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1.把握教學內容設計,優化學生思維空間
教師依據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對其重難點進行課堂講授是非常必要的,但在過程設計上 考慮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和把握問題的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實踐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突出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2.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探究慾望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難度,而經過自身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恰當的問題情 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 生的學習慾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接觸到 的不是現實的條件,而是一種情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 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在此情況下,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 式,它的內容應設計科學。必須能引發學生進行層層深入,津津有味的認真思考,能促進學生 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引起廣泛的聯想,從而得出規律性認識。
Ⅱ 小學數學怎樣制定有效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要開展目標教學,首先須制定教學目標,制定出一套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實施目標教學上的前提和根本保證。有了目標,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才能達到有機的統一,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必然會發揮積極作用。制定不出准確的教學目標,就會直接影響目標教學的開展,更談不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傳統教學雖有明確的目標要求,但一般卻比較籠統模糊,無法檢驗測試,所以能恰當地制定教學目標是目標教學成功的基礎。制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我以為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必須對《小學數學教學大綱》進行全面的學習,掌握大綱精神,因為小學各冊內容在知識和技能等方面,邏輯性相當強,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由感性到理性不斷發展的精神編制。只有掌握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才有正確的依據。其次,要深入鑽研教材,領會教材安排意圖,對每一單元、每一課時,每一練習中的各個題目,進行深入細致的鑽研教材。對基本知識,重點,難點,和關鍵等,做到心中有數,講課時要注意每一個細節問題。還要熟悉自己所教的班級,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作必要的調查,搞清「尖子」生到什麼程度,「差生」差到何等地步,中等學生占幾分之幾,這樣就便於確定教學目標切合學生的實際。既防止制定的教學目標太多或太大。又避免制定教學目標學生輕而易舉達標,浪費課堂時間。
在掌握大綱精神,深入鑽研教材,了解教學對象,學習目標分類理論,這是制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基礎,要制定編排單元及課時教學目標,我認為還要從以下幾方面去深入考慮。
一、系統性
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符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與教材的程度一致。
二、科學性
制定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不違背教學理論,不違背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制定目標使用的語言要通俗、嚴謹。防止隨意拓寬教材,盲目擴大,提高加深范圍。要符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小學生年齡的特點。
三、准確性
要准確的把握好知識點,技能訓練的要求。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把握大綱的尺度;把握認識與識別的區別;把握「簡單應用」,「復雜應用」和「綜合應用」的程度,語言要簡單明了、准確,如能寫出,能講出,能看出,能判斷出,能會找、比較、掌握、運用、計算等詞語,再仔細推敲後,在制出合乎教材內容、實際,而又准確、具體的目標。
四、可行性
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切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的能力。要面向全班學生。這樣才能體現教學活動中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這樣才能把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在一起,融匯成一體。並且還要做到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一點,學一點,練一點,會一點。一邊講授,一邊鞏固,減少了差生,提高了質量,緊追目標,步步上升,當堂學,當堂練,當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目標當堂實現,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可測性
制定教學目標要考慮到教與學兩個方面的要求,便於課堂教學實施,落實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更換教法。及時矯正教學中的缺陷,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總之,每節課目標的制定的成功,都能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促成良性循環,使高中差生的成績懸殊不大,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Ⅲ 小學數學如何達成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如何達成教學目標?所謂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師為貫徹和落實教育目的,完成具體的數學學科課堂任務所預設的一些具體的教學要求。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說說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1.使用教材要依據《新課程標准》的要求而定。《新課程標准》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編寫的,它體現了學科對學生最起碼的要求,是教學和培養學生學科素質的主要依據,對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性。而就教材而言,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它進行理解。從狹義上來講,教材是指根據一定學科的教學任務而編造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即教科書;而從廣義上來講,它又是指教師用來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學材料。教師作為學生們學習的指導者,就應該在深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過程中,找准課程標准、教材與學生這三者之間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而從鑽研到實踐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發現、創造的過程。若在鑽研和實踐的過程中發現教材不能實現課程標准要求,就需要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取捨、整合。
2.使用教材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材上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個富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面對的學生各有特色,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自身情況而定,這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盡管在新一輪的課改中,要求一綱多本,也就是教材要具有多樣性,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要求。但即使這樣,也不可能編排出一套適應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的教材。筆者認為,教學質量主要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創造、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徵、學習規律而定。
Ⅳ 小學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內容是什麼如何理解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關注學生的經歷、體驗、探索不同層次的發展。
小學數學課程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在實踐中解決簡單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程在數學思考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建立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形成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發展數據分析觀念,發展推理能力,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思維方式。
小學數學課程在問題解決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發現問題,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踐問題,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在情感態度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對數學有好奇心及求知慾,了解數學的價值和特點,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樂趣,形成勤奮、思考、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有了解、理解、掌握、應用不同層次之分,要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保護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習好數學的信心。
Ⅳ 小學數學目標教學的方法
導語:教育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定義為:“闡述教學目標就是用一種特定的方式描述在一個教學單元或一門學科完成以後,學生應該能做出些什麼,或者學生具備哪些特徵。”所謂目標教學就是以教學目標為主導的一種具有調控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達到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那麼,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目標教學呢?
1、確定目標
在每節課堂教學前的備課之中,我們都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具體要求:(1)定標要緊扣大綱和教材。我們要以大綱和教材作為確定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備課前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深入鑽研教材,在准確把握知識系統和每單元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之上,制定出具體而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2)定標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制定目標時,我們應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准確把握教學要求的尺度,從實際出發,定出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的教學目標。確定的目標,既不能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違背學生的量力性原則;又不能降低教學要求,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2、展示目標
在新的知識引出之時,要展示教學目標,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並為達成目標進行教學。展標時,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採用一次性展示與逐項展示相結合,教師展示與學生歸納展示相結合。具體形式包括口述、書面、投影等。教學目標的展示,要能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應當通過教師引導,培養學生做到由不懂目標、抓不住目標要領逐漸過渡到能用教師給出的目標指導學習,檢查學習效果,矯正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而使學生自己能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歸納,能正確概括一個課時、一個單元、甚至一冊教材的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才算真正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的展示也由教師的包辦代替變為培養學生探求目標的能力。
2.1一次性展示
對於一些知識點較少、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等很集中或通過一個例題或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同時達到幾條目標的課堂教學內容,可在新授前一次性展示目標。例1:教學“小數加法和減法”一節內容時,可一開課就揭示課題和展示目標:(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計演算法則;(2)能夠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筆算。如此,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促其積極思維。例2:講解例題“設計一座廠房,在平面圖上用10厘米的距離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離。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前,也可一次性展示如下三條目標:(1)知道什麼叫比例尺 ;(2)知道比例尺的通常寫法;(3)知道求比例尺的方法。
2.2逐項展示
例:教學“圓的認識”一節內容時,可隨著教學的進展逐次展示目標。目標一:畫圓。要求學生拿出常見的硬幣、鍾表面等,沿著這些圓形物體的周邊把它們的形狀畫下來,讓學生感知圓,引導學生畫圓;目標二:知道什麼是圓心、半徑和直徑;目標三:在完成一、二目標的基礎之上,通過折、量等方法理解直徑和半徑間的相互聯系。
3、導學達標
導學達標是指導學生達標的重要環節,即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編制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實施程序,選擇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自學、講授、練習、活動等,逐一落實教學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達標的過程中,教者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勵其大膽質疑、積極探究、自主學習。
3.1講練達標
所謂講練達標,即把練作為目標教學的主線,有效做到講中有練,練中有講,邊講邊練。
其基本結構模式為:模仿練習,達成目標――變換練習,深化目標――綜合練習,強化目標。
例:教學“兩步應用題”一節內容,第一步:通過復習舊知,進行練習模仿;第二步:變換例題中的某個條件,讓學生思考該怎樣解答。如此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解答兩步應用題應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三步:設計一組根據題意找算式,根據算式改條件等綜合練習,通過讓學生進行說理,使其弄清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及分析解答兩步應用題的方法,從而進一步強化目標。
3.2活動達標
現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並得到表現。” 數學教學中的活動有很多,如實踐活動、探討活動、競賽活動等。實踐表明,以活動促發展,利用開展各種活動來實現、達成教學目標,這是目標教學的根本所在。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開展多種活動,能極大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有效達成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
4、總結目標
總結目標即“結標”,就是將教學的內容進行小結,納入知識系統,形成綱目體系。它包括課時結標、單元結標和章節結標等。結標時必須遵循以下兩點:(1)結標既不是所有知識的羅列,也不是教學目標的簡單重復,而是知識綱目的條理化、層次化、系統化。結標時必須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簡潔明了,綱舉目張。結標是使知識結構形成整體性和統一性,是智力目標和非智力目標的和諧統一。(2)結標可分為教師結標、師生共同結標和學生獨立結標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是教師結標,作出示範,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結標,在學生逐步學會結標的情況下,讓其獨立結標,這是學生自己高層次的結標,同時也是學生綜合概括能力的形成。
總之,目標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和主動發展的教育思想。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力構建目標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今後教學中應不斷加大運用目標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力度。
Ⅵ 如何確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首先明確三級目標:教學目標、學科(課程)目標、課堂教學目標
一、不同歷史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
A、建國初—60年代
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雙基」教學
B、60年代中——70年代末
不僅要加強雙基,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加強雙基,培養能力
C、80年代初——80年代末
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還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D、90年代初——90年代末
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發展
E、21世紀初始
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從這樣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目標的認識一直在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目標不斷地豐富,不斷地提高要求,這是時代的反映,歷史發展的必然。
二、課程目標與課堂目標的分析
我們要注意的是上面所列舉的目標指的是不同歷史階段的數學教學(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指學完這一門課程應該達到的目標,而並不是在學習這門課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達到課程目標中所規定的目標,更不是每一節課都要達到的目標。這里有一個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一個一般與特殊的區別,雖然整體目標是由一節一節課的課時目標累加起來而達到的,但決非每一節課都要「面面俱到」,因此准確制定和把握每節課時目標,才能最終完成課程的目標。
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會有一些小學數學課可以做到面面俱到——「魚與熊掌兼得」,如既強調過程又注意結果,但多數的課只能做到要麼得「魚」、要麼得「掌」,之所以兩者只能得一,除了一些主觀因素(比如教師本身)以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時間。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常量(40分鍾),真正讓學生經歷與體驗,真正讓學生獨立思考,真正讓學生交流與合作,要實現任何教學目標,時間是一個保證要素。如果我們既要強調過程讓學生體驗充分,又要讓學生落實「雙基」,往往是行不通的。事實上,有經驗的教師往往不是在一節課上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兩個方面。
三、准確制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對於數學教學目標,我們要有一個整體觀念,一方面要認識到數學教育的課程目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目標,是通過一節一節課的教學,一個一個單元的教學,一個一個知識領域的教學,一個一個年級的教學目標組合起來完成的。另一方面,每節課都是整體中的一個部分,每一節課的課時目標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的一部分,即每一節課是對整體目標達成作出某一方面的貢獻。如有一些課可能貢獻「過程」,另一些課可能貢獻「結果」。從整體上看,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但在涉及到一節課時,可能會在教學目標上有所側重,這節課可能會強調過程、強調經歷、強調體驗,這樣的課常常是探索性比較強的課;而另一些課,可能在目標上更側重知識與技能的練習與鞏固,或者是注重學習某種數學思想、方法。
學生的學習也一樣,各種學習方法都有自己的獨特作用,學生學習需要經歷各種方式。這節課在強調過程上更加側重一些,更加重視一些,學生就會對結論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種感覺上去理解,對結論產生的理解會更深透一些,而下一節課可能是「雙基」的落實做得更好一些,這就可能會對結論掌握的更加牢固,技能更加熟練,但總體上說,學生的「營養均衡」,這就達到了數學教學的課程目標。
我們在制定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時,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因素,如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熱情、學會學習、相互尊重、誠實待人等等。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在新課標中,用來闡述目標的動詞有二大類:一類是用「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目標動詞;另一類是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這兩類動詞著手,我們可以把課分成兩類:一類更側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另一類更側重過程性目標的實現。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更側重」,事實上任何一節課都會有知識與技能目標以及過程目標兩個方面,這兩類目標從理論上說是辯證統一的,在一個單元或更長的一個教學時段內也是沒有沖突的,但在一節課中有時會有矛盾,因此我們在考慮課時目標時,應注意「更側重」,否則就可能會出現兩類目標都不能很好達到的現象。
在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常常有許多想法非常好,目標十分豐富,但當進入課堂真正與學生交流時,就會發現很多設想只有在「理論」上可以實行,實際上難以達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學會用「更側重」的方法確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Ⅶ 小學數學如何確定教學目標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Ⅷ 小學數學如何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對學生的課堂發展起著調整和控製作用,並最終決定和支配學生發展方向和程度。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與學的活動所需要實現的學生行為變化。這種行為變化以教學完成時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水平為標志。目標的具體界定則應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接受能力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因此,目標設計應以目標分析為前提,即教師從既定的終點目標出發追問自己,若要達到終點目標,學生必須具備哪些構成能力。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Ⅸ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細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教師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要優化小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師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新課程觀念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並行提出,形成5個立體空間的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目標是一個整體,緊密結合,互相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不僅要考慮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發展,還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去經歷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科學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師更要思考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會形成什麼樣的健康情感;會增強什麼樣的良好態度;會產生什麼樣的正確價值觀。如此三維全面有機結合,才能構成一節課完整的教學目標。另外,三維目標不是並列的關系,而是融為一體的一個整體。三者是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實現的,正所謂認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輔相成,認知過程同時必有情感參與,情感過程必有認知作為基礎,而認知與情感都是在同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學目標時,不主張並列式分述,而主張融合式分述,力爭做到既全面、具體,又准確、簡潔。
2、教學目標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於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課程標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例如,有教師在教學「數的整除」單元時,根據教材與學生情況,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單元教參中規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外,還定出了以下幾條關於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和方法。
①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通過除公約數、倍數;偶數、奇數、質數、合數、質因數;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質數、互質數、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幾組要領的教學,引導學生分組加以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②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學質數和合數,先按教材給1,5,9,,11,12等五個數,要求學生分別找出它們的約數,然後引導學生按照每一個數含有約數個數的多少分類,在此基礎上,分別抽象出每一類中各數的約數的共同特點,再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從一節課來說,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方法,理解算理,將所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教學9加幾第一課時,主要要求學生能掌握湊十的方法,正確計算出9加幾的得數。由於是第一課時,不宜要求學生計算速度,更不宜讓孩子們比賽看誰算的快。不然的話,會使學困生心理緊張,本來能做對的也會做錯。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課程標准」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對過程性目標的要求分為經歷、體驗、探索三個層次。
(4) 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時,要有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備課時要精心制定每一節課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各個層次的目標,教師圍繞三個層次目標進行教學。例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教學目標可以分四個層次:
①使學生理解兩位數進位加法的演算法,掌握「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②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正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試題。
③通過知識遷移和在計算中尋找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類比推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④通過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愛思考的教育。
很顯然,①②是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③是針對較好學生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