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平衡狀態什麼叫平衡力
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由於外界某種微小的作用而偏離了平衡狀態時,因穩度的不同,物體的平衡狀態可分為四種情形:穩定平衡;不穩定平衡;亞穩平衡;隨遇平衡。這些平衡狀態的區分,應視我們放置該物體的平衡位置而定。
幾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如果這個物體仍然或變成處於 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幾個力的作用合力為零,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若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它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或不受力)。
平衡狀態
平衡簡介
1. 穩定平衡:凡能在被移動離開它的 平衡位置後,仍試圖回復其原來位置(此時其重心比較低)從而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的物體,它原來的平衡狀態叫「穩定平衡」。例如,圓球體在一個凹進的圓盤中時;一圓錐體以其底面豎立時,都屬於穩定平衡狀態。
2. 不穩定平衡: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由於受到某種外界微小的作用,如果物體稍有偏離就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這種情況叫「不穩定平衡」。例如,當一個圓球體放在一個凸起的圓盤上,或是一個圓錐體,以其尖端豎立在一個平面上,這些物體都處於 不穩定平衡狀態。翻倒後,一直要等到它們的重心相對地取得最低位置時,這些物體才會靜止不動。即任何微小的運動都能使其重心降低的物體,一定處於 不穩定平衡狀態之下。
3. 亞穩平衡:如果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稍有偏離尚可恢復,而偏離稍大就失掉平衡的狀態,稱為「亞穩平衡」。
4. 隨遇平衡:如果物體在外界作用下,它的平衡狀態不隨時間和坐標的變化而改變,這種狀態叫「隨遇平衡」。例如,當一個圓球體停在一個水平平面上的時候,或是一個 圓錐體以其外殼的一條 邊線與平面相接觸,即橫向放在一個水平平面上時,都會出現 隨遇平衡狀態。這些物體如被移置到一個新的位置時,雖然它們不能自動地恢復其原來的位置,但它們在新的位置上,卻仍能停住不動,其重心之高度,亦保持不變。一般說來,任何微小之運動,既不能將其重心提高,亦不能使其重心降低之物體,一定處於 隨遇平衡狀態之下。
上述幾種平衡狀態,是處於重力場以及其他有勢場的物體在場作用下的平衡情況。處於有勢場的物體和場一起具有 勢能,而物體都有向勢能較小位置運動的趨勢。 穩定平衡是指物體處於 勢能最小位置,當稍有微小擾動,令其離開 平衡位置,外界必須對它作功,勢能增加,在擾動後物體將自動回到原來勢能最小的位置。所謂 不穩定平衡是指物體處於勢能最大時的平衡。任何微小的擾動即能引起重力對它作功,勢能繼續減小,不能再自動恢復原狀。而 隨遇平衡的物體,受到擾動,勢能將保持不變,在任意位置可繼續保持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對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例如,放在桌上的雞蛋,對旋轉運動來說,是處於 隨遇平衡狀態下;對傾倒運動而言,開始是 不穩定平衡,接著則為穩定平衡。
化學平衡狀態
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 可逆反應,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或一種物質濃度)不再改變,達到了表面上的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
勒夏特列原理:若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 壓強或溫度),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
逆、等、動,定、變,同。
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1) 同一物質的v正=v逆≠0;
(2) 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
(3) 相關物理量不再隨 反應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
v正>v逆正向移動;
v正<v逆逆向移動;
v正=v逆不移動
力學平衡狀態
物體相對與地面保持靜止、勻速直線運動或勻速轉動的狀態叫物體的平衡狀態,簡稱物體的平衡
物體要處於平衡狀態,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在共點力的作用下 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即 加速度a=0;
2) 物體所受的合力矩要為零,即 角加速度等於0,(這就是所謂的 轉動平衡)
只要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不論物體運動否,都是平衡狀態。
物體相對於地面處於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或勻速轉動的狀態,稱為物體的平衡狀態,簡稱物體的平衡。物體的平衡包括 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具有固定 轉動軸的物體平衡和一般物體的平衡。
當物體受到的力或力的作用線交於同一點時,稱這幾個力為 共點力。物體在 共點力的作用下,相對於地面處於靜止或 勻速直線運動時,稱為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當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相對於地面處於靜止或可繞某一固定轉軸轉動時,稱為具有固定 轉動軸物體的平衡。當物體在 非共點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稱為一般物體的平衡。物體的平衡又分為 隨遇平衡、 穩定平衡和 不穩定平衡三種。
平衡力
簡介
判斷
1、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同體)
2、每對力或每對合力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合力為零)(等大,同線,異向,同物)
3、這個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和相互作用力相區別)
分類
平衡力還分為多力平衡和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多力平衡類似。
條件
1.力的大小相同
2.方向相反
3.作用(點)在同一直線上
4.作用(點)在同一物體上
2. 初一數學平衡數的定義是什麼呢
平衡數的定義是:將一個數分成左右兩部分,分別成為兩個新的數。左右部分必須滿足以下兩點:左邊和右邊至少存在一位。左邊的數每一位相乘如果等於右邊的數每一位相乘,則這個數稱為平衡數。
例如:1221這個數,分成12和21的話,1*2=2*1,則稱1221為平衡數,再例如:1236這個數,可以分成123和1*2*3=6,所以1236也是平衡數。而1234無論怎樣分也不滿足平衡數。
平衡數影響因素
在中學階段,通常認為化學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吸熱反應平衡常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放熱反應則相反。但是嚴格說來,化學反應平衡常數是溫度與壓力的函數,對於不同的化學平衡常數,其情況也有所不同。
在氣相反應中,所有的標准平衡常數都只是溫度的函數。如果氣體是理想氣體,那麼此時其經驗平衡常數也只是溫度的函數。但對於非理想氣體,平衡常數受溫度和壓力的共同影響。
3. 什麼是平衡數
1、初中學的平衡數指的是平衡常數,在特定條件下(如溫度、壓力、溶劑性質、離子強度等),可逆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生成物與反應物的濃度(方程式系數冪次方)乘積比或反應產物與反應底物的濃度(方程式系數冪次方)乘積比。
2、用符號「K」表示。從熱力學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反應都存在逆反應,也就是說所有的反應都存在著熱力學平衡,都有平衡常數。平衡常數越大,反應越徹底。平衡常數數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訴我們一個可逆反應的正向反應所進行的最大程度,並不能預示反應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另外,對於平衡常數數值極小的反應,說明正反應在該條件下不可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