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哪些活動可以獲得數學經驗

哪些活動可以獲得數學經驗

發布時間:2022-02-15 00:14:26

⑴ 如何幫助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一、藉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數學活動經驗就是學生在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的關於數學活動目的、數學內容意義、數學活動行為及數學活動方面的感受、理解、體驗及由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情感與觀念等內容組成的組合性經驗。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獲得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進行感知、體驗、探究、反思的過程。「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生活,又服務於我們的實際生活」。所以,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離不開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實際經驗。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經驗。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經驗,在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中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初一學生在學應用題打折問題時,只有少部分學生題意理解遇到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二、對已有數學活動的經驗進行遷移轉化,形成新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形成與積累是在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遷移轉化生成的。而學生常常由於自己的經歷體驗不夠,體驗不到各種數學活動經驗之間的緊密聯系,數學活動經驗的遷移的意識和轉化能力不強。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培養學生遷移數學活動經驗的意識和轉化能力,以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切入點,不斷促使學生形成新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提供生活實例,讓學生在應用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教學實例,把實際生活中的豐富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建立數學的應用意識,在應用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如我在教學《統計》後,引導學生調查本班同學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製作統計圖表,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從而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統計知識,並學會自我管理、合理分配自己的作息時間;使學生能夠主動聯系生活實際,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能夠主動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總之,我們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從現實、具體的生活經驗中,提升出理性、抽象的數學經驗,從而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⑵ 簡述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途徑

1.利用閱讀活動,積累解題經驗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到較多的閱讀題目,學生若想將這些題目解出,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審題能力,但是小學生數學思維還處於萌芽階段,主要局限在抽象思維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常處於被動狀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解題經驗。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兩、三位的加法與減法」教學時,當學生學會三位數加減法後,就可以為學生准備一道題目:小紅去超市買糖果時,發現有三種裝糖果的袋子,一種能夠裝50顆,一種能夠裝100顆,還有一種能夠裝150顆,如果小紅想要買200顆糖,那麼可以購買方式具體有哪些?這道題目看著比較簡單,學生至少能夠想出一種購買方法,但是此題購買方式較多,學生必須要仔細閱讀題目,才有可能將所有的購買方式算出來。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解題重點是「三種裝糖果的袋子」,小紅要買200顆糖果需要對袋子進行分配,而且各種袋子都是能夠重復使用的,學生只有明確這個思路,才能找出更多的購買方法。
2.創設情景活動,積累操作經驗
小學生對各種新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注意力也會越集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可能性》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摸鑽石」的情境:班級中選出一位學生充當富商,富商共有十塊石頭,其中有一塊充當鑽石,將這些石頭放在一個紙盒中。然後數學教師再挑選出6位學生來充當冒險者,這些冒險者想要從富商手中將那塊鑽石摸出來。而富商的主要任務就是想辦法不讓冒險者將自己的鑽石摸走,富商擁有一次不放鑽石的機會,每位冒險者只能摸一次,摸到的那塊石頭就是獎勵。這個活動主要考驗的是學生對「可能性」基本知識的理解程度,充當富商的學生若不像鑽石被拿走,那麼不僅需要藉助運氣,還必須懂得概率的相關知識:盒子中的球越多,鑽石被摸走的概率就越小。所以富商應該在盒子中只剩5個球的時候將鑽石球拿走,這樣獲得勝利的機會最大。當活動結束後,不論結果如何,數學教師都應該讓扮演富商的學生向全班講解操作思路,如果該學生能夠將活動的精髓講出來,那麼數學教師就對其進行總結;如果該學生沒有明白,那麼數學教師可以邀請其他學生來實施該游戲,直至學生明確原理後停止。學生通過這種活動,不但提高自己數學邏輯思維,而且還能積累操作經驗。
3.藉助實踐活動,積累應用經驗
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生藉助具體事物掌握數學知識的一個環節,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習慣,藉助實踐活動,讓數學知識實現具體化的目的。其中,實踐活動就是將數學知識具體化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不但能夠鍛煉眼、口,而且還能進一步培養數學思維。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活動,讓學生體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首先,數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紙上畫出一個大三角形,讓學生用剪刀將自己畫的三角形裁剪下來,然後將三角形三個角減下來,讓學生將這些角拼接成一個平角。其次,數學教師讓學生用量角器較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量出來,並將量出來的度數進行相加處理,觀察所得結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相加剛好等於180°,即剛好能夠構成一個平角。通過這個實踐活動,學生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還積累了應用數學知識的經驗。總結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活動經驗是重要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活動經驗的積累。通過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解題經驗;藉助情景活動,能夠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讓學生積累操作經驗;利用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積累應用數學知識的經驗。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應用各種數學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⑶ 對於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您有哪些成功做法有哪些困惑

高中數學和初中是有很多不同的.
我也是一名高中生,只不過你們的問題我都經歷過了.我的辦法是:首先,要有學好的信念,相信自己,永不言棄.第二,就是認真聽講.也許很多內容聽不懂但必須聽.因為不可以因為以前底子不好而影響後面.最後,再說說補的問題.很多人這時喜歡做大量的題,我認為不可,因為基礎沒打好作題也費時間.我建議你把課本一字不落地看完.在都弄懂的情況下把課後題挨個往下做.不要小看了這一步,課後題你可不一定全會哦,而且,高考現在越來越重視課本,有時就出課後題的變形題.在課本都弄懂後你就快趕上嘍,最後還是要做題.因為高中畢竟是高中,不是初中那麼簡單,多知道題型很重要!我就是這么一步一步趕上的.
暑假可是個好時機.祝你成功.

⑷ 新課標提出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內涵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活動經驗是在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積累起來的.如果把數學基礎知識和叢本技能的學習看作是顯性的話,那麼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就具有隱性的特徵.\x0d首先,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要和過程性目標建立聯系.《標准(2011年版)》確定的目標有兩類,一類是結果性目標,一類是過程性目標.一般來說,結果性目標是指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性目標更多地指向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而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主要是過程性目標的體現.如《標准(2011年版)》規定,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等解決簡單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中,也有一些過程性的描述: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並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

⑸ 對於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您有哪些困惑

。「數學活動經驗」是從孩子的角度提出的,是孩子在數學活動的一種所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這部分經驗,而且要有目的的積累,適當的轉化和提升,才能讓學生經驗的「根」上長出更多的「枝」。 贊同1

⑹ 什麼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

什麼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
一、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涵義
首先是「數學」的,所從事的活動要有明確的數學目標,沒有數學目標的活動不是「數學活動」。小學數學是研究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圖形關系、隨機關系(主要是統計關系)的。
其次是「經驗」的,經驗是一種感性認識,包含雙重意義,一是經驗的事物,二是經驗的過程。數學經驗是數學的感性認識,是在數學活動中積累的。
再次是「活動」的,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也是思維活動的教學。那麼包括抽象思維、數學證明、數學解題在內的整個數學教學活動都是「數學活動」,這樣就過於泛化。我理解的「數學活動經驗」所指的「活動」其特定含義主要是對數學材料的具體操作和形象操作探究活動。
至於「基本」,《數學課程標准》把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活動都冠以「基本」,稱作「四基」。
「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教育目標指出,是基於「動態的數學觀」,把數學看成是人類的一種活動,是一種充滿情感、富於思考的經歷體驗和探索的活動。這樣的數學觀必然影響著數學教育觀。
首先,數學教學的目標,並非單純體現於學生接受的數學事實,而更多的是通過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對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將「經驗材料組織化」「數學材料邏輯化」。數學知識不僅包括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數學事實的「客觀性知識」,而且包括從屬於學生自己的「主觀性知識」,即帶有個體認知特點的個人知識和數學活動經驗,它是經驗性的、感性的、不那麼嚴格「隱性知識」。
其次,數學教學不僅是結果的教學,更重要的是過程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
再次,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的。數學活動經驗不像事實性知識那樣「看得見、摸得著」,而且表述是唯一的。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對某一數學對象的認識是有個性特徵的,在認識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又是多樣的,學生的發展也因此而不同。這就決定了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封閉式灌輸,而要開放式地組織活動。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一定的自主性,老師應給各種不同意見以充分表達的機會,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⑺ 對於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您有哪些成功做法有哪些困惑請您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加以闡述。

一 、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松化,「若隱若現」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後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
二、體驗生活,在生活實例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三、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並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並得到表現。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⑻ 淺談怎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在以往傳統課堂上,教師就像演員,教學中不停地講解、分析,生怕學生沒聽懂、學不會。學生就像觀眾,他們作為接受者很難主動參與到知識的研究中去。被動接受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只掌握皮毛,不能深入理解,更不用說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傳統模式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課程卻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師生角色的轉化。在轉變過程中,教師由原來的包辦代替轉變成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研究數學邏輯、探索數字奧秘、思考數學難題、交流數學應用。這樣的課堂是「活」的,學生要想適應這樣的課堂,就必須具備自己的「經驗」。這里所說的經驗包括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總之,只要是通過自身努力,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就可以統稱為「經驗」。
課堂教學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主要陣地,如何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活動是經驗的源泉,不親歷實踐活動就根本談不上經驗。課堂實踐活動是學生運用學具按照學習內容和教師要求進行的實際活動,它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心理學家指出,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鍛煉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學生直接獲取感性認識,掌握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對於孩子們來講,動手做始終是他們最歡迎的學習形式,只有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積累的數學經驗,才能最終沉澱到他們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因此,在設計數學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思考和探索,通過各種動手活動,靈活、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在活動中學習和感悟數學,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如在認識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徵時我就設計了下列的動手活動:1.拿出你的長方形,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發現了長方形的哪些特徵?2.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我們怎樣能確定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呢?左右兩條邊呢?學生通過量一量、折一折……很快發現長方形的對邊長度是相等的。
「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在學習的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離開了活動過程,這個實踐過程是不會形成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經驗的。
二、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數學源於生活、根植於生活。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點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看起來很抽象,但在實際生活中數學知識應用的例子卻比比皆是。要想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首先就應將生活當作他們認識發展的活水,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們去感受、理解和體驗。
1.創設與現實生活情境貼近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創設與現實生活情境貼近的教學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前,我認為人民幣的認識離不開現實的換錢、購物活動,就象計算機的學習離不開上機操作一樣。於是這節課上我多處創設了換錢、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換錢、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如「小紅要買一個1元錢的卷筆刀,可她手裡都是角幣,有幾個1角的、幾個2角的、還有幾個5角的,她該怎樣付錢呢?誰能幫幫她?」,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有的說付2 個5 角, 還有的付10 個一角, 也有說付5 個2角等等。又如根據購物要求「只購兩種商品,使結果是整元數,應購哪兩種?有幾種購法?」,在開放的生動的現實情境運用中, 學生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並發展了思維。
2. 創造一些具有「實況性」的學習機會
研究表明,如果教學情境與日後運用知識的情境相類似,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更容易遷移,更容易轉化為數學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學生盡量多獲得一些「實況性」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機會,實現「生活問題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生活化」。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統計」有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小記者采訪活動,采訪你本組中的同學生日在幾月,是什麼季節的。2)發現並提出問題:學生交流、收集結果,每組人的記錄結果會各不相同。教師引導:這么多組的數據,我們怎樣才能比較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學的生日情況呢?3)合作收集整理製成統計圖表,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記錄、收集他組數據、整理數據。4)展示自己的統計表。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來說,采訪交流信息、動手收集和呈現數據是一個生活化並且充滿挑戰和 樂趣的過程。學生不僅體驗了活動過程,學會了與同伴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統計的方法,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在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中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
3.重視學以致用,將

⑼ 什麼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基本活動經驗是在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積累起來的.如果把數學基礎知識和叢本技能的學習看作是顯性的話,那麼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就具有隱性的特徵.\x0d首先,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要和過程性目標建立聯系.《標准(2011年版)》確定的目標有兩類,一類是結果性目標,一類是過程性目標.一般來說,結果性目標是指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性目標更多地指向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而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主要是過程性目標的體現.如《標准(2011年版)》規定,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等解決簡單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中,也有一些過程性的描述: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並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這些過程性目標和內容實現的主要標志就是學生形成活動經驗,學生在經歷相關的數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探究.\x0d其次,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依靠豐富多樣的數學活動的支撐.這里的數學活動是指伴隨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學習而設計的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抽象概括、數據搜集與處理、問題反思與建構等.數學活動的設計與相應的知識技能有關,但其目的不只是為了完成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是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積累的重要途徑.以數據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相關的活動設計為例.《標准(2011年版)》在第一、二、三學段分別用了3個相似的例子說明如何設計和組織有關的活動.第一學段的例19,對全班同學的身高進行調查分析;第二學段的例38,對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進行調查分析;第三學段的例70,比較自己班級與別的班級同學的身高狀況.這幾個例子的設計,一方面讓教師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內容的深入,用具有一定連續性的例子,使學生體會數據搜集整理的過程;另一方面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獲得數學信息、整理與分析數據的活動經驗,了解到統計的知識與方法主要是從現實的問題中產生的,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數據分析觀念.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學生積累活動經驗的保障.數學知識的探索、數學建模的設計與組織、數學探究活動等都是很好的數學活動.如,探索物體長度的測量和長度單位的建立過程,探究不同的樹葉長寬之比,探索小數點的移動使數值發生的變化,探索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等都可以設計成數學活動.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猜測、驗證,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認識相關的知識,得出相應的結論,而且積累了如何去探索、發現,如何去研究的經驗.\x0d第三,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活動經驗要靠積累,積累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指望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因此,應當把活動經驗的積累看作是一個長遠的目標,持續不斷地組織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過程,逐步形成數學活動經驗.

初中數學活動經驗有哪些類型

數學基本經驗分為:
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經驗,
社會科學文化情境中的數學經驗,
以及純粹數學活動累積的數學經驗。

閱讀全文

與哪些活動可以獲得數學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