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思維十種思維方式是什麼
1、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2、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於,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准確辨識。
例: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18,則這三個自然數從小到大分別是多少。
對照自然數的概念和連續自然數的性質可以知道:三個連續自然數和的平均數就是這三個連續自然數的中間那個數。
3、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比較法要注意:
1、找相同點必找相異點,找相異點必找相同點,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比較要完整。
2、找聯系與區別,這是比較的實質。
3、必須在同一種關系下(同-種標准)進行比較,這是「比較」的基本條件。
4、要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比較,盡量少用「窮舉法」進行比較,那樣會使重點不突出。
5、因為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比較必須要精細,往往一個字,一個符號就決定了比較結論的對或錯。
例:六年級同學種一批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75棵樹沒有種;如果每人種7棵,則缺少15棵樹苗。六年級有多少學生。
這是兩種方案的比較。相同點是:六年級人數不變;相異點是:兩種方案中的條件不一樣。
找聯系:每人種樹棵數變化了,種樹的總棵數也發生了變化。
找解決思路:每人多種7-5=2(棵), 那麼,全班就多種了75+15=90(棵),全班人數為90+2=45(人)。
4、分類法。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故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例: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來分,可分成幾類。
答:可分為三類。(1)只有一個約數的數,它是一個單位數,只有一個數1; (2)有兩個約數的,也叫質數,有無數個; (3)有三個約數的,也叫合數,也有無數個。
5、分析法。
把整體分解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或要素,並對這些部分或要素進行研究、推導的種思維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據:總體都是由部分構成的。
思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決總體,先把整體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開來,再分別對照要求,從而理順解決問題的思路。
也就是從求解的問題出發,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兩個條件,依次推導,-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為止,這種解題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圖」進行圖解思路。
例:玩具廠計劃每天生產200件玩具,已經生產了6天,共生產1260件。問平均每天超過計劃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過計劃多少件,必須知道:計劃每天生產多少件和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計劃每天生產多少件已知,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題中沒有告訴,還得求出來。要求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玩具,必須知道:實際生產多少天,和實際生產多少件,這兩個條件題中都已知。
6、綜合法。
把對象的各個部分或各個方面或各個要素聯結起來,並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研究、推導和一種思維方法叫做綜合法。
用綜合法解數學題時,通常把各個題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經過對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間內在聯系一層層分析,逐步推導到題目要求,所以,綜合法的解題模式是執因導果,也叫順推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己知條件較少,數量關系比較簡單的數學題。
例:兩個質數,它們的差是小於30的合數,它們的和即是11的倍數又是小於50的偶數。寫出適合上面條件的各組數。
思路: 11的倍數同時小於50的偶數有22和44。兩個數都是質數,而和是偶數,顯然這兩個質數中沒有2。
和是22的兩個質數有: 3和19, 5和17。它們的差都是小於30的合數嗎?和是44的兩個質數有: 3和41, 7和37, 13和31。它們的差是小於30的合數嗎?這就是綜合法的思路。
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數,並根據等量關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達式(等式)。列方程是一個抽象概括的過程,解方程是一個演繹推導的過程。方程法最大的特點是把未知數等同於已知數看待。
參與列式、運算,克服了算術法必須避開求知數來列式的不足。有利於由已知向未知的轉化,從而提高了解題的效率和正確率。
例:一個數擴大3倍後再增加100,然後縮小2倍後再減去36,得50。求這個數。
例: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還剩餘6千克。這桶油重多少千克。
這兩題用方程解就比較容易。
8、參數法。
用只參與列式、運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數表示有關數量,並根據題意列出算式的-種方法叫做參數法。參數又叫輔助未知數,也稱中間變數。參數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產物。
例: 一項工作,甲多帶帶做要4天完成,乙多帶帶做要5天完成。兩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實,把總工作量看作「1」,這個「1」就是參數,如果把總工作量看作「2、3、.....都可以,只不過看作「1」運算最方便。
9、排除法。
排除對立的結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邏輯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在有正確與錯誤的多種結果中,一切錯誤的結果都排除了,剩餘的只能是正確的結果。這種方法也叫淘汰法、篩選法或反證法。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維方法。
例:為什麼說除2外,所有質數都是奇數。
這就要用反證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假設:比2大的質數有偶數,那麼,這個偶數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說它一定有約數2。 一個數的約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約數2),這個數定是合數而不是質數。這和原來假定是質數對立(矛盾)。所以,原來假設錯誤。
10、特例法。
對於涉及一般性結論的題目,通過取特殊值或畫特殊圖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來解題的方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邏輯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
例:大圓半徑是小圓半徑的2倍,大圓周長是小圓周長的()倍,大圓面積是小圓面積的()倍。
可以取小圓半徑為1,那麼大圓半徑就是2。計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確結果。
B. 第五題第一小題,什麼是枝枝形圖啊
C. 小學數學教學的教法和學法主要有哪些
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應該考慮以下幾個主要原則:
1、堅持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應用各種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學習活動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和促進個性健康發展。
啟發式教學的精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強調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技能形成、能力發展和個性展示。它把學生看成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從而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智力,特別是思考力的發展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科學民主的教學方法。
注入式教學也稱「填鴨式」或「灌輸式」教學,是指教師從主觀出發,把學生置於被動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把學生看成是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只注重教學過程的知識傳授。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學是把學生看成被動的教育對象,不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只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生吞活剝,不加咀嚼地呆讀死記,抑制了學生的思考力和創新精神。注入式教學方式既不利於學生真正領會掌握知識,又不利於其智慧的發展,是一種不科學不民主的教學方法
2、體現教育價值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價值追求是什麼?不同的理解將影響對具體數學教學方法的抉擇與組合。如果將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簡單地理解為就是掌握已經被發現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那麼,可能更多地會考慮「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講解,學生更能聽懂?」「通過哪些操練能使學生牢固掌握那些基礎性的知識!」「如何考量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那些規定性的基礎知識?」等這樣一些問題,則相應地,在抉擇或組合教學方法的時候,可能會更多地集中在「敘述式講解」、「重復性練習」、「結論性演示」等方法之上;如果將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理解為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的話,可能更多地會考慮「採用什麼樣的組織方式能更有利於學生經歷一個探索與發現的過程?」「通過哪些獲得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和經驗運用於現實情境?」「如何考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等這樣一些問題,則相應地,在抉擇或組合數學方法的時候,可能會更多地集中在「啟發式對話」、「探索性實驗」、「引發性問題解決」等方法之上。
3、目標導向原則
在任何一個數學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都會(也必須)依據課程目標、學習任務以及學生特點等,設計出具體的教學目標。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學目標的多元和整合已經深入人心,新課標把教學目標劃分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這個目標就是將數學學習的任務具體化,它是整個課堂學習活動的基本導向,在課堂教學中主導著教與學的方法與過程,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教師對數學方法的抉擇與組合,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達成這個已經被確定的目標。
4、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原則
教學任務是通過教學內容的傳授實現的。這里的教學內容是指學科性質和一節課的教材內容。教學內容是制約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學科性質不同,教學方法也有不同。同一學科,由於各節課教材內容不同,其方法的選擇也有區別。同是傳授新知識,如是概念性內容,就要選用講授法;如是闡明事物的特性、揭示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則可選用演示法。所以要依據教學內容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5、促進兒童學習的原則
良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程序結構。它應充分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怎樣才能學得更好,要能充分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又盡可能地保持學生的這種注意,使學生始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它不僅要關注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要充分地關切學生的情緒狀態,關切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關切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困難,關切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等;它要有助於形成和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它要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最大可能的體驗,並在這種體驗下獲得某種「成功」的滿足。
教師應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幫助學生依據學習內容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注重兒童的個性、經驗基礎、興趣導向和學習方式,寧可改變自己預設的教育教學計劃;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策略和方式參與學習;讓學生運用各種各樣方式去觀察對象,預見結果,檢驗假設;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的不同反應整合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之中。
6、兼顧差異性原則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認知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特點是不同的,例如,低年齡段的學生,更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對象所吸引,但對於一些復雜的情境,要能辨識出數學特徵還是比較困難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依賴直觀,因而對一些邏輯運算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在這個年齡段,可以多採用一些材料演示。操作實驗等方法。而對稍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開始能從一個較為復雜的情境中辯識出某些數學特徵,雖然數學思考仍主要依賴於直觀,但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語言和符號的邏輯運算能力,因此,就可以更多地採用一些啟發式談話、探究式發現、探索性實驗等方法。
其次,教師要認識到,不同的學生,其認知結構以及學習風格也是不同的。一個專業成熟的教師,懂得如何依據不同的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和學習風格特點,選擇有靈活性、開放性和多樣性的適應性教學方法,特定的教學方法與特定的學生特徵相聯系,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最後,教師要認識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生活經歷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其生活經驗也是不同的。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與相應累積的日常經驗以及建立的那些日常概念,是學生實現現實問題數學化的一個基礎。因此,在抉擇和組合教學方法時,應兼顧這些差異。
D. 40+50用枝形圖怎麼算
40+50=90
如果你要用枝形圖來進行計算的話,可以通過加法運算得到。
E. 盤點小學奧數解題方法
盤點小學奧數解題方法
整數拆分是小學奧數數論模塊的重要知識點,小學奧數題所謂整數拆分就是把把一個自然數(0除外)拆成幾個大於0的自然數相加的形式。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些盤點小學奧數解題方法,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一、概念:把一個自然數(0除外)拆成幾個大於0的'自然數相加的形式。
二、類型----方法
1、基本型
2、造數型
3、求加數最多
方法:1+2+3+……接近結果但是不超過已知數為止,再補差
4、兩數型
(1)和不變:差小積大,差大積小
(2)積不變:差大和大,差小和小
5、拆數型
積最大(1)允許相同:多3少2沒有1
(2)不允許相同:從2連續拆分2+3+4+……剛好超過目標數為止
1)超幾就去幾
2)多1去2,差1補尾
裂項與拆分
有40枚棋子分別放入8個盒子里,要使每個盒子里都有棋子,那麼其中的一個盒子里,最多能有多少棋子?
考點:整數的裂項與拆分.
分析:要使每個盒子里都有棋子,那麼每個盒子裡面至少有1個球,即40=1+1+1+1+1+1+1+33,所以最多的盒子裡面有33個球.
解答:解:因為要使每個盒子里都有棋子,那麼每個盒子裡面至少有1個球,而要使其中的一個盒子的球最多,則另外的7個盒子裡面的球分別為1,
即40=1+1+1+1+1+1+1+33,所以最多的盒子裡面有33個球.
答:其中的一個盒子里,最多能有33枚棋子.
小學奧數常用的解題方法
要想學好奧數,就要掌握其中的奧妙,知道它所用的方法。
下面舉例說明:
一、從思考角度上:
可以分為正面思考、反面思考、極值思考、整體思考、有序思考和模糊思考六大類。
二、學習的工具和策略:
可以分為:線段圖、距形圖、韋恩圖、枝形圖、對陣圖、列表法以及連線法
三、思考的技巧
可以分為假設法、歸納法、構造法、配對法、對應法、反證法、還原法、化歸法、代數法、演演算法、擴縮法、代元法、消去法、 排除法、 染色法、方程法和附值法。
四、總結
把奧數中所有的方法與技巧總結了八個字:假設,轉化,方法,規律。
;F. 小學學的數的枝形圖
自然數:即正整數,從0、1、2、3、4、5、6.。。。。。。。
整數:包含正整數、0、負整數,..........-5、-4、-3、-2、-1、0、1、2、3、4、5........
有理數,包含整數及小數(不包含無限不循環小數),通俗理解就是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的數,所有有理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圓周率,根號2等。
實數:實數就是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統稱
G. 數學中直方圖和條形圖有什麼區別
條形圖是處理分類變數,比如男女,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這類變數比如說男和女中間沒有其他選項。但直方圖是連續變數,這種變數是任何數都能取的,比如收入,掙3000和4000中間還有可能掙3500的,3000和3500中間還有3200的
H. 枝行圖的口算怎麼寫
1、枝形圖就是數學中像樹枝一樣的分解圖形,首先把枝的形狀畫出來。
2、其次,再添枝加葉畫一下,主要用於分析題目數量關系,便於理解。
3、最後列舉的豎式一目瞭然,方便口算解答。
I. 數學中直方圖和條形圖有什麼區別 直方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忘了
直方統計圖:一般表示一個整體中各部分(一般種類相同)所佔的頻數或頻率. 條形統計圖:一般表示同一數據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或表示一個整體中各部分(一般種類不同)所佔的 數量.
J. 三種抽象思維解題的方法
在 抽象思維 的解題 方法 中,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來反映真實的思維過程稱為抽象思維,也稱為 邏輯思維 。那麼,在抽象思維解題方法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抽象思維有哪些方法呢?以下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三種抽象思維解題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於,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准確辨識。
例1: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18,則這三個自然數從小到大分別是多少?
對照自然數的概念和連續自然數的性質可以知道:三個連續自然數和的平均數就是這三個連續自然數的中間那個數。
例2:判斷題:能被2除盡的數一定是偶數。
這里要對照「除盡」和「偶數」這兩個數學概念。只有這兩個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分析法
把整體分解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或要素,並對這些部分或要素進行研究、推導的一種思維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據:總體都是由部分構成的。
思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決總體,先把整體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開來,再分別對照要求,從而理順解決問題的思路。
也就是從求解的問題出發,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兩個條件,依次推導,一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為止,這種解題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圖」進行圖解思路。
例7:玩具廠計劃每天生產200件玩具,已經生產了6天,共生產1260件。問平均每天超過計劃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過計劃多少件,必須知道:計劃每天生產多少件和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計劃每天生產多少件已知,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題中沒有告訴, 還得求出來。要求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玩具,必須知道:實際生產多少天,和實際生產多少件,這兩個條件題中都已知。
排除法
排除對立的結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邏輯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在有正確與錯誤的多種結果中,一切錯誤的結果都排除了,剩餘的只能是正確的結果。這種方法也叫淘汰法、篩選法或反證法。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維方法。
例:為什麼說除2外,所有質數都是奇數?
這就要用反證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假設:比2大的質數有偶數,那麼,這個偶數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說它一定有約數2。一個數的約 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約數2),這個數一定是合數而不是質數。這和原來假定是質數對立(矛盾)。所以,原來假設錯誤。
三種抽象思維解題的方法相關 文章 :
★ 小學數學11種抽象思維解題方法
★ 小學數學解題方法:10種抽象思維法
★ 什麼是抽象思維
★ 什麼叫具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比較
★ 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幾種創新思維方式八個
★ 什麼是具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什麼關系
★ 幼兒的三大思維特點
★ 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哪個好區別是什麼
★ 少兒邏輯思維訓練題與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