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論文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

論文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

發布時間:2022-11-07 15:49:48

『壹』 幼兒園教師數學課堂的上課經驗

導語:在數學教學的整個活動中,教師和幼兒雙方都在“動”,只不過“動”表現的形式、方法不同,教師的“動”即發揮主導作用,就是要激發幼兒活動和發展主體的自主性、積極能動性。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形式,提供各種機會,讓幼兒可以自己選擇,積極地去探索發現。

幼兒園教師數學課堂的上課經驗

1.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數學活動的實質是要讓幼兒利用材料進行操作來主動探索和發現其物體間的數學關系,因而操作材料是進行活動的物質基礎。要讓幼兒“動”起來,就必須要有“動”的材料,這些材料,教師應根據教育目標,教學和幼兒的實際水平來提供。它不是單一的,而是比較豐富、充足的,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的。如中班學習“比較5以內數的多少”時,我提供了4種不同的材料:看實物畫線,按數字貼紙球,實物比較,印比5少的點子等。能力弱的幼兒可先完成第一、二組活動,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後兩組的活動,這樣每個幼兒都有了“動”的機會,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不僅能滿足幼兒正規的教育活動,即數學課上使用,我還把它放在數學角等活動中,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自由選擇,進行操作,去發現、去探索。

2.創設表述的機會

幼兒掌握數學要領要經過一個逐步抽象和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分三個階段,即通過操作獲得經驗_斗用語言表述動作的結果_用符號記錄表述結果。因而,讓幼兒進行操作獲得感性知識的同時,我們還應為他們提供表述的機會,“動”的機會多了,既能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又能使教師的“動”有了依據。

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我通過提問、組織討論、開展同伴間的講述活動、師幼共同評價活動結果等形式,為幼兒提供表述的機會。如在大班學習自編加減應用題時,我請個別幼兒進行編題,然後根據幼兒出現的問題,組織大家討論:這樣編是否正確?為什麼7在相互討論、相互商量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對編題條件的理解,也使老師對幼兒的思維過程有比較正確的了解,為教師的指導提供了方向依據。

3.拋棄不必要的情境設計,直接切入主題

記得兩年前,我去某中心小學參加觀摩課,這節課老師講的是“倒數”內容。課程一開始,數學老師拿出了兩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分別寫著“金生麗水、玉出昆岡”“I like you.”老師讓學生把這兩張:卡片上的句子倒過來念即“網昆出玉,水麗生金”,“You like I”學・生都大聲地念出來了,表而上看,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而且也實現了完美的教學互動。但事實上,這樣的情境設計跟老師接下來講述的“倒數”的關系究竟有多深,又有幾個學生能揣測出老師讓他們倒念以上句子的良苦用心呢。與其花精力、費時間地苦思冥想這些情境,倒真的不如開門見山地告訴學生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沒有必要為了每一個新知識點的教授匹配一個情境。

4.減少不必要的.提問,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不少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針對要講述的新課程精心設計了讓學生參與的小游戲。可往往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老師針對學生犯下的小錯誤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參與過多,使得原本設計得很好的教學游戲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其實學生自己組合數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獨立與綜合思考的過程,學生在組合數字的過程中,可能會獨立思考到單個數字的大小與數的位階的關系,哪一個數字放錯位置對最後生成的數的大小的影響。

看似簡單的小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果老師在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指點過多,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孩子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老師和數學產生厭煩感。

5.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但又不能放鬆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有的老師針對全過程設計了全面翔實的教學情境,使孩子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老師的備課教程走,走完所有的教程就達到了經歷全過程的目的,這固然很好,但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

6.課前准確要充分

課前准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課前准備包括老師的物質、經驗准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經驗准備。只有師生課前准備充分了,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幼兒園大多數的課都需要老師和幼兒共同做好物質、經驗准備。如:前不久我上了一節美工課《背上烏龜殼》。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和孩子們都做了很多的准備工作。我讓每個孩子收集一個塑料籃子,並在籃子的兩邊繫上繩子或帶子,繩子(帶子)的長短與幼兒腰的粗細相當。收集來的塑料籃子我們統一放在一個地方,並給每個籃子寫上幼兒的學號,以免弄錯。

利用下午活動的時間和幼兒一起做裝飾塑料籃子用的半成品如:愛心、小樹……。在美工課上我還給幼兒准備了許多的材料,有漂亮圖案的掛歷紙、有各色皺紙、彩紙、小碎布等。有了充分的物質准備,幼兒大膽想像,把塑料籃子裝飾成一個個漂亮的烏龜殼,孩子們背上自己做的烏龜殼,互相欣賞著,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當我看到孩子們背上烏龜殼愉快地學著烏龜跳著舞的時候,我也感到無比的開心。

對於幼兒教學老師來講,我們手中的刻刀應該雕刻出的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它的實際應用性,而不能僅僅為了追求華麗的形式,虛華的情境,選擇光亮但沒有韌性,經不起考驗的刀片。我們要用自己手中的小刻刀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那份質朴與純真,還教學真的本色。

『貳』 怎麼上好幼兒園小班公開數學課

幼兒園小班的老師要給班上的小豆丁們上公開課了,到時候小寶寶的家長們、園里的領導們都會來聽這節公開課,看看我們的寶寶表現怎麼樣。老師難免會緊張和擔心,小班小朋友太小了,他們在爸爸媽媽在場的情況下,能配合老師上好這堂公開課嗎? 如何上好小班的公開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工具/原料 老師要事先了解和熟悉公開課當天的活動流程。 方法/步驟 1 提前熟悉教案 提前寫好公開課的教案,並仔細閱讀,熟悉上課的過程。這點很重要哦,一個對教案都不熟悉的老師怎麼能上好一節課呢?臨時抱佛腳是絕對不行的,這樣會讓你的課上得磕磕碰碰,自信心降低。 2 教具准備要充分 公開課開始之前,要把上課要用到的教具備齊,並放在班上自己比較熟悉的位置,以便於在上課的過程中隨時取用。切忌把教具全堆在一個盒子里,不然到時候一亂就有得找了。你在上課找東西,下面的小朋友就不會好好獃著了,讓家長們等也不好。 3 克服緊張心理 上公開課的老師沒有不緊張的,重要是怎麼克服這種緊張心理。首先要自信起來,可以在這天穿上自己最喜歡最得體的衣服,化一點淡妝,這樣整個人都會精神起來。其次就是要進行自我暗示,這就是給自己熟悉的寶寶們上課,向平時一樣上就好,盡量忽略家長的存在。最後,請上課時面帶微笑,可以緩解緊張。 4 上課可不拘於形式 給小朋友上課不一定要非常規矩的坐成一排排,可以寶寶坐成一個圓圈,或者撤掉凳子直接坐地上,亦可以將課堂設在戶外,這樣更加吸引孩子,讓孩子更有參與的慾望。 5 上課時隨時鼓勵孩子 小班孩子自製能力弱,安靜下來也堅持不了多久,老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隨時鼓勵和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小朋友,可以准備一些有特色的小貼畫發給孩子,激勵他們,其他孩子看到了,為了得到小貼畫也會願意表現的更好的。 6 設置適合小班的小游戲 小班的公開課應當以游戲為主,當中穿插教學,老師要設置好適合小班的幼兒玩的游戲,盡量簡單,不要太難,在玩的時候最好讓全班的小朋友都能玩一遍。 END 注意事項 老師說話要清晰,聲音不大也不小。最好配上耳麥。

『叄』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作者: 來源: 上傳時間:2013-07-15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葯……)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

『肆』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論文範文

在幼兒園 教育 中,數學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國幼教界非常關注的方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篇一:《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

摘 要: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已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 文化 素養之一。作為學校教育預備階段的幼兒園,應注重數學教育的啟蒙性和生活化,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而為孩子進入小學後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育;游戲

數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期重要的學習內容。數學以其自身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成為促進幼兒發展、尤其是 邏輯思維 發展的有效工具。那麼,在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呢?

一、數學學習應有趣味性

數學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抽象、孩子覺得學習數學很難。如果我們 教學 方法 不得當的話,會使孩子們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 經驗 。例如:數學活動6的組成。以情境導入: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熟了,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吧!這樣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來到果園,果園里的叔叔請我們幫助來分蘋果,要求把6個蘋果分成兩份,一共有幾種方法,邊分邊進行記錄。孩子們在分的過程中學習了6的分成,同時學會了正確的記錄方法。老師在 總結 的時候,讓孩子們自己來探索怎樣記錄又准確又快。共同尋找有規律的記錄方法。最後,大家開心地摘蘋果。但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每個小朋友只能摘兩個蘋果,而且兩個蘋果上的數字相加是6。孩子們的興趣非常地高,開開心心地摘著蘋果,摘對的小朋友還可以把蘋果帶回家。整節課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6的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兒數學教學在游戲中進行

對孩子來說,游戲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鍛煉他們學會考慮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與理解。

首先,根據不同的年齡編制數學游戲。編制數學教學游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智力的發展,游戲化的程度宜逐漸減弱,游戲中宜減少游戲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兒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娛樂性較強的游戲為主。中班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游戲。

其次,設計教學活動時,可選擇不同的游戲形式。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等。這樣既能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如中班數學“學習5的序數”中,既有幼兒的單獨操作游戲“給小動物回家”,又有集體參與的游戲“找朋友排隊”,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整個數學活動可以採用一個游戲主題貫穿始終,也可以各個環節運用不同形式的游戲。

第三,將數學活動與音樂、美術、體育等游戲性結合。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讓幼兒玩“搶椅子”的音樂游戲。當音樂一停,會又一位幼兒沒有搶到椅子,這時,我就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能通過游戲實踐獲得“比較多少”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三、盡可能選用操作和實踐的學習方式

我們知道,幼兒的認識要經過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在幼兒自主的操作和實踐中實現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兒才會去探索,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和開拓者。也只有通過操作探索式的學習,孩子才能長出一雙數學“慧眼”,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以自己獨特視角和策略去解決問題。這樣,數學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為孩子看得見、摸得著數學,成為孩子喜歡的數學!

在操作性的學習方式中,首先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設計一個《超市》的活動,幼兒按照不同特性擺放商品(學習歸類),擺放時要注意美觀、方便拿取(學習排序),用多少錢來買什麼東西(學習計算),賣出多少,收了多少錢(學習統計、對應)。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結論,留給孩子嘗試、討論、想像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學習“數的分合”中,我們不直接教孩子應怎樣分,有多少分法,有什麼規律……而是讓孩子自己做實驗:把吸管往杯中拋,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記錄。然後把杯里杯外的合起來看是不是總數(合),重新再拋……這樣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總結、歸納出“數的分合”規律……在操作探索的學習方式中,幼兒學到的知識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遺忘的。正如一位 兒童 對皮亞傑所說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遠知道了,”(當皮亞傑問一位達到守恆認識的兒童“你是怎麼知道的”時,兒童說出了上面的話,皮亞傑認為這是一個絕妙的回答。)

四、數學學習應紮根於兒童的生活經驗

兒童對數量關系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認識為基礎的。所以我們要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促使孩子們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能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孩子們的抽屜上有自己的學號,這樣幼兒不但能記住自己的學號,也能記住同伴的學號,孩子們看著抽屜上的數字還可以進行順數、倒數的練習,同時進行了單雙數的區分。

在我們的活動室里還有著各種學習數學的機會。如:椅子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桌子的面又是什麼形狀的?我們的活動室里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他們的大小一樣嗎?給幼兒點名的時候,我們又可以讓幼兒說一說今天有幾個小朋友沒有來?我們班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今天來了幾個小朋友。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生活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隨時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已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之輕松、自然、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篇二:《淺談幼兒園里的數學活動》

【摘要】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而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與他們對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多媒體以生動、新穎、富有童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強有力的吸引著幼兒,為幼兒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

【關鍵詞】幼兒 多媒體 數學活動

幼兒時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她能給孩子留下無窮的樂趣和美好的回憶。在這期間孩子天生對色彩和聲音極為敏感,集鮮艷色彩、誇張形象、動聽音樂於一體的動畫片,理所當然成了他們的最愛。看見寶寶睜大著眼睛,全神貫注盯著屏幕的樣子,毋庸置疑,動畫片會給寶寶帶來巨大的歡樂,是孩子離不開的童年伴侶。

利用電腦輔助教學,能圓幼兒在課堂上看動畫片的夢,也是當今幼兒教育的新課題。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幼兒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幼兒極大的興趣,使幼兒“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把多媒體引入到教學中使我們園的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使我們老師的課在也不感到難上了,孩子們更喜歡這片有色彩的學習園地了。以下是我這幾年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些嘗試和思考:

1.多媒體是教師手裡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1.1 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讓較為枯燥、死板的數學教學變得和音樂、游戲一樣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體教育手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所體現的魅力。如我在講解 小班“找規律排序”這一課時,我先引用了動畫片里“喜羊羊”這一聰明、可愛形象,喜羊羊說:“小朋友,我有一個萬能口袋,它能變出許許多多的東西。”老師就接著說: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它的萬能口袋裡裝了什麼?這時從喜羊羊的口袋裡依次出現蘋果、香蕉、蘋果、香蕉、這時提問幼兒下一個會是什麼?孩子會一起回答蘋果,氣氛非常活躍。接著“美羊羊”的出現,同樣學習更為復雜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這些引入激發了幼兒興趣,學習效果非常明顯。能通過多媒體技術現實情境游戲,避免了枯燥無味的直接進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以下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1.2 藉助圖像,動態情境,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

傳統數學教學中,往往通過一些貼絨教具或實物教具,讓幼兒理解數概念及其表達的含義顯得更抽象。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圖象,形象生動,動態情境,使幼兒在短時間內就能理解數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數學《學習4的減法》中,先在電腦大屏幕上出現:草地上有4隻可愛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兩只,草地上還剩下幾只?觀看了動態情境後,幼兒很快就能列出算式,並掌握算式中各數字、符號的含義。又如我在大班數學《5的分解》"一課時,我先進行游戲讓每位幼兒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蘿卜,並要求每位幼兒只能撥表示數字5的蘿卜,之後讓幼兒分別把蘿卜放到兩個筐里,列出對應的分解式。就這我准備了大量的蘿卜圖片,又費時又費事。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幾乎亂做了一團。當我運用了課件效果就不一樣了,我讓幼兒一起隨著電腦娃娃一起來操作,結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傳統教學要准備大量的圖形數卡和幼兒操作材料,而利用了電腦大屏幕後,我們只須准備一份教學課件就能將教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可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加深了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2.多媒體能幫幼兒突破重點和難點

大家都知道一節好課就是要看教師怎樣把重點突出和把難點攻破,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學中,給教學帶來了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全面展現出來,可突出重點,又可突破難點.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如,在大班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先向幼兒介紹,今天老師帶了幾點陣圖形朋友,配合精彩的聲音效果,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一個個都象真的飛到了我們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來到幼兒面前,幼兒們興奮不已地報著這些圖形的名稱。在認識長方形對邊相等時,採用了相對兩條線演示重疊使幼兒一眼就看明白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樣的方法。這就不需要我們去示範去量,也減少了誤差,同時掌握了這節課的難點。又如,教學簡單的加法時,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裡的情景圖,之後岸上的青蛙下到水裡,讓幼兒清楚地看到是把兩部分合並起來,這時在通過屏幕出現加法算式,並且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邊成紅色,同時還配有悅耳動聽的聲音,做到了數形結合,聲情並茂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本來枯燥無味的課堂因多媒體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且易懂明了,幼兒學得非常輕松。

3.多媒體能幫幼兒形成自主探索

聽一位老教師說過:“老師教,不如讓孩子主動去學”。我感覺說的一點也不錯。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如果能啟迪幼兒思維,促進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實踐操作能力,那幼兒就會把新知識掌握的更扎實。運用信息技術,就可以解決由於不易觀察或操作不夠規范而給教學帶來的弊端。例如,如:《認識時鍾》一課,認識時鍾對於幼兒來說是比較單調枯燥,難以掌握。於是我設計了生動有趣、蘊涵豐富、色彩明快的課件《有趣的鍾》。首先我用了“時間象小馬車”這一律動曲導入,之後向幼兒展現我收集的世界各國各種精美的時鍾圖片,還介紹了古代人們各種記時的方法及工具,再錄制了本班孩子們不同時間的生活片段,製作了可轉動並報時的時鍾,設計了相關的連接“說一說”、“畫一畫”、“填一填”等游戲。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自然生成了幼兒的研究問題,為幼兒創造了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空間,成功地將幼兒引向了對問題的探索,讓幼兒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氛圍,把學習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幼兒,打破常規思維束縛,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

4.多媒體的運用,體現出幼兒思維過程

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是幼兒園教師教學的核心任務,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我們利用多媒體呈現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語言描述去再現數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目的,最終著眼於發展幼兒的潛能,使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變難為易,提身提升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如,在水波盪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來了一隻黃絨絨的活潑可愛的小鴨子,小朋友們一下來了勁,根據老師的提問,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湖面上游來了一隻小鴨子,我問孩子一隻鴨子用數字幾來表示呀?孩子們說用數字1來表示。一會兒,又游來了一隻小鴨子,這次沒等老師提問,小朋友們已經說出了結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內涵。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理解道理。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將數學中抽象的東西,通過圖象、動畫等具體形象表現出來,使幼兒的學習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有利於幼兒深化認識,強化記憶,發展思維想像能力。

5.多媒體的出現,充分的體現了數學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數學一直都是枯燥無味的單調學科,沒有生機,沒有情趣沒有色彩,它怎麼會體現美呢?當多媒體的引入後就不一樣,多媒體手段直觀新穎。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營造溫馨愉悅的課堂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孩子放飛心靈的天空。當展現在孩子眼前的畫面是:鳥語花香的春天,美麗的大自然,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快樂地做游戲、各類可愛的會動小動物……難道你能說不美嗎?在課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靈活現的動物,又能感到數學學科也象音樂,語言,美術那樣是一種美的教育.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開發利用,使事物形、色、聲直接作用於幼兒感覺器官,將教材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變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形象,重點突出,難點易破,從而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也開拓了幼兒新的視野,讓幼兒在一個情境生動的世界裡學習。但是多媒體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要與傳統的手段有機結合。我們應該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化了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

[2]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幼兒園數學活動論文篇三:《淺談幼兒園數學活動的開展》

摘要:數學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實踐,而對於幼兒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這就更決定了,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讓幼兒通過動手去擺弄、操作,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積極性,在老師提供的適宜的數學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動手做、動腦想、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

關鍵詞:數學;操作材料;探索發現

從事幼兒園教育已經十幾年,對於幼兒園數學活動的開展,我著重從材料的准備和幼兒學數學的方法這兩方面講一講自己的心得。

幼兒是如何學數學呢,不是看看、記住就算學了,也不是編成兒歌背兩遍就是學了,而是由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這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想學數學,學好數學,必須實踐,而對於幼兒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這就更決定了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備

1.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的數學材料。

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數學材料是幼兒園數學材料准備的很重要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向家長說明收集材料的意義所在,讓孩子參與收集過程。

其次,收集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比如一些廢棄的瓶子,可以用來區分大小、顏色,可以將瓶蓋單獨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來練習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顏色分,練習按顏色排序。又如一些舊衣物,一些有圖案的衣物,可以從中發現事物排列的規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潛在教育價值,拓寬收集材料的范疇,如廢棄的扣子,可以點數,可以對應比較,又可以排序,說不定多次的探索後,它們還會有更多的教育價值呢。

2.教師製作的材料

數學有很多材料應該是很精確的,比如各種形狀,數字,體現時間的鍾表等,這些就需要教師精心的准備,以體現數學的准確性。教師製作,在選材上應注意這幾點: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無毒、無味,保證與幼兒的接觸是安全的。

其次數學操作的材料應該是耐用的,幼兒會經常地探索、操作這些材料,所以再選材上要注意這一點。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樣性,可以是紙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製的、竹製的等等。

3.幼兒製作,及師幼共同製作的數學材料

這也是幼兒園數學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徑之一,幼兒製作材料更有利於幼兒學習數學,比如製作點卡,教師准備好規范的白紙卡片,引導幼兒依次在上面點上一個、兩個、三個,及更多的圓點,在製作過程中幼兒鞏固了點數的經驗,而且幼兒親手做的卡片,他們會有更多的興趣支操作、探索的,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在中大班的數學教學中,這一點體現的更為突出,比如,製作圖形卡片,數字卡片,自製的小鍾表,認識鍾表也許對幼兒來說並不難,但認識整點、半點卻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讓幼兒和老師或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個簡易的鍾表,讓幼兒參與其中,不僅培養了興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於幼兒認識整點和半點。

二、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

之前已經談到,幼兒是在操作中學習數學的,所以這第一個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發現法,這兩種方法是構建幼兒數學知識結構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著重論述一下這兩種方法。

1.操作法――幼兒只有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

在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實就是動手操作法,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 學習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師在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主動地學習,而主動學習的途徑之一就是動手操作:比如,幼兒學習數字“4”,如果老師對幼兒說這個數字是“4”,並出示4個實物,數給幼兒看,這樣,幼兒就掌握了“4”的概念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怎麼樣做,幼兒才能真正地掌握這個概念呢,方法就是讓幼兒反復地對4個物體擺弄,反復地操作,才能把數字“4”與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區分開來,理解“4”是所有4樣物品的集合,從而真正理解數字4的真正含義。

其次,操作法是老師在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構建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幼兒理解和掌握知識概念必須通過親自的體驗,即幼兒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兒處於直覺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維還不能擺脫動作的影響。動作的發展促進了思維的發展,相反,思維的發展也促進了動作的發展。

2.探索發現法――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

探索發現法強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反對填鴨式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反對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幼兒。探索發現法與啟發式教學有著相同之處,它們都強調根據幼兒身心特點來進行教育教學,引導幼兒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 ,但相比之下,探索發現法著重於幼兒主動的探索和積極的思維,給幼兒創造自己發現學習內容的機會。

比如教幼兒學習數的組成,在通過操作法幫幼兒理解並掌握了2和3的組成以後,就可以引導幼兒探索性地去學習4至10之間的數的組成了。給幼兒提供材料,讓他們充分地進行分合操作,以2、3的組成為經驗,讓幼兒總結出4可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來、2和2合起來、3和1和起來是4。依次類推,讓幼兒在積極的操作活動中去探索、發現數的組成,讓幼兒多動手、多動腦、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識,更培養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除此之外,數的守恆、相鄰數、單雙數等等都可以用探索發現法來進行教學。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應該是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通過動手去擺弄、操作,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積極性,在老師提供的適宜的數學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動手做、動腦想、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當然不能缺乏大量適宜的操作材料,這些材料的准備和收集當然也是要更利於幼兒的學習,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永遠都是我們所渴求的。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肖湘寧《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兒數學教育操作活動潛能》,教育導刊, 1999(5).

[5]吳雪英,周俞慈,《幼兒園數學區域活動的探索》,學前教育文薈,2000(5).

猜你喜歡:

1. 幼兒園教育經驗論文

2. 如何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3. 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4. 有關幼兒園教育論文

5. 大學數學教育論文範文

6. 數學教育論文題目大全

『伍』 如何上好幼兒園數學課

《巧虎數學大闖關&九九乘法組》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提取碼: ayv6

作品相關簡介:

目錄:

九九乘法歌

數學小高手1-倍數的秘密

數學小高手2-99乘法大發現

數學小高手3-生活中的乘法

『陸』 淺談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幼兒教育課程中滲透。幼兒中大班的數學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有效的實施好策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是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

數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時期重要的學習內容。幼兒的思維是一個整體結構,在數學教育中,幼兒的數學發展只是表面現象,最主要的是通過學習能夠促進幼兒思維結構的發展。數學知識是變化的,而數學思維是千變萬化的。如果在幼兒時期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對他們深入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的意義。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的組成教育,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應該說是賦予幼兒一種獲得新知識的智力上的潛在能力,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對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幼兒的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特別是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如果簡單地「復制」到幼兒的頭腦中,那麼,就會失去數學知識對幼兒大腦、思維等各方面的開發過程,不能使幼兒得到有效的培養。為此,在幼兒中大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將計算作為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應將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對數學的興趣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積極的通過各種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模式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求知慾,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實現變「苦學」為「樂學」,變 「低效學習」為「高效吸收」。只有這樣,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去引導孩子積極學習,在使孩子學習好知識的同時,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二、數學學習應積極發揮趣味游戲的作用

數學知識普遍比較抽象,容易造成幼兒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數學感到枯燥與乏味。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例如,在教學中班數學——守恆教育的內容時,筆者用自製的撲克牌,通過玩「抽牌配對」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戲幫助學生學習守恆的相關內容。對於水平較低的幼兒,提供給他們的是同一花色的撲克牌,形狀和顏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較規則和單一。讓幼兒彼此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牌大或誰的牌小,對於水平較高的幼兒,則使用不同花色的撲克牌。由於這些撲克牌中花色、形狀、顏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們就必須充分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多向的思維,排除多種因素的干擾,去正確地分析、比較和判斷牌中花色圖案的數量,使每個幼兒在不同起點上都得到發展。再如,筆者設計游戲《鋪路》的主要意圖就在於,使幼兒在鋪路的過程中,掌握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在游戲《逛超市》中,幼兒通過認識超市物品——擺超市——購物的途徑,輕松掌握了分類、對應、感知物體數量的數學知識。玩水、玩沙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游戲,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用各種形狀的容器盛裝沙和水來感知容量守恆。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後還可壘成多種立體模型,使幼兒感受不同的.空間形式。搶椅子游戲,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在游戲中,幼兒能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

三、聯系生活,實踐運用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親自實踐過程是知識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幼兒年齡小,記憶力都不是很強,在數學的學習中,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學習而沒有實踐,孩子則不會記憶太久,會很快忘記。數學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特別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更為明顯。為此,在幼兒中大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的同時,教師還應極其的重視讓學生的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引導孩子實踐,鞏固、強化所學習的知識,培養能力,讓孩子明白學有學有所用。例如,在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加減後,教師可模擬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十塊錢,讓學生當顧客,教師當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類的商品,標上價格,讓學生用手中的錢來買東西,看看手中的錢能買到些什麼,錢不夠了該如何?超過了又該找回多少?等等。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孩子進行實踐體驗,在強化孩子學習成果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實踐能力。

當然在學習數的組成過程中,僅僅依靠正式的集體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在正式教學之前,可以利用廢舊材料,設計製作簡單、耐玩,又具有數組成功能的學具,放在幼兒容易取放的地方,便於幼兒選擇、調換、整理、取放。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充分接觸,積累相關的具體操作經驗,使這些非正式活動的操作經驗為幼兒正式學習組成奠定初步認知的基礎。

在數學教學中為幼兒創造寬松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去探索發現,並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去學數學、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的知識,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提高幼兒的思維發展,不僅擴大了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樂意與同伴合作。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自己的教學,幼兒的發展進行反思,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真正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的同時收獲知識,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不在感覺到數學是枯燥無味,怕學數學的心理,同時培養了幼兒對科學知識探索的興趣,喜歡學科學。

『柒』 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數學教學

讓幼兒在游戲場景學數學,最貼合幼兒學習習慣,更生活化,趣味化、兒童化,最大的好處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1、不要僅僅讓孩子停留在數數,計算刷題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方式上,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僅僅是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傷害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孩子數學學習也做不到提升。首先要做到的是讓孩子理解數、數量,將抽象的數學具象化,對照到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比如孩子可能記住3+2=5,反過來2+3卻不知道, 家長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實物,通過游戲的方式做比較,如3塊糖和2塊糖合在一起,是加法,一共有5塊糖,那麼2塊糖和3塊糖合在一起呢,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2、不要讓孩子覺得數學只是一種學習,把它當成一種負擔,引導孩子對數學感興趣。觀察孩子愛玩什麼,將數學知識結合進去,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既不反感,又能提升孩子數學學習的興趣。

比如孩子好動,可以和孩子玩跳格子,室內外都行,做好安全防護就行。認識數字的同時,也能學到加減法,還可以促進孩子的競爭意識。

3、家長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喜歡數學,首先要願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思考,陪伴孩子,他會很願意和你一起學習的 。

『捌』 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課

導語: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課呢?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參考!

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課

(一)備好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括:

1.教學目標設計(教什麼、學什麼設計):

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計。

2.教學策略設計(怎麼教怎麼學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

(二)優化課堂教學——教學實施

在教學設計完成之後,決定課堂教學優化與否的關鍵要素是教師的教學技能。 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 教學語言技能; 板書板圖技能;講解概念技能;教態變化技能; 教學演示技能 ;提問技能; 反饋強化技能; 組織教學技能; 結束技能。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搞好教學,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具體又簡單地可以概括為:要上好一堂課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內容要熟練;思路要連貫;語言表達要清晰; 儀表儀態要得體。

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課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玖』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

導語: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以及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會感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幼兒園數學教育。那該如何做好幼兒園數學教育呢?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數學知識的特點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這種“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取出來,又區別於具體事物的模式,是對事物之間的關系的反映。數學知識具有以下的特點:

1.抽象性:

數學是人類創造的一個獨特的符號系統,這種符號是一個標志,它來源於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歸納概括的結果,但它又不同於具體的事物,它高於現實。如:數字,數字是等價集合的標志。

什麼是等價集合?元素個數同樣多的集合就叫等價集合。如:5個人,5隻貓,5把鑰匙,5棵樹,5塊肥皂,5間房,拍5次手等等,都可以用數字5表示,即:5可以表示任何數量是5的集合。再如:形體來源於客觀世界中各種物體的形狀。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是對現實世界中物體形狀的高度概括的結果。

又如:算式1+1=2表示所有的元素是1的兩個集合的合並及結果。現實生活是數學抽象的源泉,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就告訴我們幼兒學習數學必須從他們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逐步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這也就是《綱要》要求的“從生活和游戲中去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

2.邏輯性:

邏輯通常指人們思考問題,從某些已知條件出發推出合理的結論或規律。它通常會把把一堆混亂的、無序的、本不相乾的事物按一定規律、一定規則組織、排列到一起,建立一定聯系即邏輯關系。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對事物邏輯關系的理解和認識。數學是人類獨特的語言,是一套符號系統,其特點是以簡單的符號代替復雜的事物,以抽象邏輯代替具體關系。

幼兒園數學知識中的邏輯性體現在對應關系、包含關系、序列關系、等量關系、守恆關系等。如自然數的序列,1、2、3、4、5……看似一組需要幼兒記住的順序,實質蘊涵了很多邏輯的關系。如前後數之間存在著遞增的序列關系,每個數都比前面的數大又比後面的數小,等差關系,數序中也蘊涵著包含關系,每個數都包含了它前面的數,同時也被它後面的數所包含,幼兒在點數時需要建立數列與物體集合的對應關系。

所以,幼兒會數數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這背後,是幼兒的對應、序列、包含等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理解了這些邏輯觀念,幼兒才能正確地計數。再經過無數次具體的計數經驗,幼兒對數的理解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最終達到抽象的理解。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重點不在於數學知識的多少而在於幼兒對數學邏輯關系的理解。

3.現實性或應用性:

數學知識具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數學具有抽象性,它是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而來,將具體的問題普遍化、抽象化為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這個抽象的數學問題的解決又具有實際的意義,有助於解決實際的問題,又具有現實的有效性。數學學習既需要建立在具體事物的基礎上,又需要擺脫具體事物進行抽象的思考。

所以數學教育具有雙重的價值:理智訓練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理智訓練其核心是思維訓練。實踐運用指的是將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化的過程,就是培養幼兒的數學思想,學會“數學地思維“的過程。數學地思維意味著首先要將具體問題歸化為數學問題,然後解決這個數學問題,並將其運用於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在理智訓練和實踐運用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思維的訓練。

二、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

1. 幼兒的數學學習始於動作。

皮亞傑提出“思維源於動作”。幼兒學習數學時最初是通過動作進行的。特別是在小班的幼兒在完成某些任務時經常伴隨著明顯的外部動作。幼兒表現出的這些外部動作實際上是其協調事物間關系的過程。在中、大班也如此。

如幼兒在最初學習加減時也需要擺弄操作實物或搬手指頭。動作在幼兒理解數學關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幼兒學習的經驗的豐富和熟練,動作的逐步內化,他們才能藉助於表象、語言符號進行學習。所以有人說數學是兒童自己發現的,而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操作學習、實際經驗是幼兒發現數學的前提條件。

2. 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的基礎上。

數學知識是一種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獲得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具體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在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概括性。幼兒的思維是一種歸納式的思維,正確的歸納的前提就是豐富的感知。所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經驗,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抽象意義。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表現在幼兒操作的材料多樣化,操作的次數多樣化。

如:認識數字3要為幼兒提供許多的3個物體,讓幼兒點數,在此基礎是再進行概括;在幼兒學習5的組成時讓幼兒多分解幾組材料,再引導幼兒進行比較思考。因此教師的任務是創設數學學習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不要以完成進度或掌握多少知識為理由催促幼兒學習。

3. 幼兒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需要符號和語言的關鍵作用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幼兒學習數學最終要從具體的事物中擺脫出來,形成抽象的數學知識。但是幼兒的頭腦中往往保存著一些具體的經驗,要使之變成概念化的知識,僅僅通過操作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它需要教師的講解,需要符號體系的參與。

數學概念是社會性的知識,社會性知識的獲得必須有成人的傳授。語言、符號的作用是幫助幼兒對具體的經驗進行概括和提升,給幼兒一種抽象化的思維方式 。如“標記”就是一種符號,它既具有抽象性,又有具體的形象。時間、空間方位、物體的度量、物體的形狀等名稱都是約定俗成的,有準確的定義的`、具有社會性,是需要傳承傳授的。所以幼兒學數學是需要教育的,那種認為幼兒學數學完全讓幼兒操作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師的引領必不可少。

4. 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於練習和運用。

幼兒數學知識的掌握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同化、順應、平衡的過程。幼兒在已有隻是經驗的基礎上將新的知識納入到自己的已有的智力結構中,這是一個同化的過程;當已有的智力結構不能接納新的知識時,幼兒就會調整自己已有的心理結構,將新的知識納入自己的新的結構中,這一過程叫順應。順應是幼兒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智力結構,主動適應外界刺激的過程。

新的智力結構的穩固需要不斷的強化,需要多樣化的類似的刺激或變式不斷作用,新的智力結構得到反復的強化而達到穩定,這樣的狀態叫平衡。只有建立在穩定的智力結構的基礎上的知識才是牢固的。

因此在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新的知識技能的復習鞏固十分重要,只有復習鞏固,反復的在生活中運用,新的智力結構才能得到強化。所以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不能只重視知識的教學,最求教學進度而忽略兒童的心理發展。瑞吉歐人說得好的:幼兒拆封其已有的經驗是有其價值的”,教師要學會等待兒童的成長。沒有與心理發展或智力發展相一致的知識是不穩固的,這樣做的結果最終會損害兒童的發展。

三、新形勢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對策

主題課程模式下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的開展既要考慮課程的特點,又要遵循學科知識的特點以及幼兒學習的特點,那麼在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如何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我認為:

1.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念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和現實性決定了數學學習有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要改變傳統觀念,不能把數學知識的多少作為衡量幼兒數學發展的水平的標准。

幼兒數學教育重在發展思維,重在數學關系的理解,重在學會以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現在的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都認為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聰明多了,知識面也廣得多,因此覺得現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簡單了,所以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普遍加深。在數學教育中重視知識知識的掌握,忽視數學知識中數學邏輯關系的理解。如幼兒園大班學習數的組成時幼兒不是通過自己操作材料去發現數組成中的幾種規律,而是去死記硬背“幾可以分成幾和幾”,沒有理解幾個數群之間的關系,知識不能遷移,進而影響加減的學習。

盲目地加深加難的結果就是是幼兒的學習停留在知識的層面而非思維的層面和智力發展的層面。正如前面所述,知識的獲得若不建立在心理結構的成熟上,這樣的知識是不牢固的,也是不能靈活用的運用的。

2. 注重生活和游戲中的體驗和運用,實現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

數學的抽象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物體中都蘊含著一定的數量關系合空間關系,生活中的任何一個活動都可以學習數學。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僅靠有限的幾次集體數學教育活動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有意識地去引導幼兒發現事物間數量關系,使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形成概念,再將形成的概念具體地運用於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有效利用集體教育活動,提高集體性數學教育活動的效率。

集體性的數學教育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的。主題教育模式下的數學集體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次數很少,而且表面上顯得缺乏邏輯性,不可能兼顧數學知識的體系性。幼兒園數學學習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知識型即可以通過反復練習、記憶、背誦,無須思維上較多努力就能回答的問題,如基數、序數,讀寫數字、圖形的等份,組成、加減等。這類知識可以放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

另一類是智力型的,即需經過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過程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如:簡單的類包含,尋找排序規律,傳遞性推理,圖形守恆等。智力型的知識以一定的數學關系體現出來。

如包含關系、等價關系、對應關系、可逆關系、遞進關系、守恆關系、形成關系、等差關系、互補關系等,這類知識比較難,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認為在有限的集體性數學活動中,學習的內容應該是智力型的知識。教師應該精心設計這類活動,幫助幼兒整理和提升生活和游戲中的數學經驗,獲得相應的數學語言,引導幼兒發現數學知識中的邏輯關系,促進思維幼兒的發展。

4.加強數學活動區的建設,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

數學的學習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學習數學也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和思維發展的程度是有個別差異的。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數學學習需要,最好的途徑就是開展區域性教育活動。

在區域性活動中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通過操作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獲得自己的發展。大量的操作不僅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而且符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

總之,在主題教育課程模式下,幼兒園數學教育僅靠有限的集體教育活動是不夠的。要樹立大數學教育的觀點,要將數學教育融於生活和游戲中;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教師在一日活動中都要有數學教育的意識,要在各個環節中對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要精化集體性數學教育活動,提高集體性數學教育活動的有效性。積極開展數學區域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兒童的需要。

要轉變重數學知識量而忽視思維能力培養的觀念;要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強調活動中學習、游戲中學習、實踐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和智力能力的發展。

『拾』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好方法

導語:幼兒數學教育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教育課題擺在幼兒教師的面前。數學在幼兒的思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在幼兒階段給孩子最恰當的數學教育,我們一直在探討最佳的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好方法

一、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境的,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二、操作學具多樣化

在以往的活動中,教師常以教具進行演示,並在此基礎上,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教師是幼兒的主導者,幼兒的學習以聽和看為主,他們的操作也大多是為了驗證教師傳授的知識。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在兒童學習數學的論述中說:“數學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於事物的動作。”因此,老師要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操作學具,充分激發幼兒操作的願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師自製的,如數學棋譜、大轉盤、數卡接龍、拼圖等;也可以是師生一起收集的廢舊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殼、開心果殼、瓶子、盒子、回形針、珠子、冰棒棍、各種豆豆等。

多樣化的學具,激發了孩子動手操作的慾望。在教學中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有目的地創造和提供相應的數學活動材料,讓孩子在“玩”中學數學,在操作中開始親近數學,感知數學。

三、教師應為幼兒安排、布置適宜的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在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作為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新《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的能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老師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強的可以提供5個以上的圖卡進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動物、植物、日常用品等)。實踐證明,只有承認孩子的差異,讓孩子進行有層次的操作練習,才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提高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五、數學應以幼兒園各科教學相互整合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合,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因此,教師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

六、在游戲中積累經驗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知識,獲得有益的經驗。如,積木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幾何形體、測量等數學知識,同時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等相聯系。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在游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幼兒的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

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游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就培養了靈活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如:在“大風吹”教學中,其目標是練習三層條件的連續分類。老師就扮演了“風婆婆”,大家圍著“風婆婆”坐成一圈,玩“風婆婆”的游戲。“風婆婆”隨意舉出一種或兩種以上多數幼兒所共有的特徵,有該特徵的幼兒就要站起來換位置,其他的幼兒則不動。“風婆婆”要趁著大家換位置的時候,搶到一個位置坐下,此時會有一位幼兒沒有位置坐,便成為“風婆婆”,游戲又繼續開始。

因此,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幼兒在游戲中能輕松、自主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喜歡數學、探究數學、學習數學。學慣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

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其中的樂趣,從而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論文幼兒園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