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代數學發展對數學教學有哪些啟發

代數學發展對數學教學有哪些啟發

發布時間:2022-10-15 16:19:15

① 如何將數學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

一直以來,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部分數學教師對有關數學史的知識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忽視了數學史對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如果不把數學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那麼數學的教育價值就難以體現,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數學史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的現實意義
數學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日漸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一種必然趨勢。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的基礎教育改革十分重視數學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強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教育。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應適當反映數學的歷史、應用和發展趨勢,體現數學的思想體系和美學價值,以及數學家的創新精神。新的《中學數學課程綱要》指出,以「對數學採取正面的態度,以及從美學和文化的角度欣賞數學的能力」作為數學教學宗旨之一。通過數學史的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具體的現成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學到「科學的方法」,開闊視野,培養洞察力。通過數學史例的介紹,學生不僅能養成注意數學發展的習慣,還能培養不甘落後、勇於進取、敢於創新的心理品格,這些正是新世紀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2.數學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的策略
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可以活躍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了解數學價值的同時縮短心理上接受某一觀念的時間。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教師普遍對數學史「高評價,低應用」,究其原因,課上無時間、手頭無材料、胸中無知識、上面無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這一現象已有所改變。《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強調「數學課程應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發展史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將數學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
2.1結合教材內容,「見縫插針」,使數學史自然融入課堂教學。
「圓」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活動和它密切相關。有關圓的知識在戰國時期的《墨經》、《考工記》等書中都有記載,授課中穿插有關史料,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和延伸。例如講解圓的定義與性質時,向學生介紹,約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左右,我國已有了圓的概念。圓的定義和性質在《墨經》中已有記載,其中,「圓,一中同長也」,即圓周上各點到中心的長度均相等。此外,還進一步說明「圓,規寫交也」,即圓是用圓規畫出來的終點與始點相交的線。這與歐幾里得的定義相似,而《墨經》成書於公元前4~3世紀,是在歐幾里得誕生時間問世的。
2.2利用數學史創設情境,增強教學效果。
利用數學史創設情境,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形象生動地進行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初三教材中有這樣一道例題,是通過計算趙州橋的橋拱半徑,使學生掌握垂徑定理及其推論的運用。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結合圖片介紹:「這是趙州橋,建於1300多年前的隋代大業年間,整個橋身是圓弧的一段,長50多米,寬9米多。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這樣引入數學史創設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名勝,提高藝術鑒賞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2.3巧用數學史融入概念課的教學。
我國數學家余介石主張「歷史之於教學可指示基本概念之有機發展情形,與夫心理及邏輯程序,如何得以融合調劑,不至相背,反可相成,誠為教師最宜留意體會之一事也」。數學史的引入不必完全遵循發明者的歷史足跡,進行簡單的移植和嫁接,而是要挖掘相關歷史文獻,創造性地製作適用於教學、自然、可信的「歷史外套」,使學生在經歷概念的歷史演進的過程中,明確概念的效用與需要,從而獲得牢固的印象和透徹的認識。
2.4利用數學史進行方法比較教學。
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指出方法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東西。一切都在於良好的方法,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是沒有多大才乾的人也能作出許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則即便有天賦的人也將一事無成。必須使學生明白,任何方法僅僅是許許多多的方法之中的一個,其中有許多你可能聯想都未曾想過。那種始終認為自己是最正確的、肯定自己的思維都比別人的要高明,肯定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的行為,都是自負的表現。自負是思維的重大過失,它會扼殺真正的思維。
事實上,數學教學中涉及的許多問題,從它的歷史到現在,經過數代數學家的不懈努力,大都產生過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各種解法。如勾股定理,就有面積證法、弦圖證法、比例證法等300餘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歷史上就有幾何方法、特殊值代入法、逐次逼近法、試位法、反演法、十字相乘法和公式法等;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歷史上有德漠克利法、窮竭法、割圓法、平衡法、開普勒法和沃利斯法及現代的微積分方法。通過搜集比較歷史上的各種不同方法之後,學生不僅能更好地領會每種方法的內在本質,而且能深受啟發,這對培養知識面寬、有能力、有信心、靈活多變的人才大有幫助。
總之,如何將數學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例如:在課堂中滲透歷史發展的觀點,開展數學史專題講座,等等。我們應該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數學史教學之間的辯證關系,必須把握好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的「度」,畢竟數學知識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數學史的融入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潛移默化的效果,方為最佳境界。

② 《代數學》這本書具有哪些使用價值

《代數學》在12世紀傳入歐洲,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它都被當作標准課本來使用,書中表現的內容、思想和方法對歷代數學家都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凡是在代數學方面有過成就的歐洲數學家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花拉子密的影響。《代數學》一書以其邏輯嚴密,系統性強、通俗易懂等特點被奉為代數學教科書的鼻祖。

③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的教肓思想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有什麼啟發

(1)他認為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是一種類似於把學生訓練成計算機的模式。弗蘭登塔爾反對把數學教育的目標主要是看成「致力於智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他認為,如果把智力教育價值看成為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則毫無疑問,數學教育的內容只能是那些經過精心組織的,條理清晰的數學結構,因為只有這樣的內容才便於向學生腦子里嵌入成套的數學結構和邏輯的思考方法。而問題恰恰出現在這里,傳統數學教育的模式使得「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把他們從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物理和化學學習中去,也不知道如何在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應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其根本的原因在於傳統數學教育採取的是一種培養數學家的模式,它提供給學生的是一些正規的數學系統和現成的數學結果,「雖然這些系統是完美的,但同時也是封閉的,封閉到沒有出口和入口,完美到機器亦能處理。一旦機器可以介入,人的作用就不重要了。」所以這樣的內容教師只能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習者的參與只能是被動的。弗蘭登塔爾認為這是一種類似於把學生訓練成計算機的教育模式,即學生只能被動的執行程序,沒有留給他們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空間。其結果不僅在計算方面人無法與計算機相比,而且嚴重抑制了人在思維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2)他認為數學在本質上是一項人類活動,讓學生重復人類數學發現的過程是可能的。 以講授「現成結果」為主,以「灌輸」為特徵的傳統數學教育必須加以改變。 弗蘭登塔爾指出,這一改變應從如何讓學生積極的學習數學,主動地參與數學教育過程入手。 數學教育需要發展,應以一種新的觀點來認識作為教育的數學和數學學習。歸根到底,數學是一項人類活動,所以作為教育的數學也要作為一項人類活動來看待。「學校中的數學不是那些封閉的系統,而是作為一項人類活動的數學,是從現實生活開始的數學化過程……。」學生具有「潛在的發現能力」,他們本身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已經具備了某種教師甚至研究人員的特徵,在他們身上實現重復人類數學發現的活動是可能的。數學教育就應當發展這種潛能,使已經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那些非正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上升發展為科學的結論,實現數學的「再發現」。 數學教育應當是引導學生重復人類數學發現的過程,實現數學再發現再創造的教育。
(3)他認為數學教育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始和結束。根據弗蘭登塔爾的觀點,數學教育不能從已經是最終結果的那些完美的數學系統開始,不能採用向學生硬性嵌入一些遠離現實生活的抽象數學結構的方式進行。數學教育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始,沿著數學發現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繫到一般規則,逐步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得到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之後,再及時把它們應用到新的現實問題上去。按照這樣的途徑發展,數學教育才能較好地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數學的聯系,才能有益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和使數學成為生活中有用的本領。

④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意義有什麼意義

數學史既屬史學領域,又屬數學科學領域,因此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

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數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

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4)代數學發展對數學教學有哪些啟發擴展閱讀:

數學史的研究范圍:

按研究的范圍又可分為內史和外史:

1、內史:從數學內在的原因(包括和其他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來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

2、外史:從外在的社會原因(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思潮等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與其他社會因素間的關系。

數學史和數學研究的各個分支,和社會史與文化史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表明數學史具有多學科交叉與綜合性強的性質。

從研究材料上說,考古資料、歷史檔案材料、歷史上的數學原始文獻、各種歷史文獻、民族學資料、文化史資料,以及對數學家的訪問記錄,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其中數學原始文獻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從研究目標來說,可以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理論、概念的演變史;可以研究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可以研究數學思想的傳播與交流史;可以研究數學家的生平等等。

⑤ 找一篇關於研究數學發展史的心得

分數分別產生於測量及計算過程中。在測量過程中,它是整體或一個單位的一部份;而在計算過程中,當兩個數(整數)相除而除不盡的時候,便得到分數。

一般可分為五期:

上古期:(2700B.C.~200B.C.)對數學有所創見的有伏羲氏、黃帝、隸首、綞等人。其成就歸納如下:

1. 結繩:最古的記數方法,傳為伏羲所創。

2. 書器:一種最古的記數工具,傳為隸首所創。

3. 河圖,洛書:相傳分別為伏羲、夏禹所作,是為最初的魔方陣。

4. 八卦:傳為周公所創,是最初的二進製法。

5. 規矩:傳為伏羲或綞所創,用以作方圓,測量田地與勘測水道。

6. 幾何圖案:在金石陶器、石器時代的陶片、周秦時代的彝器已有簡單 的幾何圖形出現,其種類不下數十種。

7. 九九:即個位數乘法表,傳為伏羲所創。古代數學家以九九之術作為初等數學的代表。

8. 技術方法:當時是以累積之方法記數,已有百……億,兆等大數產生,都是以十進制的;也已有分數的產生。當時盛行的籌算,演變為後來的珠算術。

9. 算學教育:周朝時,把算數列為六藝之一,再小學時就受以珠算。

初等數學在此時期已有相當基礎,算數與幾何由於人類實際生活的需要已初步形成,但並無形成一定邏輯關聯的系統。

中古期:(200B.C.~600A.D.由漢至隋)中國數學家對於算學已有可考據的著作。

1. 而對圓周率寄算最有成就者為祖沖之。所得結果比之西方早一千多年。

2. 算經十書的編篡:

算經十書為:周髀,九章算術,孫子算經,張丘健算經,夏侯陽算經,五曹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輯古算經及綴術,後因綴術亡失,而已數術記遺代之;其中輯古算經在唐朝才完成。此時期的數學成就,可以從這十本算經中之其概略。數學成就可歸納為以下各點:

(1)分數論的應用

(2)整數勾股形的計算

(3) 平方零約數:已建立開方的方法有兩種

(4)方程論:已有聯立一次方程的解法。九章算數方程章為世界最早包含不只一個未知 數的算 式和聯立方程組概念,並產生了正負數的概念。

(5)平面立體形的計算:一切直線圖的面積和體積公式皆正確;圓面積、球體積為近似公式

(6)級數論上的成就:已有等差、等比問題產生。

(7)數論上的成就:孫子算經上的「物不知數」是一次同餘式問題,由此以後所推廣的中國剩餘定理比西洋早了一千多年。

(8)數學教育制度的建立

近古期:(600A.D.~1367A.D.由唐到宋元)

分為前後兩期,各以唐及宋元為代表。可以說是中國數學史的黃金時代;數學教育制度更臻完善,民間研究數學的風氣很盛。數學成就歸納如下:

(1) 代數學上的成就:中國古代數學家很早就知道利用代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時期天元術的產生促使代數學向前發展,使其成為更完整的數學體系。其它數學也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數學家們掌握天元術之後,很快地把它應用到多元高次方程組而產生所謂的四元術;並利用天元術開方。開方數也推廣到多乘方,比西洋數學家的發現早約五百年。求數學高次方程的正根方法也已建立起理論根據。

(2) 幾何學與三角學的成就:割圓術得到進一步的推廣,除了平面割圓術外,球面割圓術也已產生,球面三角由此而初步建立起來。

(3) 數論上的成就:一次同餘的理論基礎擴大了應用范圍,有八次聯立一次同餘式的問題出現,在整數論上是一個偉大的成就。所用解一次同餘式的方法為有名的輾轉相除法,即西方數學家所謂歐幾里得演算法。

(4) 級數論上的成就:級數論在世界數學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中算家所論述的在此中佔有一定位子。由高階等差級數研究中發明了招差數、垛積數。

(5) 縱橫圖說的研究:一些有名的縱橫圖(所謂方陣圖)已經產生。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有系統的代數學已建立起來,更多的數學方法與數學概念也得到更進一步的推廣與發展。

婆羅門、天竺數學輸入中國,但中國的數學並沒有受到影響;同時中國的數學也輸入了百濟和日本。

近世紀:(1367A.D.~1750A.D.明初到清初)

為中國算學衰落時期,統治者對數學教育不注重,民間研習數學風氣不盛。

回回歷法在元末明初輸入中國,至明末,應用回回歷法已近尾聲。自利瑪竇至中國之後,西洋歷法、西洋數學也隨之輸入中國。當時還有人研究中算,但由於中算不如西算的簡明有系統,故中國古算陷入停頓狀態而得不到新的發展。

西洋數學輸入的有筆算、籌算、代數學、對數術、幾何學、平面及球面三角術、三角函數表、比例對數表、割圓術及圓錐曲線說。

著名的天元術停滯不前,珠算隨著實際生活的需要而產生,很多有關珠算實用算數書陸續出版;珠算術的發明是中算的革命、我國的偉大成就。

清初的一些大數學家都致力於西洋數學的研究,編寫了數學各科的入門書籍。中國數學輸入朝鮮及把元明數學輸入日本。

最近世期:(1750A.D.~1910A.D.清乾隆三十七到清末)

西算輸入告一段落。這時學術潮流偏向古典考證一路發展,數學研究也轉到古代數學方面去,對算經十書與宋元算書加以傳刻與研討到達最高峰。當時數學家很多都能兼通中西數學,在高等數學方面獲得相當的成就。

對圓周率解析法作深入的探討,級數論、方程論及數論得到進一步的研究,理論更臻完善。對中算史加以研究與著成專書。數學教育制度重新建立起來。此期末,西方數學第二次輸入中國,以補中算的不足,中國數學在此又進入另一階段。

⑥ 如何學好高等代數

高等代數和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一起,並稱為數學系本科生的三大基礎課。所謂基礎課,顧名思義,就是本科四年學習的所有數學課程,都是以上述三門課作為基礎的。因此對一年級新生而言,學好這三門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從高中階段的「初等數學」過渡到大學階段的「高等數學」,中間需要一個思維轉變和理解進階的過程。這個過程延續的時間可長可短,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如何通過學好這三門基礎課,盡快跨越這個轉變過程,對一年級新生而言,其意思更加重大。
一、將三門基礎課作為一個整體去學,摒棄孤立的學習,提倡綜合的思考
恩格斯曾經說過:「數學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這位先哲對數學的這一概括,從現代數學的發展來看,已經遠遠不夠准確了,但這一概括卻點明了數學最本質的研究對象,即為「數」與「形」。比如說,從「數」的研究衍生出數論、代數、函數、方程等數學分支;從「形」的研究衍生出幾何、拓撲等數學分支。20世紀以來,這些傳統的數學分支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形成了現代數學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比如說,代數數論、解析數論、代數幾何、微分幾何、代數拓撲、微分拓撲等等。可以說,現代數學正朝著各種數學分支相互融合的方向繼續蓬勃地發展下去。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這三門基礎課,恰好是數學最重要的三個分支--分析、代數、幾何的最重要的基礎課程。根據課程的特點,每門課程的學習方法當然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不能以一種整體的眼光去學習和思考,即使每門課都得了A,也不見得就學的很好。學院的資深教授曾向我們抱怨:「有的問題只要畫個圖,想一想就做出來了,怎麼現在的學生做題,拿來就只知道死算,連個圖也不畫一下。」當然,造成這種不足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從教的角度來看,各門課程的教材或授課在某種程度上過於強調自身的特點,很少以整體的眼光去講授課程或處理問題,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也涉及的較少;從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們大都處於孤立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孤立在某門課程中學習這門課程,缺乏對多門課程的整體把握和綜合思考。
根據我的經驗,將高等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作為一個整體去學,效果肯定比單獨學好,因為高等代數中最核心的概念是「線性空間」,這是一個幾何對象;而且高等代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空間解析幾何自然的延續和推廣。另外,高等代數中還有很多分析方面的技巧,比如說「攝動法」,它是一種分析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把問題從一般矩陣化到非異矩陣的情形。因此,要學好高等代數,首先要跳出高等代數,將三門基礎課作為一個整體去學,摒棄孤立的學習,提倡綜合的思考。
二、正確認識代數學的特點,在抽象和具體之間找到結合點
代數學(包括高等代數和抽象代數)給人的印象就是「抽象」,這與另外兩門基礎課有很大的不同。以「線性空間」的定義為例,集合V上定義了加法和數乘兩種運算,並且這兩種運算滿足八條性質,那麼V就稱為線性空間。我想第一次學高等代數的同學都會認為這個定義太抽象了。其實在高等代數中,這樣抽象的定義比比皆是。不過這樣的抽象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可以驗證三維歐氏空間、連續函數全體、多項式全體、矩陣全體都是線性空間,也就是說,線性空間是從許多具體例子中抽象出來的概念,具有絕對的一般性。代數學的研究方法是,從許多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某個概念;然後通過代數的方法對這一概念進行研究,得到一般的結論;最後再將這些結論返回到具體的例子中,得到各種運用。因此,「具體--抽象--具體」,這便是代數學的特點。
在認識了代數學的特點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學習高等代數了。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去理解抽象的定義和證明;我們可以將定理的結論運用到具體的例子中,從而加深對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我們還可以通過具體例子的啟發,去發現和證明一些新的結果。因此,要學好高等代數,就需要正確認識抽象和具體的辯證關系,在抽象和具體之間找到結合點。
三、高等代數不僅要學代數,也要學幾何,更要在代數和幾何之間建立一座橋梁
隨著時代的變遷,高等代數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在不斷的發展。大概在90年代之前,國內高校的高等代數教材大多以「矩陣論」作為中心,比較強調矩陣論的相關技巧;90年代之後,國內高校的高等代數教材漸漸地改變為以「線性空間理論」作為中心,比較強調幾何的意義。作為縮影,復旦的高等代數教材也經歷了這樣一個變化過程,1993年之前採用的屠伯塤老師的教材強調「矩陣論」;1993年之後採用的姚慕生老師的教材強調「線性空間理論」。從單純重視「代數」到「代數」與「幾何」並重,這其實是高等代數教學觀念的一種全球性的改變,可能這種改變與現代數學的發展密切相關吧!
學好高等代數的有效方法應該是:
深入理解幾何意義、熟練掌握代數方法。
其次,高等代數中很多問題都是幾何的問題,我們經常將幾何的問題代數化,然後用代數的方法去解決它。當然,對於一些代數的問題,我們有時也將其幾何化,然後用幾何的方法去解決它。
最後,代數和幾何之間存在一座橋梁,這就是代數和幾何之間的轉換語言。有了這座橋梁,我們就可以在代數和幾何之間來去自由、游刃有餘。因此,要學好高等代數,不僅要學代數,也要學幾何,更要在代數和幾何之間建立一座橋梁。
四、學好教材,用好教參,練好基本功
復旦現行的高等代數教材是姚慕生老師、吳泉水老師編著的《高等代數學(第二版)》。這本教材從1993年開始沿用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教材內容翔實、重點突出、表述清晰、習題豐富,即使與全國各高校的高等代數教材相比,也不失為出類拔萃之作。
復旦現行的高等代數教學參考書是姚慕生老師編著的《高等代數學習方法指導(第二版)》(因為封面為白色,俗稱「白皮書」)。這本教參書是數院本科生必備的寶典,基本上人手一冊,風行程度可見一斑。
要學好高等代數,學好教材是最低的要求。另外,如何用好教參書,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同學購買教參書,主要是因為教材里的部分作業(包括一些很難的證明題)都可以在教參書上找到答案。當然,這一點無可厚非,畢竟這就是教參書的功能嘛!但是,我還是希望一年級的新生能正確地使用教參書,遇到問題首先自己獨立思考,實在想不出,再去看懂教參書上的解答,這樣才能達到提高能力、鍛煉思維的效果。注意:既不獨立思考,又不看懂教參書上的解答,只是抄襲,這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極不負責的行為,希望大家努力避免!
最後,我願以華羅庚先生的一句詩「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勤一份才」與大家共勉,祝大家不斷進步、學業有成!

⑦ 代數學有什麼用,給一點實際的例子。比如他對哪一方面的研究有用,對其他什麼學科有用,對以後學習什麼有用

主要用於物理學,物理上的全部理論都需要用到數學,尤其是航空航天專業,對數學的依賴性更大。還有經濟學,幾乎都需要數學建模。還有建築學,對線性代數要求多比較高的。不過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直接應用性不大,你最好是兼修,不過就是主修也沒什麼,學數學不是讓你用得,否則學到初中就夠用了,學數學是是為了培養你的數學思維,現在很多大公司都注重這一點的,在某方面說,數學是個熱門專業

⑧ 述「數學史」知識對改進數學教學有哪些積極意義

教育意義
當我們學習過數學史後,自然會有這樣的感覺:數學的發展並不合邏輯,或者說,數學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我們今日所學的數學教科書很不一致。我們今日中學所學的數學內容基本上屬於17世紀微積分學以前的初等數學知識,而大學數學系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則是17、18世紀的高等數學。這些數學教材業已經過千錘百煉,是在科學性與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經過反復編寫的,是將歷史上的數學材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學習要求加以取捨編纂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必然舍棄了許多數學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實際背景、知識背景、演化歷程以及導致其演化的各種因素,因此僅憑數學教材的學習,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忽視了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數學史的學習。 在一般人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畏途,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由於我們的數學教科書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 科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數學有著悠久的歷史,14世紀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出現過許多傑出數學家,取得了很多輝煌成就,其源遠流長的以計算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機械性的演算法化數學模式與古希臘的以幾何定理的演繹推理為特徵的公理化數學模式相輝映,交替影響世界數學的發展。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16世紀以後中國變為數學入超國,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發展歷程才漸漸匯入現代數學的潮流。由於教育上的失誤,致使接受現代數學文明熏陶的我們,往往數典忘祖,對祖國的傳統科學一無所知。數學史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了解中國近代數學落後的原因,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現狀以及與發達國家數學的差距,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民族科學。

⑨ 數學家偉達對數學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韋達(Viete,Francois,seigneurdeLa Bigotiere)是法國十六世紀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第一個引進系統的代數符號,並對方程論做了改進。
大家都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又叫韋達定理,這是因為該定理是由l6世紀法國最傑
出的數學家韋達發現的.由於他第一次用符號代替已知量,確定了符號原理與方法,從而使得當時的數學系統化.畢業後曾以律師

的身份在法國議會工作.歷任巴黎行政院審查官,皇室律師和最高法院律師.韋達不是專職的數學家,

研究數學只是他的業余愛好.不過,他非常喜歡在政治生涯的間隙和工作的餘暇時間研究教學,並為此

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而使得他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 韋達是數學史上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表示數的人,並且他還對數學符號進行了許多有

益的改進.1591年,韋達發表了他的驚世成名的著作《分析術引論》,這是一部最早的符號代數著作,他

首次比較系

統化,並且

1579年寫出

精確三角函

展.

韋達還

元三次方程

系常被人稱

數關系。
給我們的啟示:不論你學的什麼專業,做的什麼工作,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可以把興趣發展成事業。

⑩ 數學史怎樣融入數學教育

20 世紀70 年代, 數學史與數學教育關系( HPM) 就已成為西方的一個學術研究新領域,美國學者的有關研究、論述和大力提倡是該領域創立與深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長期以來,雖然人們已認識到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許多重要意義, 並在教學實踐中有所行動,但其困難和問題的存在也是顯然的. 其中一個顯著的困難和問題就是, 數學教學中需要採取哪些教學策略來融入數學史呢?
1 故事策略
雖說數學史不等於數學故事,但是,數學家或數學界的遺聞佚事, 不僅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學生的人格成長還富有啟發作用. 譬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就是在上中學時, 聽了他的數學老師沈元向學生介紹了, 哥德巴赫猜想這一難倒無數數學家的難題後, 其心靈受到了震撼,點燃起了他攀登高峰、摘取桂冠的熱情, 從而他一生醉心於數學, 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說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設計一個教學情景, 這個教學情景主要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同時,也可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學生已有的數學概念,或是借故事情節引入要教的數學概念,也可以利用故事情節的鋪設, 呈現給學生想要解決的問題等.

2 方法比較策略

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指出:方法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東西. 一切都在於良好的方法,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是沒有多大才乾的人也能作出許多成就. 如果方法不好,即便是有天才的人也將一事無成. 數學教學必須要使學生明白,任何方法僅僅是許許多多的方法之中的一個, 其中有許多你可能聯想都未曾想過. 那種始終認為自己是最正確的、肯定自己的思維都比別人的要高明,肯定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的行為,這些都是自負的表現. 而自負是思維的重大過失,它會扼殺真正的思維.

通過搜集比較歷史上的各種不同方法, 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每種方法的內在本質,而且能啟發學生,這對培養知識面寬、有能力、有信心、靈活多變的人才大有幫助.

3 追蹤歷史起源策略

數學固然起源於人類對日常生活現象的觀察,但它決不簡單, 有一定的難度, 需要時間去體驗、把玩並體會它的意蘊. 追蹤歷史起源,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揭示或感受知識發生的前提或原因、知識概括或擴充的經過以及向前發展的方向,引導學生在重演、再現知識發生過程的活動中,內化前人發現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佔有鐫刻於知識產生中的認識能力,這種認識能力正是構成創新思維能力的核心.

4 揭示思維過程策略

將數學研究中的思想和方法的要點原原本本地告訴學生, 使學生充分領略以前數學大師們的靈感,承受他們的啟迪,可以從中學到他們的策略和經驗等.前人的成功和失誤,都是後人聰明的源泉. 數學史可以將邏輯推理還原為合情推理, 將邏輯演繹追溯到歸納演繹. 通過挖掘歷史上數學家解決問題的真諦,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具體的現成的數學知識,而且可以學到「科學的方法」,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具有洞察力.

閱讀全文

與代數學發展對數學教學有哪些啟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