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2017年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下面我為大家推薦一篇關於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設計意圖:
《分小魚》是一節數學課,用探索的方法讓幼兒知道4的分合式,大班幼兒的思惟特點以具體形象思惟為主體並向抽象邏輯思惟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所以我設計了這次的活動,通過《分小魚》這個活動,有些幼兒已有了語言表達能力,但也有很多幼兒較差,發展極不平衡,所以在設計時讓幼兒自己動手操縱,通過實驗操縱,讓他們學習一邊操縱一邊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操縱結果,以後你問我答加強了幼兒的回答表述,也進步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目標:
1.學習4的組成,體驗把同一集合按數目分成不同的子集。
2.能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操縱結果。
重點:
學習4的組成,體驗把同一集合按數目分成不同的子集。
難點:
願意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縱結果。
預備:
小魚若干,魚缸若干。
過程:
1. 數卡導進。
(1) 老師:今天森林裡來了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看看有誰?
(2) 出示動物卡片。
(3) 老師:這是誰呀?來了幾只呢?(幼兒拍手回答)
老師:現在我們的小動物都找到數字朋友了,我們一起來按順序數一下吧!
2. 溫習3的分成。
指向數字3發問。
老師:這是幾?
小朋友,我問你3可以分成1和幾?(幼兒集體回答)
某某某,我問你,3可以分成2和幾?
(幼兒回答,老師在一旁寫3可以分成1和2;2和1)
3. 探索4的分成。
(1) 老師:現在小動物都回家了,只剩下幾條小魚了。我們一起數一下還剩幾條小魚?
(幼兒集體數數)
老師:(出示魚缸)小魚也想回家了,可以魚缸有兩個,四條小魚怎樣分呢?
(2) 幼兒操縱。
(3) 請分好的幼兒完全的講述自己分的結果。
老師:他講的很好,我們可以用分成式來記錄1條小魚就用數字1來表示。
(老師記錄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4) 小結。
老師:我們小朋友看一看一共有幾種分法?
(3次)
我們一起讀一下,好不好?
(幼兒完全讀)
(5)幼兒再次操縱。
老師:剛才小朋友自己只用了一種方法,我們自己現在嘗試一下另外兩種方法,好不好?
(自己一邊放一邊說)
(6) 總結:
a 4的.分成一共有幾種?
b. 幼兒朗誦4的分成。
c. 師問幼答。
4.完成作業《幼兒畫冊》
(1)老師:媽媽今天買了很多水果,我們小朋友看一看,也幫媽媽分一分。
(老師講授作業)
(2)幼兒完成作業。
活動反思:
上這節課之前,我預備比較充分,做了很多小魚和魚缸,讓幼兒有動手操縱的機會,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可是在上這節課的時候,卻比較意外,首先反了一些常規的錯誤,4的分合式被我說成了4的分成,另外幼兒比較興奮活躍,在一開始導進的時候,我讓幼兒數數,時間太長,而且用數字幾表示的時候應當在幼兒數一個數的時候問,不應在幼兒都數好了的時候再問,以後的操縱環節,請幼兒上前的時候沒有讓幼兒一邊說一邊放,以致於後來幼兒都說的不是很好,表達的不是很清楚。
設計意圖:
現在的物品越來越多,孩子們接觸到的也是越來越多,我設計這次活動,旨在讓孩子們學會運用簡單的圖表對物品進行分類和統計,讓孩子們學會在生活中提高效率,並且讓生活更有條理性。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在體現孩子們的合作能力,讓孩子們學會與別人分工合作。這些都是孩子們必備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記錄,初步了解簡單的圖表統計方法,能把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並用圖表統計物品的數量。
2、在操作活動中,嘗試和其他幼兒分工合作,提高合作意識。
活動准備:
物品准備:玩具四筐、水果一筐(蘋果、香蕉、梨、橙子若干)、玩具一筐(四類玩具若干)、蔬菜類一筐(辣椒、土豆、西紅柿、黃瓜若干)、餐具(碗、小勺、叉子、小碟子若干)
場地准備:幼兒分四組,每組四個幼兒,每組提前起好隊名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探索、記錄,初步了解簡單的圖表統計方法,能把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並用圖表統計物品的數量。
活動難點:自己設計圖表進行分工合作統計室內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 嘗試統計玩具的數量
1、師:“今天,老師給每一組小朋友都准備了一筐玩具,我想知道總共有幾種玩具?每一種玩具有多少個?你們能幫我把每一種玩具的數量都給統計出來嗎?請四組幼兒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分工合理,能最快完成任務。”
2、請幼兒操作。提醒每組幼兒要分工合作
(每組四個幼兒能自己分工,一個記錄、其他三個每人找一種玩具進行數數。)
3、展示幼兒的記錄結果。
4、總結幼兒的展示結果,哪一組最快,為什麼?
5、分出冠軍組,進行獎勵
二、學習利用記錄表
1、展示教師提前製作的圖表,請幼兒觀察
請幼兒討論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
2、師小結:利用圖表進行統計,又快又比較准確。
三、請幼兒嘗試運用圖表進行統計
1、老師還給你們准備了很多種物品,有蔬菜類的、水果類的、還有餐具和玩具,我想請你們把這些物品全部運用圖表地方法進行統計。你們敢挑戰嗎?
2、請幼兒自己選擇想要統計哪一種物品
3、幼兒操作、記錄
請你們分工合作,咱們看哪一組的幼兒速度又快又准確?能得冠軍,一會兒老師要給冠軍發獎
3、結果展示
①、和幼兒一起檢查是否正確
②、請每組幼兒分享自己組是怎樣分工的,快或者是慢的原因是什麼?
③、對幼兒進行獎勵
四、自己設計表格統計教室內的物品
1、請每組幼兒自己商量著設計表格,統計班內的桌椅、茶杯等的數量
2、教師組織幼兒一起進行檢驗。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統計自己家中的物品種類和數量,明天來時和小夥伴一起分享。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對大班的孩子來說,一下子便調動了她們的積極性,活動中,孩子們能自己商量著分工,並且分工非常合理,還能互相謙讓,活動中孩子們的效率也非常高,孩子們在分享自己的小組成功地原因時,還能發現夥伴的優點,誇自己的小夥伴數的快等,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整個活動氛圍自由、激烈而又開放,老師只起到了提要求和總結、提升的作用,其他時間全部留給孩子,孩子們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活動效果很好。活動所制定的兩個目標達成良好,從開始的操作、小結中了解了圖表統計的好處,到會用圖表對物品進行統計,再到最後的自己設計圖表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統計,幼兒掌握很好。
;② 幼兒園大班數學第一節課教哪些內容
學教學內容,比如說:我會算。
一,我會算(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1=2 1+2=3 1+3=4。1+4=5 2+1=3 2+2=4。2+3=5 3+1=4 3+2=5。4+4=5 2-1=1 3-1=2。3-2=1 4-1=3 4-2=2。4-3=1 5-1=4 5-2=3。5-3=2 5-4=1
③ 大班數學備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備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操作中發現物體不同的組合方法,發展幼兒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准備
1、動物頭飾小猴、小松鼠各一張。
2、每組一個小筐,每人10顆紙糖。
3、蛋糕紙杯5個、4個空易拉罐、3個餅干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猴。
1、教師:小猴弟弟過生日,要請好朋友來做客,准備了許多糖果。
為了讓每個朋友都可以吃到,它為每一位客人准備了一個或者兩個糖果。
朋友來了,小猴真開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沒有搞清楚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間時發現,小客人在廢物筐中剩下10張糖紙。
2、提問:客人一共吃了幾個糖果?
3、幫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來了幾位小動物?請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一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兩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6、如果每個客人可以吃一個糖果也可以兩個糖果,那來了多少個客人?
7、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每人拿10顆紙糖,算一算來了幾個客人?
8、比較三種分法,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二、再次出示圖片
1、現在小刺蝟也要請客了。它為每一位客人准備了兩個或者三個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時候,它發現廢物箱里有蛋糕紙杯5個、4個空易拉罐、3個餅干袋。
2、現在請小朋友猜猜看來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幾個食品?我們一起來數數?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兩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教師操作。
5、如果每個客人都吃三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我們也來算算,請幼兒操作。
6、現在請小朋友想想還有沒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個客人有的吃兩樣、有的吃三樣食品的話,那來了幾個客人呢?現在請小朋友動動腦,算一算。請幼兒上前操作。
7、請小朋友比較一下,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幫小猴和小刺蝟解決了難題,他們都誇小朋友聰明,下次有困難還請你們來幫忙,如果小朋友遇到這樣的困難,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算。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學習加減法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准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麵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麵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麵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並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麵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麵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麵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麵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麵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麵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麵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麵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麵包圈後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麵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操作紙上三幅圖的變化,並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2、看圖形記錄圖形特徵。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3、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並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
活動目標:
1、通過自製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
2、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
3、發展幼兒大膽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動准備:
1、教具:一張大的"排"、"座";1~4排的"排"標記。
2、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寫有"____排____座"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自製座位票
1、認識排,幼兒自做"排"號。
師:"看!這里的椅子已經排成了一排排,請小朋友找個小椅子坐下來,請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來,請第二排的小朋友揮揮手,請第三排的幼兒點點頭,請第四排的小朋友舉雙手。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麼知道你是坐第幾排?"
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字(排)?這個排字的前面多了什麼?這一橫線表示寫幾排,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3、認識"座",幼兒製作"座"位號。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數一數每排座位都有幾張椅子?請問你是坐在幾號座位的?請所有5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4號座的小朋友點點頭,清所有3號座的小朋友揮揮手,請所有2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1號座的小朋友舉雙手。"
幼兒做出相應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字(號)?這個號字的前面多了什麼?這一橫線表示寫幾號,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3、認讀座位票
師:"請小朋友把你們椅子下面的紙打開,這就是座位票,請小朋友讀一讀你的座位票。"
幼兒:"三排四號..."
二、交換座位票,學習看票找座位。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拿好座位票上來找個好朋友和他交換座位票讀一讀,大聲地讀出來,然後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結:我們看座位票找座位時,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學了看座位票找座位這個本領開心嗎?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裡見過座位票。"
幼兒:"電影院。"
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後你們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煩爸爸媽媽了。下次我們再來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戲好嗎?"
幼兒:"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
活動准備
時鍾、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時間
老師出示時鍾,提問: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這是時鍾,是用來看時間的)
你會看時間嗎?現在是幾點?(9點)
你怎麼知道的?(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9,就是9點整)
如果長針和短針都指向12,是幾點?(12點)
小結:當長針指向12時,短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有誰知道一分鍾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游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鍾的時間,在這一分鍾里,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游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獃獃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鍾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鍾實在太短了,什麼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鍾里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鍾里搭了一個積木┄┄
小結:小朋友都說一分鍾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鍾里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問題,給如如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後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我們再玩一次,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鍾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小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第二次游戲時,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沒再出現爭執。)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鍾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鍾里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鍾的時間里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鍾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鍾里看了5頁書......
3、總結交流
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獲和發現?
學會了看時鍾;知道一分鍾很短,但我們加快速度也能做許多事情。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鍾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鍾
目的:
1、 通過游戲較熟練地分辨單數、雙數、並知道單數、雙數的排序規律。
2、 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准備: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點卡1套,1-10的數卡1套。
2、 不同顏色的墊子兩塊。
過程:
1、 第一次游戲,復習10以內單數、雙數。
①今天,我們來玩「老狼老狼幾點鍾」的游戲。游戲規則跟以前的有點不同。請小朋友仔細看、仔細聽。
②教師扮老狼,報1點鍾、3點鍾、5點鍾時回頭,報2點鍾、4點鍾、6點鍾時不回頭。
③提問:游戲規則有什麼變化?老狼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不回頭?
④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把數卡分放在兩塊墊子上,請幼兒找出「老狼」回頭的規律。
⑤游戲1-2遍。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即雙數整點時跟著「老狼」走,單數整點時不動。
2、 第二次游戲,練習較正確、迅速地分辨10以內的單數、雙數。
①介紹新的游戲規則:「老狼」在回答時間的同時,任意抽取一張10以內的數字卡片,如抽出的是雙數,幼兒就找一個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單數,幼兒則單獨站立不動。
②游戲2-3遍,要求幼兒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單數、雙數。
3、 第三次游戲,感知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①介紹新的游戲規則:教師扮老狼,幼兒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老狼」在回答的同時迅速翻出卡片,兩隊幼兒搶答是單數還是雙數,並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來翻卡或回答問題。師幼共同檢驗正確與否,翻對或回答正確者即可得到一個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幼兒了解其排列順序後將其反扣在墊子上。游戲開始,教師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單數;翻出所有的雙數;翻出比×大的'單(雙)數;翻出比×小的單(雙)數;有沒有比10大的雙數,有沒有比9大的單數,有沒有比1小的單數,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張卡片,問幼兒:它的小鄰居是幾?大鄰居呢?它們是單數還是雙數?
④統計玩具數量,確定游戲勝負。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活動准備:
1、課件—數學: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幼兒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課件:3—3比較概念
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圖畫物體的不同點:
兩棟樓房,一棟樓房高,一棟樓房矮。
兩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兩個廚子,一個廚子高,一個廚子矮。
兩個梯子,一個梯子高,一個梯子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課件:3—4比較概念
讓幼兒判斷物體最高、最矮。
三棟樓,哪棟樓最高?哪棟樓最矮?
三棵樹,哪棵樹最高?哪棵樹最矮?
3、課件:3—5比較概念
看一看圖片上有誰?
公雞,狗,長頸鹿,貓,小雞。
比一比它們誰最高?誰最矮?
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
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
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
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
並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四、幼兒實踐操作
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或三棟樓等)。
④ 幼兒園大班數學《數一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數一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認識11—15的數字和數量。
2、正確點數11—15,並說出總數。
3、按照順序排列數字11—15。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准備】
11—15的數字卡、10朵紅色的紙花、5朵黃色的紙花等。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老師告訴幼兒美麗村開了很多美麗的花,引導幼兒想像。
2、基本部分
①然後出示10朵紅色的紙花,請幼兒數一數,一共開了多少朵。在10朵花的旁邊,放一朵黃色的花,請幼兒再數一數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訴幼兒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數字卡讓幼兒認讀。活動以此類推。
②請幼兒按順序排列11—15的數字卡。
③分別出示物品圖,請幼兒數一數總數,然後找到正確的數字放在圖的旁邊。
④請幼兒將5張圖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並相應地排列數字卡。
3、結束部分
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個物品,如:11塊積木,12顆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來後大家一起數一數,看他拿的數量是否正確。(幼兒教育)
教學反思
《綱要》在數學領域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動的內容選材來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卻讓幼兒學會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規律。
本節課一共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第二部分中,讓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數量也不同是活動的難點部分。而我在引導孩子解決發現活動的難點時,由於「種」字有點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備的理解這個小環節的意思,課後聽其他老師說,如果換成「類」也許會讓孩子更好理解些。還有就是問奶粉下面非要寫上數字四,括弧里的小字改成什麼就可以了?能回答出來的幼兒不多,有個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給出了表揚,繼續追問還有沒有不同的答案?結果沒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訴了孩子,除了桶之外,還有罐、箱、碗等等,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反應有點似懂非懂的。組織好問題的語言是引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的關鍵。
在最後結束的環節中,我的提問上有些不明確「你們還在哪裡見過這些數字」。我是想讓孩子回答出類似生產日期、標簽、數量等方面的數字,可有的孩子說了些像電話號碼、車牌號、樓梯號等。這個問題我應該如何問才能問到我想要的答案上來呢?如果說「你們還在那些商品上見到過這些數字,你覺得這些數字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不知道語言上准確不準確?
在整個活動的准備、設計到開展,才發現原來在模仿名師的一節課也不是個簡單是事,把名師上課中說的話完全照搬下來未必適合自己班裡的孩子。我們在模仿中還要有所創新,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根據自己班裡孩子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與否,從模仿名師的課當中,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比如在設計問題上,要有預設,語言上要簡單明了。每個環節之後的小結語要怎麼說,過度語是如何設計的等等,都要細細揣摩。
活動目標:
學習多種按群計數的方法
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准備:
教具:課件、小汽車卡片、停車卡
學具:每人一張停車卡、12輛小汽車卡片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激發幼兒興趣。
二、講述故事,引出群數的方法。
猴子在森林裡開了一個停車場,每天他的三個員工輪流去數車。第一天小豬一個一個的數用了30分鍾數回來12輛車,第二天小狗兩個兩個的數用了15分鍾數回來12輛車,猴老闆奇怪他是怎麼數的呀?
三、學習兩個兩個數的方法。
1、回憶小狗的數數方法,為什麼它比小豬快?請幼兒用小狗的方法數一數自己的小汽車。
2、請一名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幼兒演示,大家學習他的數數方法。
3、請幼兒再次嘗試兩個兩個數的方法,發現比一個一個的數快。
四、學習五個五個數的方法。
1、繼續講述故事引出五個五個數。
第二天小狗五個五個的數用了1分鍾數回來12輛車,猴老闆更加驚訝,他是怎麼數的?
2、請幼兒嘗試操作。分享講述五個五個數的方法。
五、分享其他群數的方法
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其他哪些群數的方法:如三個三個數、四個四個數、十個十個數。
六、分享各種群數的方法
1、請小朋友用各種群數的方法幫助猴老闆數錢幣,用圓圈畫出自己不同的群數方法。
2、說說自己的群數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目標是「學習多種按群計數的方法」,目標的落腳點是對群數方法的學習,群數的方法有很多,我截取2個2個數、5個5個數為切入點,幫助孩子理解群數的方法,從而拓展到其他的群數方法。為幼兒營造出輕松、娛樂的學習情境。讓幼兒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並初步培養幼兒的自學能力。先讓幼兒聽故事猜測動物數的快的方法,引導出對2個2個數的'方法的學習,然後對比發現5個5個數的方法,最後拓展到其他群數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在最後數錢幣的環節中檢驗孩子學習的效果,一步步分層練習,鞏固對群數方法的學習。
在引導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我力圖打破以往的幼兒數學學習以看和聽為主,而操作大多是為了驗證老師傳授的知識;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動腦,面對真實,與真實接觸,探索解決問題,真正接觸到數學知識。在幼兒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力圖讓幼兒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並且親自實踐,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復體驗了群數的樂趣和意義。讓孩子反復進行操作探索,發現群數的規律,掌握群數的方法,並運用於實踐操作中。教師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幼兒進行提升。
不過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孩子的關注還是不夠全面,有忽視個別幼兒發展的現象,需要我引起重視,加以改進。有的孩子偶爾出現注意力分散情況,還是教師的引導不到位引起的,值得再三推敲。
小網路:數數兼具動詞和名詞詞性,指通過某種方式或途徑計算詳細的數字,通常採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裡默念,為較普遍且較普通的一種數學行為。
活動目標: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學慣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計數玉米的列數。
2、探索玉米列數是雙數的規律。
3、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准備:
1、糖葫蘆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為幼兒人數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數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別貼上紅綠圓點或安全圖釘),托盤。
2、每組安全圖釘、圓點標記、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線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4、統計大表格,紅、綠圓點標記若干。
5、實物投影儀一台
活動過程:
一:觀察糖葫蘆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徵
二:學慣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數出玉米的列數。
1、引導幼兒猜測玉米的列數。
2、引導幼兒嘗試數玉米的列數。
3、引導幼兒交流並討論數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導幼兒發現標記的作用。
三:統計並發現玉米列數的規律。
1、幼兒自由數紅點玉米和綠點玉米並記錄。
2、集體交流,統計玉米列數並發現其規律。
活動延伸:
「通過大表格,我們發現點子都在雙數的下面。今天,大家數到的玉米列數竟然都是雙數列的,不知道生活中會不會有單數列的玉米呢。下次媽媽買玉米時,你就數一數,看看有沒有單數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教學反思
應用題教學一直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難點,幼兒主要是看圖應用題。可我們要注重幼兒對數學信息的發現,與數學信息的組織,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看圖練習題加上數學語言,組織形成一道解決問題,一來增加興趣,二來為進一步應用題學習打下基礎,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想應該把應用題的教學溶入每節課當中,減化了解決問題的難度,使幼兒接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單一隻教應用題的效果好得多。
⑤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一: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排隊
活動目標:
1、通過將花片進行分類、排列、記錄,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學具:1、幼兒人手一份雙面操作板和積塑(大、中、小各十個)。
2、記號筆人手一支。
3、同樣長度即時貼兩條。
教具:1、示範用操作板兩份。
2、小橘子、大蘋果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花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這里有什麼?(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不一樣。
(1)教師講解操作要領。
師:請你們幫忙做件事,給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隊。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問:
*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
*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字記在後面的格子里。
(2)幼兒操作,用花片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並討論「為什麼都是十個,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因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 觀察紙板另一面,提問:
*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花片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一樣;不一樣)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尋求答案。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花片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3) 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討論:為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花片用的數量多,大花片用的數量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 出示橘子和蘋果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橘子和蘋果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麼?
(橘子小,排的隊伍長;蘋果大,排的隊伍短。)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橘子和蘋果誰用的多?為什麼?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蘋果用的數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數量多。
(2)師幼游戲「走鋼絲」。
*老師和一幼兒走「鋼絲」,全體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為老師和幼兒點數步子。
師:「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大家幫著數數用了幾步?」
*討論:為什麼老師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結:走一樣長的「鋼絲」,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腳小,用的步子多。
師:讓我們把今天的許多新發現、學會的新本領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篇二: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准備:
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今天數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還要說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字娃娃。
2:以「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形式鞏固鄰數。
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
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裡講了什麼。
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
它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
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後讀一讀)
2:轉盤游戲「找鄰居」。
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游戲反復進行3—4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
(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
四: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五: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繼續進行。
篇三: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門卡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准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於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遊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願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2、幼兒操作活動。
——看房子特徵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現。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的幼兒,然後結束教學活動。
篇四:大班數學活動:保齡球館
設計意圖: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往幼兒學習時,經常會出現機械記憶的情況,有些雖然開始關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論事」地擺弄桌面材料為主,比較單一、乏味。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齡球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一個合作體育游戲,整個活動以保齡球館為游戲情節線索,以兒童思維發展的理論為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將數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並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
2、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系。
3、在游戲活動中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保齡球若干 記錄表 皮球 投影儀 獎品 抽獎箱
活動過程:
一、幼兒游戲,記錄結果
1、引題:樂樂保齡球館今天開業了,你們想不想去嘗試一下?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分表,它能告訴我們什麼?
2、介紹規則: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請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記錄,誰撿球,商量好了到老師地方領一張記錄表,請你看清楚記錄表的左上角是數字幾,就到幾號保齡球館玩。
3、游戲與記錄
二、交流結果,梳理經驗
1、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麼記錄的?
2、引導梳理
教師提升:10個保齡球可以分成3個站著的和7個倒的。3和7合起來是10。
3、探索互換規律
4、用已知規律整理記錄表
師:在老師表格裡面找不到的記錄你們還有嗎?是不是你們打保齡球的所有記錄都在這上面了?
師:現在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將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讓它有次序、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復。
幼兒交流記錄表。
三、頒獎活動,遷移經驗
1、交待規則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抽獎箱)抽獎時間到了!每個小朋友可以到抽獎箱里摸一張獎券,請你們看清楚是幾元的獎券,每張獎券只能領兩種獎品,兩種獎品合起來的價格剛好是獎券的面額。
2、領取獎品
3、交流分享
師:你拿的是幾元的獎券?你用這獎券領了哪兩樣獎品?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溫州三幼得勝園區 潘雪如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可以比較重量。
2、學慣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並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准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 今天老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麼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 剛才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這里有三樣東西,誰願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准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後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麼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範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篇五: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徵。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像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准備:
正方體、長方體製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製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麼做呢?」
(1)介紹製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製作方法。
(2)製作後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麼?「(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麼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製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徵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麼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徵標記的籃子,並說說你送的是什麼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篇六: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對稱》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麼樣呢?對折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裡?)
(2)為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裡?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裡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⑥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使幼兒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幼兒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准備
1.投影儀、數字卡片、5根小棒、5個小方塊。
2.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復習數數。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數組大家聽?
2.復習比較大小出示數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進行新課
1.創設游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a.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游戲,想不想做?准備5根小棒,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採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後再交流,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展示。
①剛才大家想了那麼多辦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師巡視發現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散的基礎上組織幼兒交流,引導發現。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扎實。]
c.全班幼兒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現規律。
你發現了什麼?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那麼我們看到5能想到什麼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師還准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大家一個猜一猜的游戲,OK?
①(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背後,左手出示2個)右手有幾個?
②右手藏1個
③右手藏2個剛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師要問一問你們:為什麼猜得這樣准?有什麼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4、3、和2的組成
a.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編出了5的組成。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4、3和2的組成。
b.填方框
[把練習設計成猜一猜的游戲,符合幼兒的特點,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5的組成,突破了難點。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幼兒,採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了幼兒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說邊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幼兒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5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營造出輕松、娛悅的學習情境。根據幼兒年齡特徵,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知識的慾望,努力體現教學的開放性,這節課教師就為幼兒創設了「分小棒」的游戲,讓幼兒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合作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並初步培養幼兒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思維積極、主動,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分層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在練習的設計上,教師也努力體現層次性。先讓幼兒看實物猜組成,再讓幼兒看圖填組成,還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擺組成,最後才要求幼兒根據組成將數字卡片連起來。通過這一系列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幼兒進一步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是一次由操作實物過渡到抽象出數的過程。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發展了抽象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6以內數的分合形式。
2、練習5以內的加減運算,能看算式報出答案。
3、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回答問題。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6的組成和5的加減。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
——教師:我們學過了6以內的組成,還記得6分成不同的兩份有幾種分法嗎?是哪幾種分發呢?
——鼓勵幼兒前一已有經驗大方地在集體面前回答。
——師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戲。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請幼兒看數字卡片,要求幼兒口報的數字和老師報的數字合起來是「5」。
2、游戲2—3遍後,可更換出示數字「6」。「4」,提醒幼兒口報的數字要和老師報的數字合起來與卡片上的數字一樣多。
(二)游戲:開快樂火車
——師友共同玩游戲,鼓勵幼兒快速地報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數,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對:嘿嘿,我的火車就要開,幼兒:幾點開?教師出示算式:你們猜?幼兒:()點開。
(三)幼兒操作活動。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導幼兒觀察圓點和數字分合式。啟發幼兒在空格中填寫相應數量的圓點或數字,並說一說分合式。
——看算式進行5以內加減運算。
——看圖列算式
——算式與答案連線。
(四)活動評價。
——鼓勵個別幼兒大方地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活動與記錄,其他幼兒對照檢查自己的操作活動。
——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表揚畫面整潔、正確的幼兒。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我們重視挖掘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學習的機會,為幼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與數學游戲活動相適應具有探索性和時效性的數學環境,嘗試通過在日常生活,適時利用和創設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感覺到學習數學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懂得數字1、2、3、4、5之間的大小關系。
2.懂得1、2、3、4、5之間相差多少。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准備
1.教學PPT 13頁
2.幼兒用書
3.蠟筆34支
教學過程
1.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文具盒,你的文具盒裡都有什麼?各有多少?
2.今天這節課就是關於我們文具寶寶數量多少的
3.帶讀:文具寶寶多
4.上課之前,先請小朋友回憶一下我們第一節的時候玩的「看數拍手」游戲
5.出示PPT幼兒看數拍手
6.加大難度,出示PPT,幼兒任意拍手,並說出自己拍的數字和圖片上數字之間大小的關系
7.出示1我比幾小?(2、3、4、5)
出示3我比幾小?(4、5)我比幾大?(1、2)
出示4我比幾小?(5)我比幾大?(1、2、3)
出示5我比幾大?(1、2、3、4)
8.看黑板,跟老師一起給小花填空缺
9.幼兒自己畫書上「填空缺」一題
10.小豬、小狗、小老鼠各有幾只?給數量最多的一種動物塗上顏色
11.觀察螃蟹、小魚、烏龜、大蝦各有幾只?給數量最多的一種小動物塗上顏色
12.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觀看時鍾的整點與半點,並嘗試探索出其規律。
2、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
學會認識整點與半點,並掌握其規律。
難點:
能夠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學會珍惜時間。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ppt;幼兒一日生活照片;自製時鍾卡片。
2、經驗准備:幼兒對時針、分針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音樂導入:《時間像小馬車》請幼兒入場。
2、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見過。是誰呢?
(二)圖文共讀
1、鼓勵幼兒觀察時鍾鍾面,大膽說出時鍾鍾面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發現時鍾的鍾面上都有什麼呢?」
(引導幼兒發現時鍾上一共有12個數字;時針、分針、秒針以及其特點。)
2、幫助幼兒回憶時針、分針的不同點。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時鍾上有分針和時針,那哪個是分針哪個是時針呢?它們有什麼不同點?」
(引導幼兒說出長短、粗細的不同特徵)
(三)認識整點
1、通過展示部分幼兒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時間的重要性。激發幼兒探索的願望。
2、認識整點
(1)教師通過ppt引導幼兒學會認識整點。
(2)教師通過各種時鍾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整點時間的規律。
規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3、請你試一試
(1)教師利用實物鍾表出示各種整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說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整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說出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半點的時鍾與整點時鍾的不同,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半點時間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整點,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個時鍾的分針和剛才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幼兒說出分針指向6)
2、幫助幼兒梳理清楚:半點的時候,時針指向兩數字中間時,算數字小的時間。
規律: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半。
3、請你試一試
(1)教師利用實物鍾表出示各種半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說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半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說出時間。
(五)回顧梳理
小組合作游戲:請你來幫忙
師:「這些時間,小朋友都在做什麼事情呢?王老師有點兒糊塗了。請你趕快幫幫我吧!」
1、教師分別出示時間,小組進行討論。(時間5分鍾)
2、小組分享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鼓勵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教師總結,並幫助幼兒體會時鍾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背景: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灌輸式」的教學不能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螳螂太太的新家》這本繪本是將數學元素融入故事情節,以形狀為線索講述故事,使幼兒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各種圖形及圖形的變化,從而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相對於傳統的數學活動而言,從形式來說比較新穎、從內容來說比較有趣,能夠激發起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在嘗試一刀剪的過程中感受圖形變化的神奇和樂趣。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要介紹一位動物朋友給你們認識,它是螳螂青青。」
二、閱讀繪本,認識兩種圖形組合及變化。
1、「青青它有一雙能乾的手,會用圖形寶寶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重點提問:你們看它都做了些什麼?這些東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小結:原來圖形寶寶待在一起能變成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2、同時出示圖片:房子和電視機。
重點提問:再看看這兩個是用什麼圖形變出來的?(三角形和長方形)咦,它們都用了三角形和長方形,怎麼變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的?
小結:原來圖形寶寶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位置不一樣,變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三、閱讀繪本,認識兩種圖形的多個組合。
1、青青不但會做這么多東西,而且它還想到了要給好朋友們做東西。它給瓢蟲做了一張椅子,誰能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圖形躲在這張椅子上?
(1)幼兒討論。
(2)哦!它是用了1個圓形和5個長方形做了這張椅子。
2、青青還給小蟈蟈兒做了一輛滑板車,這輛滑板車是用哪些圖形變出來的?用完整的話來告訴大家。
(1)幼兒討論。
(2)哦?青青用3個長方形和4個圓形做了這輛滑板車?哪3個長方形啊?這個也是長方形嗎?它長的這么瘦也是長方形啊?為什麼?哦,胖胖的長方形和瘦瘦的長方形它們都是長方形。
4、小結:圓形有大大的圓、小小的圓,長方形有胖胖的長方形和瘦瘦的長方形、高高的長方形和矮矮的長方形,這些不同的圓形和長方形拼在一起可以變成許多許多的東西。
四、幼兒操作探索,拓展經驗。
青青媽媽的生日快到了,青青決定送給媽媽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請你們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圖形給螳螂太太做一樣禮物嗎?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以繪本來引出課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在聽聽講講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在嘗試一刀剪的過程中感受圖形變化時,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沒有更好的遞進,要求不是很明確,老師對幼兒一剪刀剪直的方法應加以引導,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圖形的變化,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很主動。
⑦ 大班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評委老師,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大蘋果幼兒園的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整點》,選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活動准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和理解。
一、設計思路
我們的《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應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時間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們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時間的約束,才能有規律。在幼兒園,我們孩子們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動安排》進行每天的活動。大班孩子馬上要進入小學了,在入學前,為孩子建立一定的時間觀念,讓幼兒了解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學習認識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目標:
1、 學習認識整點的時間,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2、 通過小組合作,能按要求進行自主操作,並能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表盤上的時間。
3、 培養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了解時間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引導幼兒觀察與判斷,讓幼兒熟練認識整點的時間。
難點:能夠按照1:00——12:00的順序,將表盤依次排序,並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表盤上的時間。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准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教師充當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激勵幼兒通過多種感知通道進行活動。因此我採用的教法有:
1、 演示法:通過直觀形象的撥動鍾表時針,讓幼兒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2、 提問法: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求知。
3、 分組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對學具的操作,鞏固認讀整點,並能用相對應的數字表示,也加強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4、 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學習方法了,數學活動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所以,在活動的最後一環節,我引用"老狼老狼幾點了"的經典游戲,稍加改編,通過游戲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檢驗。
五、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變"我要學",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跟隨活動進程主動探究學習。因此,本活動的學法有:
1、觀察法:觀察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動中有所發現。在本節活動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導孩子通過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得出結論: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即為幾點。
2、談話法:談話不僅能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老師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掌握情況,進而進行適時教育。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引用談話法,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通過談話,讓幼兒了解時間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激勵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
3、操作法:幼兒通過對教具的操作,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4、游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種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活動中用游戲調節學習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六、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了解、認識時鍾的基本結構,能辨認時針、分針、秒針。
物質准備:可撥動的鍾表、幼兒操作袋(1:00——12:00的表盤各一個,1:00——12:00的數字卡片個一張)每組一袋
場地准備:將桌椅擺放分為四組
大班數學活動排序說課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說教材,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准備,說教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排序教案吧。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准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布置新家為切入點,准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並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說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准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於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
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准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一、說――活動背景:
數學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知識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好奇心也越來越強。幼兒已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點數、目測等比較兩群物體的數量的簡單方法,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們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選擇了「一樣多嗎?」這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探究活動,生成開展了將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為一體的學習活動――大班數學活動《一樣多嗎?》。
在活動中,為了使幼兒能正確理解並掌握用一對一的方法(一一對應)比較兩群或兩群以上的物體的數量是一樣多嗎的思想,我們以幼兒日常活動中最常見的游戲為載體,從搶椅子、找朋友的游戲→生活化情境(多媒體課件)→動手操作→作業評價,把科學、語言、社會、數學、音樂等學科有機整合並滲透到這個活動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思想與方法,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按《綱要》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能比較兩(幾)群物體數量的相等與不等。
2、方法、過程目標:運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兩(幾)群物體數量的相等與不等的問題。一一對應是數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數(數學主要是研究函數)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們抓住這個契機,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與集合的概念,為引領孩子日後的學習,將起到一個十分積極的功效。
3、情意目標:讓幼兒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能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從而獲取成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說――活動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人的學習都是通過活動來內化與建構的。因此,活動的設計與展開是教學的關鍵。本活動主要分三大塊按程序教學的要求而展開的。
第一塊,游戲活動導入。
主要通過孩子們平常最熟悉的音樂娛樂游戲活動「搶椅子、找朋友」讓孩子親身體驗用一對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比較兩個集合中的元素數量一樣多嗎?並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有機融合了音樂學科的要求,同時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較完整的話說出「××和××一樣多或××和××不一樣多」。
第二塊,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來鞏固及運用一對一的方法。
在課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過一隻碗放一把勺子的動畫演示,幼兒一目瞭然的就知曉了用一對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樣多。第二部分通過小兔拔蘿卜,進一步解決了「不一樣多,多多少,少多少」這一問題;第三部分,主要遷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樹問題(也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一個難點),讓幼兒感知一棵樹一朵花一棵樹一朵花的序列問題,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四部分,通過「小劇院」這一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讓幼兒知道,票與座位一一對應,所以票的張數與座位的個數是一樣多,因此票的張數就是座位的個數。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及大量的數量詞,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塊,幼兒動手操作。
主要通過幾何圖形的分類,一一對應,進一步強化了幼兒對一一對應方法的掌握,同時在幼兒已有的兩群物體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嘗試三群物體進行比較。通過孩子們的操作,驚喜的發現他們可以通過計數比較,一對一對一的比較(其中可有排列整齊的對應比較;也有三個為一群的對應比較等)不同方法正確掌握三群物體的數量是一樣多嗎這一問題。
四、說――活動評價:
在活動的展開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學生的評價活動,因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功能是發展。為此在活動中盡量為孩子搭建評價的舞台,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的自信,同時在評價中取長補短、整合不同的意見,使原先的學習成果得以補充、完善、提升。在評價中學生不同意見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學習的生長點,使孩子的學習得以延伸與發展。
一、 說教材
《9的加法》是《幼兒園整合性家園共育資源包》中《做中學1》下冊的活動內容,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的編排思路、結構特點及幼兒的年齡特徵、已有的的知識經驗,活動目標我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9的加法,能夠看圖列式,理解圖示與算式的關系。
能力目標:觀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
情感目標: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重點:9的加法的計算。
活動難點:看一幅圖寫2道算式。
三、說教法
大班幼兒形象思維方式發展已經相當好,邏輯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一階段既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數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
1、談話教學法:科學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學法:利用PPT進行情境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去理解9的加法。
3、游戲教學法:幼兒活動以游戲為主,讓幼兒感受數學的樂趣,喜歡數學活動,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說學法
兒童認知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探索周圍世界,兒童的年齡越低,越需要藉助直觀和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在活動中注意安排幼兒的操作活動,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1、動手操作:幼兒利用手中的小棒計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兒根據第一組加法的學習,去探究學習第二、三、四組加法。
3、合作學習:幼兒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寶寶回家」的游戲。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我設為四個環節:
(一)游戲情景導入——游戲:「手指開花」。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手指開花」。老師手指上開出的「花」的數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數量加起來是8。
師幼一起游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游戲活動准備——利用PPT圖示學習「9的加法」
1、學習第一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張PPT(點擊出現一個蘋果,再點擊出現八個蘋果,讓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提出問題。
(2)引導幼兒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並列式。
(3)引導幼兒交換加數的位置列式計算。
這一環節讓幼兒學習如何根據圖示學習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圖示,讓幼兒自己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自主學習「2+7=9」、「7+2=9」,「3+6=9」、「6+3=9」,「4+5=9」、「5+4=9」這三組加法。
(1)PPT3圖示:先出現2個梨,再出現7個梨。
(2)PPT4圖示:先出現3個草莓,再出現6個草莓。
(3)PPT5圖示: 先出現4隻小鳥,再出現5隻小鳥。
這一環節讓幼兒自主探究9的其他幾組加法的運算。
3、引導幼兒觀察四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換律。
4、師小結,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正確評價。
(三)游戲活動過程——游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1、師講解游戲規則:每個小朋友手裡都有一個水果寶寶圖片,圖片後面有一個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結果以後送回到相應的屋子裡面。送錯的小朋友要表演一個節目,送對的小朋友得到獎勵。
2、師幼聽音樂一起游戲,注意游戲過程中的安全。
3、小結游戲:送錯的寶寶表演節目,送對的寶寶得到獎勵。
這一環節讓幼兒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四)游戲活動延伸:我們家的數學
幼兒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裡的數學,並列出算計算一下。比如:我們家有一個男的,兩個女的,一共有幾個人?我們家有五個大盤子,三個小盤子,一共有幾個盤子等等。
這一環節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道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籠統的因此,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 使幼兒認識時鍾,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鍾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之間的運轉關系,能正確識別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協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之間的運轉關系。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協助幼兒掌握幼教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鍾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 7:00 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准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只,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局部
二)活動
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鍾表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鍾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時間,人們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局部
活動中我防止了一言談」 和 「自問自答」 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 讓幼兒觀察鍾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 「 看,鍾面上有什麼?鍾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鍾面上有多少數字?這 12 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 認識整點、半點,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本環節中,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發現這三隻鍾有什麼秘密?讓幼兒觀察,比擬,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只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鍾,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 2點~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3. 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慣例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局部:評聰明娃娃
每組中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 教師或家長可向幼兒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鍾表趣聞,豐富幼兒的知識。
2. 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游戲時間, 5點種到下班了 。
3. 教室可設置時鍾,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床、進餐等,協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篇一:認識10以內數字的組成
目標:
1.復習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和並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邏輯能力,提高思維的敏銳性。
准備:
數字組成卡片,標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兒人數的1.5倍)
過程:
1.數字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都分得一張0-10的數字卡片,貼於胸前。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7,請幼兒找胸前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得數是7的另一幼兒做朋友。
(1)首先兩兩找朋友,即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和為7.
(2)再讓找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差為7的做朋友.
(3)請找對朋友的`幼兒手拉手站著,並能說出如4+3=7的等式。適時提醒:如果教師手中的數字為8,而有些幼兒胸前的數字為2,那麼這些幼兒即可以和數字為6的幼兒做朋友,也可以和數字為10的幼兒做朋友,但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做好朋友哦。
2.游戲《翻得數》
(1)兩位教師示範游戲規則:把30張卡片打亂,游戲者輪流摸10張,剩餘10張反扣在桌子中間。
其中一游戲者先翻開桌面的任意一張卡片,此卡片上的數即表示得數。再從自己的手中找兩個數字,這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與翻的牌一致,確認找對後就把著三張卡片整齊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著就輪到另一游戲者翻開桌面的一張卡片,依次類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沒有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等於5的,那麼就把這張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間的卡片翻完後,手中牌少著為勝。
(2)小組內幼兒兩兩輪流繼續游戲。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篇二:學習3的組成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3的組成,會正確認識分合式。
2、讓幼兒學慣用教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和合的過程,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活動准備:
1、教具玩具熊1個玩具香蕉3個香蕉卡片3個
2、學具人手一份材料紙蠟筆和若干記號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來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裡來了兩位客人小貓,(出示玩具熊和貓),小熊拿出了幾個香蕉來招待客人呢?(3個),小熊送給小熊1個香蕉,送給小貓2個香蕉。同時用語言表述:3個香蕉可以分成1個和2個,可是小貓說了他們不愛吃香蕉,於是就把香蕉還給了小熊,現在小熊的手裡有幾個香蕉呢?並用語言表述:1個香蕉和2個香蕉合起來是3個香蕉,最後,教師在黑板上貼上卡片香蕉和數字,表示上述分和過程,同時出示分和符號「^」,向幼兒說明分合號及其用途,講解分合號的使用方法,並教幼兒正確用語言表達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來就是3。
(2)啟發幼兒學慣用口語表述其分和關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來就是3。
教師出示3個塑料球和2個盤子,問:「要把3個球放在2個盤子里,並且每個盤子里都有球,應該怎麼放呢,引導幼兒說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樣的方法把兩個盤子的球合起來,表述稱:2和1合起來就是3。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點子房子圖。
第三、四組,塗顏色。
第五、六、七組,填空缺。
3、活動評價。
讓幼兒根據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紙進行討論。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篇三:4的組成
目標:
1、學習4的組成,知道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
2、學慣用實物和數字表示這個過程
准備:
圓點圖片卡1、2、3、4及分合號;數學練習冊
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復習2、3的組成
教師:「上次我們學習了2和3的組成,一起來復習一下吧。」
2、學習4的組成
(1)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4的組成。請小朋友來看一看。」看一看:教師逐一在黑板上畫出四隻桃子,引導幼兒把四隻桃子分別放在下面兩個盤子里(用筆畫)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不會畫桃子的幼兒可以用圓來代替)
教師:「我們請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隻桃子分放到下面兩只盤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評委,看看他有沒有分對?」
(3)老師引導幼兒一起觀察操作情況,一起學用完整地話講述分解的圖。
教師:「我們來看看剛才小朋友分的蘋果對不對?誰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師出示帶有四個小圓片的圖片)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分解四個小圓片
教師:「小朋友都知道怎麼分蘋果了,老師現在把蘋果換成了小圓片,有誰會分?」
(5)請個別幼兒來做數學4的分解,其他幼兒一起驗證是否正確。
二、個別操作
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知道分桃子時下面要畫桃子而不能用數字來代替,下面有幾條線就是有幾種方法。分解數字時下面就要用數字來表示。
教師:「請小朋友把練習冊打開到第25頁,完成4的分解組成及加減法」
教師:「做加減法時,題目的要求是:右邊每個盤里原來有4個桃子。小動物們分別拿走了幾個?還剩幾個?聽清楚題目,想好了再做。」
三、評價幼兒的操作情況
1、對上課認真聽講並獨立完成作業的小朋友予以表揚。
2、對能力較弱的幼兒再進行重點指導,直到弄明白為止。
⑨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出九方格圖案。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能在記錄單上記錄並拼出多種組合方法。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三)九方格圖案1張,各種顏色,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圖板若干,圖板上有不同的數字。
2、幼兒用書的操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九方格圖案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各種方塊拼圖板。
1、教師出示各種方塊拼圖板,引導幼兒觀察每塊拼圖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師出示九方格圖底板。
3、請個別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就放個圖上的每個正方形與拼圖板上的每個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導幼兒討論:你能用這些方塊拼圖板拼出九方格圖案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1、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請一名幼兒運用方塊拼圖板,在大家面前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
3、請全體幼兒在小組操作活動中嘗試不同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三、嘗試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每種拼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記錄自己用那幾塊圖板拼成九方格圖案的。
2、請幼兒操作後在記錄單上記錄自己想出的每種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圖方法。
1、展示個別幼兒的拼圖及記錄單,集體進行驗證。
2、請幼兒將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應的記錄單展示在桌子上,引導同伴間相互欣賞學習。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並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准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
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系。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准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准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麼?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麼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游戲:跳遠。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准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准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第二個環節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採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則,並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節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麼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節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節和第二個小環節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後,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節,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麼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節,既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節,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節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的處理。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
⑩ 大班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准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在「我會分」這個數學活動中,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等分」的方法。因為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而且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三、說目標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等分的方法。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定為: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四份,體驗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等分一個物體,發展觀察力、創造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1、線繩一段,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細繩(或毛線),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各若干。
3、方形麵包片,圓形蛋糕,橡皮泥,桔子,黃瓜段,番茄,塑料專用刀。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引導幼兒學習二等分。
(1)出示一根繩子,請幼兒想一想,這根繩子要分成一樣長的兩段,應該怎樣分。請幼兒動手分。
①幼兒操作,教師巡視,鼓勵幼兒積極動手,重點強調要分成一樣長,讓幼兒探索發現從摺痕處剪,才是正確方法。
②教師小結:像這樣把細繩分成相等的兩份叫二等分,等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2)出示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紙片,引導幼兒嘗試將它們分成兩份。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發現有不同的分法應積極鼓勵。
(3)討論: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紙分成二等分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正方形3種,圓形1種,長方形3種)
(4)啟發幼兒想辦法驗證分出的兩份一樣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師:你們是怎麼分的?分出的兩份一樣大嗎?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多少?分出來的兩份合起來會怎麼樣?
教師小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2、出示實物,引導幼兒學習四等分。
(1)出示正方形,請幼兒想一想,這個正方形要分成一樣大的四份,應該怎樣分?請幼兒動手分。
教師小結:四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份。(教師演示)
(2)出示圓形、長方形紙片和繩子,引導幼兒嘗試將它們分成四份。
(3)討論:圓形、長方形紙繩子分成四份有幾種不同分法?
小結:圓形1種,長方形3種,繩子1種。
(4)啟發幼兒想辦法驗證分出的四份一樣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四份之一。
3、幼兒分組操作:《兩個好朋友》、《分圖形》、各種食物學具,教師個別指導。
4、活動評價。
鞏固二等分、四等分概念。
一、說活動教材
區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容。其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為中心來辨別左右關系。《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游戲為主要向導,孩子在游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小游戲,讓小朋友在游戲中輕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為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著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准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准備:
1、場地布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區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後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只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並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只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3、游戲:你說我做
-----游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節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了解不多,所以環節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為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為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左右腳
1、剛才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抬起左腳,請你抬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次後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抬有右腳)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在游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節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3、游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傢具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准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一、說教材:
6的組成是基於5以內的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現的不同特徵,將6朵花分為兩份,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觀察判斷能力,一方面也總結出6的5種分法。在這一階段孩子初步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由於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藉助於孩子操作圖片進行教學,為孩子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數學活動的一些要求我將本次的目標設為以下幾條: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6的5種不同的分法。
難點:在操作過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徵給花分類,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來在分。
四、教學過程
一給花朵分類
在幼兒的觀察中認識6朵花的不同特點。根據每一部分的兩種特點給6朵花進行分類。分的時候教師要講明白是將6朵花按兩種特點分完了再合起來,然後再分。在操作過程中我讓孩子將分好的結果記錄在紙上,這樣孩子的操作才有總結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時候也能通過自己的記錄紙驗證自己操作過程的正誤。
二花轉換成點
由分好的花轉換為點,這個過程是將實物概括為數字的一個輔助,由實物過渡到對應量的點最後到數字孩子們在這樣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麼樣演變過來的。
三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點到數字對於孩子來說就比較簡單了,整個過程層層深入,孩子的興趣也被調了起來。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很輕易地總結出6的分合。
四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孩子們從2的分合一直學到到6的分合,但是對於其中存在的規律只有少數部分孩子能察覺。為了讓孩子在寫分合式的時候更方便,教師讓孩子觀察數字間存在的規律,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兩個數字位置互換總和不變。孩子們在觀察中提高了探索數字間規律的興趣。
五游戲
游戲是用輕松的方式對本次活動的鞏固。教師將6朵花藏掉幾朵孩子根據出示的花的數量說出具體藏掉的朵數,這是已知總數和分數算出另一個分數的數學推理。孩子們在游戲中心情愉快,對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激發。
一、說教材:
守恆包括數的守恆、長度守恆、液量守恆、物質守恆、面積守恆、質量守恆、容積守恆等。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各種各樣的物質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一定的形狀、一定的大小和長度等特徵。守恆概念在數學活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影響著其他相關概念的學習。守恆概念的發展,有助於兒童運用邏輯思考來進行數學與自然科學。為使幼兒能對數量守恆進一步的感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大班幼兒認知活動的具體形象性和行為的有益性明顯發展,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概括性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增強,但仍顯表面化、膚淺化。
本節活動中數量守恆是以10以內數的守恆,旨在讓幼兒在游戲中愉快的學習數的守恆,通過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總數不變的數現象。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擺一擺中理解數的守恆,使幼兒對數的守恆有初步的概念。數的守恆是指物體數目不因物體外部特徵和排列形式等的改變而改變,物體的數目與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及排列疏密沒有關系。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精神及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 不受物體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量。
2. 會用目測、點數、群數等方法判斷兩組及以上物體。
3. 知道遇事不急於下結論。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不受物體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量。難點是會用目測、點數、群數等方法判斷兩組及以上物體。
四、說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准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准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如下:
1. 紫色、藍色彩紙各5張
2. 兩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的花各7個
3. 兩組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手工雪花各9個
4. 幼兒人手操作盒一份,共16份 (10以內數卡4套及圓形圈、積木、雪花片等材料顏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五、說教學策略:
1、教法:在本節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我運用了發現法、比較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發現法。皮亞傑認為: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心智的發展。本次活動根據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又具有一定知識經驗這一特點,引導幼兒在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中進行探索,從而正確感知10以內數的守恆,體驗發現的樂趣。操作法。在感知物體不受顏色、大小、排列形式等影響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採用了操作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知識,而且每次活動都提供了相應的、適宜的材料,有目的的探索中發現和鞏固。
2、學法:我根據活動設計:運用了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觀察物體的不同過程中,幼兒通過目測、點數、群數的方法,幼兒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態度。 分享式學習的方法。小組操作的過程中,同伴作用的激勵,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也必將帶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
六、說活動過程:
《綱要》中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為此,本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環節一:通過點數,體驗數的守恆
主要採用的是引導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動手操作法、比較法。(通過出示兩種不同顏色彩紙)讓幼兒數一數、比一比、彩紙顏色不同,但是數量是一樣的。
環節二:通過目測,體驗數的守恆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採用直觀教學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比較法。(通過出示兩組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手工花)讓幼兒在目測、點數的過程中感知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是他們的數量是一樣的。
環節三:通過目測、點數,體驗數的守恆
這個環節里主要是採用直觀教學法,幼兒學法是觀察法、比較法。(通過兩組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排列順序的手工雪花)引導幼兒在點數、目測、比較的過程中感知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排列形式不同,但是他們的數量也是一樣的。
環節四:通過幼兒操作,再次感知10以內物體數量的守恆
最後,孩子們在操作游戲中比比、玩玩,結束了本節活動。
七、說教學評價:
本節活動中注重師幼、幼幼之間的互動將大家的知識經驗加以交流和反饋,這個過程中初步形成了形成性評價,達到了教學的目標。整個活動以手工紙為主線,貫穿於整個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對顏色、大小、擺放方式、外形特徵等幾方面的比較和理解,理解數量守恆。在每一個環節實施過程中,教師及時肯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形成了階段性評價,在每一個環節結束後,教師及時進行總結活動,形成了總結性評價。
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解決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實際需要。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進行的,充分體現了活動的游戲性,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地教授,而是以啟發引導為主,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思考,尋求答案,調動了幼兒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注重了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達到活動目標。活動時材料准備充分,人手一份,保證了人人都能操作。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生澀的概念生動地進入了幼兒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單數與雙數》。
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枯燥、乏味,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單數和雙數這一數學概念,對於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幼兒教育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些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和游戲,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在發現中學習,掌握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含義。根據教材內容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和游戲,區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2)、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本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根據我班幼兒情況我認為難點應該是幼兒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對於突破重難點所採用的方法,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比較得出結論。
3、活動准備:
(1)、五子棋若干、1-10數字卡片、單數、雙數漢字卡片。
(2)、小動物磁板若干。
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幼兒動手操作、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不同,從而理解單雙數的含義,能正確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藉助多種活動材料,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三位客人,你們猜猜是誰呀?(小豬,點擊滑鼠三隻小豬飛入),這三隻小豬今天可忙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干什麼呀?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看看他們在干什麼?
二、看動畫回答問題
看完動畫片你們知道三隻小豬他們在干什麼呀?(分水果)他們是按照什麼來分的?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呀?教師引導幼兒回答!
三、探索單雙數
(1)根據動畫片中小豬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應的物品。(數字1-10)
(3)教師統計在黑板上統計結果,讓幼兒了解到數字1、3、5、7、9是單數。數字2、4、6、8、10是雙數。並讓幼兒感知單數和雙數是可以變化的。給雙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單數,給單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雙數。
四、救救小豬
豬媽媽打來電話,說三隻小豬被大灰狼關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經過一條很大的河,我們只有踩著單數的石頭才能到達狼堡不然豬媽媽就會掉進河裡!豬媽媽不知道要踩什麼樣的石頭,所以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
五、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
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著單數和雙數,就連我們的身體上也有單數、雙數,小朋友用你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說一說生活的單雙數,單數和雙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豬媽媽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門沒有密碼是打不開的。分發操作紙讓幼兒按照單數和雙數的要求塗色,塗對的話狼堡的大門就會自動打開,三隻小豬就會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