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讓寶寶學好數學的方法
寶寶的學習已經是家長所要上心跟擔憂的事情,那麼對於一些對數學不是很強的寶寶要怎麼才能讓寶寶學好呢?
1、學數數
學計算之前先學數數,這誰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卻被相當多的父母所忽視。不少父母在孩子會唱讀1~100之後就認為孩子已學會了數數,而可以教計算了,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真正建立數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掌握計數的技巧。
數數的內容其實很多,除了要建立數的一對一的概念以外,還要包括多種數數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這是學N加1計算的基礎
②N減1,即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這是學N減1計算的基礎
③數單數,建立奇數概念
④數雙數,建立偶數概念
⑤逢10數,建立進位概念
⑥逢5數,將5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數技能,因為在提高數數和計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僅次於10。
2、計算N加1
凡是能正著依次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1個的幼兒,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計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計算N減1
凡是能倒著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減1個的幼兒都能學會計算N減1的題,包括11減1,21減1、100減1乃至101減1。
4、整10相加或相減
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會逢10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或遞減10個的幼兒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5、整5相加或相減
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會逢5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遞增或遞減5個的幼兒,掌握起來並不難。
6、計算10加N
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兒一旦理解10加幾就等於十幾,不僅能快速運算10加N,還能推廣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兩個相同數相加
包括1加1、2加2……9加9,對於會數雙數的幼兒,當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加後的結果都是雙數時,便會很容易地學會運算這類題。教學實踐發現,幼兒普遍對兩個相同數相加的題有自發的關注與興趣,因而幼兒對這組題的掌握往往要先於10以內非N加1的題。
8、計算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
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這組題的熟練與否對於進行10以上的運算是至關重要的。
9、口算(20以內)
當幼兒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後,就可以做20以內的口算題了。父母應注意提醒幼兒學會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技能來推算其它題,如由2加2等於4而推知2加3等於5,由3加7等於10而推知3加6等於9,9加9等於18而推知9加8等於17,等等。
10、豎式筆算(100以內)
口算100以內的數即使是對學齡兒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豎式之後,凡具備上述技能的學齡前幼兒稍加指點即可完成運算,因為一道兩位數相加的題列成豎式後實際上就變成了兩道一位數相加的題。目前,5歲左右的幼兒都在幼兒園里學會了書寫阿拉伯數字,因而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獨立的豎式運算是完全可能的。
② 怎樣教幼兒園孩子學數學 如何教兒童學數學
1、能動手操作的題,父母不要給出答案,讓孩子去操作、體驗、領悟。
為考孩子的智力,家長會給孩子提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有四個角,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孩子會脫口而出,3個。這時家長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要孩子親手去剪一剪。一剪才發現有5個角。繼續剪,看能不能剪出3個?孩子都看過能伸縮的活動推拉門或防盜窗,這些門或窗的結構是四邊形的。問他們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邊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圍一個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後壓一壓,看那個會變形。讓孩子領悟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能領悟出某些結論,為創造發明打下基礎。
總之,孩子良好的學習素質一半來自家長的熏陶。給孩子提問題,也要講究方法,讓孩子積極地想,愉快地做,能激發興趣,開發智力,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2、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編的題, 能讓孩子體會生活,豐富生活知識。
養金魚是小孩子挺喜歡的事。為讓孩子做減法,可編制「金魚缸中有5條金魚,死了一條,還剩下幾條?」有過養金魚經驗的孩子不一定就簡單的回答4條,他要提出這條死了的金魚撈出來了沒有?這樣他就有兩個答案:4條或5條。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可培養孩子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豐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為兩類。按什麼方法分,由孩子自己決定。特別是孩子多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動、植物分,或按海產類或非海水類分,也可按炒菜、湯菜分;冷盤、熱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學一點分類思想,還豐富了生活知識。
3、在家裡給孩子輔導數學,問題要靈活多樣,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長給孩子輔導數學就是呆板的幾道算題,這樣孩子容易厭煩,會覺得數學沒有興趣。如3+7等於多少?7+3呢?8+2呢?這時你如果反過來編題:那兩個數相加得10?這樣的算式共有幾個?如何判定你已經寫完了?有規律嗎?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這一規律後,又提出那兩個數的和等於11?這樣的式子共有幾個?然後提出兩個數的和等於100,這樣的算式能編出幾道。這些問題可培養孩子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有時,你做家務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題給他做,你可以在紙上畫一個幾何圖形,叫孩子說說這個像什麼?比如畫一個圓,讓孩子去想像。有的孩子說像大餅;像圓圓的月亮;像媽媽漂亮外衣的紐扣等等。只要是圓的,不管說什麼都對,說得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及觀察力。
③ 怎麼能讓教小孩學會數學加減法
首先要看看孩子的數學教科書,從書中可以知道孩子是通過哪種方式學習的。
不要隨便按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如果孩子理解能力強,他可能接受了,如果差一點,孩子只會更加混亂。
其一,學前兒童學計算,在於啟蒙,主要是讓孩子對計算有興趣,活化頭腦,發展思維,不在於要學得多,學得深,所以,不要追求運算的難度
其二,要根據孩子的可能與需要施教,孩子們學數學是存在差異的,如果孩子有可能、有需要學,就應該施教,若孩子有困難、有反感,就不要強加於孩子。
想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的意義,那麼,就要讓孩子操作實物,不斷的練習,從練習中理解。
我還是推薦這一種,因為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理解加減的意義才能真正的讓孩子的思維得到鍛煉。
加法,實際上就是:將兩個集合和在一起,變成一個集合。
減法:將一個集合分開,分成兩個。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不是算會那道題,而是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比如:6個蘋果,可以分成2個和4個蘋果,也可以反過來說是4個和2個蘋果,同時,2個和4個蘋果(或者4個蘋果和2個蘋果)合起來就是6個蘋果。也就是說:
1、從分解組合開始教孩子,一邊分,一邊用語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能說出來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從5以內的開始。先從分解2開始。
3、每次分開後表述完,要記得在合起來。
二、打基礎的方法
1、學數數
學計算之前先學數數,這誰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卻被相當多的父母所忽視。不少父母在孩子會唱讀1~100之後就認為孩子已學會了數數
,而可以教計算了,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真正建立數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掌握計數的技巧。
數數的內容其實很多,除了要建立數的一對一的概念以外,還要包括多種數數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這是學N加1計算的基礎;
②N減1,即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這是學N減1計算的基礎;
③數單數,建立奇數概念;
④數雙數,建立偶數概念;
⑤逢10數,建立進位概念;
⑥逢5數,將5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數技能,因為在提高數數和計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僅次於10。2、計算N加1,凡是能正著依次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1個的幼兒,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計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計算N減1,凡是能倒著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減1個的幼兒都能學會計算N減1的題,包括11減1,21減1、100減1乃至101減1。
4、整10相加或相減,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會逢10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或遞減10個的幼兒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5、整5相加或相減,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會逢5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遞增或遞減5個的幼兒,掌握起來並不難。
6、計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兒一旦理解10加幾就等於十幾,不僅能快速運算10加N,還能推廣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兩個相同數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對於會數雙數的幼兒,當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加後的結果都是雙數時,便會很容易地學會運算這類題。教學實踐發
現,幼兒普遍對兩個相同數相加的題有自發的關注與興趣,因而幼兒對這組題的掌握往往要先於10以內非N加1的題。
8、計算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這組題的熟練與否對於進行10以上的運算是至關重要的。
9、口算(20以內),當幼兒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後,就可以做20以內的口算題了。父母應注意提醒幼兒學會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技能來推算其它題,如由2加2等於4而推知2加3等於5,由3加7等於10而推知3加6等於9,9加9等於18而推知9加8等於17,等等。
10、豎式筆算(100以內),口算100以內的數即使是對學齡兒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豎式之後,凡具備上述技能的學齡前幼兒稍加指點即可完成運算,因為一道
兩位數相加的題列成豎式後實際上就變成了兩道一位數相加的題。目前,5歲左右的幼兒都在幼兒園里學會了書寫阿拉伯數字,因而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獨立的豎
式運算是完全可能的。
關於學習進退位運算的做法,提供家長一些參考:
1、要練習10以內的運算,這是進位退位運算的基礎,10以內的運算清楚了就好辦,不然,10以後的運算就會糊塗。
2、要讓孩子認識兩位數數字的結構,分辨「十位」和「個位」,例如「14」,包含一個「10」,一個「4」,特別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兩位數的運算。
3、兩位數的運算,適合將「橫式」與「豎式」結合起來運算,豎式的十位與個位的關系更明顯一些,不是給孩子講這些「術語」,而是讓孩子通過感性理解。
4、若孩子運算有困難,就提供小物品讓孩子邊擺弄邊運算,例如,14減5不會算,就讓孩子取14顆蠶豆輔助運算,學前兒童的思維是很具體的,要讓孩子在需要的時候,運用「實物」這個「拐棍」,有助於提高運算能力。
5、運算的進程要分步走,先練習2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搞清楚了以後,再進行進位和退位的運算。進位和退位的難度是較大的,不要著急
在教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的時候,可以經常編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知不覺孩子就學會了運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對這種小故事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
趣,學起加減運算來非常輕松。
1、學習年齡:
對於學前兒童,很多家長希望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唐詩宋詞,加減乘除,樣樣成竹在胸,追求學習難度,希望在起跑時就贏過他人,你可知學的過多,學的過深,並沒有太大好處,在學前階段,對孩子進行運算的啟蒙更加關鍵。讓孩子對計算有興趣,活化頭腦,發展思維對日後的數學學習都能打下基礎。
2、學習興趣:
孩子的特性各不相同,有人喜歡古文古詩,有人熱愛書法繪畫,對於數學的教育,家長重在培養興趣,因材施教。如果孩子有可能、有需要學,就應該施教,若孩子有困難、有反感,就不要強加於孩子。
3、學習具體方法:
練習10以內的運算,是數學的基礎。數學的學習重在總結歸納,只需熟練掌握一部分知識,就可以以此類推,10以內的運算足夠讓孩子了解進位退位的運演算法則,家長應該給予重視。
在孩子完全掌握10以內
運算後,深入至兩位數運算,不可操之過急,首先讓孩子認識兩位數數字的結構,分辨十位和個位,例如14,包含一個10,一個4,特別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會搞混。
在弄清個十位關系後,適合將橫式與豎式結合起來運算,豎式的十位與個位的關系更明顯一些,不是給孩子講這些術語,而是讓孩子通過感性理解。家長給孩子做出示範,讓孩子尋找規律。若成效不大,可以通過一些實物做出輔助運算,學前兒童的
思維是很具體的,要讓孩子在需要的時候,運用實物這個拐棍,有助於提高運算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細心教育你的孩子,讓他們感受父母的愛,讓他們了解父母的期待。明白孩子的自身情況制定一個好計劃。
三、編故事的方法
我在教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的時候,經常編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知不覺孩子就學會了運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對這種小故事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學起加減運算來非常輕松。
比如,學習8的加減法,我編了一個這樣的小故事,其中經常和孩子互動一下,互相提問,甚至讓孩子把故事編下去:
小猴子要買8個蘋果送給奶奶。它來到市場上,看見紅蘋果挺誘人的,綠蘋果也挺好的,於是,這兩種蘋果它一樣買了幾個。(紅蘋果買5個,綠蘋果買幾個?)
小猴子拎著裝了8個蘋果的框高高興興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豬撞了一下,結果撞掉一個蘋果,它們都不知道。(這時還剩幾個蘋果了?)
小豬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見到小猴很高興。小豬說口渴了,小猴子就給小豬一個蘋果解渴。(這時還剩幾個蘋果?)
看到小豬吃蘋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於是它也拿了一個蘋果吃了起來。(這時還剩幾個蘋果?)
突然,背後響起一聲獅子的吼聲:「吼——」不好了,獅子看見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著框使勁往前跑,框里的蘋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獅子也沒有追來,小猴子終於鬆了口氣。小猴子把蘋果送給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麼只剩下2個蘋果了呢?」
奶奶聽完小猴子講的途中的遭遇後,哈哈笑了起來。奶奶對小猴子說:「你來了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就這樣,故事講完了。講的過程中我還不時讓孩子算算還有幾個蘋果,而後面的遇到獅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編出來的。整個過程非常輕松,既讓孩子開拓了思維,又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④ 孩子的數學啟蒙該怎麼做你有什麼培養數學能力的好方法嗎
家長如果想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不要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讓孩子在快樂當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女孩子對數學都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愛上數學,孩子才能慢慢地融入到數學當中,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想法,看一看孩子喜歡學什麼樣的數學。
孩子們的想像力都很豐富,有一些孩子在學習一些數學知識時,喜歡想像。一些家長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往往沒有引導孩子進行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時缺乏必要的想像能力孩子不會進行知識的遷移,不會培養科學推理能力,導致孩子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思維混亂。所以在學習數學知識後,要讓孩子進行空間想像的培養,讓孩子通過想像,在空間中認知事物,培養孩子的空間感覺能力。
⑤ 兒童學習數學有什麼好方法
小孩學數學本身不是一個特別困難的東西,但這個東西需要技巧,數學的學習並不是你想的那麼難的,都是從基礎的東西開始學。剛開始一些初級的數學知識是完全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例子的,援引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來給自己的孩子講解這些東西會更加通俗易懂。
數學是很拉成績差距的,因為在考試的過程中,無論是中考高考還是研究生考這些考試,幾乎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數學和英語最拉分數的兩門學科,英語,可能小孩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上學前班的時候還不接觸這些東西,就算接觸也是非常少的,但數學從小就接觸,這東西要從小打好基礎援引生活中的實例,讓孩子更通俗易懂的理解這些,提高他對數學的興趣,打好基礎,為以後的學習留下一個寶藏。
⑥ 學前班數學怎麼教
學前班數學教學方法如下所示。
一、教材分析。
經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本事,經過供給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系,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達解決問題的本事。
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分類,排序和對應等數學基礎知識,10以內數的意義,學習4以內的加減、有關的幾何形體和事物的時間、空間關系的粗淺知識,以及簡單的測量活動等。
二、學期目標。
1、教幼兒學習1-10的數數、順數、倒數。
2、正確的方法書寫1-10的數字。
3、教幼兒學習8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地掌握8以內的數的加減運算及組成。
4、幼兒學習分實物或圖形,並區別物體的高矮、遠近。
5、教幼兒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並能迅速地區分。
6、引導幼兒學習認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向右移動。
7、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8、在教師的幫忙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體驗,學習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面思考問題,能經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9、培養幼兒進取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工具。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並能准確計算。
2、能對周圍的事物有必須的空間想像本事。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後的學習打基礎。
四、學生基本情景分析。
由於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一樣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本事等方面的不一樣,這就構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
所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本事,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五、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進取的活動,能根據自我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像,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
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並經過游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創造和供給必須的條件幫忙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本事。
⑦ 學前兒童如何進行數學啟蒙
學前兒童要不要進行數學啟蒙?肯定需要進行啟蒙。
怎麼啟蒙?
1、數學核心概念。
幼兒階段是獲得核心概念和學習基本技能的階段。數學核心概念包括一一對應、計數、分類、測量幾個方面,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啟蒙,比如買了一些水果,讓孩子給家裡人每人一個,這就是一一對應的啟蒙,讓孩子數一數一共有多少蘋果,這就是計數,讓孩子分一分家中的人有哪幾類,可以分為大人和小孩,男生和女生等等,只要言之有理的分類,都可以。測量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比如讓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掌量一量爸爸媽媽的手臂有多長(有幾個小手掌那麼長),等等,類似的生活中的 探索 活動,都屬於學前核心概念啟蒙,但是要注意量,要經常在生活中啟蒙。
2、數感的培養。
數感是指對數的理解和數概念的形成。計數、一一對應、組織和重組物群、比較數量,都有助於發展數感。計數包括記憶計數和理解計數,記憶計數是指憑借記憶按順序說出數詞,比如123456;理解計數是指按照順序說出數詞,並將數詞和所數的物群中的物品相對應,比如讓孩子從一堆糖果裡面拿出來5個。學前幼兒階段數感的培養很重要,有助於孩子理解加減法,比如數數,正數倒數隔一個數隔兩個數…
3、空間感的培養。
學前幼兒階段,空間感的培養尤其重要,在生活中啟蒙即可。對空間關系的理解與應用是幾何初步的基礎。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對孩子使用空間感詞彙。比如:把書放在書桌上,站在媽媽後面,摸下你的左手,等等。多玩粘土、積木等等,用手來觸摸這些實物,用手來捏造立體形狀。
4、數學語言。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說數學語言,讓孩子耳濡目染的接觸數學語言,比如一塊月餅,切成四塊,讓孩子拿一塊給你,你可以對孩子說:給媽媽拿四分之一塊月餅好嗎?等等。
5、計算和做題。
學前幼兒階段,計算和做題都需要做一點,計算的話盡量拿實物給孩子擺一擺,最開始的時候1+1,比如拿1個蘋果給媽媽,再拿一個給爸爸,那你一共拿了幾個蘋果呢?通過這種方式,從小數開始算起,5以內的熟悉了,就算6…以此類推,值得注意的是5以內的熟悉,並不是單單指加減法,要理解相對應的變式演算法。
做題的話,最好是大班開始,每天做10至20分鍾即可,也不需要大量重復做題來提升速度,幼兒園階段主要是理解含義,能解釋給大人聽。
封面上的兩本書,是很好的家長書,讀了這兩本書,你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
⑧ 如何提高幼兒數學能力
鏈接:
⑨ 孩子的數學啟蒙方法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在學齡前的數學啟蒙,就是「數數」和「加減法」,孩子數數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急著想教給孩子「加減乘除」。其實學齡前並不需要學習「理論」方面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基礎的數學概念。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話、游戲、實物演示、讀繪本和故事的方法,把基礎的數學概念灌輸給孩子,孩子理解得越扎實深入,以後上學就能越容易學好數學,輕松進階。
下面整理了一些數學啟蒙的概念,供各位家長學習、參考。但不要給孩子和自己太大的壓力,學習進度和程度要因人而異,而且這些數學概念孩子上學以後也有科學的學習安排,不要把它當成「學齡前的必學清單」。
1~2歲
1、1~10的正數與倒數
從孩子嬰兒期起,家長就可以開始「磨耳朵」了,一邊逗孩子玩,一邊開始「唱數」。類似傳統的童謠——「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就是很好的數學啟蒙。
等孩子會說話了,引導孩子清晰地說出1~10的數字,孩子的數學啟蒙就正式開始了。等孩子熟悉了正數,就可以開始熟悉10~1的倒數了。
2、認識1~10的數字
孩子可以清晰地說出1~10以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音」和「形」對應上,通過圖書、積木等認識數字,孩子看到數字,可以說出正確的讀音。
3、1~10的數字排列
等孩子可以認出每一個數字以後,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把數字排列出來,可以通過積木、數字磁力貼等,讓孩子愛上數字游戲。
4、1~10的實物對應
把數學的抽象實物化,具體應用到生活中:讓孩子可以簡單的數出物體的個數,比如:一個蘋果,兩塊餅干,三本書。
5、基本二維形狀
孩子在1歲多就可以開始學習認識基礎的二維形狀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心形等等。平時生活中的生活物品、玩具,都可以用來做「教具」幫助孩子構建基本的幾何思維。
6、 大與小的概念
生物的趨利性是可以幫助孩子選擇到「更大的蛋糕」,但理解「大與小」的概念不是天生的,家長在生活和游戲中多向孩子提問:哪個大?哪個小?西瓜大,蘋果小等,隨著月齡的增長,再告訴給孩子「更大,更小」的概念。
2~3歲
1、「比較」的概念
孩子到2~3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理解一些比較的概念,比如對比的:輕與重、高與矮、長與短。在生活和游戲中讓孩子對不同種類的兩個物品,以及相同種類的兩個物品進行比較。
2、數量多少的概念
讓孩子辨識「誰的碗里米飯更多?」、「哪個盤子里的蘋果多?」通過生活中這種數量的認知練習,孩子會逐漸理解數字本身的大小,比如5和10哪個數字更大。
3、1~20的認知
如果孩子已經熟悉了1~10的正、倒數,錯亂排列,可以把數字逐漸增加范圍到1~20。
4、配對的概念
「配對」是孩子都很喜歡的游戲,把兩個一樣的或者相配的物體是「一對」。比如讓孩子把同一雙的襪子配對、同樣的筷子配對等。
3~4歲
1、1~30的認知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可以把數字的識記、排列、正倒數的范圍增加至1~30。
2、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這個概念可以基於孩子的「配對」游戲之上,告訴孩子所有物品能夠配對成雙的,就是偶數;配對以後多出一個,就是奇數。依然可以利用筷子、襪子、手套等物品來幫助孩子理解這個概念。
3、觀察規律
3~4歲的孩子開始發現一些「規律」了,比如交通信號燈的變化:綠色、黃色、紅色、綠色、黃色、紅色......讓孩子觀察和預測,下一個燈是什麼顏色的,來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
4、時間順序
「先換睡衣、再刷牙、最後上床睡覺」,通過生活規律即可幫助孩子理解事件的發生順序,有「開始、然後、最後」的順序概念。
5、「一半」的概念
「一個蘋果,媽媽和寶寶一人一半。」
「一杯水倒掉半杯,留一半。」
生活中「一半」的概念很容易呈現,提高一些難度的話,可以考驗孩子:比如,4個蘋果,給爸爸一半,給寶寶一半,每個人有幾個蘋果?
4~6歲
1、「倍數」的概念
這個概念對孩子來說有些難度,可以讓孩子先試著理解2倍的概念,「增加了同樣的數量」就是2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幫助孩子理解。
2、隔數字數數
當寶寶將1~30都數得很溜了,可以讓孩子試著隔數字數數:比如2、4、6、8、10。用數字積木和數字冰箱貼來玩也很方便,趣味性高孩子也樂於參加。
3、分組
給孩子一堆物品,讓他根據特定屬性來分類:比如根據物品的形狀、顏色等屬性分類。以此再引發「成套」的概念,比如一套餐具,一套圖書等。
4、三維形狀
可以教孩子認識一些三維的物品和特徵,比如:球體、圓柱體等,可以利用沙子模型教具。
5、體積和容積
當孩子掌握了長短、大小、高矮之後,就可以判斷簡單的體積和容積了,比如同樣大小的杯子,哪個杯子裡面的水更多,以及比較和形容物體的高、寬、薄厚等。
6、時間的概念
學齡前的孩子看錶還是有點困難的,可以先從整點時間的認知開始,利用孩子生活最相關的幾個整點,比如7點起床、12點吃午飯、18點吃晚飯等等,到了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去看鍾表來理解。這對孩子學習時間管理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