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學名人故事手抄報素材
有關數學名人故事手抄報素材錦集
1、數學名人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2、數學名人小故事-康托爾
由於研究無窮時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謬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數學家唯恐陷進去而採取退避三舍的態度。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輕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能夠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起來,1厘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地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後來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通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康托爾的創造性工作與傳統的數學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終於摧垮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終於大放光彩。1897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會議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稱贊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誇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這時康托爾仍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悅。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3、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② 誰知道有哪些有名的數學家的故事,我要辦數學手抄報!
華羅庚一生都是在國難中掙扎。他常說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難。自先是在他童年時,家貧,失學,患重病,腿殘廢。第二次劫難是抗日戰爭期間,孤立閉塞,資料圖書缺乏。第三次劫難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圖書館,將他的助手與學生分配到外地等。在這等惡劣的環境下,要堅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樣堅強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華羅庚已是世界數論界的領袖數學家之一。但他不滿足,不停步,寧肯另起爐灶,離開數論,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數與復分析,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尋勇氣!
華羅庚善於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將深刻的道理說出來。這些語言簡意深,富於哲理,令人難忘。早在 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 華羅庚雖然聰明過人,但從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聰明重要得多的「勤奮」與「積累」作為成功的鑰匙,反復教育年青人,要他們學數學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鍛煉自己。50年代中期,針對當時數學研究所有些青年,做出一些成果後,產生自滿情緒,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斷寫論文的傾問,華羅庚及時提出:「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所謂「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謂『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文化大革命」剛結束的,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某些部門,急於求成,頻繁地要求報成績、評獎金等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做法,導致了學風敗壞。表現在粗製濫造,爭名奪利,任意吹噓。 1978年他在中國數學會成都會議上語重心長地提出:「早發表,晚評價。」後來又進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評價在人。」這實際上提出了科學發展及評價科學工作的客觀規律,即科學工作要經過歷史檢驗才能逐步確定其真實價值,這是不依賴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 觀規律。」
華羅庚從不隱諱自己的弱點,只要能求得學問, 他寧肯暴露弱點。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國訪問時,他把成語「不要班門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門」來鼓勵自己。實際上,前一句話是要人隱諱缺點,不要暴露。華羅庚每到一個大學,是講別人專長的東西,從而得到幫助呢,還是對別人不專長的,把講學變成形式主義走過場?華羅庚選擇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門」。早在50年代,華羅庚在《數論導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數學比作下棋,號召大家找高手下,即與大數學家較量。中國象棋有個規則,那就是「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丈夫」。1981年,在淮南煤礦的一次演講中,華羅康指出:「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點。」意思是當你見到別人搞的東西有毛病時,一定要說,另一方面,當你發現自己搞的東西有毛病時,一定要修正。這才是「君子」與「丈夫」。針對一些人遇到困難就退縮,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華羅庚在給金壇中學寫的條幅中寫道:「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說到了黃河心更堅。」
人老了,精力要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華羅庚深知年齡是不饒人的。1979年在英國時,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願一輩子從實以終。」這也可以說是他以最大的決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決心書」,以此鞭策他自己。在華羅索第二次心肌梗塞發病的,在醫院中仍堅持工作,他指出:「我的哲學不是生命盡量延長,而是晝多做工作。」生病就該聽醫生的話,好好休息。但他這種頑強的精神還是可貴的。
總之,華羅庚的一切論述都貫穿一個總的精神,就是不斷拼搏,不斷奮進。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 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歷。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
盡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在我國北宋時代,有一位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他就是沈括(1031~1095)。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生於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開封、江寧做過地方官。母親許氏,是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婦女。
沈括自幼勤奮好讀,在母親的指導下,十四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後來他跟隨父親到過福建泉州、江蘇潤州(今鎮江)、四川簡州(今簡陽)和京城開封等地,有機會接觸社會,對當時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有所了解,增長了不少見聞,也顯示出了超人的才智。
沈括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博學善文,對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學術寶庫,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曾經說:沈括這樣的人在全世界數學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國出了這么一個。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稱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被譽為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同享盛名。
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於不倫瑞克的一個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於格丁根。幼時家境貧困,但聰敏異常,受一貴族資助才進學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學學習1798年轉入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翌年因證明代數基本定理獲博士學位。從1807年起擔任格丁根大學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長直至逝世。
高斯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他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於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
陳景潤成了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並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於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台灣占據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答復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系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邀請。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台灣占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為了維護祖國母親的尊嚴,陳景潤犧牲了個人的利益。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拚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里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里,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里,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物質比較發達的國度,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裡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於在美國生活五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費等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時, 共節余了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從國外買回些高檔家電。但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是怎麼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虛、正直的人,盡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沒有驕傲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第一位女數學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於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個藝術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畫家。她從小耳濡目染,聰明好學,畫感、樂感很強,祖父和父親特別喜歡她。讀小學和中學時,她不偏科,文理兼優,這些對她後來從事數學事業幫助很大。
胡和生雖然愛好廣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為一位畫家,而是考上大學繼續深造。抗戰勝利以後,胡和生考進大學數學系,1950年畢業,又報考了浙江大學著名數學家、中國微分幾何創始人蘇步青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調整,蘇教授與她轉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復旦是以蘇步青為首的我國微分幾何學派的策源地,人才濟濟,加之老一輩數學家的鼓勵指導,同行的互勉競爭,托著這顆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在微分幾何領域里取得了系統、深入、富有創造性的成就。例如,對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問題,她發展和改進了法國微分幾何大師嘉當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關齊次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的問題,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決了六十年前義大利數學家福比尼所提出的問題。她把這個結果,整理在與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齊性空間微分幾何》一書中,受到同行稱贊。她早期在我國最高學術刊物之一《數學學報》上發表了《共軛的仿射聯絡的擴充》(1953年)、《論射影平坦空間的一個特徵》(1958年)、《關於黎曼空間的運動群與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論文。至今,她發表了七十多篇(部)論文、論著。她在射影微分幾何、黎曼空間完全運動群、規范場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樹,成為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和知名度的女數學家。她的一些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寫的專著《孤立子理論與應用》,發展了「孤立子理論與幾何理論」的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與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4年起擔任《數學學報》副主編,並擔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1989年被聘為我國數學界的「陳省身數學獎」的評委;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至今選出來的數學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③ 數學家故事手抄報
關於數學家故事手抄報
導語:我們的偉大數學家在我們的偉大的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以下是我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數學家故事手抄報,歡迎借鑒!
一、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只見 “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獃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二、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三、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7歲那年,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總認為鄉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課上,布特納對孩子們又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麼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的越是想不出怎麼計算。
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後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的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的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
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著寫有答案的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抬,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的拳頭。
可是小高斯卻堅持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並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台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的孩子居然這么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
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難以置信的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的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並讓他的年輕的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④ 數學家華羅庚手抄報資料
一、數學家華羅庚簡介資料: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漢族,籍貫江蘇金壇,祖籍江蘇省丹陽。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華老祥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徵「家有餘糧」,又合金壇俗話「籮里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著「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夫人吳筱元18歲嫁給華羅庚,婚後不到幾個月,華羅庚染上了瘟疫,經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華羅庚在清華執教期間,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吳筱元留在家鄉,挑起家務擔子。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接待客人。幾十年來,吳筱元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華羅庚和吳筱元有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二、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資料:
1、華羅庚的故事一
小學時成績平平的華羅庚,進入中學時,成績還是起色不大,但惟獨對數學情有獨鍾,與眾不同的是,他的作業不是按部就班的模仿老師的做法,而是喜歡在練習本上"塗鴉",就是我們主張的讓孩子自己自主探索做法的過程.可見讓現如今的主張讓孩子自主探索對孩子思維的發展的好處.在獨具慧眼的王維克老師的鼓勵下,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和研究,成了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文憑在一定的范圍內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可是,有些時候,我們錯過了一個代表自己能力的機會時,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刻苦來彌補的,雖然,這樣的刻苦需要付出的太多,讓我們記住他激勵後人的話吧:"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2、華羅庚
1 2 3 ;
⑤ 數學的手抄報內容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內容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手抄報吧,每一份手抄報的後面都包含著編者的辛勤勞動和聰穎的智慧。手抄報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逆推法解決數學問題】
1.一個農村少年,提了一筐雞蛋到市場上去賣。他把所有雞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一個顧客;又把剩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二個顧客;再把剩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三個顧客..當他把最後剩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六個顧客的時候,所有的雞蛋全部賣完了,並且所有顧客買到的都是整個的雞蛋。請問:這個少年一共拿了多少雞蛋到市場上去賣?
要想清楚,第六次的一半加半個只能是一個雞蛋。倒推法簡便可靠,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2.毛毛蟲爬樹
星期天的早晨六點鍾,有一條毛毛蟲開始爬樹。白天,到十八點鍾,它爬上去了五米;晚上,它退下來了兩米。請問:它什麼時候爬到九米?
9÷(5-2)=3,顯然不對。因為經過兩個晝夜,在星期二早晨,毛毛蟲已經爬到了六米;而這個白天,它會繼續往上爬,到十八點鍾還能爬五米。6+5=11(米),已經超過了。請算一算,它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正好爬到九米?當然,毛毛蟲的爬行是等速的。
【數學家的故事: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數學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數學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數學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黑板報。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
只見 「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獃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數學簡介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定義
亞里士多德把數學定義為「數量數學」,這個定義直到18世紀。從19世紀開始,數學研究越來越嚴格,開始涉及與數量和量度無明確關系的群論和投影幾何等抽象主題,數學家和哲學家開始提出各種新的定義。這些定義中的一些強調了大量數學的演繹性質,一些強調了它的抽象性,一些強調數學中的某些話題。即使在專業人士中,對數學的定義也沒有達成共識。數學是否是藝術或科學,甚至沒有一致意見。[8]許多專業數學家對數學的`定義不感興趣,或者認為它是不可定義的。有些只是說,「數學是數學家做的。」
數學定義的三個主要類型被稱為邏輯學家,直覺主義者和形式主義者,每個都反映了不同的哲學思想學派。都有嚴重的問題,沒有人普遍接受,沒有和解似乎是可行的。
數學邏輯的早期定義是本傑明·皮爾士(Benjamin Peirce)的「得出必要結論的科學」(1870)。在Principia Mathematica,Bertrand Russell和Alfred North Whitehead提出了被稱為邏輯主義的哲學程序,並試圖證明所有的數學概念,陳述和原則都可以用符號邏輯來定義和證明。數學的邏輯學定義是羅素的「所有數學是符號邏輯」(1903)。
直覺主義定義,從數學家L. E. J. Brouwer,識別具有某些精神現象的數學。直覺主義定義的一個例子是「數學是一個接著一個進行構造的心理活動」。直觀主義的特點是它拒絕根據其他定義認為有效的一些數學思想。特別是,雖然其他數學哲學允許可以被證明存在的對象,即使它們不能被構造,但直覺主義只允許可以實際構建的數學對象。
正式主義定義用其符號和操作規則來確定數學。 Haskell Curry將數學簡單地定義為「正式系統的科學」。[33]正式系統是一組符號,或令牌,還有一些規則告訴令牌如何組合成公式。在正式系統中,公理一詞具有特殊意義,與「不言而喻的真理」的普通含義不同。在正式系統中,公理是包含在給定的正式系統中的令牌的組合,而不需要使用系統的規則導出。
;⑥ 華羅庚的小故事的數學手抄報資料
關於華羅庚的小故事的數學手抄報資料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只見 「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獃子」了。
;⑦ 數學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數學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
數學是非常神秘的,一旦愛上他,你就能明白它的魅力,因為我們生活中無處沒有他的影子,下面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數學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歡迎大家閱讀!
【逆推法解決數學問題】
1.一個農村少年,提了一筐雞蛋到市場上去賣。他把所有雞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一個顧客;又把剩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二個顧客;再把剩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三個顧客..當他把最後剩下的一半加半個,賣給了第六個顧客的時候,所有的雞蛋全部賣完了,並且所有顧客買到的都是整個的雞蛋。請問:這個少年一共拿了多少雞蛋到市場上去賣?
要想清楚,第六次的一半加半個只能是一個雞蛋。倒推法簡便可靠,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2.毛毛蟲爬樹
星期天的早晨六點鍾,有一條毛毛蟲開始爬樹。白天,到十八點鍾,它爬上去了五米;晚上,它退下來了兩米。請問:它什麼時候爬到九米?
9÷(5-2)=3,顯然不對。因為經過兩個晝夜,在星期二早晨,毛毛蟲已經爬到了六米;而這個白天,它會繼續往上爬,到十八點鍾還能爬五米。6+5=11(米),已經超過了。請算一算,它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正好爬到九米?當然,毛毛蟲的爬行是等速的。
數學手抄報設計圖2
【數學家的故事: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只見 “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獃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⑧ 數學名人手抄報
數學名人手抄報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版的黑板報。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是數學名人手抄報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數學手抄報內容: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金壇人,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1]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華羅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他在多復變函數論、矩陣幾何學方面的卓越貢獻,更是影響到了世界數學的發展。也有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華羅庚先生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高度稱贊。華羅庚先生是難以比擬的天才。
著名數學家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范圍之廣,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卓越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美國數論學家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並能准確地指出這些結果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並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游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艷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王元先生說,從數學領域來說,大致分為兩個:一個是分析,一個是代數。絕大多數的數學家一般只在其中一個領域里做出貢獻,比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華羅庚卻在兩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另外一方面,數學又分成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華羅庚也是同時在這兩方面都有很大貢獻。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於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於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我沒有元老他們這么幸運,能夠成為華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楊樂看來,沒有成為華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遺憾,「但在數學研究的道路上,華老確實深深地影響著我」。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
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被譽為「人民科學家」。
;⑨ 有關數學家的故事,做手抄報
1.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2. 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3.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4.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我是分割線----------------------------------------------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摘至 網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