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只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裡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准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隻猴子,其中1隻小猴,6隻大猴;2隻猴子在樹上,5隻猴子在草地上;3隻猴子在吃香蕉,4隻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隻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裡?它們都在干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隻小猴子,6隻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隻小猴子和6隻大猴子合起來是7隻猴子。再如:7―1=6表示7隻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3、發展幼兒現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搭建能力。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長方體、圓柱體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活動區內事先擺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鉛筆、橡皮等;裝有若干奶盒、葯盒、易拉罐的大紙袋,火柴盒、撲克牌、光碟、硬幣、魔法師面具。
活動過程:
一、魔術引入,激發興趣教師戴面具出場,扮演魔法師表演火柴盒變硬幣的魔術。
請幼兒思考並回答火柴盒和硬幣是什麼形狀的?(引入正題)
二、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魔法師的口袋裡還有好多的寶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麼?)1、分類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試一試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滾動,將材料分類。並說一說為什麼有的能滾有的卻不能。
2、摸一摸,數一數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 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麼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小結圓柱體定義3、找一找在活動區內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的?
三、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枚硬幣和許多硬幣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3、請幼兒用撲克牌和光碟分組演示,親自感受長方形、圓形和長方體圓柱體之間的關系。
四、形體搭建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麼樣的房子?該怎麼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製作,教師指導幫助。
活動目標
1.了解和表現京劇旦角人物特徵,引起對京劇的興趣。
2.體會做事應有次序、不遺漏,初步學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
3.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准備
1.幼兒帶來了報紙上有關京劇演出的海報,引起大家廣泛的興趣。
2.插入材料:京劇人物服裝三套。
活動過程
(一)利用海報,進行有關京劇的談論
1.海報上是誰?說說有關她的事情。(這是楊貴妃,她是一位皇後,又會唱歌又會跳舞。還會喝酒,喜歡洗澡……)?
2.我們在路上怎麼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打扮的阿姨,京劇演員的化裝有些什麼特別的地方?(京劇化裝的都是古代的人物,她們臉蛋是桃紅色的,眼睛眉毛往上翹起,還穿著美麗的長裙,帶上有珠子和絨球的帽子……)
(二)了解旦角人物特徵,思考作畫步驟
化裝:有個小姑娘要表演京劇,開始化裝。化裝要梳頭、上油彩,描眉毛、眼線和塗口紅,什麼應該先做,什麼後做呢?(教師按幼兒的討論進行演示,使幼兒體會順序的意義)
小姑娘表演楊貴妃,化好裝上舞台,導演說:「不行!」為什麼?(衣服還沒有穿好)她穿好服裝上舞台,導演又說:「回來!」為什麼?(沒有戴帽子,貴妃戴的是鳳冠)她帶上帽子上舞台,導演還是說:「慢!」貴妃還把什麼道具忘了?(一把扇子)現在貴妃出場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熱烈歡迎,還說:「再來一個!」現在表演文成公主:(註:文成公主十分勤勞,她出嫁到西藏,教那時的人們織布、種田,直到現在大家還在紀念她)趕快換裝,換上另一件戲裝能上舞台嗎?(不行,沒換帽子)快換上頭花能上舞台嗎?(不行!沒拿扇子)文成公主拿著佛塵(註:打掃灰塵的工具)隨著鑼鼓聲出場,大家熱烈歡迎。
再表演一個會打仗的穆桂英。現在該做什麼?(由幼兒提示,教師操作)
(1)換裝;
(2)戴上有兩根長長的野雞毛的帽子;
(3)手拿馬鞭表示騎在馬上。
(三)引導創作
1.扮演一位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化裝。
2.交代規則:
(1)必須由自己完成化裝,中途不能問別人:「好了嗎?」
(2)完成化裝的小演員聽到出場的鑼鼓聲後才能出場。
3.聯系日常經驗按自己的想像為角色「選配服裝」,例如:有鳳凰的帽子,有海浪的長裙等。教師適當引導幼兒觀賞同伴的創意,進一步引發想像。
4.畫一畫劇中的人物在做什麼?並適當裝飾舞台背景,豐富畫面。
(四)評價觀賞、繼續談論
1.模擬敲響鑼鼓,演員出場,集體檢查他們是否完成化裝,對完成化裝出場和沒有完成化裝不出場的幼兒表示鼓勵。
2.幼兒自報演出劇目,教師協助記錄。例如:《貴妃醉酒》、《貴妃舞蹈》、《文成公主紡紗》、《文成公主種菜》、《穆桂英練武》、《穆桂英大敗金兵》等。
3.要給幼兒時間完成作品,並將作品和「劇目」同時布置展覽。
4.繼續談論京劇人物的故事,搜集有關圖書畫片或錄像等。進一步引發對京劇人物的興趣。
設計背景
幼兒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我讓幼兒集中在操場上,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到哪他到哪,緊緊跟在我身邊。」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影子,通過「找影子」游戲讓幼兒了解物體是有影子的。通過玩「影子變變變」游戲,讓幼兒觀察、了解影子的特點。
活動目標
1. 鍛煉幼兒散跑的能力。
2. 激發幼兒運動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靈活閃躲和有目標奔跑的能力。
4.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讓幼兒觀察、了解影子的特點,怎樣引起幼兒的關注,引發幼兒的持久興趣和努力地去創新、去挖掘、去發現幼兒的潛能
活動准備
安全場地---操場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到戶外曬太陽,做各種模仿動作,充分活動身體.
幼兒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做各種模仿動作.如:太陽曬到肩膀上,肩膀聳一聳,太陽曬到腿上雙腿跳一跳,太陽曬到腰上扭一扭等.
2. 玩「踩影子」游戲,練習閃躲跑和追逐跑?
(一)請幼兒看看:太陽下我們是什麼樣的?
(二)請幼兒變換姿勢,看看自己的影子有無變化.
(三)將幼兒分成兩人一組,玩「踩影子」的游戲.
3. 集體玩「踩影子」的游戲.在指定范圍內,教師做踩影子的人追幼兒,幼兒注意閃躲,被踩到影子的幼兒到場地一邊稍微休息.
4. 再次組織集體游戲,變換踩影子的人.一個人踩影子,其他幼兒在規定范圍內閃躲.
活動結束
教師:「太陽下山了,要休息了.」提示幼兒做放鬆運動.放鬆運動可讓幼兒糅糅腿,膝蓋全身放鬆.
德育教育
在活動過程中,對於影子的探索還是表面的、膚淺的,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幼兒的關注,引發幼兒的持久興趣,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做一個有心人,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去創新、去挖掘、去發現,那麼我們的活動必將更加有效,我們的孩子必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教學反思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幼兒忽視的,因為幼兒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我讓幼兒集中在操場上,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到哪他到哪,緊緊跟在我身邊。」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影子,通過「找影子」游戲讓幼兒了解物體是有影子的。通過玩「影子變變變」游戲,讓幼兒觀察、了解影子的特點。通過「踩影子」游戲讓幼兒思考「為什麼躲在樹陰下就踩不到影子?」即影子產生的條件——必須有光源。雖然影子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我們的孩子對於這一現象卻並不了解,因此,當我在進行前面那些步驟的時候,孩子們特別的認真,也特別的興奮,對影子充滿了好奇感,整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即讓幼兒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游戲中體驗學習,在游戲中感悟道理。自然界是一個神奇的課堂,在其中,有著最生動的課程資源,而關鍵就在於我們做教師的去怎麼樣發掘和利用了。就拿本次活動來說,我覺得對於影子的探索還是表面的、膚淺的,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幼兒的關注,引發幼兒的持久興趣。我們老師應該繼續在一日生活中,不斷的滲透、適時的引導。我覺得,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做一個有心人,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去創新、去挖掘、去發現,那麼我們的活動必將更加有效,我們的孩子必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守恆得概念。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同伴良好的溝通並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與想法。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難點
1.能在實驗過程中感知量的守恆的含義。
2.能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與想法。
活動准備
1.量杯、透明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師准備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創編故事情節,引發幼兒思考
(1).教師:「有一天小熊小和狗拿著瓶子去豬爸的商店買一斤油,結果小熊和小狗發現豬爸賣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兩個裝有染色液體高矮粗細不同的兩個瓶子,請幼兒觀察。
2.討論小熊和小狗的油誰多誰少嗎?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說一說小熊和小狗的油誰多?為什麼」?
(2)幼兒表述自己猜想。
(3)教師小結。教師「小朋友說誰多的都有,那麼請小朋友看我做個實驗,來檢查一下到底誰多。
3.教師進行實驗
(1)教師:「老師現在這里有兩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們來看看到底誰多「。
(2)教師:「首先我把小熊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處用紅筆標示畫一條線,接著我把小狗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處用紅筆標示畫一條線。
(3)讓幼兒觀察水位紅筆標示。教師:「小朋友你們發現什麼啦」?「看看是不是兩瓶水其實是一樣多的」?
(4)教師小結:「一樣多的液體裝在不同容器里,在裝的過程中不增加不減少,兩個容器中的液體是一樣多的」。但有的時候看起來是不一樣多,其實是一樣多的。這就是量的守恆.
4.繼續故事情節,引出下一個實驗
(1)教師:「小熊和小狗買完油以後,又買了兩瓶果汁,熊和小狗又有煩惱了,怎麼這回的醋豬爸給的也不一樣多「?
5.幼兒猜想並記錄自己的想法
(1).教師:「請小朋友想想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誰多誰少,並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表上「。
6.幼兒進行實驗,並在幼兒實驗組中設計幾組水量不守恆的。
(1)教師:「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麼我們想的對不對呢?我們來做實驗來檢驗一下。並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中。」
(2)指導幼兒進行實驗。
7.實驗結果展示
(1)每個小組說自己的實驗結果,會有幾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見,發現並不是所有組的水都是守恆的。
(2)自己記錄的表格。
8.教師小結
(1)教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組的水都是守恆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想就是錯的,不要因為剛才老師做的那個實驗水是守恆的就認為所有水都是守恆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恆,我們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知。
9.繼續故事,引出下一個實驗
(1)教師:小熊和小狗繼續買東西,這回他們要買兩瓶米,請小朋友看看這回他倆遇到什麼問題了。
(2)教師:這回小熊和小狗也知道想知道誰多誰少要做實驗才能知道,可是他們發現實驗了好幾回怎麼答案都不一樣,他們想知道為什麼?
10.教師進行實驗。(實驗是要說明裝容器的瓶子必須是乾燥的)
(1)教師拿出2個裝有米的相同容器,一個內壁有水珠的量杯,一個內壁乾燥的量杯。
(2)先用內壁乾燥的量杯證明這兩個容器的米是相同多的。
(3)然後再用內壁有水珠的量杯來量2個容器的米。
(4)細心的孩子可能會在實驗過程中指出內壁沾有前一個容器的米,如果沒有在實驗中發現,最後實驗結果會發現第二個容器的米比第一個容器多。
(5)請幼兒思考為什麼結果會不一樣。
11.教師小結
教師:我們會發現兩次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因為量杯內有水珠,將米沾在了量杯內壁,所以導致第二杯多。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測量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量杯內是乾燥的,這樣結果才回准確。
12.繼續故事情節
教師:「小熊和小狗知道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了,他們想重新驗證,但是又有問題出現了,他們的量杯丟了,怎麼辦啊?他們很著急,小朋友來幫助想想辦法吧,沒有量杯怎麼才能做實驗呢?美工區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組可以利用這些想辦法進行實驗。
13.引導幼兒想辦法進行實驗。
引導幼兒用容器來測量,可以用畫水位線來證明多少
14.教師小結,聯系生活
教師:「今天我們做了很多實驗,發現了我們不能被眼睛欺騙,有時候看著瓶子矮矮粗粗的,感覺裝的東西很少,看著瓶子高高細細的,感覺裝的東西很多,其實不一定。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所有的東西的量都是守恆的,如果想知道量是否守恆,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證明。並且實驗的過程還一定要保證測量物體的容器要是乾燥的,這樣結果才會准確。我們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恆,我們去超市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注意一下裝食品,飲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形狀不同,可是他們能裝的量是一樣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標示,你會發現他們到底誰和誰是一樣的。
活動反思
優點:
1、目標制定明確,各環節能圍繞活動目標來進行。通過有效策略來突出活動的重點、難點,使活動過程更加順暢。
2、在活動過程中,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的策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游戲中通過實驗感知量的守恆,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3、從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上來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始終,超市場景的設置,另外課件的巧妙設計與運用,也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
4、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關注每位幼兒的發展,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不足:
相對於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課程設計內容相對單一,不夠豐富,略顯容易,欠缺難度。
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理解「量的守恆」,明確守恆的概念。
對幼兒的啟發,引導不夠,應該在提出更多不同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教學目標:
1、激發幼兒對彩圖繪本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想像圖文結合創作繪本。
3、感受小老鼠和海獅的珍貴友情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激發幼兒的想像思維,啟發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幼兒感受友誼和合作的力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袋子!咱們來摸一摸袋子里裝了什麼?
(有的摸出了鉛筆,有的摸出了紅領巾…..還有的摸出了蘋果)
2、今天我們的課就與蘋果有關——
(二)、出示封面,揭示書名。
1、出示遮去書名的封面。
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麼?(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結滿了又紅又大的蘋果。看到這些蘋果,你心裡會怎麼想呢?真想摘一個嘗嘗。)
2、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誰?(課件出示「鼠小弟」)大家還記得他是誰嗎?
咦!這不是上節課來我們課堂做客的「鼠小弟」嗎?
大家還記得他上次穿著什麼來的嗎?(紅色的小背心)
3、今天我們的鼠小弟又出來干什麼了呢?我們看看——他來到了這棵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下。鼠小弟望著蘋果在想什麼呢?
4、書名——《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三)、講故事——《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1、我們看一下鼠小弟能吃上蘋果嗎?
4、小鳥和猴子按書的正常頁數出現。
5、大象和長頸鹿先出現小老鼠的模仿動作,讓幼兒猜想會是什麼動物。
6、袋鼠和犀牛老師先告訴學生是什麼動物,讓幼兒猜想他們會有什麼本領。
(故事內容很簡單,前面六個動物的出現是簡單的重復,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出現方法,使故事更充滿趣味。避免了簡單的重復,又不失幼兒聯想的趣味。)
7、樹上還剩下2個蘋果,你猜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動物呢?
(讓幼兒發揮想像,續寫故事)
8、繼續講述故事,揭示意義。
海獅有什麼本領呢?
海獅一個人能拿到蘋果嗎?
(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鼠小弟和海獅合作拿到了蘋果,你猜鼠小弟會怎麼辦呢?
(體會分享的快樂。)
他們兩個拿到蘋果會怎麼辦呢?
出示最後一頁。
(四)、揭示道理,小結,
1、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通過合作我們就能做到平時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分享是快樂的,一個人的快樂分享給10個人,就會變成10份的快樂。
2、你能說說你在平時生活中和你的朋友之間有哪些快樂合作和分享的事情嗎?
3、如果這時又來了一群小動物,他們都很想吃蘋果,可是樹上的蘋果已經沒了啊,你想鼠小弟會怎麼做呢?
(通過聯系實際,讓幼兒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②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目 小猴分桃樂呵呵,每隻7個剩2個,每隻8個還差5個,最少有幾只小猴最少有多少個桃怎麼去指
猴子:(贏+虧)÷(分配差)=(2+5)÷(8-7)=7(只)
桃子7×7+2=51(個)
或
小猴分桃每隻7個剩2個,每隻8個差5個。如果有了5個,加上原剩的2個,一共是7個;每個小猴增加一個,剛夠,說明小猴是7個;那麼,桃子就是7*7+2=51個;
計算式子:
小猴數=2+5=7;
桃子數=7*7+2=51:
定義:
加法:把兩個數合並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在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求兩個數乘積的運算。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③ 一年級數學樹上有七隻猴,六個桃子,每個猴子分一個桃子,夠嗎
如果是一年級的話, 答案是不夠
④ 一年級數學題.圖里一共有7隻猴子.分別是左邊有3隻.右邊有3隻.最後跑了一隻.這
左邊有三隻,右邊有三隻。說明中間有一隻。跑了一隻,當然就還剩6隻了啊
⑤ 幼兒園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課件:象形字
2、課件:單詞樹
3、漢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找漢字
1.出示課件4
圖片上有什麼?這些文字一樣嗎?有誰知道這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中國,英國、美國 ,韓國)
2.誰能找出圖片中的漢字?
(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圖猜字
1.出示課件1
以游戲方式啟發幼兒辨識象形字。
2.引導幼兒觀察漢字「日,木,山,川」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
猜一猜,認一認,並說說這些漢字是怎麼認出來的。
3.出示課件2
幫助幼兒了解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造演變過來的。
4.出示課件3
觀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象形字的演變。
三、交流關於漢字的經驗。 出示漢字圖片:
1.你看見過這些字嗎?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你們會認漢字嗎?
2.在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
四、嘗試看圖識字。 出示課件:單詞樹
1.請幼兒根據圖片認讀漢字。
(電風扇,空調,冰箱,扇子)
2.鼓勵幼兒和同伴互相交流、討論。
啟發幼兒在活動室尋找漢字。
五、教師簡單介紹
「象形字」的由來與「現代漢字」的產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不會寫字,如果要告訴別人一些事情,就會用畫畫的形式,時間長了,他們就發明了像「日」這樣的象形字。而現在的人呢,越來越聰明,把字寫得既端正又漂亮,就成了現在的漢字。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只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裡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准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隻猴子,其中1隻小猴,6隻大猴;2隻猴子在樹上,5隻猴子在草地上;3隻猴子在吃香蕉,4隻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隻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裡?它們都在干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隻小猴子,6隻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隻小猴子和6隻大猴子合起來是7隻猴子。再如:7―1=6表示7隻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理解鯊魚笑笑從被朋友拒絕到被接受的故事情節,懂得只要真心微笑,真誠助人,就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和快樂。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重難點:
理解鯊魚笑笑找朋友的故事情節。
感受微笑的魅力。
活動准備:
1、經驗基礎:熟知海底的動物
2、材料准備:ppt課件、微笑的各種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微笑對比引出活動
師:「用你們最燦爛的微笑向老師、小朋友問個好。」
你們的微笑真動人。今天,我還請來了很多朋友,看看,他們在干什麼?他們臉上有個共同的表情——微笑。你喜歡這些微笑嗎?為什麼?
小結:我們都喜歡甜蜜溫馨的快樂!微笑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過度:我還帶來一位動物朋友的微笑,(播放圖片)這是誰?(鯊魚),這條鯊魚最愛笑,所以它的名字叫笑笑,你們喜歡它的微笑嗎?笑笑用這樣的微笑能在海底里找到朋友嗎?我們一起跟著笑笑去看一看吧!
二、講述故事《愛笑的鯊魚》
1、(波浪聲)天使魚和笑笑做朋友了嗎?(沒有)你是怎麼知道的?
2、天使魚害怕它的什麼?(牙齒)為什麼害怕它的牙齒呢?
天使魚嚇得目瞪口呆,頭也不回的遊走了。可是笑笑還不知道它害怕的原因呢,以為是自己的微笑不夠燦爛,所以,笑得更加燦爛,繼續往前找朋友。
3、其他動物會接受它的微笑嗎?(不會)你怎麼發現的呢?
4、小結:魚兒們都以貌取人,誤會了笑笑,把微笑當作了傷害,笑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微笑有多可怕,它決定不再微笑了。
5、你有沒有被朋友誤會或者拒絕的時候呢?笑笑和你們的心情一樣,那麼傷心、那麼沮喪、那麼孤單,它只能遠遠的看著這些魚兒們,沒敢再靠近,可是它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6、(播放緊張音樂)你看到了什麼?(魚被漁網網住了)是啊!漁夫用漁網把魚兒們都網住了,它們大聲的喊:"笑笑,救命啊!快來救救我們吧!"7、如果你是笑笑,你會來幫忙嗎?
7、笑笑和你們的想法一樣,覺得應該要真心助人,它會想什麼辦法呢?
8、(播放圖片)它是怎麼救魚兒們的呢?(用牙齒嚇唬漁夫,漁夫以為要吃掉它,所以就鬆手,魚兒們就逃出來了)小魚兒們現在是什麼表情?(笑了!因為得救了!)
9、為什麼笑笑明明已經放棄了微笑,現在又要笑了呢?
10、小結:笑笑這次的微笑是為了幫助魚兒們。在最關鍵的時刻,笑笑用真誠的行動嚇走了漁夫,使魚兒們都得救了。
11、猜,現在魚兒們會怎麼對待鯊魚笑笑呢?
12、為什麼魚兒們一開始拒絕笑笑,現在又和它做朋友了呢?
13、小結:是的,不管外表怎麼樣,只要真心微笑、真誠助人,就能擁有朋友和快樂。
三、 聯系生活經驗拓展
1、師:真心的微笑、真誠的助人讓笑笑擁有了朋友和快樂,你們什麼時候會微笑?
2、聯系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3、(出示微笑圖片)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微笑,看看這些人為什麼會微笑?
4、小結:生活中離不開微笑,微笑能傳遞給我們更多的快樂和愛,孩子們,請你對你的朋友多一些真誠的微笑吧!
活動反思:
首先這個活動是符合大班孩子的這個年齡段的,因為整個活動孩子們始終能保持情緒愉快、感情投入、思維活躍。但在執教中,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教學過程中,我對課件的處理還不夠完善,本應以更好的方式呈現,那樣的話,孩子的想像、表達、理解的空間就會更大一些。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只有在開始和故事的高潮部分能和老師互動,因此,活動下來還有很多值得我思考和反思的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怎樣抓住幼兒的思維,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完善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享受中學習,主動學習的興趣得到更好的激發。
活動目標:
1、能楚地口述10以內數量的排列順序;知道它們是順數(一個比一個多1),還是倒數(一個比一個少1)2、對生活中運用順、倒數的事例感興趣。
能將用過的物品擺放整齊。
活動准備:
教具;一段交通紅、綠燈和電梯上、下的數字顯示錄相;按順、倒數排列的長條數,點卡各1張。
活動過程:
小組操作活動,以輪組方式進行。
第一組:看大小標記排數卡或點卡。
第二組:按標記接著印。
第三組:操作自製順序卡片,上、下電梯、排數卡。
學習順、倒數。
討論小組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剛才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做的,怎麼知道是這樣做的,數字和點子是怎麼排的?」
出現依序排列的1至10和10至1的長條數、點卡,幫助幼兒了解從小(或少)數到大(或多)就叫做順數,從大(或多)數到小(或少)就叫倒數;順數時後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大(或多1),倒數時後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小(或少1)。
師生共同玩順、倒數的游戲。
教師或一位幼兒指一個數,請其餘幼兒從這個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了解順、倒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對順、倒數運用的關注,「我們平時還在哪兒見過或用過順、倒數的呢?
用倒記時方式,開展「比比誰的反應快「的游戲活動。
看錄象,判斷其中數的運用是順數還是倒數。
教後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孩子對這節課掌握的較好。操作時准確率較高。
【活動目標】
1、能准確快速接收並傳遞同伴發出的信號。
2、體驗與同伴合作取勝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准備】
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站成一排或者一個圓圈。
【活動過程】
1、游戲玩法:教師小聲地將電報數字型大小碼告訴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不能讓其他的幼兒知道,然後聽信號拍電報。第一個小朋友將右手在第二個小朋友左手心按老師說的數目點幾下(例如電報數字是5就用手指輕輕點5下),依次往下進行。由最後一個小朋友報出電報的號碼,看看哪組的電報拍的快、拍的准確。
2、游戲規則:當老師發口令後,各組幼兒按傳遞的指令,開始拍電報。最後一個幼兒得到電報後要舉手,並把數字寫在紙條上。
3、游戲可進行2至3次。
【活動反思】
一:做好示範引領。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師應該具有演說家的口才,相聲家的幽默,導演家的素質。」在這一節課中何老師就是充當好了「導演」的角色。引導說「想像聽到的聲音」時,何老師說「我曾看見過一句話:我想聽見花開的聲音。這句話可真美,充滿著詩意。請大家也模仿著這句話,展開你的想像,用你的「心」去傾聽,說說:我想要聽到什麼聲音。」學生一下子就說出別具一格的句子來。又如:擬題時,當學生說的題目大多是《用心傾聽》時,何老師立即舉例,讓學生猜一猜《打虎記》寫的是什麼?當然《打虎記》不是打老虎而是打壁虎。是的,正如何老師說的「文好一半題。」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就展開思路,寫下更有趣的作文題目。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是爭取做個積極的「引路人」。
二:要求真實具體。
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影響,寫作教學陷入了「一切為了升學,一切為了考試,一切為了分數」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於是便有了專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導,有了「一湊、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徑,便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作文。我認為,敢於和善於突破已經形成的誤區,弘揚「真實」的寫作教學思想,應是當務之急,也是對症之葯。何老師有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在這節課中,他也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始終要求學生要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不要你的胡編亂造,哪怕是一個數字也要正確。又如他讓男女生各兩隊上來玩「拍『數字』電報游戲」,嚴肅認真地補充要求:「回去寫作,這個環節絕對不能杜撰,要如實地記下這個過程。」這要求的當然是寫的是真實的事。學生采訪後,何老師提出更高要求:「剛才這個同學的作文只有骨架,只能算是一篇作文,還不能算好作文。說說怎樣讓作文有血有肉?」瞧,何老師對學生的作文不僅強調了真實更重視具體。為此還再和學生表現一次,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血肉」。
三:不忘滲透寫法。
多年來,我有這樣一種體會,就是在上課時即使對學生多次強調,寫作時要真實要詳細,寫人要注意人的表情,心理,等等這類要求後,而學生的作文仍然是枯燥無味。這次聽了幾節作文課(於永正老師的《馬虎的「四毛」》《記實與想像作文》、何捷老師的《拍數字「電報」》)後,發現他們都能在輕松的交談或游戲中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學生接。如今天在這節課中,告訴學生三個詞語(震耳欲聾、輕聲細語、心有靈犀),把排列起來肯定是一篇有趣的作文。又如:說描寫「場面」時,其實有些學生是分不清,這時何老師馬上結合現場指導,「比如燈光,台下的老師等都是可以來襯托作文的」。這樣學生就不會一知半解,無所適從了。還有邊做游戲邊讓學生記錄關鍵環節和別人精彩的話語,還告訴學生這些就是寫作的素材。可想而知,這些學生的作文不再是「無米之炊」。
另外,還佩服何老師課堂上的教學機智和對學生的關注,及時時傳來學生「嘻嘻」的笑聲。真是值得慢慢回味和深思。
⑥ 數學問題
每隻分5個的時候,多10個桃。每隻分7個,也就是每隻再分2個,就少8個桃。假設一開始的時候,多18個桃,就正好可以每隻再分2個了。所以有18÷2=9隻猴子桃子有5×9+10=55個
⑦ 《七隻小猴在哪裡》大班數學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我整理的《七隻小猴在哪裡》大班數學教案,歡迎參考。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於講述探索結果。
活動准備:
1、教具:城堡圖一副(分為三層,每一層分別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圖,用紙覆蓋)、水果單一張。
2、學具:城堡圖人手一份、水果單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看圖學習7的加法
活動難點: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復習7的組成
師:城堡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願意嗎?那讓我們快點乘上7次列車(出示數字7)出發吧。
師: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你的火車X點開?
幼: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我的火車X(6)點開。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圖學習7的加法
1、師:看,城堡王國已經到了,國王說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許多的問題
想考考我們小朋友,那我們就先去這座的城堡去看看好嗎?
2、師:我們先登上城堡的一樓,原來這層樓上有三幅圖,誰願意來講講呀?
國王想考我們的是看了這三幅圖誰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來後就可以上二樓、三樓。
3、幼兒操作
師:那我們每人都去一個城堡回答問題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樓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樓三樓。別忘了把你的答案寫的清楚一點。
4、總結:
師:你剛剛碰到了什麼問題?(用三句話表達三幅圖)你是怎麼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
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
師總結: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麼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師:象1+6=7、6+1=7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6=7馬上就想到6+1=7,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5=7就會想到什麼呢?看到…
三、內化遷移——游戲:買水果
1、師:城堡國的國王誇我們都很聰明,送了我們每人一張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們先來看看水果的價錢。
2、國王又想考我們了,他說,7元錢只買兩樣水果,你會買什麼?為什麼?還可以買哪兩樣?
3、
幼兒操作
4、講評:你有幾種方法?買的是什麼?
5、師:如果7元錢買三樣水果呢?
四、結束: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和競賽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7的加法,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實際意義。
2、學習看圖編加法應用題、列算式。
3、培養幼兒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
二、活動准備
磁性數字1~7若干;磁性符號「+」、「-」、「=」若干;教學背景圖片3幅;水果動物圖片每種7個;游戲卡片6張;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復習7的組成。
師:今天小狗邀請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猴也邀請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羊該怎麼辦呢?出示7隻小羊,幼兒自由探索討論小羊分成兩部分有幾種方法,老師請幼兒在黑板上列出7的分合示。
(二)、基本部分,學習7的加法。
1、學習7的加法,看圖列出加法算式。
(1)、出示圖片,教師根據圖片講述應用題:花園里飛來了1隻蝴蝶,又飛來了6隻蝴蝶,花園里一共幾只蝴蝶?引導幼兒學習列加法式題1+6=7、並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題6+1=7,請個別幼兒上台演示。
(2)、教師根據圖片講述應用題,並引導幼兒學習列加法式題2+5=7,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題5+2=7,依次學習列加法式題3+4=7,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題4+3=7,請個別幼兒上台演示。
(二)、游戲《快樂數學大本營》,競賽活動,復習鞏固7的加法。
1、進行闖關游戲,第一關《我來說你來算》,男隊看圖編應用題,女隊回答,拿學具雪花片輔助計算,把正確的數字卡舉起來,然後交換。
2、第二關搶答題《看圖列算式》,兩關過後看一看那一隊的標記多,選出優勝的一隊,分發獎品。
(三)、游戲《去郊遊》,復習7的加法。
1.教師介紹游戲名稱、玩法及注意事項。
2.教師逐一出示算式,幼兒口算出得數並快速站到相應數字的汽車那,教師表揚動作快且准確的幼兒。
3.游戲若干次,結束。
⑧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目 小猴分桃樂呵呵,每隻7個剩2個,每隻8個還差5個,最少有幾只小猴最少有多少個桃
8-7=1, 2+5=7,7除以1=7 ,所以最少有7隻猴。 7*7+2=51,所以最少有51個桃子
⑨ 樹上七隻猴,樹下一隻猴,一共幾只猴
一共八隻猴子。
這是一道小學的數學題,根據加法的意義,用地上的猴子數量加上樹上的猴子數量即可解答,所以最後的答案就是7加1,等於8隻猴子。作為一道數學題,這一題的考點是整數的加法和減法,多出現在簡單應用題和一般復合應用題之中。
猴子加減法題目的發散特點:
首先這道題的答案還是有范圍的,因為題目中限制了小學的年級,也給出了明確的線索,大致是小學10以內的加法。
在發散思維下,答案不唯一,只回答一個當然就不能算對了。而且又是出現在數學學科上,如果是語文學科上就能得到一分。所以,題目本身並沒有問題,是學生沒有考慮周全,更沒有想到所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