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100字)
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❷ 我國的數學奇才——陳景潤講的是什麼呢
陳景潤是著名數學家,曾經擔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一級研究員、《數學學報》主編。
陳景潤從小喜愛數學,特別是受到一些數學教師的影響,對奇妙而充滿魅力的數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廈門大學期間,經過刻苦鑽研,他對數學大師華羅庚和維諾格拉朵丈等人的專著及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寫出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調到中科院數學所以後,在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在嚴師的指導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飛躍,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共發表了學術論文50餘篇、著書4本,在對近代解析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如華林問題、球內整點和圓內整點問題、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題、小區間中殆素分布問題、三素數定理中的常數估計、哥德巴赫猜想、弈生素數問題等的研究中獲得多項成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陳景潤得到了(1,2)的輝煌成果,即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表示為一個常數和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2的整數之和。1966年,陳景潤在《科學通報》宣布他證明了(1,2),但僅敘述了幾個引理,未給出詳細證明,因而當時沒有得到國際數學界的承認,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芬、日等國的許多數論書中。
由於這個定理的重要性,人們曾先後對它給出至少五個簡化證明。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至今保持著世界紀錄和領先地位。
陳景潤曾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重大獎勵。他的學術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1974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介紹龐比尼獲菲爾茲獎的工作時,特別提到了「陳氏定理」,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工作之一。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很高的殊榮,他於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先後出訪歐美,自1978年以來,他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陳景潤對數學的迷戀和熱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數學研究幾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託。他並不是天才,卻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換來的。無論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拼搏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廣為傳頌,成為鼓舞全國人民的精神力量,成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的楷模。
❸ 現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閩侯鎮,他的父親陳元俊是一個郵電局的小職員。
陳景潤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小學,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學,只要遨遊在代數、幾何的題海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非常勤學好問,他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個中午,最後一節課下了,陳景潤走出教室,回家吃飯。他從書包里拿出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書上的內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現,陳景潤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著精神的食糧。
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朝著路邊的小樹走去。只聽哎喲一聲,他撞到了樹上。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初中,中學里的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沈元老師最後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後,內心不禁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1973年2月,陳景潤的關於(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於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的。
❹ 數學家陳景潤研究的「1+1」,究竟有什麼實際意義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意義之三是實際應用,哥德巴赫猜想其實就是研究數字間的規律問題,數字的規律其實和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拿質數舉例(文章開頭已給出質數定義),數學家對質數尤其痴迷,喜歡研究最大的質數和質數之間的規律,這些研究有直接應用。例如在網路信息安全中運用到的RSA加密,是利用質數對重要信息進行加密,數學界尚未找到加密後產生的極大數的快速質因數分解的演算法,數學家無法破解,所以質數加密的演算法可以保護國家網路安全,看似與人類生活無關的質數,實則息息相關。思考問題不能只顧眼前,哥德巴赫猜想現在沒有直接應用,並不代表將來沒有,它的價值始終存在,關鍵在於人類的挖掘。
❺ 數學家陳景潤一輩子致力於研究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研究這個到底有什麼意義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熱情,歷經兩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數學工作者,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❻ 介紹一個數學家,介紹兩個數學思想和兩個數學學習方法
數學家: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當代數學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
數學思想:
1.函數思想,是指用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去分析問題、轉化問題和解決問題。
2.方程思想,是從問題的數量關系入手,運用數學語言將問題中的條件轉化為數學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與不等式的混合組),然後通過解方程(組)或不等式(組)來使問題獲解。
數學學習方法:
數學面點面法。首先是面,這是基礎。在接觸了一定量的題目之後,要注意總結。看哪些題用到了同一個知識點,這些題又是用了哪一些方法。將多而雜的題目歸結成具體的知識結構與方法。這就是所說的點了。下面的工作就是由點及面了。將這些總結出來的規律方法投入到具體的實踐中去,當然,這里的面不是指數量上的多少,而是指抽象的一類。在總結好方法,梳理好知識要點後,相關的一類題就解決了,也就不用再大量做題了。
數學抓本質法。所謂本質就是講一道題,命題老師都會考相應的知識、相應的方法,即一種知識體系,或者一種解題的方法,這就是題目的本質。抓住了題目的本質,才說明你確實掌握了這一類題的特點,掌握了這種方法而不僅僅是會做一道題,就能融會貫通了。這種方法可以通過做一定量的題並認真反思來訓練和培養。做題時,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題之後一定要想想這道題考的是哪個或哪些知識點,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掌握了就沒必要再做很多這種類型的題了,沒掌握的話就再練一些直到自己以後一見到這一類型的題就能很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