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學最關鍵的是什麼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最關鍵的是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❷ 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體地掌握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過程,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兒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做細致而艱苦的教育工作,並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各類人才,為祖國的未來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小學教育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兒童將發生三個方面的具有人生啟蒙意義的轉化:
一是由隨意游戲活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轉化;
二是由個體和鬆散的群體活動向有組織、有規律的集體活動轉化;
三是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轉化。這些轉化可以使兒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認識范圍,從而對於促進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都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式起步。
總之,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最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2)你認為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
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❸ 小學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現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小學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最基礎知識,能夠正確地、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計算,初步了解現代數學中的某些最簡單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❹ 談談你對數學素養和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的理解和認識。
你這問題問大了,不如直接去找找這方面的論文了。
我把我的一點看法說說,供參考吧:
小學數學重要的是一些能力的培養,主要就是計算能力了,另外的一些推理能力也很重要,比如歸納推理,類似推理什麼的,再就是空間想像力了,認識些簡單的圖形。這樣到初中高中不會因為一些能力的缺失而導致跟不上。
其次應該是一些計算的方法,為初中有理數的運算以及後面的實數運算打好基礎。
數學素養嘛,我覺得主要就三個方面:
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力。。。
思想方法:劃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知識的積累:課本上的一些知識了。
❺ 小學數學課程任務是
1、以培養數學素養為基本追求,即以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將小學數學教育定位於:不追求將所有的兒童都培養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是培養他們最基本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有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以及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素養的基本特徵包括發展性、過程性和實踐性;
2、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包括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
3、以將數學運用到現實情境為基本能力,包括學會用數學的思想來考察現實與構建普遍知識與特殊情境的聯系。
1)、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兒童觀察和認識周圍世界最簡單的數量關系,建立情境與一般法則的聯系,從而激發他們超越這些規則並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動機,真正使用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和思維的組成部分。
2)、在普通的數學規則和特殊情境之間,其唯一橋梁是學生有意識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數學思維。
❻ 小學數學教育學會有哪些任務
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包括(1)以培養數學素養為基本追求,即以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將小學數學教育定位於:不追求將所有的兒童都培養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是培養他們最基本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有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以及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素養的基本特徵包括發展性、過程性和實踐性;(2)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包括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3)以將數學運用到現實情境為基本能力,包括學會用數學的思想來考察現實與構建普遍知識與特殊情境的聯系.首先,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兒童觀察和認識周圍世界最簡單的數量關系,建立情境與一般法則的聯系,從而激發他們超越這些規則並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動機,真正使用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和思維的組成部分,其次,在普通的數學規則和特殊情境之間,其唯一橋梁是學生有意識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數學思維.
❼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1、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2、培養學前兒童的數學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
3、幫助學前兒童學習初級的數學思想概念。
4、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是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依據。學前的數學教育,一方面應該順應兒童的發展的特點,讓兒童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動地獲得發展;另一方面應該為兒童學習數學提供豐富的環境和必要的指導,以促進兒童的發展。
形成學習態度和習慣
幼兒數學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與技能、發展智力與能力、培養學習興趣,而且還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勤於動腦、勇於克服困難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這是完成幼兒數學及其他科目學習任務的重要條件,也是幼兒入學後學習的需要,只要在嬰幼兒期奠定了良好的數學基礎,入學後就會為數學學習開創良好的局面,展現良好的學習趨勢。
❽ 小學數學的根本任務
就是每天按照課本上的計算方式練習和計算,每天都要理解後不斷練習牢記在心然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❾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任務是什麼
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是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依據。學前的數學教育,一方面應該順應兒童的發展的特點,讓兒童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動地獲得發展;另一方面應該為兒童學習數學提供豐富的環境和必要的指導,以促進兒童的發展。筆者認為,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明確以下幾個基本的觀點:
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數學概念
數學知識是一種邏輯知識。這種知識不是通過簡單的「教」傳遞給兒童的,而是通過兒童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起來的。正如兒童的邏輯思維要通過兒童對自己的動作加以協調、反省和內化而獲得一樣,數學知識也是來源於兒童自己的活動: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協調自己的動作,同時也努力在頭腦中協調它們的關系。這些關系最終建構成兒童頭腦中的數學概念。
兒童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兒童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兒童在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抽象的同時,也鍛煉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師過於注重讓兒童獲得某種結果,而「教」給兒童很多知識,或者希望兒童能「記住」什麼數學知識,實際上就剝奪了他們自己主動獲得發展的機會。事實上,無論是數學知識,還是思維能力,都不可能通過單方面的「教」得到發展,而必須依賴兒童自己的活動,也就是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獲得。
兒童的活動過程就是和環境之間的主動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它既包括和物(學習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師、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擺弄、操作學習資料的過程,也包括內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兒童不斷吸收、同化新的經驗,同時不斷改變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完成新知識的建構過程。
教師「教」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在於給兒童一個結果,而在於為他們提供學習的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環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環境。當然,教師自己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兒童交往,但必須是在兒童的水平上和他們進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這樣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兒童才能獲得主動的發展。
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筆者在強調讓兒童自己建構數學概念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教學的作用。學前教學對於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❿ 小學教育的任務有哪些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