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指導學生思考研究數學問題

如何指導學生思考研究數學問題

發布時間:2022-11-17 21:30:32

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下面介紹的兩種思考方法可以讓你的創意從開始,到計劃,到落地,有一個多維度,多角度的思考,讓你的想法能夠更加細致和完善。

一 迪士尼思考法

這是由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創立的思考方法。在這套方法中,我們需要分批扮演三個不同的角色,來轉換自己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扮演每一個角色的時候,不要受到其他角色的影響。

一 夢想家

首先你需要扮演的是夢想家的角色,天馬行空地發散思維,盡情地想像,想像有哪些創意和點子,先不要去主觀判斷對錯,只管寫下來就可以了,不要受到現實環境的約束,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

這個階段,你不要考慮能不能實現,重要的是發揮自己自由想像的能力。

二 實幹家

客觀分析現實的場景,結合自身的條件,實事求是,確定怎麼做,制定詳細的執行計劃。思考哪些想法可行,然後細化成方案。

在這個階段,你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怎麼樣執行,然後制定方案。

三 批評家

找出前面兩種角色思考中荒謬地方。上面的想法,和制定的計劃哪裡有問題,哪些地方還有不足的點,作出建設性的反饋意見。然後修改方案或想法。

迪士尼思考法可以讓我們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提出創意,然後制定合理的方案,讓想法更好的落地執行。


迪士尼思考法和六頂思考帽思考法,讓我們從一個創意的開始,到計劃,再到落地,提供了一個多維度多角度的思考方案,讓我們的想法,方案能夠更加完善。

實際上,日常生活中,一些的實際決策,我們也可以運用這兩個方法來讓我們的想法更加完善。

⑵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注重數學問題人文性。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產生親切感,這有利於學生更多地關注現實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把所提出的問題有意識的、巧妙的融入到符合實際的基礎知識中,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數學學習是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接觸社會,貼近生活,給學生生活化的練習,才能更好地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運用。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形成學以致用、學為所用的思想,真正體會到學習「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並逐步提高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探究運用解直角三角形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算旗桿的高度、河的寬度等一些列與實際密切的聯系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
二、精心設計問題,使設計的問題更有價值。
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應該具有很強的探究性。既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可發展空間,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障礙和可接受性,即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不是一看就知道結果的問題,也要有可探究的價值,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使學生能夠接受這樣的問題,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藉助教與學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問題解決的要素。
數學教學活動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不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在教學中逐步養成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解決問題、評價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演練,充分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的產生、發展與解決方法。例如:在探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時候,嘗試讓學生動手操作用一些小木棒量出長度,看看那些可以搭出三角形;在探究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用線條和刻度尺來測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結論;通過列表畫圖的方法去理解函數的性質等等。
四、問題誘導、用數學活動去引導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與技巧。
學生在嘗試進行問題解決的時候,往往找不到解題的思路和方向,難以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弄不清知識的運用是不是准確,方法是不是合理有效,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准確的時候,就需要老師在這里做啟發誘導,培養學生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做幾何證明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仔細審題,首先明白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麼,每一個已知條件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再把所有的結論結合起來,再弄清這道題要求什麼?要知道這樣的結果就必須知道什麼,然後學生把已知的條件和問題結合在一起,這道題基本就可以解決了。在教學中,也可以多提一些問題,(一題多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得以解決問題,這其中,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自主解決,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長遠利益。
要讓學生學會並形成問題解決能力的思維方法,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多次的反復進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教師把數學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作為長期的目標和任務,在課堂中不斷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意識,並非是教會解決某一個問題,而是教會學生解決一類問題,特別是教會學生學會問題解決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數學推理方法解決問題的快樂;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應該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再嘗試解決;對於難度大的問題,應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合作得到問題解決的方法。
總之,要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教師就應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教師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⑶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學習,親身參與學習活動,進行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點撥、解疑,使學生變學為思,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養成積極探索、勤於思考的良好學習氛圍

我們深知,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就沒有豐富的想像和生動的聯想,很難形成創造性思維。因此,要使學生自主能動地學習,養成積極探索、勤於思考的良好學習氛圍,而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陽光、雨露和土壤。只有構建課堂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明主和諧的 教育 氛圍,實施全員參與的合作策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求知慾望,增強他們的探索精神,使它們的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創造這種氛圍還應當努力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景,把學生帶入情景,啟發他們產生各種疑問和設想,引導他們在親身參與中求知、探索、創新。有了這種氛圍,教師能夠組織不同觀點的學生開展討論和 辯論 ,能夠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具有競爭性的行之有效的創造性活動。

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影響人的創造力的強弱,起碼有三種因素:一是創新意識,即創新的意圖、願望和動機;二是創造思維能力;三是各種創造 方法 和解題策略的掌握。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造思維能力和掌握創造方法與策略的推動力。實驗研究表明,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人,往往勤奮自信,善於鑽研,勇於創新。因此,有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教師應善於採用創造性的 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的學法

如:提出自相矛盾的問題,激發學生 發散思維 各抒己見的「矛盾設疑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最後得出結論的「激勵發現法」;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指出問題本質,指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變式疏導法」;引導學生 逆向思維 ,培養其在特殊情況下另闢蹊徑的「 反思 法」等等。

創新素質培養是對傳統教育的繼承、改造和發展

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它發端於問題,行進於問題,終止於問題。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並產生求解的強烈願望,是創造性教學的前提。正是由於問題激發學生去觀察、思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表現出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積極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並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發展其創造性人格。

2 數學 學習方法

加強思維品質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思維的條理性和敏捷性,根據解題目標確定解題方向。訓練學生遇到數學問題能按一定順序去分析,思考,對復雜問題善於從局部到整體在從整體到局部去思考。在思維過程中能迅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要注意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如在列分式方程解運用題時,不僅要檢驗,同時也要驗證在運用題中是否符合題意;在幾何的相關證明題中,注重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條件,思考如何通過條件證明結論,在證明過程中體現出條理性和嚴密性。

在初中函數的教學中可以從學生數學的實際情境出發,引入並開展有關知識,使學生體會到函數是反映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模型,在函數相關題型的思考中,讓學生樹立數形結合的思想,能通過函數圖像理解相關信息,也能通過函數解析式等條件分析相關性質。在復習過程中精選一些有代表性、鞏固性、靈活性的習題,從各種不同角度,尋求不同的解法,進行訓練,提高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敏捷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樹立信心 增強記憶

首先從思想上樹立信心。通過一年的學習初二學生都有這樣的親身體會,在學初中的有關基礎知識內容時,只要認真聽老師講解,都能聽得懂,因為它所用到的小學知識無非就是加、減、乘、除而已,再加上每一節課極少量的新內容、新法則等等,要掌握一般的基礎知識並不難。練習中的一步到位的與新知識有關的簡單題也並不難做,難的是較復雜一點的、與以前學過的自己又沒有掌握好的知識聯系在一起的綜合一點的題。所謂「數學學習,一步跟不上,則步步跟不上」,就是指的這一類的題。但這並不是說,因為這樣,就不要去學新知識,就學不好新知識。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即使你以前的知識都沒學好,只要你會加、減、乘、除,大部分的新概念、新法則、新知識你仍然能學會,仍然能依據新學的這些知識去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並且從中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我這節課認真學了,聽懂了,會用學到的新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了。之所以碰到難一點的題我不會做,那是因為我以前的知識沒學好,在某一個地方卡住了,做不下去了,只要我把以前的知識好好補一補,像現在這樣把知識一點一滴地學到手,我就不信學習成績趕不上去。

事實是,前幾屆有好些個學生原本數學成績很差,到初三了才著急起來,認真地持之以恆地補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最後在中考時取得了較理想的成績。有的從考幾分、十幾分到中考考出六十幾分,有的從二十幾、三十分到中考七、八十分。當然,除學生自身的努力外,還與中考題大部分題目比較容易也有一定的關系(雖然中考是選拔性考試,但也要考慮到初中畢竟還是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考面臨的是全體學生,必然要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中考成績也是體現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中考題裡面始終都會有大量基礎題。)但再容易的題目也要你能掌握有關知識的最基礎的東西才行呀!如果你自暴自棄,每一節課都不認真學,連最簡單的題也不會做,我看你到中考時也只有望題興嘆,後悔莫及。有不少學生中考後都有這樣的感嘆:早知中考數學題這么容易,我平時學習只要稍為認真一點,平時測驗能真正拿個三、四十分(不是摻假的),中考拿個七、八十分絕對沒問題。

3數學學習方法

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即暴露思維

暴露思維主要是暴露教師的思維,充分展示教師鑽研教材,分析教材的過程,特別是充分展示教師解題中分析疑難,解題中矛盾沖突的判斷和選擇過程。

對於解題時出現越來越復雜或者根本解不下去,這是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這時怎麼辦也是學生迫切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從新審題、從新分析,是否有條件未用或轉換理解角度。在該題中有這么幾個關鍵字眼「所有」「都」,故轉換方向,考慮m作為變數,x為常數,那麼該不等式就是關於 的一次不等式問題,就非常容易解決了。 從高考來看,充分展示思維過程的要求越來越高

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嘗試訓練

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勇於創新的思維態勢。為此要千方百計地挖掘學生心理特點與學生內在的思維潛力,啟迪思維。

筆者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以下幾種學習心理,一是矛盾心理,學習就是新知識順應和同化到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 ,必然存在著新舊知識的矛盾。故教師要設置疑慮,善於揭示新舊知識的矛盾。提出一些挑戰性的問題,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意向,使學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學習,二求果心理,教師設置懸念,故意推遲結論的出現,使學生產生緊張的求果心理,躍躍欲試地投入其中,這是高超的教學藝術。三求民心理,例1給出的解法突破常規,耳目一新,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 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設計出啟發學生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概括,猜想討論發現 總結 。當然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4數學學習方法

重視認識沖突,培養思維能力

思維從問題開始,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問題的情境,盡可能讓學生自行醞釀提出問題,產生進一步研究的願望,並掌握深入討論的方向。例如,有關添拆項的因式分解,我這樣引入:首先讓學生板演,出現兩種結果:

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兩種結果不一樣?同學們經過對照猜想得到x+xy+y還可以分解下去,而且應得到(x+xy+y)(x-xy+y).為了驗證這一想法,讓學生試用多項式相乘對照等式兩邊和中間過程,發現「添項再分組」的因式分解方法,這種方法過去沒有出現過的,於是,又產生第二個認識沖突:這種方法應用於別的例子也可行嗎?這時我又及時給出有關例題,使之肯定自己的想法。這里,我不是生硬地提出x+xy+y能否再分解的問題,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產生一系列問題,使思維過程從無意識逐步向有意識過渡。

變式 思維訓練 要要注重實效

變式思維訓練要講究實效,不能只圖形式,應該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把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例如,在「認識數字」的教學中,學習數字6時,學生對抽象的6沒有具體的概念,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擺出6個實物來,有的學生擺出6根小棒,有的學生擺出了6個小球,還有的學生擺出了6張圖片。學生擺出了6個實物後,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你們相互看看,別的同學擺的和你的相同嗎?學生就會回答說不同。老師再啟發學生思考,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就會回答是擺的東西不同。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變式思維:你們擺的東西不同,但結果對嗎?學生就會異口同聲說,對。老師啟發學生回答:擺的東西不一樣,可為什麼都對呢?學生就可以知道,因為擺的都是6個東西。從事物到抽象的數字這個極為復雜的思考過程,通過學生的變式思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能幫助學生很好地認識數字的概念和含義。

數學學習中變式思維的訓練,應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通過幾道練習就能解決問題,也不能指望一兩次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變式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的變式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的變式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藉助生活實際去訓練。例如,參加學校的廣播操訓練,為了隊形的美觀,可以排成不同的隊形。比如,班級有40個學生,站成四排,第一排是四個人,那後面可以怎麼排隊呢,學生就可以用變式思維去思考,第一排是4個人,那第二排可以是4個人,也可以是5個人,還可以是3個人。那後面的第三排為了隊形的美觀,就可能是4個人,或5個人等。學生的思考雖然不復雜,但由於運用了變式思考,通過變換已知的條件去改變後面的數字,對於培養學生的變式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關 文章 :

1. 怎樣訓練提高數學的邏輯思維

2. 如何培養數學思維

3.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淺見

4. 怎樣提高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

5. 怎樣提高數學的邏輯思維?

⑷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數學學習的深度思考,是指在數學學習中的學習者達到理解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批判地學習新的思想和數學事實的過程,並把思考結果融入原有的理解認知中,將已有的知識進行新情境的遷移,最終做出數學決策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考過程。深入思考模式要求學習者首先要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學習,其次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探索、反思和形成新的思考。
新課堂中的小學數學學習不再是機械簡單的教師教授定律、公式,學生識記運算公式、套用運算公式的刻板過程,而是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釋放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思考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獲取新的知識。這個過程,就是教師通過一系列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過程。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造能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條件
1.合理的數學情境童趣化,讓孩子有學習的初始興趣,願意積極加入思考。情境教學的介入,讓數學教學平添了數學精彩。小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將情境設計成孩子們感興趣的、具有童趣性的形式,讓孩子在情感態度上達到與教師同步。
2.合理的數學生活化,讓孩子們感覺學而能用、學而有用。數學生活化,即是將生活中出現的學生不能解決的數學問題課堂化,讓數學學習建立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上來;並將這種問題構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平台上,通過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解讀、對問題的精心設計,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思考欲。
在教學《里程錶》時,學生對里程錶的讀數很陌生,理解較困難。所以教學前一周,我就讓孩子們記錄每天爸爸的摩托車或汽車上里程錶的讀數,並帶著問題記錄一天表上的前後變化,部分孩子通過幾次的記錄已經能算出一天的里程數了。同時,我還讓孩子們回家繼續記錄電表、水表每天的讀數,並記錄前後的差量。讓孩子們到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觀察、記錄,再回到課堂中來學習《里程錶》就輕松、容易多了。課堂上孩子們還能根據讀數提出幾天共行駛了多少里程,也能根據里程數算出里程錶前後的讀數。這就充分地讓孩子們體會到:其實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數學是來源於生活的。
二、合理化思考主題的提出
1.教師要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包括採用何種方式表述、在什麼時候提出。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設計精心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時機拋出問題,決定了學生是否願意參與深度思考,對深度思考的結果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師對思考的問題的「深度」合理化,讓學生覺得有思考的必要、能夠勝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出深度思考問題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學業水平情況,提出的問題要有明確的導向性,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最重要的是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和反思提高能力水平,做到因人而問,讓大多數孩子覺得自己能解決問題。
三、尊重學生的思考主體地位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老師也嘗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時同樣適用。在進行深度思考時,老師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此舉了解學生學業水平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為教師能提出更具價值的問題提供了條件。在提出問題後,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思考、合作。
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如14×12,直接給孩子們講解如何分,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方法多了,學生就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分點子圖,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分法。通過自己分的過程,總結出不僅可以把一個數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也可以把兩個數都分成一位數加一位數,還可以把其中一個數分成兩個數相乘的方法。這些都是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分得出的結論。
四、幫助孩子養成自覺的反思總結習慣,使其在反思中不斷形成新的思考
如果一切認識都是從經驗開始的,那麼反思則是下一次認識的初始。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掌握、運用初級知識,不斷批判反思、總結經驗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新的思考和批判反思的過程。所以在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後,教師要引導孩子進行反思總結,將思考的成果過通反思進行系統內化,最終成為自己終身受益的經驗。
「深度思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數學教學中永恆的話題,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數學學科的 本質特徵和小學生學習發展的特點決定的。教師要不斷修正自己觀念中的認識形態,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思想,站在關注學生終身發展需求的角度,讓「深度思考」時時存在於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的個體思維從狹隘走向廣闊、從簡單走向嚴謹,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發現自我、挑戰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讓「深度思考」成為永恆年輕的命題。

⑸ 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思考

所謂數學思考,即使在面臨各種現實問題情境,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就是能夠自居的應用數學的知識、方法、思想和觀念去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並能運用數學的知識和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怎樣才能有效地讓學生進行數學思考?
首先要努力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的前提,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或問題情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
其次,要精心設計核心提問
教師的提問,是支撐學生數學思考乃至整個數學活動的支柱,教師的提問是對所創設的情境的逐級細化和深入,是激發學生思考的助推劑。
為學生的思考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把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不清一對學生的結論進行評價,讓學生在生生交流、師生對話,小組活動中進行探究和發現。

⑹ 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會思考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形成數學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考的方法。」數學思考是小學數學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所謂數學思考,就是指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沒有思考怎麼會有與文本的對話?怎麼會有思維訓練?怎麼會有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思維訓練是數學課的主要任務之一,那麼,數學課究竟該如何讓學生學會思考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創設思考的氛圍。教師要相信和尊重每個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在教學中,應創設愉快的思考氛圍,開啟學生數學思維的心智,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開動腦筋去思考、去探索。如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有一位教師創設這樣情境:(多媒體出示)森林公園要舉行一次隆重的聯歡會,小動物們都忙著做准備工作,小豬也高興地接受了一個任務,去算一算給客人的礦泉水夠不夠。可是到哪裡,小豬卻哇哇大哭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再出示:「來了33個客人,每人一瓶夠嗎?圖顯示:桌上放著9瓶礦泉水,還有一箱礦泉水。先讓學生憑借這個情境,大膽猜想,提出不同的問題,再引導學生進行解答,這樣創設思考的氛圍,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所學知識。
2.激發思考的慾望。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若能寓教學的內容於具體、生動、趣味的情境之中,必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產生對知識的需要。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境激趣,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動探究,獲得新知。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己經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的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秘密在什麼地方的懸念,於是學生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懸念進入新的探索求知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
3.提供思考的空間。學生不會思考,綜觀時下課堂主要還是因為教師侵佔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沒有時間思考。教師牢牢地將教學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忙於應付教師的指令還來不及,怎麼會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呢?在課堂上,要叫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常常沉默寡言,老師提出問題讓大家回答,仍然是沉默的學生居多,教師也急於趕教學進度,忍不住越俎代庖了,學生就縮小了思維的空間。為此,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准備時間,給膽小不自信的學生打打氣,給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排泄疏導。同時教師要善於引導,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從學生的思維角度預設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頓悟,在思考中獲得新知。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通分」時,先讓學生思考如何比較3/4與5/6的大小,再進行匯報交流,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不同的比較方法。有的用化成同分母的方法,有的用化成同分子的方法,有的用化成小數的方法,有的用畫線段圖的方法,有的用跟單位 「1」相比較的方法……由於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才會想出許多種的比較辦法,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4.教給思考的方法。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很專心地聽講,他們習慣了等待,習慣了依賴,習慣了接受,就是不會思考,對於這些學生,教師要教會他們思考的方法。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啟發學生思考有什麼困難,以前學過了有關的什麼知識,學生發現學過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現在的困難是分母不同,怎樣化成同分母分數,這樣,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了,新知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有問題意味著沒有思考。如: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可以讓學生大膽猜測圓柱的體積跟什麼有關?再引導學生推測圓柱的體積是藉助什麼幾何形體推導出來的,然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在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中,學生就能學會思考,掌握所學的知識。
5.養成思考的習慣。課堂上,如果教師完全按照預設去「表演」,過於追求形式上的活躍,如頻繁地安排學生的表演、對話與小組合作,過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形式上雖然增加了學生活動,實質上卻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自去嘗嘗,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自去體驗,親自去探索。也許這個過程要花費許多時間,甚至表面有時顯得一無所獲,但它能使學生思維得到磨礪碰撞而活躍起來。
舉手是思考的標志,只有當我們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教會學生怎樣思考,我們的學生才會圍繞著學習的內容,結合課堂的問題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才能出現小手如林的理想境界,從而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⑺ 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一、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促進思維發展的源動力首先應該創設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學中通過環境布置、課前談話、游戲活動等,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將要學習知識的背景,為學習新知作了准備,進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在思考中感受思維的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快樂,從而獲得最佳效益。其次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學中,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時,你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因素,依據教學目標,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同樣也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活思維。最後你可以藉助教學媒體的趣味性,以趣激思。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感。根據中學生愛新鮮、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發揮電化教學特有的「鮮明色彩」、「生動形象」、「聲像同步」等優勢,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新奇的快感,喚起求知慾,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其主動在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滋長而發展起來的。「主動參與式」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設疑、破疑、再設疑的過程。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首要的基本教學技能應該就是善於設疑和激疑,並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從而啟迪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三、教學方法應該多種多樣任何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獲得思維的啟迪和發展。不論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無中生有,應鼓勵學生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斷。最後,一個教師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用教師特有的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融融的師愛搭建溝通心靈的橋梁,以最大限度的寬容去理解、接納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師生情感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語言,不同的語言形式能表達不同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句真情的問好、親切的語言、熱情的鼓勵使學生如沐春風,一個贊美 的手勢、會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贊許的點頭,也能使「心有靈犀一點通」,拉近了師生的心靈的距離,使師生的思維產生有效的「共振」。在平時授課中我不但注意規范自己的儀表言行,還特意拉近與同學們的距離,盡量使每節課都在一個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節奏中進行。所有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就下課,還有點意猶未盡。通過認真反思,我深刻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角,開展發現疑問、分析疑問、辯疑,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參與整個教學活動,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去感受,去收獲知識真理的同時,獲得學習方法、科學治學態度,以及良好學習習慣,接受成功與挫折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為「可持續發展」和「終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⑻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法

一是追求滲透,啟發領悟。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兩種現象:一是單純地進行知識點講解,二是輕例題教學、重課堂練習。二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只追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掌握常見題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識和習題背後的數學邏輯。長期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磨去數學本身的學科魅力,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
教師應當把知識教育與思維訓練巧妙融合,把思維訓練滲透到每一節課,植根於每一個知識點。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比較、猜想等方式,充分揭示思維過程,把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導、規律的概括等過程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的曲折而生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數學思維的美。
二是積極動手,引導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小學生有足夠的動手慾望,對數學這樣一門思維體操來說,將抽象思維和「動手動腳」結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我在講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找了12個小正方體積木,讓學生試試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長方體,又讓學生測量它們的長寬高,引導學生思考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最後推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看似簡單的一項操作,卻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有學生課下找到我,問其他多邊體的組合是否也適用這個公式。這充分說明動手實踐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
三是任務驅動,激發活力。小學生處於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認知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給學生布置一些信息任務,提出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行課堂學習。設立任務時,應注意任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比如,講授立方體的表面積時,我特意了解到某學生即將過生日,然後准備了一份需要包裝的小禮物和彩紙,要求全班學生幫我用最少的彩紙完成任務。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提出了很多充滿童趣的方案。這時,我再提出讓他們測量小禮物的長寬高,並介紹面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思考:如果立方體的表面是不規則圖形,該怎麼計算?一個普通的表面積計算就拓展為對整個幾何圖形知識系統的探究。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猜想的過程,就是數學思維的培養過程。由此可見,任務驅動的過程也是數學思維開拓能力、實踐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如何指導學生思考研究數學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