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區域活動以什麼為主

數學區域活動以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2022-10-03 20:01:56

⑴ 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方案

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打電話的過程。

2、學會0-9的數字。

3、學會點數對應,並體會打電話的樂趣。

活動准備:

電話1部、號碼記錄卡、筆。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活動內容。

(1)老師口袋裡放著一部手機。

師:小朋友們,家裡是不是只有你一個孩子呢?

幼:是/不是

師:大多數小朋友家裡就他一個孩子。那麼,要是在家裡的時候想找小夥伴玩了,會怎麼做?

幼:打電話/到他家裡去玩/叫他來自己家裡

師:嗯,說的對。可是,要怎麼才能叫他來自己家裡呢?或者我們要去他家裡,也要先告訴他一聲吧?

幼:對的。

師:所以,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呢?

幼:打電話。

師:真聰明。打電話多方便呀?現在呀,老師就要打一個電話

撥號,老師撥打,通話,掛上。

師:"老師剛才在跟誰打電話?聽得出來嗎?"展示撥打的電話號碼

(2)師:這里有兩張電話號碼卡,一張是小男孩的,一張是小女孩的。可是,卡上沒有數字,只有點。你們來告訴我是幾個點好嗎?

幼:好

按點認讀。

師:現在我們都知道數字了,那麼號碼記錄卡上小男孩家裡電話是多少呢?把它們都寫下來吧。

幼兒看點數寫數字

(3)小女孩家裡電話是多少?

看點數寫數字

(4)師:那你們家裡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呀?能告訴我嗎?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家裡的電話號碼。

畫點數,並對照點數寫數字

2、幼兒交流經驗:號碼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電話是多少?

(2)請小朋友做打電話的游戲,撥打正確號碼(用手做打電話狀)。

師:"剛才小朋友都說了平時是怎樣打電話的,現在小朋友們來試試吧。"

3、幼兒體驗打電話的心情和樂趣。

全體幼兒一起復習一遍。

4、幼兒觀察和記錄。

師:我們知道了家裡的電話,那麼爺爺奶奶家還有外公外婆家的電話號碼你們都知道嗎?我們回家再去記下來吧。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因為電話是小朋友常見的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過程孩子的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方案2

教學內容 :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准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了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 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准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四、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獲。

五、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方案3

設計意圖:

只有當數學回歸了幼兒的生活情境,才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進行寬廣的遷移和應用的機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學的教育價值。《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一表述也正說明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更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紋、地磚、欄桿;幼兒游戲活動時按男女間隔排隊;律動、做操中動作的反復等等。這些事物幼兒都很熟悉,因此我們把這些內容作為本活動的素材,希望從中讓幼兒更生活化地感知規律,並且最終培養起幼兒的數學可以服務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如運用規律知識進行裝飾;創編游戲、動作等等。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

2、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的主要特徵。

3、嘗試自創規律,發展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

活動准備:

1、有色綵排列出規律的衣服。

2、可以串掛的小積木若干,穿掛用的繩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課件(照片以幼兒身邊場景為主)。

活動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1、欣賞衣服

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同伴的衣服,並發現衣服上的規律。

2、觀看課件,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或什麼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規律嗎?這個規律是怎麼樣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種規律

1、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體交流自己運用的規律,並將其轉換成符號形式。

3、引導幼兒分析與提煉規律的主要特點。

(三)運用規律

1、排隊:我們小朋友可以排排隊,排出規律。

2、編動作:用動作表現規律。

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方案4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往往在組織教學時,會感到孩子們的興趣不高,主動學習的慾望不強。《綱要》中明確中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為了創設一個讓幼兒的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我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情境空間,讓幼兒在「布置超市」、「購買活動」等一系列操作、游戲活動中主動獲得「5的加減法」的有關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減法,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加減互逆的關系。

2、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口編應用題,會正確書寫加減法的算式,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3、能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提前告訴幼兒設立貝貝玩具超市,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准備各種玩具。

2、和幼兒一起創設貝貝玩具超市(共分為4塊,並貼有不同的與每組幼兒身上顏色相同的即時貼),帶有不同數字(圓點)的玩具40個,裝玩具的小盒每組5個(上面貼有數字5)。

3、供幼兒記錄的記錄卡40張(田字格)。

4、每人一個信封,裝有硬紙幣5個。

5、教師用的大展示板2張(田字格)。

6、泡沫墊20塊。

7、幼兒每5人為一組,每組幼兒身上貼不同顏色的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與

教師一起布置貝貝玩具超市。激發幼兒收拾、整理的願望。

教師:「今天早上,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玩具,都貼上了價格標牌,現在我們一起把它布置起來好嗎」

二、引導幼兒發現5的加法,並請幼兒記錄算式。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玩具身上有不同數字的粘貼。

教師:「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發現卡片上的數字和圓點數是相同的。

2、教師提出整理的要求:

觀察每個盒上的大小、數字,引導幼兒了解每個盒裡只能放兩個玩具,它們身上的數字相加必須等於5。教師舉例:先拿一個數字是4的玩具放好,啟發幼兒說出再應該拿數字是幾的玩具(1)。

請幼兒觀察小盒下面的記錄紙,教師邊啟發幼兒想一想應該怎樣寫加法算式記錄整理結果(4 1=5),邊出示寫好的算式。

請幼兒觀察小筐上的即時貼顏色,告訴幼兒負責整理與自己身上即時貼顏色相同的區域。

看哪組幼兒整理的快,記錄的准。

3、幼兒分組記錄,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及時記錄整理結果,並督促幼兒整理後馬上回位子坐好,鼓勵整理好的幼兒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記錄結果。

4、全部整理後,與幼兒一起檢查整理結果是否正確。

三、請各組幼兒以口編應用題的方法,介紹自己的記錄結果。

1、教師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兒記錄結果。引導幼兒講講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換的規律。

2、鼓勵幼兒給玩具超市取個好聽的.名字。

四、以買玩具的游戲形式學習5的加法。

1、教師:「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錢去買一個喜歡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錢),我買了一個4元錢的,還剩幾元錢?應該怎樣記錄?」教師出示範例5-4=1

2、請幼兒從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裡面有幾元錢?請幼兒用手裡的5元錢到玩具城買喜歡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買一個玩具,並把自己花了多少錢,剩了多少錢也要向老師一樣記錄下來。

4、請幼兒以口編應用題的方法,介紹自己購買的玩具及記錄,老師同樣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兒記錄結果。引導幼兒理解加減互逆的規律。

五、自然結束。

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方案5

活動目的:

1.能按物體的特徵進行層級分類;能明確地講述操作過程與結果。

2.學慣用數字對物體進行分類統計。

3.能有序地擺放、整理活動材料,培養幼兒良好的數學常規。

活動准備:

1.紅、藍兩色水筆各一支;

2.「分衣服」材料:大小、顏色不一的「衣服「; 「分紐扣」材料:大小、扣眼、顏色不一的「紐扣」若干份;

3.分類板、記錄紙;

4.投影儀。

活動預設:

一、以「開百貨商店」導入活動。

師:郭老師開的商店進了一批新貨,這批貨又多又亂,請小朋友幫幫我,將這些東西分一分,好嗎?

二、教師講解層級分類和記錄法

1.第一次分類並記錄: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不同特徵來進行第一次分類,並根據標志進行記錄。

(2)師:這些衣服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可以怎麼分?

師:我們將分好的衣服再按照它的特徵進行記錄(先數一數分出的物品有多少,在相應的記錄紙上用數字記錄並在上面畫上標志)。

2.進行二級分類:

師:如果我要將這些衣服再進行分類,能不能再分?怎麼分?(請幼兒進行分類,分好後教師進行記錄。)

教師小結:像我們今天這樣一層一層進行分類的方法就叫做層級分類。我們在分同一種東西的時候都可以根據它的款式、大小、顏色等特徵進行多級的分類!

三、幼兒分組操作,進一步學習層級分類:

師:我的商店裡還進了一批的紐扣,也想請你們幫我分一分。小朋友們可以根據郭老師剛剛的方法,將這些紐扣一層一層進行分類,你們想想,看看有幾種方法可以將這些紐扣進行分類整理!

師:我們分小組進行,每組2人,2個小朋友們可以先討論,然後按商量好的方法幫我的紐扣進行分類。一人分一人進行記錄,每分一層都要數一數有多少,在記錄紙上用數字記錄並在上面畫上標志。(提醒幼兒記錄好一種辦法後可以在籃子里再拿一張記錄表用另外一種方法進行分類記錄。)

四、師幼一同評價操作情況:

師:請你說說你是按紐扣的什麼特徵來分的?怎麼記的?

(請個別幼兒來介紹他的操作情況,引導全體幼兒對各組的統計表進行討論,看看這些統計表是否能讓別人清楚分的是什麼、是按什麼分的!)

五、結束延伸:

師:這些紐扣還能再分嗎?怎麼分?等等我們回班上一起來分分。

⑵ 學前班數學區角意義及目的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決定了幼兒知識的習得不是從動作所指向的客體中產生的,而是從動作本身產生出來的,是來自兒童的行動以及這些行為的協調。《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各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提供自由去玩的機會……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等,日常的集體教學在滿足教師高效率的同時,已滿足不了幼兒的個體需要。因此數學角的設置正好延續和補充了集體數學教學中的不足,提供了個體活動的需要和機會。
而大班又是幼小銜接的關鍵一年,數學活動也顯得更加突出,其目的不只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所以,孩子在學習傳統的讀寫等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更高效的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大班幼兒在區角中進行數學活動,就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參與數活動的獨立性、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將數學角和數學活動二者有機的整合,發揮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大班幼兒形成主動學習的品質呢?首先我們來再認識一下區角中進行數學活動的特點:
一、 材料廣泛、新鮮,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豐富多彩,適合其年齡特徵。
但在平時的集體數學教學中所需准備的材料量比較大,所以通常是幾套操作材料反復使用,當我們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而數學角中操作材料的准備則相對的量比較小,來源就相對較多,如請幼兒幫助收集、自已家的廢舊物……甚至是孩子們帶來的玩具等等都可以成為數學角的操作材料。因此投放材料更能做到豐富、多樣、趣味,做到適時、適量、適宜。
二、形式豐富、多變,能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
在以往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育的組織形式大多為全班性的集體教育。這種形式,教育目標整齊劃一, 全班幼兒按照一個目標進行學習,卻沒有考慮各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因此,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認知需要,這往往造成一部分幼兒「吃不飽」,一部分幼兒「吃不了」,從而抑制和挫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妨礙和影響了幼兒的發展。
利用區角學習數學,形式分散化,滿足了幼兒「動作」的需要、「理解」的需要。在活動中感知物體,動作中操作數與量的關系。引導幼兒從動作——形象——符號的邏輯思維發展,促進數概念從直觀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發展,實現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可以讓老師從「教」孩子學數學變成讓孩子「玩」數學,達成幼兒的主動發展。
三、時間充足、自由,能促使幼兒間交互影響
我們知道集體數學教學中無可避免的是能力強的幼兒過早地完成操作,而能力弱的幼兒則未完成甚至無法完成,這就造成一個時間差。而數學角的設置正好順應了這個時間差,能力強的幼兒可進行再嘗試來「等待」能力弱的幼兒,在「等待」的過程中又使自己得到更深層的鍛煉;能力弱的幼兒則在能力強的幼兒進行再嘗試時完成初步操作,形成一種和諧的互補氛圍。
其實無論是在早上來園、課余時間或是餐後時間,幼兒都可在數學角中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在具體的操作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充裕的時間使數學角具備了靈活性和開放性,讓幼兒成為名副其實的主人,並藉助幼兒行為的信息反饋,師幼之間,同伴之間形成互動,使學習保持新鮮活力。
其次在闡釋了其特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一、 設置環境,呈現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
(1)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
為了能使幼兒更多地體驗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們必須為幼兒提供一種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即自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它是開展區角活動的前提,只有幼兒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幼兒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鼓勵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時的示意等,都讓幼兒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勵,從而產生自信,更加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2)功能多樣的區角布置引導孩子自由探索。
開放的環境布置有利於孩子在隨手可得中自由地進行各種探索活動,並且分不同功能區域向全體幼兒開放,供其自主選擇:a、游戲類益智活動,旨在激發游戲興趣,促進多向思維和培養數學活動的能力。如:恐龍棋、智取牙簽、三個矮人捉巨人、變異魔術區、會變的小尺、撲克游戲、走迷宮等;b、定期主題內容,將教學目標分層落實,逐個解決難點,促進幼兒均衡發展。如:主題中不適宜大面積指導的練習,像找相同(倒置卡片)、投骰子、玩具店、火柴棒變變變、仿畫及數的組合、簡單看圖運算等等。
二、 投放材料,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慮不同幼兒的需要,通過幼兒嘗試與各類變異材料的擺弄,積累新的發現,與材料充分互動。准備的材料應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品種多樣化:材料不限於一幅圖、一堆玩具,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物品都成為數學環境的材料,如自然類材料:石子、樹葉、沙、水、土等;成品類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計算器、七巧板、撲克、算盤、時鍾模型、棋類等;輔助類材料:剪刀、紙、彩筆、橡皮泥、操作板、沙盤等;廢舊物品類材料:塑料泡沫、布條 、線頭、塑料空瓶、包裝盒、貝殼、火柴棒等。
(2)數量充足:提供的各類材料能滿足數人同時操作,這樣既有利於幼兒對環境產生興趣,又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3)具有層次性:提供的材料做到難易結合、繁簡結合、單一與多功能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地、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例如,我們創設的「量的守恆」數學環境中,既有探索長度守恆的材料 ,又有探索量的守恆、面積體積守恆、液體守恆的材料,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項或多項去探索、體驗 。
三、 隨機指導,鼓勵幼兒主動探索
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數學活動,老師可以扮演多種角色,隨機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可作為活動的介紹者,向幼兒講解活動中的游戲規則與玩法;有時,可作為活動的參與者,是幼兒的游戲夥伴,當幼兒活動中出現困難時,可以適時的加以引導、鼓勵,傾聽幼兒的討論與表述,了解幼兒對各種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時,可作為活動的組織者,組織幼兒討論在數學活動中看到的現象、發現的問題或解決的辦法;有時,僅僅作為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動的旁觀者。但不管是哪一種身份,我們都應有一顆寬容的心,當我們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個體差異,發現不同幼兒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我們要允許幼兒在反復操作中一點一滴地建構起數的感性認識,啟發幼兒嘗試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不怕困難耐心實踐,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充分享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正如陳鶴琴先生倡導的「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大班數學區角是一個豐富有層次的大舞台,要使其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大班幼兒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發展,還需進一步拓展思路及進行有效性的嘗試。

⑶ 怎樣開展小班數學區域活動

在數學區域中讓幼兒充分的按自己的意願去選擇開展游戲,而不是強迫幼兒按教師的意圖去游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後的喜悅,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為他們創設一個開始與他人交往的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教師在活動中進行及時的調整、關注與反思,不斷充實活動區的操作材料,從而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區域、自主、探索、興趣、材料、能力。 小班幼兒學數學的目的是重視對學習數學的情感和態度的培養,使幼兒能從問題出發,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學習,判斷、決策、把數學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實踐。因為幼兒數學教育更傾向於幼兒自身的感受,體驗,關注幼兒感官的參與,強調幼兒直觀的投入。 小班數學活動區域的開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所以通過區域活動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思維,還促使幼兒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深化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現實要求。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但小班幼兒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興趣常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同一個游戲,往往只能玩幾分鍾或最多十幾分鍾。那麼,怎樣以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前提開展數學區域活動呢?一、數學活動區域的內容應與近期的數學活動目標相一致。 教師對本學期具體到本月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我班最近數學的學習內容主要是1-5的點數。於是我班創設了「給小動物餵食」,讓幼兒分別給小兔,小狗,小貓等小動物餵食物,另外還創設了「給小貓釣魚」的活動,讓幼兒通過餵食物的數量,和釣魚數量的點數,讓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復習、鞏固了近期的數學活動內容,而且,教師還能夠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做到個別教育與輔導。在區域活動中通過 操作游戲既滿足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幼兒的學習經驗及時得到復習鞏固,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觀察、探求與操作感知和體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有效的提高,使幼兒在活動中倍感樂趣無窮,從而促進了幼兒的主動學習。它不僅更新了教學手段和方法,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能夠更生動地展現教材,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為教師近期教學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二、數學活動區域的設置要符合小班幼兒各年齡的認知特點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數概念不是幼兒學會的,而是他們自己感知的,而真正的生活經驗與生活情景應是幼兒自己感知數概念的背景,幼兒頭腦中的數概念是來自當幼兒對其生活的現實進行邏輯數理化時的思維,是在邏輯數理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反思抽象而建構的。小班幼兒多以自我為中心,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體、直觀。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常常把動物也當成人,甚至覺得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會說、會動、會想,是他們的同類。他們常和「小動物」說話,這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體現。正因如此,我班在讓幼兒1-5點數的區域活動中,設置了給小動物餵食物的情節,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復習了所學知識還可以跟動物說說話「小狗我給你餵了三根骨頭」,「你吃飽了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也比較有耐心玩游戲。例如釣魚就是利用游戲方法寓數的概念於游戲中,讓幼兒通過把釣起來的魚放入相應的小筐的過程中來學習和理解點數,所以說活動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區角活動的質量,我們應善於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及幼兒的需要、興趣投放相應的材料。 這樣的游戲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在愉快中學習。 三、結合教學活動,確定每周數學活動區的指導重點 隨著教學的深入,我們關注如何把數學活動區與當前的教學活動相結合,使數學區域活動更自然地融入教學活動,甚至成為課程的點睛之筆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小班集體活動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根本不能保證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某個知識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體活動內容延伸到數學區域活動中去,幼兒就會有更多的操作時間和進一步探索的機會。 例如,在「點數」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把重點定在讓幼兒根據物品的數量不重復的點數。我們在數學活動區投放一系列材料 ,其中包括集體活動中用到的「小貓釣魚」,以充分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同時幫助幼兒發展點數能力。通過每周結合教學活動進行的有重點的指導,我們基本可以保證每個幼兒接觸數學學習的內容。而對某種知識技能掌握不夠好的幼兒,我們也能做到心中有數,並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創設層次豐富的數學活動區材料。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發現幼兒的數概念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投放不同的材料,創設一個有著豐富層次的數學活動區。 而數學活動區材料是否豐富、可變,對於小班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及激發小班幼兒操作的慾望有很大影響。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特殊,他們對同一種物品或材料很容易厭倦,常被無關刺激所吸引,注意力容易轉移。材料豐富可變,能引起小班幼兒興趣、讓小班幼兒喜歡、並樂於參與活動。 通過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教師可以幫助發展較慢的幼兒進一步學習某些知識技能,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而對於已經掌握某些知識技能的幼兒,教師也能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滿足他們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需求。在區域活動前先制定好活動計劃,並根據目標要求准備好相應的材料,這些處理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准備,同時還注意到幼兒能力上的差異,同種材料的准備有深淺、在幼兒把喂動物的材料放在點子卡上時投放了。。。(3個點) ,。。。。(4個點) , 。。。。。(5個點)的操作卡板,難易之分,使各個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接受並達到要求,還能根據幼兒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逐步增加難度,使幼兒的能力由低到強,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小班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它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 在活動區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的按自己的意願去選擇開展游戲,而不是強迫幼兒按教師的意圖去游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後的喜悅,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活動區的材料投放不一定要種類繁多,但一定是要幼兒感興趣的,易於操作的。而且教育的目的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容易掌握。在材料的選擇上要新穎、安全、經久耐用的。通過觀察孩子的區域活動中,我領悟到孩子也與成人一樣有著豐富情感世界,但是由於小班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活動范圍匱乏和狹隘,所以在為他們創設活動區時要貼近他們的生活,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同時時刻關注他們的興趣和需要。為他們創設一個開始與他人交往的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並進行及時的調整、關注與反思,不斷充實活動區的操作材料,從而促進幼兒能力發展。

⑷ 怎樣開展小班數學區域活動

摘 要:數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工具,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就是利用數學的邏輯條理性,運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培養幼兒喜歡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更好地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數學活動、學好數學?新《綱要》中提到: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小班的孩子處於無意注意為主,思維方式為具體形象思維。而且他們的認知能力差,

⑸ 學前班數學區角意義及目的分別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不能小教化,不能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些都不利於幼兒身體和心理的成長和發育。那麼在幼兒園中區角活動就成了教學中最好的教育方式。那麼它有什麼特點和意義呢?

1.變幻性和實時性。區角材料豐富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變幻。

2.符合年齡特點和為教育所設。每一種區角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緊緊圍繞幼兒及幼兒所需。

3.操作性和探索性。區角活動是以幼兒為主體創設的具有實操,模仿,探索性質的活動,真正作到了玩中學,學中玩。

4.協作性和創造性。區角活動基本上都具有協作性,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創新,找出區角活動的創新點,發掘活動中的價值。

5.規則性和規范性。任何一個區角活動都有它的規則和要求,需要幼兒在玩耍中建立規則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

6.持續性和經濟性。區角材料的投入基本上都是來源於生活,在投放上要保持連續性,而不是一次投入終身使用。操作的難易程度也會隨幼兒的年齡增長而增加。

所以,區角活動開展的好壞,一可以看出老師的能力,二可以真正讓孩子回歸童年,三可以看出一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⑹ 科學區角活動的內容一般分為學習性區角和科學性區角對嗎

一、區角活動的性質定位

從區角活動的性質這一維度,我們把它分為三類:

一是學習性的區角活動。這類區角活動主要指向幼兒對周圍環境、客觀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積累生活經驗與認知經驗。如,生活、健康等內容與技能的學習(生活區);數概念、科學常識等內容與方法的學習(探索區);語言、美術、音樂等內容與方法的學習(表現區)等。

二是游戲性的區角活動。這類區角活動主要指向良好情感經驗、社會經驗的積累。如,結構區、表演區、角色區等。

三是學習與游戲融合性的區角活動。這類區角活動往往兼有學習與游戲雙重功能。如,有的班級既有語言區、數學區,又有結構區。角色區等,滿足孩子(尤其是托班、小班孩子)學習與娛樂的不同需求。

目前,我們「市中心教研組」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性區角活動的探索上。試圖把學習性區角活動這一涵蓋面廣、功能獨特的教育形式進行全面的梳理,以期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發揮其更充分的教育功能。

學習性區角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

它是以學習為主的。可以是單一內容的學習,如數學區、語言區等,也可以是綜合內容的學習,如生活區。棋類區。在學習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

它是以操作擺弄類學習為主的。幼兒在與各類材料的互相作用中,去觀察、去體驗。去探索。去發現,積累各種經驗。

它是以個別化學習為主的。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興趣、意願去選擇活動區,並自己決定操作的時間、速度和次數。

它是以教師預設與幼兒自發生成相結合為主的學習活動。學習性區角活動的環境和材料,是教師根據年齡目標和階段目標,根據幼兒當前的發展需要而創設、提供的。這類區角活動,有時是以獨立形態出現的,有時則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准備或延伸。然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是自主的、自動的,是獨立的、個性化的。因而,它也是一種更多地體現為過程性模式的學習活動。

概言之,學習性區角活動,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目標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時的。學習性區角活動的目標,往往是教師根據學期目標或階段目標制訂的。相對於集體教學活動而言,目標要更寬泛些、長遠些。同時,這類活動的目標,也絕非在一次活動中所要追求實現的,而是應該有一個較長的達成過程。另外,根據幼兒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師需要及時地、不斷地調整活動目標,以使各種活動材料的投放,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上。

第二,空間與時間是半開放的。在空間上,它是讓孩子在一定區域和范圍內進行自由選擇。在時間上,它允許每個孩子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樣的操作內容,有的孩子一次、兩次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應該予以認可。但最終是要達到學期目標或階段目標的。

第三,活動過程是自主的。學習性區角活動這種個別化學習的方式,更有利於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性這一現代兒童觀得以真正體現。近年來,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下,人們對個體差異的理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認知能力強弱差異、個性差異轉變為認知結構、發展速度及心理特質的差異。這就使我們意識到,要真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使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適合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水平。而學習性區角活動,正是體現了這種新的學習觀、個別差異觀。幼兒在區角活動過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們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按自己的速度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了集體教學時,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以同樣的方式與速度,學習同樣內容的模式,給學習活動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

二、學習性區角活動的功能價值

(一)學習性區角活動,體現了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

在學習性區角活動中,每個孩子能在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和需求進行活動。他們的個性、興趣得到滿足,學習的原動力、潛力得到激發。這樣的學習,就有可能獲得終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其次,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更關注學習的方法,關注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會學,也許比學會更有意義。學習性區角活動,就是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下,讓幼兒自己進行探索性學習。如,看著「圖示」學習系鞋帶——探索看圖解的方法;看著「說明書』學習沖配果汁——學會看「說明書」的本領。這樣的學習對幼兒的成長是有意義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還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更注重幼兒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堅持性等情感態度的培養。而這一切,在區角活動中都能得到積極的體現。

(二)學習性區角活動,體現了新的教學價值觀

長期來,在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指導下,學習被看作是接受完全由教師預先構建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學習者不同的認知結構以及不同的經驗基礎都被忽視了。因此,幼兒的學習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劃上了等號。集體教學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誠然,集體教學活動,有它存在的價值。它是一種明確便捷、系統有序、經濟有效地作用於幼兒的教學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學習同樣的內容,並以相同的速度與方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教師是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的,也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的學習需求。應運而生的學習性區角活動,就以它個別化學習的鮮明特點彌補了集體教學的先天缺陷,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性得到了發揮,個人的經驗、特點得以體現,也使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體落實。另外,新的教學價值觀還要求我們變接受性學習為發現性學習。學習性區角活動,是一種更適合於幼兒發現性學習的方式。因為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動作、表象來認識世界的,他們往往是在與具體材料的互相作用中,獲取直接經驗。在區角活動中,幼兒藉助於操作擺弄,與客體交往,進行發現性學習。這樣的學習,比單向的接受性學習更有意義。

(三)學習性區角活動,體現了新的教師價值觀

學習性區角活動通常是個別進行的。這種活動形式,在客觀上增加了教師與幼兒直接接觸的機會,使幼兒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進雙方感情交流,提升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另外,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是一個我教你學的「教育者」形象,教學的出發點是教材、大綱,而非幼兒。而現在,空間距離的接近,使教師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這時,教學活動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幫助幼兒學會學習。教學的出發點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兒——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幼兒的原有經驗和水平。應該說,這是一種新的教師價值觀的體現。

三、學習性區角活動的指導方法

(一)活動前的准備:創設環境、提供材料

首先,內容選擇應服從於目標。目標是創設學習性區角環境,投放材料的依據,也是觀察、指導、評價幼兒活動的依據。區角活動的目標相對於集體教學活動而言,通常是大目標、階段性目標。有時,一個目標可以通過不同區角來實施。如,小班上學期要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可以通過串珠子、用小勺餵食、夾玻璃球等系列活動來達到階段目標。有時,一個區角也可以達到幾個不同的教育目標。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圖形、拼圖形活動,既是數學形狀概念的學習,又是觸摸能力的培養。

其次,材料要有層次。學習性區角活動的材料一定要有層次,以便於不同水平的幼兒按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如,「配對」練習的區角,可以是大小瓶蓋與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對);可以是數板與數形的匹配(形狀配對);可以是圓點卡與數字的匹配(數量配對)。又如,學習剪紙練習區,可以從「隨意剪紙」到「剪粗條紙」到「剪細條紙」到「剪曲線條紙」;從「剪報紙」到「剪吹塑紙」到「剪馬糞紙」;從「剪紙」到「剪布」到「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難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學習活動真正體現下能保底、上不封頂的層次性要求。

最後,環境宜安靜。學習性區角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與生活經驗,需要個人獨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學習、練習。因此,相對游戲性區角活動而言,要追求互不幹擾、互為方便的環境效果,讓幼兒專注地投入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另外,活動區的布置也不宜過於花俏,以簡潔、溫馨、一目瞭然為好,力求創設一個輕松優美的學習活動環境。

(二)活動過程中:觀察「需求」,了解「水平」

1.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觀察的內容:一是重點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如,幼兒當前的興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兒為什麼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把握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等。二是看活動環境是否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適宜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學具的數量是否充足等等。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責,不要輕易評判。

2.以間接指導為主。這種間接指導,第一是靠學具、材料為媒介。如,小班幼兒拼動物六面圖活動,當老師觀察到大多數幼兒已駕輕就熟,且興趣下降時,應及時投放九面圖、十二面圖等,使幼兒從材料中獲得探索學習的新的激情。第二是靠問題為媒介。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學習興趣疲軟時,教師可以假設問題,引導幼兒去繼續探索、去發現。如啟發幼兒:「也許還會有秘密呢,再試試看。」「為什麼天平會傾斜?再放放看。」等等,以激發其繼續學習的慾望。

3.指導要適時、適度。即何時介入指導要靈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問題難以深化時,缺少材料、學具時或發生問題糾紛等困難情況下,老師要予以及時的支持與幫助。適度,指教師指導要留有餘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

(三)活動結尾部分:引發感受,提升經驗

當幼兒在學習性區角活動中進行了探索、學習後,教師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要組織幼兒交流體驗與收獲,分享快樂與成功,並把有些關鍵經驗加以提升。學習性區角活動交流的內容,應圍繞幼兒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前提是大多數幼兒已積累了相關的操作經驗),如「編謎語時為什麼謎底不能講?」「為什麼這天牛老是要傾斜?」「有什麼辦法使這枚回形針又快又准地取出來?」這樣有意義的討論,可以使幼兒彼此思維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華,操作經驗得以提升。同時,也使有些關鍵概念得到學習。在師生討論的同時,教師還應結合幼兒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即在「討論』沖滲透「鼓勵」,在「鼓勵」中體現「激趣」,使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索的興趣,並激發起下一次在區角里繼續學習、探索的慾望

⑺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類型有哪些

1、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進餐、飲水、睡眠、盥洗、如廁等,幾乎佔了幼兒在園的一半時間,這也是幼兒園與其他教育階段的主要區別 之一。因此在生活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規,逐漸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自立的良好行為習慣。

2、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又稱活動區(活動角)活動,是指幼兒在活動區內進行的以自由游戲為特徵的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之一,是滿足幼兒不同興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徑。通過區域活動,可滿足幼兒交往的需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勇於嘗試和探索,培養幼兒積極的活動態度,促進幼兒創造性和個性的發展。

3、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是指由教師依據目標專門設計組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它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幼兒在在園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它的任務是教師利用幼兒園以及周圍的環境資源,有目的地選擇教育內容,靈活地運用多種活動形式、活動方法、活動手段,鼓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周圍的世界,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⑻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對幼兒來說:游戲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源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師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蘊藏著豐富的創造能力,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都會在他們腦中閃現,在他們稚嫩的小手中描繪。而區域活動作為一種自由、開放、操作性強的小區域性游戲活動,為幼兒創造精神、創造潛力的發揮搭建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一、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必須注重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准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一位小班教師模仿了這一形式,在小班數形成活動中提供了印章讓幼兒在兩只小鳥後面印上一隻小鳥,是3隻小鳥,2添上1是3,幼兒把印章印在紙上,立即就有一隻小鳥排在後面,孩子們很興奮,他們印了又印,還把小鳥印在臉上、手上,教師生氣了,認為是幼兒故意淘氣。其實,是教師對本班幼兒學習特點缺乏研究,投放材料不當造成的。在中、大班的數學活動區中,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不然幼兒不感興趣,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二、數學活動區的內容應與近期的數學活動目標相一致。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周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周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著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例如,可以給每位幼兒6張彩色卡片或者色彩鮮明的玩具花片等,讓幼兒擺放在桌上,進行觀察、比較,然後要求幼兒把相同顏色的卡片放在一起,並讓幼兒說說有幾種顏色的卡片,各是什麼顏色的,每一種顏色的卡片有幾張等等。這樣一來,不僅讓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復習、鞏固了本周的數學活動內容,而且,教師還能夠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做到個別教育與輔導。
三、數學活動區活動應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幼兒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應重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允許他們從不同起點按不同水平、不同發展速度發展和學習。經過幫助使幼兒有所提高,逐漸達到目標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活動區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應有所不同,給幼兒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性。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常常忽視這一點,如在「按物體的厚薄排序」活動中,有的教師給幼兒提供了相同的材料,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結果能力弱的幼兒感到困難重重,無法完成操作任務,能力強的幼兒又覺得缺乏挑戰而興味索然。同是這一內容,我們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如可以要求能力較弱的幼兒按厚薄特徵給三個物體排序;要求能力強的幼兒給五個甚至更多的物體排序並注意排序的方向性。在這一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允許幼兒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務後,更換不同層次的材料進行活動,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又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四、在數學活動區內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前,教師在指導活動區活動時,總是不自覺地自己講解,示範。這樣做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由於老師的指導,使幼兒在教師陪伴時樂於探索,從而對教師產生依賴而當教師不參於指導時,就容易失去探索的興趣;二是教師的指導打亂了幼兒的探索,教師的講解削弱了游戲本來應有的情趣,使幼兒喪失了本來已有的探索熱情。
那麼,如何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呢?首先,要承認幼兒是活生生的、正在發展的個體,是學習和游戲的主動探索者。因此,要讓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經驗、體驗探索樂趣、建構概念的一種活動。其次,要明白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不排斥教師的有效指導,但教師對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應是隱性指導,也就是說,活動目標的實現除隱含在活動環境的創設之中,活動環境的設計之中,還隱含在教師的指導之中,即隱含在教師的指導語、提示和提問之中,這種隱性指導主要體現為:
1、提出任務的指導語非常簡要明確,多用商量的口吻,並有利於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重視觀察幼兒在活動區中的具體行為過程,及時了解幼兒的需要、困惑、並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活動進行啟發引導,使自己領悟,同時,及時發現幼兒創造性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動。
3、探索活動的結果不是由教師告訴幼兒,而是幼兒通過自己發現、自己總結出來的。
總之,區角活動能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無需受到「自己要與集體同步」的約束,使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自願的狀態下活動。區角活動又打破了傳統的集中授課形式,把游戲活動作為幼兒的學習形式,這也符合了《幼兒園綱要》中提出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因而,區角活動使教育目標落到了實處,使之有聲有色。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表現得禮貌大方、自信獨立、富有創造力,這些都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備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數學區域活動以什麼為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