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中國人的數學水平遠超西方
中國人的數學水平高全世界都知道。但是中國遠超西方的數學水平是指對已有知識的學習上。在高水平的數學研究上中國人並沒有什麼優勢,甚至還處於劣勢。處於劣勢的原因我認為是近代中國的戰亂導致的。只要給我們時間一定可以重回巔峰的。雖然我們在數學課題的研究上還和西方國家有差距,但是在數學的基礎教育上我國的數學水平可是西方國家拍馬也追不上的。
我認為產生這些的原因是東西方的觀念和國情不同。中國的教育不僅強度是世界上少有的,而且中國的教育更是帶有一點強制性。
正常的中學上要從早上五點半開始上課一直到晚上十點才結束,這在西方國家是不太可能出現的。而且中國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要學的課程大部分都是不能選擇的。尤其是向英語,數學這些,不管喜不喜歡都必須學習。
這也是我國的數學水平為什麼遠超西方了。即使對數學不喜歡的學生經過這么多年這么多節課的學習也不會比西方學生差。
而西方就不是了,首先西方的課程很輕松,因為他們的教師和學校不會因為學習成績而和業績掛鉤。然後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選擇比較多,他們非常注重人的個性。在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的興趣,很多學生對學業並不是太看重。
而中國基本上只有上到大學才能發展自己的興趣,而在這之前則必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❷ 中國人的數學能力怎麼樣
和歐美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們考SAT、SSAT或者GRE、GMAT的時候,都會理所當然地以其數學部分滿分為前提去進行備考。顯然這些考試中數學計算的部分是我們輕而易舉的得分點,在美國私校的面試過程中,老師們也會對中國孩子的數學能力青睞有加。然而,我們如此強大的「數學能力」,卻為何在數學研究上鮮有建樹、與國際一流水平相去甚遠?再擴展一些來看,中國搞基礎科學研究的人要麼在中國轉了行,要麼出國去做研究,為什麼我們的理科教育水平難以從應用層面提升至創造層面?本文從十分專業的角度,細致地分析了中國人數學能力和數學教育的問題,讀罷豁然開朗。
世界人民已經懶得吐槽美國學生的數學水平了,正如他們已習慣於驚嘆中國學生的天才。脫離計算器就不會四則運算,美國學生鬧的笑話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輿論就興起「救救孩子」的呼籲。相比之下,中國學生的能力之強,令大多數美國中學生咋舌。
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好」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自1985年中國參賽以來,19次獲總分第一。美國只有一次獲得過總分第一。
好事的美國媒體當然會反思。《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兩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將落後的原因歸納為語言問題。
也就是說,中、日、韓、土耳其等國語言帶有天然的數學優勢,比如漢語,10個基礎漢字就能呈現所有數字,而英語卻要20個不同的單詞,影響了頭腦運算效率。
運算過程中,「湊十法」(make a
ten)的應用與否也影響頗深。就是說,若能將數字首先湊十計算,似乎就更加清晰快速。如「9+5」,用「湊十法」可分解為「9+1」,然後「10+4」,而英語母語者卻不能順暢的將之分解。同樣,「11+17」能被中文等換為「10+1+10+7」,「eleven+seventeen」就無法如此。
一些學者也反復思考這一問題,最經典的應當是有怪才之稱的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他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以《稻田與數學》為題專門分析研究了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特別好這個現象。
格拉德威爾的解釋看上去非常有說服力。除了前面提到的10個基礎漢字就能呈現所有數字外,他還認為,漢語的單音節使得中國人在處理數字時,心算速度天然會更快;中國人在語言上的另外一個優勢是,漢語中表達分數的方式,天然就比其他語言更簡潔直觀。
但格拉德威爾認為,中國人的數學好,還不僅僅是前述種種語言優勢,中國以水稻為主的農業耕作文化具有同樣的決定性。因為格拉德威爾注意到,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日本、韓國人數學能力同樣突出——適宜水稻栽種的地區,農夫一年四季都要忙碌,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時間,他們會遠比小麥耕作農夫更精打細算。另外,中國古代一直是分散的小農戶,經濟的獨立性,使每個農夫都必須像企業家一樣學會計算。漫長歷史中的競爭選擇,會使得以水稻耕作為主的社會數學能力更為突出。
不過,格拉德威爾的分析雖然頭頭是道,但無論是他對現象的觀察,還是對現象的解釋,都有非常嚴重的錯漏。這甚至可能使他的研究變得毫無價值。
中國人的數學「好」么?
第一個問題是,數學好的標準是什麼?數學研究水平中國最差!
如果我們說某個人群的數學好,指的是數學研究水平,那麼問題來了。數學一旦延伸到大學或研究領域,笨笨的美國人立刻站起來了,而中國人的數學優勢也神奇地縮小。
世界數學研究中,美國、法國和俄羅斯處於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隨後的以色列和日本等國也領先中國。即使是在中學數學向中國取經的英國,數學研究同樣大幅領先。如果將話題的討論范圍擴展到研究和應用領域,反而會出現一個新問題,為什麼中國人的數學研究不好。
以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例,除中國外,1985年以後的許多金牌獲獎者們已在國際數學界嶄露頭角。法國、俄羅斯、美國、匈牙利和巴西等國的競賽選手們都有獲得菲爾茲獎、克雷數學獎等,而中國的參賽者卻在研究水平上整體落後於曾經擊敗過的對手。而曾經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現已在龍泉寺出家,法號聖宇。
美國的數學研究尤其強大,不僅在純數學領域,物理、化學以及需要大量數學知識的金融學、需要離散數學的基礎計算機科學方面也處於領先。美國在這些倚賴數學的領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其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整體數學水平也絕不弱於其中國同行。
為什麼中國在中學數學競賽中表現得如此出色,但在向後的發展中卻後勁不足?
無論是過去的蘇聯、東歐,還是今天的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這些初高中數學計算能力較強,並且數學競賽水平高的地區,唯一的共性就是它們有著強大的國家應試教育體制。
實際上,數學競賽和數學研究有本質區別,初高中的計算能力也與大學數學也並不相同。
同時獲過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菲爾茲獎的澳大利亞數學家陶哲軒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數學競賽和數學學習非常不同。尤其研究生生涯,學生們不會遇到像數學競賽題那樣描述清晰,步驟固定的題目,盡管競賽思維在解決研究型問題的某些步驟速度很快,但這無法擴展到更廣泛的數學領域,更多問題仍賴於耐心和持久的工作——閱讀文獻,使用技巧,給問題建模,尋找反例等。
此外,奧林匹克競賽中的題目雖然難度更大,但考驗的是技巧,創造性上要求卻更低,但後者是研究領域的核心能力之一。
總的來說,數學競賽所需的是熟練和技巧,依賴天賦,但依靠大量的集中培訓亦可取得成就。而高等數學的研究和學習則靠持久的工作和深入的理解,與技巧性的算術(arithmetics)不同,數學研究講求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對復雜多樣的數學問題有深刻理解力遠重要於特定類型問題的求解。
著名數學家威廉•瑟斯頓(William
Thurston)曾把數學競賽比作「單詞拼寫比賽」。他認為,單詞拼寫比賽獲得名次並不代表成為優秀作家,數學競賽也一樣:好成績不意味著真正理解數學。
數學學習考驗的是學習和思考的深度和質量,而數學競賽需要的是「早熟程度」,要和時間賽跑,要比同齡人學得快。對一個聰明的學生來說,後者更加容易。並且,即使天賦有限,憑借高強度的訓練也能在後者取得進步。
可以說,教育中訓練強度的差別造成了普通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差距。集中培訓的強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競賽成績。
❸ 中國數學在世界上處於什麼地位
盡管不情願,但是,我們必須艱難地承認,我們的數學能力距離世界頂尖水平還有非常巨大的鴻溝。我們可以來一起簡單審視一下:
第一,中國的數學解題能力很強,但解決問題能力不強。
誠然,我們有全世界最厲害的計算能力,但是,在人工智慧時代,能夠通過記憶和反復訓練習得的能力已經不那麼重要。
解題能力VS解決問題能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解決問題重在發現未知問題,提出模型,解決隨機不確定的任務;而解題只是學會已知基礎數學知識點,所以解題是個沒有創造性的工作,那些題解與不解、解得快與慢,已知答案千百年來早已經等在那裡。
❹ 為什麼中國的數學研究水平也不如歐美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本科是數學專業的,我想發表幾個觀點。
有人說中國在數學領域的研究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是因為我們國家對數學研究所投入的科研經費不足。我覺得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對於單純的數學領域來說,做科研是不像其他工科領域那樣需要很多的經費去支持。按照我們國家現在經濟的發展水平,支撐數學領域的研究費用,是比較輕松的一件事。
還有一點就是由於我們國家教育水平相對於國外其他國家比較落後,或者說課程設置不合理。一些對數學比較感興趣的人,他會選擇在大學或者上研究生的時候出國留學。在國外研究數學,由於各種方面的原因,在畢業之後,不會立即回國。很多人在取得成就的時候都是在國外時期。
❺ 中國現在數學水平如何
對數學來說,過去的半個世紀是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別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數學各個分支之間出現了一些有活力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越來越展現出一種內在的統一性;與此同時,數學在外部的應用也表現出了越來越高的自覺性,這種應用的自覺性不僅體現在已有的數學知識的運用上,也體現在一些數學的最新發展中。這兩個特徵很好地體現了數學作為一門科學的活力。
近年來的所有數學上的重大突破,絕大多數都反映了各主要學科中許多思想日趨統一和各個分支的相互交叉和滲透。這使得數學的整體觀念又重新出現了,不同領域的數學家們又重新意識到他們是在從事著一項共同的事業。
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離不開數學。從網路計算、信息安全和生物醫學技術到計算機軟體,通訊和投資政策都需要數學。這種依賴性不僅表現在依賴於那些已經有的數學理論和方法,而且也依賴於數學的最新突破。一些數學的最新發展很快滲透到應用之中,通過應用又將其它領域中的觀念引入數學本身,刺激數學的進一步發展。待別是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緊密結合,產生了可直接應用的數學技術,成為許多高新技術的核心。作為一個例子,在波音777設計過程中,數學模型和強有力的模擬技術代替了許多實驗,加速了設計的速度。
數學發展表現出來的這種內在的統一性和在外部應用中的自覺性還將在下個世紀中繼續下去。這樣的發展現狀對我們的數學教育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呢?首先在教育中數學應該被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要強調數學各個分支學科之間的聯系;其次要注意加強培養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注意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而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數學的整體觀念的建立可以幫助理解數學,加強數學綜合應用能力;反之,綜合應用能力的加強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數學的整體性的認識。
數學應該被當作一個整體來對待。從歷史上看,數學原來就是一個整體。在古希臘的時候,幾何就是全部的數學。我們現在代數中的一些命題在那時候都是用幾何語言來敘述的,而後來工程技術的需要又曾經使代數成為整個數學的主體。現在我們講的求和公式1+2+…+n=n(n+1)/2在古希臘的時候是用下面的圖來表達的,而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講的就是算術平均大於幾何平均,至於幾何作圖與二次方程的求解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數學的分工還不是那麼的明確。現在我們還時常贊嘆那時候的數學家怎麼懂得那麼多,曾經在那麼多的領域中做出過貢獻。二十世紀初葉起數學被人為地劃分成眾多的分支學科是數學發展的一個階段,這使得數學的研究范圍大大地擴大了,發展速度也大大地加快了。但是數學還是一個整體。幾十年過去以後人們又回頭重新建立這種整體的觀念。數學教育中要講一點歷史。通常歷史的發展與認識論的規律符合得很好,也與邏輯上的先後符合,這對於幫助建立數學的整體觀念是有很大好處的。
我們現在在基礎教育中遇到的數學內容,所研究的對象都是從我們能看見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在不少地方數學各分支學科的差別僅僅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因為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這樣數學的各分支學科中就必然有一些自然的聯系。看清楚這些聯系。會幫助我們領會數學的精髓,知道數學講的到底是什麼。數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為其他科學提供語言、觀念和工具,無論是代數的方法還是幾何的方法,關鍵是要能夠解決問題。
講到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絕對不是指那些人為編造出來的難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那麼的復雜,我們所遇到的多數問題也不可能僅僅是一個二次方程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再將二次方程的題目分成若干類型的做法對數學來講是毫無意義的。綜合應用能力指的應該是利用數學手段來解決現實世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能力,而無論最後解決問題時用的是代數的還是幾何的或者是綜合了兩者的方法。通過一些典型問題,了解數學的想法是怎樣被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們了解數學到底講的是什麼。在了解數學的同時,了解其他學科,運用數學的手段幫助理解其他學科,這是數學的真諦。我以為所有的數學工作者都有義務幫助加強數學和數學以外的學科的交流。
恐怕讀者會問基礎教育的對象不一定將來都成為數學家,為什麼數學教育要與數學的發展聯系起來呢?數學的發展體現了社會對數學的需要,有時也是為了滿足數學自身的某種需要,而這種自身的需要反映的往往是社會的更深層次的需要。從數學的發展趨勢來看數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會反映社會對數學的這種需求。特別是數學現在發展的這種趨勢,非常好地反映了現代社會的要求。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是現代社會中人人需要的能力,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使用數學。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強調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原因,而建立數學的整體觀念的確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加強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
除了數學發展的趨勢以外,數學本身也有一些特徵是在數學教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數學是一種文化。我經常用來說明這一點而舉的一個例子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索要的獎勵的傳說。發明者要求國王獎勵一些米,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一粒米,以後的每一個格子里放上前一個格子里的兩倍,這樣米答應了。當然國王的承諾是無法兌現的。國王犯的錯誤與我們平時寫文章時用的錯別字沒有什麼區別,在這種意義下說數學也是一種修養。實際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它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採用很大的數字使我們在實際上無法完成某種任務的想法現在就被用於信息安全領域,被用來設計銀行的密碼。另外數學教育對提高分析與決策能力,推理與創造能力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現在提倡我們民族的創新精神的年代裡,數學教育肩負著一個尤其重要的任務。
眾所周知:數學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建立數學的整體觀念和提高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都與教師的個人素質有關。教師本人對數學的認識甚至對數學以外的一些學科的了解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所實施的教育的質量。中小學教師是基礎教育的實施者,當然是改善我們的基礎教育的關鍵。不僅如此,因為師范教育和師資培訓是大學教育的任務,所以各個大學數學教育的質量也與改善我們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現在我們講得比較多的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制度的改革固然也是重要的,但是將什麼都歸罪於制度不是很公平。如果不是太功利主義的話,就不需要完全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跑,那還有什麼事情改不了?所以就我個人的理解,改革的關鍵還在於我們教師。
在邁進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希望我們大家可以把握住數學發展的脈搏,使我們數學的基礎教育變得更加理想一些。
❻ 為什麼說中國是數學大國,卻不是數學強國
中國確實是數學大國,因為中國在國際上參加的數學競賽之中所獲得獎牌總數一直都是名列前三,近幾年基本上一直都是第1名,第2名和美國相互變動,但是我們不是數學強國,因為這是受到歷史的限制的。
到了大學就算不是數學專業的,一些經管類管理類的學科,也會學到高等數學,雖然沒有數學專業講的那麼深,但是基本的微積分變形求原函數,定積分不定積分這些東西是都要涉及的,但是有很多學生畢業之後都不懂得微積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也不知道怎麼去算,不定積分,這就是我們數學的局限性,因為我們把高等數學看得特別難,把出能上數學看得特別重要。我們需要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高等數學的研究方面,因為初等數學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可以用計算機去代替了,我們要做一些計算機所不能代替的事情才能有進步。
❼ 數學科研水平,中科院和北大哪個強
科研水平毫無疑問,中科院最高,理由很簡單,因為中科院是中國最高學術機構,同國外不同,國內的科研基本上是有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這些單位主導,大學是陪襯。經費上中科院作為正部級單位,肯定比副部級的北大多,人員上院士專家一大堆,職工工資也是中科院的多,硬體條件上,中科院所屬的重點實驗室也是最多的,其實北大在科研上對中科院的依賴很大,中科院工作太多,自己人手不夠,於是經常和各大院校合作。中科院就是建築公司,大學就是包工頭,最後大樓建好肯定不會寫包工頭的名字~所以,只要是中科院有的專業,科研水平就是國內第一。如果說個明顯點的理由,就網路下論文的發表情況吧,中科院的水平基本上是清華北大復旦的綜合,興許還能多謝。沒辦法,級別在哪裡擺著呢。
❽ 中國的數學在世界上的水平
中國人的數學水平,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某些歐美影視作品中,中國學生甚至亞洲學生的數學好,都快成為了一種刻板印象。但在我們自己的輿論中,中國人的「數學思維能力差」「只有應試能力沒有創新能力」「只會解題不會寫論文」等聲音總是存在,並總是會上升為對中國教育的「反思」。
這種「反思」到了什麼程度?有人舉例說,美國的超市收銀員給顧客找零,他們往往連簡單的加減乘除都要藉助計算器,舉例者卻不是吐槽美國數學教育,而是想說明基礎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不重要,反而中國教育花了大量時間折磨學生,也沒培養多少頂尖的數學人才。
這樣的「反思」邏輯令人匪夷所思。計算、解題當然只是數學基礎,但「數學思維」需要從這些基礎層面發展起來。在歐美大學,中國學生、印度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公認的,但總有一些輿論「反思」說,中國學生只會死學,短期內有優勢,長遠發展則比不過歐美學生。但放眼世界看,世界頂尖科技領域,有多少華裔科學家的面孔,他們中有多少曾出自中國的基礎教育?
從更廣的范圍來看,這樣的「反思」在整個教育領域隨處可見。比如說,在任何文化中「勤奮」都會被視為一種美德,但偏偏在某些人看來,中國學生的「勤奮」就是缺乏創新精神,就是「死讀書」和「應試機器」,只有歐美國家的教育才是真正尊重和釋放天性。事實上,知識的吸收本就是一項需要付出努力,甚至需要重復強化的過程。即使是在西方國家,真正優秀的學生也是勤奮苦讀造就的。
近些年來,中國科研事業不斷發展,相關人才不斷涌現,離不開一套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作為支撐。我們的數學教育中,的確存在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不過,即使是對教育進行反思,首先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而非基於毫無自信的想像和成見。
❾ 中國數學水平在全世界中怎麼樣
中國數學水平在全世界中是頂尖的。
❿ 中國大多數人的數學水平是怎樣的
大部分中國學生只是算術好,算術和現代數學差的很遠很遠。比如說我自己算術水平在中國人里也算好的,多位數加減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很快地口算,高位數乘兩位數不用筆也算的過來。比如說每次批完卷子加分的時候我的助教拿著計算器在那裡一個個地按,我都是拿過來掃一眼直接出總分,一個班最多會算錯一兩個。但是有不少算加減乘除或者簡單的微積分沒我快的人真正到了做數學的時候思路很開闊,知識面很廣,說實話研究做得也比我好。要比普通加減乘除,比對數字的基本概念的話,一個普通的中國學生確實比那些嚴重依賴計算器的歐美學生要強,但是算術好不代表數學好。真正到了現代數學的層面,需要高層次抽象的時候,大部分加減乘除算的很順溜的中國學生表現說實話也就那麼回事吧,不說差,但是真的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