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怎麼進行數學教育好
導語: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新價值
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是思維訓練的價值,由於數學是抽象的過程,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學習思維,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方面,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關鍵在於讓幼兒親歷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真實地與物體打交道,獲得真實的認識和體驗;“解決問題不再是解答簡單的應用題。數學正在成為孩子自我鍛煉成長的工具,因為他需要這些工具。它們的意義直接來自於應用中的經驗。”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於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後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
(五)忽視評價的教育作用
我們這里所說的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幼兒發展的。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贊許等實際情況,而往往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要求和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三、引起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
(一)適合幼兒水平的學習內容。
(二)能引起幼兒積極思維活動的活動形式和方法。
(三)多種多樣的直觀材料、玩具和教學形式的新穎性。
四、常用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如運用各種材料(紐扣、信核)進行計數:有各種幾何形狀的塑片(或硬紙片)、積木等比較核認識幾何形體,進行形體的拆拼、分合;親手撥動玩具鍾盤上的長、短針,以獲得關於正點、半點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兒期各年齡班兒童的數學教學都應充分地運用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兒童在頭腦中構建初步數學概念的起步,是兒童獲得抽象數學概念的必經之路。它沒有固定的形式和類別。運用操作法應強調幾點:1.明確操作目的。2為幼兒操作活動創設必要的物質條件。3.給予兒童充分的操作時間。4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應向幼兒說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方法。4.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要觀察兒童的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5.討論操作的結果。6.操作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不同年齡的兒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戲法
1.情節性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游戲的主題和情節,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數學教學游戲。幼兒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並按照游戲規則進行的一種游戲。
3.運用各種感觀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幼兒對數、形的感知能力。
4.口頭數學教學游戲。對發展幼兒數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的作用較為突出。
5.競賽性數學教學游戲。
6.數學智力游戲。以發展智力為主要任務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游戲。
(三)比較法
比較是思維的一個過程、是對物體之間的某些屬性上建立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維進行著較復雜的分析和綜合活動,因而,比較又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在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是,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首先要組織幼兒進行觀察,使幼兒細致地觀察到物體的數量或形狀特徵,在充分觀察基礎上,再進行數或形方面的比較。2.盡量讓幼兒親自動手進行比較。3.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積極地思考。4.在運用重疊、並放、連續等比較形式時應有意識地指導兒童理解對應(配對)的含義並掌握正確進行對應的技能。5.比較形式的選擇應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年齡班兒童的具體水平來確定。
(四)啟發探索法
主要通過教師的具有啟發性的提問進行,通過提問來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探索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兒童通過積極的思維,獨立地去探索並獲取新地知識。
(五)講解演示法
這是一種講解與演示相結合地方法,就是邊講解邊演示。
應注意一下幾個問題:1.必須突出重點。2.講解時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確。3.演示直觀教具要真實、美觀、整潔並為幼兒所熟悉的物體,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兒的注意。
(六)歸納法和演繹法
幼兒數學教學的歸納法是指在幼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一些簡單的本質特徵或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這是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在幼兒中、後期的數學教學中引導幼兒運用歸納和演繹法進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兩種促進幼兒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❷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數學教學
數學對於幼兒智力發展影響
培養孩子抽象性思維
數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比如語文,幼兒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只要有一個語言環境,就能學習好。幼兒園時期,孩子由於年齡小,思維雖然還不能完全擺脫具體的動作和形象的束縛,但已經開始了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對於某些具體的問題或情境,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取代直覺行動思維而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特點,同時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早期的數學學習能促進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幫助其思維方式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培養孩子邏輯性思維
幼兒園的處於三到六歲,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數量估算能力,只不過合理估算的水平較低。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園小朋友會逐漸懂得用數學的邏輯來解決問題,數感發展和數量估算能力都會在學習中提高。比如教兒童理解「7可以分成幾和幾」,一般都會引導他們將7個蘋果分給爸爸和媽媽,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在學習數學之前,很多兒童都感到為難,因為7隻蘋果無法平均分配,於是就分給爸爸和媽媽各3個,還剩1個則放在一邊。這個時候兒童的大腦裡面沒有任何邏輯性思維,他們考慮的僅僅是自己分得是否公平,這是一件現實的問題。 在學習了數學之後,兒童思維的抽象性也會逐漸發展起來,經歷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後來兒童學習之後會明白,不論是分7個蘋果、7個桃子、7個玩具還是其他7,他們不會單獨將這些看成是不想關的操作,而會看到它們在本質上的共同點,即遇到是分7個東西,兒童都知道怎樣分了。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僅理解了數學內容,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培養孩子空間想像能力
幼兒的數學學習中,主要是識圖能力、畫圖能力、識符和畫符能力的培養。這些學習都會不自覺的擴大孩子感知力,觀察力,培養他們空間想像能力。比如讓孩子畫一個桌子,孩子會在腦子里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桌子,通過「實物比較」,然後自然的灰構建一個桌子的形象,在筆下畫出他所想像到的`這個桌子。
幼兒園數學教學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的在教學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新行式的發展和變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如:多翻閱報刊雜志、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路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力,多採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如:教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測量或比較時,用筆測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從杯子比筆矮,瓶子比筆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師應為幼兒安排、布置適宜的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數學教學實踐
一、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有了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便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就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就富於探索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效率肯定會明顯提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傾注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皮克馬利翁效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能力較強的幼兒「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弱勢群體「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等生轉化。幼兒由「親其師」「敬其師」到「信其道」,從而樂於接受教誨,樂於投入學習。
二、增強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師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哪一年齡段的幼兒喜歡用什麼樣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動該採用什麼樣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數。如幼兒智能學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盤教具、游戲卡、圓點卡等操作材料顏色鮮艷,很受幼兒的喜愛。教師要多下功夫,巧選材料,為幼兒製作出適合其特點的操作材料。同時,在提供材料時,要注意誘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們在數學教育中提倡玩中學,提供材料要把玩具、材料一體化,從而體現游戲、學習一體化。比如:提供數學競賽游戲材料,用接龍游戲卡片,在接龍游戲中進行數序練習;用分類盒進行物體分類操作學習;用易拉罐做算式滾筒,進行加減運算練習等。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要做到種類多、數量多、有層次。
三、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求與幼兒的生活更為貼近
兒童的發展是分階段實現的,在發展的每個階段,兒童都以他的生活為基礎而形成他自己的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方式。個體從出生起就置身於充滿形狀、大小、數量、位置等等關系的數學世界,在和這樣的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建構著自己的認知,實現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只有貼近幼兒生活內容的數學教育才容易為幼兒理解和接受。
❸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區活動的指導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學心理學中的術語。廣義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學的策略,而狹義則專指教的策略,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區活動的指導策略,希望能幫到大家!
在幼兒園綜合課程的框架內,數學學科有時很難被整合進去,因而數學教育在學前課程中有被弱化的危險,這從目前一些幼兒園課程參考用書中數學教育內容比重下降可見一斑。在這種背景下,數學活動區活動在幼兒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日益凸現。那麼如何有效地發揮數學活動區活動的教育作用呢?在幼兒園綜合課程中,我們把教師預設的數學教學活動與幼兒自主選擇的數學活動區活動聯系起來,不僅使教師在設計和指導數學教學活動時更有方向,而且使數學活動區材料的提供以及對幼兒活動的觀察與指導更有依據。
一、理解中班數學活動區活動的功能
在幼兒園綜合課程中,幼兒自主選擇的數學活動區活動與教師預設的數學教學活動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數學活動區活動在綜合課程中擔負著兩個重要功能。
數學活動區活動的第一個功能是為數學教學活動作經驗准備。在開展這種活動時,教師盡可能讓更多的幼兒操作材料,允許他們相互交流,但不作具體方法上的指導,只在一旁觀察幼兒操作材料時出現的各種狀況,以便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更好地把握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可能出現的狀況。比如,在開展內容為液體量的比較和守恆的「哪杯飲料多」的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我們先將幼兒較陌生的各種量杯、量筒等投入活動區,讓幼兒充分操作和探索。我們則在活動區仔細觀察幼兒,記錄幼兒的操作情況並作認真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的數學教學活動就會比較貼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因為幼兒在活動區中有機會練習倒水,可以積累這方面的操作經驗,所以幼兒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就能更多地思考操作活動的過程與結果,從而使數學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數學活動區活動的第二個功能是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延伸活動。幼兒在短短幾十分鍾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是很難理解數學概念的,他們需要較多練習與操作的機會,不斷與材料和環境互動,以建構相應的數學概念。因此,數學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可以將相關材料投放到數學活動區,讓幼兒進一步操作。這樣,幼兒就不會因數學教學活動時間短而出現不甚理解或不盡興的情況。還以上面「哪杯飲料多」這一活動為例,由於它趣味性比較強,幼兒在有限的活動時間內無法充分操作各種用以比較量的多少的輔助工具,因而在活動結束後,大多數幼兒表現出繼續操作的興趣和願望。這時,我們就將量筒、量杯、橡皮筋、標簽紙等投放到數學活動區,讓幼兒在已經初步掌握比較量的多少的方法的基礎上,繼續積累相應的經驗或尋求新的比較方法。
二、有效指導中班數學活動區活動
數學活動區活動發發揮作用,固然離不開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材料,但更離不開教師適當的指導。否則,教師精心設計的材料可能成為數學活動區中的擺設。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及時調整材料,盡可能鼓勵幼兒操作所有材料。教師可以設計簡單的記錄本,讓幼兒在操作完材料後自己作記錄,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狀況有跡可尋。一段時間後,教師可以分析幼兒活動的記錄,如果發現某些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只重復玩某幾種材料,教師就應加以引導。除了引導之外,教師還可以對這段時間內能操作多種材料的幼兒加以鼓勵,以引導其他幼兒盡可能操作各種材料,建構數學知識。
教師要對個別數學能力較差的幼兒多加觀察。數學能力較差的幼兒往往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難,且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不好。這些幼兒在活動中常常處於「閑逛」狀態,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某種材料的操作,他們朝三暮四,一個下午可以玩遍所有材料,但都是淺嘗輒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每次活動前對他們提出相應的任務和要求。這並不是說要規定他們玩什麼,而是在詢問其意向的基礎上鼓勵他們每次完成一種材料的操作,並把操作結果展示給教師或其他幼兒看。如果當天完成不了,則保留半成品,下次活動時繼續做,直到完成為止。如果幼兒每次操作都有成品,他們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特別是當他們得到教師或者同伴的認同時,這種感覺就會更加強烈,它會促使幼兒更樂意投入數學活動區活動,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學習狀態。由於這部分幼兒能夠專心於某種材料的操作,他們原本因無所事事而產生的紛爭大大減少,因此教師可以集中精力指導幼兒活動。
教師在進行個別指導時要注意方法。當幼兒對某種材料束手無策時,教師不要急於將所謂的正確方法拋給幼兒,而要通過提供幫助或通過同伴的協助引導幼兒思考;當幼兒的操作方法出現錯誤時,教師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通過適當的提問讓幼兒產生認知沖突,使他們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思考,通過探索來發現自己的錯誤。
三、鼓勵家長協助教師組織數學活動區活動
家長的協助有利於教師更好地組織數學活動區活動。教師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定期以小報形式告知家長:投放了哪些數學活動區材料,每種材料可以促進幼兒哪方面數學能力的發展,每個幼兒在數學活動區活動中的表現如何,家長可以在家裡做些什麼來配合教師,等等。這種方法對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幼兒更有用。如果幼兒學習數學困難是由於行為習慣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師可以請家長在家裡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某件事,這種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幼兒就能集中注意操作數學活動區材料,從而有效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
如果幼兒學習數學困難是由對某些數學基本概念理解方面的問題造成的,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給家長一些建議,讓家長在家裡為幼兒提供類似的數學經驗,這樣也許能減輕幼兒在數學活動區活動中因無法完成材料操作任務而產生的挫敗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幼兒取得的點滴進步加以鼓勵,這樣幼兒對數學活動區活動就會越來越有興趣,從而使數學活動區活動在幼兒數學能力發展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一、 選材:
本次我園教學比武規定的教學內容是數學領域和健康領域的內容。每周五的時候我都會安排孩子們完成相關的數學練習,感覺孩子們進入中班後,對數學活動產生了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家長們的積極配合下,孩子們能夠快速、正確地順數和倒數10以內的數;感知什麼是序數,能夠正確的幫助物體排序;初步了解什麼是「點數對應」,能夠積極參與操作活動等等,所以,我選擇了數學領域的內容。《綱要》中提出了數學教育的目標和價值:「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要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所以,我選擇了中班數學活動內容《一起去旅行》,本次活動聯系幼兒生活實際,創設了幼兒熟悉的游戲情景,整個活動緊扣活動目標展開,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掌握了靈活運用點數對應的方法;情感教育方面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與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到了與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
二、 活動環節設計的亮點:
(一)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和自主學習的需要。
活動中,幼兒的汽車模型操作題卡各有不同,比如,在「編排汽車座位號」時,有的汽車模型卡需要增添「3」和「5」兩個座位號,有的缺少「1」「4」「6」三個座位號等;又如,在「給蘋果娃娃找座位」時,有的需要增加或去掉數量不同的圓圈,有的出現重復,需要靈活調整,等等。這種同中有異的設計為每位幼兒提供了自主探索、獲得成功的機會,更能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注重培養幼兒探索、創新能力。
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實踐,充分體現了「幼兒操作探索在前,教師提升推進在後」的理念。
(三)為幼兒創設多個互動機會。
幼兒之間相互驗證座位號,討論如何才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怎樣幫助蘋果娃娃重新設計花衣服等,這些師幼、幼幼互動的環節,不僅可以使教師及時關注到幼兒的個體差異,而且有利於引發幼兒之間相互學習,使數學活動變得更加有趣、更有效。
(四)為幼兒充分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
首先,教師為每位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其次,每一個游戲環節的設計,都能夠引導幼兒去積極地動手操作材料,鼓勵孩子們在自己的探索、發現中獲取新的數學知識。
(五)教學環節從易到難,層層遞進。
環節設計中,教師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導入部分讓幼兒在音樂聲中隨教師進入活動場地,給幼兒營造了良好、輕松的游戲氛圍;游戲「乘汽車」活動中初步感知對應,在游戲「編排汽車座位號」時鞏固對6以內序數的認識,在游戲「給水果娃娃找座位」中靈活運用點數對應的方法,活動結束時,在音樂聲中,幼兒隨教師出教室,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六)貫穿讓孩子學習關愛他人的情感教育
活動設計中,以幫助蘋果娃娃補充汽車座位號和安排汽車座位號為線索,讓幼兒鞏固了對6以內序數的認識和學習、掌握靈活運用點數對應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很開心的,活動中教師給幼兒多次提供了合作協商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到與同伴一起想辦法能夠更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提高了幼兒與同伴合作協商的能力。
三、自我反思:
(一)不足方面:
1、 整個活動教師預設的是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但活動一開始游戲性不夠,沒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導致整個活動平淡。游戲「乘汽車」的部分需要從新調整設計,讓活動環節安排更加合理、科學。
2、 活動一開始出示的三輛彩色汽車圖片,沒有充分發揮相應的教育功能,利用不夠,教師應該再進行挖掘。
3、 教師語言的規范性和針對性需要進一步加強。
4、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能夠「靈活運用點數對應」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突破目標難點的環節設計中,遵循《綱要》精神,原來我考慮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操作辦法並循規蹈矩地做示範,我想為孩子們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操作、探索,最終發現解決的方法——用筆在蘋果圖案上添上或者劃去相應的圓圈,就能夠讓圓圈的數量和相應的座位號對應,可是只有少部分的幼兒發現這個方法。這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並且班級幼兒的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後來教師還是重點關注了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想讓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體驗。但由於教師考慮到上課時間有限,引導不夠深入,導致一部分幼兒孩子不明白怎樣操作,這一部分的環節教師沒有充分掌握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能力,針對教學中出現的突發情況沒有及時對教學組織進行調整。
5、 活動中,教師過多考慮到了上課時間有限,沒有讓個別幼兒有充分講述表達的機會,在倉促中中斷了幼兒的發言,總的來說還是對幼兒不夠大膽放手,教學中不敢大膽挑戰自我,教師的教育機智需要加強。
6、 教師在課前對幼兒的知識鋪墊不夠,幼兒的數學基本功需要在平時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二)反思再教設想:
1、游戲「乘汽車」環節,教師之前設計的游戲性不夠強,可以將幼兒半圓形的座位調整擺放成3組,充當3輛汽車,引導幼兒一進入活動場地就拿車票找到相應的座位,原來設計的是幼兒座椅上貼的座位號有不同顏色和數字的,車票也是不同顏色和數字的,讓幼兒顏色對應顏色,數字對應數字,但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太過於簡單,教師應該把車票上的數字改成相應數量的圓圈,讓幼兒感知量與數字的對應。
2、本次課賽規定,中班的教育活動時間為25分鍾,活動過程教師組織層次清楚,環節層層遞進,但引導語不夠准確和有針對性,導致環節時間拖延,教師課前應該再進一步斟酌自己的提問怎樣做到精練、准確,做到對教案的進一步熟悉。
3、在游戲「給蘋果娃娃找座位」環節中,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標,考慮到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課前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缺乏自己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教師應該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先引導幼兒觀察、講解示範,再引導幼兒操作,這樣能夠幫助所有的幼兒都獲得知識經驗的提升。通過這次的活動,還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想完成一節優質的展示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幼兒多方面的學習能力,為其奠定扎實的基本功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解讀《綱要》精神,將其具體、真實地落實到教學中。
4、制定的活動目標二「嘗試用合作協商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在活動中沒有足夠體現出內容是為目標服務的',教師在活動環節「給水果娃娃找座位」的環節中,設計了每人發一張汽車模型卡、六張蘋果圖片,記號筆一支,讓幼兒自己在蘋果圖片上添畫上或劃去相應的圓圈,讓圓圈的數量和座位號上的數字對應,對於中班幼兒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安排給每兩名幼兒發一套學具,這樣孩子們就能夠用合作協商的方法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之,在本次的課賽活動中,自我發現了很多的不足,也讓我學習到了其她教師身上的很多優點,在領導及同事們的熱心幫助下,自己從理論的提升到活動的具體設計、實施能力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這些好的,有用的經驗運用到實踐當中。
活動目標:
1、能從不同方向辨別7以內的序數。
2、能准確運用序數詞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准備:
1、7種小動物頭飾;
2、裝飾漂亮的7層大樓(每層大樓一種小動物);
3、7種花燈;
4、新年音樂;
5、正月十五扭秧歌及賞花燈的圖片;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新年音樂
「小朋友們聽,這是什麼音樂呀?(過新年的音樂),大家喜歡過新年嗎?為什麼?」
(幼兒憑借已有經驗自由回答,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等)
2、一起欣賞有關正月十五的課件
「哪位小朋友知道這是在什麼時候我們能看到的?」引導幼兒說出正月十五元宵節。
二、基本部分
大家是不是都喜歡過新年呀?森林裡的小動物們也特別喜歡過新年,而且今年它們還搬進了新樓房,把新房子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下啊?
1、出示森林樓房掛圖
「樓房漂亮嗎?這裡面都住著哪些小動物呀?」
(幼兒可根據自己看到的隨意回答各種小動物的名字)
2、教師提問
「小動物們剛剛搬進新房,還不知道自己住在哪一層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一下好嗎?
大家看一下:從下面數住在第二層的是誰呀?住在第四層的是誰呀?」或者「從上面數小豬住在第幾層啊?」(提問可反復進行幾次,待幼兒熟練後用比賽的形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小動物們住進了新樓房可高興了,它們要舉行一個花燈會慶祝一下還要請小朋友一起去參觀,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出示花燈請小朋友欣賞,並互相討論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盞。與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花燈從左邊數排在第幾個,從右邊數排在第幾個,請好朋友猜一下自己喜歡的到底是哪一盞?
4、游戲:幫小動物找花燈
請7個小朋友戴7種小動物的頭飾,按要求(如:從左邊數第幾盞等)取下相對應的花燈。(可分組反復進行或進行比賽)
三、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讓幼兒反復進行此類游戲,如你的座位從前面數排在第幾個?從後面數排在第幾個?站隊的時候,你的位置從前、後數分別是第幾個等,讓幼兒能更加准確的辨別序數並用序數詞表達。
活動目標:
1、理解10的形成,知道9添上1是10。
2、認讀數字10,知道10的實際意義。
活動准備:
藍氣球9個,紅氣球10個,數字卡片1—10。
活動過程:
1、復習9的形成。
出示藍氣球8個,提問藍氣球有幾個?怎樣使他們變成9個?
請一位幼兒操作添成9個氣球,添上後點數說出總數。
小結:8個氣球添上1個氣球是9個氣球,8添上1是9。
2、學習10的形成。
出示:紅氣球9個,提問紅氣球有幾個?怎樣使他們變成10個?
請以為幼兒上來添成10個氣球,然後點數並說出總數。
小結:9個氣球添上1個氣球是10個氣球,9添上1是10.10個氣球用數字10表示。
3、認讀數字10,理解10的實際意義。
出示數字10,引導幼兒說說10的實際意義,找一找周圍哪些東西數量是10個。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講述10像什麼?
4、游戲:比多少。
畫上兩個圓圈(兩個呼啦圈也可),聽音樂,音樂一停,站在圈上比比哪個圈裡的人多?
活動延伸:
幼兒學習資源4第9頁,數一數,將氣球與相應數字連起來。
數一數小魚和小鳥的數量並添畫。
活動目標:
1、學習並掌握7的分解和組成。
2、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
1、1-7數字卡片一套。
2、操作單每人一張。
3、畫筆(自備)。
活動過程:
1、課前復習。
教師:小朋友你們已經學習了數字0-7,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它們數一遍?
教師:哪位小朋友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再數一遍?
教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棒!那麼從0-7這些數中任意抽出兩個數比較大小你們會嗎?
教師出示卡片,小朋友回答。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現在老師問問小朋友:學習的6的分解和組成還記得嗎?
教師:6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誰能告訴老師是哪幾種?(6的分解和組成有5種,它們是: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5和1、4和2)
2、塗一塗。
教師:6的分解和組成小朋友們掌握的真好,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學習魔幻的數字7的分解和組成。
教師:老師為小朋友們准備了一張操作單,這張操作單上有點子圖,每排有7個圓點。
教師:老師把第一排中的6個圓點塗成了紅色,剩下的一個圓點沒有塗色。實際上是把第一排的7個圓點分成了兩份,也就是把7分成了6和1。
教師:剩下的每一排還可以怎樣分?請你把剩下的每一排都分成兩份,並塗上顏色。(教師要求每一排分的不一樣,把分成的兩份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教師: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你分的不同分法?(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幼兒說出與其他幼兒不同的分法)
教師根據小朋友說出的不同分法把7的分解與組成貼在黑板上:
教師:7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記不住這么多分法怎麼辦?用什麼辦法歸納一下可以記得又快又准確?(引導小朋友觀察黑板上7的分解與組成的特點,用多種方法記憶,如,看到1和6,就會想起6和1……)
3、對口令。
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對口令游戲,小朋友進行搶答,比比誰的反應快。
教師:1和幾組成7?7可以分成幾和4?
教師:5和2組成幾?7可以分成6和幾?
教師:幾和3組成7?7可以分成2和幾?
有效提問:
1、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它們數一遍?
2、6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誰能告訴老師是哪幾種?
3、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你分的不同分法?
4、7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記不住這么多分法怎麼辦?用什麼辦法歸納一下可以記得又快又准確?
有用詞彙:分解 組成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數字7的正確書寫。
❹ 如何開展幼兒園數學教學
導語: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將來學習和一切發展的基礎。其實,學習數學和學習其他學科一樣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尋,只要我們找到了這個規律,遵循這個規律,一樣可以把數學學得很棒的!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一、在實際活動中操作提高幼兒對數學的感性認識
不要認為幼兒動手就算操作,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兒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注重其實效性。如學習“7”的組成,課上教師為每個幼兒准備了7粒石子,教學時,要求幼兒先數一數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兩部分,試試有多少分法?幼兒興致勃勃地開始來操作,還未等幼兒完全分好,教師已請幼兒回答結果,教師雖說讓幼兒操作但不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時間,這樣操作只是走過場而已。
教師可設計成:准備7種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6、6和1;(2)按顏色分,可分成2和5、5和2;(3)按形狀分,可分成3和4、4和3;教師讓幼兒操作時,應進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麼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麼分?這種描述盡管只是對感性認識的描述,但它卻是形成概念和判斷的基礎。所以,在設計操作時,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要求,來規定操作程序和規則,設計操作的步驟及需要幼兒觀察和思考的問題。幼兒只有通過比較觀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組成,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來操作也是保證操作成功的重要條件。
二、導入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情境互動式幼兒數學教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情境創設。情境創設,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根據課程內容創設相關的情境。俗話說“不愛學習的孩子那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卻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動、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又把數學中的知識通過故事的形式描繪出來,這樣可以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例如,在大班數學活動“數量關系對應”中,教師設計了白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現了一座城堡,城堡里關著一位被老巫婆捉來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個不停,一個好心的衛兵把事情告訴了白馬王子,白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親愛的小朋友們,我們要做個好心人去幫助白馬王子願意嗎?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這時,教師藉助事先准備好的圖片,設置了白馬王子過橋、路過花園、經過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聰明、到動物王國幫小動物鋪路等幾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道數學題。幼兒完全沉浸在情境故事裡,對數學特別感興趣。情境互動式課堂教學就是選擇幼兒喜歡的人物設計故事,並藉助故事中的環節滲透知識教學,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讓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三、結合日常生活設計數學游戲
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乾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啟發幼兒動腦筋讓餅干“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四、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有利手段。我們在開展情境互動式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就注重每一次情境的創設。把教育目標或數學概念與幼兒相關的生活和活動經驗相聯系,從而開展適合幼兒水平與興趣的游戲活動。
如教師在導入部分的環節中設計了開火車的游戲,在音樂聲中帶著小朋友來到兒童樂園,大班數量對應、分類與計數、中班序數等內容融入在游戲《快樂的游樂場》,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基本都能描述出遊樂場的主要游樂設施和一些常見的輔助設施(售票處、草地、休息的長椅等),教師將數學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創設一系列的關於游樂場的教育活動:小火車上有誰?第幾個座位沒有人?小姑娘排在第幾位買票等,把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與情境數學活動結合起來,使幼兒能夠從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辨認1~10以內的數字和序數,10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對不同的事物進行分類、計數,並形成初步的數概念,同時還利用雙圓卡片和數塊卡等學具的操作 進行拼圖組合,從而發展幼兒上下、左右的位置感和思維的靈活性。這樣幼兒就會自然的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自由發揮,積極探索。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游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
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游戲;結合圖形的教學,可創編體育游戲《跳房子》等。
總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數學教育活動,從而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情境組織集體教學活動,能在游戲中提供材料讓幼兒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經驗數學化。
❺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研活動
幼兒園如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如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數學教育活動,從而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情境組織集體教學活動,能在游戲中提供材料讓幼兒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的技巧.
在實際活動中操作提高幼兒對數學的感性認識
不要認為幼兒動手就算操作,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兒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注重其實效性。如學習「7」的組成,課上教師為每個幼兒准備了7粒石子,教學時,要求幼兒先數一數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兩部分,試試有多少分法?幼兒興致勃勃地開始來操作,還未等幼兒完全分好,教師已請幼兒回答結果,教師雖說讓幼兒操作但不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時間,這樣操作只是走過場而已。
教師可設計成:准備7種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6、6和1;(2)按顏色分,可分成2和5、5和2;(3)按形狀分,可分成3和4、4和3;教師讓幼兒操作時,應進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麼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麼分?這種描述盡管只是對感性認識的描述,但它卻是形成概念和判斷的基礎。所以,在設計操作時,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要求,來規定操作程序和規則,設計操作的步驟及需要幼兒觀察和思考的問題。幼兒只有通過比較觀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組成,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來操作也是保證操作成功的重要條件。
導入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情境互動式幼兒數學教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情境創設。情境創設,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根據課程內容創設相關的情境。俗話說「不愛學習的孩子那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卻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動、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又把數學中的知識通過故事的形式描繪出來,這樣可以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例如,在大班數學活動「數量關系對應」中,教師設計了白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現了一座城堡,城堡里關著一位被老巫婆捉來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個不停,一個好心的衛兵把事情告訴了白馬王子,白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親愛的小朋友們,我們要做個好心人去幫助白馬王子願意嗎?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這時,教師藉助事先准備好的圖片,設置了白馬王子過橋、路過花園、經過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聰明、到動物王國幫小動物鋪路等幾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道數學題。幼兒完全沉浸在情境故事裡,對數學特別感興趣。情境互動式課堂教學就是選擇幼兒喜歡的人物設計故事,並藉助故事中的環節滲透知識教學,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讓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數學教學游戲化
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是兒童的最高階段, 是這一時期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 因為游戲是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於是我在教幼兒認識時鍾時,創設了「我的一天」游戲,要幼兒說說自己每天早起刷牙是什麼時候,午飯什麼時候吃,晚上是幾點鍾上床睡覺,結合幼兒熟知的日常生活事件來建立基本的時間概念,認識時鍾的整點和半點,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時間概念,認識了時鍾。
(二)數學知識故事化
故事是幼兒最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它形象生動, 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如:在教認識5時, 我借用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該故事是幼兒期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在故事原有的生動情節中,我在每個出現的角色上增加了數量關系,通過對2條鯉魚、3隻烏龜、4隻鴨子和最後5隻青蛙的事物形象的點數,逐漸理解5的數量概念,在活動中, 孩子們情緒高漲, 直觀、形象的故事情境, 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數學教學巧提問
正如當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沒有問題的存在, 就沒有數學活動的開始, 有了問題, 思維才能有方向。」如在我們學習3-2=?的減法時, 可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3減去2是什麼意思?怎麼減?3比2大還是小?3減去2後是變多了還是少了?……幼兒的思維在教師富有變化的問題情境中穿越,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活動變得活潑有趣, 使幼兒想學、愛學、思學。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
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兒產生熟悉感、親切感, 從而讓幼兒在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現的活動中, 漸漸明白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並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不斷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可以借用幼兒在生活中愛互相比個子的心理設計了「我們比一比」的活動來學習理解高矮概念,通過比較看看誰最高,誰最矮,誰比誰高又比誰矮,來理解高矮的概念以及相對性,用這樣的「生活化」方法就容易消化多了。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重視數學教學藝術,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心理活動處於主動、活躍的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才會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奧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之一。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上要開動腦筋,不能拘泥於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給束縛,從而陷入僵化的教學模式中。要知道教無定法,然不可無法,一成不變的風格,盡管能使學生少一種適應的過程,卻也使學生少了一份新鮮感,長久,會使課少幾分吸引力。高明的老師會根據需要,在不同的時候,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不斷探索研究,為學生度身量體,設計新的教學方法。我們有怎樣的學生,決定了我們必須有怎樣的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不足,課堂上我更多採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啟發分析式教學、講練結合法,並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和研究,我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指導方針:低起點,高要求,面向全體,突出個體。奠定了「充分暴露學生和教師的思維軌跡,通過雙邊關系,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學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覺的教學示範下,靈活的教法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學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重在引導,妙在開竅,教之以法,施之以練,學生逐漸領悟到學習數學的要領和表達知識技巧。讓學生從您的課上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
從成功的喜悅中激發學習興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將回指給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會給學生在學數學時心理求知的厚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的機會,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並為獲取的成功漸進式地感到高興和驕傲,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開啟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為動機的學生堅持學習的時間會更長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會歸結於自己不夠努力,他們一心想獲得成功,當失敗時,會加倍努力,直到成功為止。
因此,在學校里成就動機強的學生一般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另一方面,沒有體驗過成功的學生往往會失去這方面的動機,把動機轉向他們感興趣的其它事情上去。心理學家發現,學生可能以兩種方式來達到目的,試圖獲得成功和試圖避免失敗。試圖獲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後,動機增強,他們往往更加努力以還取得成功,而試圖避免失敗者在遇到挫折後動機水平降低。尤其是對中差生來況,進一步的失敗會導致學習動機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則會成為學習動機的「激活劑」。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板書、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分層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4數學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構建「以生為本」的數學課堂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教師負責教學引導,可適時插入相關問題,激發小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時,數學教學應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學生的資質能力提供各種層次的學習任務,讓所有學生都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通過這種方式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
比如,在《找規律》一課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關註:一個學生摘一個桃子放進筐里,是為1;一個學生摘兩個桃子放進筐里,是為2……以此類推讓學生接下去,一直說到10。然後教師更換教學形式:兩個學生每人摘一個桃子……兩個桃子……三個,一直說到第十個,隨著數字的增加,回答可能會出現錯誤,此時教師給出問題引導:你們可否利用先前學過的加法,總結一下其中的規律?比如學生數量為x,每人摘兩個桃子是2乘以x,每人摘三個桃子是3乘以x……並留給學生5~10分鍾時間組內討論。這是一個既重視結果也重視過程的學習策略,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師設計趣味性強的典型例題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該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典型例題,以此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加深學生對典型例題的印象。而在接下來的數學練習中,學生能夠根據例題進行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
如在小學數學的「打折」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設計出一個典型例題:學校超市裡售賣籃球,每個籃球100元,但是在六一兒童節那天,超市有打折活動,每個籃球打七折,請問六一兒童節這天,學校超市的籃球價格是多少錢?這道例題之所以被稱為典型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該例題包含了數學教材中的「打折」這一教學點,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了教師的教學任務;第二,該例題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愛好,從學生喜愛籃球出發。面對這樣趣味性強的典型例題,學生自然會對「打折」這一知識點充滿好奇並努力思考問題的答案,由此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
❻ 幼兒園數學教研工作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先做一份工作計劃,開個好頭吧。估計許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會寫,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研工作計劃(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神聖使命,我們要堅持學習,堅持教育研究,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以科學的教育方式組織學習,以飽滿的教育熱情對待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真正使素質教育不成為一句空話。我們相信,在園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會具有時效性、針對性,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質量會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背景分析:
1、以實踐教學為依託,組織教師進行數學分組策略的研討,使教師明確各年齡段幼兒分組的特點。
2、以園本課題為載體,逐步提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操作材料投放的科學性。
3、在常規教學中教師們提出數學教學中,對操作材料呈現的時機數量,呈現的方式,還有許多疑問。
二、指導思想:
20xx年我園將繼續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知道綱要》《武漢市幼兒園課程綱要》精神,以等級園評定為契機,以全面提高教研質量為重點,通過「一主題,四活動」的教研形式,扎實、有效地開展游戲研討。同時以嚴謹治學的態度繼續開展園本課題的研討。
三、教學教研內容:
1、數學教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應用。
2、操作材料與數學學習的關系。
3、操作材料投放前教師的指導語。
四、工作目標:
1、繼續開展分組化教學模式。
2、結合教學目標學習適宜的投放操作材料。
3、以一課多研的形式提升教學質量。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數學素養。
1.以專業書籍為理論指導,組織教研組成員認真學習,同時搜集相關專業理論和經驗與教研組成員共享。
2.熟悉幼兒園數學教學的內容範疇,並根據內容了解各年齡段數學領域目標,為更好地設計教學具服務。
3.進一步熟悉強化分組教學。
(二)開展教學觀摩,提升教學質量。
1.觀摩、研討分組化教學研討課程。
2.以年齡組為單位,率先觀摩各小組的研討課,再在研討、微調的基礎上一課多上。
3.教研組成員針對觀摩活動即時反思,研討成功之處與存在問題(小、中、大班老師每人執教一次)。
4.鼓勵並支持教研組成員積極報名參加數學公開教學活動。
(三)緊扣教學目標,設計製作教學具。
1.以《五大領域》中的各年齡段數學教學目標為主要依據,設計製作科學的教學具。
2.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徵和操作能力,製作大小適宜、趣味性強、便於操作的學具。
(四)全面總結經驗,深刻進行反思。
1.教研組成員交流小組化教學的指導方法和教學具的製作使用,撰寫教學心得。
2.深刻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部的研究重點。
一、指導思想。
在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重要內容下,注重自身的修養,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續貫徹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抓好本組及教研組教師的教學素養,肯鑽業務,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二、常規管理。
1、成員組成。
大班組
中班組
小班組
2、教研組活動。
A、單周:每單周一次小教研,活動包括:教研課、文章學習、經驗交流、課例分析、教案研討等,由各個小教研的負責人自行組織。
雙周:每雙周一次大教研活動,其中包括5次由數學教研組的教師向全園開放的園級教研課,地點:開課教師所在班級;兩次匯報活動,地點:三樓多功能室。
B、學期展示。
每學期兩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課匯報、教研沙龍、經驗交流等。
C、文章學習。
教師自行學習數學教育類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薦文章、推薦課例每學期一篇,附推薦理由。
漂流書一本,教師閱後寫出心得體會。
D、教學案例。
每月一篇數學教學案例。
3、網路宣傳。
開通數學教研組博客,組內教師及時上傳相關資料。上課教師在課後及時撰寫與上傳活動報道至校內網。
三、目標定位。
小班:
1、邏輯關系。
(1)按物體的屬性求同與分類,建立幼兒初步的「集合」觀念。
(2)發展幼兒「一一對應」的觀念,以及確定兩組物體的「多」、「少」、「等量」關系的經驗。
(3)發展幼兒簡單模式的經驗。
2、數和量。
(1)發展幼兒按順序念數詞和計數的經驗。
(2)發展幼兒給大小系列和長短系列物體排序的經驗。
(3)發展幼兒的時間觀念。
3、空間與形體。
(1)發展幼兒區分空間關系,尤其是以自身為中心指出物體空間位置的經驗。
(2)發展幼兒區分物體平的面與不平的面、封閉圖形與開放圖形的經驗。
中班:
1、邏輯關系。
(1)發展幼兒等量判斷的經驗。
(2)發展幼兒按事物多種內外屬性進行分類的經驗。
(3)發展幼兒按差量給物體排序的經驗。
(4)辨認簡單的模式,並按一定規律排列物體。
2、數和量。
(1)將數量與數字進行匹配,理解10以內數字代表的基數意義。
(2)知道10以上物體的進位計數方法和讀法。
(3)理解數字代表的序數意義(表示物體位置)。
(4)在數列中發現數目的等差關系和相對關系。
(5)用自然物測量物體,將「量」與「數」聯系起來。
(6)獲得有關時間的流逝、時間的順序等觀念。
3、空間與形體。
(1)發現平面封閉圖形的邊角特徵,有圖形守恆觀念。
(2)發現圖形之間的關系。
(3)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
大班:
1、邏輯關系。
(1)知道類與子類的關系,形成初步的類包含觀念。
(2)劃分整體為兩個部分或還原各部分為整體,發現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有初步的長度守恆、面積守恆的觀念。
(4)發現和創造各種排列的模式。
2、數和量。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理解數字的意義。
(2)在「加」與「合並」、「減」與「拿走」之間建立聯系。
(3)精確感知物體量的差異,並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排序。
(4)學習自然測量。
(5)知道可用簡單的方法估計時間、有初步的時間觀念。
3、空間與形體。
(1)能夠認識幾何圖形之間的關系。
(2)發現常見幾何體的主要特徵及幾何體各面與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系。
(3)發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點。
本學期數學教研的重點放在數學教育生活化。
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數學領域中主要體現在目標、價值取向和指導策略的變化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科學領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同時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即強調幼兒園數學教育應生活化。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為兩層含義:一是「從生活中來」,即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操作材料等來自生活,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
1、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聯系幼兒的生活。
數學知識是非常抽象的。而現實生活為幼兒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橋梁。為此,數學教育的內容應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系,這樣可以藉助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幼兒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將其生成為數學活動。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是幼兒所關注的,我們應善於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抓住他們不經意的提問,將之作為引發幼兒數學學習的好時機。
2、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關注與生活的聯系。
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教師需關注數學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並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中的數學」、「幼兒園中的數學」和「生活中的數學」緊密地聯系起來。
3、以「生活情境」的導入,引出數學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幼兒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數學貼近生活;要盡量地去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從中引出數學問題,並以此讓幼兒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
4、從現實生活中選擇相關的操作材料。
幼兒園數學活動與科學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儀器,更多地應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安全的.廢舊材料,這樣一是可以讓幼兒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二是可以讓幼兒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三是可以保證數量,做到幼兒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節約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和幼兒園的物質資源。
在准備操作材料時,教師一方面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相應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幼兒在活動前或活動後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有關材料。
5、創設模擬現實生活的活動情境。
在數學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並借鑒一些常見的生活事件,創設一個個生動而真實的、可親身體驗的、科學而有效的模擬生活的教育情境,讓幼兒與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從而建立起連接數學概念與生活的橋梁。
6、數學教育活動應滲透於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許許多多可對幼兒產生數學影響的事例,而且這些事例經常反復發生,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這些事例中的數學,讓幼兒積累相關的數學經驗,為幼兒學習數學做好經驗的准備。
B、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於比較簡單的數學知識,可以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直接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並對數學產生興趣;二是將數學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尤其是其他領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中。
C、在生活中運用數學
數學教育不僅要聯系兒童生活,「還要引導兒童用數學。讓兒童感受到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作用」,只有在運用過程中才可以為兒童「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實際背景」。
五、考核辦法。
1、每月對組內教師的備課、教學具製作、上課、作業批改等方面進行檢查考核,及時總結與反饋組員教研情況,並將考核情況及時上報。
2、組內成員及時上交教學案例、推薦文章及推薦課例。
3、組內成員准時參加每次教研活動,並且積極發言。
一、指導思想:
1、深入貫徹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深層理解。圍繞江寧區數學教研組的研究方向,探討「數、量、形、空間」領域上進行整合教學的研究。
2、加強課程理論的學習、注重觀念更新:倡導「新綱要」學習、解讀和有關課程理論的學習;倡導把園數學教研的內容更多指向班級管理和課程實施,重視構建動態的、關注效益的學習共同體,切實發揮園數學教研組的研修、引路、資源提供等作用。
3、「聚焦教學活動、研究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活動」的理念,把園本教研落實在兒童發展和教師發展上,讓「園本教研」成為教師培訓的主陣地。
4、為園數學組教師專業成長和風采展示提供平台,形成教學研究共同體。
二、主要研究任務:
1、學習區數學教研組先進經驗,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起到借鑒和啟示的作用。
2、進行理論學習研究,探討「數、量、形、空間」領域上進行整合教學的研究。
3、開展實踐研究,從實踐出發,在實際操作中研討具體問題。
4、開展案例分析,以案例為載體,挖掘數學教學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的「亮點」,形成優秀教學案例,讓大家共享優秀教育資源。
三、活動形式與要求:
1、本學期活動5次(詳見活動安排表),自第7周起每單周四上午9:00至10:40。
2、活動形式:
(1)每次觀摩教學活動後,開課教師個人反思,大家評議,交流研討;
(2)理論講座:組長主持講座。
3、活動要求:
(1)要求組員遵守活動紀律,不無故缺席、早退;
(2)組員要認真進行集體備課,開課教師要認真備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3)組員在研討時要積極參與討論,闡述觀念,認真記錄。最後一次活動結束後,需上交教案及教學案例。
(4)組員公平公正投票評選出數學教研組優質課,並進行好課展示。
四、活動日程安排
(略)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教研活動仍然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在教研活動中遵循「求真務實」的工作原則,堅持「以幼兒園教育質量為本,以教師和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從我園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教研工作職能,開展分領域的研究,扎實有效地深入貫徹《綱要》。
二、本期幼兒園教研工作主要目標:
開展觀摩課活動,切實教師的說課、上課、反思能力及組員的評課能力;繼續開展集體備課,使大家集思廣益,共同進步;通過各種理論學習及課題式研討,切實提高教師教研、教育教學能力。
三、具體目標與措施:
1、切實有效地發揮教研組長的示範引領作用。
教研組長要確定每一次參加教研活動的時間,以及每一次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具體的安排,提前通知組員,讓各位教師做好參加活動的准備,促進教研活動開展,並使活動有實際成效。
2、開展觀摩課活動。
一名現代的幼兒教師既要有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而「觀摩課」能促進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並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及教學能力。本學期,我們將開展觀摩課活動,主要任務由青年教師來擔當。其他組員也要認真聽課、評課,在觀摩的同時與上課教師共同取得進步。
3、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要求要有說課稿,教案詳細、規范。組員要認真聽課,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思,並在課後的教研活動中展開研討。
4、開展各種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園一貫注重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對待教育各個環節,從制訂教學計劃到組織活動再到活動後關注幼兒,努力提高保教質量。平時大家都忙於自己教學,於是就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靜下心來總結交流,進一步完善自我,共同提高。具體內容有:
(1)觀摩交流,集中觀看一些優秀的教育教學活動,吸收新經驗,取長補短。
(2)集中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提高理論水平,開擴教育教學視野,將理論應用於日常的實踐工作中。
四、具體工作安排:
時間內容
第二周
1、學習教研活動制度。
2、宣讀教研活動計劃,組織本組教師展開討論,提出意見及建議後進行適當調整及修改。
3全體數學組教師學習幼兒廣播體操。
第三周
1布置集體備課。
內容:第五周數學內容;執筆:朱秋華。
第四周
1、分組討論集體備課。
2、理論學習:
第五周
1由朱秋華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2討論集體備課。
第六周放國慶假
第七周
1由朱秋華老師集體備課進行反思和分析。
2布置集體備課。
3內容:第八周教學內容;執筆:歐陽麗琴。
4歐陽麗琴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第八周
1.由歐陽老師集體備課進行反思和分析。
2布置集體備課。
內容第八周教學內容;執筆:溫珍琴。
3溫珍琴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第九周
1由溫珍琴老師集體備課進行反思。
2布置集體備課。
內容第九周教學內容;執筆:賴青。
3賴青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第十周
1由賴青老師對集體備課的內容進行反思。
2、由各位教師進行分析。
3由蘇芸紅老師為下周觀摩說課
第十一周
1全園數學組教師准時到蘇芸紅老師班上進行觀摩課。
2上課老師進行反思。
3全體教師進行分析
第十二周理論學習。
第十三周
1集體備課。
2內容第十三周教學內容執筆鍾紅
3全體教師進行分析。
第十四周
1、由鍾紅老師對集體備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2布置觀摩課。
上課時間:第十五周;上課老師:韓芳老師,內容自選。
3由韓芳老師對下節觀摩課進行說課。
第十五周
1全園數學組教師准時到韓芳老師班上進行觀摩課。
2上課老師進行反思。
3全體教師進行分析
第十六周
1布置集體備課
內容:第十八周教學內容;執筆:繆紅
2繆紅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3理論學習。
第十七周
1、由繆紅老師對集體備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2全體教師進行分析
3內容第十三周教學內容執筆:邱葵華。
3邱葵華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第十八周
1、由邱葵華老師對集體備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2全體教師進行分析
3鍾永群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第十九周
1、由鍾永群老師對集體備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2全體教師進行分析
3謝田華老師說集體備課稿
第二十周
1、總結本學期教研活動開展情況。
2、組員對下學期教研活動提出建議。
一、指導思想:
深入慣切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深層理解。
二、主要任務
1、明確幼兒園數學各年齡段的目標和內容,並對教學過程環節設計和組織進行實踐。
2、學習有關幼兒數學學習發展路徑的理論。
3、經驗交流學習,開展實踐研究,從實際出發,在實際操作中研究討論具體問題。
三、活動方式
老師上公開課、平常課堂觀察分析,自主學習、反思與評課
四、活動安排
時間地點主要內容
第2——5周辦公室按年齡段老師集體研究本期所學內容
第7周大二大五教室祁艷玲、胡小蘭上公開課辦公室老師反思及評課討論
第8周中一中二田馮、李春紅上公開課老師說課反思及評課討論辦公室
第9周中三、辦公室王巨光上公開課老師說課反思及評課討論
第10周小一、辦公室李殊上公開課老師反思說課及評課討論
第11周小二、辦公室廖宇上公開課老師反思說課及評課討論
第12周辦公室討論集體教學中幼兒操作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
第13周辦公室討論如何對幼兒的操作進行指導?如何評價幼兒的操作等
第14、15周辦公室教師的讀書交流會,老師准備一篇與教學相關的文章,進行文章交流
第16周辦公室總結本期教學活動及心得體會
❼ 怎麼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活動
導語:數學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難懂的,如何在幼兒園更好的開展數學教育,讓孩子更好更快的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呢?操作活動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材料,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思考,從而獲得初步的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經驗的必經之路。
1.在多種形式的操作中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我們在組織游戲活動時,不僅讓幼兒學習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又要注意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同時,還得教給幼兒有關的數學方法和經驗。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讓幼兒每拿到一道算式就口編一道符合邏輯的應用題。
在此類游戲活動中既能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10以內的加減計算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認識長方體時,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測量、觸摸、動手製作等多種方法來感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結構特徵。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在實際活動中操作提高幼兒對數學的感性認識。
不要認為幼兒動手就算操作,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兒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注重其實效性。如:學習「7」的組成,課上教師為每個幼兒准備了7粒石子,教學時,要求幼兒先數一數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兩部分,試試有多少分法?幼兒興致勃勃地開始來操作,還未等幼兒完全分好,教師已請幼兒回答結果,教師雖說讓幼兒操作但不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時間,這樣操作只是走過場而已。
教師可設計成如:准備7種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6、6和1;(2)按顏色分,可分成2和5、5和2;(3)按形狀分,可分成3和4、4和3;教師讓幼兒操作時,應進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麼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麼分?這種描述盡管只是對感性認識的描述,但它卻是形成概念和判斷的基礎。所以在設計操作時,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要求,來規定操作程序和規則,設計操作的步驟及需要幼兒觀察和思考的問題。幼兒只有通過比較觀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組成,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來操作也是保證操作成功的重要條件。
3.在游戲過程中操作中獲得知識。
我們將操作活動游戲化,就能夠較好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使其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學習5的組成時,我一改以往先由老師講解、示範演示教具,再由幼兒模仿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採用玩「撒圓片」的游戲,我將紅、綠兩種顏色不同的圓片分別貼在一起製成雙色圓片,游戲時,每人得到7個雙色圓片,幼兒把7個雙色圓片往桌子上輕輕一撒,看一看,7個圓片中有幾個紅色圓片,幾個綠色圓片,從而自然得到7可以分成幾和幾,再將其結果一一記錄下來。如此經過反復游戲,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最後,再由老師系統地總結幼兒所記錄的答案。這樣把幼兒所獲知的感性經驗真正上升為理性知識,在操作活動中不斷強化其數概念。
4.操作活動的靈活運用,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學習數學活動中最忌諱的就是機械記憶,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應把知識重點放在發展幼兒思維能力上,使幼兒有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念、判斷推理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體會到,掌握各項知識的順序為:讀數、基數辨認圖形、分類、寫數字、組成和加減法,最難的.是組成和加減法運算。可以充分利用操作活動來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
如:學習7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內容,這是其中的一組請幼兒仔細觀察7瓶果奶的不同,(1)瓶的大小不同:1隻小瓶,6隻大瓶;(2)瓶的形狀不同:2隻細頸瓶,5隻普通瓶子;(3)瓶的顏色不同:3隻紅色瓶,4隻綠色瓶;然後,讓幼兒根據剛才的觀察,用數字卡片排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並說出理由。幼兒必須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語言表述等手段來完成這項任務。
5.操作材料的實用性,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師在設計和准備操作材料時,還要注意考慮美觀性、趣味性,更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開放性的教育方式,是幼兒園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
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法」寓數學教育於游戲活動之中,能使幼兒在自由活動和有趣新奇的游戲體驗中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是幼兒探索知識,尋找知識之間聯系的有效方法,這是一個引導幼兒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幼兒必須動手動腦。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更好地運用「操作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使「操作法」發揮最佳效果。
開展數學活動
(一)好奇心和想像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利用玩具和游戲作為載體,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方式。根據幼兒認知的特點和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我設計了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愛上數學,將數學教學內容巧妙地融合在各種游戲中,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如:在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活動中,我設計了「看誰摸得快」的游戲,要求幼兒眼睛不看,只能用手摸,摸到後說出名稱並「送圓形娃娃回家」,讓幼兒通過作用於事物的外部活動,獲得對圖形的體驗和感知。
(二)美工課用橡皮泥製作「七星瓢蟲」,主要滲透了數字「7」以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馬蓮花」的游戲是訓練幼兒聽數的能力,幼兒在游戲中聽口令,和幾個小朋友迅速抱成一團,孩子對這個游戲十分的感興趣,它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輕松愉快的掌握數學知識,並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
(三)認識「上下、前後」,我設計了「送小動物回家」的游戲,讓幼兒把小動物送回家,按照要求,例如小熊貓的家在第一層的右邊,小猴子的家在小熊貓的上邊等等。幼兒在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矮個子站在前面,高個子站在後面,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進行,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方位詞。班級創設了角色區「農家院」「小超市」,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不但能加深對數的理解,增強記憶,還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只要教師從實際出發,掌握幼兒的認知特點,設計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數學游戲,就能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玩得開心,玩有所得,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游戲化教學
一、在游戲中學數學
「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因為游戲深受幼兒喜愛,所以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很好。
二、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游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除了希望老師關注幼兒的生活護理外,更關注的是幼兒的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乾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啟發幼兒動腦筋讓餅干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有時,我還啟發幼兒想像自己所吃剩下的部分餅干像什麼,孩子們有的說像游戲卡、像月亮,像小鳥等。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這樣不僅鞏固了幼兒對圖形的認識,而且還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動腦筋的習慣,也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三、要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來說,注意力更是難以集中。有一次,剛上中班的小外甥在我家裡看動畫片,他媽媽來接他回家,這時,小外甥正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西遊記》呢,我一連喊了他幾聲,他都沒有覺察。這說明,年齡小的幼兒不是不能相對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啟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復習時,我就將認識顏色和鞏固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利用充足的教具,使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復習效果特別好。
幼兒數學操作策略
提供有目的性的數學操作材料
活動區游戲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如何有計劃、有目的的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區域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們探討的重點。教師要對本班幼兒當前的教育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從而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發展的實際需要。
在認識橢圓形、梯形時,我們設計了「神奇的大口袋」游戲,讓幼兒邊玩邊通過觸摸感知、掌握圖形的特點。在認識數字1~10的活動中,我們增設了電話超市,首先要提供多部電話機,電話機上的數字按鈕就是幼兒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較好活動材料;其次投放寫有各種號碼的電話簿,幼兒可根據自己活動中情景的需要,給特定的對象打電話,可以打給小兔、小猴,或是遇到危險打火警電話等;最後請幼兒自己根據情況編寫電話號碼,幼兒看著號碼撥打電話時就是對數字的運用和鞏固。這樣的學習紮根於兒童的生活與經驗,正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在這些過程中,幼兒的想像能力、語言能力得到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生活中運用數字、學習數字的能力。
數學操作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首先,數學區域材料的投放要有層次性。「教師應了解兒童,教育教學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視兒童的特點,要適合兒童發展的水平。」游戲材料的層次性,要考慮參與游戲的幼兒主體的差異,在游戲材料設置上體現層次性,不同能力的幼兒選擇不同難度的游戲材料,同時,根據幼兒游戲的具體情況逐漸增加游戲難度。注意由易到難,增加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其次,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具有層次性的材料選擇投放後,關鍵還在於如何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去操作。為了便於幼兒了解每種操作材料的難易,我們利用空間方位、場地安排的暗示性和操作材料、用具投放的標記性來表示。如投放操作材料的籃子顏色,操作材料上標上一顆星、二顆星、三顆星,同時規定每天新授內容和上次活動所授內容是每個幼兒必做的。
❽ 幼兒園數學研討活動方案
目標:
1、能在平面圖上區分遠近。
2、能用多種方法測算距離。
准備:
1、教師繪制幼兒園周圍的平面圖。
2、測量的工具、筆。
3、幼兒用書《上學去》。
過程:
1、回憶散步的經歷:
——「你們前幾天外出散步時看到的建築設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2、學習看平面圖:
觀察教師繪制的平面圖,在上面找出曾經去過的地方。
找出有幾個地方可以有幾條路同時到達。
3、估算遠近:
請幼兒估算從幼兒園到這些地方的距離(遠近)。
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證明你的估算?
(計算時間、在地圖上測量的距離、數有幾步等。)
幼兒自由結伴嘗試用多種方法證明自己的估算。
集體交流自己的證明。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幾何圖形進行拼小樹活動。
2、用標記記錄所用圖形的數量。
【活動准備】
各種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圖形拼畫一幅。
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觀察圖形拼畫。
——出示圖形拼畫,請幼兒觀察這幅畫里有什麼。
——這幅畫是由哪些圖形拼出來的?
選圖拼畫。
——桌上有些什麼?它們是什麼圖形?
——請幼兒選用各種不同的圖形拼小樹。
——教師巡視,幫助、鼓勵動作慢的幼兒盡快確定主題,肯定幼兒拼出的各種圖案。
——分享交流。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拼的畫中用了哪些圖形。其他幼兒仔細地觀察後加以補充。
記錄表達。
——數一數自己的圖形拼畫里每種圖形各有幾個,然後選擇相應的標記用短線或圓點在記錄單上記錄各種圖形的數量。
——與同伴交流各自的記錄結果,並說說哪種圖形用得最多。
【活動延伸】
可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運用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的內容《拼小樹,拼小花》,進行復習鞏固。
【活動建議】
本活動也可分成幾個系列活動:
①運用各種圖形進行拼圖活動,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豐富幼兒的想像能力,提高幼兒的拼圖技能。
②在拼圖的基礎上,請幼兒說說自己選用的幾何圖形的名稱,辨明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
③在以上兩個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活動,即在畫有各種圖形標記的記錄單上記錄各種圖形的數量。
④記錄圖形的種類和數量。
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單,可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事先畫好圖形標記,或由幼兒自行繪畫。
可為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拼畫圖例,讓他們按圖示選擇幾何圖形片進行拼圖。
活動目的:
1.能按物體的特徵進行層級分類;能明確地講述操作過程與結果。
2.學慣用數字對物體進行分類統計。
3.能有序地擺放、整理活動材料,培養幼兒良好的數學常規。
活動准備:
1.紅、藍兩色水筆各一支;
2.「分衣服」材料:大小、顏色不一的「衣服「;「分紐扣」材料:大小、扣眼、顏色不一的「紐扣」若干份;
3.分類板、記錄紙;
4.投影儀。
活動預設:
一、以「開百貨商店」導入活動。
師:郭老師開的商店進了一批新貨,這批貨又多又亂,請小朋友幫幫我,將這些東西分一分,好嗎?
二、教師講解層級分類和記錄法
1.第一次分類並記錄: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不同特徵來進行第一次分類,並根據標志進行記錄。
(2)師:這些衣服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可以怎麼分?
師:我們將分好的衣服再按照它的特徵進行記錄(先數一數分出的物品有多少,在相應的記錄紙上用數字記錄並在上面畫上標志)。
2.進行二級分類:
師:如果我要將這些衣服再進行分類,能不能再分?怎麼分?(請幼兒進行分類,分好後教師進行記錄。)
教師小結:像我們今天這樣一層一層進行分類的方法就叫做層級分類。我們在分同一種東西的時候都可以根據它的款式、大小、顏色等特徵進行多級的分類!
三、幼兒分組操作,進一步學習層級分類:
師:我的商店裡還進了一批的紐扣,也想請你們幫我分一分。小朋友們可以根據郭老師剛剛的方法,將這些紐扣一層一層進行分類,你們想想,看看有幾種方法可以將這些紐扣進行分類整理!
師:我們分小組進行,每組2人,2個小朋友們可以先討論,然後按商量好的方法幫我的紐扣進行分類。一人分一人進行記錄,每分一層都要數一數有多少,在記錄紙上用數字記錄並在上面畫上標志。(提醒幼兒記錄好一種辦法後可以在籃子里再拿一張記錄表用另外一種方法進行分類記錄。)
四、師幼一同評價操作情況:
師:請你說說你是按紐扣的什麼特徵來分的?怎麼記的?
(請個別幼兒來介紹他的操作情況,引導全體幼兒對各組的統計表進行討論,看看這些統計表是否能讓別人清楚分的是什麼、是按什麼分的!)
五、結束延伸:
師:這些紐扣還能再分嗎?怎麼分?等等我們回班上一起來分分。
教學內容 :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准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了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准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獲。
七、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設計思路:
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的組成和十以內的加減法,將數學學習融入圖片、游戲、生活中,讓孩子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得輕松自如、教學目標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通過此活動讓幼兒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和它們友好相處並保護好它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的特徵分解畫面,並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學習編減法應用題,列減法算式。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積極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實物圖(一棵大樹,樹上有7隻鳥,一隻大的、六隻小的;兩只白色的、五隻黃色的;三隻停在樹上、四隻剛起飛);算式題卡、粉筆、人手一套1-7的數字卡片,運算符號若干、毛毛蟲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一、小鳥來做客出示圖片,今天鳥媽媽帶著小鳥飛到我們班來做客,小朋友們為它們表演一個節目吧!
二、為鳥兒們表演節目1、教師出示算式題卡(如5+2),幼兒快速從1-7的數字卡片中找出正確答案並舉起。
2、游戲進行若干次。
三、鳥媽媽出難題小朋友真能幹,現在鳥媽媽出難題要考考你們。
1、引導幼兒仔細看圖,分解畫面。
問:圖上有誰?有幾只?它們一樣嗎?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顏色、動態不一樣)2、引導幼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編減法應用題。
⑴、幼兒相互討論小朋友都看見了樹上有1隻大鳥、6隻小鳥;有2隻白色的鳥、5隻黃色的鳥;有3隻停在樹上、4隻剛起飛;你能根據這些特徵編出減法應用題嗎?(幼兒討論)
⑵、集中討論
①、教師根據鳥大小不同編減法應用題:樹上有7隻鳥,有1隻是大的,幾只是小的呢?然後請幼兒列式計算,並說說各數表示什麼。
②、誰能根據鳥顏色不同編減法應用題呢?(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編應用題,幼兒編出應用題後,集體列出算式,然後一起說說算式中各數及各符號所表示的實際意義。)③、用同樣方法根據鳥的動態編減法應用題,為什麼要問還剩下多少只?
幼兒講述,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算式。
3、帶領幼兒讀7的6種減法算式。
四、與鳥兒們玩捉迷藏鳥媽媽對我們小朋友的表現很滿意,它們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願意嗎?
1、教師遮住若干只小鳥,讓幼兒看圖並列出減法算式。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列的算式題中各數所表示的含義。
活動目標:
1、了解打電話的過程。
2、學會0-9的數字。
3、學會點數對應,並體會打電話的樂趣。
活動准備:
電話1部、號碼記錄卡、筆。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活動內容。
(1)老師口袋裡放著一部手機。
師:小朋友們,家裡是不是只有你一個孩子呢?
幼:是/不是
師:大多數小朋友家裡就他一個孩子。那麼,要是在家裡的時候想找小夥伴玩了,會怎麼做?
幼:打電話/到他家裡去玩/叫他來自己家裡
師:嗯,說的對。可是,要怎麼才能叫他來自己家裡呢?或者我們要去他家裡,也要先告訴他一聲吧?
幼:對的。
師:所以,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呢?
幼:打電話。
師:真聰明。打電話多方便呀?現在呀,老師就要打一個電話
撥號,老師撥打,通話,掛上。
師:"老師剛才在跟誰打電話?聽得出來嗎?"展示撥打的電話號碼
(2)師:這里有兩張電話號碼卡,一張是小男孩的,一張是小女孩的。可是,卡上沒有數字,只有點。你們來告訴我是幾個點好嗎?
幼:好
按點認讀。
師:現在我們都知道數字了,那麼號碼記錄卡上小男孩家裡電話是多少呢?把它們都寫下來吧。
幼兒看點數寫數字
(3)小女孩家裡電話是多少?
看點數寫數字
(4)師:那你們家裡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呀?能告訴我嗎?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家裡的電話號碼。
畫點數,並對照點數寫數字
2、幼兒交流經驗:號碼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電話是多少?
(2)請小朋友做打電話的游戲,撥打正確號碼(用手做打電話狀)。
師:"剛才小朋友都說了平時是怎樣打電話的,現在小朋友們來試試吧。"
3、幼兒體驗打電話的心情和樂趣。
全體幼兒一起復習一遍。
4、幼兒觀察和記錄。
師:我們知道了家裡的電話,那麼爺爺奶奶家還有外公外婆家的電話號碼你們都知道嗎?我們回家再去記下來吧。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因為電話是小朋友常見的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過程孩子的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幫助幼兒在理解序數含義的基礎上,會用序數詞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初步學習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活動准備:
1、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幫助幼兒在理解序數含義的基礎上,會用序數詞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初步學習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活動過程:
一、出示活動列車,幼兒觀察,說出有幾節車廂並說出各車廂的顏色。
二、教師出示幾種水果圖片,請幼兒說出名稱。師生共同用水果圖片裝飾「火車」,命名的「水果列車」。裝飾時注意同一水果圖片粘貼到同一節車廂上。
三、請幼兒欣賞水果列車,說出自己的水果圖片粘貼在什麼顏色的車廂上,這一節車廂是第幾節車廂。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學慣用序數描述水果列車,如:第一節車廂是紅色的,第二節車廂裝得是香蕉等。
四、請幼兒給住在樓房裡的小動物送水果,並說出活動的結果,如大象住在第幾層,我給住在第幾層的猴子送桃子等,教師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提供幫助。
五、播放背景音樂《火車開了》,幼兒5人一組進行游戲。
六、請幼兒活動結束後與同伴自由交談,說說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