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陳省身簡介
陳省身簡介
【陳省身.一生只做一件事】
【簡介】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至2004年12月3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漢族,美籍華人,國際數學大師、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創始人,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里得、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後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1984年5月獲得沃爾夫獎。中國數學會在1985年通過決議,設立陳省身數學獎。他是有史以來唯一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沃爾夫獎的華人,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被國際數學界尊為微分幾何之父。韋伊曾說,我相信未來的微分幾何學史一定會認為他是嘉當的繼承人。晚年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一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名言名句】
我們的希望是在21世紀看見中國成為數學大國。
為數學研究所我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應該為理想做點事.為中國人做點事。
一個研究員最t要的成分是偉大的學問家,其他的都不要。
【人物小傳】
2004年12月,九十三歲的陳省身,世界級的數學大師、微分幾何之父,離開了人世,永遠停止了美麗的計算。他的數學被公認為至美、至純,他的一生被公認為至簡、至定。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會做一件事,這就是大師陳省身,他認定數學,並傾注一生的所有,終於踏人數學的神聖殿堂,成為數學王國里彪炳千古的功臣。
在大學里,陳省身先生作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選擇,那就是主修數學。本科結束後,十九歲的陳省身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讀碩士。因為清華還沒有開微分幾何課程,所以,陳省身在清華期間並未真正開始接觸這門課。但是,他從別處了解到微分幾何學,並對微分幾何充滿了嚮往。他曾這樣形容自己對當時在清華的心情:那時候的心情,是遠望著一座美麗的高山,還不知如何可以攀登。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省身聽到德國漢堡大學數學家W.布拉施克的微分幾何的拓撲問題,從此決定去漢堡讀書。當時美國退還了庾子賠款的余額,用此款資助的學子是要到美國讀書的,而且當時的許多留學生一般也都願意去美國,但陳省身認為,讀數學必須去德國。這是他又一次主動地選擇。在他的堅持和前輩的幫助下,最後終於如願以償。
漢堡道路的選擇使他有幸接觸了布拉施克、凱勒、嘉當等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的思想和學術。在漢堡大學開設嘉當一凱勒定理討論班時,一開始幾乎所有的人都來了,但因為艱澀難懂,最後只剩下陳省身一個人,就在那時他懂得了嘉當的魅力。
回國之後,陳省身在一篇文章寫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夫人去參觀羅漢塔,看著看著突發感慨:無論數學做得怎樣好,頂多是做個羅漢。菩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羅漢誰也不知道那個是哪個人。所以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他認為數學的菩薩是黎曼和龐加萊。黎曼不斷地開拓了數學的空間,龐加萊把數學的平面和空間推廣到了N維,因為有了這兩位,其他人的工作只能是羅漢。
陳省身做學問從來不趕最時髦,不搶熱門,名利從來不是他的追求。我讀數學沒有什麼雄心,我只是想懂得數學,如果一個人的目的是名利,數學不是一條捷徑。陳省身說過,數學有很多簡單而困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人廢寢忘食,多年或經年不決,一旦發現了光明,其快樂是不可形容的。這是一片安靜的天地,沒有大獎,也是一個平等的世界。
晚年的陳省身先生除繼續他最心愛的數學研究以外,他還經常看望一些青少年孩子,勉勵孩子們要刻苦讀書,為祖國的繁榮作貢獻。每次與青少年交談,陳省身先生都會提到專一二字,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專一才能將一件事情做好,做徹底!專一是什麼意思呢?專一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哪有做不好的?這樣做最能出成績。
一生只做一件事,可以說,陳省身先生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終其一生奮斗在數學的王國里,取得輝煌的成就,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專一成就輝煌這一成功學理論。
【啟迪】
從20多歲人數學入門直到93歲去世,陳省身先生說自己的腦袋一直為數學運算了70多年。他在數學的王國里構建了瑰麗的大廈。正好如他自己所說,自己一生只會做一件事,就是數學。天下美妙的事情不多,數學就是這樣美妙的事之一。陳省身對於數學是專一的,因為專一,所以成就了這位數學大師一生的輝煌。
龍膽是一種比較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其實大家可能都聽過龍膽這個名字,但是龍膽是什麼樣子的呢?
龍膽的別稱
龍膽,也叫做膽草、草龍膽、山龍膽、龍膽草。
龍膽的生長習性
龍膽比較喜歡溫涼一點的氣候,喜歡濕潤的環境,土壤一般是酸性土壤。
龍膽的觀賞價值
龍膽觀賞價值還是有的。它其中有些品種頗具觀賞性,像是華麗龍膽,流蘇龍膽等,花朵絢麗多姿,十分美麗。
龍膽的繁殖方法
在繁殖龍膽的時候,人們多是採取播種繁殖,要求光照和濕度較好。
其次就是分根繁殖,在秋季的時候進行,挖出龍膽的根莖,切割後栽植即可。
此外,它還可以進行扦插。
【愛迪生: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簡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生於1847年2月1舊,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8歲進學校讀書,只學習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退學回家,由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輔導他自學。12歲時,家庭生活困難,開始在列車上賣報,16歲時發明了自動定時發報機,之後不斷有發明問世。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他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28年愛迪生被授予美國國會金質特別獎章。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舊,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名言名句】
人生在世界是短暫的,對這短暫的人生,我們最好的報答就是工作。
人生太短,要-T-的事太多,我要爭分奪秒。
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
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登高必自卑,自視太高不能達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須培養泰然心態,凡事專注,這才是成功的要點。
【人物小傳】
1929年10月2舊,全美所有電台都將波段調在一個台上,全美人民都在關注著一件事:密歇根州迪爾本有一場展出即將開始,大發明家愛迪生將在這里舉行一次他在半個世紀以前戲劇性的關於電燈實驗的表演。這是當時最激動人心的大事。
那天,82歲高齡的愛迪生感覺自己彷彿又回到了50年前。在寬大的實驗室內,他靜立於室內,長方的餐桌一字形的排列著。遠遠的一端是主席的座位,中間的榮譽座是留給總統夫婦坐的,可是總統夫婦執意讓愛迪生夫婦坐首席。
胡佛總統發表演說:在我們的國家中,科學家和發明家要算是最可貴的無價之寶了。他們以他們的創造力和虔誠心逐步把他們的科學思想化為事實,供給每一個人享用。由於他們的努力促使了我們的進步,這種偉大的貢獻是無法估價的。
愛迪生先生憑借他的天才的創造從平凡的開端躋人了世界偉大人物之列。他的生活給予了我們一種新的信心。我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一定能支持著機會之門的敞開而讓願意進去的人走人的。
人類的文明好像一個花園,它的優劣是以花朵的品質來決定的。在栽培時我們花了多少的精力使它肥沃,我們花了多少的力量去防禦破壞力的侵襲,那麼我們就能收獲多少的花朵;而由於這些生命的芬芳馥郁,更激勵我們去從事新的努力,給予我們以新的力量,加強我們對未來的信念。
對於一個普通平民的致敬的集會沒有比這一次更盛大的了。前來參加宴會的有500名來賓,這些來賓大都是《世界名人辭典》中的人物。金融家、政治家、科學家、實業巨頭、火車站長、大學校長、藝術家、戲劇家全都來歡迎他,從大西洋彼岸來的有鐳的發明者居里夫人(MadameCurie),從太平洋彼岸來的有日本高等工程師和官員的一個代表。此外還有航空術首倡者賴特(。rvilleWright);銀行家卡恩(。tt。H.Kahn);車站長威拉德(DanielWillard);芝加哥赫爾院的亞當斯(JaneAddams)小姐;影片工業巨頭海斯(Willhays);大慈善家羅森瓦德(JuliusR。senwald);電機工程師亞歷山大孫(E.F.Alexanders。n)博士;前任駐土耳其大使摩根韜(HenryM。rgenthan);幽默大師惠爾羅吉斯(WillR。gers);鋼鐵製造家許瓦勃(CharlesSchwab);前任駐德大使格拉德(JamesW.Gerard);通用電氣公司經理斯窩普(GerardSw。pe);紐約《泰晤士報》出版人奧克斯(Ad。lphS。chs);美國總工會主席格林(WilliamC.Green)等人。這天晚上,英國太子和德國總統馮興登堡(V。nHindenburg)都發來了賀電。來電祝賀的還有探險隊長理查德伯德(RichardE.Byrd),他當時正坐在南極美國基地的冰天雪地里。
愛迪生在宴會上簡短地講了幾句,講話結束時他向亨利-福特致意。愛迪生說:我只能用一句含義最完全、最恰當的話告訴大家他是我的朋友。
祝諸位晚安。這位發明大王,也許是興奮,疲倦兼而有之,突然臉色驟變,旁觀者馬上招來胡佛總統的醫生為他注射強心劑。大家把愛迪生扶到隔壁房間,休息了一陣他才漸漸好轉。
迪爾本之行過後,愛迪生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從1930年到1931年,他還堅持著盡量由自己為公司作出決策。
1931年6月,美國處於經濟大蕭條。當愛迪生獲悉正在大西洋城舉行一次電燈會議時,便拍去了一份充滿熱情的電報。他在電報中向電燈會的代表們說道:我要對你們說的是要勇敢些,要勤奮些。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見到了歷史在不斷重演工商業的多次蕭條。但每次蕭條過後,美國都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你們一定要向自己的父輩那樣勤勞勇敢,堅定信念,舅往直前。
這大概是愛迪生最後一次拍發的電文了。7月,他到達加州的橡膠栽培試驗場。過去栽培的這種橡膠植物,只有一公尺高。采膠量也很少,但經研究改進,已使它可長到3公尺高。再過5年,美國所需的橡膠就不必從外國輸入了。愛迪生對在試驗場工作的同事們這樣說。
8月舊,愛迪生病情加重,醫生為他診斷出了布萊特症、尿毒和糖尿病的各種症狀。據估計他已支持不了幾天,但醫生為了照顧公眾的情緒卻宣布:可以把愛迪生先生比成一隻駛入狹窄水道的船。他可能安全渡過。也可能觸到礁石。可是這項聲明並未使全國人民放心。令人驚奇的是,不久愛迪生的危險便過去了,公告也無須天天發布了。又過了些日子,他每日下午驅車遛彎的習慣也重新恢復。
9月初愛迪生的病情又一次進入危險期,但他再次渡過難關。當他向大夫詢問所開的葯物將起什麼作用時,僅為自己沒有迅速痊癒感到失望。10月4日,醫生斷定他的病是無法挽回了。每天每時都有世界各地的人來探望他。教皇發來兩封電報詢問他的健康。胡佛總統關照每天把愛迪生的病情用電話告訴他。大批的慰問信和電報不斷地送進室來。邁爾斯堡的商會決定將10月4日星期日作為祈禱愛迪生康復日。
9天過去了,沒有進一些液質。在120個小時中,只飲過6小匙的梨汁。
愛迪生陷入了昏迷狀態。在此之前,他曾透過自己寢室的窗子向山谷望去,那裡是19世初他與孩子們嬉戲的地方。當時他微笑著說:那裡真美啊。在此之前他還會見了費厄斯通,他帶著勝利的笑容向費厄斯通示意放在屋裡的4隻用菊科植物提煉的橡膠製成的輪胎樣品。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點24分,發明大王愛迪生走完了84年的偉大人生旅程。
臨終時他說:從出生到死亡,整個人生都需要努力和勤奮,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了心力,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3天後的10月2舊傍晚,這位發明大王的遺體埋葬在靠近他在西奧蘭治克雷的家的大橡膠樹下。
消息傳出,人們陷入了極度的悲哀之中。當時,全美各地熄滅電燈一分鍾,以示哀悼。
在這一分鍾之內,芝加哥、加利福尼亞、丹佛、紐約,整個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紐約百老匯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著,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城市到鄉村,燈火通明,亮如白晝,世界一片光明。
人們紛紛為愛迪生獻上追悼和贊辭,其中以胡佛總統的話,最令人感動。
他說:所有的美國人都是愛迪生的受惠人!我們不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們繼承r他的精神遺產!愛迪生從報童、電信報務員干起,最後,他卻以人類的指導者結束輝煌的一生。愛迪生個人的信念,就是我們後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藏!他為人謙虛,待人親切,做事貫徹始終。愛迪生教我們:只要不懈的努力,必可達到目的。這就是他賜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遺產!
【啟迪】
從出生到死亡,整個人生都需要努力和勤奮,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了心力,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這句臨終遺言正是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的最好概括。愛迪生的一生是發明的一生,創造的一生,更是勤奮的一生。
勤奮,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然而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誰又能真正地做到勤奮、真正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地努力呢?有人說,我有一副聰明的大腦,什麼事都能被我輕而易舉地解決。也有人說,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奮與否不是很重要。而我認為,不論你是否聰明還是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勤奮、刻苦來實現目標和理想。
有一記者曾經這樣問愛迪生:您是一名偉大的發明家,美國人民非常敬仰您,他們很想知道您的成功是靠天才的嗎?愛迪生笑了笑,說道:天才?天才不一定就能成功,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顯而易見,愛迪生想告訴人們,天分也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奮和努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為的是做一件能夠對社會有用的事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證明了自己不枉來這個世界上走這一遭。然而我們只習慣看到別人的成功和輝煌,看到別人的華麗和富有,殊不知在這成功的背後,有多少勤奮、努力和汗水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人一出生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到以後有的人成功了,為社會作出了貢獻,而有的人註定一輩子默默無聞,甚至成為社會的累贅,是因為成功的人懂得了要想成功就必須勤奮、努力的道理。
【勞倫斯:寬容是一種美德】
【簡介】D.H.勞倫斯(D.H.Lawrence,1885~1930年),20世紀英國最獨特和最有爭議的作家。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勞倫斯出生於諾丁漢郡的伊斯特伍德,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是小學教師。勞倫斯中學畢業後,做過職員,教過書,後進入諾丁漢大學學院接受師范專科訓練。天才,用這個詞來形容勞倫斯是恰當的,當時的英國社會很注重人的出身、教養,社會上還彌漫著從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清教徒風氣,生長在這個時代里的勞倫斯是與眾不同的,有史以來的勞倫斯評論第一人福特馬多克斯休弗就這樣評價他:他是個天才,是浸透情慾的天才。
勞倫新的第一部小說《白孔雀》(TheWhitepeac。ck)於1911年發表。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兒子與情人》(S。nsandL。vers,1913)是他早期作品中最有影響的一部。1912年,勞倫斯與諾丁漢大學一位教授的夫人弗里達私奔到義大利,兩年後與她結婚。婚後,勞倫斯夫婦曾住在英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弗里達的德國出身和勞倫新的反戰情緒使他們與英國當局的關系十分緊張,因此不得不回到義大利。在此期間,勞倫斯創作了他最為成功的兩部小說《虹》(TheRainb。w,1915)和《戀愛中的女人》(W。meninL。ve,1921)。這兩部作品都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提出了強烈的批評。1919年以後,由於健康原因,勞倫斯一直在旅行,到過錫蘭、澳大利亞、墨西哥和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並以這些地方為背景,創作了《袋鼠》(Kan,gar。,1923)和《羽蛇》(TheplumedSerpen,t,1926)等作品。1926年以後,他大部分時間住在義大利,在這里寫成了他最有爭議性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LeysL。ver,1928)。1930年3月,勞倫斯因為肺結核在法國東南部的旺斯鎮去世。除了長篇小說外,勞倫斯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外還寫了大量詩歌、評論、雜文等,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
【名言名句】
偉人很少是突兀的山峰,它們是眾山中的最高峰。
如果感覺到自己在生活中有了一個位置,滿足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不偽飾自己。
命運是暴君施虐的權威,傻瓜失敗的借口。
不要為十全十美擔心你永遠做不到十全十美。
【人物小傳】
1929年,也就是勞倫斯去世前一年,他在法國旺斯鎮給遠在倫敦的長子寫了一封信,勸告兒子應學會寬容,並稱這對他的人生幫助很大,信的內容如下:親愛的兒子:在這封信里我想就你談到的寬容問題和你交流一下看法,我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豁達大度的寬容心並非小事,它不但關繫到自己的工作學習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關繫到事業的興衰與成敗。
寬容是對那些在意見、習慣和信仰方面與自己不同的人,表現出耐心和光明正大態度的一種氣質。
敞開心胸接受新觀念和新資訊,並非只是為了使自己的個性更有魅力。雖然寬容和機智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寬容比機智更難辨認。你或許無法學到所接觸到的所有新觀念,但是你可以研究並嘗試去了解它。
⑵ 陳省身的簡介
陳省身,男,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人,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後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晚年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一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⑶ 70年代回中國的美國數學教授是誰
應該是陳省身先生。1972年9月,陳省身首次偕夫人回到新中國,與當時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等會見(但真正回國工作是1984年)。陳省身先生是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被譽為「微分幾何之父」。
1981年,陳省身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籌建以純粹數學為主的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MSRI),擔任第一任所長,直到1984年。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聘請陳省身擔任南開數學研究所所長(任期至1992年)。
⑷ 介紹一下陳省深
陳省身(1911.10.28-2004.12.3)美籍華人,祖籍浙江嘉興。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並在那裡度過了少年時代。1922年隨家人來到天津。
1926年15歲的他就進入了南開大學數學系,1930年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1934年出國深造,在德國漢堡跟隨著名的幾何學家布拉希開學習幾何。1936年來到巴黎跟隨嘉當學習微分幾何。1937年夏接受清華大學教授招聘書,教授微分幾何。楊振寧、鍾開萊都在那時成為他的學生。之後他又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陳省身創建了原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南開數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1961年被美國科學院推舉為院士,1975年榮獲由美國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他也是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義大利Lincei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巴西科學院的通訊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創始者。1981年退休後,擔任美國數學科學所第一任所長,任期三年,後任名譽所長。
1983年榮獲美國數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1984年5月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項---沃爾夫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的首批外籍院士。
陳省身先生是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是世界華人的驕傲。他開創並領導著整體微分幾何、纖維叢微分幾何、「陳省身示性類」等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享有「微分幾何之父」的美譽。
晚年的他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一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⑸ 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的簡 介
陳省身數學研究所 (南開數學研究所)成立於 1985 年,由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提議創辦、並親自擔任第一任所長直至一九九二年。現任所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龍以明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於一九八六年在所內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葛墨林院士是該研究室的主任。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是一開放型的研究所。其目的是延攬中外數學家,促進中國純粹和應用數學的發展,立足中國國內培養高層次數學人才。其辦所方針是「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自建所以來,通過承辦大型的學術活動年,造就了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中青年數學家;通過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大大促進了中國純粹和應用數學的發展,有力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數學界的地位。
南開數學研究所是陳省身繼原「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MSRI) 之後一生創建的第三個數學研究機構。陳省身認為中國數學要在國際上取得應有的地位,成為數學強國,最重要的是在中國本土,建立起自主培養高級數學人才的基地。他的遠見思想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贊賞。1985年,陳省身作為當時國家教委直接聘任的首任所長,以一位外籍人士創立了南開數學研究所,他把這個所看作是自己「最小的兒子」,在成立大會上表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0年,南開數學研究所按照陳省身確立的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12字宗旨,通過大量的國際學術交流和舉辦全國性的數學專題學術年等活動,影響和造就了一大批活躍於海內外的高水平的中青年數學家,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數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中心,也是我國培養高級數學人才的新型基地。
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是中國最早的國際數學中心,另有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2012年成立),南北呼應,優化我國數學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布局。
⑹ 考研考南開大學的數學科學學院和考南開大學的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哪個容易考這兩個有什麼區別
相對來說數學學院好考,省身所 招學生少,而且如果某一年考研學生考試成績不好,省身所可以不收考研學生,
數學學院因為指標必須收學生
⑺ 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大師
陳省身,漢族,美籍華人,國際數學大師、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創始人,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後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陳省身1930年畢業於私立南開大學,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其後赴德國漢堡大學深造。他曾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是南開數學研究所的創始所長。陳省身開創並領導著整體微分幾何、纖維叢微分幾何、「陳省身示性類」等領域的研究,他是第一位獲得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沃爾夫獎」的華人,被國際數學界尊為「微分幾何之父」。 2004年11月2日,陳省身展示「小行星命名證書」。當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
陳省身生平:
1911 年 10 月 28 日 出生於浙江省嘉興縣。
1930 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
1934 年獲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1936 年獲德國漢堡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38 年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3 年為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研究員。
1946 年為南京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代所長。
1949 年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1960 年至 1979 年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教授。
1961 年加入美國籍。
1981 年至 1984 年任美國伯克利數學研究所首任所長。
1984 年至 1992 年任天津南開數學研究所所長, 1992 年起為名譽所長。
他是前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1948 年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61 年 ) ,第三世界科學院創始成員 (1983 年 ) ,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 (1985 年 ) ,義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8 年 ) ,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9 年 ) 。 1994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曾獲重要獎項如:
美國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1975);
美國數學會「全體成就」斯蒂爾獎(1983);
德國洪堡獎(1982);
世界數學界最高獎——沃爾夫(Wolf)獎(1984);
晨興數學終身成就獎(2001);俄羅斯喀山大學授予羅巴切夫斯基獎章(2002);
榮獲首屆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2004);
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48);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1);
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1985);
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1989);
義大利林琴科學院外籍院士(1988);
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創始者(1983);
巴西科學院的通訊院士(1971);
1994年6月8日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陳省身先生獲得的其它榮譽還有:(三次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演講) 1950年在美國的坎布里奇 ;
1958年在蘇格蘭的愛丁堡,
1970年在法國的尼斯。
主要論著:1.《微分幾何的若干論題》,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1951年油印本。
2.《微分流形》,美國芝加哥大學1953年油印本。
3.《復流形》,美國芝加哥大學1956年版;巴西累西腓大學1959年版; 俄譯本1961年版。
4.《整體幾何和分析的研究》(編輯),美國數學協會1967年版。
5.《不具位勢原理的復流形》,凡·諾斯特蘭德1968年版;斯普林格出版社第二版。
6.《黎曼流形中的極小子流形》,美國堪薩斯大學1968年油印本。
7.《微分幾何講義》(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出版。
8.《陳省身論文選集》(1—4卷),斯普林格出版社1978年、1989年出版。
9.《整體微分幾何的研究》(編輯),美國數學協會1988年版。
10.《陳省身文選——傳記、通俗演講及其他》,科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
11.《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第一卷)陳省身與 希策布魯赫(Hirzebruch)合編,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 Contemporary Trends in Algebraic Geometry and Algebraic Topology 》, 陳省身,扶磊, R. Hain, World Scientific ,2002
⑻ 簡單敘述你對數學大師陳省身的認識
他只上過一天小學。8歲那年,陳省身才去浙江秀水縣城今嘉興市裡的縣立小學上學。可那天下午放學時,不知什麼緣故,老師卻用戒尺挨個打學生的手心。陳省身雖然因為老實沒挨打,可這件事卻對他刺激太大,從此便不肯再邁進小學校門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學,4年中學之後,於15歲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
在南開,陳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數學的第一次選擇。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數學能力一向比較好,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他上第一堂化學實驗課,在吹玻璃管時手足無措,而助教又是嚴厲著名、外號叫「趙老虎」的。從此他對理化充滿畏懼。看來每考數學「必是王牌」的他,是為數學而准備的。
陳省身19歲時考入清華大學讀碩士。在清華時的陳省身,對微分幾何充滿了嚮往,但未曾入門。「那時候的心情,是遠望著一座美麗的高山,還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陳省身聽了德國漢堡大學數學家W.布拉施克的「微分幾何的拓樸問題」,決定去漢堡讀書。當時美國退還了庾子賠款的余額,用此款資助的學子是要到美國讀書的,而且當時的許多留學生一般也都願意去美國,但陳省身認為,讀數學必須去德國。這是他又一次主動的選擇。在他的堅持和前輩的幫助下,最後終於如願以償。
漢堡道路的選擇使他有幸接觸了布拉施克、E.凱勒、E.嘉當等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的思想和學術。
在漢堡大學開設嘉當-凱勒定理討論班時,一開始幾乎所有的人都來了,但因為艱澀難懂,最後只剩下陳省身一個人,就在那時他懂得了嘉當的魅力。
1936年,陳省身的公費期滿,接到清華的聘約,但他決定去巴黎跟嘉當先生工作一年。「這對於我在數學上的研究發展來說確是決定性的一年。」
決定性的一年
1937年陳省身回到國內,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戰爭幾乎會影響和改變每個人的命運,但是戰爭卻沒有影響陳省身的數學方向。
陳省身隨西南聯大南遷。「設備圖書什麼都沒有,條件差,也沒房子,記得我和華羅庚、王信忠先生擠在一個房間,因為地方小,連箱子里的一點書都不願意打開。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也能做出成績來。」
陳省身在昆明的煤油燈下寫出的兩篇文章,發表在普林斯頓大學與高級研究所合辦的刊物《數學紀事》上,數學家H.外爾和A.韋伊認為陳省身的研究工作達到了「優異數學水準」。遂極力促成陳省身來普林斯頓。他們認為陳省身是「迄今所注意到的最有前途的中國數學家」。
雖然美國捲入戰爭,但普林斯頓卻因戰爭得福,愛因斯坦、馮.諾依曼、E.諾特等因猶太人或與猶太人有關的受迫害科學家的加盟,使普林斯頓取代歐洲而成為世界數學中心。
陳省身決定從昆明前往美國的普林斯頓。那時的整個世界都陷入大戰中,去美國的途徑是從昆明飛印度,然後再坐船經過大西洋到達,但是「想到德國潛水艇的活躍,這條路自然有相當危險,但我決心赴美,不顧一切困難」。這一次的離別,陳省身甚至無法先回上海和妻子幼兒告別。陳省身選擇了乘坐美國飛虎隊的軍用飛機走西線前往美國。就算是乘坐軍用飛機也是非常艱難的旅行。軍用飛機每到一個空軍基地,乘坐者就要在基地的房子住下,
然後拿一個條子看布告, 有自己的名字, 就繼續往前飛一段。這樣, 經印度、中非、南大西洋、巴西到達美國。前後用了一個星期,陳省身終於到達美國。
1943年,無疑是陳省身一鳴驚人的一年。這一年,32歲的陳省身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完成了關於高斯-博內公式的簡單內蘊證明,這篇論文被譽為數學史上劃時代的論文,這是陳省身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工作,因此,他後來被國際數學界尊稱為「微分幾何之父」。
我得力於吾國兩名成語自勵,即『日新日日新』的精神和登峰造極的追求。」陳省身說。
一片安靜的天地
陳省身在一篇文章寫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夫人去參觀羅漢塔,看著看著突發感慨:「無論數學做得怎樣好,頂多是做個羅漢。菩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羅漢誰也不知道那個是哪個人。所以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他認為數學的菩薩是黎曼和龐加萊。黎曼不斷地開拓了數學的空間,龐加萊把數學的平面和空間推廣到了N維,因為有了這兩位,其他人的工作只能是「羅漢」。
名利從來不是陳省身的追求。「我讀數學沒有什麼雄心,我只是想懂得數學,如果一個人的目的是名利,數學不是一條捷徑。」陳省身說自己做學問從來不趕最時髦,不搶熱門。他不喜歡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講述的數學家納什的故事,他說他和納什很熟悉,但他和納什完全不一樣。「他是個怪人,他的數學是很好的,但他始終要做難題,想做難題出名,最後做得一塌糊塗。」
「數學沒有諾貝爾獎是一件幸事。」陳省身說過,數學有很多簡單而困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人廢寢忘食,多年或經年不決,一旦發現了光明,其快樂是不可形容的。「這是一片安靜的天地,沒有大獎,也是一個平等的世界。」
1984年陳省身出任了南開大學數學所所長。他在給南開大學副校長胡國華的信中描述他心中的數學殿堂:有一個供人隨意起坐的房間,人們在這可以隨意討論;研究室的三面牆都要是高品質的黑板,人們可在上面隨便地演算;要有圖書室。
「要在國內成立一個基地,培養第一流的數學人才。那基地需有一流的設備,友善的空氣。使人工作其中,覺得快樂。」
數學之美
陳省身說,自己一生只會做一件事,就是數學。天下美妙的事件不多,數學就是這樣美妙的事之一。
在陳省身92歲的時候,他自費製作了一些掛歷,向公眾普及數學知識,這本掛歷的名字就叫做「數學之美」。
197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讀懂了陳省身-韋伊定理,他感到「真的有觸電的感覺」。而且還不止於此,「還有更深的,更觸及心靈深處的地方:到頭來,忽然間領悟到,客觀的宇宙奧秘與純粹用優美這一價值觀念發展出來的數學觀念竟然完全吻合,那真是令人感到悚然。這種感受恐怕和最高的宗教感是相同的吧」。
讓楊振寧感到驚異的是他和陳省身在不同的領域里研究了20多年,最終竟然「天下歸一」。楊馬上開著車到陳的寓所,「我們談了很久,談到朋友、親人及中國」並提出了一個迷惑他的問題:數學家為什麼會憑空夢想出這些概念?
陳省身回答:「不,不。這些概念不是夢想出來的,它們是自然的,也是實在的。」
他的數學和生活混在一起無法分開。 「有人問我,每天工作多少小時?沒法子說,我一直在想。」
也許是因為深切體會到了數學之美,陳省身擁有一個幾乎完美的人生。從20多歲入數學之門直到93歲去世,他的腦子像一架機器一樣一直為數學運算了70多年。
⑼ 陳省身、陳景潤、華羅庚的介紹。
陳省身(1911.10.28-2004.12.3)美籍華人,祖籍浙江嘉興。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並在那裡度過了少年時代。1922年隨家人來到天津。
1926年15歲的他就進入了南開大學數學系,1930年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1934年出國深造,在德國漢堡跟隨著名的幾何學家布拉希開學習幾何。1936年來到巴黎跟隨嘉當學習微分幾何。1937年夏接受清華大學教授招聘書,教授微分幾何。楊振寧、鍾開萊都在那時成為他的學生。之後他又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陳省身創建了原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南開數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1961年被美國科學院推舉為院士,1975年榮獲由美國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他也是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義大利Lincei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巴西科學院的通訊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創始者。1981年退休後,擔任美國數學科學所第一任所長,任期三年,後任名譽所長。
1983年榮獲美國數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1984年5月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項---沃爾夫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的首批外籍院士。
陳省身先生是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是世界華人的驕傲。他開創並領導著整體微分幾何、纖維叢微分幾何、「陳省身示性類」等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享有「微分幾何之父」的美譽。
晚年的他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一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陳景潤
(2004-02-06)
福建福州人,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50年代對高斯圓內格點、球內格點、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作了重要改進。60年代以來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證明了命題「1+2」,將200多年來人們未能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了一步。這一結果被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其後又對此作了改進,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深受稱贊。
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為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嶽,召喚著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
陳景潤共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參考資料:http://kxj.7456.net/show/2/60/
華羅庚簡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縣,父親以開雜貨鋪為生。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他進入金壇縣立初中後,其數學才能被老師王維克發現,並盡心盡力予以培養。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後,被破格任用為助教。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1946年3月,他應邀訪問蘇聯,回國後不顧反動當局的限制,在昆明為青年作「訪蘇三月記」的報告。1946年9月,華羅庚應紐約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並於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不久,妻子帶著三個兒子來到美國與其團聚。
1949年,華羅庚毅然放棄優裕生活攜全家返回祖國。1950年3月,他到達北京,隨後擔任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等職。50年代,他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空氣下著述頗豐,還發現和培養了王元、陳景潤等數學人才。1956年,他著手籌建中科院計算數學研究所。1958年,他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華羅庚開始在工農業生產中推廣統籌法和優選法,足跡遍及27個省市自治區,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經濟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為中科院副院長並於翌年入黨。
晚年的華羅庚不顧年老體衰,仍然奔波在建設第一線。他還多次應邀赴歐美及香港地區講學,先後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還於1984年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東京作學術報告時,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逝世,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