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低年級數學如何訓練

小學低年級數學如何訓練

發布時間:2022-11-06 10:05:44

A. 如何對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語言特別精確的特點。數學教學課可以說就是一種思維訓練課。特別在低年級尤為重要,要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科學運用遷移規律,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如在第一冊數學教材中學生已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像比較9+6( )8+6,部分學生可能還要先算出得數再比較,在這里要教給學生不一定要計算,先去觀察,啟發思考,學會估算,為以後的估算教學做鋪墊,這樣比較大小的例題很多,再如9+4()9,13-9()13。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指思維的路徑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維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布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
如9加幾的進位加法,出示9加3,讓學生思考怎麼計算。不一定局限於教材中的「湊十法」,只要學生說得正確,都應給予肯定。像這樣發散性思維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去創造新的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是要求學生能在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尋求獨創解法。
如8加5的進位加法,有的學生說不一定用湊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為9加4的知識前面已經學過,掌握得比較牢固。對於學生的這種獨創方法也應予以肯定,使學生產生滿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後能去獨創思考。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入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這是培養人才的前提和基礎。

B.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不僅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且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是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迫切需要。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要注重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他們學會學習,掌握學法,不僅可以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可以增強自身素質和能力,對於學生終身學習、今後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以及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其實,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有好多方面,我們應該進一步拓寬它的范圍,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結合自己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體會,我認為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習慣。
一、養成良好的課前准備習慣。
課前准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級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課前准備工作。為了讓學生做到課前准備充分,我們要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經常檢查、督促、講評。我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前准備訓練中,採用多表揚、多獎勵的措施。例如:上課鈴聲停止前,哪一個小組將課本、練習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學具准備好,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會給該組表揚並每人獎一顆小星星,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使學生逐漸「習慣成自然」,養成了良好的課前准備習慣。
二、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主要包括看、聽、想、做四個方面。所謂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聽:就是注意聽老師的講課和同學的回答;想:就是想老師所講的內容,提出的問題以及同學發表的意見;做:就是動手操作和做練習;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聽課時,不要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老師的要求認真的操作學具,做好練習。良好的聽講習慣要著力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培養:
(一)、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一門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使學生獨立思考,首先,要選好思考的內容。思考內容一般在知識的關鍵處,通過設計提問的形式出現。例如,教學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口算時,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式解決時,32+29=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的?這樣通過一個問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探索計算方法,培養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內容的同時,還必須給予足夠的思考時間。在一般情況下,當老師提出問題後,思維敏捷的學生能很快應答,這時為了照顧到中、差生,應該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等待有大部分學生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學生回答,讓他們說說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應盡量照顧到全員參與,並且還要注意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
(二)、善於質疑的習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創新的基礎,善於質疑的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對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教師要言傳身教,要教給學生在哪裡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產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關鍵處、演算法規律的結論處等。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經常設計「自由提問」環節,鼓勵學生變換角度,多提問題,相互自由解答疑問、解決問題。
(三)、樂於實踐的習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正處在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實踐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動手操作自製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交流,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樂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四)、合作性學習習慣
互助性學習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團隊觀念和創新意識。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合作實驗、共同操作、相互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積極開展互助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互助性學習,學生都要積極參與,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逐漸養成習慣,以便解決數學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不斷取得共同進步。
為了使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吸引其注意力,作為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講課時應力求做到:精神飽滿、熱情洋溢,語言生動有趣,方法靈活多樣,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講。
三、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是鞏固知識、形成知識技能的主要手段。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小學生要從小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要求作業格式和書寫規范清楚,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和仔細運算的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
(一)、書寫姿勢規范。從學生剛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身體要坐直,眼睛與作業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線要合適等。
(二)、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從認數到數的書寫,都要嚴格要求,特別是符號的准確和步驟的完整。此時對於多次潦草馬虎的同學要狠得下心讓他重做。
(三)、態度認真、獨立完成。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克服困難並認真檢查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四)、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和速度。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五)、認真檢查的習慣。如:在計算中,不要抄錯數,不要計算錯。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同時整個過程要寫的工工整整。在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踏踏實實,一絲不苟。
(六)、及時改正的習慣。開始要求改正作業,每位同學要將做錯的題重新在本次作業後面重新做一次。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全部改正完畢。
四、養成良好的應用習慣
學數學,用數學,達到學以致用,才是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只有通過應用,把數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學生才能學得最好。如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習慣,
(一)、數學教學應盡量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人的直觀感覺、對環境的感性認識,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為數學老師,我們應該盡量去發現數學與學生現實之間的聯系,在課堂上創設現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與抽象的數學知識走得更近。
(二)、要注重過程的體驗。聯系日常生活數學教學,其目的是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的全過程,形成正確的數學觀。所以,數學應用的教學,同樣要注重過程的體驗。
(三)、要讓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指導寫數學日記。在學生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數學現象,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相應的知識後,學生真正需要的、想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的本領嘗試著去解決它們,去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小學生又是善於表現的,作為教師應盡量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如此,課外更應該如此。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都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我覺得寫數學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讓學生把自己的靈感,自己在生活中有關數學的體驗,遇到感興趣的、有疑問的數學問題都記在數學日記上。學生可自發的組織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也可以單獨與老師交流看法。但不管採用何種方式,老師還是應該有自己的計劃,適時地開展數學日記交流會,認真做好查詢、答疑、鼓勵、獎勵工作,時時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產生興趣,都能積極參與到學數學日記的行列中。
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糾正一個壞習慣比培養一個好習慣更難。作為低年級教師,我們平時應關注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學生是有差異的,而培養方法也是因人而異,讓學生用好習慣來取代原有的壞習慣很難,培養習慣應從小抓起,年級越低越好抓,糾正壞習慣越及時越好。
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恆的工作。任何一個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有一個慢慢形成的過程。而形成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有一個新舊反復的過程,這時教師不應操之過急,注意耐心個別糾正,及時提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嚴格訓練,不然將事半功倍。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為確保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好習慣伴隨孩子的成長,為其獲得成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C.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讀題能力的培養。現在很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會對知識死記硬背,當遇到一些需要理解性的問題時就顯得束手無策了,能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其中的能力很低。最近我們做了這樣兩個數學測試題:第一個是列出一個很直觀的算式,包括了一百以內的減法和整除法;第二個是應用題:食堂有3袋大米,重300千克,兩袋麵粉重120千克,問食堂里的大米比麵粉重多少千克?針對這個測試,我們在不同學校的不同班級(均為二年級)進行了測試,在最後的測試中,我們發現了在二年級的學生中,對於第一個算式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速的算出來。而對於第二個,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做出來了,百分之四十的人沒有做對,還有百分之二十五束手無策,無從下手。其實這兩道題都非常簡單,都是一百以內的減法和整除法,只是第一是用直觀的算式,而第二個是應用題,測試的結果卻大相徑庭,這就是典型的讀題能力欠缺的表現。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要引起對讀題能力培養的重視,加強小學生的讀題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閱讀並愛上閱讀題。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而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是剛剛從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中走出來,雖然身體走出來了,心靈並沒有完全走出來,如果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就會覺得學習很枯燥不好玩,加上應用題本身的枯燥性和復雜性,學生自然就不會再有練習應用題的興趣了。所以說,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就要從學習內容入手,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這樣自然而然就能夠提起對應用題的興趣了。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改革中首先是對課堂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比如開展一些針對於鍛煉讀題能力的競賽活動、討論會等等,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慾望都很強,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多選材一些簡單而又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應用題,題材元素可以運用吃的或者玩的。小學生喜歡吃和玩,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比如說蘋果、玩具、火柴、糖果、還有本班上的同學作為計算基礎等等。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沒有針對於提升讀題能力的訓練。同時,如果有一些學生對應用題失去了興趣或者聽不懂,還可能出現教師在講台上連綿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打瞌睡的狀況。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力,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起來,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提高,提升讀題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因此,要加強讀題能力的提升就要從這種教學模式入手,要將課堂上教師是主體的觀念轉變為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教師的教學重心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和探索及學習能力提高的模式上來,加大應用題教學的力度,可以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積極的去閱讀和思考,可以開展一些應用題算術比賽之類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比對課本的「透徹分析」更有效果和價值。
三、多角度導入教學,提高讀題能力
數學的學習就是要使學生具備獨立的運算能力,要能將數學算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要能夠熟練的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比如說重音閱讀法、理解閱讀法和比較閱讀法。熟練的掌握這些方法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教師可以根據要學習的知識點安排學習內容,並向學生提出閱讀的要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通過反復的閱讀加思考,再多加練習,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製造閱讀的環境條件,准備具有針對性的備課和資料。同時,閱讀也不能僅僅限制在應用題上面,應該拓展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一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可以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生可以快速准確的閱讀應用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節省了學習時間,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再教授以方法,熟練運用對比閱讀法、重音閱讀法和理解閱讀法等方式提高讀題能力。當然,在閱讀訓練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懷疑的態度,要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從被動的去理解問題到主動的去分析問題,只要這樣持之以恆,就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D. 如何提高小學低段數學計算能力

我是長期進行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但在此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孩子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對這個孩子的整體數學成績都非常有影響。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但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本人有以下看法:
一、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計算教學貫穿於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可見數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技能莫過於計算教學。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進行數學學習、開展數學探究與思考的基礎能力。現在的新課程改革要求中不斷地降低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能夠進行數學的邏輯運算和推理,因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迫在眉睫。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基本技能,在許多教師眼裡應該是很簡單的、理所當然會的技能,其實不然,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等等,而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學生低年級的計算學習。
二、對於提高低段數學計算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標准》對數學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關系計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數學這門課,由於它自身的嚴謹性,就容不得學生絲毫的馬虎與粗心。因此,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書寫不規范也會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些影響。在教學中,我們許多老師都發現這一現象,一些學生在抄數字時把6寫成0,把7寫成1,直接改變了算式的原樣,從而導致錯誤的出現。如:在計算16+7時,就有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得出10+7=17。更有學生將自己寫的5看成3等情況。這樣的錯誤不是沒有看仔細,而是因為他們的數字寫得不端正,不規范,經常把數字寫得自己也認不清了。因此要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首當其沖是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其次,要求學生認真審題。計算是數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但學生對它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心煩氣躁坐不住的年齡段,因此經常有些同學做完題目了可能連題目的要求是什麼也不清楚。一旦出現問題,往往簡單地歸結為馬虎或不認真等原因,以至於屢次出現同樣的計算錯誤。而我們的一些老師在學生發生同樣的錯誤時可能只會簡單地說上一句:你太不認真了!或是:你眼睛長哪兒去了?,實際上我們教師應要教育學生拿到題目後認真審題,看清楚題目要求,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形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再次,要求學生算後仔細檢查,作業要寫得干凈整潔。在平時上課時,我們老師也發現一些學生沒有良好的檢查習慣,許多學生在做完題目以後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實許多題目只需要稍稍仔細地檢查一下,就可以發現一些錯誤或失誤的地方。如在計算25-16時,要求列豎式計算並驗算,有些同學在列豎式和驗算的過程全是對了,可是在抄寫得數到算式後面時卻抄成了驗算的結果25。也有一些同學的數字抄寫錯了,其實只要再認真地看檢查一下,完全可以改過來,但是好多同學都沒有養成檢查的良好習慣,造成了計算結果的錯誤。
2、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應培養學生在計算時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在作業本上出現的計算錯誤,先不打叉,而畫個圈,讓學生找出錯誤改正後,再打對號。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只有在教師嚴格要求下的反復訓練,堅持不懈,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細心觀察,認真審題,仔細抄題,題做完後從多角度進行驗算,並檢查。對阿拉伯數字,運算符號嚴格要求,規范書寫。只要學生將這幾項認真貫徹執行,那對於提高低段計算能力就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二)合理利用學具,透徹理解算理
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教學時要多加利用學具教具,讓學生通過事物的感知來理解算理。例如, 『9加幾』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實物操作來感知『湊十』的過程和方法,進而理解『湊十』的算理。9加5,出示分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經裝了9塊橡皮,盒子的外面有5塊橡皮。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分,知道為了能很快算清楚一共有多少塊橡皮,只要把盒子外面的5塊橡皮,拿出一塊放在盒子的空格里,湊成一整盒10個,盒子外面的橡皮由於拿走1塊,還剩下4塊,即把5分為1和4。進而說出9塊和1塊湊成10塊,10塊再加剩下來的4塊就是14塊,接著列出下列算式:9+5=14。同樣,教學9+7、9+8時,先出示實物圖,讓學生畫一畫,或是拿出小棒分一分,擺一擺,湊成十,再相加。「9+3」「9+6」要求學生動手擺小棒,邊操作邊說過程邊計算。這樣使學生在「分一分、畫一畫、擺一擺」中充分感知「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再相加」的計算過程,進而理解「湊十」的算理。
在教學活動行,我們不光要注重交給學好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使知識系統地掌握,形成數學能力。
( 三)精心設計計算練習,有效提高學生計算水平
數學練習是為鞏固數學學習效果而安排的數學作業,學生通過適量、適度的練習題,達到掌握知識和形成技能的目的,要避免過量和機械重復。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數學練習時,應注意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重視生活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和應用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處理。低年級段的學生年紀小,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但自覺性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為了將孩子們的心留在課堂上,老師們必須要精心設計,優化練習。1、突出趣味性
耳熟能詳的動畫人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最愛,往往一段簡短的動畫或是圖片或是對話都能提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設計情景,設計習題,避免陳舊、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孩子們一定很感興趣。
2、突出應用性
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數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使數學和生活融為一體。在二年級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練習課中,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情景,並出示了書包、薯片、衣服、彩筆、足球等學生非常熟悉的物品極其價格,讓學生購買自己最喜歡的兩件物品,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都能較好的完成計算,課堂效果好。

E. 如何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學好數學

對於大多數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大致相當的,但數學成績卻是千差萬別、不盡相同。那麼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筆者認為關鍵在於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大量事實證明,老師對學生興趣的形成和影響都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同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那麼,如何才能有效調動起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下面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所談的幾點淺見:
一、展現個人魅力,讓學生愛上數學

「你臉上有多少微笑,孩子們心中就有多少陽光!」這句話告訴我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有一種親和力,一種感染力,只有快樂、熱情、專注地揮灑師愛的老師,才是學生真正喜歡的老師,學生才會喜歡上你的課。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傾向。成績好的學生,他們充滿自信,對於他們而言,課堂就是舞台,他們習慣在課堂上享有優越感;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充滿期待,渴望認同,每一堂課,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他們在等待著改變自己的機會。所以,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喜歡上數學,需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寬容是教育的精湛藝術,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人文關懷和熏陶感染,這種寬容能觸摸到學生靈魂的深處,能激起學生心靈的強烈震撼,讓他對成長經歷,對學習有最深刻的切膚之感。每個老師都有特別喜歡的學生和不喜歡的學生,大都喜歡聰明可愛又聽話的孩子,對於那些成績不好,又愛調皮搗蛋的孩子,肯定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是話說回來,雖然不喜歡,但要常懷寬容之心,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學生。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進步;寬容學生的任性和調皮……但是說得容易做得難,遇到屢教不改的學生還是難免發火,但是生氣歸生氣,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特別不能說刻薄挖苦的話,要就事論事,我有一個學生,平時非常調皮,經常調皮搗蛋,欺負同學,有一次他又和一個同學鬧別扭,我是氣不打一處來,但是我冷靜的沒有表現出來,等我問清楚了,發現這次並不是他的錯,我只是告訴他,和同學要友好相處,有時候也要原諒同學的錯誤,看這他眼裡的淚花,我感覺和他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現在的孩子懂事更早了,更任性了,也就更難管了,但只要你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得到了學生們的信任,教育效果就會更好,因此,每一位老師要通過自身的言行傳遞給學生這樣一個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師,我不願落下任何一個學生。

2.對學生要有朋友之誼。如果老師每天在學生面前板著臉,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受,那教學工作絕對不會收到好效果。相反,如果老師能從心裡把學生當作自己可親可愛的朋友,那肯定有助於學生積極地接受老師的教育教學。所以筆者認為,師生之間要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朋友關系,不能主觀傷害學生的尊嚴,也要善於保護學生的自尊。這是讓學生理解、喜愛老師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在工作中,應該把尊重放在首位,不管什麼事,首先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體驗到這種尊重,自然會由「怕老師」轉變為「愛老師」。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精神緊張,生活單調,他們渴望多彩的生活。作為教師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多參加學生的活動,和學生一起吃、一起樂、一起做游戲,把自己置身於學生之中。絕不能把學生的活動當成「小孩子把戲」,在娛樂中和學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上取得了共鳴,學生才能「親」你這個老師,才能「信」你所傳之「道」。不少學生說特別喜歡聽我講話,因為我總是喜歡給他們講很多事:有講我的親身經歷、有講故事、有講國家大事、有講笑話、有就事論事……在講這些事的過程中,也教給了他們做人的道理,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我還喜歡時不時開開學生的玩笑,所以在我的課堂上總是有笑聲。我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有張有弛的學習環境,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他們說:又怕我,又喜歡我。

3.對學生要以鼓勵為主。「一個學生,老師你說它是人材,他就會成為人材,你說他是蠢材就會成為蠢材。」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激勵,很多時候,老師對學生一句絕妙的鼓勵話,往往使學生印象深刻、終身受益。從成人的角度看,如果你多給他鼓勵、表揚,他就心中高興,你提的問題他容易接受。如果給他諷刺、挖苦、批評,他就心中不高興,你提的問題很難接受。老師應該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你視學生為「蠢豬」、「笨蛋」(學生曾經聽你說過),學生很難從中體驗到老師的愛,學生不但心中不愉快,情緒低落,會產生逆反心理,從今以後心中對老師就會產生一種恨,從而很難接受老師教的知識,這樣學生真的會越來越笨。因此,就要求我們教師除具備豐富知識,特別是傳授的方法和技巧外,還要有豐富的鼓勵、激勵學生的語言。

二、創新教學形式,讓數學變得生動

許多老師把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的灌,一味的填,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一些學生對老師所講的不感興趣,出現了聽課走神的現象。因此,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努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課堂教學不再乏味。那麼,怎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營造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活動,輕松有趣地去學習數學,首先必須得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的互動,分享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而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數學開道。夏丐尊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一種藝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另外,要特別注意要為後進生創造一種善意的環境,激發他的興趣和提高他的積極性,這樣後進生的自信心就增強了,上課就不會再擔心、緊張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起來了。這樣學生才能成為課堂和諧氛圍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學習才能興趣十足。

2.發揮學生主動性,讓教學過程個性鮮明。要想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新課程改革提出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數學教學應致力與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勇於探索,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應只限於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數學課程應當通過以主動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的「再創造」過程以及數學發現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種主動的、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比如在解答「一體多解」的題目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後,請一組中派一名代表回答,其他組可適當補充。又如我們可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以講課的形式將前面學過的數學知識或是一道數學習題講解給同學和教師聽,並力求用各種方法講解以求達到使人聽懂的目的,諸如此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角,不僅能傳道授業解惑,更能使課堂妙趣橫生。

3.增加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則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而趣味導入法最大的優勢在於生動、形象,能較快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為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在上課伊始就運用啟發性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必能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求知慾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語,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去學習新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教師在設計導入語時,要把它與教材的重點、難點等因素聯系起來考慮,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開場白中迅速定向,進入對教材重點的探求。當教師的話語,像淙淙小溪一樣流進學生心田的時候,就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鼓起他們學習的風帆。

三、豐富教學內容,讓數學走進生活

數學源於生活,植根於生活,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託,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數學作為工具學科,它的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1、利用生活場景讓孩子認知數字魅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對於剛接觸數學的低年級小朋友,要注意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從小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星期天和媽媽上街買了哪些東西,共用了多少錢,你從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大約要多長時間等等,也許,交上來的日記還都比較幼稚,語句不太通順,但他們確實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年級的學生可通過數學活動來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如:要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必須要量出學校的建築物和操場的實際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畫出來,再如通過填空一個雞蛋大約()克、你的體重大約()千克、學校教學大樓大約高()米……。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經驗積累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2、通過寓教於樂讓孩子增強數學意識。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教材中設計的許多案例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模擬一些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生活環境,設計一些生活場景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安排了一個互動游戲,請學生動手製作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不同種類的圖形,再讓學生拿著自己製作的圖形與其他同學開展結對活動,拼湊出另一種的圖形。這種方法創設了一個較好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3.拿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所必須達到的目標。比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後,讓學生在自己的照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讓學生回家去幫助父母並計算房間地面面積、計算鋪地板磚的數量及購買錢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

四、鞏固學習成果,讓學習數學成為習慣

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位數學教師都應該盡到的重要責任。教師到底應該培養哪些數學學習習慣呢?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分解目標,感知成功喜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會給學生帶來學數學的強大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的機會,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階段性開放學生的梯級思維。由淺顯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對習題作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並為獲取的成功漸進式地感到高興和驕傲,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開啟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當失敗時,會加倍努力,直到成功為止。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板書、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分層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營造環境,保持良好心態。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無可非議的。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應從教師的自身做起,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耐心解答學生們的疑問;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拿先進的典型激勵他們,拿反面的典型教育他們,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領悟到自己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終身學習的主人;最後,可以通過自辦班級學習報、定期辦好黑板報、組織學生寫好數學日記、開展好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實施「超市式」數學作業、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等形式,為學生創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授人以漁,掌握學習方法。葉聖陶說:「教,是為了用不著教」。數學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教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是靠死記公式、硬背習題。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老師,應多研究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而不是「死教」。否則,既難提高教學效果,也與日新月異的電子科技教學時代不相適應。靈活性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在小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對教與學雙方實際進行有機聯系,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精心研究最佳的教與學方法,從「死教」轉變到「活教」上來,以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為基點,使之養成自願、主動地學習好習慣,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獲得最佳的教學方法,不僅是老師長年教學經驗的積累,而且是許多屆學生不斷創新學習方法沉澱的精華。好的學習方法固然與教學內容、原則、習慣、能力、經驗、思維方法等有關,但根本在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吸取知識,減少被動接受率,從而讓主動學習成為主流,實現學生主動學習、探索能力的提升,達到教學目的。

F.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口算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教育階段應突出體現數學的基礎性和發展性。」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從10以內數的認識及口算開始的,是學習數學的基礎。20以內數的學習和口算能力的培養,是基本運算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將來的加、減、乘、除,還是開方、乘方等復雜的計算,離不開20以內數的口算這個基礎。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思維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創新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在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後,進行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減法的口算時,十位上的兩個數之和(或差),個位上的兩個數的和(或差)的大小關系,必須通過觀察,在大腦中形成思維定勢,並迅速做出判斷,是進位加(或是退位減),不是不進位(或不退位)的加、減。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快速的思維過程,只有不斷加強訓練,才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識記能力和再現能力。
二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是由一般到抽象,又由抽象到一般的復雜過程。首先是對具體實物的感知形成數的認識,形成實物的直觀表象,然後通過對實物的感知,在頭腦中逐步建立起數量關系,即使不出現實物,頭腦中也能形成數的表象特徵,這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關鍵。例如,給出兩個數的加、減口算題,學生首先進行一番時間極其短暫的邏輯思維,確認「不進位(或不退位)的,還是進位(或退位)的」,事實上,這個看似簡單的邏輯思維過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很大,口算的對與否、快與慢,其關鍵也正是反映在對兩個數的判斷速度與准確性上。
三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反應」是指對某一事物,做出准確地判斷,進而採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例如一個小孩,初次拿他的手觸摸火焰,痛感就會由中樞神經迅速地反映到大腦,受神經的支配自動把手縮回來,這是動物的本能反應。如果再次讓這個小孩接觸火焰時,不等靠近,他就會把手往回縮。實踐告訴我們,培養學生的迅速反應能力,只有通過學生親自去實踐、去嘗試,才能逐步形成對數字的快速認識反應。在現行的班級授課制中,老師提出的問題,誰的口算能力強,誰的反應速度就快,回答問題的概率就大,而准回問題多,對培養口算能力有較大的幫助。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這種事情,有些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後,沒等他人反應過來,很快就說出答案,教師也經常提問這些學生。這些學生正是平時口算能力強、反應迅速的。
四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使學生對某種事件有獨特的想法與見解,口算訓練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練和培養。例如教師所講的口算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於每一個孩子,怎樣實現口算的又對又快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就會自覺地去思考與探究,尋求適合自己的、獨特的口算方法,例如一些速算方法等。
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訓練不容忽視,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直觀演示,強化算理教學。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形式主要是從感知實物過渡到表象運算。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用不同的感官接受新知識,再通過智力活力整理邏輯,以達到提高口算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多媒體演示,小棒操作,圖片拼貼等直觀演示手段,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強化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如在講授《9加幾》這內容時,由於20以內進位加的第一課時,比較抽象,運用其他教學手段,不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因此,如何計算9加幾,我並不是直接告訴,而是讓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學生們在Kitty的帶領下,觀看運動場的課件自己進行探索,通過小組探討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小組匯報的各種方法,並通過學生擺弄學具,在操作中體會、理解湊十的過程。也讓學生感受到演算法的多樣化。而我在此對學生的各種方法不做優劣評價,只是肯定了學生的方法並問學生喜歡哪種方法,尊重學生的選擇。
二、加強方法指導,培養理解能力。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在口算教學中,盡快促使學生掌握口算方法,關鍵是教師指導要得當。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提高口算速度,首先要教給他們正確合理的演算法。如10以內的口算,主要是掌握數形結合,達到熟練。20以內的加減法,思維方法主要是「湊十法」或「破十法」,可以用手指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來,五五湊成一雙手」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技巧,使學生掌握最佳學習方法,容易理解、容易記憶,增強學習的興趣。其次就是需要每天在課堂上堅持訓練,達到熟練。
三、加強思維訓練,引導發現規律。整數、小數、分數運算中都要用到口算。但有些計算題,雖不能直介面算,但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題式數據的特點、運算規律和運算符號,進行恆等變形,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掌握口算規律和技巧。因此,教師在口算教學中,要注意研究教材,發掘教材中帶規律性的內容,適時地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自主地發現知識規律,獲取口算技能。
四、加強形式創新,增強學習興趣。要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口算技能,提高計算能力,就必須在口算經常化的基礎上,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練習,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他們加強學習訓練的積極性。例如,在新授課前,教師可以用翻版卡片、口算表等訓練學生口算,並讓他們說出有代表性的題目的口算過程;在解答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根據算式的數字特點,分類施教,凡是能口算的地方,就應適時引導學生口算;在鞏固練習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口算練習,如利用「( )=3+1,( )=5-2,( )=6-0」等「動腦筋填空」形式進行口算,強化學習效果。此外,還可以採用全班或小組開火車、對口令、接力賽、找朋友等游戲性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算的熱情」,穩定提高口算能力。
總之,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特點,採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自主探尋口算技巧,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養成尋求最佳捷徑的思維習慣,為學生提高計算能力打好基礎。

G.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是什麼?借用葉聖陶先生的一句話,那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特殊意義,而且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應該把規范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項必要的教學目標。
而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後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十個方面。
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後聯系,來龍去脈。並且,閱讀課本的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並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2、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課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類比、對應、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3、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於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4、勤學好問的習慣
這一教學習慣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中心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慾望,從而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重視動口、動腦、動手,引發其深刻思考,從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與創新,通過猜想、實驗、觀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共同預習,課中的合作操作與交流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學會批判他人觀點,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6、認真審題、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審題正確才能順利地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的意識,要使學生在頭腦里明確審題是解題的首要環節。同時,還要有機地教給學生審題的具體方法。如應用題審題時要做到:認真讀題,從題目的情境中弄清條件,明確問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復述題意,理解題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等。
作業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又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規范的作業,首先要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清楚美觀;其次還要獨立完成,按時完成。做作業時要專心致志,珍惜時間,自覺檢驗,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及時訂正,反對作業馬虎。
7、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計演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式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8、自覺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而檢驗是學生解題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防止解題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措施,要結合實例有計劃地教會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使他們能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驗算。常用的驗算方法有:一步一回頭法、互逆法、估值法、棄九法等。每當有錯誤及時改正,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質疑問難、勇於探究的習慣
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後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10、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
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反復訓練過程,必須緊密結合教學過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養。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特點,可以按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規范。一般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各有不同層次要求和側重面,又有前後聯系、相互統一的階段。
1、低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課前做好上課准備,課上端坐、靜聽、舉手發言,認真書寫,細心計算,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數學課本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聽課時的不良姿勢和隨便發言,不完成作業,不愛護書本等不良習慣。
2、中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樂於思考,積極發言,仔細審題,正確計算,格式規范,書寫美觀,自覺檢驗的習慣。學會「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注意糾正課上不願動腦筋思考問題,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法則、結論的不良習慣。
3、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勇於發言,認真審題,規范作業,質疑問難,勇於探究,自覺預習與復習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學習知識不懂裝懂,不求甚解,只做題目不願探究解題規律等不良習慣。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遵循小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簡單的重復模仿到熟練,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規律。具體做法有:
1、明確意義,啟發自覺,寓教於學。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動機所引起的,動機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心理動因,它是一種推動力量,動機越明確,就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因此,在訓練學生養成某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不但要講清「應該怎樣做」,更要聯系實際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產中由於寫數潦草,將5和8、2和3等寫得模稜兩可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實例,教育學生明確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害處。其實,數學教學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活動順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也可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自我心理需求,從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學習習慣。方式方法一定要具體、科學、通俗與和可操作。,
2、規范行為,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將要求轉化為學生可具體操作的行為方式和程序,這對低年級兒童和初始訓練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例如,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可設計成下面這樣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②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③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④做——認真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
習慣是一種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動力定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與反復訓練。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於每一堂課。注意隨時表揚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並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密切配合、輔以各種評比手段,長期地反復訓練。
3、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感,他們非常願聽老師的話。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向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和教育他們提高學習心向,讓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老師的要求,如何聽課、完成作業等,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注意發揮部分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的榜樣作用,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教師某些方面的示範作用有時要比說上一千遍的效果還要好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各位老師: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學習的主人。
分享:

19
喜歡
0
贈金筆
閱讀(8285)┊ 評論 (0)┊ 收藏(2) ┊轉載(10) ┊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五年級上冊期中試卷
後一篇:對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
[發評論]
做第一個評論者吧! 搶沙發>>

發評論
康熙冬瓜 :

更多>>

分享到微博 評論並轉載此博文

按住左邊滑塊,拖動完成上方拼圖

匿名評論
發評論
以上網友發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的觀點或立場。
< 前一篇五年級上冊期中試卷
後一篇 >對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新浪BLOG意見反饋留言板不良信息反饋電話:4006900000 提示音後按1鍵(按當地市話標准計費)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

幻燈播放

H.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計算能力

一、透徹理解算理
算理是數學計算的基礎,一切數學計算都是在遵循算理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就是讓學生理解數學計算的算理。所謂算理,就是數學計算的原則。數學計算的法則就是加減乘除,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則運算,它是數學計算的基礎,而數學四則運算的基本算理就是十進制原則和借位原則。學生在進行四則運算時,如果能夠理解其中的運算規則,那麼計算能力就能一下子提高起來,也就不會覺得數學學習很難了。
但是,許多數學老師在教四則運算時,往往會忽視對其中算理的講解,甚至有的老師覺得簡單的四則運算不值得花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去講解。殊不知,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果學生無法理解數學算理,會造成將來學習更高級的數學知識時的困難,最終導致數學成績無法得到提高。對於四則運算算理的講解,有的老師往往只是簡單解釋它們的含義,只是讓學生記住這樣的原則就行:兩個數相加時如果超過10就要向前一位數進一位,相減時如果減不掉就要向前一位數借一位。因為在老師的心裡,這樣的講解是再清楚不過了,學生應該能明白。但實際情況可能是老師剛解釋完,學生做計算題卻依舊做不出來。其問題不是老師講解得不夠清楚,而是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培養心算能力
目前學生的心算能力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在現在數學計算工具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齊全的狀況下,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依賴數學計算工具,甚至有很多學校在小學二三年級時就開始教學生使用數學計算工具,而學生在使用數學計算工具時感受到的便捷和快速也容易讓他們產生依賴感,從而放棄自己動手計算。這對小學生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只會越來越差。
要解決這種現況,除了要禁止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使用數學計算工具外,還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學生掌握筆算之後,教師就要開始慢慢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心算可以說是筆算之後計算能力的進階,心算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心算能力越高,其對數字的接受能力就越強,數學計算就會越快、越准確。
由於心算對學生的數字敏感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剛開始時會比較困難,但這個困難的過程卻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過程。數學老師可以在課堂前5分鍾進行,在剛開始時可以選擇簡單的10以內的四則運算來進行,然後慢慢提高難度。對學生的培養,也可以按照座位順序,逐個進行,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這種培養學生心算能力的方式可能在短期內效果不明顯,但長期如此,學生的心算能力和整體計算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高。此外,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後遇到任何有關數學計算時,都嘗試著通過心算去解決。
三、增強理解數字內涵的能力
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體現在學生做數學題目的准確度和速度上,還體現在學生對數字所表達的內涵的理解能力上。數字在不同的環境下所表達的內涵會有所不同,有時候會超出單純的數字本身的內涵,這時,學生能正確理解數字所表達的內涵就顯得極其重要。
比如,有一道這樣的數學題:哥哥今年4歲,弟弟的年齡是哥哥的一半,那麼當哥哥100歲時,弟弟是多少歲?學生中有出現弟弟50歲這樣的答案。出現這種錯誤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學生計算出錯,而是學生沒有理解其中數字所表達出來的真正含義,因為有時數字所代表的並非真正的數學計算內涵,不能單純用數學計算去解決。當然這也和二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關。
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數字認知能力的培養,要盡力避免出現數字認知內涵的錯誤,讓學生對以後的數學學習有更好的認知。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理解和計算分析能力才能隨之得到提高。

I.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那麼,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嘗試。 一、找准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突破口。 心理學家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培養和發展數學能力的突破口。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它們反映了思維的不同方面的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不同的培養手段。
思維的深刻性既是數學的性質決定了數學教學既要以學生為基礎,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品質的差異集中體現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差異,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中應當教育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
數學思維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確前提下的速度問題。因此,數學教學中,一方面可以考慮訓練學生的運算速度,另一方面要盡量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原理的本質,提高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的抽象程度。因為所掌握的知識越本質、抽象程度越高,其適應的范圍就越廣泛,檢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運算速度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理解程度的差異,而且還有運算習慣以及思維概括能力的差異。因此,數學教學中,應當時刻向學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學生掌握速算的要領。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應當增強數學教學的變化性,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廣泛聯想空間,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能夠從多種角度進行考慮,並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教學實踐表明,變式教學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學中,使學生用等值語言敘述概念;數學公式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公式的各種變形等,都有利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低年級數學如何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