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時候人們常用的記數方法有那三種方法
1、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在一些部落里,為了把本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2、書契記數
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岳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3、算籌計數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保存或攜帶。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
(1)古代數學怎麼表示數擴展閱讀:
羅馬人計數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
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❷ 古時候沒有引進阿拉伯數字的時候人們是用什麼表示數字的
古代數字有以下5種:
一、結繩計數
結繩計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
五、瑪雅數字
瑪雅數字是瑪雅文明所使用的二十進制記數系統。瑪雅數字是瑪雅人使用一點,一橫,與一個代表零的貝形符號來表示數字。
瑪雅數字由3個符號的組合構成:〇(貝形符號)、一(點)、五(橫線)。如,19寫作3根橫線上另加4個點。
特別是數系中「0」這個符號的發明和應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現代人均接受了瑪雅人的獨特創造,並稱瑪雅的數系為「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❸ 古代怎麼數數
1、竹籌計數(也叫算籌計數):用竹籌(竹製條形物,也稱運算元)計數,分縱式、橫式,以橫式為例,縱放一根竹籌表示一......四根表示四,橫放一根表示五,六以上用一根橫籌加若干縱籌來表示。兩位數以上都有約定的方法來表示。使用十進制。能以此法進行加減乘除運算。中國古代十進位制的算籌記數法在世界數學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它最早出現在何時,現在已經不可查考了,但至遲到春秋戰國;算籌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
2、結繩記事:遠古時人們用繩子打結來計數和記事,具體方法已不可考。
3、隸首作數:傳說隸首是黃帝是的人,他發明了多種計數記事的方法,他也是算盤的發明者。
4、刻木記事:顧名思義,自然是在木頭上刻上符號計數記事了。
❹ 中國古時是用什麼符號來表示1~9這九個數字
中國古時表示1~9這九個數字的符號為: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史書上說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號曰天靈,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發明數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萬。
除此之外,古人還經常會用天干來表示1-10的數字,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我國古代還有一種記熟方法叫「算籌」,寫起來比較方便,在阿拉伯數字傳在我國沒有推廣運用時被廣泛應用。
(4)古代數學怎麼表示數擴展閱讀:
數字元號的產生:
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來記數。漸漸地人們不滿足粒為單位的記數,又發明了打繩結、刻畫記數的方法,在獸皮、獸骨、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
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元號(數碼)。
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准數字。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0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
❺ 古代人用什麼表示數字
1、中國古代曾使用象形文字記憶數字,見圖片所示:
2、後隨著通商口岸,羅馬數字傳入中國。羅馬數字是最早的數字表示方式、比阿拉伯數字早2000 多年、起源於古羅馬,但它的產生晚於中國甲骨文中的數碼,更晚於埃及人的十進位數字。羅馬數字用「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表示,但是沒有0這個重要數字。「0「在羅馬教代表邪惡。
3、清朝康熙年間,何國宗、梅谷等人編著的《數理精蘊》,列舉了一套專用數字名稱:個(100)、百(102)、千(103)、萬(104)、億(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溝(1032)、澗(1036)、正(1040)、載(1044)、極(1048)、恆河沙(1052)、阿僧祗(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議(1064)等;
其中前幾個是十進制、從億開始為萬進制。
❻ 中國古代數字怎麼寫
小寫: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大寫: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廿(niàn,20,大寫:念)、卅(30,sà)、卌(40,xì)
皕(bì,200)
(6)古代數學怎麼表示數擴展閱讀:
數字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起源於我國,史書上說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號曰天靈,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
亦有另一種說法,數字是發源於古印度,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數字後來被阿拉伯人用於經商而掌握,經改進,並傳到了西方。
西方人由於首先接觸到阿拉伯人使用過這些數據,便誤以為是他們發明的,所以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造成了這一歷史的誤會。
後來,隨著在世界各地的普遍傳播,大家都都認同了「阿拉伯數字」這個說法,使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誤認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數字,實際上是阿拉伯人最早開始廣泛使用數字。傳到歐洲後,歐洲人非常喜愛這套方便適用的記數符號,盡管後來人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由於習慣了,就一直沒有改正過來。
❼ 古代計數方法有哪些
1、算籌
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保存或攜帶。這些小棍子叫做「算籌」。
「籌」原本指的就是這種用於計算的小棍子,因為多用竹子製成,所以字形從竹。「算」則是指用這種竹製工具進行計算。二者合在一起,形成合成詞「籌算」「算籌」。
後來,「籌」和「算」各自都由「計算」之義引申出「謀劃」的意思。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籌劃」「籌謀」以及「打算」「失算」等詞的意義就是這樣來的。
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算籌製作規范、體積小、便於攜帶,更利於精確計算,作為一種計數方式,顯然要比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成熟得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直到算盤發明推廣之前,算籌都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計算工具。算籌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在世界數學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計數法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越性。
2、結繩記事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系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繩結。這表明當時已用」結繩」法來表現社會現象的數量,並產生了簡單的分組。這可視為中國古代統計思想的萌芽。
3、書契記數
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指的就是文字。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了文字和數字,「結繩記事」 的計數方法使逐步被「書契記數」所替代。
書契是指正面寫字、側面刻齒以便驗對的文書,具有契約性質,早期刻在龜甲、獸骨上,後期刻在竹木上。
(7)古代數學怎麼表示數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的取得是跟古人對「數」的重視密不可分的。《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謂「通五經貫六藝」,說的是張衡學識淵博,精通典籍,具備多種技能。
「六藝」是周朝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數」的學習要求和教育從那個時候就已經正式納入教育體系了。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後來算籌、算盤等運算工具的發明以及《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綴術》等數學經典的誕生。
❽ 數讀 中國古代是怎麼算數的
中國古代的算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記數、算籌、算盤、算表等。
1、結繩計數
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於是來採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式進行數字記錄。最簡單的結繩用一個結表示1;
進階一點,可以用繩結的大小或位置來表示不同的數位;心靈手巧些的,還能打出不同花式的結來表示不同的含義;或者選用多種材質、給繩子染色、拴上一些物件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2、書契記數
書契記數是指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保存,不易損壞。
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岳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北周甄鸞亦在《五經算術》中認為,當時曾採用三式十等法記數,其十等是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三式即上、中、下。這種記數與手指計量相關聯,「成於三」是一種數概念加法的升華。
3、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
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這種計數法遵循一百進位制。
用算籌進行乘法計算,先擺乘數於上,再擺被乘數於下,並使上數的末位與下數的首位對齊,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上數首位乘下數各位。
把乘得的積擺在上下兩數中間,然後將上數的首位去掉、下數向右移動一位,再以上數第二位乘下數各位,加入中間的乘積,並去掉上數第二位。直到上數各位用完,中間的數便是結果。
4、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5、算表
《算表》發現於清華簡,距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 可做乘除法和開方,可計算100內任意兩整數乘除,比此前發現形成於公元前200多年的里耶秦簡九九表還要早,計算功能超過了以往中國發現的「里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算表》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的空白,是中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是中國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重大發現。2017年4月27日,據清華大學官網消息,日前,清華簡《算表》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契記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結繩計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表
❾ 春秋戰國時期數字八九怎麼表示
一、春秋戰國時期數字八、九的表示方法即為中文漢字「八」、「九」。
《卜辭》中記載說,商代的人們已經學會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數字,但是現在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二、中國古代在計數時,古代也會用算籌來表示數字1-9。八的表示方法為一橫下三道豎線,九的表示方法為一橫下四道豎線。算籌的發明就是在以上這些記數方法的歷史發展中逐漸產生的。它最早出現在何時,已經不可查考了,但至遲到春秋戰國;算籌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
三、中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字,直到19世紀下半葉,才普通推廣到現在的普遍採用
(9)古代數學怎麼表示數擴展閱讀
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的歷程
印度數字在公元8世紀左右傳入阿拉伯,後經由阿拉伯傳到歐洲。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印度數字隨著佛學東漸也曾傳入過中國,但並未被當時的中文書寫系統所接納。
大約在公元13到14世紀之間,阿拉伯數字「卷土重來」,由伊斯蘭教徒帶入中國,不過,同樣又以「銷聲匿跡」而告終。
明末清初,中國學者開始大量翻譯西方的數學著作,如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的《同文算指》(1613年),但是書中的阿拉伯數字都被翻譯為漢字數字。
直到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學東漸和洋務運動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國人對於阿拉伯數字的了解日漸加深,其便利性也得到了認可。於是,有些數學啟蒙書籍開始教授和使用阿拉伯數字,如1885年的《西算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