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離散數學中的命題形式什麼意思
所謂的 「命題形式」,指的是由命題變元和聯結詞按規則組成的符號串。
㈡ 離散數學問題:"命題"和"命題邏輯"這兩個概念有什麼區別,應如何理解
命題是能判斷真假的陳述句,是一句話
命題邏輯是指這個句子里的邏輯關系,有條件關系,二值關系等等各種關系
簡單說,命題是一句話,命題邏輯是邏輯關系,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㈢ 離散數學中命題的作用
當推理的結構是具有:(A1∧A2∧..∧Ak)→(A→B)這樣的的形式時
此時可以將結論的前件作為推理的前提,是結論為B,即把推理的形式結構改寫為:
(A1∧A2∧..∧Ak∧A)→B
這種證明方法就稱作附加前提證明法,附加的前提為結論的前件,A稱為附加前提。
㈣ 簡單的離散數學 判斷是否是命題
這不就是那個著名的邏輯悖論嗎。他還有很多等價的說法:如「我在說謊」、「這是個假命題」等等。正如你所說,這些句子不論判定為真還是判斷為假,都會產生矛盾,所以它們不是命題。
你的第二個問題:如果在這類句子(記作p)前面加上否定詞(即:非p),能否構成命題呢?你可以這樣想:
如果「非p」是命題,那麼這個命題的否定是什麼呢?顯然,應該就是「非非p」,也就是p。因為一個命題的否定,肯定也是命題,所以這就得出了與之前的判斷相矛盾的結論。所以,「非p」肯定也不是命題。
比如,p=這個句子是錯誤的;非p=並非這個句子是錯誤的=這個句子是正確的。很顯然,當我們判定「非p」為真時,沒有產生矛盾,所以就會很自然地認為它是一個真命題。但是不要忘記:當我們判定「非p」為假時,也不會產生矛盾。所以,「非p」既是真的,又是假的。這同樣違反邏輯定律,所以「非p」也不是命題。
注意:p和「非p」,都是只針對自身進行判斷的句子,所以我們無需考慮其他事物的影響,只需要看我們(對句子真假)的判定,是否與句子本身的語義相矛盾即可:矛盾,當然是錯誤的;不矛盾,那就一定是正確的。
㈤ 離散數學中的命題是什麼意思 解釋下
可以判斷的陳述句,結果只有兩個,要麼真,要麼假
㈥ 離散數學中,x>0是不是命題
答;命題為具有真假意義的陳述句。
x>0 不是命題,因為不能確定其真假。
「白天比晚上長」是命題是在當前季節條件下得出的。
如果x的值確定范圍以後,x>0也是命題。
如x>1,則x>0為命題。
㈦ 離散數學的問題,是否是命題
都是命題,命題有真命題和假命題之分。雖然有些目前無法確定,但其真值是唯一確定的
㈧ 我們要學好離散數學是命題嗎
不是命題。在現代哲學、數學、邏輯學、語言學中,命題(判斷)是指一個判斷句的語義(實際表達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可以被定義並觀察的現象。命題不是指判斷句本身,而是指所表達的語義。當相異的判斷句具有相同的語義的時候,他們表達相同的命題。在數學中,一般把判斷某一件事情的陳述句叫做命題。「我們要學好離散數學」沒有判斷性質,所以這句話不是命題。
1.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逆命題。
2.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條件的否定和結論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否命題。
3.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的否定和條件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為逆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逆否命題。
不是命題。在現代哲學、數學、邏輯學、語言學中,命題(判斷)是指一個判斷句的語義(實際表達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可以被定義並觀察的現象。命題不是指判斷句本身,而是指所表達的語義。當相異的判斷句具有相同的語義的時候,他們表達相同的命題。在數學中,一般把判斷某一件事情的陳述句叫做命題。「我們要學好離散數學」沒有判斷性質,所以這句話不是命題。
㈨ 離散數學中,閉式是命題嗎,
錯,非封閉的公式,加量詞是有嚴格要求的,不是隨便可以選量詞的,
另外,還要注意轄域,以及區分是否自由變數
㈩ 離散數學(命題邏輯)
數理邏輯研究的中心問題是推理,而推理的前提和結論都是命題。因而命題是推理的基本單位
具有確切真值的陳述句稱為命題(proposition)。 該命題可以取一個「值」,稱為真值。真值只有「真」和「假」兩種,分別用「T」(或「1」) 和「F」(或「0」)表示
一切沒有判斷內容的句子 ,如命令句 (或祈使句)、感嘆句、疑問句、二義性的陳述句等都不能作為命題。
原子命題 (簡單命題) :不能再分解為更為簡單命題的命題。
復合命題 :可以分解為更為簡單命題的命題。這些簡單命題之間是通過如「或者」、「並且」、「不」、「如果......則......」、「當且僅當」等這樣的關聯詞和標點符號復合而成。
設 P 是任意一個命題,復合命題「非 P」(或 「P 的否定」)稱為 P 的否定式(negation),記作¬P,「¬」 為否定聯結詞。P 為真當且僅當 ¬P 為假。
設 P、Q 是任意兩個命題,復合命題「P 並且 Q」(或 「P 和 Q」)稱為 P 與 Q 的合取式(conjunction),記作P ∧ Q,「∧」 為合取聯結詞。P ∧ Q 為真當且僅當 P,Q 同為真。
「∧」 是自然語言中的 「並且」、「既…又…」、「但」、「和」、「與」、「不僅…而且…」、「雖然…但是…」、「一面…, 一面…」 等的邏輯抽象;但不是所有的「和」,「與」都要使用合取聯結詞表示,要根據句子的語義進行分析。
設 P、Q 是任意兩個命題,復合命題「P 或 Q」稱為 P 與 Q 的析取式(disjunction),記作P ∨ Q,「∨」 為析取聯結詞。P ∨ Q 為真當且僅當 P,Q 至少有一個為真。
聯結詞 「∨」 是自然語言中的 「或」、「或者」 等的邏輯抽象。自然語言中的 「或」 有 「可兼
或」(或稱為同或)、「不可兼或」(即異或) 兩種。嚴格來講,析取聯結詞實際上代表的是可兼或,異或有時會使用單獨的異或聯結詞 「⊕」 或 「∨¯」 來表示。
設 P、Q 是任兩個命題,復合命題「如果 P,則 Q」稱為 P 與 Q 的蘊涵式(implication),記作P → Q,「→」 為蘊涵聯結詞。P → Q 為假當且僅當 P 為真且 Q 為假。一般把蘊涵式 P → Q中的 P 稱為該蘊涵式的前件,Q 稱為蘊涵式的後件。
設 P、Q 是任兩個命題,復合命題「P 當且僅當 Q」稱為 P 與 Q 的等價(equivalence),記作P ↔ Q,「↔」 為等價聯結詞(也稱作雙條件聯結詞)。P ↔ Q 為真當且僅當 P、Q 同為真假。
聯結詞是兩個命題真值之間的聯結,而不是命題內容之間的連接,因此復合命題的真值只取決於構成他們的各簡單命題的真值,而與它們的內容無關,與二者之間是否有關系無關。
一個特定的命題是一個常值命題,它不是具有值 「T」(「1」),就是具有值 「F」(「0」)。
一個任意的沒有賦予具體內容的原子命題是一個變數命題,常稱它為命題變數 (或命題變元)(propositional variable),該命題變數無具體的真值,它的變域是集合{T, F}(或 {0, 1})。
由公式 G 在其所有可能的解釋下所取真值構成的表,稱為 G 的真值表(truth table)。
必要性:假定 G = H,則 G,H 在其任意解釋 I 下或同為真或同為假,於是由 「↔」 的意義知,公式 G ↔ H 在其任何的解釋 I 下,其真值為「真」,即 G ↔ H 為永真公式。
充分性:假定公式 G ↔ H 是永真公式,I 是它的任意解釋,在 I 下,G ↔ H 為真,因此,G,H 或同為真,或同為假,由於 I 的任意性,故有 G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