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第一部數學著作是什麼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1)中國最早的數學書是什麼擴展閱讀
《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它們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 主要講述了平面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包括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這八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另外還系統地講述了分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約數等方法。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演算法,稱為今有術;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除給出了各種立體體積公式外,還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復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西方直到15世紀末以後才形成類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問題的解法。這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傳到西方後,影響極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採用分離系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等變換一致。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㈡ 中國第一部數學著作是什麼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2)中國最早的數學書是什麼擴展閱讀
《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它們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 主要講述了平面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包括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這八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另外還系統地講述了分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約數等方法。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演算法,稱為今有術;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除給出了各種立體體積公式外,還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復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西方直到15世紀末以後才形成類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問題的解法。這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傳到西方後,影響極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採用分離系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等變換一致。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㈢ 我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是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 (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孕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1000年。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公元紀元前後,它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從先秦到西漢中期的數學成就。該書作者已無從查考,只知道西漢著名數學家張蒼、耿壽昌等人曾經對它進行過增訂刪補。全書分做九章,一共搜集了246個數學問題,按解題的方法和應用的范圍分為九大類,每一大類作為一章。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展時期,計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等算學著作問世。
》、《海島算經》等10部數學著作。所以當時的數學教育制度對繼承古代數學經典是有積極意義的。
公元600年,隋代劉焯在制訂《皇極歷》時,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歷》中將其發展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
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同樣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遺憾的是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書稿已佚。
秦九韶是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1247年,他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
李冶於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尤其難得的是,在此書的序言中,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
公元1261年,南宋楊輝(生卒年代不詳)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列出了三次差的內插公式。郭守敬還運用幾何方法求出相當於現在球面三角的兩個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傑(生卒年代不詳)著《四元玉鑒》,他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四元高次聯立方程),並提出消元的解法,歐洲到公元1775年法國人別朱(Bezout)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朱世傑還對各有限項級數求和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內插公式,歐洲到公元1670年英國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間牛頓(Newton)才提出內插法的一般公式。
14世紀中、後葉明王朝建立以後,統治者奉行以八股文為特徵的科舉制度,在國家科舉考試中大幅度消減數學內容,於是自此中國古代數學便開始呈現全面衰退之勢。
明代珠算開始普及於中國。1592年程大位編撰的《直指演算法統宗》是一部集珠算理論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有人認為,珠算的普及是抑制建立在籌算基礎之上的中國古代數學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演算天文歷法的需要,自16世紀末開始,來華的西方傳教士便將西方一些數學知識傳入中國。數學家徐光啟向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學習西方數學知識,而且他們還合譯了《幾何原本》的前6卷(1607年完成)。徐光啟應用西方的邏輯推理方法論證了中國的勾股測望術,因此而撰寫了《測量異同》和《勾股義》兩篇著作。鄧玉函編譯的《大測》〔2卷〕、《割圓八線表》〔6卷〕和羅雅谷的《測量全義》〔10卷〕是介紹西方三角學的著作。
-----------------------------------------------------------
1.最早的數學著作是《周髀算經》(但不是專門研究數學還有天文)
2.(02年以後)最早的數學「專著」是《筭數書》(《筭數書》比《九章算術》成書年代約早200年)
3.(02年以前)最早的數學「專著「是《九章算術》
㈣ 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書是什麼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始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一千年。
而《九章算術》大約出現在公元紀元前後,它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從先秦到西漢中期的數學成就。該書作者已無從查考,只知道西漢著名數學家張蒼、耿壽昌等人曾經對它進行過增訂刪補。全書分作九章,一共搜集了246個數學問題,按解題的方法和應用的范圍分為九大類,每一大類作為一章。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展時期,相繼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海島算經》等10部數學著作問世。所以當時的數學教育制度對繼承古代數學經典是有積極意義的。
公元600年,隋代的劉焯在制定《皇極歷》時,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歷》中將其發展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
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同樣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遺憾的是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書稿已佚。
賈憲是北宋傑出的數學家,其老師楚衍是北宋前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賈憲是否從事過數學教學工作,我們不得而知,但就其在宋代學術的活躍性以及數學地位而言,不能排除他傳授數學知識的可能性。我們知道,古代學者著書立說的目的之一就是教育世人,「憲運算亦妙,有書傳於世」當可佐證。賈憲的《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在宋元達到高潮的基礎。
14世紀中後葉明王朝建立以後,統治者開始奉行以八股文為特徵的科舉制度,在國家科舉考試中大幅度消減數學內容,自此中國古代數學便開始呈現全面衰退之勢。
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皇極歷》也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給出完整的太陽運動不均勻改正數值表的歷法。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了《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神奇的數學
㈤ 我國最早的一部數學專著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數學專著《筭數書》
《筭數書》是一部數學問題集。全書有近七十個題名。題名有的以計算方法命名,如「相乘」、「分乘」、「約分」、「合分」、「徑分」等;也有的以該題正文中的主題詞命名,如「共買材」、「狐出關」、「息錢」、「飲漆」、「稅田」、「賈鹽」、「粟求米」、「負炭」、「分錢」、「方田」、「囷蓋」、「以圜材方」、「以方材圜」、「里田」等。該書依「題——答——術」的體例編寫。「題」,指命題,即數學問題;「答」,指解答,即對例題的解答;「術」,指由例題的解答歸納出該類問題的一般演算法。全書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另一類是跟當時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各種應用題及解法。如「羽矢」是有關造箭的應用題、「旋粟」是有關農業估產的應用題、「息錢」是有關借貸的應用題。依現代數學分類法,這些應用題有的屬於算術問題,有的屬於幾何問題。考古人員認為,《筭數書》可能是秦漢官吏,尤其是負責經濟管理工作的官吏學習數學知識的課本和工具書。
《筭數書》比傳世的《九章算術》成書年代約早200年。它的出土,使我們了解到公元前2世紀,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中國數學發展的水平和數學專著的編纂水平,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筭數書》記錄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數四則運算和比例演算法。科學的分數概念和運演算法則,是中國古代數學家建立起來的。古埃及人曾有比較完整的分數形式,但由於太繁復,不便於運算。這就影響了古埃及算術的發展,後來也給希臘數學的發展設置了障礙。在希臘數學中缺乏分數約分和通分的法則,分數四則運算則更在其後。公元7世紀,系統的分數概念和運演算法則才在印度流行,而歐洲還要遲得多。
第二,盈不足術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不會晚於公元前2世紀。在阿拉伯和歐洲早期的數學著作中,它被稱為「契丹演算法」。「契丹」是當時西方和阿拉伯人對中國的稱呼。由此可見,盈不足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的獨創。公元9世紀阿拉伯數學家花剌子密提出雙假設法比中國古代數學家的盈不足術要晚一千多年。中國的盈不足術是以比率理論為依據導出的一種演算法化的演算程式。它給不明算理的人提供了可按程序操作的應用方法,把算術應用推到頂峯。
第三,《筭數書》中的題名「除」,即羨除。依魏晉之際傑出數學家劉徽的解釋:羨除,「實為隧道也。」按例題所述是楔形體,其體積求解公式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的首創。
第四,《筭數書》採用「題——答——術」的編纂體例具有注重實用,著眼發展,便於普及的優點。例題提出的數學問題來源於社會實踐,伴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可以不斷收納新的問題,推動數學發展。例如從春秋戰國時期起,漆器逐漸興起,到秦漢時期終於取代了青銅器。生產漆器對生漆的需要量不斷加大。而漆樹只能生長在黃河中游的部分地區和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產量很有限。為了保證生漆的供應,政府在生漆產地設立漆園,派專門官吏管理。生漆要飲水,飲水的多少決定生漆的質量。法律規定,徵收生漆要到官府試水、飲水。管理者必須掌握飲水的計算方法。《筭數書》中「飲漆」,就是這種測試生漆質量的計算方法。它納入《筭數書》肯定比「方田」要晚。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由具體事例入手,然後歸納出同類問題的一般解決辦法,即「答」後面的「術」。從全書的體例結構看,它是一種開放的歸納體系。這種編纂體例直接影響著《九章算術》,並成為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的傳統。
㈥ 哪部著作是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
在中國古代,就有無數的先輩對數學進行了先導研究,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編寫了一些著名的數學專著,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主要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和《緝古算經》等五部。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算經的十書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歷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
據考證,現傳本《周髀算經》大約成書於西漢時期(公元前1世紀)。南宋時的傳刻本(嘉定六年,1213)是目前傳世的最早刻本,收藏於上海圖書館。歷代許多數學家都曾為此書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李淳風等人所作的注。《周髀算經》還曾傳入朝鮮和日本,在那裡也有不少翻刻注釋本行世。
㈦ 中國最古老的數學書是什麼 .
我所了解的是
我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是:《周髀算經》
最早的數學專著應該是: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的《算術書》和《九章算術》
㈧ 中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是哪部
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算經的十書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歷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據說原書沒有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其證明是三國時東吳人趙爽在《周髀注》一書的《勾股圓方圖注》中給出的)及其在測量上的應用以及怎樣引用到天文計算。)
(8)中國最早的數學書是什麼擴展閱讀:
章鴻釗曾經明確地將《周髀算經》的形成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商高問答;第二期,陳子問答;第三期,陳子以後的文字。這樣的劃分,是許多人都默認的一個事實。
正如陳方正在總結前人對《周髀算經》成書過程的討論時所說: 《周髀》不但不是個人的著作,甚至也未必是單一性質的著作,而可能是由多個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相關、相類但並不相同的學說、理論,逐漸累積而成。
因此,將《周髀算經》單純視為表述蓋天說的自洽體系,而忽視它的層積性質,是不甚恰當的。筆者也贊同將《周髀算經》的形成劃分為三個時期。具體而言,上卷之一,商高與周公的問答,應該是《周髀算經》的原始文字,它反映了早期的以商高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以及數學之為用的認識。
㈨ 我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是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
(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孕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