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習數學史的意義
學習數學史,有其科學意義、文化意義和教育意義。
1、數學史的科學意義:
數學科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自然科學相比,數學更是積累性科學,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續性,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四則運演算法則,我們今天仍在使用,數學傳統與數學史材料可以在現實的數學研究中獲得發展。
2、數學史的文化意義
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種語言,數學更主要是一門有著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數學已經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而數學史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的人類文化史,又是人類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數學史的教育意義
數學教材業已經過千錘百煉,是在科學性與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經過反復編寫的,是將歷史上的數學材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學習要求加以取捨編纂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必然舍棄了許多數學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實際背景、知識背景、演化歷程以及導致其演化的各種因素。
因此僅憑數學教材的學習,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忽視了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數學史的學習。
(1)數學課中引入古代數學家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數學史研究的任務在於,弄清數學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史實,再現其本來面貌,同時透過這些歷史現象對數學成就、理論體系與發展模式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說明與評價,進而探究數學科學發展的規律與文化本質。
作為數學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手段,常有歷史考證、數理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
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❷ 數學家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要有數學家學奧數有什麼用
數學家有很大作用,在各個領域都少不了數學家的身影,他們可以幫助人們算出很精密的東西
很多科學家和發明家數學都很好的。
至於奧數,到現在我還沒有想出它有什麼作用,生活中哪裡需要這么拐彎抹角的東西?應該是有一個數學狂人,超愛數學,盡挑那些拐彎抹角的數學題來做。被小升初的人發現了,就覺得是個好辦法對付學生,就有了奧數。。。
❸ 數學家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要有數學家學奧數有什麼用
數學家有很大作用,在各個領域都少不了數學家的身影,他們可以幫助人們算出很精密的東西
很多科學家和發明家數學都很好的。
至於奧數,到現在我還沒有想出它有什麼作用,生活中哪裡需要這么拐彎抹角的東西?應該是有一個數學狂人,超愛數學,盡挑那些拐彎抹角的數學題來做。被小升初的人發現了,就覺得是個好辦法對付學生,就有了奧數。。。
❹ 數學史料如何進入數學教學
數學,是最能體現人類智慧的一門學科,也是人類文明賴以生存的學科,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它反映了人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邏輯推理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中學數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分析解題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都非常重要。而數學史教育對中學數學教育的巨大影響力在近年來愈加為人所獲知,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數學史的教學,我國也不例外,數學史教學已成為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定製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於2003年正式出版,該條例明確地提出學生要「感受在人類歷史文明進程中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家們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大無畏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感悟能力。」 中學數學老師所要必備的教學素質有很多,其中教師對數學史的扎實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數學史知識,才能改進自身的教學不足,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才能真正的把握到數學發展的脈絡,向學生傳授真正完整的知識。
2、數學史的內涵
要全面的了解一樣事物,我們就要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要學會數學,我們就要追問數學的發展歷程。 「研究這門學科的歷史與現狀我是們預測數學未來的適當途徑。」引用法國著名數學家亨利·龐加萊的原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強調知識的掌握卻不去了解清楚這些知識的發展歷史,那麼對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所學到的只是些數學的片段知識,並不能真正地認清數學這一學科,而數學史卻可以給我們展示知識的總體面貌,讓我們更好地地認清數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為一門研究該學科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數學史不僅僅是史料知識這么簡單,它還可以追溯到數學的內涵、思維邏輯方式的衍化、發展歷程,此外,它還研究數學發展對人類五千多年的文明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其在人類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人單純地認為數學史研究就是僅僅為了弄清楚有哪些知識在哪一年由哪個數學家提出的,人類目前為止知道了哪些知識、不知道那些知識,毋容置疑,這是數學史要研究的工作之一,也是最為基礎的工作。但是,學習數學史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在教學工作中,讓師生站在現代數學的成果上,從源頭處清理該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律、並認清它的邏輯思維方式,從本質上更好地理解數學,學會數學。
3、數學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新課標下改革的大潮下,中學數學課本相應地也增加了不少數學史方面的知識。那麼,數學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究竟起著怎樣的作用呢?作為一個即將踏出學校從事數學教學事業的准老師,我覺得具體有以下幾點作用:
3.1數學史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標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過程與方法,還要重視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很多學生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它既不像語文那樣語言優美,又不像英語那樣在生活中實用性強,讓很多人提不起興趣來學習。但數學在人類文明上又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果純粹的去講數學知識不去重視培養數學興趣,那麼學生就只是被動的學習,學習主動性就會受到抑制,而數學史在激發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有很大的幫助了,把數學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能讓數學教學活躍起來,不僅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深化,還可以激發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一開始,根據教學內容講敘相應數學家的故事,這樣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把心思從課間活動中轉移到數學教學當中,這是創造最佳課堂情境,為課堂教學作鋪墊的一種好的方法,不僅如此,在教師講述數學典故的時候,學生的視野還得以開闊,這讓他們知道原來這些看似乏味的知識背後卻有一個如此一番故事,那麼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提起興趣了。如在講數列的前n項和時,在課堂開始開始的時候給學生講高斯小學被罰算前一百位正整數和的故事,這樣學生的心思很快就吸引到課堂來了。除此以外,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歷史名題也起到引起學生興趣的作用,許多歷史名題的提出都與數學家的有關,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會不經意的想到這個問題許多大數學家思考過,就會感到一種挑戰,自己現在思考的題目許多偉大的數學家也思考過,不知他們所遇到的困惑是否跟我的一樣呢,即使想不出來學生也會對題目產生深厚的興趣。
3.2數學史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中學生的數學教材由於受一定的局限因素的限制,傳授的知識雖然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學生對知識的來龍去脈還是不能有個清晰細致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史上人類認知的過程規律,對知識主幹進行垂直梳理,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脈絡更加清晰,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數學史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去接受新學的知識,在學生第一次接觸代數,第一次面對用字母代替具體的數、時,他們常常會感到迷惑,不知為何要如此,這時教師若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相關數學史料,幫助學生梳理、理解所學的的數學知識。數學的發展歷史很長,而現今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是間接學習所得,以前數學家所經歷的困難正是學生現在經歷的障礙,正因為這些知識產生的過程與學生間接學習的過程十分相似,數學史的講授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總的來說,數學知識是一環緊扣一環的,通過數學史對頭腦中所學習的知識的梳理,學生可以更好地在腦海中建立各知識點間、各學科間以及學習與生活間的聯系,為更為深刻地理解數學做好鋪墊。
在數學歷史上無理數的出現曾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在心理上都不願意接受這一事實,學生在學習這個曾經引起動盪的無理數時並不容易,山西某中學曾做過調查,對於無理數相關知識,70%學生只是會做題目,對無理數的概念並沒有深刻的理解,這勢必對後面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查閱相關數學史料,我們就發現:在數學史上人們對無理數的發現和理解的過程是想到漫長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也犯了不少錯誤,這樣我們就很好的了解學生在學習這一概念時遇到困難是不出奇的,這只是歷史的「再現」。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對學生多講一些無理數的發展史,這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並接受這一知識。
3.3數學史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思維方法
數學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的特別在於數學有極其嚴密的思維邏輯形式。我們之所以要學習數學,就是希望通過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鍛煉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形成精確縝密的邏輯思維方式和鍛煉提高我們的創造能力。實施證明,數學史為這一教育目的的實現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現在中學數學教 材向學生呈現的更多的是系統性的、「天衣無縫」的知識,語言十分的簡練,基本都是按定義、定理、證明、推理、例題練習等固定形式去編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跟多的是單純的去接受這些知識,而缺乏一種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這樣他們很容易產生不正確的觀點想法,雖然能簡速便捷地接受到大批的知識,卻讓學生輕易認為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就固定的是「定義——得出性質定理——做題」,事實是系統化了,卻無法讓學生清楚了解到知識是經過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論證假設、得出結論並完善,逐步的、經過漫長過程成熟起來的,這不利於學生正確數學思維方法的形成。但是,數學史卻可以做到這一點。數學史向學生呈現的不僅僅是明確的數學知識,而更多的是傳授相應知識的創造過程,這就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產生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了。通過數學史我們可以認識到數學的本原與特質,從這一個層面上看,在數學史的引領之下,師生間可以創造出一種雙向的、探索與研究的課堂氣氛。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我們可以再講數形結合思想時,可以先向學生說在幾何學中有很多長期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立方倍級、三等分任意角、化圓為方等問題,直到十七世紀後半葉,法國數學家笛卡兒以坐標為橋梁、在點與數之間、曲線與方程之間建立起對應的關系,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從而創立了解釋幾何學,至今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又如,牛頓和萊布尼茲在在古代數學家研究積分學的思想成果上,為解決許多科學的問題創辦了微積分學。
3.4數學史有能培養學生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一般來說,學生學習的數學課本呈現給學生的都是系統的、現成的知識,並未能體現到數學家們前赴後繼、劈荊斬刺地獲得數學知識的艱辛,數學家所經歷的艱辛而漫長的道路對學生來說似乎只是種形式。但數學這一學科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全賴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去摸索、去奮戰。通過學習數學史,學生可以明白到這一個道理,知道這些數學家是經過怎樣的艱辛奮斗、怎樣的排除萬難、去把知識一點一滴的積累下來給後來者一個更完善的知識環境,他們就會發現目前學習數學所經歷的困難是微不足道的,這樣也就不會被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所打倒。此外,通過數學史學生也會發現從古到今不少著名數學家也犯過如今看來非常可笑的錯誤,數學家跟他們一樣也會犯錯,那麼他們就能正確看待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所犯過的錯誤,從而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以計算圓周率∏為例子,古今中外,許多的人都致力於∏的研究與計算。為了計算出圓周率的越來越好的近似值,無數的數學家為這個神秘的數貢獻了一生的時間與心血。十九世紀前,圓周率的計算進展相當緩慢,十九世紀後,計算∏的世界紀錄頻頻創新。德國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幾乎耗盡了一生的時間,用古典的方法計算到圓的內接正262邊形,在1609年得到了∏的35位精度值,以至於∏在德國被稱為Ludolph數;英國的威廉·山克斯,他耗費了15年的光陰,在1874年算出了圓周率的小數點後707位,並將其刻在了墓碑上作為一生的榮譽。可惜,後人發現,他從第528位開始就算錯了。雖然後來又有了計算機,但人們對圓周率還是興趣盎然,因為數學家們認為對∏的研究可以說明人類的認識是無窮無盡的。在教學圓周率的時候,向學生講述適當的史料知識,這對培養學生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是有積極意義的。歷代數學家在困難面前劈荊斬刺、為數學的通天塔添磚加瓦,他們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頑強的鬥志、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是教育學生最好的模範。
4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
喬治.屈維廉說過:「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真正目的乃是教育別人。」作為一個准數學老師,我們不只是應該是去學會數學史,更應該是學會運用數學史。教師如果在數學課堂中,結合所教授的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融入數學史,不僅可以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飽滿,還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醫生受益。那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4.1巧妙利用數學史名題教學
數學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數學歷史名題對數學知識的補充、發展都起過重大的作用,如《孫子算經》裡面的「雞兔同籠」問題、古希臘的三大幾何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等等,這些歷史名題的提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現實背景並對實質性的數學方法有所揭示,這對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和思想方法有極其巨大的幫助。
淺談數學史在中學數學教學的作用通過教師對具有開放性的歷史名題的展示,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理解到,數學這個領域是運動著的、是活躍的、未完成的,它不是一個靜止的、封閉的系統。另一方面,學生還能夠認識到數學正是在猜想、錯誤、中發展進行的,數學進步是對傳統觀念的革新,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感受到,抓住適當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將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
例如,初等幾何著名定理勾股定理的證明,這個定理以它的簡潔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吸引了很多人。由於年代久遠,已經很難知道誰是第一個證明勾股定理的人了,但它的證明方法各式各樣,高達三百多種,其中有趙爽證明法、美國總統加菲爾證明法、歐幾里得證明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證明方法等等。向學生講述勾股地理證明的歷史,可以使單調無趣的證明過程變得趣味盎然而又富有人性化,跟重要的是讓學生覺得他們是在自己探索知識,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歷史上這么多名人去證明勾股地理,現在自己也跟那些名人一樣在研究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就變得不一樣了。即使歷史上已有人用同樣的方法做出過證明,但當學生獨自去解決掉勾股定理的證明時,他心裏面所產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其他成功的獲得所不能比擬的,而這種成就感也會使學生從此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4.2利用數學史進行新課引入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運用數學史來進行新課的導入,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路從上一節課的知識中引導這一節課中,達到上課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數學課堂的開端教師向學生適當地講授一些數學知識產生的故事、傳說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知識點的直接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見識到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當然,要做到這一點老師就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力求做到引人入勝,統攝全局,引起共鳴。
舉個例子,在講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古印度國王國王用麥子獎賞智者的故事:傳說古代印度有個國王非常喜歡國際象棋,一天,一個智者與國王下棋並贏了國王,國王說可以滿足他的一個要求,智者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國王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上1顆麥粒,第2個格子放上2顆麥粒,第三個格子放4粒麥粒,如此類推,後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的2倍(國際象棋棋盤有64個格子),希望國王把這些麥子賞賜給他.國王想這還不容易,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經過計算,發明者要求的麥粒總數就是2的64次方減1,這個數字非常大。用這個故事引入等比數列新課,相信學生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過來,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機器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讓學生情緒高漲,從而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4.3利用數學史設置課堂結束環節
一節課上得好不好,課堂的結束環節很重要。課堂結束這一環節主要是實現本節課的教學升華,輔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挖掘提煉,讓他們理清教學過程的整體思路脈絡,掌握知識的深處內涵。除此以外好的課堂結束環節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對下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為下一節課的順利進行做鋪墊。如果這個時候教師能好好利用數學史知識來結束本節課的內容,這樣就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探究數學知識的奧秘。不僅如此,由於每個學生學習的水平和需要都不盡相同,用數學史來作為課堂的結束環節,可以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使扎實掌握好基礎的學生繼續深入探究,也給相對落後的學生啟發。
譬如這樣,陳景潤的老師在「整數的性質」這堂課結束的時候跟學生說:「在自然科學當中數學處於皇後的地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就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這頂皇冠上最璀璨奪目的明珠,為了這了明珠許多數學家傾盡了畢生心血,不知將來在座各位誰能把這顆明珠摘下來呢?」就是這位老師在課堂結束的時候用了數學史的知識做結束環節,記起來學生的探究的種子,後來就有了這個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個人。
4.4利用數學史講授知識系列
每一系列的數學知識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逐漸發展形成的,其中每個環節的知識的獲得都是以一代代人無數的精力和挫折為代價的,數學教學應做到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尋找恰當的時機讓學生像當年的數學家一樣經歷和體驗數學創造的必要性和創造的基本方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學習過的知識當成一個環節,各個環節用歷史發生的時間和事件串連成一個知識體系,向學生系統地論述各環節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發展,在教學進度的允許下,教師可以開展適當的專題性學習,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史知識,如知識的背景、知識的影響力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等等,把學生頭腦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梳理,讓這些知識形成一個相對清晰完整的系統,這樣會起到1+1﹥2的效果了。
以數的發展歷史為例子,在生產活動中,人們為了計量物品的個數,產生出自然數這一概念,在對物品的分割中產生了分數,為了表示有相反意義的量時引入了正負數,在對連續的量進行度量時,又引入了無理數,從負數不能開方出發引入了虛數,並把實數擴展到復數。於是就形成了數的理論發展概況: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復數,讓學生一目瞭然,對培養學生知識是變化發展的觀點十分有利。
4.5利用數學史開展探究式學習
數學知識的活動都是經過觀察、實驗、交流、分析、綜合、推理、總結得出來的,但我們的教科書上鮮少反映這一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教師可以以數學史為載體,對某一概念形成的幾個關鍵特徵進行分析,在學習該概念時,思考學習者可能會感到一定的困難,他們只理解到概念的表面意思,對概念的深層意思卻並不理解,但如果配合學生認知規律去給學生講解數學概念的發展歷程,並對這一數學概念進行拆開理解,再進行知識的序列化重構,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實施教學,讓學習者在教師的引領作用下,重現數學家們在概念形成所經歷的幾個關鍵的探究活動過程,同時教師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經歷思維的原過程,不僅能豐富學生學習內容還能增加學生對數學史的興趣,在探索交流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通過喜歡數學史進而喜歡數學。
在探究性學習中,數學史還有一個非常普遍的作用,就是創建探究性學習的情景,而創設的請進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創設的情景要有吸引性、真實性、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要考慮到知識產生發展的規律性和順序性。那麼運用數學史來進行探究性活動情景的創設就再適合不過了,這樣既有利於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又起到對學生的文化熏陶作用。例如,教師在教授「等可能性事件」知識的時候,可以向學生講述當年今日在數學界所發生的事情,這一系列的數學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天,這僅僅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正常現象呢?
5小結
綜上所述,數學史不僅是在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激發,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思維方法的掌握有所幫助以外,它對培養學生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應忽視,在數學教學中利用數學史資源促進教育教學更是有必要的,如果運用的好,它可以使數學課更加的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理論應該是為實踐而服務的,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去滲透數學史,其中包括:巧妙利用數學史名題教學、利用數學史進行新課引入、利用數學史設置課堂結束環節、利用數學史講授知識系列、利用數學史開展探究式學習,以上是我個人心得體會,由於水平有限,如有不足之處,請多多包涵。
❺ 理解並闡述數學家對數學發展的重要作用
數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應該算得上是對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完美闡述了吧!新課程標程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而且還要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鍛煉思維,無論日後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嚴密的邏輯思維都是相當有幫助的
數學是基石
❻ 傳統文化與數學的關系
數學是一門客觀、精確的學科,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們的國粹,是我們炎黃子孫的精神財富,如何將數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獨特而強大的功能,引導學生在感受、感悟我國豐富的民族數學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同時培養數學文化素養、開發智能?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走近數學名人
運用教材中反映我國歷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作出巨大貢獻的實例教育學生,如:劉徽在對《九章算術》中一些問題的補充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通過研究還知道了劉徽一生剛直不阿,在任何條件下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修正前人的錯誤。他在研究數學的過程中,不僅重視理論研究,而且也很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他的治學精神是大膽、謹慎、認真。他對自己還沒有解答的問題,把自己感到困難的地方老老實實地寫出來,留待後人去解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通過這樣對古代數學家、名人的研究,使學生懂得我國不但有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國人民也富有聰明才智。在原古落後的時代,便有如此偉大的數學家,有如此偉大的數學成就,而今科學這樣高度發達,我們若不努力學習,真是愧對古人。從而讓學生以他們為榜樣,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二、搜集數學史料
教材中的「你知道嗎?」其中多為數學史料,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突出貢獻。教師在教學中,適時地介紹一些數學史知識,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並將這些內容與數學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不但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達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時教師適時引出圓周率,然後向學生介紹,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圓周率到底是多少。約2000前,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里《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人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的這項偉大成就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數值的時間,至少要早一千年!通過這段話的學習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時再向學生布置一項拓展作業:查閱資料,了解圓周率的歷史、古人圓周率的計算方法、圓周率的計算歷史、祖沖之的生平及故事等,利用專門時間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我國古代數學家計算圓周率的方法和圓周率的計算歷史,更體會到了我們古代數學家的偉大和他們所創造的輝煌的歷史成就。再比如學習《圓的認識》,向學生介紹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對圓的精確記載,墨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這樣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發現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我國古代對於圓的記載還遠不止這些。在《周髀算經》里有這么一句話「圓出於方,方出於矩」。 通過這樣的介紹和研究,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三、欣賞傳統圖案
我國傳統圖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它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世界文明藝術寶庫中的巨大財富。從那些變幻無窮,淳樸渾厚的傳統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時代的工藝水平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在數學教材第九冊《圓》一單元,展示給學生的有戰國時期的外圓內方銅鏡、銅錢、玉璧、花瓣狀門洞、福建土樓等等一些古代物品圖案。在學習之前,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分別去查找有關資料,每副圖案的出處,年代、以及代表的含義或者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經過對資料的了解和觀察,學生發現圖案的設計用到了數學知識中的旋轉和對稱的手法,力求體現完美和諧,追求美好的生活。學生在欣賞精美絕倫圖案的同時,感受到中國燦爛的紡織繪畫藝術,感受到了數學中的美。
四、了解古代測量工具
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主要通過路線圖讓學生學會辨認路線圖,並會畫出路線圖。說起辨認方向,學生最先可以想起辨認方向的工具——指南針。作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早已為我們所熟知,但關於「指南針」一些背後的歷史,我們的學生卻知之甚少。於是,結合本單元內容,教師設計了兩項內容:(一)、現在我們認識到的方位名詞有:東、南、西、北。那麼,古代表示方位的名詞又有那些呢?通過調查,學生了解到:古代除了用東南西北等表示地理方位以外,大致還有以下10種方法:1.以陰陽表示、2.以五行表示3、以五色表示4.以四季表示 5.以四獸表示6.以左右表示7.以八卦表示8.以數字表示 9.以天乾地支表示10.以星宿表示。關於指南針。1、指南針的歷史故事2、指南針的起源3、指南針的發明4、指南針的發展通過這兩項內容的了解,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特別是對古代方位詞的認識,以及對指南針的發明、演變過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他們繼續探究的興趣,初步為學生揭開了古代傳統的神秘大門。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方法也應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努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產生共鳴,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為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❼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作用,已經得到各國教育界的普遍重視。《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指出,應盡可能結合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介紹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同時也反映社會發展對數學的促進作用。那麼在現行的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數學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呢?本文按照課堂教學的幾個基本環節來具體談談怎樣將數學史融入中學數學課堂中。
1.導入新課
利用情境導入融入數學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講解一個難以理解的新知識以前,可以通過添加一個簡短有趣的小故事引入這一問題。比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知識時,首先引入棋盤上的麥粒這一故事:古代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宰相西薩。西薩向國王請求說:「陛下,我想要向你要一點糧食,然後將他們分給貧困的百姓。」國王高興的同意了,西薩說:請您派人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子內放上一粒麥子,在第二格放兩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類推每一格內的數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陛下啊,把這些擺滿棋盤上說有64格的麥粒都賞賜給您的僕人吧!我只要這些就夠了。對於這樣一個聽上去微不足道的要求,國王和大臣們聽了都暗自發笑,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能算出西薩究竟要了多少麥粒嗎,這一故事,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發積極地動腦動手思考,又可以提前讓學生接觸到數列的本質東西。對於接下來的學習大有裨益。
再比如在學習對數以前,可以先介紹一下數學家John Napier精編了可供實用的對數表,對數的發明,解決了許多天文學的復雜計算問題,在計算器和計算機發明以前,它持久的用於測量,航海和其他數學分支中。在學習對數以前,加入對數發明不易的內容了解,能讓學生更加珍惜這數學家的來之不易的成果,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努力。
2.學習新知。
在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與之相關的古代數學家是怎樣解決該數學問題的。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三國時期吳國數學家趙爽給出的證明:
趙爽的這個證明可謂別具匠心,極富創新意識。他用幾何圖形的截、割、拼、補來證明代數式之間的恆等關系,既具嚴密性,又具直觀性,為中國古代以形證數、形數統一、代數和幾何緊密結合、互不可分的獨特風格樹立了一個典範。以後的數學家大多繼承了這一風格並且代有發展。例如稍後一點的劉徽在證明勾股定理時也是用的以形證數的方法,只是具體圖形的分合移補略有不同而已。
通過介紹趙爽的證明方法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也能加深他們對勾股定理的認識。
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再加上幾種證明方法,一方面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如何證明勾股定理,開拓學生的思維。
3.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階段對新知識的獲得是必可可少的階段,當然,在此階段內可以適當融入求解數學史中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以後,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出幾道古文數學題。
「隔牆聽得客分銀,不知人數不知銀。
七兩分之多四兩,九兩分之少半斤。
(註:在古代一斤是十六兩,半斤是八兩)
教學時,師生共同理解古詩文:有幾個客人在房間里分銀子,每人分七兩,最後多四兩,每人分九兩,最後少八兩,問有幾個人,有幾兩銀子
我們可以將數學史中的一些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列出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求解,這樣學生在求解過程中能切身體會到古往今來的數學方法一脈相承,我們既可以學習數學家的思想,來思考現在所遇到的難題,又可以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古時候記錄的一些問題。
4.布置作業
在課堂教學結束後,給學生布置作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各種專題論述、人物介紹、學科進展等,開闊學生眼界,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繼而進行自學,使學生終生受益。比如我們在學完數列這一部分內容後,可以給學生留下作業,回去查查什麼是斐波那契數列,斐波那契數列有什麼應用價值,什麼是芝諾悖論「阿基里斯追龜問題」等等。
數學史融入中學數學課堂,並不是漫無目的,生搬硬套的強加進去的,而是經過精挑細選,仔細斟酌之後為授課所用,在進行數學史的講解時,我們應該尊重歷史,尊重事實,既不可以隨意編造,也不能無端拔高,更不能懷有狹隘的愛國心,要充分吸收來自世界的數學史,為教學所用,使中學數學課堂生動活潑,更加富有生命力。
❽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意義有什麼意義
數學史既屬史學領域,又屬數學科學領域,因此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
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數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
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8)數學課中引入古代數學家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數學史的研究范圍:
按研究的范圍又可分為內史和外史:
1、內史:從數學內在的原因(包括和其他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來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
2、外史:從外在的社會原因(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思潮等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與其他社會因素間的關系。
數學史和數學研究的各個分支,和社會史與文化史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表明數學史具有多學科交叉與綜合性強的性質。
從研究材料上說,考古資料、歷史檔案材料、歷史上的數學原始文獻、各種歷史文獻、民族學資料、文化史資料,以及對數學家的訪問記錄,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其中數學原始文獻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從研究目標來說,可以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理論、概念的演變史;可以研究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可以研究數學思想的傳播與交流史;可以研究數學家的生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