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座談會提什麼問題
數學座談會一般都會提出有關教學質量和方法上的問題,比如說老師是否要注重學生的基礎,是否要精講多練,是否要要求學生及時復習,是否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以及這些方式到底能否對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所幫助等等;此外,學生也會對數學任課老師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增加上課的幽默性、「上課是嚴師,下課是親朋」等,數學座談會主要是要與學生和老師強調數學課程在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而多數數學座談會的目的就是改進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熱情。
B. 數學問題可以提什麼問題並解答
從歡歡家經過商店到達學校,要走多少米?
198+507=705(米).
答:從歡歡家經過商店到達學校,要走705米.
(2)歡歡家到學校的距離比歡歡家到商店的距離多多少米?
486-198=288(米).
答:從歡歡家到學校的距離比從歡歡家到商店的距離多288米.可以提出加減乗除法問題。
C. 數學研修經驗分享
導語: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通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很幸運地擁有這樣一個學習機會。聆聽專家的語言,真正感受專家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在於創新。而大師在課堂上所展現出的風范都是因為他們敢於創新並且不斷的嘗試,同時還能根據當今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來追尋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想法。而這一套思路和想法就體現在他們的課堂上。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地做開發商,更要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商。超越自己,從讀書開始。“課堂因差錯而精彩”,“要發掘隱藏在教學內容背後的隱性知識”。
教學中要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通過製造矛盾和沖突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思考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一種寬容和等待,這樣把學生教得高,高到學生可以俯視所學的知識。
要善於利用資源,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善於抓住契機,及時利用課堂中預設不到的生成,這樣使學生學得深刻。
要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與學生對抗,輔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自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受到尊重,學習自信心增強,也樂於參與到整個課堂活動中。
透過培訓看自己,我發現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我沒有廣博的學識,沒有豐厚的底蘊,沒有精湛的教學能力。因此,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才能把自己提升到一個高度。
經過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通過對六個專題的學習,收獲的確不小,同時也給自己的教學帶來很多新思考:
一、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為今後從事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二、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通過研修學習,我認為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要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為契機,繼續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通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發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四、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教師如果堅持寫教學反思,幾年以後很可能成為名師。我們要堅持寫課後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後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我覺得作為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愛他們,包容他們,我相信好學生是誇出來的,我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或許在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關愛他們。對如何有效教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1、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2、注意新課導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數學。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中學數學研修正在逐漸由“經驗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體發展。在我們看來,課改與教研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我們還要把教後記只注重對具體實踐結果的粗淺回顧,提高到對實踐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時有效地利用數學教師的博客,與同行交流思想,為學生提供服務!
D. 高等數學研究的問題有哪些希望列舉一些
大學階段的數學就要看你所學的專業了,如果不是數學專業,基本上就是簡單的線性代數和高等數學,但要比高中難得多,涉及到矩陣,行列式,微分,積分,級數,其中積分是難點,除一般的積分外還有雙重積分和多重積分等等一系列的內容。
如果是數學專業的學生的話,一年級會學習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其實別的專業學的線性代數和高等數學就是這兩門課程的精簡版,二三年級還會學到概率論與統計,常微分方程,數值分析,運籌學,多元統計分析等。這些課程的深度是中學數學所不能比的。
其實數學的分支是很多的,高等數學當中你可以針對某一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要你對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掌握,所有的數學家都是有其重點的研究方向的。
有人說學了數學≠好工作,這是因為學的不夠好,數學在很多領域都是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的,包括人口數量的預測,國家經濟數據的統計,都是很重要的,還有就是計算機方面,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必須有著扎實的數學知識,最重要的就是經濟領域,你可以查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很多都有著深厚的數學功底。數學在醫學成像方面也有應用,現在醫院里用的CT和核磁共振就是數學應用最具體也是最造福人的例子。現在可以說每一個行業都會用到計算機,計算機中的數學演算法是其能處理數據的最根本的保證。
就我國來說,可以給你舉一個例子,你可以網路王小雲這個女數學家,她對數學演算法的研究幫助她破譯了美國政府使用的密碼,以及對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個著名密碼演算法的破譯,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當老師只是大多數人對數學應用的印象。
其實,數學就是研究並解決實際問題的,國家每年都會舉行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感興趣的話可以網路一下數學建模往年的題目,都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加以解決,也是大學階段最重要的全國性賽事之一。
E.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研修計劃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必須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便會使大腦產生優勢興奮,表現為注意集中,記憶深刻,思維敏銳。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使他們更好地投入數學活動中去呢?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能快樂學習,創造學習,關鍵在於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設計數學游戲,使學生樂在其中。
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應該成為低年級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數學活動課,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下列幾種形式的游戲。
1.個體活動游戲。上課開始進行「比比誰最火眼金睛」游戲: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實驗——觀察、比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滾,看看各種幾種物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球等)分別有什麼特徵?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幾何物體的一些特徵。
2.集體合作游戲。在上「統計」活動課時,學生小組合作統計戴帽子的同學和沒戴帽的同學等相關問題時,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統計辦法,小組間比賽。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領導意識、社會技能和民主價值觀。
3.師生互動游戲。為了測試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組織師生互動游戲「最佳默契獎」。師與生像電視上作節目一樣,同時將結果寫在紙條上,並同時亮出。既活潑,趣味性強,又提高了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好辦法。通過諸如以上的一些游戲,學生就會感到學有勁頭,學有樂趣,學有所獲,由此生發的熱愛數學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爆發出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愛想像是人的本能。精彩的問題情境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學生的想像是豐富多彩的,有了顯性的物化媒介可以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思路。如教學「可愛的企鵝」時,我以一篇童話故事為線索,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減法中被減數,減數代表的意思。並激發學生的想像,一人說算式,一人編故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
2.留有思考空間。老師向學生展示學習素材後,教師不能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空間。如老師教學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後,讓學生自己探索8還可以怎樣分?幾和幾合成8?學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對所學知識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指導猜測方法。善於猜測是學生進行創造學習的重要環節。教給學生猜測的方法就顯得很重要。①根據經驗來猜;猜測不能憑空想像。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學生大膽猜測,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猜。比如讓學生相互猜起床時間。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斷對方起床時間。然後讓學生說出真實情況。②從比較中猜;只有比較才有發言權。如讓學生猜7的分成,一個學生伸出2,讓學生說出7的分成。另一個學生說:2和6合成7。接著出題的學生判斷對還是錯。老師引導學生說出判斷原因。學生說:因為2+6=8,8不等於7,所以回答是錯的。正確的是2和5合成7。
三、關注學習過程,讓學生品嘗成功。
積極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應該是失敗的。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同時,要積極創設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
1.鼓勵參與。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對什麼都好奇,教師要抓住該年級段的學生心理特點,組織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手段呈現學習內容。有了外在的誘惑力,就會誘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從而樂在其中。
2、提供機會。通過老師的合理啟發引導,讓學生經過自己的積極探究,從而找到規律,發現問題,理解新知,突發奇想解決難題。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當取得成功時,那份喜悅是別人難以體會的,可以說喜悅是發自內心的。由此生發的學習動力也是其它激勵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學以致用,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
1、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第六單元和第九單元之後安排的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就是很好的形式。圖片生動,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2.能自己尋找生活素材,集體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最高階段,就是學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體的智慧創造性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收集商品宣傳單,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並計算出需要付多少錢;比一比誰提的數學問題多,大家怎樣解決等,營造家庭購物的氛圍。利用知識的遷移,很好的開展實踐活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著的個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願意說說……」等等。一位教師在傾聽完學生的不同意見後,說「我真榮幸,我和XX的意見相同。」話雖然簡單,但足以說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師還應關懷、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需要和學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友好的合作關系,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社會互動關系。
2.重視情感的感染與激勵。
教師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個性去影響學生時所表現出的情緒力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去影響學生,同時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響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水平、態度、情感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哪怕是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說一句「你說得真不錯」,都是對學生的莫大鼓勵,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教具、學具以及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開展數學游戲或競賽;讓學生走出課堂,聯系學校、家庭和社會進行學習;低年級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編插童話故事等來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六、激發動機,培養興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能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長方形的面積」教學時,先安排了一個搶答,展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競賽。如果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l平方厘米,那麼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個小題,學生爭先恐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到第4小題時,大部分同學閉而不答、只有少數同學說是1平方厘米,此時教室里很安靜,課堂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師緊緊抓住這個機會,迅速出擊,說道:「你們想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想!」,老師繼續說:「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發現這個規律。」在老師創設的這種情境下,孩子們進入了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們保持繼續探索的願望和興致。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
2.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可以採取不同的做法:對於綜合性比較強、比較靈活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回答;對子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來回答;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請暫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同學來回答。這樣所回答的問題與他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就高一些、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多一些,他們的成就感就強一些,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濃一些,他們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此外,還可以通過教師給學生及時的支持與鼓勵;教學內容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如鼓勵學生自己出題、改題,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考查和評議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策略
l.鼓勵質疑問難、敢於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從問問題開始、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盡管有些一問題已經超出本節課的內容,但這些學生比起不提任何問題的學生更具有潛力。例如,在一次素質教育的研討會上,一位教師在進行「十幾減9、8」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在課將要結束時,一位學生問:「老師12-9,2減9不夠減,我是倒著減的。先用9減2得7,再用10減7得3,因此12-9=3,這樣做可以嗎?」開始會場非常安靜,片刻之後,這個問題就像一顆「炸彈」拋了出來,在場的老師們議論紛紛,顯然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僅是授課老師沒有想到的,就連聽課老師們也為之一震。授課老師不但沒有批評這位同學,而是高度評價他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採取了非常靈活的教學方法,及時組織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最後達成一致意見。這種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強的獨創性。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教學的再創造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積極地動手、動腦,使學生具有足夠的創造空間。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在對學習方法(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情感(鼓勵學生對舊知識掌握的情況)兩方面准備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舊知識找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用10分左右的時間在小組中經過充分的討論和研究、達成一致後,把小組的研究成果寫在黑板條上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主要有六種方法。(1)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沿梯形的一條對角線剪開,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線剪開後,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點,把梯形分割成三個三角形;(5)沿著梯形的上底的兩個端點畫出兩條高,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線向下對折,再沿兩腰中點向下作垂線,把兩個三角形向內所變成兩個長方形。 因此,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再創造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3.讓想像張開翅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特殊法寶。
「創新」就要建構眼前不存在(或對創新者來說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設想,這需要想像。想像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方式,創新活動需要創造性形象思維能力,它是人們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對記憶中的表象,經過重新組織加工而創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維活動。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分數的再認識」的教學時,老師出示了一張長方形的紙,告訴學生這張紙是一個圖形的,原來這個圖形是什麼樣子呢一?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擺出原來圖形的形狀,然後貼在黑板上。同學們的擺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個長萬形可以是不同圖形的,從而體會分數的抽象性,並且對於將來學習「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有了一個感性的基礎。
4.發散思維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形式。
發散思維是指一種沿著各種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從各個不同方面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式。在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成分。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復習課的教學時,結合本班人數出示了這樣一個題目: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25%,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百分之幾? 教師啟發學生利用多種方法來解答這道題,學生最後得到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從這三種不同的解法來看,學生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題策略也就不同。
5.善於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目的。結合平時的作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自己發現問題、挖掘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聽了一節一年級「100以內數的加法」課,感觸頗深。教師在上課時,首先出示一幅同學們去春遊的圖畫。畫面上每班學生的代表舉著各班人數的牌子。畫面上還有大轎車和一個思考問題的小朋友:每輛車最多能坐80人,哪兩個班生在一輛車里比較合適?對於這個題,每個同學都能找到一、兩種搭配方案、每個人對解決問題都有貢獻。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對於各種搭配方法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大家一致評出比較好的方法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採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新知識和技能,使新課標下課堂教學實現自主化,合作化和探究的良好的互動模式。讓我們從每一節課做起,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識容器,讓他們能在教師和他們自己設計的問題情境中,通過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這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所在。只有教師有創造力,才可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之果。
F.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還存在哪些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還存在哪些問題
數學學習,從本質上來說,是思維的過程。一切思維均是從問題開始的。而學生的「問題」需要人為地去設置,尤其在新知識的學習階段,教師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面臨思維困境,引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思考。所以,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提問。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提問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提問是否得法,直接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現。如何有效地優化課堂提問,在當今以學生為主、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新課程改革中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課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的調查結果,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並不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提問次數局部過密,重復過多。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課堂提問次數占課堂時間的30%到50%,整體的提問頻率趨於合理。但存在局部提問次數過密,重復過多的問題。筆者在一篇論文中看到在一次公開課上,以「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為課題的觀察中,在這節45分鍾的課上,老師提了56個問題,在某個提問「高峰期」的5分鍾內,就提了12個問題,平均每分鍾2.4個問題;圍繞著某個教學內容,老師一下子提了8個問題。這樣的提問有些是重復的,沒有思考的價值,使教學步驟重復較多。對學生的思維鍛煉沒有幫助。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影響學習的效果。
2、問題指向性不明確,學生難以回答。
一個提問,必須是准確、具體、不產生歧義的。有些教師所提的問題,表述含糊不清,學生無法作答。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法時,學生計算出「(-3)× 7」的結果後,教師問「確定了符號以後,再來確定什麼?」,學生答「結果」。「結果中除了符號還有什麼?」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回答。又如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課伊始,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的包裝盒,提問:「你能給這些物體分類嗎?」由於問題指向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回答。這樣的提問措詞不清,對學生缺乏引力,學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達。
3、侯答時間偏短,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大約有45%的學生認為老師給的應答時間「有些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往往造成啟而不發。
4、提問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忽視課堂的生成。。
有些教師提問時雖然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當學生回答不到自己所預設問題的答案上時,就把學生的答案晾在一邊,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下面是一位年青教師上匯報課「一元一次方程」時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 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 老師,我還沒有開始計算,就已看出來了,x=1!
[師]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來才算對。
[生]先兩邊同時除以3,再……(被老師打斷了)
[師]你的想法是對的,但以後要注意,剛學新知識時,記住一定要按課本的格式和要求來解,這樣才能打好基礎。
這位教師提問時,對學生新穎的回答中途打斷,只滿足單一的標准答案,一味強調機械套用解題的一般步驟和「通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長此以往,必將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實,學生回答即使是錯的,教師也要耐心傾聽,並給予激勵性評析,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又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根據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對提問內容的設計,對提問對象的態度和課堂提問情境都影響著數學課堂提問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從這三方面入手來改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1、優化提問內容。
(1)問題設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預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或為引出新課,或為教學前後聯系,或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或為引起學生爭論,或為總結歸納等等.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邊的性質」時,針對總結歸納三角形邊的性質,可設這樣的問題,「如果任意給出三條線段,它們一定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嗎?」通過此設問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及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質,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2)問題設計應注重層次性。
教師面對的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水平不盡相同。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有梯度的問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要他們回答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對學習成績較好,能力較強的同學,適當安排回答較難、較深的問題。在問題設計時,注重問題的層次性。例如在一堂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用10米長的木條製作一個長方形風箏架ABCD,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訂一根平行於長方形長AB的木條,當寬AD長為多少時,長方形面積為4平方米?這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將問題全盤托出,而是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問題:①用一根10米長的木條製作長方形風箏架有幾種方法?②這幾種製作方法中,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③什麼時候面積最大?④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訂一根平行於長方形長AB的木條,設寬AD=x,則AB等於多少?⑤當x等於多少時,風箏架是一個正方形?⑥當寬AD長為多少時,風箏架面積為4平方米?⑦風箏架面積能達到5平方米嗎?這樣的設計既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整理,學會分析問題,看清問題的本質。
(3)問題類型應重「內化、理解和引申」。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起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要針對教學的重點,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以疑促思,以思促學。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引申,適當提一些創造性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設計下列問題:①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②如果兩個三角形能夠拼成四邊形,你能求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嗎?③是否所有的四邊形的內角和都可以「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來求得呢?如何「轉化」?④N邊形的內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試一試。⑤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較好地抓住求證的關鍵,尋找到解證的方法。這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奠定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
又比如:在利用函數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時,對方程x2 = x+3的求解所有學生都是將方程化為x2 - x-3=0,畫出函數y= x2 - x-3的圖象,觀察它與x軸的交點得出方程的解。針對此現象,可以設問:「這樣畫圖象麻煩嗎?」「能否將它看成y= x2 和y= x+3兩個函數圖象交點的橫坐標呢?」「你認為還有幾種變化方法?」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思路,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還可進一步提問「對於如x =x2 +3的方程有幾個解?」就這樣,把上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的升華,從而更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4)問題應答要講究課中的生成與變化。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課前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和預設有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或錯誤信息,並利用其指導學生學習。筆者在聽課中曾遇到一位老師進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時,寫了兩道題目請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演。過了幾分鍾,多數學生准確地完成了練習,這時一位同學舉手發言了:「老師,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當x項的系數、y項的系數和常數項是連續的整數時,這樣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都是x=1,y=-2 。」 本節課的內容只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沒有涉及解的規律。任課教師聽了這一問題,看起來有些驚訝,他在備課時應該也沒有考慮這一問題。但這位教師沒有急於轉變話題,而是充分抓住這個契機提出問題:「大家看這個規律正確嗎?」 「請嘗試再寫出幾個並解出它?」學生馬上編寫符合這樣條件的方程組來檢驗那位學生發現的規律,結果都是正確的。教師因勢利導「如何驗證這個規律?」 學生用代數式表示符合上述條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得到一般式,並解得它的解為x=1,y=-2.這位教師的提問無疑是機智的,通過師生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尊重提問對象。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是現代教學的基本原則。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提問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他們,才能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停頓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後再回答。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就馬上要學生回答,學生沒有思考時間,不可能回答好問題。到底停頓多長時間較合適呢?這要隨問題的難度、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和已形成的學生能力結構中思維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對比較簡單的鋪墊性、過渡性的問題,或為了考查學生對某個問題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的,停頓時間可以短些;對比較關鍵的問題或為了鞏固復習而提出的問題,停頓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較重要的問題提出後,要讓學生思考較長一段時間後再叫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有時教師還可再等待一定時間,讓學生的答案在大家腦子里迴旋一下,然後再指定學生補充和評價,或轉入新的問題。研究表明等候時間至少在3到5秒鍾。這3至5秒的時間可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課堂實踐表明,教師使用等待技巧,學生的回答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1、學生會做出更長的回答。2、會有更多學生自願回答問題,3、學生回答根據分析性,創造性。4、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象有所減少。6、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明顯增強。
(2)注意提問的全體性。
課堂提問應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不能為了教學順利只問優生,而應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思考活動之中。一般情況下,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全班學生思考,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重要的問題,可多叫幾個學生回答,回答以後,還可叫其他學生議論補充。這樣做可使每位學生都認真思考,都必須做好回答問題的准備。尤其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有助於提高他們發言的積極性。
(3)及進行問後點評。
及時的問後點評對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講評時要遵循「表揚為主」的原則。對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有創見的回答應及時肯定,鼓勵大家效法;對和教師預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確有道理也應該肯定;如果學生解答的根據待考證,可以作為不同理解,留請大家課後思考。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上,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根據課堂情況及時追問或補問。「這種思路可行么?為什麼?——還有其他解題方法嗎?——你能理解XX同學的思路嗎?——你是怎麼想的?能描述一下你的觀點嗎?——你能再解釋一下,把意思說的更明白,更簡潔嗎?」通過一系列追問和補問,給學生實踐思考,讓他認清不同情況出現的答案,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
3、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
(1)創設問題呈現的情境。
問題的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以促使學生去質疑問題、探索求解。創設問題情境的最大優點是使學生更容易突破難點。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促進學生的思維,有利於教師教學內容的展開。調查表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影響了課堂提問學生回答的外在表達的效果。有時僅僅是因為回答問題的學生緊張,就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想辦法營造有利於提問的良好氛圍。例如:在講「黃金分割」時首先就問:「在舞台上報幕員或獨唱演員為什麼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術、攝影方面,為什麼畫家和攝影師都不把畫的主體形象放在正中?為什麼成年女士喜歡穿高跟鞋?」連續提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背景聯系起來,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2)合理應用非言語行為。。
非言語行為包括神態、眼神和肢體動作等,提問時教師應用非言語行為的最大優點在於把教師的問題和學生思維作答融於一體。一個好的問題應該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而非言語行為是激活思維火花的催化劑。在課堂教學中,許多細小的問題都可以輔以非言語行為。例如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用眼神、微笑來表達期待,並不時地點頭贊許,學生回答完畢,老師未評價先鼓掌(有時,如果教師正好在這位學生身邊時,教師可以拍拍學生的肩膀以示贊許)。這對這位同學以後的學習會有多麼大的鼓勵啊!可能他從此會熱愛數學這門學科,喜歡這位教師的數學課。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的實驗說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可見,非言語行為在信息的表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不是把學生帶到教師預定的圈子裡,求得一個預定的統一的答案,也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真誠相待與鼓勵,而是要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最重要的還要指導學生會問。一方面:在教學中鼓勵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層層深入,探求問題的本質。另一方面:面對學生繁瑣的問題,教師要學會傾聽,保持興趣和耐心。認真地對待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解決的途徑。
善教者必善問,課堂提問是「問無定法」。歸根結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要以學生為重心,創設使課堂教學能有效開展的問題情境,將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G. 評委對數學教學能手可以提哪些問題
很多,下面僅供參考。
本節課你將怎樣突破重難點知識?你平時是怎麼做的?
你設計哪些問題進行驅動教學的?
你是依據什麼來設計重難點的?設計重難點的意圖是什麼?
這節課如何體現學生的數學素養?
怎樣在這節課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大框架,六個要素,十八個基本點。
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什麼?本節課要
實現的是什麼素養?如何實現?
這節課體現了學生的什麼素養?
如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到課堂教學?
你將如何實現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說一下你的教學方法?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H. 向數學教研員可以提什麼問題
看你是提有關學習的還是個人方面的。
范圍很廣,比如從事這個職位有多少年了?有什麼心得?覺得跟學生相處的最大好壞是什麼?做好教研員工作,教改信息、考試信息等的收集非常重要。教研員不光能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要積極主動地和相關的學科專家、課程和教學論的專家等保持聯系,要加強和市教研室、各區縣教研員的互動和交流。教研員還要加強學習,及時了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有關課程教學的新要求、新舉措,並將這些內容融入到平時的教學研究和學科指導之中。
I.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有哪些主題
五種:1、教學內容,知識點。2、教法。 3、學法。4、教學理論。5、學生特點。
J. 初中數學教研主題題目有哪些
初中數學教研主題題目有:1、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既是學習認知的過程,又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過努力成功地解決問題,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知識。
2、優化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創設一些獨立思考的機會,發展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使他們的技能得以表現,興趣得到升華。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當學生取得成功時,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我們要抓住機會多表揚、鼓勵,特別是後進生我們要把他的積極的情緒轉化到學習上,從而提高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