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學科的信息技術有哪些

數學學科的信息技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02 21:09:31

A.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學帶來了哪些改變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時期完成了學業。我們80後這代人是傳統教育或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我承認傳統教育的缺陷,但不承認傳統教育的失敗。素質教育是傳統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要把二者完全割裂開來。在學習工作中,我們要主動接受素質教育的思想,審視傳統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一點舊,更有一點新,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素質教育的實踐,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去迎接和點綴新教育的春天。
本人根據自己理解結合近一年半來在在一線教學體會,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若干問題,粗淺談如下看法。
一、勤於學習,轉變觀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緯教學目標的落實,從而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的實現。回顧以往的教學改革,也曾經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進行過多次變革和試驗,但其結果為什麼並不盡如人意呢?究其原因,我認為影響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體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學資源缺乏,而是不少教師對於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把信息技術與自己所教的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
要想富,先修路。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而一線教師觀念的主動更新,角色的積極轉變是提高課堂高效的關鍵,所以作為一線數學老師日常要勤於學習,真正認清「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教學設計」等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加深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的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蘇格拉底說的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線教師只有轉變了觀念,用「新」才能促進課堂更高效,才能發揮出自己重要的主導作用。
二、錦上添花,務實求效,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
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拓展。在教學中,比如使用科學計算器可以很快完成較復雜的計算和規律探究,使用幾何畫板可以直觀、准確地展示函數圖象以及幾何圖形的位置變換,使用flash 和 Excel可以展示形象生動模擬動畫和繪制多樣的統計圖等等。教學中盡可能地使用多媒體和各種應用軟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只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作圖和口頭語言描述相比,確實優勢很多,提高了教學效益。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是要明白以下幾點:(1)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課程內容對多媒體以及課件應有所取捨和側重並不矛盾。有聲有色的多媒體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更不能代替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傳統教學中的黑板和看似笨拙的手工作圖等應該保留,並要繼續發揮作用。
2)弄清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學科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應該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3)明白以課程為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綜上,初中數學教師要開動腦筋,根據學生特點,巧妙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各環節中去。讓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成為老師的助手,課堂的輔助,務實求效,使信息技術真正起到錦上添花,促進課堂高效的作用。
三、多緯備課,活潑創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與傳統課堂相比,多媒體環境下的課堂在教學策略、學習方式、課堂氛圍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
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在應該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基本的應該做好什麼呢?我從以下兩方面粗淺談下認識。
1、 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做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依據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的系統決策過程。作為一線初中數學教師,需要了解新備課與教學設計理念,學習備課和教學設計的方法。
1)備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科學發展。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學生在認知方式,思維策略、學習能力等方面常常表現出較大差異,教師要尊重差異,滿足多樣需求。
2)備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內容。根據學習內容中各知識點間關系,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分析出學生該學什麼和怎麼學。
3)備目標,理解課程標准,清楚學習目標。重視目標的三個緯度,重視目標的層次性和全面性。各教學環節的安排要圍繞目標進行,做好從重視知識到重視能力、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從重視認知到重視情感的轉變。
4)備學法,體現靈活多樣,立足因人而宜。體現學生主體,鼓勵自主學習;有針對性,尊重差異,分類指導,讓學生養成不斷反思、反復練習習慣;處理好「魚」與「漁」關系。
5)備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流程。確定了具體的目標和內容後,結合教學的共性和個性,選用實用的教學策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較好達成學習目標。
2、立足教學設計,充分用好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媒體與資源的使用不應該簡單追求形式,而要關注其對教學效果的優化。這就需要充分依據教學設計的各環節需求,靈活選用設備,科學地安排教學全過程,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必須到到生活中去。數學是我們生活、學習和勞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由於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難免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產生畏難情緒,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適當的教學情景與 「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 傳統教學相比確實起到了很好的趣味性。
2)「聲」「動」形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本中的圖文是靜的,教師、學生的作圖講解等也有其難以克服的限制。這對於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去理解並掌握課程里的部分內容(如函數圖象性質,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等)存在較大困難。而現代信息技術集聲、光、色、動於一體,在教學實際中,恰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教學內容中學生只有通過想像去理解,被動地接受,倍感枯燥的部分,實現大小、遠近、翻折、旋轉、動靜之間的轉換,枯燥無味的東西變成栩栩如生、生動形象再現事物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數學知識,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繼往開來,務實求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實踐是創新的源泉」,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繼承傳統教育的優點,放手讓學生「多做」;積極適當運用信息技術,務實求效,讓學生們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在任務驅動、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動過程中,教師節省出大量的傳統教書時間,提高了課容量,適應了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探究,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高效。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讓我們共同堅持努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不斷地積累經驗,努力做到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堅持讓信息技術促進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發展。

B. 數學課堂哪些教學環節中應用了信息技術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慾的重要手段,對於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好奇心,並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間的矛盾,利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例如,教學「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首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然後提出平行四邊行面積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來考慮?通過課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平行四邊形至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中,思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麼關系?」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高等於長方形的寬,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最後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准確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C. 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有哪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信息技術與基礎學科整合是當前信息技術普及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國家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它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在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嘗試把信息技術應用於化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合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來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模式。在此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中,如何認識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內涵?我們能切切實實地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做些什麼?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內涵
華南師大李克東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將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為學習對象、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統一起來,共同服務於對課程各個方面的系統設計、處理和實施,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它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的特點的教學類型。由上述理念可知: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就是以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化學學科的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從其它學科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藉助這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加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還應安排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網路和其它信息手段獲取信息,學會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來分析、處理信息,並且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務,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切入點
1、信息技術與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的整合
興趣是學習上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切創造發明活動最直接的動力。依據顧泠沅的情意原理「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和發展的支柱和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術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復雜的化學反應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我在《原電池》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電極反應這一微觀變化模擬成宏觀圖景加以演示,彌補了化學實驗難以展現微觀世界的動態變化,計算機屏幕以鮮艷的彩色圖像展示出銅鋅兩種金屬自由電子濃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動的動畫效果模擬出自由電子在電位差的作用下沿著導線從低電位向高電位的定向移動。畫面中H+得電子成為H原子,兩個H原子結合為分子,H2氣泡在銅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動畫效果、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相融洽,學生眼耳手腦的全部調動並聚焦於一點,再加上軟體的運用交錯穿插在學生實驗、老師講解之間,教學效果達到了最佳狀態,達到了教學的最優化,使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透徹、掌握准確,對實驗現象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2、信息技術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整合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我在講授酸雨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酸雨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並尋求解決的方法,可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有關國內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資料。學生通過網路瀏覽器查詢各種信息,調用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請示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培養他們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3、信息技術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整合
新課程標准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而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人們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創新教育的實質和核心。也就是勇於突破傳統、習慣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重新組合既定的感受、體驗,探索規律,得出新結論的思維過程。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具有生動性、求異性、發散性和獨創性等特徵,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以達到啟迪創新思維的目的。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地啟迪。
三、信息技術與化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為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依據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這一新的教學結構去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把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切入點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興趣—自主學習—創造」的教學模式,即:激發興趣、自主實踐、創造遷移。教學過程要經歷「觀察」和「思維」兩大基本層次,實現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目標。其教學過程的基本思路是:

在上述模式中,將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四要素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是未知過程的設計者、指揮者、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劫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驗、評價,獲取知識,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協作性、主動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且很多基本技能得到開發。
如在網路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創設「情境」、促進「協作」、提供「會話」的平台和引導「意義構建」。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通過網路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這是一種開放互動式的一種模式。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信息領域,利用網路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性強的特徵,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
四、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帶來了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變。
信息技術與化學的整合帶來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變,在進入信息時代後,利用網路資源的共享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新情境,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實驗現象,達到聲畫同步,圖文並茂,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互聯網進行人機交互溝通,通過上網查資料來進行研究性學習,甚至不斷推廣遠程教育,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互動。這樣靈活高效的組織課內外活動,為此教學的空間極大地擴展,學科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餘地得到無限延伸。
總之,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化學教學現代化的一種體現形式,它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而且能培養中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信息社會需要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像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D. 初中數學教學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有哪些

隨著社會信息進程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數學課程標准》前瞻性地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並選用合適的軟體,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下面根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幾點嘗試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題組訓練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方法是點幾位學生(或自願)到黑板上演板,完畢後教師再講評強調。人機交互則會出現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製成題組訓練課件,學生筆算後,選擇正確答案。若答對了,窗口立即彈出激勵性文字:「你答對了,真了不起!」若答錯了,窗口馬上顯示「你答錯了,請再試一次!」只至出現正確結果,萬一三次嘗試失敗,則顯示解題步驟。這樣處理,學生學習興趣濃,效率高。若在網路教室上課,每個學生都有參入機會,老師也能從伺服器上迅速查出答題的正誤率,藉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

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於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像力的。《幾何畫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為直觀。

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裡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徵。初三代數「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後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3.化靜止為運動。

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滑鼠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滑鼠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4.化繁瑣為簡明。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瞭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並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就如《數學課程標准》所指出的,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憑風巧借力,送我上青雲,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E. 數學類專業有哪些

數學類專業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理基礎科學3個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原名:計算數學,1987年更名為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體,1998年教育部將其更名為信息與計算科學),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

數學與信息,計算機管理相結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初步具備在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某個方向上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設計開發有關計算機軟體的能力。

數理基礎科學專業介紹

數理基礎科學專業主要培養能從事數學、物理等基礎科學教學和科研的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在數學、物理上具有創新的能力的人才,同時也為對數理基礎要求高的其它學科培養有良好的數理基礎的新型人才。

數理基礎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以後,可以在物理學、數學領域、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信息處理、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軟體開發或者是管理部門從事一些實際應用、技術開發、研究或者管理工作。

F. 數學哪些教學環節中應用了信息技術

知識構建方面,以及教學方式方面。

G. 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有哪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信息技術與基礎學科整合是當前信息技術普及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國家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它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在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嘗試把信息技術應用於化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合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來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模式。

1、信息技術與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的整合

2、信息技術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整合

3、信息技術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整合

H. 初中數學教學常用哪些信息技術工具

隨著社會信息進程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數學課程標准》前瞻性地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並選用合適的軟體,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下面根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幾點嘗試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題組訓練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方法是點幾位學生(或自願)到黑板上演板,完畢後教師再講評強調。人機交互則會出現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製成題組訓練課件,學生筆算後,選擇正確答案。若答對了,窗口立即彈出激勵性文字:「你答對了,真了不起!」若答錯了,窗口馬上顯示「你答錯了,請再試一次!」只至出現正確結果,萬一三次嘗試失敗,則顯示解題步驟。這樣處理,學生學習興趣濃,效率高。若在網路教室上課,每個學生都有參入機會,老師也能從伺服器上迅速查出答題的正誤率,藉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
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於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像力的。《幾何畫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為直觀。
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裡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徵。初三代數「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後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3.化靜止為運動。
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滑鼠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滑鼠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4.化繁瑣為簡明。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瞭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並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就如《數學課程標准》所指出的,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憑風巧借力,送我上青雲,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I.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主要有哪些用途和特點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沖破了教材內容的瓶頸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的」數學課本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參考書,長期以來被作為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學內容被定固與課本上,不敢超越教科書半步。但是教科書由於受編寫、排版印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內容明顯偏舊,經常用以前甚至更遠年代的統計信息和一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情景和問題為教學內容。聯系實際充滿生機活力和時代特徵的數學教學素材和內容很難在教材中體現出來,從而造成學生厭學、怕學數學的情緒。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言,學習數學難懂的主要原因是脫離實際。因此,把現實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作為數學學習的載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所以學習選擇應該是生活化、前沿化的。如在進行「稅收問題」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搜索「稅收咨詢」的網站。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網站上用「協作」與「對話」的方式進行探索,學習各種稅費的計算方法,了解各種稅收政策。
二、 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以靈活性、整體化的方式把數學知識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每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他們被周圍的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所吸引。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三、用多媒體教學有效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讓教師不易說清,學生又難以明理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運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動畫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信息迅速,圖像直觀的特點,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深奧的算理通俗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突出教學重點,化難為易,取得最佳效果。如極限的概念一直是難點,學生感到很抽象,若利用計算機演示進行割圓的過程來提示極限概念產生的原理,比傳統的講解或簡單的模型演示,學生更易於理解。又如在幾何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可以色彩鮮明地顯示線條的移動,圖形的變化過程,反映線條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圖形的本質屬性,為學生提供能夠形象地反映教學重點的畫面資料,即將教學重點十分醒目地展示給學生,加深他們的印象,以學生易於接受的直觀方式突出強化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點。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尤其是對高一學生,難以辨清復雜圖形中的線面位置關系,成為解題的一大障礙。若利用電腦多媒體功能把復雜圖形分解為幾個簡單圖形,把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可以提高抗干擾能力。使學生在解題條件錯綜復雜、圖形覆蓋重疊的種種干擾中撥開迷霧,分清主次,從而迅速直接地牽住「牛鼻子」(問題的要害),使問題迎刃而解。在立體幾何教學中還經常會碰到因添加輔助線或輔助平面而造成的教學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特殊功能,可以根據教學中所需添加的輔助線,輔助平面分別設計好程序,適時地將色彩闡明,並將反差強烈的圖形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確當前思考的對象,有效地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為順利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四、信息技術和數學相結合,有利於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五、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
總之,信息技術可以使數學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大課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訓練水平,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課業環境和時空

J.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哪些方面可以使用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技能,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善於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要善於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教和學都能高效進行。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處於學齡初期的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往往被學習興趣所左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無論在人的發展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引導著人們進入五彩繽紛的世界,種種事物的特點觸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並對此引起關注,促使人們去探索、去認識,從而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熱愛生活。就數學教學而言,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和作業產生興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因此,在課堂的導入環節精心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努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獲取知識。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正好適應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它能使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聽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不僅有數式的變換,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變換。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體,展示幾何模型,進行圖象的平移、翻轉、伸縮變換,把復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同時把數學中的對稱美、和諧美和曲線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學習中的無限風光,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情趣。例如教學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平移與旋轉」內容時,我先組織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圖案,然後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它們的特點又是什麼?在此基礎上,我又安排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這是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好機會!如果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設計,有些圖形做起來不容易,而且會影響圖案的美觀。但是若把它放到計算機上進行設計,就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圖形出發,將圖形進行若干次的對稱、平移和旋轉,得到一系列新的圖形,形成一個圖案。開放的題目,給學生極大的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它們可以任意馳騁在自由、輕松的世界裡。最後通過學生機聯網,集體欣賞學生的作品,從中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幾何形體的變幻無窮,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二)、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教學中應體現知識的來龍去脈,適當介紹數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數學實習、實驗、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引導學生親自利用數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創造中建立問題的模型,通過研究模型而解決相關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人們解決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簡捷、廉價的手段,息技術網路資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無論是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都為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善加利用,一定會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質的飛躍。例如學習了圓周長後,上網搜索祖沖之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同學們興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絢麗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時,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奮發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網站上儲存的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等內容,每一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學習能力。
數學學習活動需要藉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開。每一種新技術的運用,都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規律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正是由於這個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的受益者,變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在學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展示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個別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使所有學生能共享學習成果,進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可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和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利用視頻向所有學生展示自己和學習小組的探索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體現了學習個體的價值,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並把別人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學習的一部分。在獨立思考、自我展示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轉變觀念,轉變方式,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也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
(四)、藉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通過講解來使學生理解知識,一來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二來學生也很難理解,就是記住了,也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識。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數學概念、規律和法則。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藉助多媒體,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識,同時,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規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運用中的實踐思考
計算機技術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從而不再局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各有利弊,要合理取捨,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認為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於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要保留傳統,傳承「做」的直觀教學
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丟棄傳統教學手段。小學生數學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性學習,經驗的獲得大都靠親自實踐操作實現,沒有大量的直接經驗的積累,感知成為蜻蜓點水,表象無法在大腦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就需要學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體的重量,要讓學生通過實物的稱一稱、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種操作活動來學習。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要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也是與黑板一樣是一種教學工具,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只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用來炫耀的新事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或不能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懶惰心理,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華而不實的課件不但不能優化課堂教學,還會令學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師在一年級「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課件上設置了很多口算題,每題都有精美的圖案背景,點擊它還會出現聲音及以動畫形式展示答案,這樣的訓練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視覺干擾,引發視覺疲勞,達不到訓練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持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的,主要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方式,漂亮課件不是好的課件,而要看這個課件是否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有助於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問題。(三)、運用信息技術應注重實用性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信息
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與小學生之間言語的及時交流,組織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是任何現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重點內容時,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學生活躍、師生配合協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其實,課後,學生腦海里多是課堂中熱鬧的場景,完不成接收知識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恰當地選准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因滑鼠而輕松,生活因網路而精彩。信息技術給數學教學注入旺盛的活力,隨著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必將改變,必將推動小學教育改革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數學學科的信息技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