛欽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我想盡力做到在引進新概念、新理論時,能盡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論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認為只有利用這種方法,在學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並掌握所學到的東西。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類似於以上的概念教學並不是少數,我們將目前部分教師的概念教學模式進行簡單的歸納,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開門見山,教師直接給出定義,歸納注意事項、舉例讓學生反復練習;
(二)認為概念教學 = 解題教學,所以通過大容量訓練,使學生逐步認識概念;
(三)創設情境,但情境的選擇並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質,只是為了設計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讓人感到前後不夠協調;
(四)注意到讓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但在概念的分析過程中,缺乏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總感覺每個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沒有形成系統。
這些模式的教學,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知識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夾生飯,對問題的解決,依靠簡單的機械模仿,所有的訓練都游離在知識的表層甚至知識之外。長此以往,必將使學生成為並不優秀的做題機器,數學雙基也無法落實。鑒於此,反思我們的概念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到底什麼樣的概念教學模式可以稱之為好的,有效的教學模式是什麼呢?我認為應該沒有統一的模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師能重視基本概念蘊含的智力開發價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價值,能夠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概念教學都是有效的、好的教學。
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的幾點注意事項:
1.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教學中,要把認識數學對象的基本套路作為核心目標之一;
2.數學概念的高度抽象性,決定了其認識過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個螺旋上升,在已有認知基礎上再概括的過程;
3.人類認識數學概念具有漸進性,因此學習像函數這樣的核心概念時,需要區分不同年齡階段的概括層次(如變數說、關系說、對應說等),這也是教學要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 的原因所在;
4.為了更利於學生開展概括活動,教師要重視讓學生能夠自己舉例,一個好例子勝過一千條說教;
5.細節決定成敗,必須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間聯系的分析等過程,即要對概念的內涵進行深加工,對概念要素作具體界定,讓學生通過對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判斷,更准確的把握概念的細節;
6.在概念的系統中學習概念,即要通過概念的應用,形成用概念做判斷的操作步驟,同時建立相關概念的聯系,這是一次新的概括過程。
總之,對於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謂教無定法,好的概念教學課沒有統一的標准,可謂百花齊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學課卻有統一的特徵:學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對於其怎麼來的以及如何使用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學中,能折射出我們教師大大的智慧。最後把前蘇聯數學家辛欽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我想盡力做到在引進新概念、新理論時,能盡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論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認為只有利用這種方法,在學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並掌握所學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