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
實踐一直是少兒數學發展的豐富源泉,數學脫離了現實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代少兒數學教育主張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增加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把少兒數學呈現為孩子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態」。下面是我整理的淺談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歡迎大家分享。
一、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
長期以來,幼兒數學以它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一直約束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的確,幼兒數學按其學科的特點必須遵循規律有序地進行,但這種有序只有與幼兒生活情景相結合,才能更加寬泛地體現它的教育價值。當數學回歸到了幼兒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兒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願望,才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實踐、運用的機會。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可見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們把目標定位在,讓幼兒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從而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因此我們選用了大量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作為本課活動的教育素材,如幼兒的衣服,幼兒熟悉的自己幼兒園的環境,媽媽的項鏈等等。我們從觀察幼兒的衣服引入,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入了教師的預設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既能初步的感知規律的含義,又能激發起他們尋找更多事物規律的興趣。有了這樣的鋪墊後,當教師出現幼兒熟悉的幼兒園場景等製作而成的課件時,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尋找這些事物中的規律。在此環節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和理解了規律的這個概念,並復習鞏固了幾種規律,為下一個環節做了鋪墊。
在課件中,最後以媽媽的一條有規律的項鏈結束,目的是為後一個環節——「做項鏈」起到了一個過渡作用。項鏈來源與生活,並且由於它特有的美感很受小朋友的關注,而卻竄項鏈對於幼兒來講也是一個既熟悉又有吸引力的生活活動。這些元素都取材於生活,使整個教育活動顯得更貼近幼兒。
二、操作材料從幼兒生活中取材
操作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教師提供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著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探索與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操作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本次活動中我們提供的操作材料都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用品和玩具,如繩子、木珠、雪花片、吸管等,這樣既避免了新材料對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時還從另一層面上增加了幼兒操作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新奇,原來這些東西也能竄項鏈。
三、活動方法關注幼兒的經驗與學習特點
《綱要》中明確提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幼兒的數學學習活動必須以具體的操作活動作為載體。這是由學前兒童特有的具體形象思維所決定的。我們希望孩子在具體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知數學知識和建構起數學的思維,讓孩子通過與物理世界、教具、同伴、教師的相互作用,逐步建構、整合、修正出屬於自己的數學概念和技能。
在竄項鏈這個操作過程中我們讓幼兒自己運用一種規律來竄,這樣的設計既可以了解每個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同時又可以從中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既AABC等排序的形式的學習。在把幼兒竄好的項鏈展出、歸類的過程中通過同伴間信息的交換和教師適當的知識的梳理使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一個提升的過程,孩子既證實了自己的這種排序方法的正誤,同時在討論同伴項鏈規律的過程中學到了更多的排序方法。就這樣孩子們在於材料和同伴的互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對規律這個數學概念的新的理解和認識。
四、活動過程關注幼兒經驗的遷移
杜威曾說:「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意識到,有規律地排序這一知識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地應用,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設計為,讓幼兒以自身為客體來體現規律。孩子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按男女孩子間隔排隊,這也完全源於孩子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在知識點上沒有起到鞏固前面知識的作用,因為這里是兩個元素的排序,但是在讓孩子把知識和實際運用聯系起來中卻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銜接作用。在接下來一個環節中我們引導幼兒用流動性的動作來表現規律,因為在律動、舞步等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成人會通過找其中的規律來幫助自己記憶,而孩子這方面能力卻比較弱,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環節的活動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定的思維聯系。孩子們可以通過手、腳、頭;拍、踏、搖等等動作組合表現規律,這對他們來講既有經驗又有挑戰,同時使他們的知識經驗得到了很好的遷移。
五、教育目標應關注幼兒的終身發展
幼兒數學教學中既要注重數學的嚴密性,給孩子正確、科學的數學知識,同時還應注重數學的內在邏輯性,讓幼兒在思考、推理、解釋、調整的過程中形成數學的思維方式。我們認為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與它的答案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成人應在讓幼兒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著重啟迪幼兒的思維潛力,這意味著賦予他們了一種數學學習的潛力,給了他們一把開啟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為幼兒在日後的學習中更快、更好地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本次活動因為考慮到大班孩子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排序知識和經驗,許多排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對大班孩子來講都顯得比較容易,於是我們就把切入口定位在讓孩子自己探索和發現中去學習新的規律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顯性地給孩子任何的學習模式,而是在游戲、操作、討論、交流等過程中不斷地給孩子呈現問題,如:這些場景中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是怎麼樣的規律?請你自己想想要用怎樣的規律來穿項鏈?我們可以設計出怎麼樣有規律的動作?孩子們在綜合地、創造性運用各自已有的排序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這些非單純練習題式的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數學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數學的定論或結果,記住一種排序的模式,而是通過主動的探索、主動的學習,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對規律的理解。
總之,我們應走進幼兒的生活,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來選擇幼兒真正感興趣的數學活動,同時在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要注重幼兒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數學教育才是真正有利於幼兒終身發展的教育。
摘要:
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本文從更新數學教學觀念,學習興趣的培養,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論述了在幼兒數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
數學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法國數學家文森·拉弗格16歲時曾以中幼兒的身份參加過北京舉行的第31屆國際中幼兒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金牌,我們國家代表隊也有5名人獲金牌。10年之後,文森·拉弗格成為譽滿全球的數學家,而當時與他一同獲金牌的中國幼兒又有幾個成為國際知名的數學家呢?這是一個令人覺得很尷尬的疑問,但要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21世紀需要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是人們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基礎。眾所周知,教育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數學教育不僅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其創造思維。這些年我在大班通過數學領域中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嘗試來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獨特性、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積極性,從而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力。
為此,我在現行的各種數學教育途徑中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與做法,在實踐中探索促進創造力發展的教法。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一種准備性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實驗表明,幼兒期特別是4。5"6歲階段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這個關鍵期,提供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
幼兒數學學習能力表現在數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數學活動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數學活動的創造性。也許有人會說數學需要什麼創造嗎?3加2等於5,還能創造出別的嗎?不錯,這個結果是等於5,然而3加2等於5的.問題情景為幼兒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條件。面臨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不僅要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還要對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比較,靈活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兒數學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就是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重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創造、輕應用的培養人的觀念和傾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樹立既不失去創造性,也不削弱基礎知識的學習;幼兒不僅要理解基礎知識,也要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觀念,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數學創新人才,而不是數學工匠而做出努力。
二、幼兒對數學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幼兒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問題難易應適度,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思維,並提出新的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聞、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天生就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但如果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屢試屢敗,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組織一些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如開展幾何圖形設計比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生活數學游戲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進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另外,通過充分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積極思維,勇於創造,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三、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創造性思維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真正的進步。」對於幼兒來講,探索的過程遠比很快得出結果重要的多,因為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體會和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正是促進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與發揮的表現。
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置疑和善於置疑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好奇心便會逐漸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對問題的淡化的重要原因。愛因斯坦回憶自己的幼兒時代時,曾批評強迫式的灌注教學方法。:「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愛護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鼓勵幼兒敢於置疑,善於提問,從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
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置疑,就無問題可言。思維的創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和平中見奇,能從一般人不易覺察的地方看問題。如果說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那麼置疑就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積極鼓勵他們敢於置疑,培養他們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每個幼兒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無論這些方式是否有效,他都使幼兒智力活動方式的體現。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幼兒按教師和書本之導向去記憶和吸納知識,所以從小學到中學,幼兒的學習幾乎完全依賴教師。幼兒既沒有創造性思維的壓力,也沒有相應的訓練。所以要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品質。首先,應培養幼兒獨立思維的品質。要培養幼兒獨立思維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識:(1)大膽而合理的懷疑;(2)增加不盲從於大多數的抗壓心理;(3)培養他們不斷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品質。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品質就是要培養幼兒的思維速度,使其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列舉較多的解決問題方案;從不同的角度靈活考慮問題的良好品質;大膽突破常規,敢於創新的精神。即應逐漸培養幼兒的流暢性、變通性、新穎性。另外,要注重幼兒想像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一般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有意識的想像產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像是創造心理的起點和必經過程。事實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重要環節,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想像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因此,想像力的培養應落在以下兩個方面:(1)保持和發展好奇心;(2)拓寬知識面
五、重視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學習,培養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過程中,我們以模擬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形、量無處不在,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是具體的,貼近幼兒的,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幼兒學數學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學習順數、倒數」的活動中,我們通過幼兒「搭建樓梯」的操作活動,讓其感知樓梯從低到高和從高到低的變化規律;通過「小老鼠米里上樓梯」的情節,讓幼兒在操作擺弄中動手動口,達到手口一致地順數、倒數;通過生活中的「紅綠燈」、「倒計時」聯想,形象地感知並發現順數、倒數時的數序規律。又如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我們以「秋遊」為主線,設計「乘公交車去公園」的情節,引導幼兒學看「路線圖」,比較線段的長短、疊加結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適的線路;由於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願望。幼兒在大量的生活活動中感知、發現周圍世界中的各種數量和空間形式,這樣的經驗積累過程對幼兒理解各種簡單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大有裨益。幼兒在大量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對事物現象的簡單規律進行思考與提升,以獲得思維層次上的發展。
六、通過教學過程的優化,為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創造有利條件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條件、環境、手段和管理都對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直接相關。因此,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應符合幼兒的思維規律,因勢利導,富有啟發性,使幼兒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要優化教學過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改進數學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要因素。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力,多採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如:教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測量或比較時,用筆測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從杯子比筆矮,瓶子比筆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給幼兒自己思考的時空,才能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在發揚自己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吸收和借鑒國外教學方法的優點,取長補短。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操作材料的多變性
操作材料對於幼兒學習數學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幼兒動作的發展影響並決定著思維的發展,動作方式越多樣,思維的內容就越豐富。因此我供給他們多變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在操作中進行多變的探索。如:在計算區,擺放許多顏色、大小、形狀、厚薄各不相同的幾何圖形。教師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擺出多種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接龍。有的按大小規律去擺,有的按顏色規律去擺,有的按數量規律去擺,有的按圖形順序去擺。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敏捷,更富有創造性。
(四)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自我發現
「發現」和創造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讓學習者自身去「探討」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種於形成創造的態度和培養創造的能力。這是因為:探索的過程有種於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因此在幼兒數學的創造性活動中,我積極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提供發現的機會,促使幼兒在探索中通過發現進行學習。
例如:「學慣用自然物測量」。過去的教法是讓幼兒都用一樣的測量工具模仿都是的作法,而我在分組活動中為幼兒准備了許多粗細不同的飲料瓶,裡面放入等量的水。在活動中,幼兒沒有強烈的目的性沒有固定的行為模式,不受規范、習慣的約束,思維空間較大,他們可以真實、自由、無修飾的表現自己的創造力。有的幼兒僅通過目測就盲目地說出結果;有的幼兒找來兩個完全一樣的瓶子,將兩瓶水分別倒進去量一量,發現它他一樣多;還有的幼兒僅找來一個與其中一個完全一親的瓶子,將另一瓶子里的水倒進去,比一比它們的液面是不是一樣高。在探索中幼兒發現:不能只看哪個瓶子里的水高,就說哪瓶水多,也不能只看哪個瓶子粗,就說這個瓶子里的水多,要把水放進兩個一樣的瓶子後再比較它們的多少。
這么做不僅使幼兒學習了測量,還能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滲透了守恆的概念。同時,在這創造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好奇的慾望,又使幼兒在自我發現的創造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實踐證明,在數學這個領域中開展創造性的活動是可行的,它不僅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的概念,有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3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同時也正如德國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的「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因為教師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所以我們只有先使自己富於創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斷有新設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B. 正確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該怎麼做
塑造孩子的思維訓練,許多家長感覺摸不著頭腦。學前數學邏輯思維的塑造,不只是唱數和測算,這兒發些家長在童年期要塑造孩子的十大數學課邏輯思維能力,
時間,除認識鍾表,讓孩子了解這一針走到哪去是10分鍾,要使他認知時間,親自感受一下多久是10分鍾。室內空間,除讓孩子體會左右.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等方位詞,還需要塑造孩子的區域創設工作能力。拼積木.拼圖圖片等手機游戲全是在實現室內空間創設。拼積木是任意的.創造力的.立體式的區域創設;拼圖圖片前事前就想好要拼一幅哪些的繪畫,是有目地.平面性的區域創設。
C. 如何培養提高兒童的數學思維能力
鏈接:
D. 培養幼兒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有哪些秘訣
再次,為孩子提供創新思維發展的機會。帶孩子盡可能地多接觸新鮮事物,增加孩子的見識,使他們有機會將所知道的信息融會貫通,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科學發明與創造也正是從質疑開始的。因此,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發表獨特見解。
最後,是激勵孩子堅持創新。孩子出現懈怠的情形非常普通。此時家長不要聽之任之,而是適當和孩子交談,和他進行溝通,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激勵他用新的思維和方法做事,保持旺盛的創造力。等他養成創新思維習慣,那麼他的創新思維能力自然會得到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是以邏輯能力作為基礎的,如果沒有邏輯能力,那麼孩子的思維就是一團漿糊不清不楚,所以培養邏輯能力很重要。從小應該給孩子聽一些古典音樂、優秀的音樂作品,並且鼓勵他去畫出他眼中的世界。
E. 如何培養幼兒數學思維
如何培養幼兒數學思維?思維能力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養幼兒廣闊、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對開拓幼兒的智慧極為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培養幼兒數學思維,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培養幼兒數學思維
以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為舞台,培養幼兒科學的正確的 思維方式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是一種非常好的 教育 載體,在課堂活動中,幼兒的科學思維方式能夠得到極大的鍛煉。 開展形式各樣的課堂活動就是要讓幼兒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活動中,體驗探究、創造的樂趣,構建基礎性科學知識,獲取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鍛煉其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在手工課堂上,老師首先為幼兒准備了大量的物品:顏色形狀各異的舊礦泉水塑料瓶、膠水、小剪刀、彩色紙張、塑料花等等,然後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舊塑料瓶的特徵情況,讓幼兒動腦思考舊塑料瓶的各種用途,並鼓勵他們動手
使用舊塑料瓶來做出他們想到的相關物品,幼兒們的想法很多,最後他們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舊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煙灰缸,說給爸爸放煙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綠色舊塑料瓶剪成了中個的筆筒,說可以用來放他的水彩筆;有的給有曲線的舊塑料瓶貼上了彩色紙做的裙子,在蓋子上貼上用紙畫的圓臉,做成了可愛的娃娃裝飾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舊塑料瓶里,說這是花瓶……有的幼兒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做,老師要嘗試先讓幼兒向最簡單的方向思考,讓他們發現舊塑料瓶最初的儲存用途,如當水壺用,進而再引導他們發現舊塑料瓶新的物質特徵等,讓他們自己從多方向去思考、去設想舊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兒的科學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就能在這樣的思考與動 手相 結合的課堂小活動中培養起來。
選擇幼兒熟悉的話題,提升"說"的技巧
對於孩子來說,只有經歷過的事情他才會通過想像表達出來,有了自己熟悉的話題,孩子們才會有話可說,有話敢說,不管他講的內容生不生動,只有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可以通過聽來了解每個孩子的 愛好 ,在家情況。 經驗 是語言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就沒豐富的語言,就沒有可說的語言話題,有了語言話題,幼兒才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有時候在活動中,當你無意中講到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話題時,比方說:"小朋友應該吃哪一類的食物呀?沒想到引起了小朋友的一陣議論,他們不由自主地就和旁邊的小朋友滔滔不絕地談論了起來。
有的說要吃大商場里的食物;有的說不能吃路邊的東西……這一次小小的插曲讓我感到:上小朋友喜歡的話題比上所設計的效果要好的多!尤其面對那些不願交流,不善表達,性格內向的孩子,教師要尊重和接納他們的個性特點,在活動中注意順應他們的興趣,及時抓住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在沒有心理壓力的狀態下,說自己想說的話。就拿浩浩來說,別看他平時不大講話,可一到有關"虹貓藍兔"、"恐龍"的話題,他就會和你滔滔不絕的講個不停。這樣就可以組織一些談話活動,讓孩子們在感興趣的話題中,自由表達,主動將自己的視覺信息、知識信息、心理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談話中,使他們有話想說願說;老師親切的交流,使他們感受到了快樂和心理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又成了幼兒願意表達、樂於交流的內部動力。有豐富的生活環境,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幼兒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教師應注意讓幼兒在做中說、做後說,為他們組織多種活動,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選擇、扮演角色的體驗,在生活中獲得感受並產生交流的願望。
2數學 思維訓練
教師利用圖形,培養幼兒圖形發散能力
發展幼兒圖形發散能力的活動,是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靈活使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機會來培養幼兒的 發散思維 能力,從而全面鞏固練習效果,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我的家」這個教學活動中通過給出基本場景(客廳、廚房、卧室),讓幼兒利用給定的幾何圖形畫出和場景主題相符合的、能融入場景的事物。這就對幼兒圖形發散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幼兒不僅需要利用基本幾何圖形進行添畫,同時還要保證所添畫出來的圖形是符合場景的主題的,這就需要幼兒盡可能去觀察和想像基本的幾何圖形可能會變成什麼物品。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萌發"說"的願望
"想"是"說"的基礎,當你想要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那麼,你就有了一個說的內容,為了使幼兒想與老師交流,你就要做好一切准備。首先,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在的說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是激發幼兒主動交流的源泉。你可以設計一些圖片,讓幼兒在頭腦中有一個印象。比如,星期一早上的談話,你可以讓幼兒講講星期天為爸爸媽媽做了些什麼?到哪裡去玩了?這些經驗是孩子親身經歷過的,但你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都知道講什麼,但有時怕說錯,所以有些孩子不肯舉手,這時教師就要以參與者的身份充分與他們交流,使幼兒感受到老師同樣是他們的朋友,讓幼兒 消除緊張 感,就如同在游戲中講話,很輕松、自在。像我班有個女孩子,名叫劉宇琪,是個十分內向的孩子。但再一次玩沙游戲中,當她看到老師和她一起玩沙時,她問道:"老師,沙子里沒有水,為什麼會有三點水?"我想這也許是困擾她很久的話題了吧,只有在今天輕松的氛圍中,她才能說出,在她的提示下,我們生成了一堂精彩的"三點水"活動,使每個孩子都想說,而且說好。
還有在一次講 故事 的活動中,我把教室布置成"鴨媽媽找蛋"的模樣,還准備了很多動物胸飾,使幼兒融入在故事的情節中,當我問到小朋友:"你們喜歡鴨媽媽嗎?為什麼?"膽小而內向的宇琪出人意料地舉起了手,而且回答地很令人滿意。這讓我體會到環境創設給幼兒帶來的巨大的影響,它拉近了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產生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同時,教師還應是一位傾聽者,在傾聽中了解幼兒,適時地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適當的指導。教師的良好態度直接影響幼兒說的信心,"敢說先於正確",每個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應尊重每個幼兒的特點和心理需要,注重於幼兒的互動,不管孩子將的多還是少,正確還是錯的,你都應該以一種贊賞的態度來對待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循序漸進的發展。
3數學思維訓練
教師多元提問,拓展幼兒思維,延伸疏導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善於抓住時機,教師可以適時巧妙指導,掌握提問技巧,激發幼兒的 想像力 與 創新思維 能力。 比如,在建構區中「搭建未來的家園」,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說一說,「未來的家園是什麼樣子的,怎樣建?你想建成什麼樣子的?」鼓勵幼兒用語言說出自己的建構意圖,表達自己的想像。
再如:「在公園里」這個游戲環節中,教師可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啟發、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你到過公園嗎?公園湖面上有什麼?生活在水裡的動物有哪些?什麼可以漂在水面上?……教師通過啟發式的提問,以讓幼兒自己回想在公園里的所見所聞,並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表達,引導幼兒聯想到更多與水有關的事或物。教師要善於從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幼兒創造慾望的人、事、物,為幼兒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契機。
教師創設情境,巧妙提問,引爆幼兒思維
首先要營造寬松、愉快的氣氛,幼兒才想說、敢說,並且感受說的快樂。當然,寬松並不就是讓幼兒隨意自由發言,而是讓他們感到沒有壓力、不強調對錯與好壞,教師要堅持「理解接納,支持鼓勵」。 在教學活動開始,教師應在了解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能力狀況及興趣基礎上,創設能引起幼兒情感共鳴的教育情境,使幼兒心理處於興奮愉快的狀態,教師可設置開放的、巧妙的提問,引發幼兒強烈回答問題的心理慾望,激起其思維的興奮。比如對內向的幼兒,可用「你能勇敢地說了,真好!」「老師相信你行,再來一次!」等話來鼓勵、強調個體間的縱向比較,而淡化群體間的橫向比較,讓幼兒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讓所有的幼兒在真正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敢說。
4數學思維訓練
(1)注重提高綜合素質
要想對一個陌生進行認識了解,首先要通過與其進行語言溝通。因此,語言是體現一個人修養水平、知識水平、生活態度等最重要的方式。語言的熟練程度和組織能力不是先天得來的,而是通過後期學習訓練達到的,所以對於如一張白紙一樣的幼兒來說,在學前教育時期打好語言基礎顯得至關重要。
(2)豐富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為了豐富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幼兒教師應當適當的組織和進行一些幼兒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課前演講或者是朗讀的小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都能得到語言鍛煉,這樣不僅能增加他們的語感,還可以從小培養幼兒的演講水平提升學生的膽識,教師在學生演講或者朗讀結束後再給予幼兒剛剛的表現一些小點評,不僅讓幼兒能得到誇獎增加幼兒語言方面的信心,也可以使幼兒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不足,下一次演講或者朗讀時會糾正這方面的不足,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兒的口語水平。
(3)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訓練
學前教育的教師對幼兒語言變大能力應當進行必要的指導。指導可分為練前指導和練後點評。練習前,教師根據練習材料、練習方式的不同,針對全體學生進行指導,指出練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讓學生理清練習思路,找准練習 方法 ,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練習後,教師的點評應該具有針對性,根據學生個性、知識水平、語言表達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因人而語」。具體來說,對性格較為敏感、容易緊張、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多鼓勵和肯定,消除學生緊張心理,多創造學生上台機會,鍛煉其心理承受力;對反應較慢、知識儲備差的學生,在鼓勵的同時還需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對領悟力高、表現力好的學生,要有「畫龍點睛」的點評和指導,使之更符合幼兒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
相關 文章 :
1.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什麼提升方法
2. 怎樣提高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
3. 怎麼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
4. 怎樣使孩子有數學興趣
5. 有哪些實用的幼兒園教學方法?
F. 如何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
鏈接: https://pan..com/s/1EgE4cr6BJmbuNhA6sJ2WKQ
G.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學前 教育 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把幼兒的興趣引導到對數概念的認識和運算上,有意識地發展幼兒思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
幼兒教師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教師應明確幼兒的數學活動是一種准備性的學習,是讓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 邏輯思維 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時期正是人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幼兒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教師通過一定手段來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創造性等。同時,幼兒時期的數學教育與小學數學有本質的區別,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觀念,轉變重視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視創新、實踐的教學傾向,而應該在幼兒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重視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從小形成具有發散性和創造性的邏輯思維。
例如,明明數積木,教師給了明明三塊積木,說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些積木,好不好?來1-2-3",明明很認真的跟著老師一起數"1-2-3","那我們一共有幾塊積木呢?"明明茫然地看著老師,搖了搖頭。老師隨之說"我們剛才不是數過了嗎?現在你自己來數一數"!"1-2-3","一共有幾塊積木"?"不知道"這一教學案例就說明教師對幼兒的數學教學不是簡單的數數,而是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數學教學觀念必須更新。
在游戲教學中培養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游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游戲也是幼兒階段主要採用的教學方式,不斷是幼兒語言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等,都可以通過游戲來對幼兒進行知識的引導,而數學教學也是如此。由於幼兒所處的階段好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就要利用幼兒的這些特點來創新教學方式,在游戲中進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幼兒園工作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師要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游戲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時間和空間等。
如果教師只是採用說教式來讓學生練習數學題,一方面幼兒會對數學產生厭倦情緒,另一方面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因此,教師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將游戲與教學相聯系,游戲中蘊含數學邏輯,數學邏輯促成游戲的進行,從而實現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看誰最快能夠用自己的 方法 測量桌子的長短,看桌子有幾個鉛筆長,文具盒有幾個橡皮寬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小游戲確蘊藏著深奧的數學邏輯,幼兒在游戲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這也是數學的奧妙所在。
2如何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期的孩子對生活充滿好奇、興趣、探求欲,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嘗試,探索是 兒童 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也是兒童的顯著特點,同時,數學也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因此,教師就需要根據幼兒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將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幼兒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通過模擬再現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幼兒重新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他們充分展現自我,教師通過巧妙的引導來實現潛移默化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更加真實、快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並形成幼兒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對幼兒進行了基礎的大小、多少、形狀、顏色等認知的培養後,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生活購物活動,"大家一起去購物"中,教師扮演收銀員,兩個幼兒扮演爸爸媽媽,一個幼兒扮演寶寶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購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東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鉛筆、牛奶、餅乾等等,然後去結賬,其他幼兒一起觀察,最後,教師向幼兒提問,丁丁都買了什麼?哪些是圓形的?哪些是長方形的?你最喜歡那個顏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通過購買的東西讓幼兒對事物進行感知,並通過自身的認知能力對事物進行分類,這就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善於觀察,在幼兒一日活動常規中尋找教育契機
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全面、普遍的,要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時刻感受到數學的存在,體驗到數學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讓幼兒由內而外地感受到數學之美。
在幼兒喝水、吃飯、如廁時經常會出現擁擠推拉,這時可以讓幼兒主動提出解決辦法,有的幼兒就說可以分組,將所有小朋友分成幾組,然後按照次序依次進行;在幼兒戶外活動時經常會搶先要做,這時可以要求他們排隊、報數,按照次序依次活動;在幼兒入園離園時,家長要出示接送卡,這時可以安排一些幼兒值日,幫教師把收到的接送卡依次放在指定位置,並報出接送卡總數,統計還有幾個小朋友沒來等。類似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細小環節中,說明幼兒生活中確實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教育時機和內容,只要教師心中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有對數學學科的了解,善於觀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時機,支持並創造條件讓幼兒大膽猜想探索,幼兒就可以學會解決問題,獲得主動發展。
3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
1.抓住「數學敏感期」,循序漸進,發展數學思維。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有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時,讓孩子覺得容易的 學習方法 ,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實物為起始,從「量」的實際體驗,,到「數」的抽象認識,逐漸培養孩子的數學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邏輯概念。
2.以「趣」導航,激發幼兒內在學習動機。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中最活躍的成分,是激勵幼兒有效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推助器,由於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幼兒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合理的游戲設計情景,讓幼兒在玩中學,如:在教幼兒學習分類時,與其讓幼兒坐在位置上將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幾何卡分類,不如帶幼兒一起掃「落葉」在教室撒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背面有算式的「落葉」,然後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動腦將「落葉」合理拾成幾堆放在一起。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幼兒的興趣,他們在游戲中發現可以將同顏色的樹葉堆在一起;可以將同一形狀的樹葉堆在一起;也可以將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樹葉堆在一起,在此游戲中,所有的幼兒都自主參與,不同水平的幼幼兒均能得到練習,提高,使得他們的個性、創造性也得到發展。
3.營造賞識氛圍,激發幼兒自信。自信心在人的一生發展中占據著基礎性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能力,而賞識氛圍是一種微觀的心理環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兒,相信幼兒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因為這種環境能讓幼兒有安全感,從而使他們產生思維與創造。其次要建立一種激勵、鼓勵、感化和召喚的環境。這種環境能讓幼兒保持開放的心態,有利於他們產生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機會。
4.在操作體驗中發揮幼兒主動性,發展幼兒思維能力。操作活動是聯系幼兒周圍環境和心理結構的一個較好的紐帶,幼兒只有通過自身的各種操作實踐活動這一紐帶才能獨立、自主、自發地獲得有關數學感性 經驗 。那麼我們就要採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幼兒在認識三角體的基礎上進行「圖形拼搭」操作,幼兒並不能預知組合出什麼圖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兒,促使其主動作用於單一圖形的材料。在反復的操作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圖形組合,通過主動探索,將未知變已知發展了幼兒思維;同時在拼搭的過程中,發揮了想像,釋放了創造力。
4對兒童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從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只有讓它紮根於生活土壤,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大部分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充分利用這些原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喜歡上學習數學。數學學習是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接觸社會,貼近生活,讓學生做生活化的練習,才能更好地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先讓每個學生准備一個小紙箱,講清「表面積」的含義後,就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所准備的小紙箱的表面積,交流計算方法後,我又親自帶領學生實際測量、計算學校的一個空水池的表面積(這個水池沒有頂)。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很快就掌握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整節課學生都興趣高漲。又如在教學「統計和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引入,請學生調查了解學生喜歡吃的水果、喜愛的 體育運動 、喜歡看的動畫片等,在調查的基礎上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被激發起來。這些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一旦「回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會張開想像的翅膀,躍入學生渴求知識的腦海中。
利用 謎語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樂於猜謎語,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用猜謎語的形式組織教學,對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學《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時,首先我讓學生猜謎語: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話剛說完,學生立刻猜出是「手」。
然後追問:「其實,我們的手上蘊含著很多數學問題呢,你能找到嗎?」學生回答「每隻手有五個手指,有四個間隔。」我再問:「手指數與間隔數之間是什麼關系?」學生很快答出「手指數比間隔數多1,間隔數比手指數少1。」這樣,謎語導入新課,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間隔」,然後,藉助實物圖,讓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間隔,增強學生對「間隔」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高漲。
相關 文章 :
1. 3歲怎麼培養幼兒思維能力
2. 如何培養數學思維
3. 如何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4. 大班孩子的思維特點
5. 大班幼兒具有的思維特點
H.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如何將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不斷經歷的學習過程中,感悟到 創新思維 的技巧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注重課堂練習,發掘創造性趣
新小學數學教材為學生設計了大量的、具有思考價值的練習題,在課堂教學中我對這些練習進行加工、改造,經常是以游戲、比賽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練習的機會,提高練習的實效性,有利於學生順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識,開發課堂的創造情趣。
如在教學進位加法的練習課時,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練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於是我用了三個游戲把整節課貫穿起來。首先是個人搶答賽。老師出題學生搶答或學生互相出題,這個游戲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接著是小組合作爭優賽。4人一組,用三個數組成4個算式,比比哪個組想的算式最多。這個游戲不僅使學生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了深刻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和合作競爭的意識。最後「吃魚」這個游戲把整個課堂氣氛烘托起來,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學習情緒高漲。游戲是這樣的,每人一條魚,每條魚的上面都有一道題,只要能大聲地讀題說得數,這條魚就送給你。學生們不僅要把自己的題說對,還要對其他同學的題進行判斷,大提高了練習的強度。游戲是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的,又提高了練習的時效性。在練習課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創造性的開掘就孕育在其中了。
培養自信,開發創造潛能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樣需要勇氣和信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創造性的發展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意志,提升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如在比較15和9兩個數的大小時,我讓孩子們創建小組討論如何比較大小。同學們說出了很多 方法 ,有的用數數的方法,9往後數6個才是15,所以15大於9;有的認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於9;有的說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所以15大於9。有一個學生的想法十分獨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個0,這時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於9。許多學生對他的想法大為不解,我也覺得這樣做簡直就是畫蛇添足,但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同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嗎?於是我對這位同學的想法給予肯定,並告訴大家這種方法在同位數比較中用途更大。這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鼓勵的方法,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創造性解決問題的信心。我們要始終堅信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
值得注意的方方面是:1,教師創設輕松、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松的環境。寬松、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2,對於學生的一些大膽的想像及創意不要硬性的否定,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更好的增強孩子創新的自信心。
2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1.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後,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 總結 。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2.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在於 學習方法 ,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 經驗 ,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4.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於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 抽象思維 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3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培養孩子
孩童時期,不用刻意的拿數學書來教孩子,因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一天,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想吃棒棒糖,我就問他,你要多少個啊?他想了想,豎起三個手指說:「我要三個.」我便給他買了三個棒棒糖,他很高興的吃了起來,這時候,我問他:「小朋友,給你買了幾個棒棒糖啊?」他高興的說:「三個」.「現在你吃了幾個啊?」「一個」「.還有幾個啊」?他想了想說,「還有2個」.我想,如果你直接問他,「3-2等於多少啊?」他肯定不知道.所以,生活是孕育數學的沃土。數學教學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現實生活。
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解決問題來實現的。然而,在學習小學數學過程中,某些老師會有隨意降低教學目標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一是一味追求結果或結論,忽視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出現了目標定位偏低,使教學停留在直觀的實驗操作上,忽視了從直觀上升到抽象的過程。例如教學三年級「數學廣角―搭配問題」,有的老師出示了多種內容(如上衣與褲子的搭配、早餐搭配、去公園的路的搭配等)都只是讓學生畫一畫來解答,整堂課,就是連線搭配,解決問題的策略停留在直觀狀態。這樣做,沒有抽象,就缺少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目標難以實現。二就是,不注重學生探究過程的體驗,喜歡簡單明了地「先告知學生。如有教師上五年級的《找次品》時,就明確告訴學生:將要找的產品分成3堆,而且要盡可能的平均分。3個稱一次,9個稱2次,27個稱3次……」然而,為什麼要這樣分呢?學生沒有經歷過,沒有活動經驗,這種避開活動過程「從繁就簡」的做法,如同蜻蜓點水般淺嘗輒止,無法讓學生體驗數學思考。所以教學時,我們既不能隨意降低教學目標,更不能「拔苗助長」這都違背了我們教材的編寫初衷。教學時,我們應該准確定位教學目標,做到目標定位張弛有度,要縱觀全局,融會貫通。這樣他們就比較好理解了。
巧設探索性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現代心理學認為: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慾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如能讓學生置身於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也會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藉助數學的思想方法,會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盡量做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開放性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思維。
4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注重語言訓練,促進思維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人們藉助語言才能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思維的結果和認識活動的成就又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所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必須相應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促使思維更加完善、精確。
對於一些小孩,他們的問題是很多的,家長也應該對小孩的問題要認真回答,不能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敷衍了事.還要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如一些一年級的孩子在讀白雪公主與七個小人的 故事 的時候,白雪公主在森林裡迷路了,很傷心,看到前面有一棟房子,變走了過去,這時,孩子想了想問道:「她為什麼不去找警察叔叔?」「因為森林裡沒有警察叔叔啊」「可是,那她為什麼不給警察叔叔打電話啊?」雖然這些問題好像很可笑,但是說明小孩他是在認真聽故事,並且開動了腦筋,在積極思考,所以,家長必須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問家長為什麼,家長是在敷衍。
教學中要「預設有度,有效生成」
「生成不是天外來客就具體教學而言文本」是生成之「母」「預。追求生成的課堂教學不能脫離「文本」也離不設」是生成之「父」開「預設」。一般而言,課前,我們應該善於預設學生的「已知」,預設學生的「未知」,要預設迎接偶發事件的心態。預設要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真們課堂教學要能有效「適度預設」正關注學生的發展,從學生角度出發去安排教學活動、選用 教學方法 、設計教學過程,著力對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可能發生的狀況從多方面進行估測,並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策略方案,以備在教學中及時。調用,應對各種「不測」同時,教學時我們往往會遇到「不曾預約的精彩」――課堂中的意外生成!這可以說是我們日常教學的驚喜,一堂課常常可以由「意外生成」由此而出彩!但這需要我們教師具有敏銳的眼光、高超的教學機智去駕馭。
某教師在執教四年級的《植樹問題》時,遇到這樣一種意外:在教學正方形四邊(包括四個角)擺花盆這一環節時,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已經順理成章地得出了結論:正方形四邊可擺花盆總數n×4-4,當正准備順利往下進行時,突然有一學生提到:如果正方形每邊只擺一盆花,那麼n×4-4=1×4-4=0,但我擺的不是0,老師這個公式不對」如果不仔細想一想,說不定我們老師都傻眼了,一著急說不定還真的被學生給問到了。其實這位學生說的這種想法只是一個「特例」,因為要求四個角都擺,那麼四邊形的一條邊只擺一盆花是不現實的。這說明了我們前面得出的規律不夠完善,應該附加條件n>1這個附加條件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時往往容易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