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認真地講,學生專注地聽,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淡薄,對教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並忽視了學生發現與探究的過程,從而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學生僅僅是接受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的記憶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會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僅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其職責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實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可見,要真正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標准就迫切需要實行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 1.加強誘導,實現傳統講解型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型的轉換 以往的教學活動,教師往往習慣於依照教科書上的說明進行所謂的「權威性」講解,實行「標准答案式教學」,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極其不利,過多的「規范及權威」很大程度上會禁錮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人類的一種固有的活動,是主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一系列變革客體的過程。數學不是教出來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應只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一個充滿豐富生動思維的實踐活動,經歷一個主動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具體地說即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在教師引導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參與演練運算;學會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數學材料,獲得學習體驗,並作類比分析、歸納總結,漸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即靠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出來的。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數學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促使其主動的學習,可以在教學中實行了「巧導精練」的嘗試。即通過設置情境,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教學嘗試。對於許多數學問題,教師不是過早地給出答案,而是「把球踢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學會在爭論與探討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尋找正確的答案。另外還可運用反例論證法,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享受探索的樂趣。 如:「等邊對等角」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以前教這條性質定理,為不耗費過多的時間,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般是根據命題,畫出圖形,然後引導學生構造出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等腰三角形與不等邊三角形的模型,並用量角器或對折法進行度量、比較,使學生獲得第一手感性材料,通過比較猜想、再尋求作輔助線構連全等三角形。這樣,雖然時間上會拖得長一些,但學生的收獲會大得多。 實踐證明,通過知識發現過程,多方誘導,讓學生勤於思考親自動手,勇於探究實踐,學生就會學得更主動更有趣。同時,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也更有幫助。 2. 啟迪思維,提倡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與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生活和社會文化氛圍,可導致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並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而,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和演算法的多樣化,並允許存在不唯一的答案,這樣既「省力又見效」。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慣於把成人的思維方法模式強加給學生,只讓學生學會用一種解法去解決某一問題,人為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然而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實踐中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和演算法多樣化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對此,《數學課程標准》強調,「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特別是作為具體的教法建議,更從這樣的角度突出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因此,根據教材特點,可以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讓他們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動手操作等多種形式去主動積極地探索,再啟迪他們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尋求一題多解,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3. 強調合作,實現權威的講授形式到合作交流形式的轉化 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故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力求在課堂中形成一種「研究問題」的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積極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准》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分別隸屬於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這兩項重要的目標中。如在解決問題目標中指出「在解決問題中,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感與態度的目標中提出「要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於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於數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從交流中獲益。」 例如:在上「線段中點的作法中」,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為保證各小組間的平衡,每小組選一個組長,討論時要求小組中的每個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家發表個人的觀點討論。小問題小組里解決,大問題由組長代表本組提出,在班上由其他小組的學生或教師來指導解決。這樣課堂上討論氣氛熱烈,學生成了主角,小組內部學生團結合作,各個小組之間互相競爭,有的學生按照課本上的介紹的方法:①利用先度量再計算的方法,找出線段的中點;②利用尺軌作法;③有的平時學習不夠好的學生反而用游戲法,他們用截一段與所作線等長的紙條,然後把紙條對折,找出中點,然後在圖上畫出中點; ④有的同學用白紙描印出所作線段,然後對折,再利用對稱性找出中點。最後有部分學生提出第二種方法作圖的科學依據是什麼?這時,教師在肯定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下,還應做到不失時機的點撥。這種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數學教學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要拋棄「我在給學生上課」的觀點,形成「我與學生一起上課」的氛圍,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自主性發展,個性發展的促進者。只要喚醒學生的表達慾望,給予他們自由表達的空間,數學課堂就會出現一個美麗新奇,富有靈性的世界。 4.注重探究過程的反思,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必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不斷摸索、嘗試、實踐、總結規律,教學反思就十分必要。主要表現在: 課堂設計的反思,具體實施的反思,教學得失的反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必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反思,改變傳統教學中僅由教師歸納總結重難點知識,而忽略學生自身反思和體驗的狀況。教師可提出如「探究過程給你什麼啟示?你是如何學習這節課的,怎樣得出這條規律的?對於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感想?」等問題。這些開放性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但學生的回答能體現出他們的個性和思考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從反思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僅僅只是結果。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教者角色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應有大的改變,教師單一的「解惑」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單純被動地聽講和孤立的埋頭作業已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作為實施課程標准改革的數學教師,應積極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各種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與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認識數學,掌握數學的核心內容,並通過數學學習,促進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並指導他們直接運用數學知識去積極參與各項數學實踐活動。
㈡ 小學數學試卷命題應注意些什麼
一、 題目要簡潔明了
試題是老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以來學習成果的一種考察載體,因此我們在出題時,考察的目標一定要明確。題目的表述要簡潔明了。我們在出題時應該選擇適合學生年齡段的閱讀水平,便於他們理解,不要使用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避免因閱讀困難給學生的解題造成困難;題目中的情境應該是當地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盡量少用或不用學生難以理解的生活場景。
二、 注重題目的科學性
數學試題是知識的載體,在試題中有豐富的知識,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同時也吸收了題目中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所以我們在出題時應注意題目內容的科學嚴謹性,盡量不要出現一些科學性的錯誤。
比如:五年級數學試卷中有過這樣一道題:某工地堆放的一批鋼管,形狀近似與梯形,上層有4根,最底層有10根,共9層,請問這批鋼管共有多少根?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一道題好像沒什麼問題,可仔細一想,這題出的缺乏其科學性。鋼管的堆放,每一根應該放在下面兩根的之間,不可能在每一根的上面,這樣說來,以下每一層都應該比上一層多一根,因此也就只有7層,而不是10層。
三、 注重試題的應用性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課程標志明確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因此我們在出題時應盡可能的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來命題,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所學的數學是有價值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㈢ 淺談如何落實小學數學新課標理念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線教師,如何落實新課標理念,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對新課改革精神的學習與理解,談一談我對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開展數學課的幾點個人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降低了筆算的復雜性和熟練程度,這不是說計算能力的培養不重要了,其實正相反。《標准》中明確指出要「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避免程式化的機械計算和敘述算理」。既然這樣,我們怎樣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良好的數感呢?
1、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口算」題。「口算」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計算能力,也是一種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計算的學習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要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的發展規律。
3、不用固定的語言文字來概括計演算法則,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獲得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4、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良好數感。
5、筆算與估算結合,加大估算的教學力度。要把估算作為現代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這既能為學生數學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符合學生今後的生活需要。
二、結合生活與教學實際,加強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估測能力的培養
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測能力。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將通過課堂學習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學習的方法,端正學習的態度,受到各種思想的熏陶,特別是學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測能力的提高更是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2、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測能力。知識離開了生活,就無從驗證,能力離開了生活就得不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得的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只有經過學生生活的再次洗禮,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在生活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這些能力。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各種思想教育。
四、建立與數學同步的評價機制與體系,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的信心來自於不斷的成功,來自於教師充分的肯定。這就是說,學生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自己對學生評價的評價體系和在教學中不斷完善改進的評價機制。
相信「只有無心的教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學生。」只有具備了高尚心靈的老師才能心平氣和,也才能具有無窮的智慧。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教師「送之以甘泉」,他們會「報之以桃李」,教師立足學生長遠發展的無私奉獻必將碩果累累。
㈣ 小學數學考試命題的依據是什麼
教學大綱。
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4)小學數學試題命題形式如何貫徹課標要求擴展閱讀:
教學大綱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無論是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選編,授課計劃的制訂,還是成績考核,教學檢查及課程評估都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教學大綱明確規定本門課程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本門課程教學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依據學科的知識系統與有關先行課、後繼課之間的聯系,確定各章、節的基本內容、重點和難點,並能反映出本學科的新成就和學科發展的方向。
同時要提出本門課程教學組織實施的原則和學時數,並分列講授課、習題課、實驗課及其他實踐性教學環節等的教學時數的分配。教學大綱不僅是講授大綱,還是指導學生自學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綱要。
㈤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體現新課標
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再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應該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應用數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麼,在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中,該如何體現這些新理念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課堂學習自主化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較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範。
二、解題策略多樣化
數學學習活動要讓所有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激盪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解題策略多樣化。
例如:在讓同學們計算250+470這道題時,先讓他們比一比,看哪一小組同學的演算法最多。面對挑戰,同學們個個不甘示弱,馬上進行小組討論,研究解題策略。不一會兒,他們一共探索出七種不同的演算法:
(1)25個十加47個十是72個十,也就是720
(2)250+400=650 650+70=720
(3)250+450=700 700+20=720
(4)200+400=600 50+70=120 600+120=720
(5)250+500=750 750-30=720
(6)300+470=770 770-50=720
(7)300+500=800 800-50-30=720
如果教師能經常堅持激勵學生用不同策略解題,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
三、知識應用生活化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是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的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實踐。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和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一道課外實踐作業:請同學們都來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1)量出自己家中客廳的長和寬;(2)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3)量出一塊地磚的邊長;(4)求出所需地磚的塊數;(5)算出購買地磚需多少元。
這種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問題的設計,激起了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解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長方形面積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更增強了學生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總之,在新的課程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中,應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讓他們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使他們的「雙基」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均得到均衡的發展。
㈥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新課程標准要求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認真地講,學生專注地聽,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淡薄,對教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並忽視了學生發現與探究的過程,從而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學生僅僅是接受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的記憶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會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僅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其職責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實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可見,要真正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標准就迫切需要實行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 1.加強誘導,實現傳統講解型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型的轉換 以往的教學活動,教師往往習慣於依照教科書上的說明進行所謂的「權威性」講解,實行「標准答案式教學」,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極其不利,過多的「規范及權威」很大程度上會禁錮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人類的一種固有的活動,是主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一系列變革客體的過程。數學不是教出來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應只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一個充滿豐富生動思維的實踐活動,經歷一個主動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具體地說即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在教師引導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參與演練運算;學會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數學材料,獲得學習體驗,並作類比分析、歸納總結,漸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即靠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出來的。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數學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促使其主動的學習,可以在教學中實行了「巧導精練」的嘗試。即通過設置情境,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教學嘗試。對於許多數學問題,教師不是過早地給出答案,而是「把球踢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學會在爭論與探討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尋找正確的答案。另外還可運用反例論證法,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享受探索的樂趣。 如:「等邊對等角」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以前教這條性質定理,為不耗費過多的時間,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般是根據命題,畫出圖形,然後引導學生構造出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等腰三角形與不等邊三角形的模型,並用量角器或對折法進行度量、比較,使學生獲得第一手感性材料,通過比較猜想、再尋求作輔助線構連全等三角形。這樣,雖然時間上會拖得長一些,但學生的收獲會大得多。 實踐證明,通過知識發現過程,多方誘導,讓學生勤於思考親自動手,勇於探究實踐,學生就會學得更主動更有趣。同時,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也更有幫助。 2. 啟迪思維,提倡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與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生活和社會文化氛圍,可導致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並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而,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和演算法的多樣化,並允許存在不唯一的答案,這樣既「省力又見效」。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慣於把成人的思維方法模式強加給學生,只讓學生學會用一種解法去解決某一問題,人為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然而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實踐中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和演算法多樣化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對此,《數學課程標准》強調,「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特別是作為具體的教法建議,更從這樣的角度突出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因此,根據教材特點,可以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讓他們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動手操作等多種形式去主動積極地探索,再啟迪他們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尋求一題多解,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3. 強調合作,實現權威的講授形式到合作交流形式的轉化 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故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力求在課堂中形成一種「研究問題」的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積極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准》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分別隸屬於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這兩項重要的目標中。如在解決問題目標中指出「在解決問題中,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感與態度的目標中提出「要認識
㈦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滲透新課標理念
數學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自然地寓數學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把「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學習活動」,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並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1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1農村孩子相對比較,膽子較小,往往會顯得更加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又害怕說錯被老師批評,並且易落於機械的條文背誦、反復計算的俗套,因而羞於說算理、總結規律,也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願,甚至不太會把知識運用於生活之中,難於解決一些實際的數學問題。
1.2在農村小學中還存在使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情況,而這種「照著例題做、教師主講到底、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也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於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願意繼續自覺探索、學習數學。
1.3新課程要求學生能自覺地查閱相關的資料,但農村小學基本上沒有正規的圖書館,或圖書館並不經常性對學生開放,或圖書種類少、內容陳舊,學生沒有較豐富的課外閱讀書籍。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造成農村學生的見識較少,知識信息儲備較低。
1.4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很高,特別需要專業水平較高的老師。然而,目前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專業教師配備不平衡。在農村小學中,數學教師一般都是班主任,教育教學任務比較重,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師陷入了上課、批改作業、輔導、管理班級的機械性工作中,較少花時間去鑽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於工作繁重,比較難保證老師不斷學習的時間,難以提高自身素質。
2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必要性
雖然農村小學新課改面臨著重重困難,但這並不妨礙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方式。數學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把「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並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進一步明確了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必要性。
那麼小學數學新課標理念如何體現呢?
2.1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
2.1.1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介紹我國數學領域的卓越成績,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他科學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通過設計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並且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2.1.2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①合作的師生關系。合作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硬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合作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現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②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為如此。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
2.1.3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高漲的學習熱情。兒童具有活動的天性,只有尊重兒童愛玩、愛動的天性,創造輕松活潑、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積極的學習情緒。如:低年級的數學學科中,一些游戲式教學的設計,「男女生速算對抗、小組過關摘星等」,教師變死板的「教教教、算算算」為學生身心愉悅的數學活動,輕松活潑的氣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
2.2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從而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中合作學習非常重要。
2.2.1課前合作預習。我提倡數學也要預習。一些數學信息的搜集、了解、書本知識的初步認知,都為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埋下伏筆。實踐證明,讓學生開展合作預習,不僅提高了上課的效率,也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獲取成功的喜悅,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2.2.2課堂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於個體解決比較困難的、或有價值的、或是需要集體討論訂正的問題進行梳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小組內優劣互補,互相幫助,有利於共同提高。他們共同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認可,由此學生就會有一種被重視、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受,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強。
2.2.3課後合作復習。學生學習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很可能經常會在下一節課上發生「不消化」現象。而注意力不集中、學差生對一節課的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靈活運用程度一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時就需要組織學生課後合作復習,生生互補,一幫一、多幫一,使其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2.3學習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事關重要。我們應充分地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見解;即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於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4下大氣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情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於生活能力的目的。
2.5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目前我縣的農村小學大部分已配置一套較完善的遠程教育設備,投影的使用可以給學生提供了視覺新感受;錄音機的使用不僅令學生興趣大增,而且可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VCD的使用將畫面由靜變動,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情景的把握,也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各科教學中去,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㈧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小學數學試卷
命制小學數學試卷應做好哪些工作
縣實驗小學 岳福蘭
在新課程理念下,怎樣命制一份能適應我市城鄉學生的數學試卷?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詳細的命題計劃。
命題計劃做好試卷命題的首要環節,對於命題的科學性,提高數學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有很大影響。它包括:
1、試卷編制的原則要求。具體說明考試的目標和內容範圍、考試的方法和試題的類型等。
2、編制雙向細目表。表中要寫清試題分布的規定,各部分考試內容的數量和評分標准。雙向細目表的編製程序有:
第一:列出教學目標清單。命題人一定要仔細研讀《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學目標。了解本次檢測范圍中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各個知識點的重點是什麼,難點在哪裡,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是只需學生了解的.老師首先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列出教學內容要點。內容要點包含的細節數的多少是由命題教師主觀確定的,但必須足夠詳細,做到對每一部分內容都充分取樣,知識覆蓋面廣。
第三、填寫細目表。准備一個含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分數分布的表格,每出一個知識點就畫上相關的數據。
二、確定合理的試題「四度」。
1、信度。指多次考試的結果一致性,是反映考試結果免受誤差影響的程度。
2、效度。是反映考試實現其既定目標的成功程度,是衡量考試有效性的指標。
3、難度。是衡量考試難易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全體學生該題的平均分除以該題滿分分數。理想的難度一般在0.3——0.8之間。難度要遞增排序。簡單的題型放在前面,比較復雜的試題放在後面,填空、選擇、判斷、計算的類型放在前,應用題、開放題、拓展題放在後。
4、區分度。是表示試題區分能力大小的指標。試題的區分度D=成績最高的27%學生的得分率—成績最低的27%學生的得分率來計算。D>0.40的試題最好。D<0.20的試題要淘汰。
三、把握命題的基本原則。
1、基礎性和差異性原則。
基礎性是中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屬性。小學數學知識領域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數與計算、量與計量、百分數、比和比例、應用題、代數初步知識、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八大部分,囊括了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部分。命題時要著眼基本要求,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命題做到簡而不略,
實中有活,避免機械訓練,不出難題、偏題、怪題,把枯燥的基礎知識學習賦予鮮活的人文情感。
由於學生的認知程度不同,命題時既要達到《課標》和《教材》的雙基要求,找准大多數學生能達到的合格水平,同時又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可以從同一組習題中讓學生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練習,或者在試卷上設臵附加題,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數學教學改革新的理念。數學教學必須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後進生和中等生,又要關注優秀生,滿足差異發展,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不同層面的學生數學能力都得到展示。我市的單元試卷都用智力沖浪等形式來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
2、全面性原則。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考慮,該原則應包含三個方面內容即:基礎知識考察、能力考察和學習習慣考察。命題中對於基礎知識的考察是必然的。而能力的考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導向,也是今後教學的指揮棒,這里需要明確是,考察能力不等於出難題,能力題應該是活而不難,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習習慣的培養,是當前的薄弱環節,如學生的書寫是否規范、卷面是否干凈、整潔,以及草稿的使用習慣、驗算習慣等,今後要在命題中體現出來。
3、科學性原則。命題科學、准確,無知識性錯誤。表述簡煉、專業,突出學科特點。答案准確、無異義。拿不準有爭議的命題,寧可不出。要和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相適應。要清楚地說明每一道試題的解答要求,使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完成試題內容。避免出現含糊、深奧的詞語,復雜的句式,如果難以避免,也要加以解釋說明。增強信息呈現的清晰性。
4、導向性原則。傳統的數學習題為了鞏固數學知識,往往在某一現實問題的原型上經過高度加工而成,因而拉大了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學生沒這方面的經驗,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枯燥乏味。我們設計習題時不能局限於書本,要在學生的身邊找,甚至讓學生自己找,將一些現實的題材改編成有新意的試題。通過命題這根指揮棒要把數學教學引到重視雙基、培養興趣、培養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上來,特別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命題,促使學生愛數學、喜歡數學、渴望學數學。
5、發展性原則。發展性評價考試改革中的命題應該著眼學生的發展。命題要能喚起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著眼學生的發展和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建構一個開放的命題考試系統。
A、關注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傳統的試題,比較偏重考察記憶知識的再現,思維含量少,忽視了對教學方法、過程的檢測,運用這樣的試題考察的頻率越高,學生的能力越低。而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
試卷的命題應多角度地讓學生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不同學生不同的解答方式。這種命題理念也正是新課程所需要的。
例1:用「2、3、6、4」四個數,添上加、減、乘、除號後可以得到什麼數?(二年級上冊)
分析:這是一道比較開放的計算題,是學生學習完表內除法後的一道單元試題。學生可以有多種思考角度:可以是①6÷2=3 3+3=6 6×4=24;②6×4=24
3-2=1 24×1=24;③3×6=18 18+2=20 20+4=24;④6+4=10 10-2=8 8×3=24;⑤3×4=12 2×6=12
12+12=24,學生想出了5種方法,既保持鞏固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基本知識,又使學生在思維上得到很好的提升,為學生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例2:(1)請你求出圖中三角形的面積。(2)你能畫一些與圖中三角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請你試一試。(五年級上冊)
分析:第一小題求出圖中三角形的面積,大部分學生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都會計算,答案也是唯一的,但第二小題比較開放,關注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學生要畫與圖示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必須先計算原圖形的面積,然後根據底×高=12,再進行畫圖,這個條件是統一的標准,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學生可以畫出三個、四個,甚至十個、二十個,目的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它給了學生思維上的開放性,讓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一種方案,也可以多種,有些學生不拘泥於一種方法,喜歡嘗試著用各種方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思維上提升發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動力。
B、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數學知識不僅要包括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包括這些結果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這個過程,初步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要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從中感受數學發現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的試卷命題要充分體現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3:二年級上冊:根據「二六十二」這句口訣你能列乘法算式嗎?會用圖來畫一畫,表示它的含義嗎?
分析:這道試題試圖通過口訣、算式、圖形三者的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口訣的來歷,以及口訣所表示的含義,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二六十二」代表2×6=12,而且能用圖來畫一畫,表示其中的含義,這樣的試卷命題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同時也揭示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C、突出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
試卷命題在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還應突出體現試卷命題的發展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由於學生的認知起點不同,思維發展也不一致,對於一些思維層次比較高的學生來說,應給他們提供一些深層次思考的問題,鼓勵他們向知識更深、更廣處發展。為孩子們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
例4: 「我用積木搭了個長方體,一共用了多少塊積木呢?看看我的不同解法吧!」旁邊一幅積木圖長是3,寬2,高
4.同時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解法:①3×2×4或3×4×2
②(2×3)×4或2×(3×4)③6×3+6×1或6×(3+1)。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麼啟發?還能想到什麼方法?
分析:學生在求積木塊數的過程中,不僅探究了不同的解題策略,而且通過直觀的圖形來理解乘法的結合律、交換律、分配律的意義。當然,這些習題有時憑個人的想像是很難編制,我們在平時要多翻閱相關的教學雜志,積累典型素材,爭取在每張試卷中有一二道較能體現學生探究過程的經典題型。
D、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察。
為什麼學生在考試中明明會做的習題也要失分呢?除了因計算粗心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在看題時走馬觀花。當教師要求學生多讀一遍時,學生卻恍然大悟。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一定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新教材在問題的呈現過程中是豐富多彩的。在命題過程中,也要採用新的呈現方式,提供給學生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情境,從而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學會選擇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
例5:孫老師要用100元買一些文具作為年級運動會的獎品.他先花22.8元買了4本相冊,並准備用剩下的錢買了一些鋼筆,每枝鋼筆2.6元.孫老師還可以買幾枝鋼筆?
分析:這道試題的目的就是考查學生能否根據問題情境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試題呈現的情境含有多餘信息,一些學生已經形成思維定勢,往往認為提供的信息不多不少,個個有用,但是在實際解決問題過程中,有些信息是多餘的,
如試題五「4本相冊」就是一個多餘信息,大部分學生都用22.8×4,結果違背題意。
E、要加強動手操作,體現實踐性。
喜歡實踐是兒童的天性,命題時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的機會。
例6:07年春四年級單元試卷「位臵與方向」有道課處拓展題:請你根據我市的紅色旅遊景點設計一個「紅色之旅」,畫出一幅示意圖,並描述各個景點的位臵,再設計一個參觀路線,說說怎麼走。要是現在畫不出來,你可以在課後調查各個景點名稱,了解它的實際距離。並加以激勵「你要是能去調查設計,我獎你一顆智多星。」
分析:這道實踐題既引導了了學生參加課外調查,弄清參觀路線,並畫出示意圖,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位臵與方向」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了「知我家鄉,愛我瑞金」的德育教育。
6、人文性原則。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命題應體現對學生的關愛、鼓勵,通過人文關懷,讓學生增強自信、感受命題的親和力,勇於迎接挑戰。徹底改變以往命題過於嚴肅、生硬、呆板的面孔,逐漸消除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
四、科學合理的編排試卷。
1、要合理安排分值。此次試卷卷面總分為96分,書寫4分,合計100分。數學基礎知識約佔65%,綜合能力的檢測約佔25%,拓展題約佔10%。
2、了解常見題型的適用范圍。一般來說,填空題對於檢測簡單的學習結果(如具體的數學知識、數學概念、數學規律)、數字或符號表示的數學技能效果會更好;判斷題常用來考查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等的理解與辨析能力、對數學觀點和事實的區分能力、數學因果關系的認識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選擇題適用於考察學生對概念細致差別的辨別能力、判斷力、推理能力及運用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題則用來評價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認真對稿,科學排版。每道試題都要有一個合理大方的解答區域。每一種類型的試題的編號都要保持連續,一道試題不要排在不同的版面上,以免學生造成閱讀上的困難。當試卷出好後,命題人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認真做答案,避免因缺少條件無法解答等科學性錯誤。低年級的試卷版面設計要活潑生動,體現童心童趣,信息的呈現方式要靈活多樣,小動物、童話故事中的卡通形象均可使用。中年級的也要圖文並茂,情趣並重。高年級則以文字轉述和圖表呈現為主,適當穿插圖案。但也要避免過於花哨,干擾學生的認知過程。
總之,試卷命題要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注重考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與應用,努力創造探索思考的機會與空間。同時注重考查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在命題的創新上要有所作為,既利用各種傳統題型,又適當採用新穎的題型,使三維目標更多融入試卷之中,使小學數學命題能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㈨ 2022版數學課程標准關於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原則有哪些
2022版數學課程標准關於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原則有以下三個:(1)堅持素養立意,凸顯育人導向。(2)遵循課標要求,嚴格依標命題。(3)規范命題管理,加強質量監測。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源於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通過對數量和數量關系、圖形和圖形關系的抽象,得到數學的研究對象及其關系;基於抽象結構,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符號運算、形式推理、模型構建等,形成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幫助人們認識、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的本質、關系和規律。
㈩ 小學數學命題的原則有哪些
一、命題指導思想
命題必須依據各科《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命題應注意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切實體現新一輪課程理念,切合小學教學實際、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強調能力立意、應用立意,增強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注重綜合性、創新性,堅持教育性,體現時代性。
二、命題原則
1.命題要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要注重考查「雙基」基礎學力的建模試題,又有探究性和感受、體驗類的過程與方法、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試題。
2.命題具有基礎性、全面性、科學性、適切性、典型性和規范性。
3.每套試卷注意學習內容的典型性、代表性,也要注意題目的難度、梯度和題目類型的多樣性。
4.題量安排均衡適宜,賦值准確合理。
5.盡量選用新材料、新背景、新話題的原創題,杜絕繁、難、偏、舊的試題,鼓勵設計一些新內容、新體例、新風格、新形式的開放試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作出個性化的解答。
6.問題創設融入多樣性、互動性、體驗性。各科習題的類型具有多樣性。部分習題以各類活動的形式展開,讓學生體驗探索過程和體會多樣化的探究方法。
7.問題的解決突出實踐性、開放性、發展性,重點突出可使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8.習題創設過程有機地插入點撥性語言、激勵性語言、警示性語言、啟導性語言,以體現人文關懷,體現知、情、意合一。
9.試題形式生動活潑,指導語言親切、准確、明了,方便學生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