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考試畫圖作圖題的注意事項有什麼
注意事項:用鉛筆畫圖,
寫結論,
做平行線用虛線,做高也用虛線,直徑半徑虛線吧,一般都是虛線……
軌跡要交代清楚。
比如,到點A、B距離相等點的軌跡是:AB的垂直平分線
又如:到點A的距離是3cm的點的軌跡:以點A為圓心,3cm為半徑的圓
3、作圖要尺規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並寫結論
⑵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作圖解題能力
通過畫圖解決問題一直是小學數學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中,通過圖形把抽象問題形象化、直觀化,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找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利用畫圖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作為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始終貫穿於整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知識經驗、思維發展水平,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畫圖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畫圖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准要求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畫圖解決問題是能力是數學能力的一種。它是通過各種圖形幫助學生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使學生能從圖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搜尋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這個意義上講,畫圖能力的強弱也反映了解題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畫圖策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家之所以最終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個問題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稱這樣的方法為解題策略,……它們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用於解決許多數學分支中的問題。有一些其實很簡單,例如畫圖,但許多人從未想過嘗試它。」 因而,對學生進行畫圖策略的指導在解決問題的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畫圖教學中又該如何用新課程觀指導教學呢?
(1)在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們比較重視教給學生畫線段圖。新課程背景下的解決問題,還用不用教給學生畫線段圖?當前有關畫圖解決問題的教學和過去相比有什麼不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不少同學很難會想到運用畫圖去分析解決問題,除非教師要求學生去畫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3)現在教材在解決問題中強調解題策略。那麼,教材中體現了哪些解題策略?在畫圖策略上是否有系統設計?
三、對「畫圖」教學的幾點建議
1.使學生了解利用畫圖解決問題的價值和作用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利用畫圖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降低理解難度,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低年級孩子對抽象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存在著一定困難。如果適時的讓孩子們自己在紙上塗一塗、畫一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數量關系,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比多少應用題一直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學生對誰和誰比,誰多誰少,總是分不清,造成見多就加,見少就減的錯誤邏輯。如果教學時藉助畫圖來分析數量關系,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如在教學「同學們排隊做操,小民的前面有3人,後面有5人,這一行一共有多少人?」時,很多學生一看題中的數字及問題馬上就列出算式:3+5=8。教師可先不急於否定,而是引導他們根據題意畫圖,通過畫圖學生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從圖中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答案,深刻體會到畫圖在解題過程中的作用。
中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應逐漸鼓勵學生主動嘗試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小明看一本書120頁,已經看了這本書的2/5,還剩多少頁沒看? 這是一道比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學生通過畫圖就能很快找到量與率的對應關系從而正確理解題意,解答出應用題。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圖的形式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畫圖教學更多的是把畫圖作為一個知識教給學生,而不是把它看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一個策略來進行教學。新教材把畫圖作為一種方法來教給學生,而且畫圖的形式也不只限於線段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畫出不同的圖來幫助自己分析、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學習完有餘數除法後,出示了一道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應用題。 同學們去春遊,有14名同學想乘坐小船,每4名同學需要一條小船,你知道他們應該租幾條小船嗎? 這道題如果直接用有餘數除法來解決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試著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 有的學生先畫了14個圓,代表14名同學,然後4個圓為一份、4個圓為一份圈了起來。 還有的學生畫4個小人坐一條小船,再畫4個小人坐一條小船,這樣依次畫下去。 在學生畫完圖後,他們驚喜地發現這道題通過看圖就找到了答案,根本不需要列式解答,使學生體會到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數量關系,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在畫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只要學生畫的圖能夠有效地幫助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都應得到教師的肯定,不必強求統一的格式。
3.重視解題策略的指導
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將隱性問題顯性化。這樣有助於學生體會到畫圖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掌握用畫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促進學生體驗出畫圖的作用。
①讀題:要求學生熟讀題目,明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畫圖:啟發學生根據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相應的圖形;
③顯示:在圖中標出條件和問題;
④分析:畫圖後引導學生藉助直觀圖形分析,思考先求什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⑤解答:確定解題過程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自己解決問題,完成解答。
學生通過畫圖解決問題,就能感受直觀圖形對於解題的作用,形成應用畫圖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覺性。
畫圖可以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利用,多加引導,適時滲透,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畫圖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用。引導學生領會畫圖策略中的數學思想,提升數學素養。
⑶ 數學考試畫圖作圖題的注意事項有什麼
作圖用鉛筆
畫垂直線用虛線
畫平行線用實線
做高用虛線
園要標出圓心,話直徑和半徑用虛線,要標出長度
每道題仔細讀兩遍再做
口算題要驗算
考試要放鬆,別緊張,寫完一定要檢查
注意以上幾點,90分沒問題
⑷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畫圖
1、平面圖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如,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0,求原來兩數的積。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系。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看出不同的拿法。此題一共有不重復的7種拿法。
從以上各例題中可看出:解題時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我們不妨在解題中廣泛使用。
⑸ 小學數學"幾何與圖形"課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注意揭示幾何圖形基本概念源於現實世界的抽象性特點。
幾何圖形、點、線、面、體、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幾何圖形等概念,是從現實中抽象出來的最基本的幾何概念,必須注意這些基本概念與客觀現實的聯系,初步了解這些概念的抽象性特點,從而能初步用幾何觀點認識現實世界。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想像、交流等活動中學習知識發展空間觀念。3、重視幾何語言的培養和訓練。4、重視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5、注意與小學知識內容的銜接。6、要充分發揮實物、模型、圖片的作用和信息技術的應用。7、注重概念間的聯系,在對比中加深理解。8、要重視畫圖技能的培養。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繪圖和作圖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畫出高質量的幾何圖形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具有重要意義。
9、注意把握教學要求。10、注意突出重點內容。
教學中,由於內容較多,每課教學時都要突出一兩個重點,課堂活動也要圍繞這一兩個重點進行。12、把握好對推理與證明的教學要求。
教學中,把握好對證明的教學要求,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證明,能在給出的推理過程中,填出一些關鍵步驟和理由即可,不要求學生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13、處理好平移內容。教學中,注意整套教科書的安排,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靜態到動態逐步加深對平移的理解。14、注重設計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
,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幾何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對他們運用幾何思想、發現幾何結論具有積極的意義。15、要重視將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貫穿於教學中。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研究幾何圖形的思想方法,用幾何思想貫穿教學。16、重視對學生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可以以具體的問題為載體,先引導學生分析由已知推出結論的思路,由教師示範證明的格式,再逐步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同時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及時地安排相應的訓練,讓學生切實提高推理論證能力。17、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18、注意推理證明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得出一些有關圖形的結論,還要求學生對這些結論進行證明,使推理證明成為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自然延續,進一步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同時還要加強證明題前分析的教學
。
⑹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畫一條5厘米的線段」一定要寫上「5厘米」這幾個字嗎
一定要寫上「5厘米」。
線段(segment)是指直線上兩點間的有限部分(包括兩個端點),是這兩點間的距離。有別於直線、射線。
線段用表示它兩個端點的字母A、B或一個小寫字母表示,有時這些字母也表示線段長度,記作線段AB或線段BA,線段a。其中A、B表示線段的的兩個端點。
線段特點:
(1)有有限長度,可以度量。
(2)有兩個端點。
(3)具有對稱性。
(4)在連接兩點的所有線中,線段最短。簡稱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⑺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中圖形的認識要求包括哪幾方面
第一學段(1~3年級)
1.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幾何體。
2. 能根據具體事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參見例11)。
3. 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 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5. 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
7. 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參見例20)。
第二學段(4~6年級)
1.結合實例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
2.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知道平角與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4.結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
5.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知道扇形,會用圓規畫圓。
6.認識三角形,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7.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8.能辨認從不同方向(前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參見例32)。
9.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展開圖。
更多具體的內容可以去人教網上看看,地址:http://www.pep.com.cn/czsx/jszx/jcpx/wzjs/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畫圖的基本步驟是些什麼小學數學
例題1.媽媽買回來一些蘋果和梨,一共有26個,蘋果比梨多8個,問梨有幾個?蘋果有幾個?
題目分析:這是一道一、二年級常見的知道和,知道差,去求單一量的問題。許多同學看到此類題目非常茫然,無處下手,部分同學直接列式:26-8=18,但18指的是什麼呢?接下來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就用畫圖法去理解一下。
通過觀察線段圖,可知將360平均分成9份,丙佔1份,那麼可求得:
丙 360÷(1+2+2×3)=40
乙 40×2=80
甲 80×3=240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練習2做一做。
練習2.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5倍,爺爺的年齡比小明多9倍,已知爺爺比爸爸大35歲,求三人年齡各多少歲?
以上題目通過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去做,會更好理解和計算。畫圖法是我們平時解決數學問題經常用的一種方法,平時我們要靈活的運用。
⑼ 小學數學示意圖怎麼畫
數學教學中,利用畫圖輔助解題是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藉助直觀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畫圖意識,讓他們分享各自的畫圖方法。
形成意識――知道畫
需要畫圖的數學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根據文字的字面意思去畫圖,另一種是習題文字並未提到圖,需要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畫圖。
理解概念――正確畫
一個圖形往往由多個不同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概念。學生根據對文字信息的理解(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來畫圖,能否正確畫出,取決於他對概念理解的准確程度。
鞏固技能――熟練畫
教材中明確規定了一些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畫圖技能,教學中落實這些技能,可以讓學生輕松完成一些畫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