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氛圍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學。教師不是評判者,也不只是對學生提出要求,教師更多的是學生的服務者,他的職責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教師應努力滿足學生的求知願望,使他們能自覺熱愛學習,在學習中去體驗快樂。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愉悅自己的過程,而是為學生服務的過程,在課堂中和諧的氛圍,民主的氣氛是不可缺少的,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只有使他們在學習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成功的喜悅中激發熱愛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實現真正的發展和提高,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2、確立目標,主動參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創設自主學習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學生學會組織、協作、思考和交流。例如,在進行「稅收問題」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搜索「稅收咨詢」的網站。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網站上用「協作」與「對話」的方式進行探索,學習各種稅費的計算方法,了解各種稅收政策。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數學教學進程,有計劃的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利用信息工具檢索各種信息,並對資料的質量,可信度作出判斷,然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學會使用網路資源,對數學的發展歷史也有了全面認識。這種主動參與的學習形式突破了課堂的限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學習的強大內驅力,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性的情境創設,學生會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從而主動愉快地進入學習活動中。教學中可以誘發學生求知慾,激發參與的積極性。如:學習「等可能事件」時,讓學生「擲骰子」、「拋硬幣」,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戲中尋求規律,探求新知。教學中通過趣味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如: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講述一個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很喜歡,為了對大臣表示感激,國王答應滿足大臣所提出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後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國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這么一些米。」這時候,大臣說:「我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的米呢?」同學們,你們認為國王有這么多的米嗎?這個故事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認知沖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鼓勵學生質疑,激活思維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思源於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質疑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創新的前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學生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當學生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時,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及時引導。通過質疑,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症結在什麼地方。只有質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動,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5、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啟、閱、練、知、結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自學能力中獨立閱讀能力是關鍵,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時首先要過閱讀關。讀、練、知交替進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運算的自檢能力。在課堂上讀、練、知交替進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觀察、注意、記憶、思維都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在練習指導中,側重於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和一題多解的訓練。在「知」這個環節上看重培養學生的自檢能力。
6、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提高效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於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鍾,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青少年,特別是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心理特點不容忽視,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恆,具有間斷性的特點。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續十幾分鍾後開始發散。第二次十分鍾左右,依次遞減。針對學生這種特點,教師應當把握好講課時間。
7、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有效性
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出它獨有的魅力,特別是那些比較抽象的、難理解的數學內容以及教學的重
②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常態課要求充實,有效率。
一節課非常充實,才能算好課。因此,在教學中,要追求實效,就必須制定明確、具體、全面且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目標,多創設與學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在生動直觀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動腦的思維能力。只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組織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以學生為主體的再創造學習活動才是有效的。
首先,要准確把握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就要求老師提高備「常態課」的能力。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已確立的教學目標,選擇有利於發揮育人功能的手段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以更好地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特別是情景的引入可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如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運算律》教學目標:①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②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③使學生在學慣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④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難點: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這兩個運算律。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其次,面向全體,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為首要目標,強調要在學生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終身學生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與人合作能力。」針對以上目標,我們必須做到:
1、課堂開放
課堂開放要做到課前開放,初步感知新知;課中開放,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後開放,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如蘇教版第一冊《認識物體》的教學,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的物體;課中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活動;課後開放讓學生回家找一找家裡的物體是什麼圖形。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大課堂思想,又將課堂完全開放,為學生自主、高效地參與探究、研討提供了廣闊空間。
2、教學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的最高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平等地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表達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充分的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學會思考,學會尊重別人。
二 、常態課要求真實,體現教師本色。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中創設貼近學生熟悉的情境,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而現實中數學教學卻脫離了學生真實的生活,片面的增加了許多為解決問題的復雜題型,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以致喧賓奪主,沖淡了數學的主題,與新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常態課要求老師做到真實,不作秀,體現教師本色,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導」、學生「演」的教學模式,真正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用數學思考。那麼,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怎樣做到真實呢?
1、情境創設要真實。現行教材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很多生活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多鑽研教材,領悟教材編者的意圖,根據教材內容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但教師創設情境也不能一味「生活化」,而應落在如何尋找恰當的生活素材以體現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上,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收到好地效果。
2、合作討論講究實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要採取合作討論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怎樣讓合作討論有實效呢?首先,要建立一套有序的討論規則,並通過訓練使之養成習慣;其次,教師要善於創設和捕捉合作討論的契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拿來討論,因為討論不能代替獨立思考,討論要源於教學的需要。教師可在學生有不同見解時、在學生解題出錯時,開展合作討論,以實現教學目標。
3、體驗學習真切一點。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一是提供有價值的體驗活動,以活動為途徑,以活動為過程,在活動中學習;二是讓學生在情境、實踐、應用中體驗。《標准》中指出: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
4、課堂練習厚實一點。練習是課堂教學中重要一環,因此練習設計要有自身的特點,倡導將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學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在具體的設計中,要注重應用性、基礎性、針對性、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靈。
③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1、充分的課前准備是一堂好課的開始。
有「備」而來,是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實效性的必要條件。在以前的教學中,強調「備學生、備內容、備教法」的課前准備,放在新課標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兵法中強調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學生作為我們教學的對象,我們首先應該對其有充分的了解。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包括他們的知識水平、學習習慣、生活經驗以及個性特點等等,甚至包括興趣愛好。我們對學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幫助我們設計好一個能被學生所接受甚至產生共鳴的課前預案。
另外,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新教材的編寫呈現出新的特點,內容的編排也有較大的改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確把握教學內容,拿涅好教學難度。以數據的統計來說吧,舊教材是統計表(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條形統計圖(單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統一編排,集中學習。而新教材則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把這些內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學習。在低年級段就讓學生先接觸一下,體驗一下統計的思想,然後再逐步深入。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能對新教材有整體的了解,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目標。既要考慮到「吃不完」的學生,又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孩子。學生不同,教學內容在變。我們的教學方法也就應該合理選擇。幾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學要因材施教。只有針對不同學習的內容,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結合不同的學生個性特點,靈活的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課堂效率。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關鍵。
根據學習的狀態,學生的學習可以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學生學習的狀態不同,學習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學習對於絕大部分小學生來說,缺少的是責任,更多的是依靠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對於小學的數學課堂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一些老師生怕學生聽不懂,學不好或者想盡快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採取全由自己包辦代替,全由自己講解說明的教學方式。而一講起來,則不可收,且越講越有興致,以至整堂課只看見教師在活動,只聽見教師的聲音,即使到了學生做課堂作業時,教師還不放心地嘮叨:看清題目,抄對數字,不要做錯,使學生一會兒也不得安寧。這樣,往往打亂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干擾了學生的正常思考。其實,課堂上教師講解時間過長,常常導致學生紀律渙散,思維陷入抑制狀態,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殊不知,教師控制一下講解時間,自己少講一點,讓學生多點思考,學習效果反而會好。因此,新課程課堂教學最好採用「先學後教」、「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教學方式,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前台,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自學能力,真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有效提高學習的效果。
3、 良好的語言表達是一堂好課的潤滑劑。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想法的工具。數學語言是以數學符號為主要詞彙,以數學法則、定理、公式等為語法規則構成的一門科學語言。就小學數學語言而言,抽象性是其特點,科學性是其原則,准確性是其靈魂。然而,我們數學課堂上的語病卻時有發生。例如:開始教學「0的認識時」,就說成「0表示沒有」。這里就忽視了數學知識教學的階段性,因為以後還要學習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來表示;「0」還可以表示界限。所以准確地說應該是:一個物體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再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就不能說成「分數的上面和下面」。當然,數學課上的科學術語很多,稍一說錯就會造成知識的偏差,誤導學生,數學課上有些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導致教學思路模糊,學生聽起來頗感費力。
除了表達的准確性以外,老師上課時的語速、語調都可能影響到一堂課的實際效果。本人在參加暑假舉行的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教練員培訓班為期6天的學習過程中深有體會。培訓是採取一位老師授課半天的形式進行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當進行到第三天下午的學習時,一慣安靜有序的課堂在上課半小時後開始嘈雜起來,一向學習認真精力集中的學員們開始交頭接耳,或者「閉目養神」。原因是因為授課老師的語速太快,語調太高。雖然老師的思路還算清晰,方法也算正確,但還是有些學員跟不上節奏,有些則覺得太累,頭腦發熱,而難以集中精力了。試想我們有著強烈學習慾望和責任心的老師尚且如此,換成幾歲大小欠缺責任心的小學生來說又會怎麼樣呢?而與此相反,有位授課的麥老師,語速合理,不快不慢,既讓人有時間去思考,又不會讓人覺得節奏緩慢而分神。語調更是充滿藝術性。在告之他的聯系方式時,寫下家裡的電話號碼後,一句「我還有一台手機」 看似平常不過的語言,經過語速和語調的修飾卻讓全場鬨堂大笑。常言道:語言是一門藝術!好的教學語言對於被很多人都認為比較枯燥的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更為重要!
4、把握動態生成,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教學資源的生成一方面來自是教師課前的精心預設,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則要把握來自教學過程中的自然生成。現在的小學生越來越聰明已是不爭的實事。隨著媒體的快速發展,現在小學生所接觸的信息量已是今非昔比。有些老師還把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量定位在自己那個年代,對於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奇思妙想」甚至是「異想天開」不但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加以選擇利用,反而在心裡埋怨現在的小學生難教,不聽話。大家都知道在水利治理工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疏導!如果一個地方出現洪澇災害,治理者一味的進行圍攏堵截,只會讓災害越來越嚴重。相反李冰父子因勢利導,對泯江之水加以疏導,不但解決了上游的洪水災害,還解決了下游農田的灌溉問題,成就了都江堰的歷史經典。其實上課也是一樣,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和教學內容提出具有挑戰性且有價值的問題資源,另一方面教師要精心預設、以真誠寬容地態度接納學生,為學生問題的生成創造良好的氛圍。尊重不同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發現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不同的觀點不能有效的加以肯定,課堂上生成的動態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課堂的教學實效。
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年級學生在做7+6+3時,一位學生幾次舉手想要向老師和同學說說自己的方法,在老師視而不見的情況下,激動的站起身來。老師幾個「白眼」無效的情況上,只好讓她發言。原來她沒有按順序做而是先把7+3=10再10+6=16 老師沒有在意只說了一句你的結果也是16啊。這位學生充滿激情的神情暗然消失,失望的坐到了位置上。那節課,她再也沒有回答問題。這是一個不期而遇的美麗,卻在不經意中從老師的身邊溜走!
5、關注個體差異讓課堂效率落到實處。
聽過不少公開課,往往都是一節課下來成就了少數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大部分學生充當的只是配角,甚至是觀眾。當然也有些老師會有意找幾個後進生回答問題,卻變成了是對他們自尊心的又一次傷害。如何讓課堂不變成幾個人的舞台,如何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能有問題可想,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如果能夠真到做到這些,這些課的實效性肯定可以落到實處。我的教學經驗是:把不同深度的的問題提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把不同類型的問題讓不同狀態的人來回答。「你能幫我把題目讀一遍嗎?」 「你能幫我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嗎?」「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理解剛剛這個同學的方法?」這些任務一般交給課堂走神了的同學;「誰能說說你的想法?」「誰能幫他?」「誰還有別的方法?」我喜歡把它交給中等或中上的同學來說;如果一個問題拋出來,半天沒人舉手,我則要向思路比較好的同學發問了:「你能說說你想到了些什麼?」或者一個問題經同學解釋後還有個別同學沒能理解,則要找個好同學來說,「誰能解釋的更清楚」。總之,課堂是屬於每個學生的,讓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問題和任務,每個人能完成屬於自己的問題和任務。當然,這樣的任務也是多方面的,多層次,多變化的。
6、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課堂效果得以鞏固。
數學強調理解,但練習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卻是功不可沒的。因為通過練習既能及時地對新學的內容加以鞏固,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又能讓教師通過學生的練習及時反饋自己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決定了他們的「忘性」。即使在講授新課的時候理解了,但不加以練習的話,知識得不到鞏固,更不可能做到觸類旁通。於是題海戰術依然是我們有些老師的常用方法。累了學生苦了自己不說,效果怎麼樣,還值得商榷。如何向40分鍾要效率,既能鞏固課堂知識,又不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呢?做好上述五項之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④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導語:有效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動態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靈敏性。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在課堂提問中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使課堂提問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腳手架!
(一)加強引導技巧的優化,提高提問實效
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設計得十分巧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收不到應有的啟發思考、發展思維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後,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進行了引導,但“啟而不當”、“啟不得法”。只有“啟而得當”、“啟而得法”,課堂提問才不流於形式,才能落到實處。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優化對策:
1.鋪路架橋。當學生由於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影響思維暫時受阻,無法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鋪路架橋予以疏導。當有些問題因為難度太大,學生一時無法講清時,教師要適時架梯子,在終結性問題的前面,補充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
2.引向、指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時會出現“東拉葫蘆西扯瓢”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適時地給學生引向、指津。
(二)合理激勵,提高積極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效率,其提問的實效性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首先要信任、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賞識激勵每個學生。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學生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至於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並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學生答題正確了,教師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樣”、“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語言予以贊賞。
一、要激發學生的“趣”。激發學生的趣,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興趣怎麼來?就是要老師根據情景教學,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生動、誘人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啟迪思維。
二、要引導學生“問”。引導學生問,是打開課堂教學實效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去做“監工”,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讓課堂充滿開放。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問”的方式可以自由化:可以是教師向學生、學生向教師、學生向學生提問題,並讓他們敢於向權威挑戰。即使錯了,教師也要鼓勵和幫助,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
三、要讓學生大膽地“想”。讓學生大膽地想,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源泉。這里的“想”就是想像力,它是由此岸到達彼岸,由已知通達未知的橋梁。“想”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入角色、融入課文,想像再現課文情節,幫助他們感悟、導行。
四、要給學生十二分的“護”。給學生十二分的呵護,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好奇、好表現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大多在剛開始就被家長和教育者所扼殺。因此,要給孩子們十二分的呵護——用激勵評價性語言,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呵護他們的表現欲。
五、要鼓勵學生求“異”。鼓勵學生求異,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靈魂。美國教育家可羅韋爾指出:“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去發展新的思維方式。”所謂“新的思維方式”就是“求異思維”,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主見。
(一)讀透教材,巧設問題
教師在問題設計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學內容,透徹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問題。具體來說,問題設計要注意:1.置問於教材的關鍵處。2.置問於教材的疑難處。3.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為學習指引方向,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二)優化課堂問題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六性”,即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整體性、深刻性和開放性。
1.創設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才能引導學生在擬人化的世界或者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2.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它?可以觀察這個平行四邊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
3.設置層次清晰、又具整體性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後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設計深刻性問題,促進思維拓展。學生中不良習慣的表徵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數學科,他們往往熱衷於大題、難題,疏忽對小題的思考與研究。為此,教師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並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這樣的素材其實很多,例如一條線段上取兩個點,則可以得到幾條線段?取n個點呢?如果把線段換成角呢?又如三條兩兩相交的公路,要建一個加油站,使加油站與三條公路距離相等,請你選點,你有幾種選法?等等。
5.設計開放性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認識結構的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學六年級“數的整除”的'復習課“在2、4、5、8、12中,你認為哪個數與眾不同”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問題,檢索已有知識,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實現“再創造”做好了充分准備。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調動起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活起來了,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合理運用等待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學會使用等待這種技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後,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學生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思考時間;二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也應該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詳細說明、斟酌、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而不至於打斷他們的思路。
研究表明,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如果只給學生一、二秒的時間去思考問題,並在學生還沒有想好時就重復問題或請另外的學生回答,其結果是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失去了信心,減少了學生的思維,從而達不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師使用了等待這種技巧,學生在答問中就會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1.學生會做出更長的回答,他們回答問題的語句數量會隨著回答問題時間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會有更多的學生自願回答問題,一些學業失敗者回答問題的次數也會增加;3.學生的回答會更具有分析性、創造性和評價性,並且學生還會出示更多的論據,在提出論據之前或之後也都會對推理過程進行說明;4.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象有所減少;5.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明顯增強等等。
⑤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新課改,不僅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還讓數學課堂變得精彩。若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 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有效性。
1、問題要生活化——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構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發現真實的問題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例如教學圖形的變換這個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個「游樂場」的情境。上課伊始,隨著優美的旋律,帶領學生觀察游樂場里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
2、問題要有針對性——緊扣相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精心設計一兩個問題,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首先出示用兩塊顏色不同的硬紙剪成的大小不同的兩個梯形,提問:「哪一塊面積大?大多少?」學生對第一個問題通過觀察很快就回答出來了,但對第二個問題「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時此刻抓住學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積比小梯形面積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進入新課。
3、問題要有參與性——讓學生的思維積極的參與問題。兒童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探索的慾望,他們常常把自己當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例如在執教《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教師設計了讓學習數方格、剪拼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數學知識,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效果。
二、建構有效的自主學習課堂
1、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 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於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的。在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述唐僧分餅的故事:「三個同樣大小的餅,每人只能吃一塊餅的3/4或6/8或9/12,貪吃的豬八戒,爭著說我要吃9/12,孫悟空說,我吃6/8,沙僧就只好拿3/4的了。同學們,你們說,豬八戒、孫悟空、沙僧三個誰吃到的餅最多?」引導學生思考,爭議3/4、6/8、9/12這三個分數哪個最大?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為學生營造模擬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性問題來學習。
2、靈活採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願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課堂上,可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採用一種形式,也可以幾種方式交叉進行,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充分。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的首先是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與互動。其次,教師還應鼓勵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話,並為這種交往、交流提供條件。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好全班學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觀察、表達與傾聽、質疑與爭論、反駁與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三、鼓勵互助,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引入課堂。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相互幫助。
1、增強合作意識。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該合理地安排課堂容量,做到教學內容少而精。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充分的思考與交流,而且應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考慮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以便在教學中隨時調整教學活動,使教案成為動態開放的學案。
2、培養合作技能。要有效實施合作學習,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即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分工、注意傾聽、合理對別人提建議、有禮貌地表示不贊同、對別人相反意見的應答以度說服他人等合作與交流的技能。
3、有效合作。要有效合作教師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 分工明確。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承擔任務,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② 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小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③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並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四、運用激勵的課堂評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激勵性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
1、巧用激勵。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和幽默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你真行!」、「這個見解很獨特」、「你的作業全做對了,如果寫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這些尊重、期盼的語言,不僅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更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更濃,求知慾也就更旺了。
2、欣賞學生。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次進步,以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要讓他們在評價中得到鼓舞,樹立自信心,從而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會使每個孩子在老師的信任下興趣盎然,充滿學習慾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精心設計活動化教學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並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⑥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什麼是課堂實效性?
「實效性」一詞,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解釋。吳正憲老師在《數學課堂實效研究(精簡)》中指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主本技能的落實,為學生的發展注入了後勁。具體說來,就是我們老師應該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針對授課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合理選擇教學方式,使每個上課的學生能在上課的四十分鍾內最大限度的理解知識,並在情感和方法上有所收獲,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二、 本人的幾點關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看法
1、充分的課前准備是一堂好課的開始。
有「備」而來,是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實效性的必要條件。在以前的教學中,強調「備學生、備內容、備教法」的課前准備,放在新課標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兵法中強調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學生作為我們教學的對象,我們首先應該對其有充分的了解。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包括他們的知識水平、學習習慣、生活經驗以及個性特點等等,甚至包括興趣愛好。我們對學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幫助我們設計好一個能被學生所接受甚至產生共鳴的課前預案。
另外,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新教材的編寫呈現出新的特點,內容的編排也有較大的改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確把握教學內容,拿涅好教學難度。以數據的統計來說吧,舊教材是統計表(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條形統計圖(單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統一編排,集中學習。而新教材則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把這些內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學習。在低年級段就讓學生先接觸一下,體驗一下統計的思想,然後再逐步深入。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能對新教材有整體的了解,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目標。既要考慮到「吃不完」的學生,又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孩子。學生不同,教學內容在變。我們的教學方法也就應該合理選擇。幾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學要因材施教。只有針對不同學習的內容,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結合不同的學生個性特點,靈活的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課堂效率。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關鍵。
根據學習的狀態,學生的學習可以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學生學習的狀態不同,學習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學習對於絕大部分小學生來說,缺少的是責任,更多的是依靠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對於小學的數學課堂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一些老師生怕學生聽不懂,學不好或者想盡快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採取全由自己包辦代替,全由自己講解說明的教學方式。而一講起來,則不可收,且越講越有興致,以至整堂課只看見教師在活動,只聽見教師的聲音,即使到了學生做課堂作業時,教師還不放心地嘮叨:看清題目,抄對數字,不要做錯,使學生一會兒也不得安寧。這樣,往往打亂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干擾了學生的正常思考。其實,課堂上教師講解時間過長,常常導致學生紀律渙散,思維陷入抑制狀態,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殊不知,教師控制一下講解時間,自己少講一點,讓學生多點思考,學習效果反而會好。因此,新課程課堂教學最好採用「先學後教」、「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教學方式,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前台,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自學能力,真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有效提高學習的效果。
3、 良好的語言表達是一堂好課的潤滑劑。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想法的工具。數學語言是以數學符號為主要詞彙,以數學法則、定理、公式等為語法規則構成的一門科學語言。就小學數學語言而言,抽象性是其特點,科學性是其原則,准確性是其靈魂。然而,我們數學課堂上的語病卻時有發生。例如:開始教學「0的認識時」,就說成「0表示沒有」。這里就忽視了數學知識教學的階段性,因為以後還要學習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來表示;「0」還可以表示界限。所以准確地說應該是:一個物體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再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就不能說成「分數的上面和下面」。當然,數學課上的科學術語很多,稍一說錯就會造成知識的偏差,誤導學生,數學課上有些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導致教學思路模糊,學生聽起來頗感費力。
除了表達的准確性以外,老師上課時的語速、語調都可能影響到一堂課的實際效果。本人在參加暑假舉行的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教練員培訓班為期6天的學習過程中深有體會。培訓是採取一位老師授課半天的形式進行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當進行到第三天下午的學習時,一慣安靜有序的課堂在上課半小時後開始嘈雜起來,一向學習認真精力集中的學員們開始交頭接耳,或者「閉目養神」。原因是因為授課老師的語速太快,語調太高。雖然老師的思路還算清晰,方法也算正確,但還是有些學員跟不上節奏,有些則覺得太累,頭腦發熱,而難以集中精力了。試想我們有著強烈學習慾望和責任心的老師尚且如此,換成幾歲大小欠缺責任心的小學生來說又會怎麼樣呢?而與此相反,有位授課的麥老師,語速合理,不快不慢,既讓人有時間去思考,又不會讓人覺得節奏緩慢而分神。語調更是充滿藝術性。在告之他的聯系方式時,寫下家裡的電話號碼後,一句「我還有一台手機」 看似平常不過的語言,經過語速和語調的修飾卻讓全場鬨堂大笑。常言道:語言是一門藝術!好的教學語言對於被很多人都認為比較枯燥的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更為重要!
4、把握動態生成,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教學資源的生成一方面來自是教師課前的精心預設,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則要把握來自教學過程中的自然生成。現在的小學生越來越聰明已是不爭的實事。隨著媒體的快速發展,現在小學生所接觸的信息量已是今非昔比。有些老師還把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量定位在自己那個年代,對於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奇思妙想」甚至是「異想天開」不但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加以選擇利用,反而在心裡埋怨現在的小學生難教,不聽話。大家都知道在水利治理工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疏導!如果一個地方出現洪澇災害,治理者一味的進行圍攏堵截,只會讓災害越來越嚴重。相反李冰父子因勢利導,對泯江之水加以疏導,不但解決了上游的洪水災害,還解決了下游農田的灌溉問題,成就了都江堰的歷史經典。其實上課也是一樣,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和教學內容提出具有挑戰性且有價值的問題資源,另一方面教師要精心預設、以真誠寬容地態度接納學生,為學生問題的生成創造良好的氛圍。尊重不同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發現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不同的觀點不能有效的加以肯定,課堂上生成的動態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課堂的教學實效。
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年級學生在做7+6+3時,一位學生幾次舉手想要向老師和同學說說自己的方法,在老師視而不見的情況下,激動的站起身來。老師幾個「白眼」無效的情況上,只好讓她發言。原來她沒有按順序做而是先把7+3=10再10+6=16 老師沒有在意只說了一句你的結果也是16啊。這位學生充滿激情的神情暗然消失,失望的坐到了位置上。那節課,她再也沒有回答問題。這是一個不期而遇的美麗,卻在不經意中從老師的身邊溜走!
5、關注個體差異讓課堂效率落到實處。
聽過不少公開課,往往都是一節課下來成就了少數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大部分學生充當的只是配角,甚至是觀眾。當然也有些老師會有意找幾個後進生回答問題,卻變成了是對他們自尊心的又一次傷害。如何讓課堂不變成幾個人的舞台,如何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能有問題可想,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如果能夠真到做到這些,這些課的實效性肯定可以落到實處。我的教學經驗是:把不同深度的的問題提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把不同類型的問題讓不同狀態的人來回答。「你能幫我把題目讀一遍嗎?」 「你能幫我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嗎?」「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理解剛剛這個同學的方法?」這些任務一般交給課堂走神了的同學;「誰能說說你的想法?」「誰能幫他?」「誰還有別的方法?」我喜歡把它交給中等或中上的同學來說;如果一個問題拋出來,半天沒人舉手,我則要向思路比較好的同學發問了:「你能說說你想到了些什麼?」或者一個問題經同學解釋後還有個別同學沒能理解,則要找個好同學來說,「誰能解釋的更清楚」。總之,課堂是屬於每個學生的,讓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問題和任務,每個人能完成屬於自己的問題和任務。當然,這樣的任務也是多方面的,多層次,多變化的。
6、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課堂效果得以鞏固。
數學強調理解,但練習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卻是功不可沒的。因為通過練習既能及時地對新學的內容加以鞏固,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又能讓教師通過學生的練習及時反饋自己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決定了他們的「忘性」。即使在講授新課的時候理解了,但不加以練習的話,知識得不到鞏固,更不可能做到觸類旁通。於是題海戰術依然是我們有些老師的常用方法。累了學生苦了自己不說,效果怎麼樣,還值得商榷。如何向40分鍾要效率,既能鞏固課堂知識,又不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呢?做好上述五項之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我個人認為這樣設計課堂練習比較好:(1)練習的層次性。《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數學教育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認為練習的層次性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新的理念,而且循序漸進的練習坡度與難度,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2)練習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完新授知識時已經接近課堂的尾聲,精力上已比較疲憊,這時來幾道趣味性很強的練習顯的尤為重要。(3)練習方式多樣性。練習的設計不僅限於動筆算,動口說、動手做也是很重要的練習形式。比如學習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可以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又如在學習利息和利率前可以讓學生去銀行做個小調查,這都是很好的練習形式。
⑦ 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做過一些思考與嘗試,現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俗話說「國無君,民亦亂」,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教師來帶領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那麼,再好的孩子也不過是「一盤散沙」,不能成就「大業」。
1、走到學生身邊去,和學生融為一體。
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師生關系良好,使學生愛學、好學,才能激發學習興趣。記得以前,我每次上課都站在講台上,從不走到學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學生的心聲:「老師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聽了這幾句話,我恍然大悟,經過反思,我走進了學生心中,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設置合理的作業,全面開動學生的思維。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設置作業時,我將繁雜的教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游戲中,這樣完成的質量好,學生的興趣高。例如:在教學「除法」時,我給同學們設置了一個這樣的作業題:「請你回家,將家中的蘋果平均分給你的家人」,自己設置題目,自己解答,結果在第二天的課上,學生們都把自己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著回答,這充分說明作業的設置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的情況。
3、深鑽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其實,學生的知識增長、智慧發展、思想提高、教學的心理效應都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師只有鑽透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成。
4、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二、學生的有效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提高,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行為要圍繞學生的「自主發展」的引導、導向。
1、創設良好的情境,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 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中的「小熊購物」時,我讓學生在課前准備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內辦一個「商店」,同時讓學生准備一定的「錢」(用彩紙代替);在活動中,讓學生自扮收銀員(或服務員),其他同學扮購物者,由於學生對「買東西」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深深地認識到書本里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累,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
2、加強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印象。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覺得在教學中能藉助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備好實物—10枝鉛筆,讓學生自己先去數、去分,然後在小組內共同分,自己動手實踐操作,而教師只作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找出問題,並自己去解決問題;既充分發動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又讓學生自己完成了本課的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3、將抽象的東西
⑧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初探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渠道。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以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作幾點粗淺的總結。
一、強化集體備課,打好整體戰備
備課是上好課、講好課的前提與關鍵。很難想像一個教師課前准備不足,上課時靠臨場發揮能夠將有關問題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因此,可以說,充分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在這里筆者主要談談關於集思廣益、強化集體備課的問題。我們知道,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過程,一個班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一個教研組整體教學成績的高低,應當說與集體智慧、群體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我們都知道:一人有一技之長,十人就有十技之長。如果我們能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備課組每個成員的優勢與特點,群策群力、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那麼,我們就會擁有了不起的力量。俗話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想講得也正是這個道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集體備課,不是由某一個人備好課,寫好教案後,大家一起用,而是在先進行個人備課的基礎上,由備課組長牽頭,以備課組為單位,成員分工負責的單元「說課」制度。如:某節課或某單元的重點、難點、關鍵是什麼;這部分主要題型都有哪些;可預見學生經常出錯的地方都有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都有哪些等等,可採取分工把口、設立中心發言人等措施與方法。同時,強化聽課、評課制度,提倡和鼓勵備課組成員之間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評課要一分為二,要切實評出優、缺點,優點發揚,缺點糾正,那種只談優點不談缺點或只談缺點不談優點的評課方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特別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說,更應該經常去聽聽骨幹教師的課,多參考參考他們的備課筆記。有三點建議:第一,建立邀人聽課制度。經常邀請備課組其他老師,特別是骨幹教師來聽聽自己的課,讓他們多給自己提出改進意見;第二,將授課進度適當放慢1—2節左右,聽完課、改完教案再講,但不能抄教案,必須在自已先備好課的基礎上,參考骨幹教師的教案,再去聽聽他們的課,最後修改完後再上講台,這樣可加快我們新教師的成長進程;第三,建立及時反饋制度。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授課情況的反饋意見,提倡自己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反饋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法,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成績。
二、實施「兩主教學」,還思維於學生,還時間於學生
課堂教學首先要解決好主次問題。我們講教學的三原則應當是:學為主體,教為引導,練為主線。大家要注意,筆者這里講的是教為「引」導,而不是教為「主」導。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在我們的大部分教師至今仍沒有搞清楚教與學的主次關系,長時間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等同起來,形成教學並重的模式。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主的「一言堂」這種極不正常的教學方式。這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仍熱衷於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講代練、不分主次的一講到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甚至根本沒有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長此以往,勢必使學生養成眼高手低的習慣,一聽就懂,再做就不會,造成學生長期能力低下。我們知道,教師只能教給學生如何走路,而不能代替學生如何走路,代替學生進考場,這一不爭的事實早已為大家所共識。我們也明白,教師不是錄放機、不是抄書匠,而是設計師、引路人。
因此,要求教師一定要牢固地樹立「學為主體」的思想,還思維於學生,還時間於學生,積極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具體要求是,實行五讓:能讓學生動腦思考的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能讓學生動手練習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習觀察;能讓學生描述的要讓學生自己描述;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要少講多練,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要充分貫徹「兩主」的課堂教學原則,也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發展。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全員參入、全程參入。
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所應用的知識是前人總結的,所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積累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很深的模仿痕跡。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有想像力。
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常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成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以「建立條件反射式的解題能力」為目的,以「題海訓練」為手段,這也是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真正原因,它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阻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教材中的不少問題都沒有直接展開,而是把有關結論和應用,通過問題探索或思考等形式,讓學生親自去探索、去體驗、去發現問題,從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中獲取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將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將成功的機會留給學生,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於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問題,教師也不能冷嘲熱諷。對於學生提出與高考無關的問題,教師也不能說:「不用管它,這個問題高考肯定不考。」這種回答會促使學生形成學校教育就是為了考試的畸形看法。這種回答不僅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會剝奪學生全面發展的權力。
因此,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對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有作用的問題,教師要因勢利導,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獲得愉悅,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去探索和思考,只有不斷地探索、思考、反思才能夠促進我們的專業發展,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⑨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生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
⑩ 數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高三是高中三年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成敗的關鍵。教師引導學生不要盲目,要積極主動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輔助作用,讓二者形成良好的互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數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開拓學生解題思路
要想從源頭上真正提高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教學,而要使學生能夠在教師教授題目前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進行思考後,教師再根據學生思考後的答案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行教學,並在整個過程中摸清學生的解題思路,對不對的地方進行整改,對學生思維創新的解體思路進行激勵,讓學生進行課堂講授,增長他們的自信心,對其將來的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教師在講授題目時不要只限於一種解題 方法 ,而要運用多種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來完成同一道的題目,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解題時不至於陷入固化思維,同時,開拓他們的創新解題的思路和解題思維.
(二)創建一個人人參與的課堂,提高課堂氛圍
高考可以說是橫貫在每一名高三學生面前的橫溝, 高三數學 也是每一名學生要面臨的考驗,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名學生,不能使高三的數學課堂成為學優生的天堂、學困生的地獄,而要盡量平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需要,讓人人參與其中.在高三數學課堂中,盡量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在每組內平衡數學學優生與學困生,進行組內幫扶,共同提高數學成績.
(三)綜合各方面情況,進行有效的課程設計
課堂設計是高三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有效的課程設計會使得數學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要進行有效的課程設計,教師就要綜合多方面的具體情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做題情況等.不能只是一味地進行題海戰術,而是要進行「題型訓練」,對雜亂無序的海量題目按題型進行歸納,使得學生下一次在面臨相同類型、不同樣子的題目時能靈活應對,進而,在根源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2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更新教學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教育 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希望你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種做法不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悟和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就是,師傅的任務在於度,徒弟的任務在於悟。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廢棄「注入式」「滿堂灌」的教法,復習課也不能老師包講,更不能成為老師展示自己解題「高難動作」的「絕活表演」,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探索活動中實現創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數學的素養和悟性。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為中心。
復習課上突出的矛盾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的展示學生的思維,二者似乎很難兼顧。因大多數題目「入手寬,上手易」但在連續的探究過程中,常在某一點或幾點上擱淺受阻,這些點被稱為「焦點」,其餘的則被稱為外圍。我們大可不必在外圍花精力,而只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探討,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意志在細微處磨礪。通過探討實現學生間師生間智慧和能力的互補,促進相互的心靈和感情的溝通。
鞏固基礎知識,增加知識積累
高考數學題中不管是低檔題、中檔題,還是難題都離不開「雙基」的應用,甚至一些題目是課本題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變形。如課本中「數列」這一章中詳細記述了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但學生往往只注意記公式、用公式,而不重視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影響學生對數列求和的深刻理解。在復習時,要重視課本,尤其要重視概念、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和例題的典型作用。
例如,如果學生立體幾何題還不能過關,可以選擇十個題對照來做,學生就會發現這類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分析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總結 規律,這樣就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做練習時,教師要求對而不求快,求懂而不求完成作業,求精而不求多,要有選擇地做一些以前做過的題目,尤其對多次模擬考試中出現過,但學生還較含糊的題要重點講,反復做,力求答案正確,解題過程完整。
3如何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1.精選題目,小型綜合。復習中,選題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講題是關鍵的一環,是使學生形成和增強能力的重要 渠道 。因此,要注意保持這一渠道的統稱性。小綜合題目既有覆蓋面,又有靈活性,同時還能為多數學生渴望又可及。這有利於學生心理的穩定,興趣的激發,效率的提高,講題時尤其要注意講轉化,講本質,揭示規律,由例及類,又借題發揮,聯系縱橫,融會貫通。
2.糾正錯誤,有的放矢。教學實踐表明,教學過程中最怕學生「錯得稀里糊塗」,「糾正得稀里糊塗」,顧此失彼,忽視特例,忽視隱含條件是學生常犯的錯誤,因此,要密切關注學生思維失誤的表現,及時給予點撥和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吃一塹,長一智」中不斷提高。
3.強化訓練,提高速度。運算能力差是學生中一直存在的老大難問題,表現為眼高手低,懂而不會,會而不對,對而不快等通病。在復習中,教師既要講清解題思路,也要講清運算過程和方法,還要給學生以練習運算的時間和機會,應注意對選擇題、填空題快速解題策略的訓練,同時,跟蹤 熱點 ,強化解決重點題型的能力訓練,如閱讀理解題、探索論證題、應用題等。
4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途徑
盡力避免的幾種容易常犯的不妥的輔偏方式
一種是對學生參差不齊,大課堂,放羊式的教學。如果給你的一個50多人輔偏的班級,成績低的有40多分的,高的有120多分的,你會怎麼想?怎麼做?你不免會想這和放羊式的大課堂有什麼區別?只是重組了個班,換了個老師而已。無論在講課方面不能全部兼顧,輔導方面也會有困難!顯然這種學生參差不齊,大課堂,放羊式的輔偏方式不能很好的提高效率。所以我覺得應該個別輔導和集中輔導相結合。根據去年的廣一模本科數學劃線,成績在80-100分的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集中輔導,至於80分以下的,和100分以上的應該個別輔導,所謂的個別輔導,就是各班的數學老師在課後對80分以下的同學,以基礎題目為主,強化訓練,增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些難題該放棄的就放棄;100分以上能夠跟上老師上課的節奏,適當的課外練習,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解題能力,近一步培養他們的 邏輯思維 能力。
另一種就是題海戰術,滿堂灌。輔偏不是像有些老師說的他們缺乏做題,給他們練吧!也不是沒時間講把答案發下去,自己看吧!更不是發下試卷從頭講到尾!每天在班裡任課老師已經讓他們做了很多題目,也講了很多,他們不是缺乏做題,而是做了那麼多的題目,他們到底收獲了多少,每道題,甚至每張試卷他們學到了什麼,可能做得太多都沒有時間思考做了什麼!輔偏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一個星期可能就兩次,每次一個小時,老師應該好好備課,拋棄題海戰術,滿堂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知識有所提升!
認真分析「兩綱一題」,確定高中數學的復習重點。
「兩綱一題」為高中數學復習課堂有效進行指明了方向,一是指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它規定了高中數學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及不同知識點應該達到的知識水平,是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二是指高中數學的考試大綱,它規定了高考要考察的知識范圍,對知識的能力層次做了明確規定,這為教師選擇課堂教學的重點提供了航標,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兩綱;三是指高考數學試題,高考數學的考題難度如何,高考試題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折射出歷年高考試題的基本走向和考查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了基本範例。
例如,在高中數學空間幾何的復習中,課程標准要求認識柱、錐、球的基本結構特徵,能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兩種方法畫出視圖和直視圖,並計算這些圖形的表面積和圖形,通過對考試大綱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試更多考的是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對圖形的尺寸和線條不做嚴格的要求,也不要求學生記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這就為高三數學復習課程的開展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折射出高考數學的一個趨勢,對記憶知識的淡化和對高中數學靈活應用能力的加強。高中數學教師要有效分析兩綱一題,在分析兩綱的基礎上對高中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認識,哪些是基礎知識,是應該重點復習的,哪些是能力知識,哪些是超綱知識,是不需要學生掌握的;同時,要認真分析高考試題,對高考試題進行統一類型試題的橫向對比,找差別,找共性,找聯系,把握同類試題解題的關鍵。對同一省份的試題進行縱向比較,了解自己所在省份高考的基本趨勢和基本規律,總結出高考的熱點、難點和冷點。
數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相關 文章 :
1. 數學教師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2. 教師怎樣把數學成績提高
3. 如何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使數學成績提高呢?
4. 提高課堂效率的現代數學教學方法
5.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
6. 怎樣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7. 常用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8. 怎樣提高二年級數學教學效率
9.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