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只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專注怎麼辦
孩子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非常專注,這種現象不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個事物有了濃厚興趣,就會全身心投入,主動求知、主動 探索 、主動實踐,並在主動 探索 在產生興奮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非常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
被人們成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他的成功來自於濃厚的興趣。見什麼都好奇,總是有著問不完的問題。大家聽說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吧?他為了弄明白雞為什麼孵蛋,就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好幾個雞蛋。愛迪生的這一舉動,讓家人啼笑皆非。正是強烈的愛好興趣,才使愛迪生在科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像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明萬有引力定律,都是因為有興趣的指引。
父母應該保護好孩子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失去學習的動力。我們要保護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探究創造能力,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對此你不用發愁,應該高興才對。一則因為人都是這樣,傻瓜都不會專注於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二來因為人一旦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自然會專注於這件事。只有你專注於一件事,才可能產生探究的內在動力。當然到了一定年齡要注意引導他或她對你認為重要的事情產生興趣。我猜你憂慮的原因大概正在於此:就知道玩,咋不知道學英語背唐詩呢?殊不知,學英國背唐詩是你的興趣,抑或是你認為他應該感興趣的事,總之不是孩子感興趣的事。那麼問題很清楚了:孩子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有耐心是好事,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的建立正確的興趣點――當然是家長認為正確的興趣點 。
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孩子對他喜歡的事情專注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多數孩子都是喜歡樣樣涉獵,結果卻是淺嘗輒止,三分鍾熱度,興致一過就轉移視線。孩子能找到喜歡的項目,並且投入專注是多麼難得的事。
當然,可能孩子喜歡的事情不是家長想要孩子喜歡的事情,家長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以為正確的事,這是家長的理解出現偏差,因為在你的心裡把各種事情分了高下,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喜歡做一件事,如果將來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極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三毛小時的夢想和別人就不一樣,別人想當科學家、作家、公務員、教師等,她想做的卻是一個拾荒者,當把別人認為的廢物變成寶貝的收藏起來的時候,心裡是極大地滿足。孩子能專注地做一件事,將來在生活中、工作中,他一定能夠扎扎實實地走好人生每一步。發現孩子有專注的事情,家長的贊賞及鼓勵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題目里提到,孩子只對喜歡的事情專注,所以有喜歡的事情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當他有了興趣,他就喜歡去鑽研,所以才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先從培養孩子的興趣開始吧,不管是對什麼的興趣,都值得一試。
和孩子打了多年交道,憑我多年的教育經驗可以告訴你:這非常正常!只要不是什麼出格,違法的事情,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而且需要恭喜你,你家孩子有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非常專注。 就怕有的孩子什麼都無所謂,沒有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沒有什麼愛好,對什麼都不專注。這樣的孩子以後沒有什麼作為。因為當今 社會 非常理性和實惠,當你的孩子踏入 社會 後, 社會 不會關系你家孩子不擅長什麼, 只關心你家孩子擅長什麼,只會為你孩子的長處買單。 全面發展意味著全面平庸,以後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家長的意思是孩子不感興趣的學科就不好好學習,擔心以後偏科。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給你舉個例子,今年山東高考數學滿分學霸王聖陽之前學習一般,在初中階段學習一般,但是對數學感興趣,特別專注,由於數學成績突飛猛進,特別出色,他學習的信心也樹立起來了。其他科目也在老師家長的引導下,不斷的進步。高考成績非常優秀,被北大數學學院錄取了。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說明你的優勢、你專注的優勢學科不是制約你劣勢學科的絆腳石,而是引導你成為精英的指路明燈。
不要阻止孩子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要引導孩子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盡量彌補自己的不足。
孩子在幼年階段專注力不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即使是普通成年人,也不過能夠有意識地維持主動專注40分鍾左右,而兒童維持主動注意某事物的時間會更少。
一般來說,在教育良好的環境下,兒童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如下:
如果孩子對需要關注的事物缺乏興趣,這個時間還會更短。
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就應該從 培養孩子的興趣 與 訓練專注力持續時間 這兩方面同時著手。
學習當然不可能完全輕松愉快,但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學習、學習環境如何、教學中的心態怎樣,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尤其小學6年級前的兒童,外部反饋對他們的學習動力影響非常大。
使用動畫等方式教學更容易使孩子產生興趣:
鮮艷的顏色也能吸引注意力:
在麥吉方舟的少兒教育經驗中,進行少兒教育時,如果能夠充分調動各種手段,進行適合孩子認知能力的教學,給予合理的獎勵與競爭機制,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並且在6年級之後,逐漸形成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反之則會剝奪孩子的求知慾,使孩子無法產生學習動力,被迫專注的學習效果很差。
孩子有動力學習之後,家長還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
首先在訓練時要合理劃分時間段 :家長應該根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先從鼓勵孩子堅持10分鍾或更短時間開始,適應後再增加專注時間長度。兩段專注間要給予休息。
幾個培養注意力的家庭 游戲 :
一個人讀一段數字,另一個人記憶,然後把它重復說出來或者寫出來,輪流來做。
家長講故事,孩子數故事裡出現了多少次「小鳥」等詞彙。每次數一個詞。
家長讀詞,孩子在聽到某些詞的時候就做一個動作。比如在聽到學慣用品的時候舉右手,聽到動物的時候跳一下。
數字排序:准備一些打亂順序書寫的數字表格,在表格里按123456等順序把數字一個個找出來,比賽誰用時短。
還有很多找不同、走迷宮等 游戲 ,都能培養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注思考。
圖案有趣的推理 游戲 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帶著孩子嗎多體驗生活
南充「北大培文」幼兒園投資4000萬元,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3000平方米。配置高品質的園所環境和運動空間,擁有現代化的環境,國際化的教育理念,藝術化的園所氛圍。以「尊重自然、精準施教」為辦園理念。以「尚自然、慧才智、展個性、育德行」為辦園目標,將國際化視野與中國文化相融合,讓孩子自由 探索 這個新奇的世界,感受更廣闊的的空間,促進孩子們在愉悅、快樂的環境中 健康 成長,培養國際化、多元化的現代小公民。
培養專注力,該做啥?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一個詞:「破壞專注力」,大意是家庭氛圍對孩子專注力的負面影響。
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曾被貼過「三分鍾熱度」的標簽。其實,我們根本不是這樣的人啊!!是不是?我們也很專情的!(無辜臉)
問題是,每一個要求孩子專注的家長,有沒有意識到:
想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需要家長有一種「伯樂」的思想。
世界這么大,帶孩子去看看!
特別提醒: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同。如果孩子的興趣點,和家長的期待並不同,不妨寬容一點,放下眼前的計較與得失,畢竟,目前我們的願望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專注一點。
吐槽一句:孩子們一窩蜂地都去學畫畫,真的不嫌無趣么?
只有當孩子對一件事物產生了極強專注力的時候,才開始知道什麼是「技巧」,然後他們才懂得融會貫通,把技巧運用到其他事物中,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舉個例子:mini是個小吃貨。她在和我一起做餅干時,篩糖粉、剝蛋殼、擠曲奇,都全情投入。這當然是專注!她沒有被窗檯外面「啾啾」叫的小鳥吸引,也沒有被奶奶看的電視劇分心,連平時讓她很警覺的快遞員敲門聲都沒聽見!!
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比如樓上電鑽的聲音,會讓小嬰兒停止吸吮動作,也會讓正在看繪本的大寶寶分心。
當然,如今家庭中,最讓人分心的莫過於電子產品了,超大尺寸的電視屏幕帶來的視覺沖擊、ipad裡面新奇的兒童 游戲 、手機里播放的動畫片,都讓孩子感覺目不暇接。
呃,補一句吧!其實這種誘惑,連大人也難以抵擋呢!畢竟手機已經成了現代人的「外掛器官」。
喂,你想啥呢?
「看手機玩電腦很專注,也算是優點嗎?」這種想法趕緊拋棄吧!畢竟,人在被動接收信息時,大腦的活動和主動學習是完全不同的。
我的朋友Joy媽媽做得很極端,僅供參考:
總之,總有一些家長,「處心積慮」打斷孩子手中正在進行的事情。你要是旁敲側擊地表示,「這樣不好」,他們才不以為然呢,「我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有什麼錯?」「他不喝水,能行嗎?」「孩子那麼小,不忍心讓他一個人玩!」
呵呵噠!
你怎麼知道玩具換一種玩法不會更有樂趣?
孩子沉浸在繪本中,晚一點喝水會怎麼樣呢?
火燒雲的天氣里,草地的確被染成了紅色呀!是家長自己局限了喲!
家長和孩子相處時,不要過度干擾孩子,而 應該去關注孩子真正的需求。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Dr.魏曾經說過,「如果家長比較強勢,總是指使孩子,孩子就無法鍛煉出排除干擾的能力。」
因此,如果沒有十分要緊的事,家長最好不要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專注地做完。
如果孩子對感興趣的事情比較專注,就會對與不感興趣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磨蹭。所以如何培養孩子去「發現樂趣」是早教課的最重要任務。現在所謂早教課通常忽略孩子的興趣,等於是在進行負面教育,所以不可取。我強調戶外的觀察認知活動,就是讓孩子體驗在面對本來和自己毫無關系的事物中如何找到興趣點,於是集中注意力去學習。這也是改變磨蹭習慣的有效做法。
家長對孩子這一現象,感到開心才好,千萬不要去干擾孩子這種現象。一,關注事物代表孩子有專注力。。二,對關注的事物感興趣。只有你專注於一件事,才可能產生探究的內在動力。做出成就。孩子更大了,可以引導他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孩子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有耐心是好事,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的建立正確的興趣點,不要一味去干涉。
② 怪才王聖陽:不上數學課卻高考滿分!面對媒體,3句話讓國人沉思,為什麼
自古以來名人的言論多少都會受到人們重視,而我國青島有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同學,他原來很普通,臉上還留滿了鬍子看起來甚是令人無感,後來他參加高考取得數學滿分成績,事後該鬍子同學立馬出名受到各方人士的贊揚認同。
在一次訪問中,鬍子同學語出驚人,總結了一番感言,結果學渣們聽了就想打人,那麼他到底說了什麼?
就算如此,王聖陽表示稱,自己小時候是討厭過數學,但後來還是喜歡上它了。平時沒事,他就躲在自己的私人空間研究各種數學難題,以及參讀高年級的數學知識,而當上到高中的時候,王聖陽對高中數學已經爛熟於心,為此就把時間精力花到了其他學科上。而這一個舉動,剛好又被不知道的人誤認為王聖陽不喜歡數學。
整場采訪接近尾聲的時候,媒體記者微笑著請王聖陽分享一下學習經驗心得,而王聖陽只簡單了給出三句話:「興趣比努力更重要」、「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也正是這3句話,讓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國人都陷入沉思,關於興趣教育,中國確實有許多路要走。
③ 為啥父母不操心,孩子反而成了學霸放手才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 育兒 」。
高考結束之後,很多家長都因為擔心孩子的未來揪心不已,如今各地的高考成績都逐漸開始公布,家長們也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去看看孩子們到底交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這個時候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孩子發揮較好,外加運氣的加成順利考到了自己想要的分數。而有的孩子可能發揮不佳,與這次的分數線失之交臂。
當然,更受關注的是這次高考中出現的那些近乎滿分的學霸。當600,700多的成績擺在公眾面前的時候,大家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熱烈的討論起,這些學霸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而此時學霸的父母也與有榮焉地表示,孩子的學習其實都靠他們自己,大人也沒有幫上什麼忙。看起來,越是學霸就越是讓父母省心。
家長們可能都會感覺很奇怪,自己費盡心思培養孩子幾乎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但孩子的成績就是不理想。而那些學霸的父母,每天想吃就吃,想玩兒就玩兒,基本沒費什麼力,就培養出來這么聰明的孩子。
而且,孩子越學霸,父母反而越省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 越是聰明的孩子,心中就越有溝壑。他們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掌握得非常透徹,並且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為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
普通的高考學霸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只是偶爾聽過他們的名字。但在這些高考學霸當中,有一個很多人都熟悉的女生, 那就是在2017年曾經參加過《中國詩詞大會》並成功奪冠的才女武亦姝。
當初武亦姝在第1場個人決賽中就憑借著9道題都答對的優秀實力打敗了300多人。後來的比賽里,武亦姝一路過關斬將,成功以317分的成績獲得攻擂資格,並成功打下擂台。
但令大家覺得震驚的是,在文字上有如此潛力的武亦姝卻是實打實的理科生。而且,武亦姝在奪冠之後,並沒有打算轉科去學文,反而將所有的光芒都掩蓋下來,踏踏實實做起了一個普通的理科生。
在武亦姝眼中,文科雖然學起來容易,但理科才能夠讓她展露鋒芒。所以,她並沒有因為目前的勝利就暈頭轉向,反而沉澱起來,踏踏實實地選擇了一條真正適合自己未來的路。
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份冷靜和對自身的了解,武亦姝最終取得了613分的好成績考上了國內頂尖的清華大學。 從她身上我們就能夠看得出來,只有一個了解自己,並且堅定自己的人,才能有不斷學習的毅力和對未來的精準把控,而大多數學霸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特點。
當然,學霸學習那麼好也不可能只憑借著對自身的思考,而他們思考自身其實也就是為了能夠尋找一套真正的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這才是學霸們學習好的最根本理由。
就像被稱為數學天才的王聖陽一樣。在去年的高考當中,王聖陽以數學滿分,總分649分的成績考到了自己心儀的學校。
在談到自己學數學的方法時,王聖陽表示,其實自己在數學上沒有那麼高的天分。但是,他對數學非常執著和喜愛,以至於走在路上的時候,都會不停去推演數學。
王聖陽覺得,知識是美麗的,不應該被看作是負擔。 所以,他哪怕是坐公交車都會將自己的大腦留出來,去不斷推理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公式。王勝陽覺得,這種做法能夠不斷磨練自己,讓自己擁有較好的數學思維。
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他能夠慢慢了解到那些數學大家推理這些公式時的心情,這會讓他對數學抱有更大的興趣和信心。
學霸們就是這樣,他們在形成自己學習的思維方式之前,都會先去挖掘學習中能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不排斥學習,甚至愛上學習。
然後,他們就會將學習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也就是學霸們為什麼學習那麼好的秘訣所在。
既然學霸們大多都不是天生,而是憑借自己努力才學習好的。那麼家長到底有沒有可能將自己的孩子從小培養,讓孩子變成未來的學霸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家長們從小培養孩子的這三個習慣,讓孩子首先形成學霸思維,就有可能養成一個學霸。
1、培養孩子主動挖掘興趣的習慣
孩子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而家長們大多數時候都不理解他們,甚至會覺得他們喜歡的東西都是沒用的東西。 但其實從小挖掘興趣能夠給孩子未來在學習中挖掘喜歡的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家長應該支持並鼓勵孩子主動了解自己,去挖掘自己喜歡的東西。
2、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習慣
是人都會害怕困難,不要說孩子了,就連家長有時候也會在困難面前望而卻步,但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好的學霸是在千錘百煉、磨難重重中淬煉出來的,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習慣,讓孩子不要一遇到麻煩的事情就立馬退縮。這樣孩子才能養成堅韌的性格去面對未來的學習。
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大多數家長都喜歡一手包辦孩子的生活,但其實這種做法只會抹殺掉孩子的獨立能力,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都沒有把控。 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學會了解自己,並掌控自己。畢竟,只有孩子自己了解自己了,他們才能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自己的弱項是什麼,再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學霸,但好的學霸都是憑借著自己的力量成才的,所以父母們應該有意識地放手,盡量為孩子培養獨立的人格,讓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學習和人生。這樣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父母想要的學霸。
你怎麼看待那些高考中特別突出的學霸?你認為用什麼方法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學霸?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觀點。
④ 17歲少女遭「清北」爭搶,終入「姚班」,如今怎麼樣了
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學習天才,這類人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什麼都會受到很多的關注,這類孩子甚至可能在高考未填志願的時候,就遭到了清北的瘋搶。
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劣勢科目,所以讓這類孩子參加高考,對這些天才孩子來說,其實並不算太占優勢,反而可能會耽誤孩子的天賦,所以家有天才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關注到這件事,要因材施教。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們,你如何看待張洗月的經歷,你身邊有入姚班的孩子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
⑤ 沒上數學課高考數學卻得了滿分,成績好的娃,靠老師還是靠自己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渴望孩子能愛上學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孩子的學習狀態都非常被動,從孩子課堂上課的狀態就可以看出,一些明智的父母會理解老師的無能為力,但是也有一些自負的家長卻認為「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一點也很讓人無奈。
教育寄語:
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互相促進的,尤其是一些天才學生,更應該尊師重道,保持一個謙卑的心,才能走得更遠。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認為孩子成績好,是靠老師教得好還是靠孩子自己,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⑥ 他不聽數學課高考卻考滿分,總結三句話值得深思,你怎麼看
每年的高考之後,我們都可以見證很多的奇跡的誕生,總有一些“學霸”讓我們膜拜。比如去年的楊晨煜,高考考分為730分,雖然有人吐槽楊晨煜考的是全國三卷本身難度和全國一卷相比要簡單很多,但能夠在高考中考出接近750分滿分的好成績,換成全國一卷讓楊晨煜考的話考到710左右的也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王聖陽平時喜歡自己一個人默默的研究數學,所以他沒有時間和同學進行娛樂活動,滿腦子都是數學題目。當人們問起他數學為何可以考滿分,有什麼秘訣的時候,他說總結出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比努力更加重要”。
從他的總結來看,首先是對於知識點要經常運用,復習,溫故而知新,但是更重要的是對數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愛好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熱情,就能夠更好的學習,而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也就不會覺得累,相反,孩子會是很願意學習。而當孩子喜歡學習以後,也就不會再覺得頭疼了。
⑦ 山東怪才王聖陽,不上數學課高考卻拿滿分,他總結出什麼
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很多孩子學習起來非常輕松,就是因為他們對那門科目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能夠自主從中探索出規律。在興趣的驅動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鬍子怪才王聖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盡管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但是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所以也沒有所謂的靈感可言,唯一值得拼搏為之努力的就是灑下勤奮的汗水。
⑧ 北京大學王聖陽現狀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孩子學得很輕松,就是因為對那個學科有濃厚的興趣,能獨立地從中探索規律。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們可以事半功倍。大鬍子極客王勝陽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勝陽是青島的一位小學校長。他兩次高考數學滿分。2019年走出考場的時候,他說的話震驚了所有人。「不要把學習當成作業,要感受它的美好」。然而,王聖陽小時候並不是數學天才。他父親沒有勸阻兒子學習成績差,懲罰他。而是盡力在家裡營造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上初中的時候,王聖陽豁然開朗。他發現了數學之美並沉迷於其魅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初中的時候,他就已經自學完了高中的數學內容。不僅如此,他還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難度較大的奧數和競賽題上。每次下課都能看到他去辦公室和老師討論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因為非常熱愛數學,日積月累,王聖陽的基礎非常好。因此,他從來沒有聽過一堂數學課。他的數學書上沒有筆記。對於王勝陽來說,那些內容已經內化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起初,老師不喜歡他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但是當他把成績單給老師看的時候,老師沒有理會。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了著名的木桶效應。這個效果大致的意思是,能決定一個水桶的水量的不是最長的板子,而是最短的板子。我們把最短的板叫做短板。一個人要想有大的進步,就必須及時改變自己的缺點。王勝陽不是一個懶惰的男孩。他就是知道短板效應,所以數學課大部分時間花在弱項英語和語文上。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他才能考上名校。
2019年,王勝陽順利考取北大。許多記者去采訪這位長相奇怪、留著鬍子的校長。大家都向他學習:應該怎麼學好數學?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當一個人習慣性地將學習視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並願意為此採取行動時,他一定會成功。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本質在於思考。所以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都需要思考把那個知識變成自己的。
「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雖然1%的天賦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但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所以沒有靈感這回事。唯一值得為之奮斗的是流下勤奮的汗水。
//www.upscalepup.com/pic_71cf3bc79f3df8dcb8e0f3eedd11728b461028e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