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初中如何實施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農村初中數學課堂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學習也在逐步推進,通過科學合理地分組和教師的引導及調控能夠使小組合作學習更為有序、靈活地開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中提出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逐步進入到各個教學實踐活動中。合作學習是模仿記憶的有效補充,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目前的農村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分組的不合理性、教師作用的缺乏等都使小組合作學習作用發揮不足,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更靈活、深入地學習數學知識。
一、科學合理地分組
分組的不合理對於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消極影響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對於分組問題要認真對待,不能根據座位或者成績等進行就近分組,還要考慮到學生性別、性格、學習態度、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等,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合理分組。小組人數以2-4名為宜,小組中的優秀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要有適當的比例,至少要包含1名優秀學生和學困生,小組成員的能力特點、數學水平、性別都要保持均衡,並且小組人員的認知能力和基礎要保持較大的一致性。小組成員都要負責一項工作,結合合作的需要及成員特長進行分工,設立監督員以糾正合作學習中其他成員的解釋或總結錯誤,設立聯絡員以聯系並協調小組和教師與其他小組之間的關系,設立記錄員以記錄小組成員的發言,設立發言人做總結發言,各司其職,保持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做到互幫互助,互相補充,共同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根據不同成績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分數,並記錄到小組總分中,設置相應的獎勵,提高小組內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小組主動做出貢獻。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調控作用
1.精心備課,為合作學習提供恰當的問題。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水平及經驗精心備課,設計切實可行、學生經過努力後能夠完成的學習目標和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重點和難點。
設計恰當的問題,圍繞一個個的問題一步步地完成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發現並解決問題,使每一個問題都能充分發揮好學習的拐點和結合點作用。教師設計的問題質量直接關系著合作學習的成功性和學生知識學習的程度。
2.教師要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時機。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用於課前的預設,還能夠根據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臨時開展,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適當的時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來說,在三種情況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時機。首先是學習任務較為繁重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才能更快更好完成的時候,如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中,就需要涉及到形狀各不相同的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在對這些不同形狀三角形內角和進行探究後做出總結,從而提煉出三角形內角和均為180度的結論,這時,就能夠通過分組探究和互補互助更快地完成學習,既節省了時間,又能夠讓學生從合作學習領會到其便利性和優越性。其次是在學生遇到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如「矩形的性質和判定」一課,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一個簡單的小實驗,能夠加強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的印象。在兩個相對的頂點上套兩根橡皮筋,之後,拉動不相鄰的一對頂點,就能夠改變平行四邊形的現狀,在拉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隨著頂點角的變化,對角線長度變化情況、變成矩形時的內角情況、變成矩形時的兩條對角線長度的關系等問題,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邊觀察邊記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能夠更迅速地掌握矩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相關內容。學生通過協助能夠在短時間內更有效地完成學習,在學習中還能提高合作意識。最後,對於分歧較大的知識點或者開放度較大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和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及優化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
3.合作學習要做好學習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在合作學習時間結束後,教師需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測評,小組選出代表進行總結發言,對於學習目標的完成度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展示。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教學內容中這一求解方法共有四種,讓學生分組完成。如,ax2+bx+c=0(a≠0)這個一元二次方程,在完成基本的講解後,學生可能會根據公式法求解,也可能使用配方法或者因式分解法求解,求解過程就會存在不同,而有的小組根據直接開平方法則可能無法求解。合作學習完成後再選擇小組代表發言,說明求解思路並展示答案,其他小組可以針對這些不同的答案做出評價、補充和提問,更熟練地掌握四種求解方法和其適用性。
B.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個體學習。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等方面實效顯著,在《數學課程標准》中也談到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學習的現狀
1.合作學習與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獨立學習的時間,在討論中花的時間較多,收效卻甚微,整堂課貌似熱熱鬧鬧,實如一盤散沙。
2.學生間沒有真正合作。在課堂上,我們常會發現,總是那麼幾位學生與老師配合,其餘學生充當看客。究其原因,並非是他們不想說,而是我們的一些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某種顧忌,他們不願與人合作,更不會與人合作。在學習中體驗不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和被別人幫助的感激。
3.教師的角色。教學中教師不僅是導師,還是一個協作者,合作學習不僅是生生之間的合作,也體現為師生之間的合作。然而在具體教學中,我們常會看到在學生討論問題時,教師往往只是在學生中走走,或者問你們討論完了嗎?集體反饋時,教師往往只求問題的答案,不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滿足於預定問題的解決,不鼓勵新問題的提出;只誇小組的代言人,忽略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1、要深刻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小組」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運用,這是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真正有效的兩個關鍵性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不僅僅是推廣和應用一種教學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內在意義是培養學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這正是學生需要培養的社會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2、要學會科學分組,合理分工
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發揮小組學習功能的前提。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按照「異質同組,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小組4~6人。這樣既能保證優勢互補,又便於開展公平競爭。教師還要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生的特長、個性差異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組的成員民主協商,自行分工,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作用與優勢,保證合作學習活動順利實施。在進行合理分工的同時,還要選好組長,組長是一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老師的小助手,選好組成直接關系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我們可以採取個人自薦、組內表決的方法選組長,並對小組長宣布職責及相關要求。在參與全班交流中,小組成員輪流發言,消除優等生的權威,體現地位平等與機會平等,培養學生的平等參與意識。另外,考慮到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後,就會失去新鮮感,降低學習興趣,所以合作小組應該至少每學期調整一次,以便讓學生有更寬的交往空間。
3、要處理好教師的角色意識,及時對合作過程實施調控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是通過教師的角色變化來實現的。合作交往中教師的主要行為表現在傾聽、交流、協作、分享,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因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同時扮演了權威、顧問、同伴三種角色。教師應針對班級、小組的具體情況,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導與評價,充分展示各種問題的形成過程與解決過程。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及時作出指導和調節,促成高效的互動過程。
4、設計適當的問題情境和教學方案,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問題情境和教學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將直接關繫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問題的設計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戰性、探索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學內容設計得具有實驗性和探索性有助於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而,許多教學內容和問題並不直接適合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進行篩選、重新設計。
(一)問題情境設計
問題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外角和分別是多少度?
問題二:在有理數中,較大的數減去較小的數是否一定是正數嗎?較小數減去較大數是否一定是負數嗎?為什麼?
問題三:正n邊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為什麼?
問題一中提出的問題探索性不強,不具備挑戰性,學生只要經過獨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決。在問題三中,由於問題的探索性較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一下子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很難進入合作角色。所以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而且有些問題是可以改變的,把它重新設計成一個探索性的問題,以利於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上面的問題一和問題三可以合成一個具有一定的層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問題。問題二中的問題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學生容易開展研究,學生很快進入合作角色,他們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並很快得到答案,但當他們回答為什麼時,思維遇到了障礙。這時就需要教師作一定的引導,如提示他們能否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和加法法則來探討。
由此可見,設計問題情境,應具有層次感、探索性、開放性、可操作性,讓它具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可行性。
5、善於把握合作時機,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合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最佳時機,積極、有序、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1)、在重點、難點處進行合作學習。
教學的重點難點往往是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在這些地方加強合作,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節中,經歷平方差的推導過程是滿面學生學習的重點,如何歸納出公式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先出示四道計算題:
( I)(1+2x)(1-2x)(2)(2a+3)(2a-3)
( II)(100+1)(100-1)(4)(x-6)(x+6)
教師先讓學生求出答案,再啟發:大家自己找一找,這4個題存在什麼規律?經過幾分鍾後,再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教師深入到每個小組,針對不同情況加強引導,然後各組中心發言人代表本組與全班同學交流,最終推導出平方差公式。這里,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街時機成熟後再合作探究,然後組間交流,較好地發揮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迷惑、混沌處進行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思維處於混沌、迷惑狀態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有助於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項式除以單項式》一節中,教師提出問題:(ad+bd)÷d應該怎麼做?用學過的知識能否解決,怎樣轉化?引導學生思索,隨之展開討論,然後各組拿出討論結果,再組間交流、辯論……學生在激烈的語言交流中「學他」和「自檢」,經歷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漸進,分化整合的過程,最終形成准確、清晰的建構。
(3)、在深化、拓展處進行合作學習。
深化、拓展處是再創造的生長點之一,往往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此時進行合作,有助於擴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靈感,形成獨特的認識。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節中,在學生發現了平方差公式後,教師組織學生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編應用題,看哪組編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積極主動,編出了不少有特點的題目,但思維角度基本相同,於是便提醒學生從多角度來編題,這樣就使學生在發散性思維過程中,不僅關注流暢性,還關注變通性,更關注獨創性。
(4)、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a)、 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言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並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
(b)、 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並沒有認真聽,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樣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讓學生簡要記錄別人發言的主要觀點;二是開展道德教育。
(c)、 培養學生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數學來源於實際,學習數學知識同樣也離不開實踐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首先培養學生善於動手的習慣。很多數學知識都是通過分一分、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拆一拆等動手實踐後理解和掌握的。
三、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課堂盡管採用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但所討論的問題沒有思考性、啟發性和探索性,學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問題雖有思考性,但學生剛剛轉過身,還未進入討論狀態,教師就宣布討論結束;有的小組內的分工不明確,一開始討論,學生就顯得手忙腳亂,要麼組內優生一言堂,其他學生惟命是從;要麼一哄而起。。。。。。使得小組討論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擺設」,把小組合作學習簡單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採用小組學習策略准備不足,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教師做大量的課前准備工作,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和資源等的深入和細致的分析,把問題情景、自主學習、協
作環境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設計,只有這樣小組學習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2、小組合作學習應讓更多的人表現自我、體驗成功。
課堂教學中學生存在著差異,所以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關注學習有困難、默默不語的學生,讓他們在老師與同伴的幫助鼓勵下,積極地在合作學習中表現自我,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3、小組合作學習並不僅僅只是座位方式的變革。
不少教師只要一提到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變。如果問及為什麼要改變座位方式,卻說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課,光有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幾個人一組圍座一起,事實上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既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也未曾注意讓小組學習中每個成員機會均等的參與。為了避免一部分學生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不得不處於「旁觀」、「旁聽」地位的學習狀況,我們就應該恰當的採用小組合作。
4、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前要認真的做准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准備:
(1)為什麼這個環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用可以嗎?
(2)如果要用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
(3)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三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
(4)學習中哪些內容適合進行班級集體教學、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個人自學?如果這樣做課前准備,小組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習慣需要長期培養。
(1)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系。
(2)讓學生學會思考,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3)要讓所有的人積極參與,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
6、融入競爭機制,優化合作學習。
競爭才有提高,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入競爭機制,對合作學習的效果能起到糾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學習更具實效、高效。
從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只要遵循教學原理,把握好時機,調控好過程,就一定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從而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合諧,更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C.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每組人數不要太少,也不要多,組數5-10即可(按班級所需)。並設立游戲合理的小組等級制度。按解決題目多少,演講次數多少,等實踐內容合理分配經驗值(升級所需)。
如果要更活躍,老師就得更幸苦(但是學生們會更起勁)這時,老師需要一個小本子,來記錄一些東西:比如
設立適當的貨幣制度(不是人民幣,是虛擬貨幣),在升級同時,能獲得貨幣,這樣學生們更有成就感。
設立個人團隊貢獻值(一個人為團隊,做出的貢獻有多少,具體老師衡量),這樣在團隊競爭過程當中也會激發個人競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也會激發一部分孩子的上進心。
設立連對抽獎系統,老師可以舉辦活動,先完成活動內容的人可贏得抽獎機會(抽獎用具,這個可以程序設計,也可以動手自製),獎勵老師給定。這不僅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興趣,還可以更好的激發鬥志。
設立隊員身份系統,根據每隊隊員的貢獻值,來確定身份(切記不要固定死身份),有隊長,副隊長,委員,隊員等(老師決定)。
設立組與組之間的交易系統,比如一個組有不會的題,他可以選擇花貨幣來向其他組求救,也可以免費問老師(但問老師不能獲得經驗,與貨幣)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頭腦。
當然,做一個表決不能只由隊長之內的獨裁。由此設立投票制度(讓學生都能參與)
。。。。。。(還有的老師自己腦洞)
老師還要確立正確合適的答題規則,比如
輪換每個小組每個人答題(這個不推薦,不僅減少了競爭意義,還會加大老師負擔)
小組合作寫卷子之類的作業(以上內容大部分以這更為合適),團隊每個人負責應對不同的題(小組自己商量),針對每個人寫的題目多少給相應的貢獻值,根據每組完成的快慢給相應的經驗值或貨幣。
搶答(呵呵呵,,,這個是鬼打架)
。。。。。
而且學生犯錯不要批評他,不然久了,會對老師產生排斥
總而言之,老師可以參考一下游戲的設定,來增加游戲趣味
D.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
近幾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廣大教師都在努力學習新課程的思想,感受課改的新理念,對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探究和創新。其中,「自主――合作――探究」是最新穎最主要的教學模式,已被很多教師認可並採用。尤其是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更具有特色和重大意義。它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取締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更多地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實踐、自我完善,它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成為一種形式,很難取得真正實效和高效。因此,如何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已成為廣大教師值得努力探究的問題。下面,本人結合近幾年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去淺談如何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供同行和專家參考。
一、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首要因素。分組前,教師應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性別等作詳細了解和分析。每個學習小組一般由4至6人組成,組員搭配可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全班學生按優、良、中、差的等次以及個性和性別進行分組。分組後,小組之間的總體水平基本相同,以保證各個小組公平競爭。每個學習小組選好小組長,建立組名、組號、組訓、組微、組歌,以增強小組的榮譽感和團結精神。
二、引導學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和合理分工的方法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常出現合作混亂、合作時間過長、任務難以完成等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往往是學生不會合作或合作分工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和合理分工的方法。合作技巧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歸納眾人意見等。掌握合理的分工包括:明確小組長職責、記錄員職責、發言人職責、督察員職責等。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在小組中每個職位都定期輪流擔任。
三、精心選擇好合作學習的內容和預設好合作學習的問題.確保合作學習的成功
因為並不是什麼內容和任何時候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所以教師在課前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去精心選擇確有合作價值和學生學習確定需要的內容作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好合作內容後,為確保學生合作學習的成功,教師要在課前對合作的問題進行精心預設。例如:合作的問題怎樣提出,合作需要多少時間,達到怎樣的效果,都要預先設計好。合作學習問題的提出應帶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難度不能過大,難度過大,學生合作不下去,就會失去合作意義。在合作時間安排上要合理,如果時間過短,學生還沒有完成合作任務就早早收場,學生就會對合作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如果時間過長,學生無事可做,就會造成紀律鬆散,也會影響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合作學習內容和合作時機的選擇上,我認為以下幾種情況下適宜使用。
首先是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進行合作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教學的重點、難點時往往會導致學生認知活動的思維障礙。這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已掌握的知識來克服、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如何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轉化。為了突破這個學習重點和難點,我在學生利用15分鍾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下面的問題。
(二)用加減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組:
組討論:(1)當二元一次方程組有一個未知數系數絕對值相等時,如何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2)當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未知數系數絕對值都不相等時,又如何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
最後,教師組織各小組在全班交流,總結出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
(三)在深化、拓展處進行合作學習
深化、拓展往往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此時進行合作學習,有助於擴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靈感,形成獨特的認識。例如:在學習了七年級下冊《實際問題及二元一次方程組》後,教師組織學生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編寫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題,看哪組編得又快又好又多。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積極主動,編出不少有特點的題目,但思維角度基本相同,於是提醒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編題,這樣使學生能真正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進一步深化和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變得更開放。
四、教師恰當的引導
教師恰當的引導成為合作學習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從「至高無上」的講台走到學生中間,要「蹲下來」,與學生平等交流,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學生的討論。在參與中獲得有關學生學習的信息,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尤其是要帶有普遍性問題的答疑,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好充分准備。學生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應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的信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一定的總結。
五、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
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積極評價制度,能夠激勵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評價的最新境界,把眼光灑向全體學生,激發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開展小組學習的競賽。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個體表揚與小組表揚相結合。總之,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的興趣。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進行不斷總結和創新,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績,為國家培養出更優秀人才。
E.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更好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藉助異質小組的基本形式,通過小組同伴的溝通與交流,以小組目標達到為標准,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
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確保小組合作活動有效開展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怎樣設計合作活動的目標、選擇適當的內容
F. 如何在初中數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一、初中數學教師實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不應該探討每一個學生都會的問題。學生都會的問題再進行討論交流起到的教學效果是不理想的,也會使得我們實施的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失去原有的意義。因此,我們的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注重設置問題,教師要設置一些讓學生無法獨立思考出來的問題,切實地讓小組成員發揮每個人的智慧,進行討論交流,得出問題的答案。這樣,我們的教師既能有效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又能讓我們的學生切實地進行合作交流。如,我們的教師在授課前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用問題來引出本節課授課的內容,在學生剛剛步入初中數學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所見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學生就可以進行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在課堂前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情誼。
二、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的時候要學會傾聽
當我們的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時,我們的教師完全可以參與到學生中,傾聽他們的發言,以便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從而在課堂上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多走下講台融入學生中去。在小組合作交流及發言完成後,我們的教師要進行一個總的總結,能夠及時地讓學生認識到自身探討問題答案所存在的問題並且及時加以改正。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完全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發揮其重要作用,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我們的教師也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如何能夠更好地將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G.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那麼,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合作學習,首先應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視外部獎勵的促進作用。二是積極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藉助有利於小組合作的情境,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二、把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時機與時間
1、把握合作學習時機,提高參與的慾望
合作並非每堂課都適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課進行,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著迫切的慾望投入合作學習之中。
(1)在課的引入階段,營造小組自主學習的積極氛圍。
例如:學習相遇問題,為了掃清學生學習障礙,在課的開始,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時」四種不同的動作,通過具體的演示,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積極主動開始了對知識的探求。
(2)當思考出現困難,需要群策群力時進行合作學習。
如上《統計》一課時,播放某路口機動車通過時的一段錄像,讓學生對不同種類車輛通過的情況進行統計。學生獨立統計時,盡管很認真地進行觀察與記錄,但仍無法准確進行統計。這時,有學生提出了小組合作進行統計,這種想法馬上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正是這樣的一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慾望,使學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並通過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
(3)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合作學習。出現意見不統一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組內冷靜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提出:0有沒有倒數?部分學生說「0的倒數是0」,部分學生說「0沒有倒數」,雙方堅持已見、互不相讓。我趁機說:「你能說明理由嗎?請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有的從分數的意義說明:「0如果有倒數,寫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有的從倒數的意義說明:「找不到哪個數與相乘等於1,所以0沒有倒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4)解答「開放型」問題時進行合作。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常常會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展示出來,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於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2、給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時間,促進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時間太短,會使合作交流流於形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合作這一環節時,一定要有預案,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促進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交流,學生的不同見解才能匯集,才能融合為集體的智慧。那麼老師如何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
1、學會獨立思考
我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並有效地引導每個學生進行合作前的獨立思考。例如上《圓的周長》一課時,當用課件出示圓形與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認為哪段路程長一些?能算出具體的路程嗎?接著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2、學會傾聽
我常告訴學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當與自己意見發生沖突時要善於表達意見,並教給學生一些發表意見的模式,如「我認為××同學回答得很好…」,「我覺得××同學的意見是對的,但我有補充…」,「我××認為同學的意見是錯的,我的看法是…」,「請問××同學…」等。在課堂教學中,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同時傾聽與反應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學會討論
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我常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准備發言。例如,我在上《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時,當學生認識了什麼是圓的周長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桌上的物品,你們能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當時我上的是一節校內公開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覺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進行了討論,場面熱烈而不亂,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習小組基本上都能想到繩測法與滾動法,達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4、學會表達
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我在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會以自己的示範為主。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如何把一句話說完整;其次,再教他們怎樣做到有條理。例如在解決問題部分的教學中,我就比較重視讓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我會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四、建立評價機制,延伸合作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為了更大地發揮學生間合作的效能,可採用表揚激勵法,小組得分制,評選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每接一個新的班級後,我會讓學生選出代表自己小組的圖標,畫在教室牆上學生們自己設計的一塊地方。小組間合作得好,便在牆上的「合作愉快」欄目中加上一顆小星星,達到10顆小星星可得到一個獎杯,貼在黑板報的相應欄目中。這樣的評價,可以燃起他們「奮發」的慾望,哪怕只是一個拇指的表示,都會給學生帶來驚喜、帶來信心、帶來動力。這樣的評價猶如一個個台階,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穩步發展。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應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教師在合作中既要當導演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又要當演員積極參與,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後再談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員,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和榜樣,從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溝通包容、知識互補、成果分享等。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就突現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真正收到了實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走出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誤區,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抓住恰當的合作交流的契機,用合適的評價機制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這樣就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發揮潛能、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的樂園,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H. 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數學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成了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寵兒」。但其大多流於形式,「假合作」、低效乃至無效現象仍普遍存在。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班級教學中以個人成績為標准,以學生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以小組明確的目標達成為標准,從而改變了班級教學中學生成員間以個體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它更能夠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才能的發展,更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准備
合作學習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和必要的訓練。准備包括知識准備、心理准備、操作性的合作學習還應准備一些器材;對於一些知識性較強、綜合性大的問題,教師還應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形式
在課堂中,不同的內容可以整合使用不同的小組合作形式,如操作性、探究性強的合作內容可以採用正式的合作小組,對於組內分工要求不高的內容則可採用非正式的合作小組合作或基於合作的小組。
3分工
為完成合作學習任務,組員分別承擔互補的、有內在關聯的角色。在小組活動中,不同成員可以分別承擔以下角色:
總結人:負責重述小組的主要結論和答案;
檢查者:負責保證小組所有的成員都能清楚地說出小組得出的答案或結論;
精確性裁判:負責糾正別人在解釋或總結中的任何錯誤;
聯絡員:負責小組與教師及其它小組進行聯絡和協調;
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的決議並編寫小組報告;
觀察者:負責關注小組的活動情況,為改善或提高小組活動效率提供建議;
4情境
教師應設法將合作學習任務放到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之中,如游戲、角色表演、團體競賽、生活問題解決等。如前面所舉的例假。
5教師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總體設計師,又是主要組織者。然而,現實中有相當部分教師在實踐操作中顯得很茫然,缺乏小組合作教學的知識和技能。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包括聽取、說明、求助、反思、自控、幫助、支持、說服、建議、協調等10個方面。合作技能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目標。
6獨立性
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因此,合作交流前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經過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為後面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厚實」的物質基礎,於是就有話可說,有助於把問題討論深刻。合作學習的軌跡是:獨立學習——生成問題——合作交流——獲得結論或形成新的問題——獨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庫。獨立學習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 使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呈螺旋上升,合作學習是知識與經驗共享、升華的高效手段。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討論、合作、互助」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且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討論式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整體認知結構的形成和質疑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辨證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