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提高數學課堂提問技巧的方式方法:
一、精心設計提問內容
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備課。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做好引導者。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引導者」,提問設計非常重要。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應注意:
1、提問內容要有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於啟發學生思維,有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於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麼提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什麼,使每個問題都成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提問為教學目的服務。
2、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教學應用題:「大豐糧店運進大米40噸,運進麵粉的噸數是大米的3倍,運進大米和麵粉一共有多少噸?」教師可作啟發性提問:要求的麵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噸,需要具備哪
些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引導學生抓住數量關系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提問內容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課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定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就應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圓的認識》時,運用多媒體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一場賽車比賽,第一輛賽車的車輪是正方形的,第二輛賽車的車輪是圓形的,第三輛賽車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誰先到達終點呢?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這樣聯系學生實際的提問,能喚起學生已有經驗並展開聯想,使學生積極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二、靈活應用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當教師設計好了提問內容,把握好了提問時機,選擇好了提問對象,那麼,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而這東風就是提問技巧。
1、提問形式要多樣
由於問題的內容、性質和特點的不同,課堂提問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①、布懸設問,誘發學生的直接興趣。
②、導趣設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③、梯度設問,化難為易。有些問題,由於難點較集中,教師就應當為學生設置思維的「階梯」。初問淺顯,學生正確回答後,再逐步加深,把教學的難點分化瓦解,逐漸達到預計的目的。
④、巧變設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一個問題往往有多個角度透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2、提問語言要明確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學科的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准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20÷5」,教師提問:「20是什麼數?」學生回答可以是:「20是個兩位數。」「20是個大於19的數。」「20是個偶數。」等等。原因就在於提問含糊不清。若教師問:「20在這個除法算式中,稱它是什麼數?」學生就不難做出正確的答案。
3、課堂候答時間要把握
課堂候答時間指的是教師提問後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後不要急於找學生回答,而要根據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的考慮時間。一般來說,等待3秒左右為宜,這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時,課堂就會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以證據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於思維游盪狀態中,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後的等待時間。
B. 采訪數學老師應該問些什麼問題
我認為大部分數學教師都是理性的,你可以問一些他(她)現在班級內的事情,部分老師講到這里都會比平常激動,但你最好是說一些開心的事情,但盡量不要去說那些容易生氣的事情,少數數學老師是會猜測滴!你也可以去請教他一些生活問題嘛,至少我們那兒的數學老師對這灰常灰常的歡迎。如果你真心想獲取新聞的話,還是他(她)自己心甘情願地說出來的效果更好。實在不行的話,我建議你讓他(她)現在管理的班級中的人來幫忙一下啦!
C. 初中數學提問的技巧
一、提出的問題目標明確、並具有啟發性
課堂提問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新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因此,設計一堂課的提問時,應抓住本堂課的重點、難點,弄清針對哪些問題展開提問,這些提問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有了明確的目的,在提問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脫離這一點,往往會導致「問無實質,問多無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的發展。在課堂提問中應充分注意問題的設置,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能被學生接受,又富有啟發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啟發,而不是強迫、代替。提問應是有益的、具有啟發性的能思考的問題。教師的提問對學生應是一種激勵,讓學生思之受益,思之深則受益多,思之淺則益少。不要提一些沒有啟發性,或毫無價值的問題,更應該避免問:「明白了嗎?知道嗎?會了嗎?」等等這樣隨口答音似的問題。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的「啟發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情境,不斷提出富有智力價值的難易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二、恰當把握提問的時機
研究表明: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准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准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三、問題的難易要適度
問題的難易程度不適當,是收不到提問的預期效果的。適度的標準是學生要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正確地加以回答。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把學生發展水平分成「現有發展水平區」和「最近發展水平區」。前者表現為學生現在就能獨立解決智力任務。後者是尚處於形成狀態,學生還不能獨立解決智力任務,但在教師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被引導下卻能解決某些智力任務。因此,問題的難易應適度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區」。在課堂上,教師應設計具有適當難度的推理性問題、評判性問題和創造性問題,促使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向「現有發展水平區」轉化。下課後,教師應及時收集班裡各類學生的意見,摸清學生的「口味」,從而為問題的難易找到依據,提高以後提問的質量。
D. 教師研修:突破重難點教學效果,你如何運用課堂提問方法舉例說明你在什麼情況下,提了什麼問題
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問題設計要巧妙合理,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獲得知識。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力求精當,「精」指的是精煉扼要、言簡意賅,「當」指的是得當,所提問題要恰是重點、難點;還要富於思考,即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並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理解詞句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及其作用;同時,所提問題還要緊隨所學關鍵內容,緊扣主題,以點帶面,對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充分概括。問題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應服從總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備課時應進行充分的准備,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
E. 小學數學說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通常評委會提哪些問題呢
小學數學說課要求及注意事項
所謂說課,就是教師以教育教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向同行、專家或領導有準備地就某一節課來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闡述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方法,講解教學方案的設計思路的一種教學研究和交流的形式。既可以是課前對教學方案的闡述和講解,也可以是課後對教學設計的介紹與分析。原則上每次說課范圍為一課時教材的內容,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三部分。在整個說課過程中,把握教學課標是准繩,吃透教材是基礎,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過程是關鍵。那麼小學數學又如何說課?
一、說教材——教者闡述對教材的認識和理解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和內容,把握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依據,教者只有深刻理解教材,領會教材的意圖,才能制定出比較好的教案,為改進教學提供前提條件。
說教材要求做到如下幾點:
1.向聽眾介紹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2.提出具體明確的課時教學目標。
3.分析教材的編排思路、結構特徵及重點、難點。
4.分析學生的狀況並據此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與組織。
二、說教學程序
可以先說一說課堂設計的整體思路,是在什麼樣的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的?簡要介紹該節課的課堂教學結構。然後圍繞你的整體思路,介紹說明主要教學環節,或者說是教學框架,著重闡述重難點的處理,說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有效的教學措施,另外介紹自己有特色的地方。
說教學程序的基本要求是:
1.運用「高濃縮」的語言,不必「照案宣科」,盡可能少用課堂內師生的原話,以便壓縮實錄篇幅。
2.說出本節課的課堂結構和教學環節(包括導入方法、新授講授、反饋練習、歸納總結等)。
3.說出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及課堂練習和練習意圖
4.預計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三、說教法、學法——教者敘述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引導和教會學生學習數學所採用的方法
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主要方面。由於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等不同特徵,所以學會根據學科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基礎、教學設施和條件以及自身的特點來選擇多種適當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教是為不教,學是為了會學。」
說教法和學法可穿插在說教學程序中,更顯自然流暢,應說明如下幾點:
1.說出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教學條件等設計的符合新課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學方法。
2.說出本課所採用的電教手段(如課件、錄音等)。
3.說出怎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如預習、聽講、復習等方法)記憶方法及解題技巧等。
4.說出怎樣指導學生運用學具(如工具書、教材、實驗用具等的方法)。
5.說出怎樣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讀書、觀察、提問、自學等習慣)。
總之,一般數學說課材料都可以從上述三方面去准備,但也不要面面俱到,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說得要詳略分明,說課的重點應多加篇幅,多說幾句。
真正「說課」的操作和說課稿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說課稿照本宣讀也未必有好效果。因為說課稿是靜態的,而說課整個也是動態生成的過程,是有聽眾的,你能否調動他們的情緒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說課的成敗。
在說課中,我認為要給自己說課賦予一些基本思想,如:
教學設計的基本教學理念,在你的設計中體現了哪些新課標精神?你的教學整體思路是在什麼教育理論支撐下展開的,也就是教學理論依據;你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什麼?力求達到什麼目的?在實施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各種問題你又如何引導、解決?你覺得這節課教材對學習主體來說,是否要進行處理,闡述你處理的理由,通過你的處理學生可能在學習中避免了哪些學習障礙,有什麼優點等。
同時,在說課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1)說課整體要流暢,不要作報告式,如「許多123」,幾個環節過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後,要確定目標時,可以這樣說「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下面我側重談談對這節課重難點的處理」
(2)說課要有層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將說課說得很細,我們要說的都是一些教學預案,所以要多談談學生學習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教師的教學策略。這里的層次針對某一教學環節來說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難點處理上,你設計哪些問題,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有怎樣安排等;在練習中你安排了哪些練習,有沒有體現出層次性等。
(3)說課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個性。既然是說課,說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說的神采飛揚,激情澎湃感染聽眾。要針對自身揚長避短,體現個性。比如擅長書法的教師可將你的整體框架進行板書,既使聽眾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和樂而不為呢?
F.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是一門需要深入研究的學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起著紐帶作用。相同的問題由不同的老師以不同的方法提問,收到的效果是不盡相同的。好的提問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活躍思維、探索解答問題。可以說,課堂提問設計得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把情緒融入到課堂氛圍中來,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激勵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巧妙地使用課堂提問,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教學效果良好。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把握好提問的「火候",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好奇慾望、探索慾望、創造慾望和競爭慾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下是筆者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的一點拙見。
一、根據教材內容特點,提問要有「點」。
在小學數學課中有各種「點"。「點"是每個學生都應當掌握的主要內容,因此,圍繞「點"要反復設計提問的問題,要抓住 「點」的內容、詞語設問,使學生明確「點"、理解「點"掌握「點", 從而保持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進而為學生解答一些相關問題奠定基礎。
1.圍繞教學「關鍵點"設問。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的難點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如在圓面積計算教學中,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整節課的教學難點,理解由圓轉化的近似長方形與圓的各部分間的關系則是教學關鍵所在。
2·通過「連接點"設計問題。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的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架起了橋梁。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3·抓「致盲點」設計問題。所謂「盲點"是在正思維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實際運用中又往往會影響學生正確思維的問題。盲點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師應設計恰當的問題,幫助學生自己發現盲點。
4·抓住問題的「啟發點"。教師的提問要問在點子上,啟發到關鍵處。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問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都有益處。教師要善於從知識結構出發,要把提問的啟發點指向教材的重點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問題,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
二、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課堂提問要分層,因材施教。
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關鍵在於是否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對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要盡量讓他們回答較基本、較簡單的問題,不論回答的對或錯,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尊心與自信心;對學習成績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回答較尖端、較難的問題。有時還要與他們較勁兒,故意為難他們,訓練他們的能力。還可以把一個問題分解成了解、理解、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讓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主動積極地進人角色,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提問要創設良好的情境。
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人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
1.設計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提問時,應設置有趣的情境或者提供相關的材料,或者給予必要的提問等,使學生不僅對問題的思考有明確的方向,而且有廣闊的思維空間。
2.保持民主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情境創設。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民主的。提問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語氣、表情、行為舉止等,要給學生一種信賴和鼓勵;要以和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態提問,不要用強制性的態度來要求學生回答。對應答學生不能表現出不耐煩,應耐心聽取,否則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阻礙問題的解決。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提問收到較好的效果,要注意一些提問的注意事項:
(1)提問語言要精煉。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的語言既要顧及數學的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表述要准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
(2)提問時機要靈活。提問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時機。教師在備課時,大多對課堂的提問作了精心設計,甚至連讓哪個同學回答、學生回答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所准備。但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互動式的動態過程,因此,在問答過程中出現一些老師在備課時沒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見現象,這就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設計一些提問,以調整和改善教學活動。
(3)提問思考要留空。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因此,從問題提出到點名讓學生回答應有一個適當的停頓。至於停頓的長短,一般可根據問題的難易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應作出及時、明確的反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實施課堂提問,既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又能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控制,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G.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還存在哪些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還存在哪些問題
數學學習,從本質上來說,是思維的過程。一切思維均是從問題開始的。而學生的「問題」需要人為地去設置,尤其在新知識的學習階段,教師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面臨思維困境,引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思考。所以,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提問。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提問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提問是否得法,直接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現。如何有效地優化課堂提問,在當今以學生為主、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新課程改革中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課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的調查結果,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並不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提問次數局部過密,重復過多。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課堂提問次數占課堂時間的30%到50%,整體的提問頻率趨於合理。但存在局部提問次數過密,重復過多的問題。筆者在一篇論文中看到在一次公開課上,以「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為課題的觀察中,在這節45分鍾的課上,老師提了56個問題,在某個提問「高峰期」的5分鍾內,就提了12個問題,平均每分鍾2.4個問題;圍繞著某個教學內容,老師一下子提了8個問題。這樣的提問有些是重復的,沒有思考的價值,使教學步驟重復較多。對學生的思維鍛煉沒有幫助。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影響學習的效果。
2、問題指向性不明確,學生難以回答。
一個提問,必須是准確、具體、不產生歧義的。有些教師所提的問題,表述含糊不清,學生無法作答。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法時,學生計算出「(-3)× 7」的結果後,教師問「確定了符號以後,再來確定什麼?」,學生答「結果」。「結果中除了符號還有什麼?」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回答。又如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課伊始,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的包裝盒,提問:「你能給這些物體分類嗎?」由於問題指向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回答。這樣的提問措詞不清,對學生缺乏引力,學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達。
3、侯答時間偏短,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大約有45%的學生認為老師給的應答時間「有些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往往造成啟而不發。
4、提問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忽視課堂的生成。。
有些教師提問時雖然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當學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預設問題的答案上時,就把學生的答案晾在一邊,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下面是一位年青教師上匯報課「一元一次方程」時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 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 老師,我還沒有開始計算,就已看出來了,x=1!
[師]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來才算對。
[生]先兩邊同時除以3,再……(被老師打斷了)
[師]你的想法是對的,但以後要注意,剛學新知識時,記住一定要按課本的格式和要求來解,這樣才能打好基礎。
這位教師提問時,對學生新穎的回答中途打斷,只滿足單一的標准答案,一味強調機械套用解題的一般步驟和「通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長此以往,必將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實,學生回答即使是錯的,教師也要耐心傾聽,並給予激勵性評析,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又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根據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對提問內容的設計,對提問對象的態度和課堂提問情境都影響著數學課堂提問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從這三方面入手來改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1、優化提問內容。
(1)問題設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預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或為引出新課,或為教學前後聯系,或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或為引起學生爭論,或為總結歸納等等.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邊的性質」時,針對總結歸納三角形邊的性質,可設這樣的問題,「如果任意給出三條線段,它們一定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嗎?」通過此設問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及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質,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2)問題設計應注重層次性。
教師面對的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水平不盡相同。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有梯度的問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要他們回答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對學習成績較好,能力較強的同學,適當安排回答較難、較深的問題。在問題設計時,注重問題的層次性。例如在一堂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用10米長的木條製作一個長方形風箏架ABCD,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訂一根平行於長方形長AB的木條,當寬AD長為多少時,長方形面積為4平方米?這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將問題全盤托出,而是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問題:①用一根10米長的木條製作長方形風箏架有幾種方法?②這幾種製作方法中,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③什麼時候面積最大?④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訂一根平行於長方形長AB的木條,設寬AD=x,則AB等於多少?⑤當x等於多少時,風箏架是一個正方形?⑥當寬AD長為多少時,風箏架面積為4平方米?⑦風箏架面積能達到5平方米嗎?這樣的設計既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整理,學會分析問題,看清問題的本質。
(3)問題類型應重「內化、理解和引申」。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起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要針對教學的重點,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以疑促思,以思促學。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引申,適當提一些創造性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設計下列問題:①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②如果兩個三角形能夠拼成四邊形,你能求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嗎?③是否所有的四邊形的內角和都可以「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來求得呢?如何「轉化」?④N邊形的內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試一試。⑤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較好地抓住求證的關鍵,尋找到解證的方法。這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奠定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
又比如:在利用函數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時,對方程x2 = x+3的求解所有學生都是將方程化為x2 - x-3=0,畫出函數y= x2 - x-3的圖象,觀察它與x軸的交點得出方程的解。針對此現象,可以設問:「這樣畫圖象麻煩嗎?」「能否將它看成y= x2 和y= x+3兩個函數圖象交點的橫坐標呢?」「你認為還有幾種變化方法?」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思路,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還可進一步提問「對於如x =x2 +3的方程有幾個解?」就這樣,把上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的升華,從而更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4)問題應答要講究課中的生成與變化。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課前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和預設有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或錯誤信息,並利用其指導學生學習。筆者在聽課中曾遇到一位老師進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時,寫了兩道題目請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演。過了幾分鍾,多數學生准確地完成了練習,這時一位同學舉手發言了:「老師,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當x項的系數、y項的系數和常數項是連續的整數時,這樣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都是x=1,y=-2 。」 本節課的內容只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沒有涉及解的規律。任課教師聽了這一問題,看起來有些驚訝,他在備課時應該也沒有考慮這一問題。但這位教師沒有急於轉變話題,而是充分抓住這個契機提出問題:「大家看這個規律正確嗎?」 「請嘗試再寫出幾個並解出它?」學生馬上編寫符合這樣條件的方程組來檢驗那位學生發現的規律,結果都是正確的。教師因勢利導「如何驗證這個規律?」 學生用代數式表示符合上述條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得到一般式,並解得它的解為x=1,y=-2.這位教師的提問無疑是機智的,通過師生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尊重提問對象。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是現代教學的基本原則。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提問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他們,才能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停頓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後再回答。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就馬上要學生回答,學生沒有思考時間,不可能回答好問題。到底停頓多長時間較合適呢?這要隨問題的難度、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和已形成的學生能力結構中思維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對比較簡單的鋪墊性、過渡性的問題,或為了考查學生對某個問題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的,停頓時間可以短些;對比較關鍵的問題或為了鞏固復習而提出的問題,停頓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較重要的問題提出後,要讓學生思考較長一段時間後再叫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有時教師還可再等待一定時間,讓學生的答案在大家腦子里迴旋一下,然後再指定學生補充和評價,或轉入新的問題。研究表明等候時間至少在3到5秒鍾。這3至5秒的時間可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課堂實踐表明,教師使用等待技巧,學生的回答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1、學生會做出更長的回答。2、會有更多學生自願回答問題,3、學生回答根據分析性,創造性。4、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象有所減少。6、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明顯增強。
(2)注意提問的全體性。
課堂提問應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不能為了教學順利只問優生,而應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思考活動之中。一般情況下,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全班學生思考,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重要的問題,可多叫幾個學生回答,回答以後,還可叫其他學生議論補充。這樣做可使每位學生都認真思考,都必須做好回答問題的准備。尤其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有助於提高他們發言的積極性。
(3)及進行問後點評。
及時的問後點評對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講評時要遵循「表揚為主」的原則。對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有創見的回答應及時肯定,鼓勵大家效法;對和教師預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確有道理也應該肯定;如果學生解答的根據待考證,可以作為不同理解,留請大家課後思考。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上,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根據課堂情況及時追問或補問。「這種思路可行么?為什麼?——還有其他解題方法嗎?——你能理解XX同學的思路嗎?——你是怎麼想的?能描述一下你的觀點嗎?——你能再解釋一下,把意思說的更明白,更簡潔嗎?」通過一系列追問和補問,給學生實踐思考,讓他認清不同情況出現的答案,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
3、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
(1)創設問題呈現的情境。
問題的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以促使學生去質疑問題、探索求解。創設問題情境的最大優點是使學生更容易突破難點。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促進學生的思維,有利於教師教學內容的展開。調查表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影響了課堂提問學生回答的外在表達的效果。有時僅僅是因為回答問題的學生緊張,就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想辦法營造有利於提問的良好氛圍。例如:在講「黃金分割」時首先就問:「在舞台上報幕員或獨唱演員為什麼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術、攝影方面,為什麼畫家和攝影師都不把畫的主體形象放在正中?為什麼成年女士喜歡穿高跟鞋?」連續提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背景聯系起來,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2)合理應用非言語行為。。
非言語行為包括神態、眼神和肢體動作等,提問時教師應用非言語行為的最大優點在於把教師的問題和學生思維作答融於一體。一個好的問題應該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而非言語行為是激活思維火花的催化劑。在課堂教學中,許多細小的問題都可以輔以非言語行為。例如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用眼神、微笑來表達期待,並不時地點頭贊許,學生回答完畢,老師未評價先鼓掌(有時,如果教師正好在這位學生身邊時,教師可以拍拍學生的肩膀以示贊許)。這對這位同學以後的學習會有多麼大的鼓勵啊!可能他從此會熱愛數學這門學科,喜歡這位教師的數學課。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的實驗說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可見,非言語行為在信息的表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不是把學生帶到教師預定的圈子裡,求得一個預定的統一的答案,也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真誠相待與鼓勵,而是要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最重要的還要指導學生會問。一方面:在教學中鼓勵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層層深入,探求問題的本質。另一方面:面對學生繁瑣的問題,教師要學會傾聽,保持興趣和耐心。認真地對待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解決的途徑。
善教者必善問,課堂提問是「問無定法」。歸根結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要以學生為重心,創設使課堂教學能有效開展的問題情境,將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H.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進行提問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問
一、提出背景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提問隨意,缺少針對性和啟發性;提問封閉,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針對性與完善性;提問脫離,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設計問題經驗;提問單向,提問只是教師的專利,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沒有留給孩子足夠思考、有效質疑的空間;沒有充分考慮提問的整合及彈性。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怎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二、有效提問的基石——精心預設問題
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石在於事先預設一個適宜的問題。課前精心的預設,能讓教師更好地駕馭課堂。而一個適宜的問題往往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那麼如何設計一個適宜的問題呢?
1、問在學生興趣點上
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依據教材,構思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巧妙地設立了三個問題:「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思維狀態積極興奮。
2、問在學生最近發展區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了解、熟悉、預估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解答,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個興奮中心,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相關舊知來積極探究。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導引學生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展。
3、問在學生有疑難處
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尤其是難點處。對於教材的難點,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設計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李老師在教學《倍數和因數》一課時,難點之一是讓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李老師先放手讓學生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然後啟迪思考:「怎樣找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做到有序呢?」接著讓學生討論、交流、促成了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進行優化處理、提升,並培養了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有效提問的關鍵——遵守提問的原則
1、遵守提問的啟發性原則,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提問進入這種境界,就必須用好、用足啟發性原則。使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思索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 我們要相信學生的生活中積累是厚實的,學生的想像力是不可估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像。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讓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充斥課堂中。
2、遵守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些都要求我們在課堂提問中,要面向全體,因人而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問要「量身定做」、提問要「量才而問」。在剛才這節課中,難度較大的問題李老師選擇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3、遵守及時評價原則,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看到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就讓其「坐下」並立即轉入下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學生處於尷尬境地。學生回答的到底對不對,好不好,教師自己知道。學生回答後,教師一定要對其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回答正確而且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大拇指」,應給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贊揚。如在李老師剛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