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組織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組織

發布時間:2022-10-22 10:46:44

1.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一、 正確掌握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並非簡單的小組討論。它是一種有組織的、系統的、有結構的教學組織形式。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根據教學班級情況劃分小組,一般8—10人一組,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生個性盡量平均分配,不能出現高智商組,也不能出現低能力組;其次,賦予每個小組成員固定的職責。組長和副組長負責全組的總體安排,,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有自己的責任區,有自己必須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再次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定期交換分工,也有得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 制定恰當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實質是通過學生互動,求得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我們不能造成少數人學習,多數人休息。教師就要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將會損壞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還要幫助他人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採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制定學習目標,只有小組成員都完成任務,小組學習目標才能最終達成。
三、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採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布置任務,遊走幾圈,聽取各小組報告,就宣布結束了。使小組合作學習處於自由放任狀態。在整過學習過程中,教師就要起到主導作用,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了解小組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方法。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測試的方法,了解學生合作學習質量,對優秀的合作學習小組及學生給予激勵,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更好地參與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來。
四、 建立激勵機制,培養合作精神。
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還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應該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對小組學習的貢獻等等方面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組合作學習,增強集體觀念,培養合作精神,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 如何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

一、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素質 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性環節。 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 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 實踐中,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 教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一、關注學生發展是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 展.因此,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數 學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首先,就發展的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通俗地說,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 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 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 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 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其次,就發展的 方式而言,包含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 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 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簡言之,即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實現有效組織、 有效引導、 有效合作. 再次,從發展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展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 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以前教 學太注重當下發展,實際上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 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最後,就學生發展的過程而言, 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有效的數學教學活 動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任何有效教學總意味著 想方設法 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發展,教師要在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也就是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有效與否,不僅要從教師的教角度,更要 從學生的學角度出發,要把立足點建立在學生身上,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破教學的難點, 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切合實際。雖然教學設計從形式和方法的層面上來說 是多種多樣的,但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不變的,即必 須依據教材特點,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預期的教 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 學過程 也就是提倡 , 用教材教 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 。 是一個載體, 需要每一位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 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 活動的科學內涵。 用教材不等於拘泥於教材,教師也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 生的實際,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 再創造 ,實現教材由點向線,由線向面, 由二維向三維的轉換,真正做到用實、 、用活、用好教材。教材中有些情境不一 定適合各個地區的孩子。教材中的動物對去過動物園的城裡孩子很熟悉,而農村 的孩子則對家禽更了解,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特點靈活運用。 任何優質的教學設計總是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密切關聯。 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源自認知的需要、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動機。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傳授與 接受的關系, 忽視或淡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 使學生厭學、 怕學, 學生學的痛苦, 教師教的辛苦。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 念,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設計生動有趣、 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 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當然,教 師在創設情境時,也應遵循現實性、有意義性和富有挑戰性的原則,需明確情境 教學的目的和作用,科學適度地進行情境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要真情關愛每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尤其 對於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多激勵、多關懷,正確對待他們在知識方面的錯 誤,幫助他們走出誤區,使他們樹立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主動參與數學教 學活動,實現情商促進智商的目標。 四、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 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 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 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 價,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 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 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 與發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採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 學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在數學教學 中,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鑒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課堂教 學的有效性。 這樣,通過評價過程的不斷反 饋和調節,可以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發現教中所存在的問題。 使教師的教不斷改進,學生的學習不斷強化和提高。激勵功能主要指被評價者通 過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找到或發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激起發揚優 點、 克服缺點、 不斷改進教和學, 驅動他們的內部活力, 調動起教和學的積極性。 這是評價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的關鍵。改進功能主要是運用反饋的原因,通過評 價及時獲得有關教和學的反饋信息, 判斷教學過程是否有效。 好的地方得到強化, 缺點和不足得到糾正,使課堂教學不斷完善、改進和提高,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 的目標。從而達到教學的整體優化,達到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鑒定功 能主要指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價值的判斷。 通 過評價來比較、區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取確定學生水平和教 學有效性的證據,以便制定周密的計劃進行指導和培養。另外,評價的結果也可 作為評定等級的證據,為教育管理服務。研究功能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的一 種工具,通過評價不斷地明確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所應選擇的手段和程序,為教 學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 教學是一門藝術。實施新課程目標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設計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就是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遵循學生的情感發生和發展的過程, 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一般的學習方法為依據,確定教學目標,處理學習材料,選 擇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

3. 如何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

您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精心備課,做到心中有數
課前准備,我們不僅要備教材,還得備學生。一堂課下來,教學內容對於全班學生來說,有哪些學生基本不用引導就能掌握;哪些學生需要在教師的點撥中才能領會;哪些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或是重點關注下才能達成目標的,這些我們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1)備教材,領會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
(2)備學生,找准教學起點。
(3)備教法,設計彈性教案。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在導入新課時,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謎語等,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聯想,可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中,內容越接近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這節課
三、組織教學,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針對小學生的語言特點和習慣,教師輸出的語言信息,比如口語、提問、板書等一定要准確、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師要善於運用聲音、音量、語速吸引學生。要利用有效的課堂提問,給學生以恰當的認可和鼓勵,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積極性。還要注意控制好語言量的度,超過了這個度,學生就會有厭倦情緒。總之,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語言信息,控制好課堂教學秩序和節奏,
四、小組合作,做好培優補差
作為教師要做好小組學習任務的分配,要加強巡視指導重視整體評價,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做好配有補差工作,加強小組合作的整體水平,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 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嘗試,激發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探索中,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位數多的小數一定比位數少的小數大」這句話對嗎?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五、設計練習,體現不同課型,
練習題的數量要適當,能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練習設計要有坡度,有層次,難易適度,適應兒童的特點。要有一定的基本練習題和稍有變化的習題,也要有一些綜合題和富有思考性的習題」。(一)新授課的練習設計:一般的說,在新授課之前要安排一些「鋪墊性」的練習;講解新知識之後要安排鞏固練習,即通過提問、板演等形式,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練習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難,力爭使新知識當堂消化。(二)練習課的練習設計:練習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教師要針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以及不同的知識點,通過多種方式設計練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嫻熟的技能技巧。

4.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應如何組織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更具體的說: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構築認知沖突,激發求知慾望;組織知識體系,達成教學目標;注重激勵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從而組織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備課是組織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血肉和骨幹,只有課前精心的准備,在課堂40分鍾里才能經受住學生的考驗,才能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否則,教師會應接不暇,手忙腳亂。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課前要了解到學生對圓有無直接或間接的認識,學生是否會用圓規畫圓。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沒有將用圓規畫圓作為重點,而是適當地把他們引領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畫指定大小的圓。
課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做到粗中有細,富有彈性。所謂的「粗」是指明確需要實現的三維目標,描述出課堂情景的大體輪廓,在各環節為學生的互動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所謂的「細」,也就是預想每個環節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學生可能產生哪些不同的思維,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如我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為感悟0.2與0.20大小相等時,出示了一個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紙,其中20格塗了顏色,教師用一個問題「可以用哪個小數來表示?」讓學生在說理中弄清楚0.2=0.20 ,但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這樣的預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想像、思維獲取新知,這樣的學習不是更有效嗎?
二、組織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教學中,要改變以前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樹立全新的課程目標意識,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課程功能,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並在自主建構中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學判斷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一定是個長方形」時,我把這道題交給學生討論,讓學生為自己的結論尋找足夠的證據。學生在翻閱書本、低聲討論後,自然分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組。爭論開始了,認為正確的同學提出,書上就是這樣說的:「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認為錯誤的同學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也可能是個正方形,練習冊上就有這樣的題。認為正確的同學反駁: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展開後還是長方形。大家的意見開始趨於一致,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時有一個同學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圓柱側面展開後也有可能是個平行四邊形。他同時展示了他用紙做的圓柱側面,果然是個平行四邊形。受他的啟發,有的同學還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可能是個不規則的圖形。

5.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1. 重視課堂組織,讓課堂充滿激情

  2. 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學習

6. 小學數學如何教學有哪些好建議

如何更好教好小學數學是每個小學數學老師都追求的目標,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你有什麼好的 方法 可以分享呢?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建議,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一:教學准備與設計

第1條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認真學習《課程標准》、仔細研讀教材、作業本和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注意三維目標的滲透與融合。

第3條要充分依據教材提供的材料設計教學,因為教材是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 範文 本,其中凝聚著教學 經驗 ,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

第4條教材研瀆要關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結構,理清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在各學段、各冊的分布情況,並以此為背景研讀課時教學內容,合理劃分課時。

第5條研讀課時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熟做每一道例題和習題,深入分析例題和習題蘊涵的知識點,關注例題與習題的匹配與關聯,分清習題的層次。在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形成線索和學生學習的認知線索,在此基礎上通過補充、修改、調換、刪減等方式完善教材資源。

第6條要拓寬教材研讀的視角,除了參考教學用書以外,倡導參閱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條科學的學情分析是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學情分析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 學習態度 、習慣與能力,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等要素。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適時進行分層教學。

第8條平時作業、學生訪談、課前測試和教師經驗等都是學情分析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第9條教學環節的構建和情境的創設都須注重數學問題的設計。事實上,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由若干個教學環節組成,但環節不宜過多。每一個教學環節通常都蘊含著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有效設計是推進課堂教學進程的關鍵。

第10條問題的設計要關注思考性和挑戰性,有利於課堂生成,有利於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思考應如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指導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11條課堂組織是指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互動過程。課堂組織的內容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12條課堂實施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切人重點要快,盡可能在前20分鍾完成教學的主要任務,倡導先試後講。

第13條課堂調節要注意動靜搭配,數學學習要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教師可適當通過師生對話,選擇合適的問題和時機,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後四人小組合作。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

第14條教師的教學用語和數學語言要精練、規范,要適時進行解題方法和思路的提煉與 總結 ,關注學生的數學表達,逐步讓學生養成有根有據的說理習慣。

第15條在課堂中要善於觀察學生,關注師生問的有效互動。對哪些學生該提怎樣的問題,學生會回答到怎樣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起到啟發、引領作用。

第16條要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合理調控或調整教學目標及進程。要善於篩選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尤其重視典型錯誤資源的捕捉與利用。

第17條要重視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板書設計,錄音、投影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要簡易、有效,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三:作業設計與輔導

第18條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要合理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注重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以求實效性。作業設計的要求是“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提倡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創意的作業設計。

第19條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功能,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練習時間,可以將練習穿插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練習的時間。

第20條布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一遍。除書面作業以外,可根據需要布置調查、游戲、設計製作、數學 日記 等實踐性作業,並根據不同作業樣式給定不同的時間要求。

第2l條教師要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在學生做作業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進行指導,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作業情況。

第22條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布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對於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業時要重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對於典型錯誤,要有意識地摘錄並歸類整理,分析原因,以改進教學。

第23條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24條個別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個別輔導的內容包括學習診斷、學習矯正、心理輔導等。個別輔導時,要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發揮同伴作用,但不能讓“小老師”過多代替教師進行輔導。

第25條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症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在個別輔導時,要多讓學生發表想法。要做到:熱情鼓勵,幫助樹立信心和決心;細致指導,既補知識能力的缺漏,也重視學習習慣和 學習方法 的培養;降低起點、放緩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條對學有餘力、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教師應為他們制訂合適的指導方案,拓展他們的學習 渠道 ,如開展豐富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四:命題與學業檢測

第27條紙筆檢測作為學業檢測的主要手段,目的在於診斷和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以改進教學。教師在編制試卷前,應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檢測范圍,理清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的目標要求,形成試卷編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條編制的試卷要有效度、信度與區分度。試題的難易要適度,敘述要明確,語言要規范,防止產生歧義,杜絕偏題、怪題。

第29條檢測結果要及時反饋,通常以等級制呈現給學生。根據需要,也可以向家長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第30條要重視試卷講評。講評前,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要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歸類;講評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多角度展示解題思路,切忌就題論題,以提高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創設情境的方法

1.藉助 故事 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 辯論 。教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學習知識後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①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是2厘米的圓。④半徑是3厘米的圓。在計算出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圓的面積計算還沒有學過,該怎樣辦呢?圓的面積大小到底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我們能否用割補法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這樣,情景由教師創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5.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這是義務 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編寫意圖之一,游戲中創設問題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於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於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後,我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①9999×9+9999=?②127×36+127+63×127=?③(100+8)×125=?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後,感到驚奇不已,這是我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後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於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 兒童 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麼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

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並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麼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為什麼沒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隻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隻猴對3個桃子,3隻猴對2根香蕉,3隻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於3,3大於2,3小於4。

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採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師生共同打手勢判斷對否的方法,說5的乘法口訣。

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後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採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准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9.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麼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麼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

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10.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徵”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准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11.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

7. 小學數學課堂組織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教師運用講授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講授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教師講授的概念、原理、事實、觀點必須是正確的,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和教學。
2.講授要做到條理清楚、重點分明。講授邏輯清楚,學生才能夠理解清楚。
3.講究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決定著講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須不斷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首先要做到語言清晰、准確、精練,既邏輯嚴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動形象、富於感染力,這對於小學生尤其重要;再次,還應當注意語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講究抑揚頓挫。
4.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小學生的注意時間有限,在整節課中完全採用講授法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當善於將講授法與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換使用,避免學生因長時間聽講出現疲勞和注意渙散現象。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談話法的優點在於,能夠比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對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談話法的缺點在於,與講授法相比,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它需要較多的時間。此外,當學生人數較多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談話法經常與講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師運用談話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充分的准備。圍繞什麼內容進行談話?提出哪些問題?提問哪些學生?以及學生可能做出什麼樣的回答?怎樣通過進一步的提問引導學生?等等,教師都應當在事前周密考慮和安排。
2.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盡管談話只能在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吸引所有的學生。首先,談話的內容應當是能夠引起全體學生注意的、在教學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問題。其次,教師應當盡可能使得談話對象有代表性,比如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再次,在談話時適時加以適當的解釋、說明作為補充。
3.在談話結束時進行總結。在談話中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達得不夠准確、精練,因此在談話的最後階段,教師應當用規范和科學的表述對學生通過談話所獲得的知識加以概括總結,從而強化他們的收獲。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學生共同討論,容易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有助於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討論法能夠普遍而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討論法的缺點在於,受到學生知識經驗水平和能力發展的限制,容易出現討論流於形式或者脫離主題的情況,對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這需要教師加以注意。
教師運用討論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選好討論內容。首先,要選擇那些有討論價值的內容,一般來說,討論內容應當是教學內容中比較重要的事實、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選擇難度恰當的內容,一般來說,過於簡單或過於復雜的內容都不適當,前者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後者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2.肯定學生各種意見的價值。對於未知的東西,任何意見都是有價值的。學生總是從自己的邏輯出發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種不同意見盡管可能離正確答案相去甚遠,但卻最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想法。教師不應當「裁判」,急於指出各種意見正確或錯誤,而要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充分的討論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以及為什麼對、為什麼錯。
3.善於引導。教師應當在學生討論時全面巡視、注意傾聽,善於捕捉討論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在討論遇到障礙、深入不下去時教師適當點撥,在討論脫離主題時加以提醒,在討論結束時幫助學生整理結論和答案,等等。這些對於討論法的運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練習,從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實踐性學習。
練習法的優點在於,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過練習形成、鞏固和提高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及時、集中的練習,能夠在這方面取得比較迅速的效果。
教師運用練習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進行練習,怎樣才是達到了練習的要求,使學生的練習具有目的性和自覺性,避免練習的盲目性和機械性。
2.指導正確的練習方法。教師要在練習之前講解和示範正確的練習方法,並且保證學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練習的效果。
3.合理安排練習步驟。教師應當使練習有計劃地進行,循序漸進。
4.科學掌握練習量。技能技巧的練習需要一定的練習量,但並不是越多越好,超過學生承受能力的練習會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確定練習量。此外,一般來說,分散練習比過於集中的練習效果更好,將某種練習分成時間較短的幾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為科學。
5.及時給予學生反饋。要使學生及時知道練習的結果,以便糾正錯誤和鞏固成績。
6.練習方式要多樣化。要防止單一、重復的練習方式,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將口頭的與書面的、記憶的與操作的、課內的與課外的……等不同方式結合使用。採取多樣化的練習方式,可以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提高練習的效果。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七)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方法
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
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
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
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
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5、示範指導
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小學數學學法指導
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我們認為小學數學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的學習方法是學法指導的基礎,也是一項重要的常規性工作。可以根據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訓練途徑。比如,怎樣預習,怎樣聽課,怎樣記筆記,怎樣練習,怎樣做作業,怎樣復習小結等。針對每個環節的特點,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比如數學概念、算理、法則、公式等各類基礎知識的學法研究也屬於這個范疇。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他們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過學生動手、動腦等親身的感受,才能透徹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學習數學要會讀、會聽、會想、會說、會寫,「會想」也就是會「思考」,教會學生學會思考,掌握—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是數學教學成功的標志。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基本的思維方法,並在教學活動之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學生就一定能夠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另外,在教學中,進行思維方法訓練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只有讓小學生眼、耳、手、口、腦都用起來,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訓練。在思維訓練的同時,要注意強化求同、求異思維對比訓練。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思維活動,所以教學要創設間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深層次的參與。在思維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思維的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
3.教給學生解決間題的方法解決問題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實踐活動,通過解題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教學實際內容讓學生逐步把握對應、假設、轉化、化歸、集合等數學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要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學會將生活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通過數學問題的解決而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這方面實踐、探索,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與課外實際結合起來,學會發展,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教給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閱讀是獲得書本知識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就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教會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第一步,是養成良好數學閱讀習慣的關鍵一環。
小學數學教學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一是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本,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先自學,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課堂上帶著間題聽課。這里要注意的是,學生看書往往重結果輕過程,而我們應指導學生重點看過程。
二是課堂上看書。一般是新課之後,讓學生閱讀課本,給學生留有質疑的餘地。有時老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質疑,以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是課後閱讀課本。其目的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長或難記憶的概念,則需要學生加深理解。另外,課後學生還可以閱讀一些數學課外讀物』,以豐富自己釣知識。5.讓學生學會操作方法小學生數學概念、技能、算理、公式的形成都是藉助操作活動,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對照、比較、分析、概括而獲取的。當然,操作活動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佔有重要位置。正確、科學、有序、合理的操作,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操作要有很強的目的性,操作是手段,是過程,不是目的,不是單純為操作而操作。教師要善於將學生操作這一外化行為內化為學生的理性認識,進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不斷形成和擴展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6.使學生形成質疑問難、敢於提問的好習慣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使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哪怕提出的問題不盡合理,甚至是異想天開的,教師也不要加以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們多思、多問,保護他們好問的積極性和熱情。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大家討論得到解決,會極大促進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有問題可想,有問題可問。問題一般在這樣幾個環節尋找:一是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_
二是在知識的「怎麼樣」上找;
三是在知識的「為什麼」上找;
四是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上找;
五是在知識的作用方面找等等。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處處都可能存在問題,只要廣大小學生不斷產生疑問,不斷解決疑問,積極動腦思考,這樣的學習才會是既生動活潑又積極主動的,這樣的學習效果才能是最好的。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學困生的發問,要鼓勵他們張開嘴巴,勇敢地發問。只有這樣,才能使所有小學生的數學素質普遍提高。7;教會學生整理知識脈絡,總結學習過程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聯系的教學,即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本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這樣有利於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清晰的網路,有利於學生組建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
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程、總結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把一些零散的知識納入一定的知識結構中去,以便發現規律,進而自覺地運用規律探索新知,進一步完善數學知識結構,增強其自主學習的精神和動力。8.教會學生進行數學交流數學交流就是要求學生通過聽覺、視覺、觸覺,以游戲、閱讀等方式來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同時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數學思想以動作的、直觀的、口頭的或書面的、兒童語言的或數學語言的形式表述出來,與大家一起進行交流。教會學生進行數學交流就是要教會學生「會聽」數學、「會讀」數學、「會寫」數學、」會思考「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運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述數學對象,只有多交流、多討論,才能促進學生能力不斷提高,智力水平迅速發展。
二、數學學法指導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學法指導應把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放在首位,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法指導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掌握的方法去主動獲取新知乃至去創造新知。因此,教師在學法指導時,應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吸取、借鑒、完善知識體系,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
2.滲透性原則。數學方法寓於數學知識之中,因此,教師應將學法指導寓於教學方法之中,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二者同步進行。
3.差異性原則。學生的數學基礎、個性特徵乃至學生情況等多種因素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學法指導時,要區別對待,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
4.操作性原則。為了便於學習和掌握,教師提出的學習指導要求要具體明確,具有一定的操作J性。大凡學習指導要求太繁、過簡或籠統含糊都不利於學生學習和掌握。5.整體性原則。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為—了發揮學習指導的整體效應,各個學科應從不同的角度、側面,不同的層次、渠道全面進行學習指導滲透。如各個學科應「以學定教」,通過導人—新授—練習—小結—作業等滲透習方法,通過講授—提問—板書—答疑等提示、點撥、總結學習方法。
三、數學學法指導的途徑
1.講授指導。講授指導就是教師將自己掌握的學習數學的方法直接地講授給學生,然後讓學生照法去實踐。
2.滲透指導。這是教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是在教師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傳授知識中指導方法,隨時滲透。讓學生既知道學習結果,又掌握學習過程,既懂學習步驟,又會學習技巧。
3.示範指導。學生掌握學法過程的規律告訴我們,有些學法僅靠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去效仿。
4.提示指導。這種指導方法要求教師在適當時機加以適當點撥、提示,學生便能抓住要點,迎刃而解。即在教師的點撥下,讓學生自己悟出道理,掌握方法。
5.交流指導。此指導就是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總結、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以達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之目的。這種方法有很多好處,首先通過總結與交流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通過總結與交流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學習方法;再者通過總結交流,更容易推廣他們的經驗。
6.歸納指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領悟到許多學習方法,但可能是不太系統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分析、歸納、總結,使學生的學法得到鞏固。我們認為,數學學法的研究要與數學的教學研究有機結合,教法的研究有助於學法的研究,學法的研究能促進教法的研究。研究任何一種數學教學都必須與學法研究緊密聯系,同步展開,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教法」為主導、「學法」為主體的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我們要變教為學,著眼點是以學生思維和學習的進程、知識的發生過程來設計教學。

8. 怎樣組織好數學課堂教學

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猜想,再經過自己的驗證,不斷產生探究的慾望,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注重的三個目標
1、注重體現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願景,也是根本.新課標更加註重了學生學習能力、興趣等方面,數學課堂教學要體現有效性,我們教學的重點必須是認真研究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工夫,努力做到目標合理定位、內容取捨相宜、方式適切有效、形式力戒浮華.更細化的話,還應包括課堂提問設計、課堂練習設計、板書設計等.以課堂提問為例,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准確的、恰當的、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進入競技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注重發展生成課堂
新課程下的教學觀,強調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這是因為,師生不是外在於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從而使課程實施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同時,教學也是一個發展的、增值的、生成的過程.從這一點上來說,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非常重要,這里需要強調幾點:(1)課堂需要預設,但僅有預設是不夠的;(2)生成的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但課堂也不能完全是師生的即興創造;(3)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4)預設與生成兩相互補,相得益彰;(5)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服從於有效的教學和學生的發展.預設就是一種生成;有了精彩的預設一定有精彩的生成;有了精彩的預設,會出現未曾預約的精彩.具體到課堂教學操作層面,我們認為,教師應該嘗試做到:學習目標的動態生成問題讓學生提;認知結構的動態生成方法讓學生悟;學習方法的動態生成思路讓學生講;學習內容的動態生成錯誤讓學生析.
3、注重追求教學優化
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歸根結底就是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教學最優化其主旨是:教師有目的地選擇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使教學和教育任務的解決達到最好的效果,隨之建立了一個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方法體系,為規定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優選教學方法和手段、選擇教學速度和分析教學結果這教學過程的六階段分別提出教和學的最優化方法.為了達到最優化的目標,教師所採取的方法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努力為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服務.
一、進行充分的課前准備,確保學習內容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這是課堂中催生和捕捉有價值的生成的前提.同時教師要對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作深入細致的研讀,要自覺地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增加一些可以稱為背景的東西,並把這些東西進行內化,變成對教學有用的東西.
第三,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所以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獲取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教師在課前准備中要認真對學生生活及興趣進行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教學內容,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活情境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探索新知訓的積極性,從而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爭辯和合作,教師要耐心地聆聽學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教學活動中面對的學生數學能力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努力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注重積

9. 如何組織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10. 如何組織好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

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那麼教師在課堂上該怎樣組織好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學習呢?以下是我對一年級組織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耳朵最靈,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得到獎品多。」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組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