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確定起跑線》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80-81頁
一、教學目標
1.能用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和方法進行計算,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2.通過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確定起跑線」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對跑道周長的計算,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2.難點: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麼有關。
三、活動准備
1.學生小組合作,觀察並測量校園田徑場上400米跑道的直道長度、跑道間距、彎道半徑等,獲取相關數據。
2.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發思考
1.出示視屏片段: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決賽、400米決賽起跑時的場面。
問:看到這兩個起跑的不同場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2.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運動場,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揭開「確定起跑線」的秘密。
(二)觀察跑道、探究問題
1.觀察思考,找出問題關鍵。
(1)各跑道的起跑線應該相差多少米?獨立思考,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麼辦?
(2)小組合作探究。
2.分析比較,確定解決問題思路。
(1)先了解跑道的構造。(結合自己課前跑道的觀察及自己畫的跑道)
說一說,每一條跑道具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內外跑道的差異是怎樣形成的?
(2)怎樣找出相鄰兩個跑道的差距?
3.計算驗證,解決問題。
(1)問:計算每條跑道的長度或計算彎道(圓)的長度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2)怎樣計算相鄰跑道間長度的差?
(3)先自己獨立計算,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有幾種計算方法,得出結果,確定起跑線的位置。(學生用草稿本計算)
(4)匯報交流。
4. 小結
(1)總結方法:回顧得出結論的過程,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2)發現規律。
師:用不同的方法確定了起跑線的位置,從結果來看,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起跑線的確定與什麼關系最為密切?
學生思考發現:
①跑道一圈長度=2條直道長度+一個圓的周長。
②內外跑道的長度不一樣是因為圓的周長不一樣。
③分別把每條跑道的長度算出來,也就是計算2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再相減,就可以知道相鄰兩條跑道的差。
④因為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只要計算出各圓的周長,再算出相鄰兩圓的周長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鄰跑道的差。
得出結論: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2π×跑道寬」
(三)鞏固應用
1.如下圖所示,小狗和小兔分別從A、B兩點出發,沿半圓走到C、D。他們走過的路程一樣長嗎?
(1)小狗所走是的路線的半徑為10米,他走過的路程是()米。
(2)小兔所走的半徑為()米,他走過的路徑是()米。
(3)兩只動物走過的路程相差()米。
2.在運動場上還有200米的比賽,跑道寬為1.25米,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四)小結
1.回顧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2π×跑道寬」
比賽需跑兩個彎道時,相鄰外圈比內圈起跑線提前:「2π×跑道寬」
比賽需跑一個彎道時,相鄰外圈比內圈起跑線提前:「π×跑道寬」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既然起跑線不固定,終點不固定,跑道不固定,又有無數次重新嘗試的機會,我們還有什麼可怕的呢?人生不是短跑,人生處處是起跑線,奔跑需要智慧,需要內心的力量,在今後數學學習的「馬拉松長跑」中處處都是起跑線,成功者將是那些持之以恆、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人!
B. 小學數學里的綜合與實踐可以分為哪些知識點
第一在數與代數領域,看起來簡單實則內容加深。第二,在空間與圖形領域,變簡單。第三,在統計與概率領域,由簡便難。由認識到自己作圖。第四,在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應用題基本和實際相結合。
C. 請問《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中所規定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學習內容有哪些
計思路---關於學習內容之四: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情景,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有益處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
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
設計思路---關於實施建議
為了保證《標准》的順利實施,《標准》分別對教學活動、學習評價,以及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實施建議;同時,為了更好地說明課程內容,《標准》在相關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內容供有關人員參考、借鑒。
D.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分為幾大領域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領域。一是數與代數;二是圖形與幾何;三是統計與概率;四是綜合與實踐。 第一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數的認識,數的表示,數的大小,數的運算,數量的估計;字母表示數,方程,代數式及其運算;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空間與平面的基本圖形,圖形的性質和分類;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運用坐標描述圖形的位置和圖形的運動; 第三部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處理數據,包括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等;從數據中提取信息並進行簡單的判斷,簡單隨機事件及其發生的概率;第四部分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如烙餅的問題,搭配的問題,找次品,打電話,粉刷牆壁等。
E.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題有哪些
:1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結題報告一、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沒有成熟的評價體系。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門活動性、實踐性課程,主題性活動是它的主體內容。然而,綜合實踐活動進入學校課程領域, 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綜合實踐活動開課難,缺乏詳細的開課流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使實踐活動逐漸變味;只停留在形式層面上,走過場,無實效。針對這些問題,實踐活動的課程建設經歷了從課程內容開發研究,到有效實施策略探討,以及對綜合實踐活動方法論教學研究等艱辛的歷程。這些研究對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課程實施的主體還是學生,沒有成熟評價體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就像是一份沒有正確批改的試卷,老師稀里糊塗,學生也不知所措,這樣的課堂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誤導學生。因此,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對當前科學高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定的課程總目標,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性研究工程。 2. 很多老師只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成果。作為數學新課程標准四大版塊之一的「綜合實踐活動」,倡導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特點之一。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 綁縛在數學綜合實踐上的培養責任非常多。但是,現實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開展後並沒有實際性的收效,很多老師還是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何種方式真正轉變老師的這種評價觀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在課程研究中,應當擁有足夠的關注:強化過程性評價和過程檔案,把素質報告逐漸提升為包含學業評價和實踐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 3. 課程理念的落實,學生的需要。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情景,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有益處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 2 合作精神。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基於上述願景,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思考把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作為研究重點,擬定課題為:小學數學活動課堂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 改變教師觀念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小組活動,探索等方式,難以控制學生。學習過程浪費時間,而且有時不一定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不如教師真接講解,即能節省時間,又能直指問題詞的結論,省時省力。而新課程標准中指出, 不但要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過程的感受。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活動的內容是不參加考試,有一些教師就人為的把這部分知識給省略掉了,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要徹底轉變教師這種想法, 就要為教師搭建一個平台,讓教師能夠有章可依的主動的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2.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一些學生因為個人智力水平的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的差異。以往的學習活動,他們的興趣並不是很高,往往有偏科和厭學的情緒,通過參加數學活動課的綜合實踐活動,這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他們也會產生一種被需要和被認同的情感,加上教師適時、恰當的鼓勵,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實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數學上得到發展」的課程目標。 3. 改變家長的教育理論很多學生的家長沒有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意識,在他們心目中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高,一切就都好了,形成一種重成績而輕能力的思想。然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才,這些人才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通過數學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得到家長的幫助,更有助於家長理解新的教育理論,改變他們傳統而落後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和學校配合,為培養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共同努力。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3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整合是指在數學活動課上對學生按照綜合實踐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把班主任引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與數學活動結合起來,在不增加學習學習負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的聯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採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精神。力求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質量, 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對於綜合實踐課的興趣。(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流程進行研究,總對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課的分課型課時的教學模式。能對學生數學活動進行動態評價,從評價的主體、方式、及評價的時間、評價的延伸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 2.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三) 課題研究的目標 1.轉變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理念。 2.建立數學活動課的分年級分段的教學模式。 3.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 4.探索 1-5 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互相銜接,對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形成縱向的培養。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一)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研究,了解國內外有關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的有關文獻,以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與實施的要求。 2 .調查訪問法: 對課題組、當地教育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訪問或書面調查,了解對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的看法,並對本課題改革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 3 .實踐教學法: 對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進行實驗,創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班」,並及時總結經驗。 4 .理論分析法: 以基礎教育課程理論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從整體上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有效評價。(二)研究步驟 1 、准備階段: 2012年 3月~20 14年 4 月,搞好課題設計,成立研究組織,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和工作措施。 4 2 、文獻研究階段: 2012年 5月~20 12年
F. 人教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內容考不考
考試的。
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師生共同參與的一種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綜合與實踐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數學探究或數學建模活動,是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或現實問題的過程。
G.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有哪些
《第七周小學|小學綜合實踐|小學語文》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_GtSDC-gKPH18YkUhX11Dg
第七周小學|小學綜合實踐|小學語文|小學英語|小學音樂|小學信息技術|小學心理|小學體育|小學數學|小學美術|小學科學|小學道德與法治(1)|小學第七周網路學習資源一覽表.xlsx|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02-參與公益-陰泓欣.zip|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01-服務社區-宋娜娜.zip
H. 可能性屬於小學數學四大領域的綜合與實踐領域對嗎
可能性屬於小學數學四大領域的綜合與實踐領域是對的,《數學課程標准》在每個學段均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運用這四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在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領域的學習內容有: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式與方程、正反比例和探索規律;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學習內容有: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位置、圖形與變換;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學習內容有:統計、可能性;實踐與綜合運用領域的學習內容包括:實踐活動、綜合應用。
I.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都有哪些
內容分析
本次活動是在學生學習了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方向與位置》
的
基礎上設計的
。
本次活動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
體會方位
知識,感受生活中的方位概念。
並通過小組合作、研究,
描繪出合理
的旅遊路線,並嘗試
設計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方案。活動分兩個階段:
一是准備階段,在此階段中,
我們提出課題,
講明活動的意義。
根據
地域特點確定了文化廣場、
森林公園、
長城、
九龍泉水庫等幾大景點。
對學生進行分組,明確每組活動任務。各小組自己進行了人員分工,
並討論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學生走入生活中,
通過實地測量、
查詢訪問、
查閱資料等不同手段搜集記錄下不同景點的相對位置方向
及距離。
並繪制出以文化廣場為中心的部分景點的坐標圖;
二是匯報
信息、設計方案階段,即為本節課的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