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心目中的數學課堂
我心目中的小學數學課堂
課程改革,如春雷滾過,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課堂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多了動感、生氣與活力,時常有孩子們自己的真知灼見,讓人欣喜不已。我覺得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結合本人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慾望,從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
如:我在教學「找位置」時,我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師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門牌號是多少?並說說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如何去電影院中找座位,使學生學有所用,豐富和發展所學知識。在教學「比高矮」時,我開始便問學生:「誰想和老師比比高矮?」創設了一個老師與學生比比高矮的教學情景。然後讓學生討論如何比高矮,並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引導學生觀察老師和同學是怎樣比的?如果老師坐著,同學站著,你會又什麼答案呢?讓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再讓他們互相進行高矮比較,這樣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數學的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可以在數學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情境提出情境問題。問題的產生可以給我們的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我們有時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本節課需要解決的知識重點。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時,課本出示三個小朋友在比誰的卡片多的情境,通過情境圖觀察,讓學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眾多的問題中有好幾個是我們以後幾節課所要解決的。既然已經將問題拋出,那我就應勢力導,問學生:「這些問題你能解決幾個?試一試。」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自主發揮。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反饋,引出這節課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難點,從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慾望便產生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這並沒有排除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學生有意義的接受。我們不應該從「滿堂灌」這一極端走向「不敢講」另一極端,要想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探究的前提、基礎。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情況出現時,教師要即時點撥,給他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如:在教學「認物體」一課時,我採用了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邊玩邊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在課前准備了許多盒子、積木玩具、游戲棋、圓柱形的筒子和乒乓球、皮球等,其實他們在搜集學具的過程中就對這些物體進行了感知,在課堂上,我先創設了認識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及平面圖。讓學生幫他們找家,並送他們回家,在幫他們找家的過程中學生就又進一步的進行了觀察和比較,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然後讓學生把手中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分別在白紙上沿四周畫出一些圖形來,畫後教師提出問題:你畫的圖形和你手中拿的物體一樣嗎?有什麼不同?並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討論前教師提出明確要求:①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②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教師巡視時,可以了解到每組學生討論的情況,然後讓每組推派小代表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他們對為什麼不同,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多少有了一些認識和見解。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找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區別,從感性上認識到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一個面,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四、自主練習,科學應用
雖然新課程追求學生主動、愉快學習,但雙基不能忽視,因此,在新知識結束後,為讓學過的知識達到鞏固的效果,自主科學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練習可以消化理解並鞏固所學的新知識;通過練習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過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自主練習是讓學生有機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時侯可以讓學生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人民幣、用尺度量物體的長度、高度和寬度等。所有的練習都要努力體現應用性和科學性。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必須具備新的課程理念、教學方法、策略,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 探索-掌握-創造」,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自我活動表現的機會,從而實現「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自主探索性地學」的基本理念。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概括起來是「六點」。
一要「清」
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總之是數學課應該是「清清楚楚一條線」,千萬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這不是數學課堂應有的特點,數學課就應該有「數學味」。
二要「新」
內容新穎,方法創新,這樣的數學課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
四要「實」
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本人始終認為:如果一個數學老師你上的課能做到「又活又實」的話,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數學老師。
五要「奇」
就是數學課要盡可能做到「出奇不意、與眾不同」。當然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再說也沒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與眾不同」,但是作為研討課、觀摩課,大家總是希望能聽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課。如果你上的課,你設計的一些環節,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人家也都是這么做,他可能會覺得你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研討課「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討的價值」。本人也並不是非常喜歡一些四平八穩,而沒有思想的課。
六要「大氣」
首先體現在你的目標定位、教材處理都要大氣,這就需要你對整個數學教材知識體系都瞭然於胸,能夠居高臨下的處理教材、組織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縛。其次,你的教學設計環節不宜太多太細,而應該是板塊式、移動式的整體思考,不是拘泥於一些細小的環節放不開來。最後,你的課堂調控能力也應該很強,無論學生怎麼放,你都能夠有辦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偏激與不足之處;再說,往往是說說容易做做難,自己離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差距還非常遠,只是當作一個心中的目標來追求。不當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我心中的數學課堂
我心目中的數學課堂是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我希望教室里乾乾凈凈的,地板十分光澤,黑板上就像新的一樣,同學們的書本擺的整整齊齊!
參考資料:教育網
B. 什麼樣的數學課才是一堂好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范疇下,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數學課堂?給孩子一段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呢?經過幾年的教學嘗試,我認為如果一堂數學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通過學生反復訓練習得數學的技能,這就是一堂好課。一、課堂是快樂的地方。數學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利於形成良好品質。在剛開始接五年一班數學課時,由於班主任請了十幾天的假,真應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話,淘氣,害得校長天天批評我,我幾乎天天在數學課上給他們講道理,然後生氣地開始上課,根本沒有笑過一次,想哭的心天天都有,這樣一來,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愈來愈遠,第一次月考,班級的成績十分不理想,十月一長假中,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這句話帶給我深深地思索,是呀,如果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都是痛苦的,那麼孩子們如何能夠熱愛學習?從此在後,在每節課上,我都笑容滿面,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規定自己在每堂數學課上,至少要讓學生笑三次,由衷地為學生鼓一次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精神輕松活躍,暢所欲言。二、課堂是對話的舞台。「課堂不應該是一個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要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在課堂中,就要讓學生通過充分地理解,冷靜的思考,熱烈地討論,形成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感知和把握,深層的認識和理解,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質疑,這一些都需要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完善,使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以激發,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能力。三、課堂是創新的起點。對學生來說,只要他所進行的「活動」對他個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對個體發展有價值,就可視為創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就要保護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通過小紅花等不同形式的獎勵方式讓學生具有成功感,促進被獎賞者向著獎勵的方向努力。總之,只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形成技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這就是一堂好的數學課。
C. 理想課堂是什麼樣的
理想的課堂,應該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教學有規律可循。科學的教學思想,系統的學科知識,循序漸進的教學進程,普遍的認知規律,共同的心理基礎,序列化的智力培養和智能訓練,教學中的這些不變數,奠定了教學的科學基礎。
教學有一定的主觀性,有鮮明的審美性,有相對的不平衡性,教學方法的選用具有靈活性……教學中的諸多變數,決定了教學的藝術特質。而這些藝術性,又都是以科學為基礎的。
理想課堂的六個要素:
理想課堂應該有這樣的六個要素:有人、有本、有情、有智、有法、有效。教師應該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愛孩子,尤其是那些「跟不上隊伍」的孩子。教師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把人的發展、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這里的人,主要指我們的學生。
不管所教學科有多麼的不同,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都是正確的。「心中有人」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確實是很難的一件事。學生的遺傳基因、家庭教育乃至社會成長環境都不一樣,而老師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不管學生是什麼樣,你都應該讓學生體驗到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
D. 期望上一堂什麼樣的數學課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匯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深究這些看似完美的課堂,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缺失了作為一堂好課而應有的魅力.那麼一節好的數學課我們該追求些什麼呢?一堂好課應該以學生為本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且是師生雙方情感共融、分享體驗、共同創造的完整的生活過程.當前,我們應著重關注課堂上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情況,即是否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是否經歷了過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怎樣.好課以生為本,其核心是將學生看作可被點燃的火炬,是知識和方法的自我建構者,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自我塑造者.任何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未來發展去展開,按學生的成長規律去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著力,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使之主動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只有緊緊抓住了「以學生為本」,一切教學活動才會有生命的活動.一堂好課應該在交往中生成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節好課,不再是教師亦步亦趨地上演「教案劇」,而是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真誠互動演繹生成的精彩華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課堂上,師生間應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學相長」.1.創設情境,點燃激情.教師作為好課的幕後策劃者、作為師生平等關系中的首席,其主要任務之一便是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讓每位學習者身臨其中,觸景生情,都有一種探究新知的渴望、奮力向前的沖動,使他們處於一種「憤悱」的狀態.教師可以用鮮活的問題導入,模擬前人的探究,讓孩子們大膽嘗試去復現科學的發現之旅;也可以設計精彩的實驗,掀起學生求索的激情;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發學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跡.2.主體探究,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自主探究、過程感悟.在教學中,教師要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給學生一段時間去體悟,給他們一個空間去創造,給他們一個舞台去表演;讓他們動腦去思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這種探究將超越知識范疇而擴展到情感、價值觀領域,將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3.互動傾聽,靈動升華.教師作為新課程實施之中的探索者、學習者,要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見解與困惑.教師應該相信「沒有嘗試過錯誤的學習是不完整的學習」,要用欣賞的眼光去觀察,用寬容的心態去理解,要鼓勵學生創新;要允許學生出錯,要學會延遲判斷,讓學生學會自己在錯誤中改正,在跌到處爬起.一堂好課應該在整合中提升課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有「課本就是一個範例」、「整個大千世界才是學生的教科書」的意識,創造性地將個人及學生的經驗、文本知識、師生互動成果等進行有機的融合,實現科學性、藝術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賁友林老師執教《七的乘法口訣》的精彩片斷.師:七是一個很奇特的數,古代很多問題與七有關,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七言詩(播放《楓橋夜泊》).這首詩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訣算出來嗎?生:四七二十八.師:(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劍」的故事)這五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塊?想想乘法口訣!生:五七三十五.……師:實際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與七有關的問題呢?(學生舉例,自由發言)師:一個星期幾天?一個人一天要喝六杯水,一個星期要喝多少杯水?生:六七四十二.師:(出示電子琴鍵盤)琴上的白鍵一共有多少個?你是一個個數的嗎?怎麼算得快?生:四七二十八.師:(出示電腦課件,七個矮人伴著音樂唱歌:「一個矮人一張床,七個矮人七張床,一個矮人兩個碗,七個矮人十四個碗.」)下面聽音樂,自己繼續編一編好不好?總之,我心目中的一堂數學「好課」的一個公式:數學「好課」=「數學化」教學+精湛的教學技藝
E. 你認為一堂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怎麼樣的
我認為一堂好的數學課,首先看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基本完成教學大綱任務。其次考慮到是小學課程,所以老師講解應通俗易懂使得學生能較好接受,相對生動有趣使得學生不容易走神。考慮到是數學課程,所以課堂應注意把握節奏,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注意連通性,新知識應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時刻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況並及時當堂鞏固練習解答學生的疑惑。
F. 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課堂是什麼
概括起來是六點:一要清 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總之是數學課應該是清清楚楚一條線,千萬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這不是數學課堂應有的特點,數學課就應該有數學味。 二要新內容新穎,方法創新,這樣的數學課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要活也就是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 四要實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本人始終認為:如果一個數學老師你上的課能做到又活又實的話,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數學老師。 五要奇就是數學課要盡可能做到出奇不意、與眾不同。當然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再說也沒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與眾不同,但是作為研討課、觀摩課,大家總是希望能聽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課。如果你上的課,你設計的一些環節,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人家也都是這么做,他可能會覺得你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研討課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討的價值。本人也並不是非常喜歡一些四平八穩,而沒有思想的課。 六要大氣首先體現在你的目標定位、教材處理都要大氣,這就需要你對整個數學教材知識體系都瞭然於胸,能夠居高臨下的處理教材、組織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縛。其次,你的教學設計環節不宜太多太細,而應該是板塊式、移動式的整體思考,不是拘泥於一些細小的環節放不開來。最後,你的課堂調控能力也應該很強,無論學生怎麼放,你都能夠有辦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淺體會,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偏激與不足之處;再說,往往是說說容易做做難,自己離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差距還非常遠,只是當作一個心中的目標來追求。不當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G. 你喜歡怎樣的數學課堂作文不少於200字
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因此,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厭惡。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象喜歡音體美課那樣喜歡數學課呢?通過調查,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愛上數學課。
一、 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願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知識都不是灌輸而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藉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一個簡單的活動既突出了教學內容的關鍵,又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生動探究新知的願望。
二、 發展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在教學中,我注意更多地尊重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索、解釋,學生的個性因尊重而得到張揚。
三、提供動手操作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
通過操作活動,數學知識不再那麼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麼空洞。教師這樣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活動,輕而易舉就讓學生概念和計算方法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後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四、提供合作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再創造」數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並急於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識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再創造」數學,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慾望,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讓同學們在參與過程中體驗著探索、發現、創新的快樂。
五、提供生活應用的空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實踐。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讓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觀察中顯得十分投入,有的說房子的兩面牆對稱,有的說汽車的兩扇門對稱,也有的說籃球場的兩個半場對稱……這樣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從而自然提煉出對稱軸嚴密概念。同樣,學生掌握了軸對稱知識要靈活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周圍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從而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學習熱情。
總之,在教學數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在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數學中應該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讓數學課成為學生的最愛。
H. 怎樣構建理想的小學數學課堂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
新形勢下的課堂模式給我們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做好課前、課中等方面工作的改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一、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提高教學效率作精心准備 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餘。所以,教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布局。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還要備好教學對象。這節課你雖然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必須符合你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繫到你所講的這節課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學生興趣的關鍵,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高效課堂改革的重點之一是課堂結構的改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此外,高效課堂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當然,學生的課堂展示能力與老師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展示培訓。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採取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嘗試探索、自學學習是課堂高效率學習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學生大量的自主性學習面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就凸顯出來。教師要對學生作以下要求,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習慣。預習不只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習慣。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書寫時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范,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對學生的練習應及時反饋。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是否等到發展,學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進行小卷測試,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結果給以及時反饋等。 4.課後鞏固習慣。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是重要的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並能舉一反三,然後再做作業。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要在備課上下功夫,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課堂結構,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I. 如何打造理想的數學課堂
《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理想中的數學課,教不越位,學要到位,教師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切實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而老師的作用則是糾偏、追問、引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既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有時會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識的局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慾望。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為了給學生打下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的大課堂之中,就要求教師善於引導學生觀察、感覺生活中的數學,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二、 設計預習方案
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方案,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和實際需要,引導幫助學生對預習的內容學會思考。要充分地相信學生,充分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教師只是就學習的內容進行指導、引導,讓學生知道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知道教材的前後聯系。當學生知道這些關系後,就找到了鑽研課本的方法和途徑,也就會大膽地提出問題、發現矛盾,使學習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這是一種習慣的形成,方法技能累積漸進的提升,最終實現知識運用於實踐的學習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寶貴的學習時間;只有這樣,才發揮了預習的有效作用。
三、注重學生參與
教師應該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倡導合作學習,注重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表演和探究中學習,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不能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預設情境的再現,更不能是教師的「滿堂灌」。學生參與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基本前提。理想的課堂教學過程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合作的,是師生之間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爭取做到全員參與而不僅僅是個別優生的參與、全程參與而不是暫時片刻的參與。愛因斯坦說:「在一切方法的背後,如果沒有一種生氣勃勃的精神,它們到頭來不過是笨拙的工具。」學法要真正發揮指導學習的作用,必須「樂學」,並要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理想的課堂,就是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思考、發言,最終達到與老師的共鳴。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實現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場所。只有學生動起來,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發展,動起來更精彩,學生在動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
四、體驗成功的快樂
追求理想課堂,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課堂,是雙向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和共同的擁有,是資源的分享。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時時涌動著生命的活力,洋溢著生命的熱情。只有智慧的撞擊,才會產生生命的意義。學生需要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需要的是引領,而不是強制。給學生一個空間,他會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實踐來學習新知形成的過程,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有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具有吸引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習結束,教師要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小結。
五、做到有效、高效,有的放矢
有效的課堂追求清晰、簡約,高效的課堂呼喚快節奏、大容量,循著這一條主線更深層次地去尋找理想中的數學課堂,我覺得數學課堂教學還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要組織有針對性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操作活動中逐步深入,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
2.數學學習離不開強化練習,我們要把知識在課堂上讓學生及時鞏固。因此,在練習應用環節,要精心設計一系列有層次、有坡度、有心意的習題,盡可能涵蓋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並且以生活為素材,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現實問題的同時,感悟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到數學的魅力與價值。
六、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
要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愛」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教師在關注知識學習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學生學習的慾望。我想在學習時更應關注課的內容和學生學的效果,要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才會有信心和動力再次出擊。課堂上,我會根據問題的難易讓不同的學生來回答。比如讓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來背誦,還對他們提出表揚和肯定,激起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
J. 結合你學過的數學和實際談談你對數學的認識,說說你心裡的數學課堂是什麼樣的
摘要 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