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花燈會》是中班建構式教材上中班第二學期的一個復習活動。目標是
1:目測數群,復習7以內的數量。
2.注意傾聽活動要求,並按要求操作。具體要求是通過按特徵分類復慣用7以內數字表示數量。
圍繞目標教師設計了看花燈、數花燈大環節,分層目標是
1.能說出「幾個誰用數字幾來表示」;
2.看標記數數並記錄。操作材料中的教具是以圖片形式出現的。其中是三個男孩,4個女孩;五個手上拿燈籠,六個拿煙花。幼兒操作材料是一張各種花燈的圖片。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反思和調整。
數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培養幼兒在數、邏輯、空間等概念的能力,這是數學活動無可厚非的重點。但是,孩子在活動中怎樣才能更高效、更迅速地獲得這些能力,這與幼兒的品質養成也有很大的關系。當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如:不會傾聽、不會表達、不會自主思維、遇到困難容易退縮、解決問題思維不開闊、集中注意力時間較慢、思維靈活度差等等,就會大大影響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學習質量,導致活動低效、低質。
1、確立隱性的品質目標
數學活動固然要獲得一些相關的數學概念,但是思維品質的獲得是更為重要的。如在本次活動第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把數數活動的目標落實在幼兒靈活的思維能力的養成上,用不同的數數方法幫助幼兒知道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使思維更加靈活;又如在第二環節中可嘗試記錄,用不同的標志來概括對數量匹配的認知,提高思維的概括能力;而第三環節操作活動則更應幫助幼兒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隱性目標的達成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能力,從而使幼兒能夠更好地獲得知識。
2、解決幼兒的分層培養:
幼兒的發展是個性化的,這一問題在幼兒數概念、邏輯思維發展上尤為突出,突出表現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幼兒完成作品的快慢極不一致,有的幼兒在2-3分鍾內就能完成相關的任務,而有的幼兒則需要幾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完成,有時甚至會產生「幫別人完成、抄別人的答案、」等等一系列現象發生。此時教師必須要關注不同能力幼兒的分層培養,可以給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基礎任務的基礎上給予更高的任務目標;可以給速度較慢但有能力完成任務的幼兒以獨立安靜的思考空間;更可以給能力弱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的幼兒單獨建組進行培養。細致、靈活、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可以進一步解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各取所需、各得所長。
在本節課之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等,本節課在小朋友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比較、分類的能力。
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如下思考:
這一節數學活動課是靠游戲來完成的,它擺脫了枯燥、無味,充滿了童趣,小朋友的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本節課以圖形寶寶找朋友的游戲為主線,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不同點,從顏色、形狀、大小,鼓勵幼兒積極的參加圖形找朋友的游戲,逐步深入,通過PPT的操作讓幼兒更直接的去感受,幼兒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
不足之處:
1、在圖形找朋友游戲時次數玩得不多,一些孩子都沒玩到,有些失落。
2、電腦上操作演示的東西可以豐富些。
作為新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在教學中的領悟和體會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需要自己平時慢慢思考,慢慢積累的。
;Ⅱ 幼兒園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方法
數學教育是研究數學教學的實踐和方法的學科。而且,數學教育工作者也關注促進這種實踐的工具及其研究的發展。下面我為大家帶來幼兒園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一、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不夠
幼兒園數學普遍存在內容淺、容量少的問題,在廣度和深度上遠遠不能滿足幼兒智能發展的需要。由於現代社會信息的增大,幼兒受多種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習《綱要》所規定的內容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學習《綱要》以外的知識。例如:學前班數學課本上只有簡單的5以內的組成分解、加減法、序數及簡單的形體內容。
原來半年學完的課本,現在幼兒園只用幾個活動就學完了,而且全都能領會。再就是各年齡班存在著重復教學。如中班講了5以內的組成分解,到了大班還要學習5以內的組成分解,學前班也還得如此。這種無深度的反復教學,不但激發不了幼兒的求知慾,反而阻礙了幼兒的思維發展。
二、教學目標單一
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著教師只為傳授知識而傳授,幼兒只為學知識而學的現象,教學的目標只是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如中班「排數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①練習1~10的數數;
②鞏固10以內的數的認識。
大班認數活動學習「5」的組成分解的.活動目標是:
①認識「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②書寫數字「5」。從中不難看出,教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活動中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而忽視了諸如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興趣的培養等其它目標。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鮮艷、豐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然而,由於有的教師對操作材料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認識不夠,加上怕麻煩等原因,教學中老是幾套操作材料反復使用,當教師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出「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
四、教學方法單調
教師在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時,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數學教育的直觀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如幾支鉛筆、幾個蘋果的演示就講一節課。再是,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且整個活動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造成課堂氣氛不活躍,激發不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五、鑒於以上問題,建議:
一、改革數學教育內容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擴大各年齡班的知識面,加深數學知識的難度。各個年齡班要按統一部署,由淺入深地完成教學任務,避免重復無效教育。集合數:除《綱要》中規定的10以內的數字書寫、認讀、計數與取物外,應延伸到20以內的書寫、認讀、計數與取物,增加數群計數、目測數群、數量層次認知等;
相鄰數:在相鄰數的認知中應重視規律、方法的滲透教育,引伸到對相鄰數本質的認知,延伸到100以內的相鄰數;單、雙數:由10以內的單、雙數順數、倒數認知擴大到100以內的順數、倒數及單雙數的認知,數的單雙數,並應增設數列的認知(單序數列、雙序數列);組成分解:除學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分解組成、創編應用題外,還應注重多項思維能力的訓練和遷移能力的培養。另外,從時空觀念、邏輯觀念等方面也應擴大知識面,增加難度,注重幼兒分析、綜合推理的技能、數學語言的運用、表達的技能及多項思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二、注重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
《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教育的四個方面的目標:教幼兒掌握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通過數學教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條理性、堅持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於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時,要把這些目標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從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幾方面考慮,既讓幼兒學到知識,又促進其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增強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師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哪一年齡段的幼兒喜歡用什麼樣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動該採用什麼樣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數。如幼兒智能學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盤教具、游戲卡、圓點卡等操作材料顏色鮮艷,很受幼兒的喜愛。除此之外教師要多下功夫,巧選材料,為幼兒製作出適合其特點的操作材料。還要充分調動家長及幼兒的積極性,親子共同製作。由於幼兒親自參與,他們對操作材料會倍感親切、倍加喜歡、倍加愛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改進教學方法
應將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操作式教學」,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從活動中體驗知識的演變過程,從而獲得知識結構與知識結果。在活動中可把美術作為輔導手段,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操作獲取知識。在數的組成、加減法運算的教學中也應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採取「一圖多式」、「多式一圖」、「一式多改」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數學教育中還應注意幾種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使幼兒從中體驗某一概念的內涵和運算規律,並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從而使幼兒獲得的知識系統化、符號化並形成一定的體系。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的在教學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新行式的發展和變化。
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如:多翻閱報刊雜志、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路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
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力,多採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
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如:教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測量或比較時,用筆測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從杯子比筆矮,瓶子比筆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師應為幼兒安排、布置適宜的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
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
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數學教學應以幼兒園各科教學相互整合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入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
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幼兒園各科教學中去,使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學中,老師首先和幼兒一起在美工區製作各式糖果,並標上價錢,然後,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後,展示1、5、10元硬幣,讓幼兒分辨他們的不同並介紹之間的關系。給每個幼兒10元,活動結束時,請幼兒說說買了什麼糖果?花了多少錢?剩下多少錢?幫幼兒把買糖果的貨幣組合記錄在白板上。
Ⅲ 當前我國幼兒園數學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 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 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再如,教幼兒序數時,由於對序數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義理解不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序數詞和 物體之間發生固定不變的關系,從而使幼兒錯誤地認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間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
Ⅳ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時間飛逝,轉眼本學期已過去一大半。因學校缺老師,這學期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代課中度過,幼兒園——同心校區——太平校區三處跑。教授的對象:小到剛入園的孩子,大至六年級的學生,兜兜轉轉這兩周又來到了幼兒園小班,主要承擔數學領域的教學任務,趁周末閑暇時間將這兩周小班數學教學活動中總結點滴記錄於下。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數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不僅是單純的給幼兒提供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定的指導,如在「圖形分類」活動中指導幼兒分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時,引導幼兒表述圖形特徵,幼兒這個時候往往會表達不清楚,老師這個時候應該告訴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紅色的三角形」「綠色的小圓形」等等。另外教師的示範也比較重要,比如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示範正確的點數方法(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手口一致點數),示範排序、比較、對應等方法。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習數學的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能力。
另外,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不僅僅是出現在課堂中,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引導幼兒發現數學。如在「認識圓形」的活動中,在出外活動的時候,我會經常問他們,「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是圓形啊?」「我們的滑滑梯有幾個?」「我們一起來數數操場這邊有幾棵樹?」引導他們發現,鼓勵他們大膽的說。生活環境的適當運用可以為活動的開展形成好的鋪墊,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Ⅳ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教師易於忽視幼兒生活活動的價值
幼兒教育活動實際就是寓教於樂,由於幼兒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都比較弱,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對於幼兒思維與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幼兒活動就是要從幼兒這些特點出發,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思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幼兒教育的生活活動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顯著,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看到生活活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保護過渡,導致活動失去意義,幼兒多於順從,過於依賴,教師權威性太強,幼兒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會完全迷失在教師的威懾力中,這種現象當然上了小學之後會更加明顯.
2、幼兒喪失了在游戲中的自主權
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動手能力,並從幼兒年齡以及身體的特點出發制定各種游戲活動,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資源是作為主要的特徵,也就是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但是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卻忽視了這個問題,很多游戲都是教師自己設定的,幼兒並沒有主動權,活動基本是教師實現教學的一個固定環節,幼兒無法自主選擇,因此幼兒天性無法得到得到釋放和發展,只能夠在模式化的活動中玩耍,活動的教育意義並不大.
3、教學活動忽視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學應該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活動中,通過幼兒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場景實現教育,從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中獲得生活經驗,拓展幼兒能力,但是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重視活動中生活經驗的培養,因此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的策略
1、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大量的活動實踐中發現,很多孩子十分活潑,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喜歡游戲,但是在學校就寡言寡語,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為孩子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消除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感,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必須多媒體教學方法、音樂游戲法等,這些都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再快樂中學習.
如:學習「雲」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並配有動畫,和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游戲活動,並讓同學們聆聽思考問題――雨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影片,注意力一下子就會被吸引,對於音樂的興趣進而增加,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升了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聽辨能力以及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學習更加原因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大大的激發了求知慾望.原本枯燥的課堂環境變得更加活潑,親切,孩子也更加喜歡學習.
2、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
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幼兒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學生一樣一直坐在椅子上老老實實的學習,他們需要游戲,需要動手動腦,想要更多的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幼兒教師除了具備能歌善舞這樣的傳統教學素質之外,還應該具有開發性的教學意識,讓學生更多的去親近大自然,去看、去聽、去觀察,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Ⅵ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
你知道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有哪些?很多幼師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都覺得很痛苦,對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困惑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歡迎大家與我交流討論。
(一)教師對於社會領域教育情感傾向有偏差。
社會領域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一部分,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一點是所有教師都認同的,但是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對於社會領域卻不夠重視,都不願意開展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覺得「社會課不好上」,「沒什麼好上的」,教師們在進行公開課時也很少人選擇社會領域,究其原因主要是:
1、 社會領域教學效果不顯著 。從教師們的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出,教師們普遍認為社會領域教學不容易出彩,教學效果不能立即呈現,不像其他領域,效果立竿見影;
2、 社會領域教學准備的教學用具過多 。有時候社會領域教學牽扯的方面很多,需要准備的教具方方面面,才能很好的開展活動,所以教師們都不願意選擇社會領域;
3、 社會領域教育需要儲備更多的社會認知知識 。教師們平時的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沒有過多的時間額外儲備這些知識。所以不願意開展類似的活動。
(二)社會領域教學重視知識培養,忽視了幼兒社會情感的培養。
社會領域的培養包括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然而,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則過於注重知識的教育而忽視行為的養成。
1、 社會領域活動開展使幼兒掌握了更多社會知識 。雖然教師們都不願意開展社會領域活動,但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師們還是得完成教學目標,不管社會領域活動的形式如何,教師們還是教給了孩子們許多道德品質方面的知識,孩子們也能繪聲繪色地講解許多包含行為規范、為人處事道理的故事。
2、 幼兒在行為方面表現的不盡如人意 。雖然現在的孩子們能說出社會認知的故事等,但是孩子們在行為中則多表現出任性、自私、爭搶、不懂禮貌、不分是非等不良習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過程中只講知識,忽視操行,以知識代替行為養成。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從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現如今的社會領域教育過分關注課程知識的傳授,注重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而忽略幼兒社會情感的發展,注重幼兒的社會共性的發展而忽略幼兒個性的發展。因此,實際教育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此社會亟待適宜幼兒健康發展的社會領域教育。
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存在的問題
1、對幼兒特點把握不準。
主要表現:如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一些注意力很難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們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對這樣的孩子,一些新教師會一點辦法也沒有,當眾批評他們,甚至還會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們。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這些孩子就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種種原因不會或不願與別的孩子說話交往。老師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從而不經意冷落了這些孩子,長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2、對幼兒教學缺乏耐心。
由於個別新幼兒教師從學校畢業後,本人還是個大孩子,所以新教師普遍存在缺乏耐心愛心,吼叫呵斥責備扯拉孩子問題。比如:幼兒年齡小,愛動、愛玩,受不了約束等原因直接造成教師對孩子大聲吼,把孩子嚇的心跳不已。再比如,班上教師少,小朋友多,教師顧不過來,就會對不守規矩的小朋友進行語言批評、指頭擢頭大聲罵吼,從而給孩子造成教師非常凶的印象,直接造成純真的孩童畏懼學校,害怕老師的後果。
3、教學目標與幼兒需要結合不夠緊密。
教師對教學活動核心目標把握不準,進而對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如:有的教師在語言活動中,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理解所講故事的內容,練慣用「原來如此……直到現在……」等句式說話。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卻過分強調了對故事內容的講解,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對句式的練習體現的不明顯,並沒有著重完成主要目標。
4、教學模式不夠靈活。
教師過多關注教學環節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活動中,教師經常提出問題後沒給幼兒思考和回答的時間,也不關注幼兒的回答是什麼,只是按照自己的環節設計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能靈活的追隨幼兒的表現,順勢提出引導的問題,將幼兒的思維轉入到自己的教學活動環節中。比如:有的老師在活動中,出示圖畫後提問:你們知道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嗎?」孩子們回答:「是什麼」後,教師不回應也不了解幼兒的想法,直接說畫的是什麼,而不是什麼。同時不及時地通過追問:「你為什麼覺得它是什麼圖形?你在那裡見過」等問題,把孩子的思維引導到教學活動中來。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在教學中只顧進行自己的環節,不注重幼兒表現,不核對幼兒的回應。再如:有的教師教幼兒畫氣球。教師拿出一個范畫貼在黑板上,站在黑板的右半側講氣球的畫法。右側邊上的幼兒盡管側著身,也看不到黑板上的氣球。接下來,教師整個身體面對黑板,又畫了一個氣球,孩子們扭著身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看不到老師在畫什麼,甚至連坐在中間的幼兒也無法看到。氣球畫完後老師說:「孩子們,開始畫氣球吧。」只聽有幼兒說:「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也不會畫」,等等。於是,老師就忙了這個忙那個一一幫忙。這樣一節課下來,老師累的氣喘吁吁,教學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
5、只備教案不備幼兒。
教師的備課要備教材、備教學設計、備問題、備教具學具,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備幼兒,備孩子的前期經驗,備孩子對問題的反應會是什麼等。不備幼兒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教師在組織語言活動時,只把語言書發給幼兒,要求幼兒打開書聽她講故事。而孩子們拿到書後,有的被書中有趣的大頭娃娃吸引了,有的隨便翻,有的把書舉到頭上當帽子,有的捲起書來當做望遠鏡,有的大聲和旁邊的幼兒說著什麼……老師吃力講解的故事,孩子們並沒聽到,三分鍾後活動中斷。這說明教師並沒有真正把孩子們拿到書之後的情緒和興趣備到家。
Ⅶ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最常見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於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
1、教幼兒掌握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
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4、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認為,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堅持性、條理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於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項目標,為孩子今後發展打好基礎。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如小班"看卡片放實物"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知3個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說出總數;
2、學習按卡片的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物體。
中班"看數撥珠"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比較7以內數的多少,知道一樣多;
2、鞏固使用計算器的常規。
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如果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每次教學活動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那麼,《綱要》所規定的其他目標就無法完成。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例如,教幼兒學習7的加減時,教師直接出現分合號7-2-5,請幼兒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後逐一指著題請幼兒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編應用題上。我們還發現這樣一些現象:有的教師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有的教師設計的活動是跳躍式的,跳過實物操作的環節,直接進入圖像把握和符號把握這兩個環節;有的設計則是單純的從符號到符號的過程。大班教7~10的組成和加減時,教師認為幼兒已有基礎,結果就這么跳躍著教過去。然而,數理邏輯順序的建構決不是這么簡單就能完成的,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再如,教幼兒序數時,由於對序數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義理解不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序數詞和物體之間發生固定不變的關系,從而使幼兒錯誤地認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間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
我們認為,教師加強對數學理論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數學理論以及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集合是人們所感知的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事物的整體。教師如果充分認識到集合概念在幼兒計數和數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麼就會在多種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著眼點的不同,認識種種不同的新集合。通過對實物的交叉分類,不僅可以活躍幼兒的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教師僅僅做到知其然是不夠的,還應做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必須去學習數學理論,弄清數學概念。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後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如教幼兒感知2的數量時,教師問:"誰能在我身上找出什麼是2?"這個問題叫幼兒無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兒按顏色特徵進行分類時,當幼兒按要求將相同顏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後,教師又問:"你們為什麼這樣分?"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那答案就是教師叫這樣分的。其實應問:"你們是怎麼分的?"再如,在教幼兒數的組成時,幼兒將8個圓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師問:"為什麼8能分成3和5?"諸如此類的問題,問得很不明確,叫幼兒甚至成人也無法解答。有的則表達不明確,語言羅嗦。如在要求幼兒拿出與卡片上一樣多的小動物放在盒子里時,教師說:"你的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你就從盤子里拿幾只小動物放在盒子里。""一樣多"這個詞是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教師不去運用,而使用了較繁瑣的語言。
Ⅷ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問題和有效方法
導語:幼兒數學教育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教育課題擺在幼兒教師的面前。數學在幼兒的思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在幼兒階段給孩子最恰當的數學教育,我們一直在探討最佳的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新價值
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是思維訓練的價值,由於數學是抽象的過程,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學習思維,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方面,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它的關鍵在於讓幼兒親歷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真實地與物體打交道,獲得真實的認識和體驗;“解決問題不再是解答簡單的應用題。數學正在成為孩子自我鍛煉成長的工具,因為他需要這些工具。它們的意義直接來自於應用中的經驗。”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於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
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
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後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
(五)忽視評價的教育作用
我們這里所說的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幼兒發展的。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贊許等實際情況,而往往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要求和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三、引起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
(一)適合幼兒水平的學習內容。
(二)能引起幼兒積極思維活動的活動形式和方法。
(三)多種多樣的直觀材料、玩具和教學形式的新穎性。
四、常用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如運用各種材料(紐扣、信核)進行計數:有各種幾何形狀的塑片(或硬紙片)、積木等比較核認識幾何形體,進行形體的拆拼、分合;親手撥動玩具鍾盤上的長、短針,以獲得關於正點、半點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兒期各年齡班兒童的數學教學都應充分地運用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兒童在頭腦中構建初步數學概念的起步,是兒童獲得抽象數學概念的必經之路。它沒有固定的形式和類別。
運用操作法應強調幾點:1.明確操作目的。2為幼兒操作活動創設必要的物質條件。3.給予兒童充分的操作時間。4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應向幼兒說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方法。4.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要觀察兒童的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5.討論操作的結果。6.操作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不同年齡的兒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戲法
1.情節性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游戲的主題和情節,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數學教學游戲。幼兒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並按照游戲規則進行的一種游戲。
3.運用各種感觀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幼兒對數、形的感知能力。
4.口頭數學教學游戲。對發展幼兒數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的作用較為突出。
5.競賽性數學教學游戲。
6.數學智力游戲。以發展智力為主要任務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游戲。
(三)比較法
比較是思維的一個過程、是對物體之間的某些屬性上建立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維進行著較復雜的分析和綜合活動,因而,比較又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在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是,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首先要組織幼兒進行觀察,使幼兒細致地觀察到物體的數量或形狀特徵,在充分觀察基礎上,再進行數或形方面的比較。2.盡量讓幼兒親自動手進行比較。3.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積極地思考。4.在運用重疊、並放、連續等比較形式時應有意識地指導兒童理解對應(配對)的含義並掌握正確進行對應的技能。5.比較形式的選擇應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年齡班兒童的具體水平來確定。
(四)啟發探索法
主要通過教師的具有啟發性的提問進行,通過提問來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探索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兒童通過積極的思維,獨立地去探索並獲取新地知識。
(五)講解演示法
這是一種講解與演示相結合地方法,就是邊講解邊演示。
應注意一下幾個問題:1.必須突出重點。2.講解時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確。3.演示直觀教具要真實、美觀、整潔並為幼兒所熟悉的物體,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兒的注意。
(六)歸納法和演繹法
幼兒數學教學的歸納法是指在幼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一些簡單的本質特徵或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這是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在幼兒中、後期的數學教學中引導幼兒運用歸納和演繹法進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兩種促進幼兒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Ⅸ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忽略了活動目標的實現。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常說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導致老師本末倒置。在活動中,教師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新鮮感,而沒有考慮孩子現有的經驗和年齡特點,忽視了活動目標的實現。在中班老師安排孩子們聽音樂,感受不同的天氣情況。由於孩子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足,很難快速將聽到的音樂與不同的天氣條件相匹配。
我們更應該意識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導孩子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在大班復習幾何圖形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了變魔術的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改變各種圖形。手術前,老師,讓我們要求孩子們成為魔術師,用這張紙改變圖形,看看哪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請拿起剪刀開始換衣服。不一會兒,每個孩子都剪了很多數字。
Ⅹ 小班數學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第一,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在我們幼兒園的數學活動中,雖然有計劃、有系統、有操作,但是仍存在「三多」,即教材的運用是「拿來主義」的多,教學的過程是「傳授的多」,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告訴的多,孩子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越來越淡。可年齡越小的幼兒愈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學習的動機,《綱要》中也提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自然而然投入更多,更專注,並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在幼兒的心目中,老師就是一個魔術師,隨時都會變出許多美麗有趣的東西:可愛的小動物、五顏六色的花朵、美麗的大樹、大大小小的幾何圖形、常常短短的彩棒等等。因此,在數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扮演著神奇的魔術師這一角色。在活動開始時,我總以神秘地口吻問幼兒:「你想知道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看,誰來了?」「閉上眼睛,猜一猜這是什麼?」在提出要求的時候,我抓住孩子們爭強好勝的心理,常常用比賽的方式說:「現在我們來比一比,誰聽得仔細,坐得神氣,答得正確」等等。處處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為前提。讓孩子們專心地聽清要求、仔細地回答問題。同時,也達到了集中注意力參加數學活動的目的。
第二,讓數學活動充滿生活的氣息
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對數理邏輯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於被操縱的對象本身,而是來自於兒童的行動以及這些行動的協調。他們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系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要求「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關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綱要》的字里行間無不向我們透露著「整個世界就是孩子的課程」;應讓數學教學生活化、趣味化,讓孩子生活數學化等等信息,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充滿了時代的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與數學打著交道,數學教學對孩子的生活有著獨特的影響。在孩子一日活動中,我們注意引導孩子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孩子來園後,我們引導孩子畫畫、搭積木,在活動中讓他們認識顏色,將積木按顏色分類,數數積木的數量;在吃點心的時候,我們會引導孩子們數數自己吃幾塊餅干,每張桌子上分幾個小碗;孩子在整理玩具的時候,我們會引導他們按顏色、類別進行分類;孩子進餐時,我們引導他們去發現眾多的一一對應關系;孩子在散步時,我們引導他們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等等,孩子在輕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