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圓圓的餅干在哪裡 詳細�0�3
圓圓的餅干在哪裡(一)活動目標:1.通過觸感感知圓形,知道圓形沒有邊,沒有稜角。 2.能說出生活中圓形的東西。 活動准備:1.神秘袋。(自製布袋或用一個紙袋代替) 2.大小不同的圓形卡片,質地可以有布、塑料、硬幣等。 3.每組准備一盒各種圖形的圖片:圓形、方形、三角形、橢圓形等。(玩 具或卡片均可)活動過程:1.出示神秘袋,請幼兒觸摸感知圓形。 (2)拿出袋子里的東西,分析總結圓形的特點: 圓形摸起來沒有棱,沒有邊,周圍是很滑的,圓溜溜的感覺。 (3)倒出袋子里所有的圓形,告訴孩子,這些雖然顏色、種類、大小等都 不一樣,但是形狀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圓形。 4.游戲:慧眼識圓形。 每組准備好一盒包含圓形的各類圖形實物或卡片,請小組合作,將圓形找出 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又快有對。 5.嘗試變圓形。 用半圓形嘗試變。 活動延伸:認認盒子里其他的圖形。
Ⅱ 幼兒小班數學什麼東西是圓的及反思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的方式,幼兒認識圓形(圓面和圓圈)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圓鏡,圓盤子,臉盆;圓形紙片若干,大、中、小圓圈各1隻, 幼兒每人一套大、中、小圓 活動過程: 一、實物演示 1、(出示圓鏡)這是什麼?這面鏡子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圓盤)這是什麼?這只盤子是什麼形狀的?盤子的口實什麼形狀的? 出示臉盆(提問同上) 3、教師:小朋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圓形的,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圓形的東西很多,在家裡,在馬路上,在幼兒園里,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 二、圖片演示 1、 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圓形紙片。 教師:這里有許多漂亮的紙片,又紅的,藍的,綠的,黃的,小朋友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圓形有大的,有小的,還有最小的呢。(教師用手逐一指出)你們看看這些圓形像什麼? 2、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兩個圓圈,紅的大,黃的小。 問:這里有幾個圓?那個大?那個小?(再出示最小的1個綠色的圓)現在這里有幾個圓/?哪一個是最小的圓?(和幼兒一起說出大圓,小圓,最小的圓。) 教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大圓,我們就叫她大圓媽媽。這是小圓,我們叫她小圓寶寶。最小的圓呢,我們就叫她最小的圓寶寶。(幼兒復述一遍) 教師:大圓媽媽說話了,她說:「小圓小圓,我的好寶寶,我們來做游戲好嗎?請到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小圓就滾呀滾,滾到大圓身邊和大院並排站好。 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快來呀,請你也打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請一個小朋友幫小圓寶寶滾到媽媽身邊去。現在,3個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師:圓媽媽又說話了:小圓寶寶,你再過來一點,讓我們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圓寶寶你也來與媽媽拉著手一起跳舞吧!請一位幼兒幫忙。現在三個圓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師:大圓媽媽非常喜歡圓寶寶,她又說:小圓寶寶你們全部進來,坐到媽媽身上來。小圓寶寶滾呀滾,全部滾到大圓里。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你也全部進來吧!最小的圓寶寶也滾呀滾,全部滾進大圓里了。 教師:圓媽媽心裡真高興,她說:小圓寶寶請你到媽媽懷中來吧,媽媽抱你睡覺。小圓寶寶就滾到了媽媽身體的當中去了。 小圓寶寶說話了:最小的圓弟弟,請你到我懷中來,讓我來抱你睡覺。那個小朋友會幫小圓寶寶的忙。好,現在大圓抱著小圓,小圓抱著最小的圓,3個圓真高興。 三、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每人一套學具,4隻大小不同的彩色圓圈 教師:小朋友,你們沒人有幾個圓?請你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好嗎?(幼兒自己拼放、游戲)。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幼兒認識圓形、長方形。 2、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幻燈。 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圖片若干。 3、圓形、長方形的餅干若干、托盤兩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圓形餅干幻燈。 這是什麼?有幾個餅干?這個餅干是什麼形狀的?(出示圓形) 2、幼兒找圓形。 出示幻燈:請你找一找這個圖片上有那些東西是圓形的? 幼兒找圓形,將答案和幼兒找到的圓形做比較,看是否正確。 3、出示長方形餅干幻燈。 圓形都找出來了,這個上面還剩下一樣東西,它是什麼? 這個餅干是什麼形狀的?(出示長方形) 長方形有幾條邊? 4、找生活中的長方形。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那些東西是長方形的? 2)、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找到的長方形。 5、游戲:吃餅干。 1)、幼兒自由選擇圖形。 今天老師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品嘗圓形的和長方形的餅干,如果你想吃圓形的餅干就拿一個圓形的圖片貼在自己衣服的前面,如果你想吃長方形的餅干就拿一個長方形的圖片貼在自己衣服的前面。 2)、游戲。 在請你們吃餅干之前,老師要請小朋友先走過這兩條圖形小路,想吃圓形餅乾的就走圓形的小磚頭,想吃長方形餅乾的小朋友就走長方形的小磚頭,不能走帶別的圖形的小磚頭上,走完這條圖圖形小路以後,你才能去選擇你要的餅干進行品嘗。 3)、幼兒吃餅干。 《認識圓形》課後反思: 餅干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也非常的喜歡吃。餅干有各種味道的,也有各種形狀的,所以我便以此為題材設計了這節活動,讓幼兒在吃吃、玩玩中認識並掌握圓形、長方形。設計這節活動是,我認為小朋友應該比較感興趣,會表現得很活躍,但在活動中,不知小朋友是由於什麼原因,上課時都沒有人回答,個個好像還沒睡醒,,感覺活動氛圍一點都不活躍。但是從幼兒的活動情況來看,小朋友還是認識了圓形和長方形的
Ⅲ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畫畫的過程中,了解小熊臉部的特徵。
2.用圓形,嘗試表現小熊的臉部特徵。
3.體驗兒歌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繪畫活動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感受作品小熊的美感。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對形狀有一定經驗。知道繪畫作品中背景的意思。
物質准備:教師用ppt(小熊的畫法及小熊實物圖片)人手一支筆,一張畫紙和一些圓形餅干;背景用圓形各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圓形,引出圓形餅干。
1.出示圓形,幼兒想像。
這是什麼,什麼東西是圓圓的?(幼兒自由想像)
2.出示餅干,導入主題。
圓圓的還像圓圓的餅干。(出示餅干)猜猜誰喜歡吃餅干?
二、邊聽邊看,了解熊的臉部特徵。
1.觀看ppt,聽兒歌看繪畫過程。
兒歌:圓圓圓圓一塊餅,啊嗚用力咬一口,一根小棒往下戳,變成一根棒棒糖,放到彎彎嘴巴里,掉下兩塊餅干屑,拉手跳個圓圈舞,先開一朵半圓花,又開一朵半圓花,哇哦!一隻小熊畫好了。
2.再次欣賞,鞏固繪畫小熊的步驟。
3.貼上背景,完成完整的美術作品。
要求:畫好小熊後,在小熊的背景里貼上一塊一塊餅干,給小熊吃的飽飽的。
三、幼兒作畫,嘗試繪畫小熊。
1.幼兒自由創作,嘗試繪畫。
2.教師巡迴指導,張貼幼兒作品。
3.觀看實物小熊ppt,完整欣賞熊的特徵。
四、分享餅干,體會吃餅乾的快樂。
吃餅干,體會快樂,結束活動。
小網路: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
活動目標:
1.用各種形狀的紙拼貼創作各種各樣的魚。
2.學習給貼畫進行簡單裝飾。
重點難點:
拼貼魚兒
活動准備:
教師用各種顏色的紙剪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方形、三角形、半圓形等幾何圖形。
繪畫紙,膠棒,蠟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出示各種各樣的魚兒圖片,視頻,讓幼兒觀察,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活動過程
1.說一說自己看到的魚兒的形狀。
提問:你剛才看到的魚兒身體是什麼形狀的?
「橢圓形,三角形,圓形,方方的,長長的……」
2.說一說自己看到的魚兒的顏色。
提問:你剛才看到的魚兒是什麼顏色的?
「紅色,黃色,藍色,五顏六色……」
3.看一看老師的魚兒是什麼樣的。
出示教師用各種圖形粘貼的魚兒,講解製作的步驟和方法,提出要求:
(1)用任意圖形組合成自己喜歡的魚兒。
(2)魚兒的樣子、顏色、動態都是不一樣的。
(3)粘貼的時候注意衛生。
(4)魚兒生活在水裡,可以給魚兒的家裝飾美麗些(添畫上水草、水泡等)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魚兒和魚兒的家。
【活動目標 】
1、能在游戲情景中學會使用剪刀,對紙工活動有興趣。
2、鞏固認識紅、黃、藍三色,會將紙條按顏色進行分類擺放。
3、體驗想像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
重點即為目標1
難點即為目標2
【活動准備 】
1、紅、黃、藍紙條;剪刀若干;籃子、筐子每組一份。
2、小花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
一、開始部分:教師出示紙條,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1、教師神秘的用手抓一把紙條,幼兒在睜開眼睛的一瞬間教師抖動紙條,
老師: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呀?(彩色紙條)這象什麼呢?(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
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的聲音.
2、老師:這個紙條可調皮了,它還會跳呢?你們看,它跳呀跳呀跳到哪裡了?(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
對,它跳到老師的頭上,象什麼?(頭發)
紙條又飛呀飛呀飛到胸前,象什麼?(鬍子)
飛到腰裡象什麼?(裙子)
教師 小結:你們真是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對於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送個笑臉娃娃。
二、基本部分:學習使用剪刀.
1、示範環節:出示剪刀
老師:看,這是什麼?你們會用剪刀嗎?你們的本領真大。
老師:我們一起來做做,一隻手拿著剪刀,另一隻手拿紙條,張開剪刀咔嚓一下,紙條剪斷了。
老師;誰來試試看?讓幼兒自己試試
老師提示:剪刀還想告訴你們一件事情,剪好後要把剪刀閉攏,不然它會很累的。
2、動手操作。
你們都想試試嗎?把彩色紙條剪到自己的小籃子里。(放音樂)幼兒動手操作剪紙條。(教師巡視,對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給與積極地指導)
3、分類 整理:剪刀說它太累了,想休息了,提醒幼兒把剪刀放到筐子里,把紙片倒入老師的籃子中來。
三、游戲活動:撿花瓣
1、老師:這一張張的紙片象什麼呀?(花朵的花瓣)一陣風吹來了,小花瓣掉下來咯。
2、老師:看一看,找一找,紅色的花瓣在哪裡?游戲三次,紅、黃、藍同時進行
3、花兒貼紙片
(1)老師:你們聽,什麼聲音?誰在哭?(小花哭了)它說旁邊的花兒多漂亮,我們怎麼沒有漂亮的衣服呀?
(2)引導幼兒幫小花貼上黃色、紅色、藍色的紙片。
老師 小結:你們幫助花兒穿上了五彩的衣服,使花兒們一個個變得更漂亮了。你們表現真棒!
四、結束活動
花媽媽很開心,因為孩子們都回到它的懷抱了,所以它邀請我們一起到外邊玩游戲哦。
【活動反思 】
本節活動選材好。教師用擬人化的語氣引起幼兒對彩色紙條的興趣,使之在游戲中產生想要動手試一試的慾望和熱情,並且能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探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目標完成的較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通過游戲的情境,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剪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其動手的能力。在學會用剪刀的同時,也了解使用時必須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項,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就感,並能愉快又安全的活動。
由於是初次嘗試,活動中發現有三名幼兒擠在一起互相爭搶,被我看見了,及時給與恰當的教育,使他們明白爭搶剪刀會帶來扎傷眼睛等無法預見的危險。所以,教師在示範時還是要注意提醒幼兒使用時多注意安全,避免安全隱患。
在最後讓幼兒把多餘的紙片送到相應的顏色的家裡,這是對幼兒操作活動結果的肯定與互相 評價,使每個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知道進餐時菜湯潑在桌子上或身上時的簡單處理方法。
2、能根據圖片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引起幼兒興趣,討論:湯潑了怎麼辦?
教師:午餐時,大家都在吃飯,吃著吃著,玲玲突然叫了起來:"哎呀,不好了!我的湯潑了......"玲玲的湯潑到哪裡了?(桌上)如果你的湯也潑在了桌上,你會怎麼辦?
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吃飯時,湯潑在了桌子上,要趕緊把胳膊移開,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臟了,甚至燙傷了自己。
2、繼續聽故事,繼續討論:湯潑了怎麼辦?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這個小朋友的湯潑在哪裡了?(湯順著桌子往下流。)他該怎麼辦?"來聽聽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讓開流下來的湯,再請成人幫忙。)教師小結:湯潑在桌子上,又順著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讓開留下來的湯,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褲子弄濕。然後,可以請成人幫忙處理潑下來的湯。
3、教師總結。
教師:有時,因為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湯弄潑了,當大家遇到這種事時,首先要讓開潑下來的湯,然後再請成人幫忙。如果不讓開,湯就會弄濕自己的衣服,甚至會燙傷自己。
教學反思:
小班孩子生活能力比較差,每當吃飯時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有的孩子吃飯時喜歡東轉轉西看看,很容易將飯碗、菜碗、湯碗打翻掉,而當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中午吃飯時,我和保育阿姨分工合作,終於幫每個孩子的飯菜湯都安頓上,教室里也逐漸安靜下來,但偶爾會出現孩子湯打翻的情境,同樣的情況在家裡肯定也會發生,只是這些都被父母「包辦」了,孩子沒有處理危機的意識和機會,我特意組織孩子進行討論「湯灑了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幼兒認識到事情發生後,首先要自己想辦法,有處理危機的意識和能力。孩子的討論很激烈,有的說「立刻站起來」,有的說「拿塊毛巾來擦擦」……這些方式方法其實都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他們在生活中遇到過此類問題,也看到成人幫助自己處理過這類問題,但就沒有自己親自處理過這類問題。想到這兒我又不由得想到家長的「包辦」問題,很多時候家長在看到孩子出現問題時,為了省時省力就會幫孩子解決問題,因為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往往會更加添亂,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添亂過程中孩子會總結經驗,成為他的一種能力,而家長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其實要讓幼兒真正掌握並懂得解決問題的辦法,老師和家長要多給他們一些引導,多給孩子一些實踐鍛煉的機會。
小網路:碗作為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證,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制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方形。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練習手膝著地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 作的靈活性。
二、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一、材料准備:小螞蟻頭飾;沙包製成的紅、綠糧食若干;紅、綠筐各一個; 墊子搭乘的小橋一個;背景音樂。
二、經驗准備:了解有關螞蟻生活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聽音樂做動作聽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熱身運動:頭、肩、腰、腿、膝、腳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熱身運動讓幼兒充分活動各個關節,防止在活動中受傷。
二、基本活動
(一)、練習各種不同方式的爬行動作1、自由爬教師邊念兒歌便帶領幼兒自由爬,為後面的游戲爬做好准備。並提醒幼兒不要相互碰撞,注意安全。
自編兒歌:今天天氣好晴朗,跟著媽媽去散步。
螞蟻螞蟻爬呀爬,螞蟻螞蟻爬呀爬。
2、有序爬鼓勵幼兒一個接一個有序地爬過墊子連接而成的小橋。
3、尋聲爬通過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寶寶們拉下頭飾蒙上眼睛,傾聽媽媽的互換,手膝著地爬著找媽媽。
4、嘗試倒退爬(播放"獅王進行曲")寶寶聽什麼聲音?前面發生什麼事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引導幼兒向前爬)哎呀!是一隻正在找食物的老虎,快向後退。(引導幼兒向後倒爬)聽,沒聲音了,讓我們再次向前爬。(引導幼兒再次向前爬)三、游戲:螞蟻背豆豆引導幼兒尋找場地一頭用沙包製成的小糧袋。
請幼兒將紅、綠兩色的小糧袋安顏色標記運回相應的糧倉。(師友共同檢查游戲結果)小結:啟發幼兒總結出爬的時候背部要保持平穩。
螞蟻媽媽:糧食不夠怎麼辦?
引導幼兒在場地中發現"大豆"鼓勵幼兒一起合作把"大豆"抬回去。
四、放鬆練習,結束活動。
(時間2分鍾,運動量小)律動《一隻小螞蟻》鼓勵幼兒先拍拍手臂、膝蓋、再互相拍拍手臂、膝蓋。
注意事項:
1、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爬時眼睛要向前看,避免與其他幼兒相撞,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關注幼兒的衛生,教育幼兒手爬臟了不要亂摸,特別不能揉眼睛、吃手等。
【活動評析】:
根據《綱要》中健康領域的目標,運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還嘗試了倒退爬,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活性,讓幼兒感受到參加 體育活動的樂趣。本次活動的特點:
首先,趣味性方面:幼兒喜歡小螞蟻,扮演聰明可愛的小螞蟻會讓他們覺得很有趣。過"小橋""尋聲爬""躲避大老虎"等,整個活動以游戲 的方式貫穿始終,孩子們和教師一起游戲玩耍。自然輕松而富有親情的游戲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活動的無窮樂趣。
再次,層次性方面: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自由爬、一個接著一個爬、嘗試後退爬、背著物體爬等一系列游戲活動,不斷提高練習要求,逐步發展孩子們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最後,綜合性方面: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各領域的目標是統一的,差別僅僅在於側重點不同。因此,活動設計時整合了科學、社會領域的相關的知識,力求做到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注意多層次的整合。
設計意圖:
《認識蘋果》是小班上學期的一個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蘋果著手,為幼兒進行一個豐富多彩的認識蘋果的過程。蘋果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水果,但由於它的常見,家長往往會忽略讓幼兒認識蘋果,讓幼兒對蘋果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怎樣讓幼兒在小小的蘋果中探究發現科學的秘密?怎樣有效的引導幼兒在觀察蘋果的過程中,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因此我設計了《認識蘋果》這個科學活動,來引導幼兒真正的認識蘋果。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蘋果的特徵。
2.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
3.喜歡吃蘋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了解蘋果的特徵。
活動准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紅富士、蛇果、青蘋果、黃蕉)
2.小叉、盤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
1.師:小朋友今天都帶來了什麼呀?(蘋果)
2.師:蘋果真多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蘋果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把你的發現跟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看看誰發現的最多。
3.師:誰來說說蘋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1:我的蘋果是圓圓的。
教師追問:這個圓圓的蘋果象什麼呀?(皮球、輪子)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蘋果會怎樣?(蘋果會滾動)
幼2:我的是紅顏色的。
教師追問:誰的蘋果也是紅色的舉起來給我們看看。還有跟他們不一樣顏色的蘋果嗎?(引出綠色、黃色)
幼3:上面還有柄。
柄長在哪裡呢?(凹進去的地方)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小結:蘋果看上去是圓圓的,凹進去的地方有個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聞起來香香的。
5.師:它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呢?(教師介紹蘋果的名稱:青蘋果、蛇果、紅富士、黃蕉等)
二、觀察了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師:我們看到蘋果的外面是什麼?(果皮)那你們知道蘋果的裡面是什麼嗎?(幼兒猜測)
2.師:現在我來把它削開,看看蘋果的裡面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什麼顏色的?
3.師:果肉裡面又會藏著什麼呢?(皮、籽)怎麼才能看到裡面是什麼呢?(幼兒猜測)現在老師就把它切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嘗蘋果。
1.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是什麼味道的?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蘋果請小朋友嘗一嘗,說說蘋果吃到嘴巴里是什麼感覺?(甜甜的',脆脆的……)
3.小結:蘋果營養豐富,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多吃蘋果,這樣身體才會棒棒的。
活動反思:
由於小班的年齡特點,他們並不是很能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及發出的指令,經常會出現一個小朋友說什麼,其餘的小朋友就會說一樣的這種情況。我們先從了解蘋果的外形特徵開始了這次的活動。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知蘋果,用眼睛看一看蘋果像什麼?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用鼻子聞一聞有什麼味道?用手摸一摸蘋果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邊觀察蘋果邊說一說,並講述自己得發現,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提問「發現了什麼不一樣的嗎?」大多數小朋友會重復同樣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並回答問題,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應該多引導幼兒進行回答,而不是幫幼兒將答案說出來,這樣既沒辦法突破活動的重難點,也沒辦法提高幼兒的思考、表達能力。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不但了解了有關蘋果的內部特徵和外部特徵,同時也掌握了運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學會用探索的方法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蘋果是孩子們喜歡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戲中和孩子們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學秘密,收獲甚豐。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掌握科學知識是其次的,對活動感興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慾望、敢於展現自己是我們開展活動的目標。
活動目標:
1、認識國畫顏料(藤黃、大紅、鈷藍)、宣紙。
2、觀察顏料在宣紙上暈染的過程,感知宣紙吸水的特性。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大張草地底圖(幼兒合作作畫用),白紙和宣紙畫的范畫,國畫顏料,裝有水的小噴霧瓶、裝有顏料的滴瓶若干,棉簽若干。
2、 經驗准備:學會使用滴瓶一滴一滴滴水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魔術「花兒開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和作畫願望。
1、 教師出示兩張不同紙上的范圖,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花兒(花兒都未開)。
師:今天我帶來的這兩張畫中,其中一張是用有魔力的紙畫的,它畫面上的花兒能長大開放,你們猜猜是哪一張?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花兒開開?
2、 通過比較感知宣紙的吸水特性,觀察顏料在宣紙上暈染的過程
師:現在我要給花兒澆水了,請你們一起幫助我念咒語吧:「噗呲——,花兒開」,仔細看花兒開了沒有哦。
教師用噴霧瓶依次向白紙和宣紙上的花噴水,並引導幼兒觀察結果,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師:噴出來的水到哪裡去了?花兒有什麼變化?是怎麼變的?變得怎樣了?
師(小結):這張有魔力的紙名字叫宣紙,它能吸收水分,顏料跟著水分一起暈染開,花兒就開了。
二、認識作畫材料
師:除了宣紙之外還需要誰來一起幫忙完成這個魔術呢?
師:我們還需要宣紙的好朋友——國畫顏料寶寶(向幼兒出示小碟中的顏料):他的名字叫大紅(藤黃、鈷藍)。
師:這些小花就是是三個顏料寶寶畫出來的,紅色的花用哪個顏料寶寶?……
三、引導幼兒學習作畫方法
1、示範用棉簽作畫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個有趣的魔術吧,先用棉簽沾一些你喜歡的顏料畫在草地上,再用小噴霧瓶對准小花噴一次,同時念念咒語:「噗呲——,花兒開」,小花就慢慢地開開啦。
2、示範用滴瓶作畫
師:瞧,我還把顏料加水放在小塑料瓶里,「嘴朝下,輕輕捏,快快放」。只要一滴顏料就能變成又圓又大的小花了!(教師反復示範幾次)
3、請幼兒嘗試用兩種方法「變魔術」,其他幼兒幫助一起念口訣。
四、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提出作畫要求
師:現在要請各位小小魔術師上場咯!我已經為你們准備好了魔術道具,用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也可以和同伴商量交換工具,用完的棉簽要記住放回原來的碟子里。
魔術口訣你們忘了沒有?(徒手練習,通過復習口訣,幫助幼兒鞏固兩種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師帶領幼兒到大張底圖旁)
師:你們瞧,這片草地上一朵小花也沒有,現在請你們施魔法讓草地上開出美麗的小花吧。
2、幼兒圍在長條形的畫紙四周作畫,教師指導作畫方法,提醒幼兒注意保持同伴之間的空間距離不擁擠並指導作畫的細節。
五、分享交流
1、與幼兒共同欣賞作品
2、交流:(1)你是用什麼方法畫的,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為什麼?
(2)你喜歡哪一朵花,為什麼喜歡,猜猜他是用什麼方法畫的。
延伸活動:
將活動材料投放在區角中,教師教幼兒用宣紙製作立體小花,並借用噴霧瓶和滴畫的形式染紙花。
附:紙花的製作:
材料:邊長8cm左右的小正方形宣紙,綠色中粗吸管,漿糊。
方法:對角折兩次後找到中心用食指頂住中心,另一隻手將四邊向下捋集中,並捏住食指頂的中心,將中心一小段捏實,向上翻轉過來沾上些漿糊並插入綠色吸管內,就是一朵簡易的小花了。
小網路:水墨畫: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墨水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枝法基礎畫成墨水畫。線條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撥墨的枝法。墨於水的變化分為五色。畫成作品,題款,蓋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畫作品。
Ⅳ 圓圓的餅干在哪裡 詳細�0�3
圓圓的餅干在哪裡(一)活動目標:1.通過觸感感知圓形,知道圓形沒有邊,沒有稜角。 2.能說出生活中圓形的東西。 活動准備:1.神秘袋。(自製布袋或用一個紙袋代替) 2.大小不同的圓形卡片,質地可以有布、塑料、硬幣等。 3.每組准備一盒各種圖形的圖片:圓形、方形、三角形、橢圓形等。(玩 具或卡片均可)活動過程:1.出示神秘袋,請幼兒觸摸感知圓形。 (2)拿出袋子里的東西,分析總結圓形的特點: 圓形摸起來沒有棱,沒有邊,周圍是很滑的,圓溜溜的感覺。 (3)倒出袋子里所有的圓形,告訴孩子,這些雖然顏色、種類、大小等都 不一樣,但是形狀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圓形。 4.游戲:慧眼識圓形。 每組准備好一盒包含圓形的各類圖形實物或卡片,請小組合作,將圓形找出 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又快有對。 5.嘗試變圓形。 用半圓形嘗試變。 活動延伸:認認盒子里其他的圖形。
Ⅳ 幼兒園大班數學圓圓大豐收反思
設計背景 由於我們班剛剛深入中班,又有一部分幼兒新入學,對數的理解和認識不夠,還不能正確點數5以內的數。為了讓孩子們學會計數、認數字,我結合秋季的主題,設計了《豐收的果園》這一課時,在這個活動中,我的每一環節都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鞏固對5以內數字的認識,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 2、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 3、願意參加教學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正確點數5以內的數量,能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 活動准備 1、果園(樹上貼有有1—5的點子的不同水果)。 2、貼有1—5數字的自製紙盒汽車。 3、1—5的水果圖若干。 4、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參觀果園 ,參與手指游戲。 1、 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樹上有些什麼水果呀? (放《去郊遊》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果園) 2、 參觀果園 (果園背景圖)。師:請小朋友說說看有幾種水果?每種水果都有幾個呀? 3、放音樂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練慣用手指表現5以內數量。 二、摘水果 1、師:先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呢?為什麼呀? 2、師:樹上這么多水果,我們把這些水果摘下來,好嗎? 3、聽音樂把幼兒帶到立體水果樹前。 4、幼兒摘好水果,師提問:水果娃娃上面還藏著一個小秘密,你發現了嗎?你摘的是幾個圓點的水果? (幼兒數一數) 三、重點學習水果圖片上數數。 1、他們數的對不對,為什麼? 2、有什麼好辦法能使數過的不再數進去。 3、發給幼兒人手一個蘋果數一數,想一想。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學會了在封閉物上數數,只要我們清楚地記住第一個點在哪裡,然後輪著數下去,數到最後一個數了,就不能數下去,這樣就不會搞錯了。 四、送水果 嘀嘀嘀,汽車開來了。(出示汽車) 1、師:開來幾輛汽車?幫汽車排排隊。(請一個小朋友按1-5的順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這么多水果,我們用汽車把水果運回去吧!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幾個點子,應該乘幾號車呢?(幼兒討論) 3、送水果 師:請小朋友把水果送到點子和數字一樣多的汽車上。(老師巡查,輔導) 4、運水果 「嘀嘀嘀,汽車出發了「(幼兒開著汽車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長期傳統的數學教育方式下,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充滿恐懼。因此,要讓學習主體回到幼兒本身,讓幼兒從興趣中產生動機,培養幼兒主體探索、操作建構知識的能力。考慮到孩子們對水果的喜愛之情,水果成為了我貫穿今天整個活動的主要線索。我通過手指游戲、摘果子、、送果子、運果子,不斷激起孩子們數數的興趣,激發孩子們去探索和運用不同的數數方法和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 在各環節的設計上,我根據我班孩子對數的已有經驗,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開展活動。從今天的活動現場來看,孩子們運用較多的是從中間往四周數或從四周望中間數的方法,積累了這方面數數的經驗,知道了數數要數得正確一定要數仔細,不能漏數。在摘果子的環節中,既有對前數幾種水果中積累的數數方法的運用,又加入了封閉式數數,同時小結了數數在正確方法。而設計最後一個環節的游戲,一方面是基於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活用所積累的數數方法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我覺得數數的方法千差萬別,通過游戲也能啟發他們在以後的游戲中探索、運用更多的數數好方法。 在這個活動中,前半部分教師與幼兒的配合還比較默契,後半部分(送水果回家時),秩序有點亂,如果我能以小組為單位,逐一上來將水果放入車中,既有序,又能觀察到每個幼兒的表現。 通過這一課時,我想我們今後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注意以下幾點,對我們以後的教學有很大幫助,讓幼兒更熱愛學習: 1、以幼兒最感興趣的「生活化」內容,融入數理概念的知識,讓幼兒主動輕松地學習數學的知識,並保持濃厚的興趣。 2、以有趣的「游戲化」形式進行活動,讓幼兒自行探索發現,建立起經驗、溝通、創造的學習過程。 3、以豐富變化的「多程序」「多模式」題型練習,配合操作道具,讓幼兒建立起實驗、討論與表現一致的學習過程。
Ⅵ 幼兒園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分餅干》含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分餅干》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在正確感知圖形的基礎上,學習按圖形的某一特徵(顏色、形狀或大小)進行分類。
2、能愉快地參加操作活動,並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每人手臂上一副袖套(紅或綠);圖形卡片;分類盒;小貨車四輛,分別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一、游戲:進車間。練習按物體的單一特徵分類。
教師以廠長的身份交代游戲規則。
師:工人們,今天我們要到餅干廠去工作,這邊是"紅紅餅干廠",那邊是"綠綠餅干廠",戴綠袖套的工人到"綠綠餅干廠"那裡去,那麼紅袖套的呢?
幼兒根據袖套顏色分別找位置,教師檢查找位置情況,幼兒互查。
二、游戲:分餅干。引導幼兒排除其他特徵干擾,按圖形的某一特徵分類。
1、引導幼兒指認圖形。
師:我們廠的'餅干可真多呀,誰來介紹一下,有些什麼樣的餅干?根據幼兒講述出示圖形。
2、啟發幼兒探索分類方法。
師:現在我們要把這些餅干分裝到兩個盒子里,你們想想看,哪些餅干可以放在一起?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分餅干,先分好的幼兒在下面講述是怎樣分的。
4、個別幼兒講述分類方法。
師:你是怎麼分的?除按顏色分外,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分別再請按形狀、大小分類的幼兒講述。教師提出再次操作要求:這些工人幹得都很棒,我們發現,可以按餅乾的顏色分、形狀分、大小分,現在我們再用別人的方法也來試試看。
5、幼兒再次練習,教師巡視並給動作快的幼兒餅干盒上貼星。
三、游戲:運餅干。學習按物體的兩種特徵分類。
1、推出小貨車,指認標記。
師:餅干包裝好了,現在我們要把它分別裝到這4輛車上,每輛車上裝的餅干是不同的。(教師邊指標記邊講述)這輛車上裝紅盒子上有星的餅干,這輛車上裝紅盒子沒星的餅干,那麼這輛車上裝什麼?(指綠盒子有星的)最後一輛呢?(指綠盒子沒星的)
2、幼兒分組來裝餅干,教師檢查分裝情況,小結:表揚工人們能幹。
3、(電話鈴響)師:"喂,是幼兒園啊,我們已經把餅干裝上車了,馬上給你們送來,再見!"師生推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感受、觀察、操作三個環節進行。老師准備很多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餅干卡片供幼兒觀察,幼兒對同一種物品進行觀察比較,更能找出物品的特徵,如:物品的形狀、顏色等。老師創設商店情境,引發幼兒玩游戲的興趣。幼兒都喜歡動手把餅干按形狀或顏色歸類放好。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重疊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能找出一組物體多出的部分,並從左至右擺放物體。
3、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二、活動准備:
1、每位幼兒大圓片4個,小圓片3個。
2、圖片:小熊4個,餅干3個,老鼠、貓頭飾若干。地上圓圈4個,每個圓圈能容納幼兒7人。
三、活動過程:
l、問題倒入:出示圖片小熊和餅干,師:我們給小熊分餅干吃,1隻小熊只能分1個餅干,小朋友看看,是小熊多,還是餅干多?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在黑板上示範:將小熊卡片逐個放在黑板上,讓幼兒注意老師是怎樣擺放小熊卡片的,(手的動作從左至右)然後將餅干逐個放在小熊上面,每放—個,說一聲:「給你一個餅干。並讓幼兒注意教師手動作的方向,師:小熊和餅干哪個多,哪個少?請把多餘的拿出來。
2、幼兒操作。讓幼兒兩手各拿大小圓片,看一看,大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然後逐—將大圓片擺在桌子上,將小圓片逐一放在大圓片上,(注意手的擺放方向)說出大圓片和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將多的拿出來給大家看。
註:教師再提問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幼兒參與回答,並及時表揚表現積極的幼兒。
3、游戲:貓抓老鼠。
給幼兒戴上頭飾,音樂響,每4隻貓、3隻老鼠圍著圓圈跳舞。音樂一停,每隻貓迅速抓住一隻老鼠,然後說出貓與老鼠,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讓多的站出來。
注意:貓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內活動;重新玩游戲時老鼠比貓多一隻。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操作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感受、觀察、操作三個環節進行。老師准備很多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餅干卡片供幼兒觀察,幼兒對同一種物品進行觀察比較,更能找出物品的特徵,如:物品的形狀、顏色等。老師創設商店情境,引發幼兒玩游戲的興趣。幼兒都喜歡動手把餅干按形狀或顏色歸類放好。
Ⅶ 大班科學吃下去的東西去哪兒了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吃下去的東西到哪兒了》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使幼兒感知人體消化系統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稱、作用,了解食物在人體消化系統內變化的過程。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的興趣及分析觀察的能力。
適用對象:大班幼兒
活動所需資源
餅干、自製人體消化系統的拼圖、水彩筆、VCD光碟(消化系統)。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食物到哪裡去了?
找一找,摸一摸。操作人體消化系統磁鐵圖片,餅干娃娃以童趣的語言,自述自己在人體主要消化器官內的變化過程。同時,幼兒在自己身體上探索,指出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腸)的位置。
(1)餅干娃娃:我是餅干娃娃,我到了小朋友的嘴裡,牙齒把我嚼碎了,唾液(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口水)把我變成了食團。經過吞咽,把我送到食管。幼兒在自己身上探索,用手指出食管的位置(在脖子里)。
(2)餅干娃娃:經過食管我到了胃,胃就動起來。小朋友,你知道胃在哪裡嗎,請你找一找,摸一摸。幼兒在自己身上探索,指出胃的位置(左上胸部)。
(3)餅干娃娃:胃裡有一種像水一樣的消化液,這種液體和我在胃裡翻過來倒過去,我就變成了食糜,就像稀飯一樣的東西。經過胃的運動,我就到了小腸。
(4)餅干娃娃:小腸里有許多的消化液把我消化成了像水一樣的養料,養料被小腸吸收了,小朋友就長高長大了。幼兒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小腸的位置(腹部)。
(5)餅干娃娃:我被小腸吸收後,殘渣就送到了大腸,變成大便,排出體外。幼兒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腸的位置(小腸周圍)。
看一看。
(1)實驗:咀嚼餅干
①幼兒咀嚼幾下餅干,相互觀察,口中餅干變成什麼樣子(變小)。
②多咀嚼幾下問:「嘴裡是乾的還是濕的?」引導幼兒理解唾液(口水)能幫助食物形成食團吞咽下去。
(2)幼兒分段觀看VCD(消化系統)實錄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牙齒把食物嚼碎、變小。
(2)和口水一起變成食團。
做一做:擺拼圖。
(1)幼兒擺出消化系統主要器官的正確順序。
(2)幼兒用簡筆畫形式在記錄卡畫上自己的認識:食物在人體內變化過程。食物口腔內→食團→食管→胃→食糜→小腸→養料(吸收)
Ⅷ 幼兒園小班圓圓餅干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說完整話,在此基礎上初步學習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擴散思維和想像力。
(3)、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鍛煉。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
活動准備
圓形餅干若干,各種圓、半圓圖若干,禮物盒,方形餅干一個
活動過程
1、摸箱送禮,引發孩子們興趣
「孩子們,森林裡的獅子王給你們送禮物來了,猜猜看是什麼?」孩子們開始猜測並爭先恐後的說了起來,「玩具」「好吃的」「糖果」……,孩子們說的津津有味,興致勃勃,這時,我從箱子里摸出了餅干(和孩子們上次吃的是一樣的),給每個幼兒發了一塊,孩子們高興的拍起了手,接著我問「你手裡的餅干是什麼形狀的?」孩子們回答「圓形」。「好,大家說的對,是圓圓的餅干」。孩子們也一起附和著。接著我又問到「圓圓餅干像什麼?」這時孩子們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想像和表達。同時我提醒並強調幼兒要說完整「圓圓餅干像…」。
2、幼兒大膽想像,並學慣用完整語言表達
「老師,像太陽。」貝貝首先說了出來,「貝貝很大膽第一個發言」我隨即獎勵她一個笑臉娃娃,並提醒全體幼兒要把話說完整「圓圓餅干像太陽」。這時孩子們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有的說「圓圓餅干像皮球」「圓圓餅干像小花」「圓圓餅干像插片」有的說「像盤子」。這時我及時的引導,告訴孩子們我們要學會說完整話。孩子們邊說我邊用圖畫和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餅干像 ……
3、鼓勵幼兒對半塊餅乾的想像並用完整話表達,初步學習創編兒歌
「孩子們說的可真好,為了鼓勵小朋友,獅子大王想請每個小朋友啊嗚咬一口」接著我出現了一個嘴巴的圖對幼兒提出要求:「每個小朋友只能咬一口。」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想吃了,等到孩子們吃完後,我接著問到「啊嗚一口變成什麼?」有的說「變成了月亮」這時我及時引導讓孩子把話說完整「啊嗚一口變月亮」。這時幼兒紛紛發言「啊嗚一口變小船」「 啊嗚一口變香蕉」……這時我出現圖畫和文字同時將幼兒說的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 變 。 變……。
從圓形到半圓形的想像、表達,不知不覺已經呈現出了一首兒歌,
○餅干像 , 變 。
○餅干像 ,變 。
○餅干像 , 變。
○餅干像 , 變 。
而這首兒歌是孩子們自己編出來的`。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編出來的兒歌時,在孩子們心中就多了一份成就感!
教學反思
1、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的環節。我正是利用幼兒生活活動的一個小插曲及時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設計了本次活動。
2、語言活動中好的提問能促進並激發幼兒思考和表達。所以在設計每一環節的問提上都要注重從思考想像到表達的過渡和提高。當幼兒有了積極的表達慾望後教師在進一步採取鼓勵表揚、示範等手段引導幼兒將話說完整,最後創編出了完整的兒歌,體驗到創編的快樂。整個活動過程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注重了科學性,活動中能尊重幼兒,尤其是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通過本案例,以後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和《綱要》的要求教師要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小網路:餅乾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麵包」,是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它是用麵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爭時期用於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Ⅸ 小班數學圓圓餅干在哪裡ppt
可以從閑魚上找有關的課件,非常的齊全,詢問他們是否有,然後下單就可以收到ppt的鏈接,然後下載就可以了。
Ⅹ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進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簡單規律並能初步運用於生活中。
2、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探究的樂趣,發展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1.PPT課件、視頻一段、一體機。
2、圓形若干、記錄紙、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導入活動
「上次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來將圓形餅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師請四個小朋友來做客,可是只有1塊餅干要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要一樣多可以怎麼分呢?」
二、幼兒操作,進一步了解二等分、四等分。
1、一塊餅干分給4個小朋友(幼兒講述,教師操作課件)
問:誰來告訴大家1塊餅干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要一樣多可以怎麼分?
師幼小結:可以先把一塊餅干四等分後分給了4個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樣多了
2、兩塊餅干分給4個小朋友
「2塊餅干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要一樣多,可以怎麼分?請你們從盤子里拿出兩塊餅干,分給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誰分得快。」
問:
(1)2塊餅干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要一樣多,可以怎麼分?
(2)有沒有不一樣的分法呢?(討論不同分法)
師幼小結:我們可以把每塊餅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後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一樣多。
三、自由探索將3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的方法,並進行記錄
「3塊餅干,要怎麼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才會一樣多呢?」
幼兒操作,記錄結果,教師以實物投影儀展示記錄結果,引導幼兒討論出平均分的方法
師幼小結:3塊餅干分給了4個小朋友,每人一樣多可以用兩塊餅干進行二等分,一塊餅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塊都四等分的方法來分。
四、探索口香糖的分法
1、4塊口香糖分給4個小朋友
「餅干吃完了,我這還有4塊口香糖分給4個小朋友要怎麼分呢?」
個別幼兒回答,教師演示PPT
2、5塊口香糖分給4個小朋友
「現在有幾個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這又要怎麼分?」
師幼小結: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們可以先一個一個分,再把剩下來的進行等分。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試試5個口香糖要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樣多,可以怎麼分呢?請你們回家去想一想。」
活動反思:
本活動以二等分、四等分為基礎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活動中我以給小朋友分食物為主線貫穿活動始末,「分餅干」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以一個圓形餅乾的四等分為基礎拓展到多個圓形的平均分配活動,,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究。
教學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夜晚的優美意境。
2、練習閉眼走,體驗閉眼游戲的刺激和獨特感受。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
幼兒閉眼游戲時,能自覺閉眼,不能偷看。
說教法:
本節課運用了講述故事,讓幼兒對夜晚產生好奇,同時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驗閉眼行走的樂趣。
教學過程:
1、傾聽故事,教師提問:落兒住在什麼地方?每天晚上屋子裡是怎樣的?螢火蟲為什麼不肯進屋?落兒是怎樣做的?
2、幼兒完整傾聽故事。
3、練習閉眼走,一個接一個。
4、分組游戲「盲人取物」。
本節課整合了語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並以講述故事和游戲的形式。
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游戲的常規有所加強。從上個月開展角游的情況來看,幼兒已經能初步獨立提出主題,選擇夥伴,發展情節,廣泛地與同伴交流,但起角色意識不強,游戲主題不夠豐富,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不夠明顯;所以在本月的開始階段,要加強幼兒的角色意識,而串串燒是幼兒當前所熟悉和感興趣的,剛好用來豐富幼兒的游戲主題,來加強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
一、游戲目的.:
1、明確角色職責,懂得按職責扮演角色。
2、學會合理布置場所,具有以物代物的能力。
3、進一步學習分工合作和同伴互相協商分配角色。
4、繼續培養幼兒在游戲中輕聲交往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游戲准備:
1、物質准備:各種串串燒食品,燒烤爐,燒烤工具,雞腿,漢堡,薯條,各種樂器,話筒,表演用的服裝,汽車方向盤,車票,站排,娃娃,傢具,炊具等
2、知識經驗准備:請家長帶幼兒到街上看串串燒的工作,了解基本工作程序,利用日常活動時間豐富有關生活經驗。
3、幼兒自製的物品材料。
三、游戲指導:
第一次指導:
1、教師啟發幼兒提出新主題:前幾天老師讓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到外面參觀了賣串串燒的叔叔阿姨的工作,你們看到他們是怎麼工作的?小朋友們想玩這個游戲嗎?
2、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游戲過程,你到攤子上去買東西的時候要先說什麼,老闆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四、游戲結束。
設計思路:
開學後孩子們上大班了,成了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看到小班弟弟妹妹們早上來上學哭哭啼啼的,孩子們都很想去幫助他們,逗逗他們,想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讓弟弟妹妹們喜歡上幼兒園,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同時為了培養這些大孩子們樂於助人的好品質,我們設計了「大帶小」系列活動——「做一回哥哥姐姐」。
目標:
1、能主動地與弟弟妹妹交往並能始終帶好弟弟妹妹活動。
2、在活動中,體驗做哥哥姐姐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准備:
1、大班幼兒已建立生活自理方面的經驗。
2、與弟弟妹妹已有初步的接觸。
3、自製小禮品。
重點: 帶好弟弟妹妹活動。
難點 : 帶弟弟妹妹參加主題活動。
過程:
1、討論結識弟弟妹妹的方法:
(1)幼兒商討怎樣使弟弟妹妹認識自己並喜歡自己的方法。
(2)教師記錄幼兒交友的幾種方法並給與概括:要很熱情主動。送一件小禮品。可以抱抱弟弟妹妹。向弟弟妹妹介紹自己的名字,在大~~班。教師鼓勵幼兒可以嘗試一下大家的好方法,與弟弟妹妹交朋友,體驗做哥哥姐姐的快樂。
2、制定計劃:
(1)准備帶弟弟妹妹參加什麼游戲?
(2)怎樣使他們玩得高興?
3、執行計劃:幼兒分別尋找弟弟妹妹進行自由活動。
4、交流做哥哥姐姐的體會:
(1)介紹自己剛才與弟弟妹妹交朋友,參加活動的情況:如:「你結識的弟弟妹妹的名字叫什麼?在哪個班?你們參加了哪些游戲?
(2)談談自己做哥哥姐姐的體會和想法。
活動目標
1、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能隨音樂輕柔、優美的進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3、產生喜愛孔雀、愛護孔雀的情感。
4、大膽說出自己對孔雀的理解。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是: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及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並隨音樂表演。
活動准備
1、提前讓幼兒熟悉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旋律和歌詞。
2、《孔雀》課件。
3、《孔雀開屏》的錄像、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VCD一張。
4、教師的孔雀服一件。
5、蠟光紙、即時貼、膠棒、乳膠。
活動過程
1、師幼問好!以猜謎的形式展開活動: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幼:想)這位小客人說了要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帶來了一個謎語,請聽好:說它象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這位小客人是誰?(孔雀)噢!大家猜對了,是只漂亮的孔雀。
2、出示課件《孔雀》,讓幼兒觀察孔雀的外形特徵,了解其生活習性以及孔雀的種類。
提問:(1)你在哪見過孔雀?它長得什麼樣子?
(2)你知道孔雀吃什麼嗎?(玉米、小麥、高梁、大豆及青草為主,再加上魚粉、骨粉、食鹽、小昆蟲等。)
(3)你見過綠孔雀,那還知道有什麼孔雀?講解孔雀的種類。(孔雀有綠孔雀藍孔雀兩種。)綠孔雀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南部,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由於野生種群的極度有限,使孔雀出現了白化變種,稱為白孔雀。孔雀喜歡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喜歡陰涼天氣)。
3、播放錄像播放錄像《孔雀開屏》,讓幼兒了解孔雀開屏的原因。雄孔雀開屏,雌孔雀不開屏。
(1)一種是孔雀繁殖的季節開屏,雄孔雀開屏是吸引雌孔雀,並不是比美
(2)孔雀在人多的時候開屏是自我保護、防禦敵害的本能。孔雀被傣族人稱為「吉祥鳥」,是我國珍貴的觀賞鳥類一,要保護好。
4、讓幼兒傾聽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引導幼兒感受傣族音樂的輕柔優美。
提問:你聽到歌曲中唱到了誰?聽到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5、教師示範舞蹈,請幼兒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優美。讓幼兒說一說喜歡舞蹈中那個動作?鼓勵幼兒大膽模仿。
6、教師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動作。做冠形動作時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要盡量伸直。掌形動作時手指與手掌用力伸直,使手指向上翹。練習屈膝時一拍一下。
7、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完整表演,要求幼兒動作、表情優美。
活動延伸:
孔雀沒有尾巴會怎麼樣?(會很難看)今天請小朋友們幫忙幫孔雀設計漂亮的尾巴。(用各種材料為孔雀裝飾尾巴)。
教學反思
在本節活動中幼兒了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並學習了各種動作來表現孔雀,體驗到傣族音樂的特點。活動中幼兒回答問題不太積極,教師設計的各個環節要再深入一些 ,讓幼兒大膽創編動作。本節活動基本完成活動目標,幼兒表現積極,能夠大膽地隨音樂輕柔、優美的進行表演。
藝術欣賞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而選擇欣賞內容也尤為重要,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一直是在藝術欣賞的氛圍中感受著藝術帶來的快樂和美的熏陶。那麼歌曲欣賞,名曲欣賞,名畫欣賞已經都嘗試過了,惟獨舞蹈欣賞沒有嘗試。
因此我選擇了這節活動和孩子一起來感受這種經典作品的音樂美,動作美,服裝美。我在設計的時候主要是把了解名族舞蹈的特點,優美的造型動作作為重點來欣賞。特別是在分段欣賞的時候,通過欣賞然後請孩子進行猜測這是孔雀在干什麼?來更深一層的理解作品所要表現的內容。當然在猜測之前我是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的。請孩子預先搜集一些有關孔雀的資料,了解孔雀的身體特徵和一些生活習性,在了解的基礎上再來欣賞,那麼更容易理解舞蹈作品了。欣賞,理解,表現是整個活動主繩。在最後每個孩子來學跳孔雀舞,當帶上金色孔雀冠時孩子們似乎更加進入角色,表演起來也就更加投入了。
這節活動也反映出我教學機智有待提高。要有敏銳的發現的眼光、靈敏的反應,才能更好的應對臨場發生應急事件。如:當我到問孩子們玩了這么多游戲,你們開不開心時,很都孩子都在嚷嚷不開心時,我沒有及時做出應對,忽略了孩子的情緒,是整個活動更多的流於了形式,而沒有真正紮根教學。如果能機智的問問:為什麼不開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學環節設計,效果也許更好。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學的把握、教學現場的機制應對,是每個教師基本素質的體現,我需要在教學中多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